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2-26 23:22:4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说课稿3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说课稿3篇

说课稿 篇1

  【活动设计】

  《小老鼠和泡泡糖》是一首幽默、诙谐的乐曲,形象突出。它分为AB两段,A段表现小老鼠走,B段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A、B两段融合在一起较好地表现了小老鼠可爱、调皮的有趣形象。因此,设计本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游戏情境,熟悉乐曲,用自己的动作、姿态结合音乐去表现小老鼠、泡泡糖这些来自生活的又比较熟悉的对象,从中体会音乐游戏的快乐,感受音乐的魅力,丰富情感体验,提升艺术表现力。同时,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导向作用。根据4—5岁幼儿的特点以及他们的表现欲望,根据中班幼儿艺术活动的目标,结合新《纲要》中艺术活动的目标,从而把本次活动的目标确定为:

  1、尝试用有节奏的语言、动作结合音乐大胆地表现小老鼠走、拉泡泡糖的可爱形象。

  2、在表演中体会音乐游戏的快乐,并从中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有玩过泡泡糖的经验、音乐、PPT。

  【重点难点】

  1、能结合音乐有节奏地学小老鼠走。

  2、大胆、夸张地表演拉泡泡糖。

  【活动教法】

  新《纲要》艺术领域指导要点中指出: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根据幼儿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积极创设语言环境、游戏化情景,大胆充分地运用丰富夸张的肢体语言去感染幼儿,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针对这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活动过程中应用了故事法、游戏法、示范法、发现法、问题法、激励法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活动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通过引导、提示,让幼儿积极地参与模仿,愉快地参与游戏,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去创编动作,并指导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用有节奏的语言和动作,帮助自己表演。

  【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

  谜语来导入整节课堂,活跃氛围,让幼儿首先拥有一份愉快的心情。此环节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还为解决第一个教学难点做了铺垫。

  二、欣赏故事《小老鼠和泡泡糖》

  韵律活动就是用有节奏的动作、姿态结合音乐去表现音乐形象。首先,教师用故事导入法,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姿态将一个有趣的故事展现给孩子,让幼儿对将要表现的音乐形象和音乐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引起了幼儿的注意力。

  三、随音乐玩游戏:小老鼠和泡泡糖。

  在幼儿的注意点上,教师一句“现在,我们就变成这只可爱的小老鼠,一起到草地上看热闹去吧!”随即引发了幼儿的表现欲,满足了幼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并初步完整地感知了音乐。

  四、探索A、B段动作。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之一就是在A段音乐模仿小老鼠走的有趣动作,因为音乐是三拍子,又比较快,这给孩子的表演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们采取了运用语言线索的对策帮助幼儿记住动作,为A段音乐配上了“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的儿歌,以此来解决教学障碍。同时,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这个动作,提问“小老鼠说到哪个字的.时候停下来看的?”把动作进一步细化,活动的重难点之二是对B段音乐拉泡泡糖的表演,教师有意识地让幼儿观察教师、同伴手、面部表情的变化,引导幼儿怎样用夸张的动作表演用力拉泡泡糖,同时,为了避免拉泡泡糖动作的单一,引导幼儿对泡泡糖到处粘的现象进行大胆创新动作。在A、B段动作的探索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模仿、思考、相互学习,从徒手练习到配乐表演,逐步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遵从了循序渐进和启发开放的原则。

  五、完整表演。

  在完整表演的过程中,每一遍表演教师都给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不知不觉中幼儿提高了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在表现音乐形象的同时,在心理上获得了极大的宣泄的满足,把活动推向高潮。在活动中,结合了环保教育,幼儿在表演的同时,环保意识得到了增强。活动虽然结束了,但从中还可以延伸出更多具体的环保主题,生成更有价值的系列活动。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苏教版第十册的一篇介绍火星知识的文章,说明火星与地球有若干相同之处。文章在总述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之后,重点介绍关于火星上水的 来源的两个推测,至于火星上是否有存在生命,仍然是个“谜”。本文八个自然段,可分两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点明火星被称为地球的“孪生兄弟”的缘由,推测火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这一段围绕着“孪生兄弟”展开来写的。

  第二段(第二至八自然段):围绕水和生命具体介绍火星的情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可分两部分。一部分围绕“水”来写:写了火星曾经有水,续写火星上水的来源,再写火星上水不能留住的原因。另一部分围绕“生命”来写:先写从火星表面找到生命已属渺茫,继写火星地表下可能有有水,相应地可以孕育出生命来。最后,对火星可能有生命正是科学家进行探索的火星之谜。

  (二)教学目标:

  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关键。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制定以下3点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能有感情的读课文,学生能自学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

  2、知识目标:理解火星的基础知识,初步认识设问和比拟的修辞手法。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培养我们热爱科学的志向。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有关火星的基础知识。2、领会本文用词准确严密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说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巧设作业,检查学生掌握生字词情况,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

  2、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3、学习第1至5自然段,懂得“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及其水的来源。

  教学重、难点:懂得火星和地球的相似之处及其水的来源。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注意学生的参与,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力达到目标。

  (一)、教法。

  1、自读自悟法:先从从题目入手,让学生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然后自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理解课文说明顺序。

  2、品词析句法:通过句式的推敲,透过相关词语,理解本文用词准确严密的特点,认识设问和比拟的修辞手法,领悟文章的内容。

  3、以读代讲法:通过反复的朗读,熟读成诵,从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八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

  (二)、学法

  运用读、疑、思、划、议、说等方法,以及同学互学、互议等形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教堂”为“学堂”。

  三、说教学流程

  (一)、揭题解题,激疑导入。

  1、板书: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读课题)

  理解“孪生兄弟”的意思(同一胎出生的兄弟)。

  2、齐读课题,提问:

  (1)同学们你们读了这个题目,想知道些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培养求异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2)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哪个自然段回答了这一问题?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认真默读课文,然后用笔划出有关的句子。(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其它自然段跟我们介绍了哪些问题?再读课文,同桌讨论。(学生只有熟读课文,才能与教师、文本进行对话,才能做到自主阅读。)

  ①火星上的水哪里来的?

  ②火星上原本有水,后来怎么就没了?

  ③火星上是否有生命还是一个谜。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交流:(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A、这一段中作者是怎样介绍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它们有哪些同样的地方?结合讲解破折号的作用。

  B、科学家还根据这些同样的地方推测了什么?结合讲解“推测”。(根据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2、反馈交流(教师与学生对话)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同桌讨论以下问题:

  这些推测有没有科学根据?从课文哪些语句可以知道是有科学根据的?

  2、个别同学读第二自然段,全班同学读。

  学习第3—5自然段

  1、过渡话:从以上语句可见,火星有水的推断是具有科学根据的。那么,火星上的水哪里来的?接下来我们读一读第3—5自然段,然后用笔划出关键的语句。

  2、读句子比较。

  (1)也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给兄弟俩送去最初的水。

  (2)与地球一样,火星上的水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来源。在兄弟俩诞生之初,水的成分就已经潜藏在一些矿物种了。

  ①去掉“也许”、“可能”两个词读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严密性。

  ②简介“彗星”、“陨石”。

  3、最初,火星和地球有没有水呢?当时的火星跟地球是怎样的?读语句回答(没有水、荒凉寂寞、常遭袭击)结合句子讲解“家常便饭”。

  (四)、小结留疑

  火星与地球,同是行星,环境相似,水的来源相似,为什么地球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呢?原本可能比地球上的水还多,为什么没有留住呢?回去读课文,下节课我们完成这个问题。

  (五)作业设计:

  1、把本课中你自认为难写的字、难理解的词写在作业本上。(培养学生自学生字词的能力)

  2、把课文读3遍,然后完成自学手册第三题。(巩固本课的学习内容)

  四、说板书设计: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说课稿 篇3

  一、说单元教材地位和作用

  《我们周围的空气》是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分别是空气、氧气和制取氧气。空气和氧气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当前空气污染是全世界的三大问题之一,因此本单元内容是历年中考的重点之一。近年来中考以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性质实验、氧气制取的原理和操作为核心,考查观察能力、描述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还联系各地空气污染的问题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认识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并应用

  3、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并通过与许多物质反应认识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4、了解实验室和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理的不同;

  5、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原理、装置、操作、气体收集及方案选择;

  6、认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学会分析实验结果的误差原因

  2、通过制氧方案的比较、鉴别,学会选择最佳原料、条件、原理、装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当今世界的三大环境问题、空气的污染源、严重危害及防治,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情感;

  2、通过对制取氧气的实验的探究,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三、说重难点

  重点: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氧气的含量及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难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装置及产生误差的原因。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催化剂的概念 。

  难点突破: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要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分析从而理解整个实验的意图原理,并感悟到化学实验要得出正确结论必须注意每一个细节的正确。

  中考考点和题型

  本单元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综合应用题等形式出现,多考察气体的制取及空气污染与防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性质和用途等作为切入点进行考查。

  四、说教学方法

  用师生互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回忆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实用】说课稿3篇】相关文章:

1.【实用】说课稿四篇

2.【实用】说课稿九篇

3.【实用】说课稿4篇

4.【实用】说课稿五篇

5.【实用】说课稿10篇

6.【实用】说课稿6篇

7.【实用】说课稿三篇

8.【实用】说课稿汇编8篇

上一篇: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