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说课稿3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课的一篇精读课.课文讲述了一群天真无邪的小朋友去北海公园划船的情景.通过所见的美景表达他们轻松愉快的心情.通过学习教导学生爱父母.爱党.
选这篇课文是有两个目的:1是教导学生爱父母`爱党.2是掌握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本课教学目标
1在轻松环境下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
2掌握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3拓展思维培养起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
1采用多种方式教学,让学生轻松、易懂的掌握知识
例如:采用放歌去、分组朗读比赛、挂图……
这样不但让学生逐步熟悉课文,也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2讲解重难点,采取特殊方式
例如:以艺术美字讲解
3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学法
1以学生为主,老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例如:学习过程中{朗读、默读课文时,学生自主发现错误,并由其他成员解决,达到互补互促,共同提高
2举一反三,当场演练,当长掌握。
四说教学程序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拓展知识
导入:同学们看过赛龙舟吗?知道赛龙舟是为了纪念谁?每年又是何是举行的而划船最重要的一件工具是什么?(屈原、农历五月初五、桨)导出今天的课题(:板书:《让我们荡起双桨》)
设计意图:通过现实中的事物导出课题,并由提问方式发展思维,拓展其知识面]
(二)简介作者
[设计意图:加深对课文的印象,拓展知识面]
(三)
(1)放歌曲,初步熟悉课文,解决生字词,并从中体会感情基调。
[设计意图:符合小学生心理,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达到初步熟记课文]
(2)分组朗读课文,学生自行评价。
[设计意图:进一步熟记课文,并通过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让学生都参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
(3)默读课文,别出新裁地借助课文例子,详细讲解重难点
例如:课文描写了那些景物?(填图)
由此引出借景抒情的方式,老师讲解,并要求学生当场演练。
[设计意图:根据心理学中的遗忘规律遗忘随着时间成正比。所以让学生及时掌握]
(4)学生提问题,并互相解决,老师指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活跃思维,合作学习]
例如:学生:鱼儿怎么会望着我们?
有学生知道是用了拟人的手法并讲解给他听,达到互相学习。
(5)老师提问,补充学生遗漏的知识。
例:最后一段“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谁”————谁{父母、党}
[设计意图:通过这句话教导学生爱父母、爱我们的祖国,爱党,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6)总结(1)回顾课文所学内容。
(2)谈谈学习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复习一遍所学内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拓展其思维]
(7)作业:
(1)准确、流利地背诵课文。(可采取任何形式:唱歌)
(2)用借景抒情的方式写一段你的经历
[设计意图:及时复习,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8)重放歌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结束课文]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常见运动损伤预防是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水平四,属于健康知识领域。教材的意图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人际交往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方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学生更加的关注人际交往,培养了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法。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有关运动损伤的一些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运动损伤的掌握,学生能够增强与他人交往的意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发展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进一步认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培养团结协作意识,热爱自然、热爱健康。
3、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教材分析,以及教师的演示和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了解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难点: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二、说学情
初中的学生对体育课具有浓厚的兴趣,开始具有独特见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烈。已经对社会交往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是在人际交往等方面还有所不足。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将首先观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运动损伤进行分析、将运动损伤原则进行概括。针对本节课的难点,也即是运动损伤处理的方法,我将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学生通过观察及交流感受等活动,更能加深了解。
三、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内容,针对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心里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式上我采用讲授法、引导法等相结合的教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四、学习方法
学生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以学法的选择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课程的内容而定。通过对课程内容及学情的分析,我将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和小组讨论法等学法参与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与合作交流的过程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培养主动探索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在课堂的开始,采用提问的方式导入今天的课题。同学们大家知道运动中,如果活动不当容易引起损伤,那大家知道如何处理损伤吗?通过提问建立关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效果。
(二)讲授新知、增强理解
1、分析教材
展示运动损伤的图片,引导学生找出原则,通过对人际交往结构的探讨与分析达到对意志的认识与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扭伤的处理原则,得出团队交往、交往有度、自尊自爱、保持独立的异性交往原则。
3骨折
通过讨论与讲解,组织学生进行初步的学习,通过交流感受的方法加深对骨折的了解。最后,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忆的方式,师生共同总结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
运动损伤的处理
擦伤
扭伤
骨折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大雁归来》一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这一单元是以人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中的“关爱自然”单元,这单元是以不同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而这篇文章则是一篇自读课文,篇幅不算短。内容上虽介绍大雁的生活习性,但同时又象一首抒情诗,有人把这篇文章读成了说明文,我觉得思想度不够,应该读成散文比较好一些,因为作者作为一个爱鸟者,他抒发的是对大雁的喜爱之情,与一般的动物写作者是不同的,作者对鸟儿有一份诗人的情怀。在作者心目中,大雁的迁徙和日常生活都是富有诗意的,它们像人一样组成一个家庭,有着人一样的亲情,团圆的时候,它们欢呼着旅行,喧闹着觅食、集会;孤独的时候,它们忧郁地鸣叫着,徒劳地寻找着失去的亲属。它们的到来,宣告了春天的回归,它们的鸣叫则使天空回响着野性的诗歌。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描写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和作者一起去“观察”(大雁的飞翔、声音)到“思考”(大雁世界给予我们人类的启示、作者的思想观念),由浅入深、由文字到思想、由感性到理性,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感悟到作者看待自然万物时的多角度和大视野,学生学会欣赏自然界美好和谐的画面,且能给予一种思想上的“碰撞”,改变一贯以自然的“主宰者”身份居高临下审视“自然”的视角,学得一种新的世界观、人生观,我以为,这才算读透教材。
结合以上想法我设计本课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学会运用。
②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本文主旨,训练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品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②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珍爱野生动物,倾心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情怀。
重点: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而非讲授大雁的知识。
难点: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疑难句子。
学时安排:一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①结合学校课改要求,实践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配合多媒体演示文稿与黑板的应用。整个教学借鉴“三读法”突出层次与板块、梯度与效度。
②以四人小组、同桌研读交流探究法为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学习能力,大胆冲破心理束缚,说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与见解。
三、说教学过程:
㈠、出示课题、大雁图及导入语:
每当萧枫的秋季,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时常可见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的行列,单行横空,宛如一个“一”字,双行交叉,形成一个“人”字,如纪律严明的军队一般,行动划一。今天我们学习《大雁归来》,看看这篇文章能为我们增添哪些有关大雁的记忆。(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猎奇之心)
㈡、介绍作者:(理由:国外、特殊的环保情怀)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的环境保护主义者。他是一位热心的观察家,敏锐的思想家,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沙乡年鉴》是他最著名的作品。在这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中,利奥波德以抒情的文学手法描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彩,如歌如泣地叙述抒发了崇尚自然的情趣。在他的文章里,可以看到大自然的威力,也可以看出他对人类为自身利益蹂躏自然而发出的悲叹。此书文笔优美,思想深刻,被誉为“绿色圣经”。《大雁归来》是该书中的一篇观察笔记,文章内容具体详实,描写生动细腻,情感真切动人,又包含有作者理性的思考。(出示作者画像与《沙乡年鉴》一书的封面,给学生直观感)
㈢:出示学习目标:
①初读课文,感知生字词;
②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大雁的特点;
③重点语句读,感知文中的优美语言与作者的情感。
㈣:1、一读指导:快速阅读全文,注意时间,一气完成,标记出陌生的生字词。
2、一读检验:
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雾霭、窥探缄默狩猎凋零滑翔顾忌
②解释下列词语。凋零:迁徙:缄默:窥探:雾霭狩猎:顾忌:目空一切:
提问与点拨:
①迁徙(xǐ)雾霭(ǎi)窥(kuī)探缄(jiān)默狩(shòu)猎凋(diāo)零滑翔(×iáng)顾忌(jì)
②解释下列词语。凋零:凋谢零落。迁徙:迁移。缄默:闭口不说话。窥探:暗中察看。雾霭:雾气。狩猎:打猎。顾忌: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关于对语文知识的检测,我想说明一点,我们现在使用的教科书几乎是从人文性和文学素养的宏观角度让学生总体把握,而字词句篇、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少之又少,课后“研讨与练习”几乎是清一色的理解分析题,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该教材对语文知识有忽略的感觉,新课标也提出要淡化不等于忽略。所以课堂上的双基、语法、修辞有时必须穿插一些,这是阅读理解的基础。)
㈤:二读课文指导:同学们要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要点,把握文意。完成思考题:①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②为什么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不准翻阅资料书,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感受,先自主思考,依据要求再小组或同桌交流)
提问归纳:
1、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
明确:
①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
②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
③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
④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
⑤爱寻食玉米粒。
⑥常六只列队飞。
⑦四月的夜间,大雁会一阵阵闹。
2、为什么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
明确:课文中说明大雁知道威斯康星法规规定:春季禁止猎杀大雁,而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不是偷偷摸摸的,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表明大雁知道法规,在春天的白天放心地活动,觅食。
㈥三读指导,品读赏析文中语言与作者的情感。有人说这篇文章是形象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请同学们选择这两点中的一点进行探索,探究方式:例子+评定。(有难度,可适时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明确:(1)品味形象性:明确:本文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笔下,跃然纸上,声情并茂。如:春雁归来时的热情低语,向水洼池塘问好,觅食前后鸣叫,似乎先有场辩论,返回后还会论述食物的价值;晚上大雁群居沼泽集会,发言,激烈的辩论,深沉的总结,稀疏的谈论,形象的描写,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另外,衬托手法的运用也为文章增色不少,如主教雀、花鼠衬托大雁的坚定不移,乌鸦衬托大雁飞行路线笔直。
(2)感受抒情性:体会下列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2、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3、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它们是丧失了亲人的幸存者。
4、每年三月,它们都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实现这个基本的信念做。
5、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5-17
《过秦论》说课稿06-20
观潮说课稿07-17
《小池》说课稿06-09
《比的意义》说课稿05-29
网球说课稿10-04
《村居》说课稿09-22
优秀说课稿10-06
草原说课稿12-29
雷雨说课稿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