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5-04 23:08:3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范文汇编六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范文汇编六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本文作者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除了感受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前两节重在描摹白桦的外在形象,后两节重在表现白桦的内在气质。为了突出白桦的形象气质,作者从多方面、多角度或正面刻画,或侧面烘托,力求塑造的形象鲜明、生动。

  诗歌采用四行一节的形式,各节偶句押韵,全诗押通韵,读来音韵回环和谐,如一首欢快的小夜曲。加之作者在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白桦由衷的喜爱、赞美和崇敬之情,所以使这种欢快之情增加了几分深沉。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本课“桦、涂”等11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4.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5.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重难点

  1.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2.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学习现代诗。

  三、说教法

  围绕“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细读诗歌,合作探究交流。接着“借助几个短语描述这棵白桦,说说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深入理解诗歌。

  在学生理解、感悟了诗歌内容之后,我还注意“总结区别现代诗、古诗的区别,总结现代诗的特点。”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介绍作者

  1.上节课,我们欣赏了艾青的《绿》,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下叶赛宁的《白桦》。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白桦》)

  3.简介作者

  (二)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1)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4.读一读,选择以下几个短语描述这棵白桦,说说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洁白的流苏 姗姗来迟的朝霞 灿灿的金晖

  晶亮的雪花 白雪皑皑的树枝 银色的光华

  (三)再读课文,总结特点

  1.学习饱含感情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你发现现代诗与古诗的区别是什么?

  3.诗歌有什么特点?

  (四)课后练笔,延续感情

  1.你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出示:

  梨树(希尔达·杜利特尔)

  银色的尘雾

  从地面升起

  我的手够不着

  你升得那么高

  哦,白银

  我手够不着

  你花团锦簇向着我们

  没别的花能开出

  如此坚挺纯白的花瓣

  没别的花能从如此罕见的白银

  再分离出白银

  哦,洁白的梨花

  你一簇簇花团

  怒放在枝头

  用你紫色的心

  带来夏天,带来成熟的果实

  2.师:试着当一回小诗人,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写的时候注意分行。写完后,和大家分享。

  3.同学们,学习新诗,我们分享了白桦的美,领略了白桦高洁的品格,体会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五)说板书设计

  白桦

  看到:披银霜,绽花穗

  想到:高尚人格

  情感:热爱之情

  新诗:高度概括抒情言志

  丰富的想象具有音乐美

说课稿 篇2

  一、说活动背景:

  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小诗,作者从孩子的眼光以拟人化的手笔向我们展示了小池塘白天和晚上不同的美丽画面,为我们创设了一个儿童想象的世界,涌动着孩子对周围世界的纯真、喜爱的情感基调。中班的孩子喜欢活泼、有趣的文学作品,能理解简单的诗歌内容,能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但对诗歌中蕴含的情感体验不够。因此这也是老师在引导中班孩子情感体验方面的一个教学方面的挑战。于是,本活动我主要抓住实物和倒影的关系,通过理解几个动词,如:抱着,摇着,照相、捉迷藏,帮助孩子体验诗歌展示的大自然的美,解决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新《纲要》中所说:“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根据以上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活动目标:

  1、在欣赏诗歌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

  2、积极参与文学活动,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体验诗歌展示的大自然的美和快乐的情绪。

  二、说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鼓励家长带领孩子在白天和晚上观赏同一处美丽景色,让孩子感知其中的区别。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主要是两幅场景图,一幅是小池塘白天的景色“小池塘里映着太阳,小鸟和彩云”;一幅是小池塘晚上的景色“小池塘里映着月亮,星星,小鱼在游动。”配有动画以及配乐朗诵的诗歌。

  三、说教学方法:

  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直观形象的教具和教学方法,我会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加以具体说明。

  四、说活动程序:

  本活动我主要安排了四大环节,接下来我具体谈谈每个环节是怎样开展的。

  第一环节:观赏动态画面,激发讲述兴趣。

  教师点击课件,屏幕展示动态画面,说:小朋友看,画面上有些什么呀?这里为幼儿创设了自主观察,大胆表述的空间。中班的孩子一般表现为看到什么就讲什么,因此,说的会比较零碎,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孩子有顺序的讲述,可以先说说这幅图上有……。有……。还有……。;那幅图上有……有……。还有……。,帮助幼儿能比较完整地讲述,隐性提示幼儿整体观察,然后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教师小结:这里两幅画面说的是小池塘白天和晚上的景色。那么,小池塘白天是什么样的?晚上又是什么样的?我们来听诗歌《我家门前小池塘》。

  第二环节:欣赏、理解诗歌,体验诗歌中美的意境和快乐的情绪。这是本活动的重难点所在。我分三个步骤完成。

  第一步骤:欣赏诗歌,理解、感知诗歌第一段。

  教师结合多媒体展示的动态场景,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运用丰富的表情、合适的体态语,吸引幼儿专注、认真地倾听,帮助幼儿初步感知诗歌所蕴含的美的语言和美的意境。接着老师提问:小池塘白天是什么样子的?把画面切换到小池塘白天的景色,并单独一张放大。此时中班的孩子可能会结合看到的、听到的,用自己的语言零碎的说出一些内容,老师要注意及时反馈和梳理,从而丰富诗歌中的句子“白天抱着金太阳”“小鸟和彩云,都爱来照相”并鼓励幼儿说一说,做一做。然后老师问:为什么说是“抱着”金太阳?小鸟和彩云都爱来“照相”呢?这里,老师重点抓住两个动词“抱着”“照相”,通过做一做,玩一玩,帮助孩子加深这两个词的理解和体验,从而进一步感受事物和倒影的意境美,感受小池塘的温馨和快乐。最后,带领幼儿有感情的念念诗歌第一段,在诵读的过程中,幼儿的情感体验就会自然而然的激发出来了。

  第二步骤:再次欣赏,理解、感知诗歌第二段。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并伴有配乐朗诵,引导幼儿倾听。由于第一遍欣赏相隔了大约7———8分钟的时间,对于中班的孩子要去回忆诗歌第二段的内容,那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理解、感知诗歌第二段前有必要再安排一次视听结合,为接下来的交流信息提供服务。心理学研究表明,视听结合,感知效果最佳。通过多媒体课件直接作用于幼儿的眼、耳,能大大增强幼儿的感官刺激,有效地帮助幼儿理解和感受诗歌。诗歌第二段的学习方法基本和第一段一样,重点引导幼儿理解“摇着”“捉迷藏”这两个动词,通过玩一玩,做一做等方式帮助幼儿感知和体验。当幼儿讲述后,教师要及时反馈和丰富诗句,并引导幼儿说一说,做一做,最后鼓励幼儿有感情地念一念。

  第三步骤:以朗诵第三段的形式小结。

  教师说:我家门前小池塘,白天晚上都漂亮,难怪柳树整天乐,沙沙沙沙笑声响。稍作停顿后说:小池塘的景色可真美呀,让我们跟着念一念吧!自然过渡到第三环节。

  第三环节:学习有感情的朗诵,在诵读中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本环节我也分两个步骤开展。

  第一步骤:老师播放多媒体课件,鼓励幼儿一边欣赏一边跟念。跟着录音朗诵,有二段心理就没有负担,而且在前面的环节里幼儿已学说了诗歌中大部分的语句,跟诵就显得轻松而自然。

  第二步骤:教师带领幼儿加上动作、表情有感情的朗诵,在朗诵达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验诗歌中快乐的情感。

  第四环节: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教师说:如果你家门前有个小池塘,还会有怎么样的景色呢?

  这里又给了孩子一次讲述的空间,鼓励孩子用较连贯的语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专注微笑着倾听,对于表述不太清的孩子委婉的给以引导,用清楚规范的语句反馈给他。最后老师鼓励孩子在美工区把想象中的池塘景色画下来。

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要说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节印度。我认为说课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环节进行。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做以下的分析:

  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教材集中反映了印度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围绕环境 ── 资源 ── 人口这一主线,阐明了人地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区域地理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目标: 1. 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及人口问题; 2. 掌握印度地形和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了解印度的工业概况。

  二是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对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的学习,初步学会对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印度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懂得人类必须自觉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一是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

  二是印度的农作物分布及其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本节教材的难点是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分析,我确定这个难点的依据一是造成水旱灾害的原因涉及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多方面的因素,本身就是很复杂的问题。二是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较差,难以将诸多的地理因素综合在一起,得出结论。

  重点和难点已经确定,怎样处理教材就水到渠成了。本节课我将用两个课时讲解,详讲的内容是印度的人口问题、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这是新课程 “ 以人为本 ” 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法和利用图形展示直观教学法。我采用这种教法的依据有三:一是现代教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知识再构建依靠提出问题,引导推测,鼓励大胆猜测与想象,解决问题,

  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二是根据 “ 二期课改 ” 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三是把抽象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的图形图表表现出来,变难为易,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像、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教学课堂效率。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教是手段,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实现新课程理念终生学习的目标。基于以上考虑,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首先,在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抓住这一生理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这样可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

  其次,有效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知识量丰富、资源共享这些优点,我鼓励学生从互联网和图书馆中获取知识,向学生介绍一些网站,搜索引擎和关键词,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 本节课教学总的思路是以知识结构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师生问答,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整个教学过程我将围绕“印度的人口概况,印度自然环境,农业和工业的状况”这一主线来组织教学。通过构建四大问题情景、两次合作讨论来完成。 激趣设悬导入新课,采用多种直观手段,有利于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本节课在导入过程中,首先放映幻灯片(泰姬陵、印度舞蹈、街上踱步的牛、恒河中沐浴的教徒、新德里城市风光等),配以解说: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佛教的发源地,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泰姬陵、歌舞享誉世界。这是一个视牛为神明的国家,大街上牛可以自由漫步;这也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已超过 10 亿,仅次于中国……猜一猜“这是哪一国家?”使用直观的手段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揭晓答案─ - 印度,转入新课。教材第一部分内容是印度的位置范围及地形,我将结合多媒体课件,围绕印度地图进行讲解,通过读图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 印度在世界中处于什么位置? 2. 印度的临国主要有哪些?它们在什么位置?(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 (ge) 海相望的国家斯里兰卡) 3. 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这样处理可使学生对印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还可以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即从地图中获取知识,在地图中消化理解知识。

  印度人口这一部分内容我采用结合图表,以问答的形式解决,这样可以训练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1. 从 1951 年到 20xx 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多少亿? 2. 读图分析印度人口每隔 10 年的增长速度 .3. 学生阅读“印度的人口政策”和数据表,分组讨论人口过度增长会给印度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合作讨论,我再做归纳总结。

  印度除了人口压力外,还面临着水旱灾害威胁,我用多媒体展示印度的水旱灾害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自然灾害的无情,激发同情心,让学生学会辨证地看待自然。

  印度水旱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那水旱灾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引出下一个难点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分析。

  这部分内容我让学生读图合作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 . 对照亚洲气候分布图,看看印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以图7 . 38为例分析该气候类型的特点。 2. 比较分析 1 月、 7 月盛行风向有什么不同?西南季风对印度的降水有何影响?完成 38 页表,以说明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风变化的关系。 这样知识点明确,条理清晰,深入浅出突破了难点。最后我做归纳总结的方法解决,这样既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又能训练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这部分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1 、“绿色革命 ” 2 、印度农作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其中“绿色革命 ” 是次重点,而且容易理解,我采取给学生提供材料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解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印度农作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这部分内容是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我采用结合动画对比分析的方法解决

  我先用动画向学生展示印度的农作物分布及印度的降水量分布图。让学生自己观察得出结论,我再用表格对比的方式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可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培养了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在教材中,印度工业和印度农业在结构上有相似之处,这部分内容我采用引导学生自学的方式解决,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本节课,我设计了两类练习题,一是填空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综合题,考查学生读图、用图、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两类练习题,起到了巩固本节内容,考查学生掌握情况,反馈教学效果的功能。这些练习题确定的原则是:遵守教学大纲,突出思想性、基础性和教学重点、难点;训练量适中。

  对于课后总结这一环节,我的理解是,总结不应该仅仅为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我设计了以下 3 个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1. 你学了什么? 2. 你的体验是什么? 3. 你掌握了什么?因而其总的设计意图是回顾知识,强化记忆。

  本节课的板书我是如下设计的:这种网络式的板书设计可使知识条理更加清晰,层次更加分明,重难点更加突出,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更加完整。

  最后是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作到学以至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有效的手段学习并积极参与。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二《元素》第一课时。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内容作出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元素》一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的内容,本节课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本节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了水的组成、原子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引领学生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为今后学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打下基础。同时元素作为“双基” 知识 ,是构成学生化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因此,这部分知识对学生十分重要 。

  本节内容是后面章节《离子》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元素的概念;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元素周期表发现史的教育,体味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元素周期表探究元素之间规律性联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量变引起质变的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记忆与书写,元素符号的意义。

  教学难点:元素概念的理解

  二、说学情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对于化学知识以及物质的宏观组成已经有了一定积累,但对于物质的微观结构还没有太深入的认识,学生在化学学科中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直观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三、说教法

  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结合教材分析和学生实际情况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法为:讲解法、谈话法、指导发现法。

  四、说学法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本节课内容,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

  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借助多媒体,采用了 “自学辅导,当堂达标”教学模式,以学为主,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我确立了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自学、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充分体现我校教学模式:1、3、6教学模式,即一个教学理念:创设有效课堂;三个案:预习案、教学案、巩固案;六个教学环节: 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六个环节。

  (一)预习案版块

  根据所学部分的核心内容和知识主线设计有思维价值的问题 ,明确主干知识,基本掌握简单知识,以便检查学生预习效果。以此完成以下预习目标:

  1、让学生明确预习的方法及目标;

  2、引导学生完成预习思考题

  3、鼓励学生提出预习中产生的疑问

  教师应了解在自学过程中学生遇到了哪些问题并期待教师解决。

  (二)教学案版块

  具体流程包括: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六个环节。

  自学质疑:指导学生围绕预习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尝试知识建构,基本解决预习、自学中的学习问题。

  比较学生熟悉的几种物质,O2、O3、H2O、H2O2等物质中都含有化学符号O这种成分,引导学生认识它们都含有氧原子,但是它们的性质各不相同。由此引出对元素的概念的质疑。

  交流展示:课堂讨论,交流解决学习问题共享成果,教师组织学生以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具有类似原子和元素的例子,帮组理解元素的概念。如可以组合无数英文单词的26个英文字母、由有限的几个积件可以搭建很多不同形式建筑的儿童玩具积木,等等,由此说明元素可以组成多种物质。由此引出目前已发现一百多种元素,这些元素组成丰富多彩、形态万千的物质世界。

  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图4-4“地壳中的各种元素的含量(质量分数)”,得出结论: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或多或少,差异很大,氧、硅、铝、铁含量相对较多,而与生物关系密切的氢、氮、钾等相对较少。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观察记忆位于前四位的元素(氧、硅、铝、铁),并指出跟生物关系密切的元素不足,有必要适当施加化学肥料,以提高粮食等农作物的产量,保证人类生存的需要。

  互动探究: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质疑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探究,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指导。

  对比观察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将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教材 P71讨论题。引导学生分析

  得出: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发生变化,而元素种类不发生变化。通过此种形式使学生加深对元素概念的了解。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及课本75页、76页资料,引入元素符号部分的内容。引导学生议一议:为什么要采用元素符号?它的书写规则是什么?由此让学生体会元素符号的重要作用,练习、记忆元素符号的书写,并强调元素符号书写时的注意事项,为进一步学习化学式做准备。

  问题的设计要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有层次性;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问题少而精,突出主问题设计;问题应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聚合性、批判性、深刻性。

  精讲点拨:针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及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精讲点拨,要注意解析知识要点,分析知识要点之间的联系,突出解决问题的思维范式和思维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由超市中物品的分类引出元素周期表,学生初步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表中各个数字的意义、了解化学家门捷列夫的贡献,了解化学周期表对于化学研究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完成课本76页的活动1来练习使用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史本身就是活生生的科学探究史,通过呈现补充材料、引导学生讨论的形式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还要应讲究科学诚信。

  矫正反馈:矫正学习存在问题,特别关注学习困难学生,训练方法多样,学生大面积参与。

  元素是宏观概念,是对物质的组成而言的。元素就是具有相同

说课稿 篇5

  自我介绍:老师同学们,上午好,我是21号李世艳。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说课部分重要分为说教材,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大部分。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一文安排在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是一篇童话故事,说的是一只波斯猫向别人请教快乐是什么滋味,燕子说衔泥造窝是快乐的,蜜蜂说采花酿蜜是快乐的,青蛙说捕捉害虫保护庄稼是快乐的,波斯猫觉得这些都没有什么快乐,它非常失望,仍然为找不到快乐而哀叹。课文借这故事告诉人们,依赖别人的生活是找不到快乐的,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创造、服务别人、风险社会,才是最快乐的。

  2、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尤其是“斯、滋、蹦、哼”的读音,会写8个生字,特别是“决、算”的写法。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波斯猫和燕子、蜜蜂、青蛙对快乐的不同看法,积累词语

  (3)懂得只要通过劳动才能创造快乐。

  3、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好课文的对话,尤其注意问句和感叹句的朗读。

  难点:懂得劳动是最快乐的。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1)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需要进行学法指导,因为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根据本课特点,着重以课题中“找”字为线索:波斯猫为什么找不到快乐?燕子、蜜蜂、青蛙找到的快乐各是什么呢?找出文中的重点句,从而加强字、词、句的训练,避免问题提得过于频繁,面面俱到,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三体并重、全体参与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为了便于学生课堂参与得更多,应充分利用个体、群体、集体等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自学、同桌互学、小组助学、集体合作交流等形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也增加语言训练频率,激发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3)适时评价鼓励调动情绪

  二年级学生注意力的持久性较差,如果我们不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学习效果就不佳,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关注学生,笑对每一位学生,并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可利用对学生评价之机,及时穿插鼓励、培养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专心听、努力说上,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在老师评价的同时,要注意让学生互评,是他们在老师的表扬,肯定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而以更大的热情向高一级目标迈进。

  (4)加强训练,培养能力

  中国的俗话“举不离手,曲不离力”也都阐明了训练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我们应捉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进行训练。如词句训练、朗读训练、说话训练、思维训练,尤其是朗读训练,新课程要求阅读教学摒弃繁琐的分析,以充分朗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进而受到情感和思想的熏陶。在学习《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的过程中,我以朗读为主线,贯穿始终,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自由读、小组读、指明读、比赛读、分角色表演读等等,特别是在练习分角色朗读波斯猫与燕子、蜜蜂、青蛙的对话时,我引导学生展开“自我探究,尝试读一读,小组探究,合作读一读,集体交流表演读”的学习活动,在朗读中入情入境,学会结合插图,捉住重点词语来体会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在朗读中感受问句的表达效果,读出滋味,读出情趣,从而感悟语言,积累语言,便能信手拈来了。

  2、手法

  新课程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根据这一基本理念,通过“读读、说说、议议、读读”这一个过程自读自悟,教师在学生疑难处适当点拨,从而突破重点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走进快乐。

  1、激趣谈话,认识波斯猫

  2、描述: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

  3、板书课题

  4、随文识字“波”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捉住低年级学生的心里特点,采用图画导入的方法,极有识字方法的积累,还有表述能力的训练,使得学生在主动有趣的情景中学习,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寻找快乐

  1、课题质疑,提炼问题:波斯猫卫生么找不到快乐?燕子、蜜蜂、青蛙的快乐又是什么?

  2、自由读书,并交流收获。

  3、同桌互读生字,全班订正困难生字。

  4、认读词语(带拼音—不带拼音)

  5、再读课文

  6、交流这次朗读的进步在哪里?小结读书要求

  7、思考波斯猫找谁寻找快乐?“——”勾画。相应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读、互读、齐读对生字新词有了初步的印象,再让学生将生字新词送回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进一步识记,在反复朗读中,学生逐渐读准字词,读通句子,了解课文大意。

  (三)细读课文,感受快乐

  1、出示本课时的学习方法

  我会学:读一读,朗读课文相应内容,划一划,“——”画出燕子、蜜蜂、青蛙说的话,“~~~~”画出波斯猫的话,说一说,燕子、蜜蜂、青蛙为什么快乐?波斯猫为什么不快乐?

  2、2—3自然段

  (1)燕子的快乐是什么?“——”勾画并朗读。相应理解“一口一口、很”

  (2)随文识字“温暖”

  (3)指导朗读波斯猫的话,理解“软绵绵”

  (4)合作朗读2—3段

  3、4—6自然段

  (1)根据“我会学”合作学习4—6段

  (2)理解“千千万万、特别”(板书)

  (3)指导朗读波斯猫的话,尤其是感叹句

  4、7—9自然段

  (1)根据“我会学”自学

  (2)随文识字“蛙”和多音字“炸”

  (3)理解“最大”,指导朗读感叹句。(板书)

  5、10自然段

  (1)齐读

  (2)理解中心词“失望”

  设计意图:首先出示这一时段的学习需要,意在赶到提纲顿领的作用,使这一要求统领提纲,避免在精读中出现过多过杂的问题,让课简洁明了,围绕这一要求进行多角度,多形式的品词读句,简洁不简单。

  四、拓展延伸,创造快乐

  1、波斯猫问什么没有找到快乐?

  2、2、燕子、蜜蜂、青蛙为什么快乐?(板书)(体会“很、特别、最大”用词的丰富)

  3、风角色朗读

  4、说生活中自己快乐的事

  5、你有什么办法帮助波斯猫找到快乐

  6、作业超市:(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2)把你最快乐的事告诉家人

  (3)续编故事:找到快乐的波斯猫

  设计意图:优美的文字植根在学生的脑海,就可以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这是我在语文教学时的期望,而自选作业可以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

  四板书设计

  11、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

  燕子 一口一口 衔泥造窝

  蜜蜂 千千万万 采花酿蜜 劳动创造快乐

  青蛙 蹦来蹦去 保卫庄稼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长颈鹿请客》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七单元中的课文。是一篇听说训练课文。这篇听说训练是看图编故事。是让学生通过想象,连贯性地讲述。其中小猫,兔子,山羊,公鸡吃的事物前要加上适当的形容词,在讲述长颈鹿和小动物时要用上礼貌用语。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如下目标:

  (1)能看懂图意并展开想象,知道小白兔、山羊、公鸡、小猫各爱吃什么。

  (2)能看图有顺序地、连贯地说几句话,并注意用礼貌用语。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有顺序地连贯地说几句话。

  (2)了解四种小动物各爱吃什么。

  教学难点:(1)知道长颈鹿请客时,请客人们吃什么。

  (2)几句话说得连贯,有次序,会使用礼貌用语。

  4、课时安排:本课计划1课时完成。

  5、教具准备:幻灯片,小黑板,动物贴画,动物头饰。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这是一篇生动活泼、故事性强的课文。采用“故事导入——出示图片——指导说话——分角色表演”的训练模式。采用直观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利用幻灯,动物贴画,动物头饰等教具,让学生看看说说,演演说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2、学法。

  在学法上,引导学生以“看、说、想、演”为主要方法,让学生眼、口、手、脑并用,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说话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吴老师在上课之前先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只可爱的长颈鹿。它可爱劳动啦!它通过劳动,获得了好多好多的果实。它想:我要把我的好朋友都请来,让它们跟我一起分享劳动的喜悦。今天长颈鹿把它的好朋友请到一(2)班教室来了,大家愿意和长颈鹿一起招待它的客吗?

  运用故事导入,亲切、自然,把小朋友引到故事中了,激发了小朋友学习的兴趣,紧紧抓住了小朋友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看图说话

  1、请小朋友看书上的图,说一说长颈鹿请来了哪些客人。(指名说,并一一贴到小动物)

  2、客人来了,长颈鹿请客人吃些什么呢?

  (三)老师讲故事

  让我们听听长颈鹿是怎么说的:

  “开饭啦,开饭啦!”长颈鹿喊道,我给小白兔的盘子里放上红红的,我给小山羊的盘子里放上绿绿的,给小公鸡的盘子里放上银胖胖的,给小花猫的盘子里放的是新鲜的。

  这样设计,运用贴画,主要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兴趣。老师代说长颈鹿的话,是为了引出下面的说话训练

  (四)说话训练。

  1、听长颈鹿说完后,你知道长颈鹿给小白兔的是一盘什么颜色的东西?给小山羊的呢?给小公鸡的呢?给小花猫的呢?

  2、长颈鹿给好朋友的都是它们喜欢的东西,你能帮长颈鹿招待它们的客人吗?想一想:每个小动物面前应该放上什么?

  (1)指名移动投影片;

  (2)指名将小动物爱吃的东西贴在每个小动物面前。

  3、贴后,请小朋友说一说,长颈鹿请()吃()。

  (1)分句指名说。

  (2)连起来按顺序说一说,长颈鹿是怎样招待这四位客人的。

  4、具休训练

  (1)长颈鹿请小白兔吃()的萝卜,请小山羊吃()的青草?请小 公鸡吃怎样的虫子?请小花猫吃()的鱼?

  (2)连起来说四句话。

  5、想一想,长颈鹿客人吃东西时,会不会一声不响,把食物放在客人面前?它会对客人说些什么呢?客人们看到长颈鹿这样热情地招待自己,又会说什么呢?

  这一环节的设计,采用从易到难的形式,意图有三:一是从易到难,小朋友说起来不会太困难;二是让学生能在每个动物吃的东西前面加上适当的形容词,能把句子说得生动一些;三是让学生会说文明礼貌用语,对学生进行品德的培养。

  (五)讲故事

  1、按照提示讲故事。

  2、自由练说,小组说,到班上交流。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注重对差生的扶持,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感觉。

  (六)分角色表演。

  1、你能把《长颈鹿请客》的故事演出来吗?

  2、先自由练,后到班上分角色表演。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将说与演结合,将学到的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同时也是用动物头饰等儿童喜欢的辅助教具,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

  (七)小结

  小朋友,这个故事好听吗?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这样设计,为的是让学生能说出自己想说的内容,培养他们敢说,爱说,想说,有话可说。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可以体现一堂课的重点,突破课文中的难点。这一课中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小白兔贴画 山羊贴画 公鸡贴画 小猫贴画

  萝卜 青草 虫子 鱼

  我之所以设计这样的板书,是因为我考虑到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将小白兔、山羊、公鸡、小猫、萝卜、青草、虫子、鱼都设计成为贴画,这样一来学生通过画的颜色、形状等就可以直接进行说话训练,看上去一目了然,在具体的说话训练中,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说课稿范文汇编六篇】相关文章:

1.说课稿范文汇编八篇

2.【推荐】说课稿范文汇编6篇

3.【精品】说课稿范文汇编7篇

4.【推荐】说课稿范文汇编10篇

5.【精华】说课稿范文汇编六篇

6.【热门】说课稿范文汇编九篇

7.化学说课稿范文汇编10篇

8.【精选】说课稿范文汇编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