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说课稿> 语文说课稿

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9-04 16:18:1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华】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八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华】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八篇

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本课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地讲述了四种动物脚印的形状和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

  1、教材地位。

  本课是最后一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因此在全册便起着“巩固识字,用学到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朗读课文,能提出课文中不明白的问题,并能讨论解决。”等作用。

  2、教学目标。

  我安排两课时来与孩子进行交流学习,本目标为第一课时。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本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4个生字,认识“虫、目”两个偏旁,理解课 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针对本课教学目标及教学目标同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的联系等,确定本课时的重难点是一致的,即自主识字和朗读体验。

  二、说教法。

  泰勒说过:教师的责任在于运用各种方法手段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可以活跃心灵以及充满智慧与人类经验的环境中。因为学龄初期儿童活泼,富于想象的心理特点,依据教材我拟定了以下教法:

  1、创设情境法。

  情境教学符合低龄孩子的年龄特征,顺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感知,启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想象,为充分挖掘大脑潜力创造条件。上课开始,利用课件播放雪景图,我扮演冬爷爷,引领孩子进入课文的学习,让孩子沉浸于下雪的氛围,把激励与情感带入课堂,做到课伊始,趣即生。

  2、自主识字阅读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也是这册教材最后一单元中的主体课文,学生已经能利用平常积累的方法来识字、阅读,在初读课文环节中我采用此方法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独立阅读能力及养成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的习惯。

  3、朗读体验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知。这是一篇琅琅上口的韵文,孩子有着极大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在初读熟悉课文之后,带上表情把内心对文本的体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既有助与理解课文内容,又能让孩子感受朗读的乐趣,不会让学生的朗读束缚在一个框架中,不会让真实美好的感受游离于生硬的朗读技巧中。

  此外,还有质疑法,分工合作阅读法,在上述教法中,最主要教法是朗读体验法,因为文本的内容对于孩子来说并不难理解,关键是让孩子从读中感受、体验。

  三、说学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传授知识重要,让学生“会学”比“学会”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渗透学法。这节课主要让孩子学会朗读体验这一方法,懂得自主识字和与人交流,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阅读、思考、学习。

  四、说教学流程。

  “雪”是南方孩子难得见到的,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会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雪景的图片,并和学生一起布置教室、布置黑板(黑板上贴满“雪花”),创设情境,让孩子们进入下雪的氛围。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事先我布置学生观察小鸡、小狗、小猫、小鸭等动物的脚印,并把观察到的说一说,这样也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我根据儿童的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最佳状态,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感知小画家是谁?事先播放课件,老师扮演冬爷爷说:我是冬爷爷,秋去冬来,我来到了大地,大地将会有什么变化?是呀,大地像铺上了白地毯,今天我还邀来了一批动物王国的朋友,你们瞧:它们是谁?出示贴图于黑板上。这样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读文,自主分层识字。

  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即起到示范作用,同时又是一种激励手段。要想把课文读得熟、演得好、就要先和生字宝宝交上朋友。(出示生字)

  (1)独立自主解决已认的字。

  学生已经养成一种习惯。对于认识的字,读一读,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表扬自己一下。对于不认识的字先画个“?”。然后再给自己的同桌读一读、比一比,看谁不用老师教认的字多。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也使孩子树立起认字的自信心、自豪感。

  (2)小组合作解决认识的字。

  低年级的孩子合作能力较差。为了培养这一能力同时也为了提高识字效率,所以对于不认识的字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合作小组都有4名成员构成,成员都有分工,小组长负责整个合作活动。首先,小组长帮助认字有困难的同学记住要求认识的字,接着在“考一考”的环节中,各小组自己动脑筋,想办法用各种形式把字认牢。

  (3)多种形式,自主汇报。

  小组合作学习后,各小组都急于展示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这时可找几个小组来展示一下认字的程度,有的小组可能派一名代表,有的小组可能一起读,也有的小组可能轮读。总之,展示的方式多种多样。这时,可能有些小组没有参与,为了扩大参与面,可以同学们想办法比赛读。有的同学可能想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读,也可能是男、女生对读。这样参与面广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高了,认的字也牢了。

  (4)回到课文中识字。

  识字不能脱离语言环境,最后再让孩子到文中识字,巩固识字的效果。

  2、读中感悟,读中积累。

  对于低年级的课,我基本上采用“多读少讲”的策略,让孩子在读中悟,悟中知。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音。(2)学生小组内读文。做到把课文读通,同时质疑解疑。(3)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4)男女对读、指名读、评读等。使学生在一次次的读书中读准生字,读通课文,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又注重学生的个性,学生就会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得精彩些,读给大家听,他们才会读中体会,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在质疑时,我也尽量让学生相互解答,引导他们学会学习,从而解决“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等问题。

  3、拓展延深。

  在此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小画家除了能画“竹叶、梅花、月牙、枫叶”还能画什么?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想象,同时还进行语言训练。

  (三)分层作业,自主选择。

  1、续编儿歌

  看,雪地里又来了一群小画家。(出示:狮子、小鸟……)请你当回“小诗人”为他们编儿歌。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有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可谓一举多得。

  2、请你完成一幅有关“雪景”的图画日记。

  (四)小结:体验成功,树立参与的自信。

  成功是求知者的有力支柱,自信是成功的动力,我们作为教育者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获得成功。所以,在最后小结后,我让学生美美地读文成背文,展示给喜欢的小伙伴或者是老师,在让他们为你评一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总之,本节课我力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读中求知,在读中悟情、悟理,扎实训练以“趣”字贯穿,学生的创新火花将在学习过程中时时闪烁!

  板书设计:

  17、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鸡图 小狗图 小鸭图 小马图

  (对应贴上脚印图)

  竹叶图 梅花图 枫叶图 月牙图

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游褒禅山记》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课文。现依据教学大纲、考纲、教材、学情对本课的教学目的、教学法的制定及教学程序的设计等方面作如下说明。

  1、教材简析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篇力作。这篇游记,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游记立意超卓,指向鲜明,言简而意丰,言近而旨永。

  2、教学目标的定位

  (1)知识目标

  学习本文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用法。了解文言虚词“以”、“其”的意义与用法。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方法。

  (2)能力目标

  熟读背诵,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习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

  (3)情感目标

  领会“意志”、“ 深思慎取”对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意义。

  3、教学重点

  一、重点积累名、曰、文、进、奇、好、出、极、观、求、险等文言实词的意义。

  二、掌握虚词“以”、“其”的意义与用法。

  三、判断句、陈述句、反问句等常见文言句式

  4、教学难点的突破

  一、掌握文章说理深刻、章法严谨的写作特点。

  二、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

  二、说教法

  1、点拨法:蔡澄清先生大力倡导的语文点拨教学法是根据中国汉语文的特点,针对中学生学习语的实际,为落实启发式教学原则而采取的一种教法。所谓“点拨”,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与,运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方法。简单说,所谓“点”就是点击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点拨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游褒禅山记》中,我主要点拨的是准确理解词语含义的几种方法,使学生学会“猜”,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

  2、归纳法。从上学期开始,我一直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进行系统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既便于记忆,又便于运用。如《游褒禅山记》一文的第二课时,我主要运用归纳法,归纳“文”“盖”“道”三个实词义项及 “乃”“然”“其”三个虚词用法

  3、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情境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诵读法———古诗文需要熟读背诵。

  小组合作法———文言文需要小组协作。

  提问法———课堂上需要师生互动。

  讨论法———课堂上需要活跃气氛。

  反馈法———新知识需要及时整理。

  练习法———教学上需要精讲多练。

  三、说学法

  1、学生的情况

  此前,学生学习文言文已经有了初中三年的学习经验,上了高中后也掌握了不少的文言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篇浅易的文言文并不会感到特别的吃力,但是部分文言字词的读音、句读、释义依然会对高一学生存在一定的挑战。

  2、学法的指导

  高一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已具备了一些基础知识和积累,但对如何学习文言文,还是一个新课题,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运用已有的知识框架同化新信息,建立新的智能,逐步走向独立学习的境界。

  1、 诵读法。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诵读能在感知言语声音形态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感悟理解。言语声音形态与情味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从感知的直接性来说,文字不如声音彻底、深刻、细腻。

  2、圈点法。使用各种圈点勾画符号阅读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这也是需要学生掌握的一种常见的阅读方法。

  3、猜读法。哥德曼认为,阅读过程并非一个精确知觉的过程和系列加工的过程,而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和预期的过程,阅读是一种语言心理学的猜测游戏。在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后,碰到难词时,教师应引导点拨学生大胆猜测,在小心求证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词在文中的含义。

  4、归纳法

  高二游褒禅山记语文说课稿鼓励学生及时归纳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注意积累文言文知识,这也是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

  四、说教学程序

  (一)教学环节与设计思路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就是一个例子,第一篇课文我是详讲、细讲,后面的课文,学生在把握方法的基础上以自学为主)所以本课的教学我安排了四课时,教学环节共分三关即诵读关、通义关、悟志关,其中诵读关解决这样几个教学任务:读准字音、读准句读;通义关主要把握文章的大义、重点实词的含义、重点虚词的用法、文言句式及特殊用法的整理;悟志关在前两关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文本中的人文内涵及其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包括文章的自然游览的路线、④“有志矣……不能至也”推开一层,点出“力”,照应上文“余之力尚足以入”。

  ⑤“有志与力……不能至也”再推开一层,点出“物以相之”,照应上文“火尚足以明也”。

  ⑥“然力足以至……讥之乎”——用推理导出最重要的结论(即本文主旨),作者正意只在“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这句话上。前有反衬,后有反问,语势节节上升。

  ⑦“此余之所得也”——总收一笔。

  2、教师领读。

  也要提示学生考虑如何划分层次。

  3、学生分层练习背诵。

  可分两层:第一层(开头到“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从“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心)”导出立志的重要性;第二层(“有志矣”到段末)阐述“尽吾志”的观点。

  〔提示〕这一段逻辑性很强,作者的推理过程明显,行文又处处跟前一段相照应——所有这些都在语气上反映出来。因此,本段使用虚词的频率较高。要提示学生注意“焉”“也”“夫”“则”“而”“故”“矣”“然”“其”“乎”等虚词在表达语气上的作用;必要时教师应二遍三遍地领读。这是本文思想内容的重点,也是诵读的重点。这段能否诵读得顺畅,是衡量这篇课文教学成败的主要标准。

  4、检查背诵。

  可以采取三种方式:(1)全班学生齐背;(2)抽查个别学生背诵;(3)分别默写若干句。后两种方式可以同步进行。

  5、指点与答疑。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意思就是“古人观察天地”。“之”,助词,无义,有舒缓语气作用。“于”,这里表示观察的对象,译成现代语时可省略。

  ②“险”,这里用的是本义,即“高山”,因为后洞在山上。“夷”,指平地,说的是前洞地势。

  ③“至于幽暗昏惑”中的“至于”是实词性词组,意思是“到了……的地方”。

  ④“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中的“也”,在一般情况下可省,但此处不能省,它表示肯定的语气,意思是确实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⑤“此余之所得也”:这是特殊形式的判断句,读时“此”后应作一顿。

  五、留作业。

  1、连贯背诵第1至3段,准备背诵第4段。

  2、绘作者游踪示意图。(据第一、二段绘制)。

  3、整理“之”“以”二字的用法。

语文说课稿 篇3

  尊敬的评委们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荷叶 母亲》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及课文的特点

  《荷叶母亲》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歌颂人间浓浓的亲情.它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母爱的光辉,是何等幸福快乐;心中的雨来了,只有母亲,才是子女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跟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亲情,(亲情,是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抒写亲情的文字往往也最能动人心弦,容易引起共鸣,它们不仅能唤醒学习者的切身体验,还能以情感为依托)使学习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心境,从而促进语文知识的获得和语言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根据这篇散文诗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本文感人至深的亲情;借助音乐,提高散文诗的朗读能力.(《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

  (2)培养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学习方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对有自主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⑵,师生同赏,同析,同悟,同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人间至爱的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热爱,亲近文学.(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的高尚的道德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⑴,体味散文诗的思想感情,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

  ⑵,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说教法

  (一)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时,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原有的知识能力水平,以及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因材施教.

  心理特点:七年级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是对外界事物比较好奇,对美的事物有自然而然地亲近感,再加上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已经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开始对文学产生了亲近的欲望.但是大多数学生的阅读时间相对比较缺乏,很难养成较科学的阅读方法,再加上年龄比较小,阅历比较少,所以进入感悟,欣赏层次比较低,表达自己阅读感受的能力比较差.

  知识能力状况:本课为散文诗,在这以前已学习过部分诗歌,对诗歌已有了初步的鉴赏能力,为本课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同时,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有助于理解诗歌的绘画美.

  (二)教学方法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彻底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方法非常重要;结合本课特点及学生实际,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情景创设法: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感氛围,为理解诗歌的情感打下基础(课前的歌曲《母亲》,及诗歌朗读的背景配乐).

  朗读法:学生朗读与点评相结合 (不但训练和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而且通过点评培养了朗读欣赏能力.)

  讨论法:师生互动,共同讨论,突破重难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采用教具:多媒体

  三:说学法

  叶圣陶 先生曾说过:"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还课堂以生命力,还学生以活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正确引导.

  品读法:"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中悟悟中读,走进诗文情感.(《新课程标准》第四学段阶段目标二阅读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质疑,探讨研究,共同讨论,解决问题.(《新课程标准》第四学段阶段目标: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切身体验法:由诗中情感联系自身的体验,深入理解诗歌主题(《新课程标准》第四学段阶段目标二阅读要求: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法设计目的:通过学生的主体阅读体会,达成对文本思想感情的领悟,在合作探究中交流碰撞心得,质疑并初步解决疑难,最后的成果汇报和教师适时的点拨达成对文本主旨的升华——走进文本的感悟为走出文本获得自我情感的体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好的为学生结合生活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情感,化别人的文字为自己所用提供了平台

  四:说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唤起学生的审美需求

  用阎维文演唱的《母亲》渲染气氛,出示歌词,拨动学生情感,创设情境.

  (歌词里写的生活细节:拿新书包.打花雨伞.擦泪花等能使学生产生共鸣,为下一环节的教学作好铺垫.歌词如诗行排列,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诗与歌的联姻.)

  师:这首歌歌颂了什么 母爱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母爱也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关母爱的语句,请同学们交流搜集的有关母爱的语句.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师:是的,一次回眸,一个抚摸,每一个平凡的动作都会牵动为人子女的情思,今天 我们来学习冰心的深情之作——《荷叶母亲》.

  二, 简介《繁星 春水》及作者.(多媒体出示,突出"母爱,童真,自然")出示课题

  三, 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 ,感知

  找出本文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

  (烦闷→不适意→散尽→感动)

  2,配乐读体会情感的变化:教师泛读一部分,然后指导学生朗读,分角色或男女生

  (通过自己的配乐范读和指导学生配乐朗诵,把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沟通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使文中所描绘的景和物,所倾吐的情和意,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让学生在愉悦温馨的学习氛围中提升审美情感的陶冶.让学生在柔和的音乐氛围地带动下,细细体味母亲那涓涓细流却又连绵不断地爱)

  3.对老师,学生朗读进行点评

  四,自主阅读,小组合作:

  (一):用笔圈点勾画作者四次看红莲的心情,环境,红莲的表现,分别用〈〉,(),[]表示,并通过小组合作: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处读给组内听,教师进行指导.

  (二)引导学生对课文一些精彩的语段及词句作赏析,揣摩,体味祖国语言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

  A,在 "雨中荷叶护花"这一极富诗情画意却又感人至深的语段上,引导学生揣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象征"在表情达意上的丰富内涵,品味"倾侧","勇敢慈怜"等词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情趣.通过指导学生仔细揣摩作者在用词遣句方面的功力,体味的意境美.有意识地引导,点拨,让学生在鉴赏语言的过程中, 提高语言理解能力,深刻体会作品的内蕴美,通过对美的形象的感受,对美的本质的认识,去领悟它所包含的人生意义和美学价值,从而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

  B,动情的朗读最后一节,与之前朗读形成对比,释疑"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心中的雨点"指什么 (人生的挫折,困难)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从中体会到的感情,再次出示课前《母亲》歌词,产生共鸣.

  (看到风雨中的荷叶勇敢的呵护红莲,作者联想到女儿对母亲的一脸,母亲对女儿的呵护.这一幅"荷叶护莲图"深深的感动了作者,作者在心底里呼唤母亲的呵护,并非不想独立于世,而是因为母爱永远是最伟大的力量源泉)

  六,拓展延伸

  师: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我们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现对母亲的爱.

  (学生试写,老师指导)

  生1:母亲的伞,我是伞下的孩子.

  生2:母亲是春雨,我是幼苗.

  生3:母亲是挺拔的树,我是树上的果儿.

  生4:母亲是灯塔,我是夜航的船儿

  …….

  课堂小结:冰心的这篇《荷叶 母亲》犹如平静的春水里繁星的倒影,晶莹璀璨,而又耐人寻味.她以"荷叶"为题,托物抒情,吟唱了一曲母爱的颂歌.希望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获得一把欣赏研读诗歌的金钥匙.同时,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祝天下所有的母亲平安,幸福。

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父爱深深》选自人教版语文A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七册第六单元。

  本单元教材主要围绕“诚信、真爱”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文章,其中《比金钱更重要》一文,让学生感受到了诚信的魅力,而《父爱深深》一文则用朴实的言语,抒写了人间真爱,字里行间流露出父爱的深沉和含蓄以及儿子对父亲深深的怀念。此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探讨了什么是真正的人间真爱,既能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又能使学生从中学习到写作的技巧。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和新课标准要求以及本单元训练重点,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我拟定“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验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文字;创设情景,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与写中升华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感悟父爱的深沉,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父爱。

  3、教学重点、难点:课文命题为父爱深深,因此引导学生体会做音箱的不容易和作者心情变化的过程,是达到感受深深父爱的重点。而理解作者的心情由“窘”变为“自豪、幸福”则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用新课标理念指导教学的全过程,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将情境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用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对真情的感悟;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感情朗读、读中悟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真正把握父爱的真谛;同时,积极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以让学生掌握到学习的技巧。

  三、说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掌握了预习的方法,所以,课前让学生预习文章是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必要铺垫。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对于父亲的深情和关爱,教师只要把握生活本色,稍加点拔,学生便会感受深刻。

  (以上均制作成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四个环节,(出示课件:教学程序: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即:“入情——动情——移情——抒情”。

  (出示课件):

  (一)、情景导入,在视听情景和对比读题中——“入情”。

  本色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开启学生真情实感的“闸门”。为了让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形成强烈的欲望和关注心理,我是通过“创设视听情景”和“对比读题感悟”导入新课的。(课件出示教学片断)首先播放《父亲》这首歌曲,让学生初步感知父亲的爱心,然后通过课题的两次板书和学生的两次对比读题,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父爱的深沉。(课件出示教学片断)这样就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出示课件):

  (二)、感受文意,在初读课文和合作探究中——“动情”。

  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事物的认识相连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在导入新课后,我首先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选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读后的信息反馈,全体学生都明白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即:文章讲述的是“我”和“爸爸”一起做音箱的故事。接着引导学生自己质疑,过渡到第一、二自然段的学习。学习这两段主要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和小组合作探究(课件出示教学片断二),解决“爸爸为什么要和我一起做音箱”以及“我们是如何做的”两个重点问题。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质疑、合作探究以及找重点语段和关键词等方法,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做的这只音箱来之不易,为文章里这位父亲的举动而动情,而且开启了学生学习的“窍门”,培养了他们的朗读、理解、质疑和合作学习等能力。

  (出示课件):

  (三)、创设情境,在精读课文和交流感悟中——“移情”。

  移情,是学生在感受人物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的体现。教师应牢牢把握学生的兴奋点,顺势推进教学过程。在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学生从细读进入精读,把学生的情感移入到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深刻体会到父亲的爱是“深深”的。主要教学策略有:

  1、提出目标,孕育铺垫。在学生自读之前,首先用多媒体出示精读第三、四自然段的要求:划出“我”心情变化的句子,并思考我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为学生自主探究引路。

  2、创设情景,交流感悟。一是创设表演情景。为了让学生理解作者由“窘”变为“自豪”与“幸福”的这一引入深层关键处的心情变化过程,在教学时,我从“窘”字入手,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窘”从何而来。为了达到目的,我让多名学生上台表演朗读【出示课件:朗读表演的场景。】这句话:“是的,我爸爸和我一起做的”。在同学的表演和老师的点拔下,学生深深的体会到了作者的“难为情”。二是创设生活情境。在上个环节的基础上,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另一个学生的“羡慕”与“妒忌”,我引导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生活中与父母一起欢度美好时光的事例,交流感悟自己父母的真爱,【出示课件:联系生活实际的场景】。学生说的真,感的深。同时在说的过程中了解了作者由“窘”变为“自豪”和“幸福”的原因。

  3、理解填空,体会情感。为了体会文中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真爱之情,我用多媒体出示:我会地说:“是的,我爸爸和我一起做的!”让学生填空,很多学生分别用到了“自豪、骄傲、大声、幸福”等词,并带着这种神情去读,【出示课件:学生理解填空的.场景。】与先前的“窘”形成鲜明的对比,体会到“我”有一个多么了不起的爸爸!这种前后对比朗读感悟法,为理解课文、激发情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舒缓气氛,配乐朗读。当学生学习兴趣进入高涨之后,需要舒缓下来,让学生慢慢回味,细细感受。在学习第五、六段时,我采用配乐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舒缓的氛围中感受到父爱的深沉,并解答:父亲为什么和“我”一起做音箱,然后我又一次让学生饱含深情的吟咏课题“父爱深深”,学生读起来感情真挚、意味深远,再次升华了他们的情感。

  (出示课件):(四)、回归生活,在描写父爱和拓展延伸中——“抒情”。

  文中有情,人更有情。在这个环节里,我为学生设计了一张“真情卡”,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畅想父爱:(课件出示:真情卡)首先我再一次为学生播放歌曲《父亲》,在音乐的感悟中让学生把自己爸爸关心“我”的话语,关心“我”的事儿,记在这张卡片上。之后,将学生作品在全班进行展示和交流。这样,学生在想一想、写一写、展一展、说一说的活动中感受到了来自爸爸最深最真的爱,并迸发出感恩于父爱的真情。之后,我采用拓展延伸的方法让学生自主设计感恩父爱的卡片作为礼物献给自己的父亲,让学生在对父亲的感激中结束课文的学习。

  五、说板书设计:

  1、板书

  父爱深深

  爸爸我

  真情

  2、该板书设计抓住了课文描写事件的脉络,加以概括、归纳,有利于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教与学的思路,“真情”则是体现了教学的重点,是课文教学的缩影和教学目的的体现。

  六、说教学反思:

  反思本课教学,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是比较成功的:一是激情引趣,注重开启学生真情实感的“闸门”,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生命本色;二是开源导流,引导学生开启已有知识仓库的“大门”,体现了本色课堂教学的生活本色;三是传知悟法,引导学生开启学习的“窍门”,体现了本色教育的生态本色;四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并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不断产生思维与智慧的撞击,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进一步得到了提升。人无完人,课无完课,本课教学仍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诚望各位专家、同仁给予指正。

语文说课稿 篇5

  一、 说教材:

  《王二小》是小学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是小学课本中第一篇讲述英雄事迹的文章。全文以“王二小”为中心讲述了他怎样将敌人成功的引入八路军的埋伏圈,并将敌人消灭的故事。课文结构严谨,图文并茂。

  二、 说教法

  本文共五个自然段,分两课时完成。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在教学第一课时时,我根据儿童活泼、富于想象的心理特征,结合教材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如:直观教学法、体验法、以读代讲法、读中感悟法等,来主导学生。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法、发现法、探索法等方式来学习,不但识了字,读懂了文,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渗透了德育而且培养了观察、思考、想象等学习能力。

  三、 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用比较法、发现法与探究法的学习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综合新课程教学要求和教材、学生等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游戏“摘苹果”复习生字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图文结合,品读感悟。

  1、体会第一副图。

  先指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然后找一找,找出与第一幅图相对应的课文段落,再读一读。接着让学生质疑:你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说出来。再教学生品一品“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体会这句话中,你觉得王二小是个怎样的孩子?并照样子用“一边…一边…”说话。最后再指导朗读,读出对王二小的赞扬。

  2、体会第二副图。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2段,重点理解扫荡(敌人向八路军进攻,杀害百姓、抢东西,烧房子。)再出示句子: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

  想象敌人会怎么“叫”,指名学生表演。

  然后小结学习方法: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前两副图的?(看一看、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3、小组合作学习:用“看、找、读、品”的方法学习第三副图。

  重点指导学习句子: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思考:为什么要“装着顺从”的样子?

  理解“顺从”

  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王二小聪明、机智、勇敢)

  朗读比较“把”字句和“被”字句。

  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

  敌人被王二小带进了埋伏圈。

  指名读,男女生对读,比较意思是否一样。

  说一说:——把——

  ——被——

  想一想:王二小勇敢地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结果会怎样呢?

  4、读4、5自然段,想象敌人被王二小带进埋伏圈的情景。

  由于第4、5段没有配插图,所以只好由教师范读,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然后议一议:为什么说王二小是小英雄? 最后再有感情地朗读第4、5段。

  (三)、配乐朗读,表达崇敬之情。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小英雄王二小,对他,对八路军,对敌人……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打开课文,再看看我们的英雄王二小吧!

  以《歌唱二小放牛郎》的音乐为伴音,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四)、教师总结:

  孩子们,我们永远也忘不了王二小,所有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他。看,这首歌颂王二小的歌曲已经唱到了今天……

  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学习。

  (五)、拓展延伸

  1、把王二小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2、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总之,全文遵循这样的结构:由图入文,披文入情;其次,带情朗读,读中感悟; 最后,升华情感,歌颂英雄。 全文以“王二小”为一条主线,利用多媒体引学激趣并直观突破难点,使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说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我虽然利用了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资源,通过图文让孩子们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的情感,但可能因为王二小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孩子们体会不到文中的感情,朗读起来没有感情,再加上课堂内容安排得比较多,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很多教学环节还不是很到位。

语文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课件出示)

  《四季》这篇课文是课改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2课,它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BR>本文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儿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学习了本文,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优美的大自然,从而让环保意识悄悄地在他们心里萌生,使他们养成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的习惯,激励他们去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课件出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熟读课文的同时认识11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课件出示)

  1、教学重点:认字和练习朗读。

  2、教学难点: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理念(课件出示)

  1、采用听读识字法进行教学(以情境导入,在反复练习和教师指导的朗读过程中认识生字),并有效地解决低年级学生唱读的问题。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打破一贯从头到尾按顺序学习课文的传统,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季节去读,把要我读变成我要读、我想读、我爱读)。

  3、充分开展探究活动(努力开阔学生的思维、发挥想象,让学生感受自然美、生活美,并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创造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于是,开始上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优美的.风景图,同时提问:边看边想,你都看到了哪些季节的景色?(课件出示)这种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到四季的美丽,从而激发他们对四季的探索和好奇心。

  (二)品读课文,读中识字

  新课程改革提倡采用听读识字法进行教学,即让学生在听、说、读的过程中尽快的认识并掌握生字,于是,我相机让学生自己练习朗读课文,并采用四步读书法来引导他们:

  ①初读:读准字音,感知内容:即慢速地、大声地读。

  ②再读:整体感知,加深印象:即速度稍微加快读。

  ③三读:圈圈划划,识记生字:即把本课要求识记的生字划出来。

  ④四读:试读课文,巩固生字:即能够把课文较通顺、流利地读出来。

  经过以上层层提高的办法,就使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生字也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低年级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为了帮助他们进一步加深印象,我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有趣的“选水果、认生字”的识字游戏:即一种水果对应一个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选中自己喜欢的水果,并快速地读出生字。(课件出示)师问:同学们,这些水果后面都有秘密噢!你喜欢哪种水果呢?把后面的秘密告诉大家好吗?如果说错了,你该怎么办呢?在整个游戏过程中,给学生充分选择的时间和机会,让生字和他们一次次见面,使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识字,这样就达到巩固识字的目标了。

  (三)指导朗读,体会含义

  通过前面的自己练读过程,学生对课文已经比较熟悉了。但是,一年级学生唱读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怎样克服呢?在这里,我采用了指名读、教师范读、表演读和自评、互评的方式来训练学生掌握朗读技巧。例如:在进行朗读训练时,师问:同学们,你认为“草芽尖尖”应该怎么读更好呢?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使他们体会到草芽很轻、很嫩的感觉,所以读起来就知道声音要轻细一些。再比如:雪人大肚子一挺,你认为应该怎么做、怎么读呢?让学生上台做自己创造出来的动作,表现雪人顽皮的样子。经过这样多方式、多层面的指导,学生读起来就有声有色了,唱读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自主选择,开阔思维

  经过识记、练读、体会的过程,学生已经对课文琅琅上口了,怎样使他们对课文印象更深刻呢?于是,我打破一贯从头到尾按顺序、一成不变的教学传统,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来读(课件出示),学生们很主动、很乐意去选择,把要我读变成了我要读、我想读、我爱读,提高了阅读质量。<BR>在自主选择的同时,我还安排了拓宽思维训练。例如,当学生选择了秋天时,师问同学们,你们还能从哪些事物身上知道秋天来了呢?学生就把自己想到的和看到的都说出来,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打破了课本的限制。然后,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背诵比赛,还是让他们自主选择喜欢的季节来背,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这样,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增长了知识,学生乐此不疲。

  (五)趣味作业,课外延伸

  在本课教学即将结束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一年四季这么美,我们用什么办法把它们留在身边呢?学生的答案肯定是五花八门的,于是,我相机让学生明白:自然美、生活美无处不在,要想留住美,只有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做一个环境保护的小卫士。同时,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季节画下来,怎么想的就怎么画,学生的兴趣极高。这样,把课内的知识延伸到了课外,既巩固了课内知识,又打开了学生思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美的存在,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萌生了环保意识。

  在本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我想学、我爱学。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怎样使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是我一直探索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我将沿着这个方向锲而不舍地奋斗。

语文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今天我执教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的级下册第四组的一篇讲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传世之作,是一篇讲读课文、一篇精读课文,地位尤其重要。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我认为这篇作品最光彩或者说最触动人心的地方是小女孩用细细的火柴点燃美丽的幻觉世界的那一刻,因为小女孩用她那细细的火柴为黑暗而又寒冷的世界点燃了温暖与光明。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生活在悲苦中的千千万万个孩子们的缩影,他们是社会生活中被压榨、被欺侮、被贱视的弱者。安徒生笔下的形象是一个弱者顽强不屈的抗争与追求,这是安徒生自身的写照。这个气息可闻、身形可见的小女孩,她的可怜、她的孤苦激起了读者切入心底的同情,与安徒生对小女孩的同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童话世界里,安徒生对小女孩怜悯的爱最终变成了一种抚慰的爱——小女孩在痛苦的极点留下了微笑。安徒生最后给予小女孩的是永恒的爱。

  二、说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以及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丰富的想像能力、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方法与过程目标:

  通过对比、想像、朗读等多种方法,增强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激起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教学重点:

  感受卖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激起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说设计理念:

  对于这样语言凄美、情感强烈且富于变化的来说,“读”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引领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过程:

  《卖火柴的小女孩》我在设计本课时充分考虑了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在第一课时让学生熟读课文、理清结构、主要让学生体会了小女孩命运的不幸,并且通过读引起了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第二课时的教学,我分成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回顾不幸,情感铺垫。

  本节课的导入我以对上节内容多角度的回顾作为引入方法,再一次引发上节节沉积在心中对小女孩的同情,将他们的情绪定格在文本中,通过回顾小女孩的不幸,走进小女孩五次点燃火柴的过程中。

  (二)、品读过程,感受幸福。

  感受小女孩幸福的过程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针对这一过程,我采用了整体把握和细细品味两种方法,先让学生浏览整体把握几次点燃都看见了什么,然后再认真、仔细的去品读,在品读过程中,做到边读边思边批画,将自己在文中读到的信息和感受写在旁边,最后再将这一感受融入文字,体现在朗读上,通过朗读来体现学生读书的学习的效果。

  课文中有两句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句子,

  (1)、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所以,我把这两句的理解放到最后去处理,由于学生对有了深刻的体会,学生可以理解到:对于这个小女孩来说,死了才能得到解脱,她最终的“幸福”就意味着死亡。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走近人物,体验人物。

  在课堂最后,设置了拓展延伸内容:假如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做些什么?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所体验到的运用于生活实际,引发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语文说课稿 篇8

  一年级语文上册《d t n l》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肖玲美,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d t n l》,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d t n l》是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二部分汉语拼音的第三课。本课配有四幅小图,这四幅小图是配合教学的情境图。左上一幅画的是马儿跑的声音d,可以帮助学生认读d 的音和形;右上一幅画的是雨伞把儿t,伞把突出了t的形、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认读记忆t的音和形;左下一幅图画的是一个门洞n,在这一幅画中,主要是突出了一个大的门洞,可以帮助学生认读记忆n的音和形;右下一幅图画的猴顶棒儿l,可以帮助学生认读记忆l的音和形。4幅插图都以线条表示4个字母的形体,意在强化学生的.注意和记忆。

  (2)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组的读写训练重点,教学汉语拼音《d t n l》时,我把引导学生“读准的d t n l四个声母的音,认清字形”为学习重点,引导学生学会“d t n l ”四个声母的音和形,学会声母“n”和单韵母“l”拼读音节的方法。 学会拼读“d t n l ”与“a o i u”组成的音节。会读出带调音节的音为难点。

  (3)教学目标

  根据新大纲对小学低年级的具体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本课我制定了以下几条教学目标:

  1、学会“d t n l”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d t n l”四个声母与单韵母“a、o、i、u”的拼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出带调音节的音。

  下面就第一课时为例,说说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

  情境教学法

  陶行知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使于亲”,教师只有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想法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才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教学本课时,我就通过生动优美的看图说话,猜谜语、运用适当的评价语等多种途径,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新的知识。

  三、说学法

  (1)观察法

  本课配有多幅插图,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发现图与字母之间的联系,达到认读记忆音和形的目的。

  (2)自学尝试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教学完各字母的读音后,我就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b与d的区别,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不断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声母:(字卡游戏)

  1.抽读b、p、m、f四个声母。

  2.抽读单韵母带声调读。

  3、今天肖老师要带大家去拼音王国认识另外四个声母宝宝。

  第二个环节:学习声母d、t、n、l,这一环节中目的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让学生感悟语言的魅力。

  (一)学习声母d.

  1.出示教学图片第一幅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它在干什么?马儿奔跑时会发出什么声音?

  2.出示声母卡片d,告诉学生:得读得短而轻,就是声母d的发音.

  3.老师示范发音,学生仿读.

  4.启发记忆字形.

  引导学生将字形与教学图片或插图进行比较,看看字母d与图上什么地方很相像?回答后自己看图编顺口溜记忆字音:马儿跑得d d d.

  5.指导书空写声母d.

  6.学习 d.的拼音.出示拼音卡:d-a-da

  (二)学习声母t

  1. 出示教学图片第二幅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2. 老师示范发音.

  3. 师范读,学生仿读.

  4. 看图编顺口溜记忆字形:一把伞柄t t t.

  5. 学习 t.的拼音.出示拼音卡。

  (三)学习声母n.

  1.出示教学图片第三幅问:图里画的是什么

  2.老师示范发音,学生仿读。

  3.启发记忆字形.(让学生编顺口溜)

  提示:①字母与图形比较;②n与m比较.

  顺口溜:两个门洞m m m, 个门洞n n n.

  4.学习n的拼音.出示拼音卡.

  (四)学习声母l.

  1.出示教学图片第四幅问:图上画着谁在干什么?

  2.出示声母卡片l,告诉学生:小孩子赶猪时发出的,le,le,le的音读得轻些,短些就是l的音.

  3.老师示范发音,学生仿读.

  4.比较n与l发音的不同.(n带有鼻音,l没有鼻音.)

  ②体验n与l的发音.(用手轻捏鼻梁,发n音,手指头有微颤感,发音则没有.)

  第三个环节:复习巩固.

  1.看图认读字母.

  2.字母卡片认读字母.(个别读,小组读)

  3.猜字游戏.

  马蹄印子是什么声母雨伞柄子是什么声母一个门洞是什母一根棒子是什么声母

  4、声母、韵母带调拼读游戏。(男生读声母,女生读韵母,组合。)

  第四个环节:指导书写d、t、n、l

  1、这四位声母宝宝的家在四线三格里,看看他们住在那一层?

  2、伸出小手送他们回家吧!(书空练习)

  (最后一环节中,再次利用学生感性的事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习的知识得到很好的巩固)

  小结:(简单的语言进行最简单的总结,但里面一定要有对学生鼓励的语言)

【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赵州桥》说课稿07-14

语文说课稿01-05

有关语文《项链》说课稿06-09

《长城》语文说课稿11-12

小学语文说课稿11-08

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12-23

钓鱼的启示语文说课稿03-25

有关语文说课稿模板06-29

《太阳是大家的》语文说课稿01-13

语文说课稿15篇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