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说课稿> 品德与社会下册说课稿

品德与社会下册说课稿

时间:2022-12-20 13:53:2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品德与社会下册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品德与社会下册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品德与社会下册说课稿

品德与社会下册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当我们打开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谢谢你,家乡的劳动者》,会看到这样一个主题--《清晨,谁在为我们忙碌》。这一主题它体现了《课程标准》中"观察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等内容标准。主题又分为走在上学路上,看不见的手,小棉袄找妈妈三部分。

  "走在上学路上"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关于劳动者的话题,图文并茂,充满生活的气息。以清晨为时间的切入点,向我们呈现了一定时间劳动者忙碌的身影。教材的画面是以城市的生活为素材而呈现的,然而,我的学生是在农村小镇长大的,课文中提到的交警、公共汽车司机、清洁工人等,确实是非常可爱的劳动者,可这些离他们的生活太远了。新课程标准倡导:"通过学习者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学习,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学习道德。",因此,我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教材,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设计了《劳动节快乐》这一活动内容。

  二、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身边的劳动者及其与人们生活的联系

  2、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各行各业劳动者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

  三、教学手段

  本课注重发挥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功能,向学生呈现一幅幅来源于他们生活的画面,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尊重之情,课内课外结合,通过组织街头采访,让学生深入生活,深入社会,升华情感。

  四、教法学法

  "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这是新课程标准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在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用谈话法、提问法敲开学生的心门,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观察、认识、探索、体验和发现生活,感悟道德。

  学生是整堂课的主人,他们在整堂课中自主地学习,合作地学习,探究地学习。

  五、过程分析

  一)设计理念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本活动将通过调查采访身边的劳动者,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培养他们参与社会的能力,在活动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教育生活化--借助信息技术的"平台",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气氛轻松自然。

  二)教学流程图

  教法情境导入--调查了解--呈现问题--引导释疑--总结升华

  学法感受--汇报--交流--反思感受--合作探究

  目的调动情感--激活经验--促进体验--深入体验--内化情感

  三)教学流程

  1、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看(出示鲜花),漂亮吗?今天清晨,我特地到花店买了几朵花,因为五月一日就要到了,大家知道五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吗?我想把这些鲜花送给那些劳动着的人,送给谁呢?学完这节课,大家就帮老师拿个主意,好吗?

  帮老师拿主意,学生马上会兴致盎然,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期待。送鲜花给劳动者的创意,营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围,同时,也为后面活动的开展作了铺垫。

  2、交流体验

  多媒体呈现交流内容:1)今天早上你吃了什么?

  2)今天早上你是怎么来到学校的?

  3)一路上,你都看见了哪些在忙碌的人们呢?(各组汇报交流结果)

  这些内容是学生每天上学是会经历的,学生能很快顺利地完成,老师从中初步了解学生的情况,并自然地引出本活动的主角--身边的劳动者。

  3、借助多媒体,深入体验

  怎样引导学生从熟视无睹的现象和事物中,发现问题,提升心灵的体验呢?调查之后,我做了如下引导:

  1)师:同学们,当你们吃着香喷喷的早餐,坐着车准时的来到学校安心地学习时,当我们的周围一天天发生着可喜的变化时,你可曾想过,是谁在为我们服务,你可曾观察过这些劳动者呢?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这些每天为我们服务的劳动者吧!

  2)观看课件(播放课件)

  师:让我们和娜娜同学一起走近身边的这些可爱的劳动者吧!

  这是一段录象,以学生娜娜在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等鲜活内容为线索。同时,通过娜娜引导学生思考、体验。

  情境1忙碌的母亲

  天蒙蒙亮时,娜娜的妈妈已经起床引火,黑暗中火光照亮了妈妈的脸,接着妈妈给娜娜做早餐、梳头,临走时,理理她的衣服,摸摸她的头,然后,娜娜在妈妈的叮咛中上学去。

  这一个个真实的镜头,定会唤起学生的许多美好的记忆,他们会深深地感受到妈妈为了让我们安心学习,一大早就开始忙碌,有这样的好妈妈,我真幸福啊!

  情境2喂鸡的老奶奶

  经过邻居家,她看到了喂鸡的老奶奶。

  老奶奶,一大早就开始忙碌,盼着鸡多下蛋,好留着给孙子们吃。

  从老奶奶的身上,学生最能感受到劳动者的质朴与勤劳,也会看到自己奶奶的影子,想起:我吃的鸡蛋都是奶奶给的呢!

  情境3田间劳动者

  接着,她看到了田间一身水一身泥的农民。

  通过娜娜和犁田人的对话及镜头里劳动者裹满泥巴的裤腿,还有打秧、插田、施肥等一个个生动的劳动场面,来告诉学生,粮食要经过这么多人的辛勤劳动才能得来,真是来之不易呀!

  情境4开拖拉机的叔叔

  娜娜来到公路上,见到了一位开着拖拉机在路上颠簸的叔叔。

  娜娜引导学生思考:这么早,去运什么呢?帮人运砖头建房子还是到供销社运农药化肥呢?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便会发现,这些平凡的开着拖拉机的叔叔,还真为我们做了不少事情呢!

  情境5中巴车司机等

  娜娜还看到了还有起早贪黑的中巴车司机。

  学生从中知道,是这些平凡的叔叔,为农村小镇的交通提供了便利。

  情境6学校里的老师

  这是学生们再熟悉不过的一些场面了,有了老师的辛勤劳动,才有了我们的健康成长。

  这些源于学生的生活,又不是学生生活的简单翻版,学生会感觉亲切自然,这些经过锤炼的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让学生去感受,会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4、反思、体验

  接着,多媒体显示问题:

  ①清晨,谁在为我们忙碌?

  ②设想:如果没有这些劳动者,会怎样?(以一个具体的职业说说)

  用课件呈现生活经历,聚焦现实生活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已有生活进行道德反思,由感知生活经历上升到形成生活经验,从而实现个人的发展。由此,我设计了以上问题,并借助多媒体的优势,为第二个问题设计了没有清洁工,垃圾堆积成山的画面(放映课件),形象地告诉学生,清洁工人的劳动多么重要呀,使学生的体验更深。

  5、总结升华

  ①说一说

  你还知道哪些在默默为我们服务的辛勤的劳动者呢?

  ②看一看

  为了我们生活的安宁幸福,有许多的人在为我们忙碌着……(多媒体显示各行各业劳动者劳动的镜头,如:医生、警察、清洁工、建筑工、修理工等,在轻柔的音乐声中,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劳动者的给我们生活提供的便利。)

  5)走向生活,结束新课

  ①师:现在大家认为这些花该送给谁呢?为什么?(学生谈体会和感想,放背景和音乐)

  ②那现在就让我们走向街头,去寻找采访这些劳动者,好吗?送上鲜花的同时,别忘了送上一句"劳动节快乐"(课件显示"劳动节快乐"字样,老师发采访表格)

  采访对象

  采访时间、地点

  采访感受

  道德学习的本质是一种体验学习,在激起学生对劳动者的感激与尊重后,让学生谈感受,谈体会,这时,学生的情感再一次掀起波澜,在调查采访中,相信学生会获得更多更真实的体验,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6、课后延伸

  课后,与学校广播站联系,开办一期"五一"特别节目,把本次活动再次推向课外!

  采访调查后,以广播的形式把他们的成果向学校,同学展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和认同感,教育就真正深入人心了!

  六、评价分析

  这是一堂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活动课,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来有效地为教学服务。内容和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了学生的需要,形式生动活泼,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型。课堂在看似平淡的儿童日常生活中,挖掘有教育意义的素材,这些生活事件的选取,在我校学生的生活中有一定的典范性,整堂课紧紧围绕他们的生活,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真实的生活,并把课堂开放到社会,以活动的形式,使学生深深地体验到,为了我们生活的安宁、幸福,有许许多多的人在为我们忙碌着……

品德与社会下册说课稿2

  我说课的课题是《传媒家族》。说课内容由六部分组成包括说教材、说教学理念、说教学目标、说学情、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粤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信息与传媒”单元。本课教材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传媒家族的成员及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现代传媒的魅力,学习如何正确对待和利用各种传媒。

  二、说教学理念

  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设身处地的感受;师生沟通互动,明理得体验。

  三、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的孩子对于传媒家族有一定了解,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着各种传媒,也感受着传媒带来的好处。但是,孩子们对于传媒的危害性的认识还很不够。

  四、说教学目标:

  本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了解现代媒体的主要类别和形式。

  2、感受各种媒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正确选择和识别各种传媒,获取有益的信息。

  五、说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教学方法有三个即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体验感悟法。

  六、说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了解:传媒家族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教学过程:

  教学中,“沟通互动”是很有民主性和人文性的教学策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此环节正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担当起学习的主人而设计的。通过“沟通互动”不仅能让学生的心门尽量打开、又能使学生的道德情感尽情流露,还能让老师的语言尽显魅力。通过“沟通互动”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珍爱生命、环保意识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根据本课内容以及班情学情,我设计了五大板块的沟通互动:

  沟通互动一:新闻发布会

  活动准备:不知发布会现场,确定主持人,各同学课前收集自己感兴趣的资料。

  活动过程:

  1、每位同学逐个上台发布自己的新闻,主持人一一询问新闻来源,并问为什么选择此媒体,讲明喜爱的原因,把媒体写在黑板上。

  2、主持人统计同学们获取新闻的媒体种类,看哪种最受同学们的喜爱,适时补充。

  沟通互动二:小调查

  1、学生在家调查家人最喜爱的传媒类型,做好相应的记录,做好调查表格。

  2、同学们将调查结果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将结果发布。

  沟通互动三:看电视好还是看书报好

  1、自由选择分组

  2、各组收集自己主张的理由,选出辩手,进行辩论,其他人可用举手补充发言。

  3、陈列双方理由在黑板上,请双方主辩手进行最后的陈述。

  4、教师对双方的辩论情况进行总结。

  沟通互动四:当家人不让我们看电视

  1、小品表演:当家人不让我们看电视,会发生怎样的事情?

  2、讨论为什么家人不让我们看电视?你的心情?怎样解决问题?

  3、回家和家长沟通,指定协议,自觉遵守。

  情景再现,学生触景生情,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抓住这个教育时机点组织学生小组内展开合作探讨。之后在全班汇报,老师点评。】

  沟通互动五:制作:我们的媒体指南“小手册

  1、学生自主推荐喜爱的各种媒体,说出推荐理由和指数。

  2、将同学们按种类分成小组,交流自己喜爱的各种媒体。组长进行统计。

  【设计意图是:通过畅谈看法、合作探究问题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解自然万物的紧密联系、了解自然万物对人类的馈赠。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拓展延伸:出班级小报

  1、学生自由分组

  2、同学们分工合作,采访班级新闻进行写作,

  3、张贴各小组班级小报,评选最喜爱的班级小报。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活动的延伸,有利于学生主体亲历,积极参与,进一步了解传媒家族及合理使用各种传媒。】

品德与社会下册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伟大的先人,主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比较大的历史人物,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他们的精神,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介绍孔子。

  教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源于学生生活,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我以目标为本,从教材所提供的丰富的素材中选择合适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历史名人及他们的思想事迹已经有一些了解,在语文学科中也接触过孔子这个人物,出自于《论语》中的名言也会背诵几句,但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于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和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认识得并不深刻,

  所以,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对孔子等历史名人有更深、更系统的了解,从而受到他们事迹的感动,产生学习他们精神想法。三、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基于以上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孔子等在中国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了解一些他们的思想与事迹。

  (2)方法与过程: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故事及图片的展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习他们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了本节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孔子等在中国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了解一些他们的思想与事迹。

  难点:让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他们的精神。

  四、说教学方法:

  (一)说教法:

  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预设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游刃有余从容施教。

  所以我设计了:交流谈话、直观感知、探究思考等教学方法,并且使用了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交流和了解的愿望,调动学生用多种方式参与课堂活动。

  (二)说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目标,注意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教学中采用的学法有:举例子、讲故事、小组交流、自主探究等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五、教学准备:

  教师:“孔子画像”、“文庙”、“孔子一生简介”课件

  学生:1、调查孔子的知名度

  2、搜集孔子等名人的资料,搜集他们的图片、故事、思想主张等,了解我国古代名人的思想与事迹

  3、搜集《论语》的经典名言

  六、教学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做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应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学习的兴趣,学习的状态,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

  (一)、情境导入,感受名人

  师: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许许多多杰出的历史人物,说说你知道哪些历史名人。把他们的名字写到黑板上。

  给这些名人分一下类

  (设计意图):这样的开头设计,抓住学生感情,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交流汇报感受学习

  师:这些名人的的思想、主张、故事会让我们受到很多教育,大家畅谈一下吧!

  (学生整理自己搜集的资料、图片、故事等,挑选重点介绍)

  学生交流汇报

  听了这些伟人的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

  (设计意图):这样让学生对这些名人有一些了解,进而去学习他们的精神。

  (三)、交流汇报,了解孔子

  师:如果要问,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谁对中国的思想和文化的形成及发展影响最大、最久远,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孔子。

  那么,你知道孔子吗?先说说自己调查到的情况,在你的周围,有多少人知道孔子?

  指名回答。

  师:两千多年来,孔子一直被推崇为“至圣先师”,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由于他的世界影响力,他也被尊为世界文化名人。

  世界各地很多地方都建筑有纪念孔子的建筑。

  让学生观看世界各地有关孔子的建筑,引起学生敬佩的感情。

  师:那么,为什么孔子会被尊为“至圣先师”,为什么这么多人知道孔子,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纪念孔子呢?大家想了解吗?

  那么,我们来学习一下吧!

  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有关孔子的资料,先让学生读一读自己搜集的资料,小组交流一下,注意要挑选重点来交流。

  然后,用三到五分钟的时间给大家汇报一下自己组了解的孔子情况。

  要求:声音洪亮、回答流利、表达清楚简洁。

  学生交流汇报,其他学生可以补充。

  (设计意图):这会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让学生从思想上感受中国名人的伟大,进而产生学习他们的欲望。

  然后师让学生观看自己搜集的资料,让学生系统、深入了解孔子。

  (四)、拓展空间,学习孔子

  说说自己知道哪些孔子的言论,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师:孔子的一些言论,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对我们今天的学习生活还有很大的意义。

  (五)、学习反馈,品味感悟

  让学生谈谈自己学习孔子之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这既是对本节课的一个反馈,也是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六)、概括总结,课后升华: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本课,课后布置学生看《论语》每天一篇。

  做到坚持,学习才会有成效。

  总结:师: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伟人以自己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努力学习、认真生活,帮助他人、关心社会,为后世子孙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学习这些伟人的精神,在今后的学习中发扬光大,在今后的生活中有所建树吧!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突出教学重点,我通过课件展示:

  伟大的先人

  至圣先师孔子《论语》

  这样的板书,既直观形象,又突出重点。

  以上是我以主体性教育思想为指导,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多种活动机会,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参与、探究、体验、感悟,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为目的,而设计的《伟大的先人》一课。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品德与社会下册说课稿4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蔚蓝色的地球》。我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以和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的。下面我分别从这五个方面爱进行一下说课:

  一、教材分析:

  《蔚蓝色的地球》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的第一课。本课题旨在让同学明白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样,人们是怎样来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并感受人类的科学探索精神,对之发生敬重精神的同时,激发同学认识和探究地球奥妙的兴趣和愿望。

  关于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和探索,基本上分为两个层面:

  (1)首先,围绕地球是什么,教材从地球的形状、大小、我们人类眼中的地球等方面让同学明白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样,人们是怎样来认识地球的。

  (2)关于人类对地球的探索,教材通过从古到今,从人们早期的想象和人们的直觉到人类曾经漂洋过海的亲身实践,再到人类在太空上的科学探索,让同学感受人类探索地球的过程是漫长的。

  二、教学目标:

  1、知道有关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常识,感受人们在认识地球中所经历的漫长求索。

  2、知道在探索地球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3、激发同学对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兴趣和愿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有关地球的形状、大小等常识和在探索地球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2、教学难点:感受人们在认识地球中所经历的漫长求索,激发同学对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兴趣和愿望。

  四、教法和学法。

  1、积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

  2、积极倡议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同学通过自主学习、讨论等方法,培养同学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3、充沛开展探究活动,精心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同学进行探究学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

  在本节课中,我主要分了五个环节来进行教学:

  (一)猜谜语导入,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

  好的开头,是一节课胜利的标志。在开始上课时,我设计了猜谜语活动,先让同学互猜谜语,然后我课件出示谜语,在同学猜出谜底是地球时,我相机导入新课。通过师生互猜谜语,激发了同学学习的兴趣。

  (二)学习第一局部“从太空看地球”

  我从同学都照过像这一现象入手,让同学进行设想:假如我们给地球照相,应该怎么照。在同学自由畅谈给地球照相的方法后,我请同学展示收集的地球照片。然后我又课件出示了同学还没有搜集到的地球照片,让同学来领略地的美丽与神奇。再组织同学根据欣赏的照片进行讨论交流:地球上的蓝色、黄色和白色各是什么,让同学对地球有更充沛的认识。最后,让同学阅读教材内容和观看从太空看地球的视频录象,让同学了解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从太空看地球全貌的人以和古希腊人对地球的丈量,从而让同学了解地球基本情况:即地球的形状是圆的以和地球的大小。

  (三)学习第二局部:“人类对地球的探索”

  在导入后,我让同学阅读教材94页的内容,自主学习后,小组交流讨论,从古到今,人类是怎样对地球进行探索的。在同学回答后,让同学自由阅读教材95页了望台的内容,并组织同学互相交流自身收集的有关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资料。交流结束后,让同学上台展示自身和课本内容不一样的资料,再组织同学看航行路线图和麦哲伦一起做一次寰球旅行,让同学了解人类在探索地球的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同时感受人类的科学探索精神,对之发生敬重的精神,以此来激发同学认识和探究地球奥妙的兴趣和愿望。

  (四)设计了活动 “知识抢答”,通过同学的抢答,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更进一步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五)结束课题。

  最后,我向同学介绍了三本书籍,并课件出示了三本书籍的作者和内容简介情况,引导同学通过阅读科学书籍,来进一步激发同学认识和探究地球奥妙的兴趣和愿望。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品德与社会下册说课稿5

  一、说教材分析

  《我的劳动感受》是《品德与社会》学科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的生长与他人”的第一课。这一组教材的专题是“我的家乡(社区)”,直接体现的是“观察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结果。”

  由于过去对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教育只是停留在道德认知的层面上,同学对劳动意义的认识肤浅,感受匮乏。本课通过身体力行的不同劳动,重在让同学“零距离”接触,真切体验和感受劳动过程。进而同学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新课程规范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同学的学习实际水平,我把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同学在校参与劳动,感受、体验劳动的过程,激发同学对劳动的热爱之情;

  2、让同学了解学校内的各个工作岗位,培养同学对劳动者的尊重和理解;

  3、让同学在劳动中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感受、体验劳动过程的情感,让同学“零距离”、有意识地参与劳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准备:

  1、提前一周,要求每位同学参与一项劳动,可以涉和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劳动。

  2、让同学写一篇劳动体验日记。

  二、说教学理念:

  新课标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的优秀教案思路应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因此,在本堂课的优秀教案中,我以同学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同学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和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活动中,充沛体现同学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同学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劳动的“苦”与“乐”,使同学形成新的劳动价值观,逐渐协助同学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三、说教法学法

  针对同学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小组合作等活动方式,激起同学的兴趣;在学法上,让其主动参与劳动,自身去感受劳动的苦与乐,体验劳动的乐趣。

  四、说教学程序

  《品德与社会课程规范》倡议教师应是同学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我将本课的优秀教案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播放歌曲《劳动最幸福》,同学欣赏,谈话导入。

  1、你觉得歌中小蜜蜂、小喜鹊劳动时心情怎样?(随即板书:幸福、快乐)。

  2、是呀,劳动有收获让小蜜蜂、小喜鹊发生了幸福、快乐的感受,那么我们每个同学劳动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

  3、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谈一谈:我的劳动感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环节播放的动画歌曲有趣、生动,一下子激发并唤起同学对劳动的兴趣和过去曾经的劳动过程和体验,调动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

  (二)谈劳动,重感受。

  1、出示课余时间在小朋友们劳动时拍的照片,让同学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我们班谁的身影,他在干什么?心情怎么样?

  2、找几个在照片上劳动的小朋友询问:你当时劳动的心情怎么样?你觉得累吗?经过你们的劳动,学校变得干净了,你高兴吗?

  3、平时你还参与过哪些劳动,你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感受?赶快拿出你的劳动体验日记和朋友们交流交流。

  4、课件出示一则劳动体验日记,同学欣赏。

  5、师小结:是呀,这就是我们的劳动感受,累,并且高兴,累,但很幸福。是吗?(随机板书:累,并幸福着)。

  (本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应该着重引导同学讲出劳动时的感觉和劳动后最终的感受。累,并幸福着。正是因为劳动这种独特的感受,才干鼓舞小朋友为着最终“幸福”的感觉而克服劳动过程中的种种不良情绪和感受,体现了教育的有效性。)

  (三)现场采访,了解他人的劳动。

  1、同学们,你们劳动的感受是“累,但幸福”,我们学校也有很多的劳动岗位,很多的劳动者,你们想了解他们的劳动感受吗?想,就请把你的问题准备好。同时课件出示:采访问题提示。(同学主要讨论采访时该怎样提问,教师指导同学在采访时要注意礼貌,并协助同学归纳采访问题。)

  2、请出学校管理学校电路、多媒体的教师—孙瑞炎老师,让同学们做现场采访。采访后,说一说自身的感受!

  3、老师对采访的情况作了总结:是呀,孙老师的感受也和我们一样,虽然很忙、很累,但看到你们在一天天地健康生长、慢慢幼稚,他还是感到了一种幸福!

  (品德课的课堂教学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课程资源在老师与同学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互动、传送和升值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同学发生经历,感受经验,形成新知。在这个环节中,小朋友们通过现场采访孙老师的劳动感受,不但深化了自身的劳动感受,也从另一个侧面使小朋友们有机会走近老师,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从而实现了师生互动。)

  (四)现场劳动,体验真实。

  1、刚才,我们听了班上同学的劳动感受,也现场采访了老师的劳动感受。既然劳动能让我们快乐、幸福,那么我们就在课堂上尝试一下吧!

  2、分工合作,布置劳动任务:第一组:叠衣服;第二组:缝纽扣;第三组:剥花生;第四组:整理教室。(课件出示课本P42页“劳动须知”)

  3、同学进行劳动。

  4、刚才的劳动,你遇到困难了吗?你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同学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我预设同学可能会说:①原先我觉得“穿针线”是很简单的工作,但做起来并不容易呢!②叠衣服时需要耐心才干叠好。③我在剥花生时,发现有些壳特别硬,我怎么也剥不开,后来我就用东西把它砸开了。④拖地板真累,现在我知道妈妈平时干家务很辛苦。)

  5、展示劳动效果:整齐的衣服、缝好的衣服、一盘花生仁、干净整洁的教室。当你看到这些后,你有什么感受?说一说。

  6、劳动让你有什么收获呢?(课件出示:课本P45页“劳动的收获”)让同学说一说。

  7、师小结:同学们在劳动中学会了方法,开动了脑筋,培养了能力,所以劳动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给我们发明出幸福的生活,劳动最光荣。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会从劳动中得到更多的快乐,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板书:忙,但有乐趣!)

  (新课程强调,同学思想品德与社会实践性的发展不只是一种依靠道德知识灌输的单向传送过程,而是依靠同学在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经历、体验、建构的高效率的品德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是以同学个体的亲身经历、主题体验为前提的,离开了课堂教学活动中同学德育的自立建构,提高品德课堂效率就只是一句空话。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充沛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激活同学主体,通过有意义的活动情境的创设,最大限度地调动同学自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发明性,引发和深化同学的感受和体验。本课堂我以“劳动感受”为主线贯穿课堂,通过“谈自身的劳动感受”、“访问他人的劳动感受”、“当堂劳动体验感受”这些亲身经历或互动体验活动,实现了同学的主题道德教育与构建过程。)

  五、说板书设计:

  累,并幸福着!

  我的劳动感受: 幸福 快乐

  忙,但有乐趣!

  (本堂课我引导同学从自身的劳动经历动身,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劳动的“苦”与“乐”,获得了对劳动的真实感受,从中得出了劳动的最终感受:累,并幸福着!忙,但有乐趣!为此,我设计了以上板书,让同学真切地体会到劳动的感受。)

品德与社会下册说课稿6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中主题三“我们的国粹”中的一个分主题“引人入胜的京剧”。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以我国的文化遗产为主线,从伟大的先人、我国的国宝和我们的国粹这三个内容层面,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继承与发展,理解“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表达的内涵,使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得以弘扬和传承。在习惯于大众文化的高速传播的今天,作为国粹的京剧艺术又走到了哪里?为此我选择以我们的国粹京剧为基点,加入创新,将更多的京剧艺术知识融入课堂中,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在活动中体验京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使这节课成为学生热爱京剧的良好开端,引导学生关注京剧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学情分析:

  当前小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认知甚浅,对京剧没有什么兴趣,要使学生对京剧产生兴趣,就需要教师使用各种手段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在本节课前先让学生查找搜集资料,以学生为自我展示为主,感受京剧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再用大量的图片、影片、声音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选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京剧的有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小组说说国粹、感受体验京剧等活动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京剧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

  2、通过学习、小组交流汇报京剧的交流活动,了解京剧在世界上的影响,从而更加珍视中华传统文化──京剧。

  能力目标:

  1、通过说说国粹、感受体验京剧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以及表达信息的能力。

  2、通过课前预习、收集资料等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通过说说国粹、欣赏京剧、了解京剧知识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领略中华文化的精神风采和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京剧的起源、角色行当、乐器、脸谱艺术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

  难点:1.使学生初步对京剧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珍视我们的国粹──京剧的思想感情。2.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

  五、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搜集京剧相关资料信息。

  2、教师收集一些经典的京剧视频片段和京剧人物图片。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

  1、欣赏导入,说说国粹

  2、感受京剧,了解京剧

  3、认识脸谱,学唱京剧

  4、活动总结,升华主题

  (一)欣赏导入,说说国粹

  1、播放“星光大道”选手李玉刚表演的京剧选段《贵妃醉酒》。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京剧素材,营造了浓郁的京剧气氛,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2、他表演的是中国的哪种传统艺术?(京剧)

  设计意图:引出本节课的话题,经典曲目,男旦扮相,唱、作、舞等京剧效果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我们的国粹——京剧,感受它的精彩。(板书)

  4、了解什么是“国粹”(国之精髓),京剧为什么被称为是我们的国粹。看书中的小资料和自己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寻找答案。

  (1)二百多年的历史,可谓是历史悠久。(板书:历史悠久)

  (2)京剧虽然不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但它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最大的剧种。京剧的剧目很多,有上千出戏,有些已经失传了,现在演出的有三四百出呢。(板书:最大剧种)

  (3)京剧被列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这说明京剧已经名扬世界了。(板书:名扬世界)

  设计意图: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京剧各方面的资料。学生的热情很高,从自己收集的资料中初步了解了关于京剧的一些知识以及被称为国粹的原因,让学生对“国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既增长了知识,又刺激了好奇心,为后面教学内容打下了基础。

  (二)感受京剧,了解京剧

  A、感受京剧

  1、课件展示人们在社区唱京剧、讲京剧中的故事和在家通过电视看京剧的几个画面,说说你生活周围的戏迷他们为什么那么喜欢京剧。

  2.提问:你们还在哪里看过京剧表演?看过外国人演京剧吗?

  设计意图:这里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经验,回到生活中观察人们和京剧的关系,与今天的学习形成联系,通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欣赏京剧,表演京

  剧等文化现象,让学生明白京剧已融入我们的生活中,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审美表达,也让学生感受京剧在国际上的影响地位。

  B、了解京剧

  对儿童来讲,京剧是比较陌生的,如果直接从唱腔入手,孩子们不容易听懂,效果自然不会很好,为了能帮助学生在了解京剧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国粹,我在课前收集了一些有关京剧的片段,让学生来欣赏,给学生视听结合,通过图象和声音来直接触动学生的感官,为对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打好基础。所以在了解京剧这一环节我又设计如下:

  1、欣赏《雁荡山》、《三岔口》两个京剧片段,并让学生模仿剧中人的动作,以此体验京剧舞蹈的优美,激发学习热情。

  2、小组合作,交流汇报:你们认为京剧与我们平时看的影视剧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代表发言,其他人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生生互动,加深对京剧的了解,把教学目标具体化,突出重点,同时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倾听、发言的能力。

  4、播放多媒体图片,了解京剧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5、京剧的来历。

  (清朝的时候,四大徽班进京给乾隆皇帝祝寿,后来就形成了京剧。)

  6、京剧伴奏的乐器有京胡、月琴、唢呐等,其中最重要的乐器是──京胡。

  京剧的乐队分为文场三大件与武场三大件。

  文场三大件:京胡、月琴、弦子。

  武场三大件:单皮鼓、大锣、小锣

  设计意图:刺激学生各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懂得京剧包含的知识很多,为学生理解京剧提供了知识基础。

  (三)认识脸谱,学唱京剧

  1、播放京剧歌曲《说唱脸谱》,让学生听一听歌中提到了哪几个历史人物。

  2、将人物的名字与脸谱连线,欣赏各个脸谱。

  3、猜一猜,这些脸谱分别表现什么样的人?

  红色赤胆忠心 、黑色耿直刚烈、白色奸诈自负、蓝绿黄勇猛暴躁。

  4、欣赏包公脸谱——运用了我们中国画写意的绘画技法;孙悟空脸谱——运用了我们中国画工笔的绘画技法。展现了我们中国的民族特色。(板书:民族特色)

  设计意图: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学资源媒体,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课件中选取的都是张飞、关羽、曹操、等大家所熟悉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脸谱,让学生可以比较容易地认识到脸谱色彩与人物的关系。老师再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提炼,并补充展示相关的文字说明。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去认识脸谱,对其内涵有了深刻了解。

  5、学唱《说唱脸谱》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京剧并不是很难听懂,所以把更能贴进学生生活的《说唱脸谱》拿来,调动其积极性和演唱欲望,让学生大胆地去尝试,模仿所听的音乐,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为了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在课前也深入的研究了这首歌,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听了你们极具京腔京韵的演唱,老师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想唱上几句。(唱)”俯下身来与学生一同学习,教师的演唱无疑给学生带来了学唱京剧的兴趣和自信。

  (四)活动总结,升华主题

  1、如今,京剧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成为了中国的国粹,成为了中国人的骄傲了。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我们一起感悟了我们的国粹——京剧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我们国粹——京剧的魅力。今后让我们多听、多看、多了解京剧,做一个喜欢京剧的中国人。

  3、最后,让我们将赞美送给我们的国粹——京剧。(出示文字)

  设计意图:“没有终点,只有永远。”走近京剧,这节课仅仅是一个起点,学生带着学习的兴趣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学、多唱、多演,甚至是酷爱京剧才是此次教学的最终目的。

  板书设计:

  我们的国粹——京剧

  最大剧种历史悠久

  名扬世界民族特色

品德与社会下册说课稿7

  【说教材】

  《小窗口大世界》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通信与生活》中的第三课。

  这一课主要讲大众媒体,包含“我们怎样了解外界”、“我们怎样利用媒体”和“小小新闻发布会”等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大众媒体,激发他们探究媒体世界的愿望,进而运用媒体这个小窗口了解大千世界。

  【说学情】

  大众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时时刻刻与人们的生活发生着关系。四年级的学生,他们从小是在各种媒体的包围下长大的,对媒体的信息有较强的敏感度。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中,对于媒体均有所接触,但对于媒体的有效应用却做得不够,往往是把有的媒体当成“玩具”,而不是“工具”。

  【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主要采取了激趣导入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等。首先以学生喜爱的舞蹈,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然后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讨论探究,自主发现各种媒体的作用,从而体验到大众媒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大千世界,最后任务驱动学生主动运用媒体,以此培养他们利用大众媒体了解世界的能力。

  【说学法】

  在这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采取让学生在活动任务中自主发现、自主体验的学习方法和合作探究学习法。

  【说教学目标】

  1.知道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书刊等都是大众媒体。

  2.知道通过大众媒体这个小窗口,可以了解神奇多彩的大千世界。

  3.学会从媒体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教学重点

  1.知道通过大众媒体这个小窗口,可以了解神奇多彩的大千世界。

  2.了解媒体对个人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意义,学会从媒体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教学难点

  了解媒体对个人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意义,学会从媒体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我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了激趣导入、新知感悟、媒体大搜索、媒体大比拼和新闻小灵通五个循序渐进的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

  1.播放影视片段,请学生跟跳舞蹈。

  2.请学生说说这段舞蹈出自哪里,是怎么知道的,大家从电视中还知道些什么?以此引出小小的电视窗口里有一个大世界。

  3.板书课题:“小窗口 大世界”

  二、新知感悟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主要让学生了解大众媒体。我为了让学生变被动的接受型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型学习,我采取了创设情境教学法。

  1.创设情境

  森林里举行百科知识大赛,要挑选出一位知识最渊博大王来管理大森林。动物们都想成为森林之王,纷纷忙了起来,就连一些小朋友也不闲着,纷纷跑来为他们帮忙。可是他们忙了半天谁也不知道怎样才能赢这场比赛。同学们,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创设这样的情境后,学生便会主动地想出种种办法来帮助他们,大家可能会想到从电视里找资料、到互联网上查找资料、听广播搜索资料或从书本报刊中寻找资料。

  2.学生回答问题后展示各种媒体并板书。

  3.教师引出大众媒体的概念:

  教师:生活中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像刚才大家所说到的书本、报纸、电视、广播、计算机等被称为大众媒体。

  此时,大众媒体就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现中由抽象的概念变成了自身的认识。

  4.在这一环节的最后,我还向大家展

  示小朋友们和小动物们在大家的帮助下利用各种媒体搜集到的信息。

  通过以上的学习,首先让学生主动地了解了大众媒体,然后在媒体信息的展示中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到一个个媒体小窗口带来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世界。同时使他们产生运用媒体了解世界的冲动,于是就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三、媒体大搜索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积,采取了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合作,尝试性地运用媒体搜索信息。

  1.学生谈一谈自己喜欢的媒体

  2.喜欢同一种媒体的同学在一起组成一组

  3.设计任务:各组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准备的各种媒体中选择喜欢的媒体搜索感兴趣的信息。

  以这样的任务驱动学生去尝试、去发现、去体验,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运用媒体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媒体大比拼

  在大家通过努力合作搜集到大量信息后,便进入媒体大比拼环节。

  1.各小组为自己喜欢的媒体设计一句宣传语。

  2.用文字、图画、表演等形式向大家展示搜索到的信息。

  3.评一评各组哪方面做得更好。

  4.在这一环节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颁奖小环节。根据各组的特点分别给他们颁发各具特色的奖状,如最佳创意奖、最佳创新奖、最佳表演奖、最佳展示奖等,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

  五、新闻小灵通

  最后便进入新闻小灵通环节,这是一个拓展延伸环节,为了让学生从运用一种媒体搜索信息到运用多种媒体搜索信息,我为学生设计了以下任务:

  大家用自己喜欢的一种或几种媒体搜集今天自己感兴趣的新闻。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合作完成,并为下一节课作准备。

  以上就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在设计中我充分考虑到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善于发现的特点,设计了开放式的课堂,把学生从传统的课堂中解放出来。首先让学生在欢快舞蹈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并引入新课。然后让学生在情境中了解媒体,发现媒体的作用。最后让学生在各种任务中运用媒体、体验媒体。

  【说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中,我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板书形式。首先在激趣导入教学环节中板书课题,然后在新知感悟中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各种媒体,并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板书,最后通过把贴图重新组合形成一个地球图案,以此表达通过各种媒体小窗口可以了解神奇的大千世界这一主题。

品德与社会下册说课稿8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好!

  “童年是人生的春天,播下真善美的种子,才能收获健康人格的果实”。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进行小学生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对于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天我研说的教材是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我的研说流程是一、说课标1、课程总目标2、内容标准二、说教材3、教材编写特点4、教材编写体例5、教材内容结构6 、立体式整合教材三、说建议7、教学建议8、评价建议9、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说课标

  (一)、课程总目标

  《品德与社会》旨在促进学生以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内容标准

  《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标准体现在六个方面,分别是我在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的家乡(社区),我是中国人,走近世界。本册教材主要围绕我在成长和我是中国人两方面。

  1、我在成长了解吸烟、酗酒、迷恋游戏机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远离毒品。对自己生命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内容体现在本册教材第六单元《珍爱自己的生命》。

  2、我是中国人

  (1)、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内容体现在本册教材第一单元《好大一个家》。

  (2)、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内容体现在本册教材第二单元《壮丽的山河》。

  (3)、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内容体现在本册教材第三单元《祖国各地的环境与生活》。

  (4)、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内容体现在本册教材第四单元《各族人民一家亲》。

  (5)、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形成相应的能力。内容体现在本册教材第五单元《自然灾害与救助》。

  二、说教材

  (三)、编写特点

  1、真实反映社会,注重德育的实效。注重反映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每一个学习主题,都尽可能选择既典型又真实的生活实例,并通过大量的真实照片和情景对话,还原学生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现实或仿真的生活情景中体验、辨析和感悟。

  2、遵循综合构建原则,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对学生成长的不同生活领域与社会环境中的多种因素进行了有机整合,而且还将多种课程资源、多种学科知识、多种智能参与、多种学习途径、多种策略与方法进行了有机整合。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第一人称的主体参与方式,辅以“大嘴青蛙”的伙伴形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四)、编写体例

  每一个学习活动主题基本上采用了主题词、正文、图文、小资料。

  (1)主题词:展示出本部分内容主要探讨的话题。

  (2)正文:对主题词的展开说明,简明扼要点出本部分内容的主旨。

  (3)图说(图文):围绕话题,出现几幅图文,引导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开展活动。

  (4)小资料(资料卡):对正文部分的拓展,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掌握一些开展自主学习所需要的知识、信息等。

  (五)、内容结构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了6个单元主题;每个单元有若干个学习主题,本册共有19个学习主题;每个学习主题又有若干个小的学习、活动主题,本册共有41个小的学习、活动主题。这样遵循了课程标准所强调的“点面结合”的设计思路,从最熟悉的内容导入,然后一步步加深使得整个教学内容层次清楚,又具有深度。

  (六)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1)单元内容上的横向体现

  本册教材中第1单元好大一个家第2单元壮丽的山河第3单元祖国各地的环境与生活,都是围绕知识(了解我国的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能力(学会阅读地图,利用地图)展开的。

  (2)本册教材与相邻年级的纵向整合

  螺旋上升指同一主题在不同年级可以重复出现,但主题思想是不断发展深入的。如在第一单元《好大一个家》中祖国的行政区划与四年级下册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是一个主题的延伸,在四年级已经了解我们家乡及周边的省级行政区,本学期上升到了解全国的省级行政区。如:第二单元《壮丽的山河》与四年级下册的第二课《我的家乡风光好》;第三单元《祖国各地的环境与生活》、第四单元《各族人民一家亲》与四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都是同一主题的延伸,但是增加了能力与知识的比重。

  三、说建议

  (七)、说教学建议

  1、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结合,与学生生活和社会联系。如:我教学《祖国名山知多少》时,让学生搜集、背诵描写名山的诗词,唱有关名山的歌曲。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如:教学《我们的“母亲河”》时我带学生去调查港口河的概况、带来的好处、存在的问题、如何保护治理等。

  2、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教学《香港和澳门》时让学生画画香港和澳门的区旗、区徽。

  3、充分运用图像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增强教学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本册教材有大量的图文、情景和照片。让学生在阅读图文中认识社会,感知生活。

  (八)、说评价建议

  (一)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学习能力与方法: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与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学习结果: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和进步程度。

  (二)如何评价

  (1)课堂评价要讲究技术与艺术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了显性的语言评价之外,还有更多的隐性的非语言评价,它可以是教师的一种手势,一种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可,一种赞同,一个微笑……这样的评价,充分地体现了教师尊重学生,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沟通与交往的过程,成为学生自我成长,发展的过程。

  (2)评价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真正使评价多元化,以此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比如当学生积极举手但起来后又答不出问题时,教师可以说:“如果你还没准备好,就再想想,不过我们都为你的勇气鼓掌!”

  (3)评价应关注学习效果的展示。

  在品德与社会课上,效果展示是过程评价的体现。在鼓励的同时,应该促进学生更多地反思自己,改进学习行为。

  (九)、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开发教材中的资源

  如教学第五课《我们的“母亲河”》学生了解了黄河面临的问题时,让学生思考:你有什么好方法来治理保护黄河?

  (2)开发利用多媒体资源

  我教学第六课《祖国名山知多少》时,让学生观看祖国风光影像片,使教育内容更立体化。

  (3)开发利用社会、家庭方面的资源

  如教学本册教材第17课《拒绝不良习惯》,可以让学生调查自己家人中或周围人中有哪些不良的习惯,这些不良的习惯给他们造成了哪些危害?

  (4)利用学生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

  生成性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对话交流,随机产生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情况,教师要及时捕捉,准确辨别,有效调控,使这些生产性资源变成教育资源。

  如果说我们教师是躬耕于百花园中的园丁,那么,品德与社会课堂恰似一缕花香,沁人心脾,幽远悠长!

  以上是我对本册教材的解读,有不足之处请专家、评委们指正,谢谢!

品德与社会下册说课稿9

  一、说教材分析

  《我的劳动感受》是《品德与社会》学科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的成长与他人”的第一课。这一组教材的专题是“我的家乡(社区)”,直接体现的是“观察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结果。”

  由于过去对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教育只是停留在道德认知的层面上,学生对劳动意义的认识肤浅,感受匮乏。本课通过身体力行的不同劳动,重在让学生“零距离”接触,真切体验和感受劳动过程。进而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水平,我把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学生在校参与劳动,感受、体验劳动的过程,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之情;

  2、让学生了解校园内的各个工作岗位,培养学生对劳动者的尊重和理解;

  3、让学生在劳动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感受、体验劳动过程的情感,让学生“零距离”、有意识地参与劳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准备:

  1、提前一周,要求每位学生参与一项劳动,可以涉及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劳动。

  2、让学生写一篇劳动体验日记。

  二、说教学理念:

  新课标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应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劳动的“苦”与“乐”,使学生形成新的劳动价值观,逐渐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三、说教法学法

  针对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小组合作等活动方式,激起学生的兴趣;在学法上,让其主动参与劳动,自己去感受劳动的苦与乐,体验劳动的乐趣。

  四、说教学程序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是学生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播放歌曲《劳动最幸福》,学生欣赏,谈话导入。

  1、你觉得歌中小蜜蜂、小喜鹊劳动时心情怎样?(随即板书:幸福、快乐)。

  2、是呀,劳动有收获让小蜜蜂、小喜鹊产生了幸福、快乐的感受,那么我们每个同学劳动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

  3、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谈一谈:我的劳动感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环节播放的动画歌曲有趣、生动,一下子激发并唤起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及过去曾经的劳动过程和体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谈劳动,重感受。

  1、出示课余时间在孩子们劳动时拍的照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我们班谁的身影,他在干什么?心情怎么样?

  2、找几个在照片上劳动的孩子询问:你当时劳动的心情怎么样?你觉得累吗?经过你们的劳动,校园变得干净了,你高兴吗?

  3、平时你还参加过哪些劳动,你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感受?赶快拿出你的劳动体验日记和朋友们交流交流。

  4、课件出示一则劳动体验日记,学生欣赏。

  5、师小结:是呀,这就是我们的劳动感受,累,并且高兴,累,但很幸福。是吗?(随机板书:累,并幸福着)。

  (本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应该着重引导学生讲出劳动时的感觉和劳动后最终的感受。累,并幸福着。正是因为劳动这种独特的感受,才能鼓舞孩子为着最终“幸福”的感觉而克服劳动过程中的种种不良情绪和感受,体现了教育的有效性。)

  (三)现场采访,了解他人的劳动。

  1、同学们,你们劳动的感受是“累,但幸福”,我们学校也有很多的劳动岗位,很多的劳动者,你们想了解他们的劳动感受吗?想,就请把你的问题准备好。同时课件出示:采访问题提示。(学生主要讨论采访时该怎样提问,教师指导学生在采访时要注意礼貌,并帮助学生归纳采访问题。)

  2、请出学校管理学校电路、多媒体的教师—孙瑞炎老师,让同学们做现场采访。采访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老师对采访的情况作了总结:是呀,孙老师的感受也和我们一样,虽然很忙、很累,但看到你们在一天天地健康成长、慢慢成熟,他还是感到了一种幸福!

  (品德课的课堂教学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课程资源在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传递和升值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产生经历,感受经验,形成新知。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通过现场采访孙老师的劳动感受,不但深化了自己的劳动感受,也从另一个侧面使孩子们有机会走近老师,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从而实现了师生互动。)

  (四)现场劳动,体验真实。

  1、刚才,我们听了班上同学的劳动感受,也现场采访了老师的劳动感受。既然劳动能让我们快乐、幸福,那么我们就在课堂上尝试一下吧!

  2、分工合作,安排劳动任务:第一组:叠衣服;第二组:缝纽扣;第三组:剥花生;第四组:整理教室。(课件出示课本P42页“劳动须知”)

  3、学生进行劳动。

  4、刚才的劳动,你遇到困难了吗?你用什么办法解决的?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我预设学生可能会说:①原先我觉得“穿针线”是很简单的工作,但做起来并不容易呢!②叠衣服时需要耐心才能叠好。③我在剥花生时,发现有些壳特别硬,我怎么也剥不开,后来我就用东西把它砸开了。④拖地板真累,现在我知道妈妈平时干家务很辛苦。)

  5、展示劳动成果:整齐的衣服、缝好的衣服、一盘花生仁、干净整洁的教室。当你看到这些后,你有什么感受?说一说。

  6、劳动让你有什么收获呢?(课件出示:课本P45页“劳动的收获”)让学生说一说。

  7、师小结:同学们在劳动中学会了方法,开动了脑筋,培养了能力,所以劳动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给我们创造出幸福的生活,劳动最光荣。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会从劳动中得到更多的快乐,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板书:忙,但有乐趣!)

  (新课程强调,学生思想品德与社会实践性的发展不只是一种依靠道德知识灌输的单向传递过程,而是依靠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经历、体验、建构的高效率的品德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是以学生个体的亲身经历、主题体验为前提的,离开了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德育的自立建构,提高品德课堂效率就只是一句空话。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活学生主体,通过有意义的活动情境的创设,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发和深化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本课堂我以“劳动感受”为主线贯穿课堂,通过“谈自己的劳动感受”、“访问别人的劳动感受”、“当堂劳动体验感受”这些亲身经历或互动体验活动,实现了学生的主题道德教育与构建过程。)

  五、说板书设计:

  累,并幸福着!

  我的劳动感受: 幸福 快乐

  忙,但有乐趣!

  (本堂课我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劳动经历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劳动的“苦”与“乐”,获得了对劳动的真实感受,从中得出了劳动的最终感受:累,并幸福着!忙,但有乐趣!为此,我设计了以上板书,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劳动的感受。)

品德与社会下册说课稿10

尊敬的评委老师:

  上午(下午)好!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阐述《和平之路》一课的教学构思。

  教材分析:

  《和平之路》是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爱和平”的第二课。本课以两次世界大战及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间的战争与冲突后,人们对和平的向往,通过和平鸽,雕塑,和平大钟,带“和平”的地名,结合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战争只能给人类带来的苦难,从而激发学生对战争的痛恨之情,对和平的向往之情,为第三课维护世界和平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说教材定目标提出理念

  根据《课标》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情,本课“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简单了解国际社会建立的各种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机构及曾经作出的有影响力的做法。

  过程与方法:感受人们世世代代憧憬和平的诚挚心愿,崇敬勇敢献身和平事业的重要历史人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和平是人类最美好的愿望和永恒的追求。

  二谈学情融教、学渗透理念

  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道德基础和思想意识,对文本也有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并积累了丰富的课外知识。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以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了教法与学法的融合。

  (一)、注重新旧联系,拓展教学空间。

  根据《课标》要求,我设计“诗文导入”、“阅读故事园”、“毕加索与和平鸽”等环节,使学生自主挖掘教材和生活资源,以体现学科性质。

  (二)、注重多维互动,创设良好氛围。

  围绕《课标》,我“以生为本”,设计“诗文导入”、“读后感言”等情节,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感悟。

  (三)、注重教学细节,激发学生情感。

  为此,我抓住“人们表达向往和平的方式”、“读后感言、“和平使者”等细节,深化了主题,激发了情感。

  三设流程、构板书,体现理念

  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和学生心理、年龄特点,我预设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1、展示有关和平的文艺作品,创作有关和平的美术绘画。

  2、举行和平主题的诗歌朗诵或演唱和平歌曲。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

  (做好了课前准备,就为第二版块——课中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

  灵活板书,凸现主题。

  板书是一堂课的缩影。本节课,首先学习“和平使者”时引入板书副标题;其次在红十字的精神学习过程中引入板书;最后在深化主题时,引入主标题,并通过突出书写和重读,以求突出主题,升华情感。

  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上所述只是一些肤浅认识,不足之处,敬请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品德与社会下册说课稿11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今天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毕业之歌》第二课《我们的祝福》。我准备从三个方面展开说明,一说教材分析,二说教法学法,三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我们的祝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人教版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毕业之歌》第二课的内容。本单元内容是对六年小学学习生活的回顾和总结,从学科角度而言,是对六年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归纳与提升。本单元设计了《成长的脚步》《我们的祝福》《明天会更好》三篇课文,从回顾成长开始,到面向中学的引领,总体上形成了“总结成长收获——感激关怀自己的人——确立新的学习生活目标”这样一个学习的逻辑。俗话说得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教育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感恩教育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重要基础。感恩意识不仅是回报教养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基于课程标准提出的引导学生“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增强对学校的亲切感,尊敬老师,尊重学校工作人员的劳动“等内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师长的教育关爱、同伴的帮助和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关心和爱护,培养感恩情怀。

  2、能力目标:.学习用恰当的方式对师长、学校、同学表达祝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之情,体会真诚相待、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的情谊的可贵。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让学生学会表达感谢与祝福。

  二、说教法,学法。

  从年龄特点来看,六年级的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学习的快乐。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有许多奇特的想法和创造力,爱发表自己的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些特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取活动进行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有效的活动中学会感恩。

  三、说教学过程。

  活动一:感恩信箱

  步骤1:指导学生自己设计组织活动,由学生用废旧材料制作“感恩信箱”,把同学们要感谢、祝福老师、同学、学校员工的话语,采取不署名的方式写下来,放进“感恩信箱”。

  步骤2:由教师打开感恩信箱并宣读,然后大家猜出写信者;

  步骤3:教师通过友情格言、故事等引领、深化学生的感恩情怀。

  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体会学校教职员工关爱的细节,让学生的感恩之情言之有“物,表达真情实感。

  活动二:“感恩母校”作文比赛

  步骤1:根据教材范本,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作;

  步骤2:通过小组竞赛选出优秀作品;

  步骤3:在全班诵读优胜者的文章。

  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感受同学之间细腻的关心和帮助,多想想同学好的一面,懂得“同船共渡,五百年所修”的道理。

  活动三;感谢师恩,树立初步的人生观。

  步骤1:谈话,让学生懂得今天能取得这么多的成绩,是与家长的辛勤哺育,老师的传授知识,社会的教育环境分不开的。教导学生懂得感恩。

  步骤2:请几位同学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恩。(学生课前准备节目,如诗歌朗诵,歌伴舞《感恩的心》等。)

  步骤3:(音乐声中)教师谈话,激起学生感恩之情,带领学生全体起立,敬礼,一起说:“谢谢您,亲爱的老师!”

  步骤4:教师小结,展望未来,激起学生追求新的学习生活的希望。

  总结本课的主题,升华情感,激励学生,展望未来,懂得感恩。

  总之,本节课努力贯彻“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这一新课程教学理念,努力让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希望各位评委多提宝贵意见,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

  以上就是我本次说课的内容,谢谢!

品德与社会下册说课稿12

  地理题材的《品德与社会》课是我们教学中的难点课型之一,在教学中教师究竟该如何选择教学策略呢?今天我就以《人类唯一的家园》一课为例,以《入理切情,构建人文课堂》为题,从如下三个方面向大家汇报我的一些初浅的思考。

  量体裁衣——准确定位课堂

  知教材:

  《人类唯一的家园》是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只有一个地球》中的第一课,属于“走进世界”中的内容。今天我将围绕第一个对话框“人类寻找‘另一个地球’的努力”进行说课。

  析学情:

  从学生知识积淀来看,六年级学生已经通过语文、科学等学科的学习,已经形成了“只有一个地球”的知识建构。但这仅仅停留在概念的建立上,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对本课所要求的情感目标,还相差甚远。从能力发展来看,六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收集资料的能力,但对已有资料如何整理、分析,还需教师进一步引导。

  明目标:

  结合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并且把握住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的科学实践和探索精神。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知识目标:人类正在为寻找另一个“地球”不断努力,目前,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

  教学重、难点:通过了解人类寻找另一个“地球”的过程,认识到地球是人类独一无二的家园,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的科学实践和探索精神。

  分板块:

  在课时目标的基础上,我将整节课划分为三大板块,明确每个板块的学习目标,以期达到知识情感目标螺旋上升,最终实现总目标。

  板块一:感受地球之美好

  根据学生认知起点,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认识到“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

  板块二:感悟地球之唯一

  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感受人类为寻找另一个地球不断努力的过程,认识到地球是人类独一无二的家园,培养学生对地球的情感。

  板块三:品味探索之艰辛

  走进探索者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科学实践和探索精神。

  经过这样一番“量体裁衣”四步曲,我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已经有了一个准确的定位。今年三月,在宜昌市课内比教学中,我将以上的思考付诸于了教学实践,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谈我的思考。

  以学定教——理性反思教堂

  活动一:学科综合——感受地球之美好

  开课伊始,我播放人们美好、和谐生活的视频,(播放视频)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生活体验等多种方式,入情入境的感受“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这句话的真正内涵,唤起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这样围绕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课堂情境,找准知识切入点,激发情感兴奋点,学生瞬间被课堂所吸引,整个课堂是“未成曲调先有情。”

  活动二:合作探究,感悟地球之唯一

  基于学生对资料的处理、分析能力欠缺的实际,我用三个主题活动,用不同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感悟,促进学生认知的建构及情感的激发。

  在“月球之旅”活动中,师生合作,交流、探究人类探索月球的过程,教师点拨重点,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火星之旅”活动时,放手让学生结合人类探索火星的事件、图片和数据,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处理信息,交流探究结果;

  “其他星球之旅”时考虑到学生收集资料的难度大,则以教师补充资料为主,学生讨论总结。

  这样“形变,而神不变”围绕目标,由引到放,学生即学到了知识,又提升了能力,还生成了许多教师预想不到的个性化感悟。 “火星之旅”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后的交流,就很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根据教学的预设,此时的交流旨在让学生说说人类探索火星的事件和探索结论,然而学生的感悟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我们来听听学生的发言:

  (视频展示)

  面对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我此时巧妙的将本课两个情感目标合二为一,强化和升华学生的情感。

  这样简单的引领和调控,激活了学生的体验,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课堂收获了“柳暗花明又一村”“无心栽柳柳成荫”的精彩。

  活动三:交流体验,品味探索之艰辛

  此活动的学习,我在课堂上改变了以前的预设,紧随前一活动中的生成,引导学生讲述宇航员的故事,从具体的事例感悟、体验人类在寻找另一个“地球”时付出的艰辛。

  在课的结尾,再次让学生随视听结合的画面,走进人们在地球上美好、和谐生活,课堂首尾呼应,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层层递增。下课铃响了,学生沉浸在地球母亲的怀抱久久不愿离去。就在孩子们的这种情感意犹未尽之时,突然,一名学生拉着我的衣角,严肃而又认真的问道:老师,我觉得探索宇宙太不值得了,我们为之死了这么多的科学家,我们不是还是生活在地球上吗?

  面对孩子稚嫩的小脸,我又一次的选入了沉思,反思自己的教学,寻找问题根源,我把目光聚焦到了课堂出示的这样一组事件上:

  1967年1月:格里索姆、查菲和怀特3名美国宇航员在卡纳维尔角进行阿波罗1号飞船模拟发射时,因飞船失火而丧生。

  1971年7月:3名前苏联宇航员在于太空实验室中工作了创纪录的24天后,在返回地面的过程中因飞船失压身亡。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从卡纳维拉尔角升空72秒后爆炸,包括一名教师在内的7名美国宇航勇士丧生。

  我预设的目的是想“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崇敬之情”,可在孩子们的心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偏差呢?我再次研读教材,发现教材用一个事例进行了讲述与分析,而我为了拓展学生知识,对教材进行了事例的拓展,没想到却起到了“画蛇添足”效果。这用实践又一次告诉了我:品德课堂的确知识堆积不是目的,要着眼于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握好教材拓展的“度”,注意在知识的掌握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中,提升学生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入理切情——构建人文课堂

  纵观整个研究过程,我深深的认识到,对于地理题材的品德课,教师一定要准确定位目标,注重在知识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地理知识的有效整合中,给地理知识融入情感的元素;在教材的丰富与拓展中,把握好教材知识背后深厚的人文意蕴;在对课堂生成资源的把握与调控中,丰富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牵手“入理切情”,就会如同一缕春风,径情直行,沉寂的品德课堂一定会焕发出人文的光芒!

品德与社会下册说课稿13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十分可贵的个人品质。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经济社会面临着很大的压力,诚信的道德原则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社会各个领域里的欺诈、不守信用等现象比比皆是,导致了诚信教育相对缺失。学生中说谎、缺乏责任感、不守承诺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孩子们心灵的成长。可见,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至关重要。因此,我选择了诚信教育这一主题。

  下面,我就我所执教的《诚信就在身边》这一课,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设计。这是科技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内容。

  本课的教学目标:

  1、懂得什么是诚信,了解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体会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讲信用的可贵。

  2、鼓励学生勇敢面对自己的行为,建立诚信档案,努力做一个诚信的人: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展开社会调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针对学生心理发展与认知水平,我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情感主题为线索,一明理实践为目标,通过搜集资料、合作交流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儿童在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心育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悟诚信。

  在活动的开始,我为学生播放故事《曾子杀猪》,让学生讨论交流:你觉得曾子的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一石激起千层浪,耳熟能详的故事、形象直观的感受,学生们很容易就理解到:曾子宁可杀猪也要实现对孩子的承诺是难能可贵的。

  于是,我进一步引导:你认为什么是诚信?让学生懂得:诚信就是为人处世,诚实守信。这样的设计直奔主题,是学生对于诚信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为后面的体验诚信、实践诚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情感,体验诚信。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以下两个活动:

  活动一:诚信故事会

  我让学生把课前搜集到的社会生活中的诚信事例和大家分享。这些小故事从正面为学生树立了讲诚信的榜样,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诚信的可贵。

  活动二:诚信的镜子

  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位的,而离开了“真实”的生活,那课堂也只能变成学生“高呼口号”的场所。确实,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矛盾的社会,不诚信的事例在我们周围也是比比皆是,作为老师,一方面我们要努力倡导诚信,让诚信之根深深扎根于学生,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绝不能回避这个社会阴暗的一面,因为我们毕竟不是生活在“真空”的环境下,而我们所能做到的是在不违背真实的情况下努力向学生展示一个积极阳光的社会,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安徽阜阳nai粉事件》,让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让真空的生活生成教材,让学生真正“回到生活”,更深刻地认识诚信的重要,呼唤诚信,从而自觉做到诚实守信。

  然后再回到课堂开始例举的图片,骇人听闻的事例,义正词严的言语,此时,学生心中的道德星火已被点燃,他们的道德情感空前高涨。我想这令人震惊的事例会让学生刻苦铭心的,从而也获得了真实的情感体验。这一环节的活动从反面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不讲诚信的危害,让学生理解只有诚守信,才能获得相互的尊重和信任,诚信就是我们美好生活的开始!

  (三)勇敢面对,实践诚信。

  品德课程的最终目的是明理践行,引导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做一个讲诚信的人。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关于诚信的问卷调查,让学生看看自己的诚信度。接着让他们写出自己以前不诚信的经历,旨在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让他们敞开心扉,勇于面对自己不诚信的行为,从而激发学生对诚信的渴望。健全学生人格的形成,为今后努力做一个诚信的人奠定基础。

  教学反思:

  当我在试教时问到学生诚信和不诚信的事例的事,学生说到诚信的事是潦潦无几,而一说到不诚信的事却能滔滔不绝,于是我一直在思考,是我们这个社会的问题还是我们学生看不到生活的阳光之处呢?我陷入了深思。我想:尽管我一个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我会以我的微薄之力去努力改变学生这种观念,改变这个社会。

品德与社会下册说课稿14

  一、教材分析

  《货比三家》是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11课《购物小窍门》中的第一个子话题,本主题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购买一些日常用品。围绕怎么卖这个主题,本主题呈现了以下内容:第56、57页通过对相同的商品在不同商店的价格比较,让同学们知道,相同的商品有的地方会卖得贵些,有的地方会买的便宜些,告诉同学们购买商品一定要注意商品的价格。通过填写生活冲有关购物方面的俗语,引导学生有无意识关注到有意识关注,并第58页告诉同学们在购买商品时还要注意商品的质量,并介绍了判断商品质量的一些方法,如仔细看商品标签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知道当自己的消费权益受到损害时,可以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保护自己。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商品广告充斥着学生的生活,学生虽然每天都要和商品、商店打交道,但多数时候是在家长的指引下,学生自身的消费观念还是比较淡薄,购物时不文明的现象比较普遍,还经常被某些生意人坑害。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消费观念和行为还不成熟,消费比较盲目,对商品的质量好价格缺乏必要的关注,欠缺有关的法律知识,维权意识薄弱,不知道如何保护自身的消费权利。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调查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知道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教学难点是:具有初步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知道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三、教法学法

  1、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逐步引导学生了解生活,走进生活,体验生活。

  2、通过调查、比较同样的商品,价格会因各种因素发生变化,了解一些购物窍门,选购物美价廉的商品。从体验活动中掌握一些购物的窍门。通过回忆消费经历,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知道应选购价廉物美的商品。

  能力目标: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购买简单的学习及生活用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具备初步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调查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

  教学难点

  当权益受到侵害时,知道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为您服务!

  为您服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某种商品在不同商店或超市的价格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说一说、找一找,聊一聊

  1. 说一说课前老师布置的情况调查,学生汇报。

  2.找一找记录中,

  你发现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发现的问题)

  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地方价格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3、聊一聊大家在商店购物时,看到过的听到过的一些俗语,了解这些俗语的意思。(学生交流)

  4、聊一聊同学们在购物的时候有哪些小窍门。(学生交流自己生活中的经历)

  5、聊一聊“三无食品”,食用后的危害。

  设计意图:学生在课前收集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记录,课上相互交流,采取现场展示的形式,归纳自己分析的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既展现了学生的个人能力,又突出了集体的智慧。

  活动二:看一看、辨一辨,说一说

  1.看报道,去年市场上发生的劣质婴儿,学生大胆谈出感想 。

  2.分辨什么叫“三无”产品,什么叫安全产品。

  3、说一说如何避免购买“三无”产品?买到了又该怎么办呢?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六、设计意图:

  教学要积极向学生的生活领域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特定环境中进行探索,自主地运用所学的道德知识推理、判断,选择道德行为,独立地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

品德与社会下册说课稿15

  教学理念:在指导学生了解社会知识、社会文化的过程中,引导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机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本课有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内容是“从太空看地球”。这部分内容就是指导学生跳出地球来认识地球,从而能够从整体上获得对地球“外貌”的初步认识。在此以前,学生可能从电视科教片、挂图、课文、亲人朋友、老师那儿得到一点儿零星的有关地球的知识。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就是要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老师补充点拨,使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地球,人类的母亲,是那么美丽,又是那么容易破碎,感悟到我们应当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在教学时,先引入苏轼的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导出在哪里看地球比较适合的问题(可用鸡蛋的结构来比喻:“蛋黄”是地球,“蛋清”是大气层,蛋壳外面是“太空”。),然后是组织学生自己看这部分内容,再由学生发言知道地球哪方面的知识,是从哪儿知道的这些知识。引导学生感悟到学会从多渠道收集资料,学会合作交流,资源共享的重要性。其中,在谈到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时,也要让学生说一下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情况(“神五”“神六”“长娥一号”),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计算体验,让学生感悟地球的“大”;补充现代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感悟地球在“变小”,体会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培养信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感情。

  第二部分内容是“人类对地球的探索”。这部分内容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讨论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人类探索地球的大概过程:从受很大局限性的感知认识“天圆地方”,到航海技术的发展,大大扩大了人类活动范围,认识到“地球是圆的”,再到现在人们对地球的“有组织的全面研究”。从中体会到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发展、深入的过程,不要满足于眼下的一知半解,而要活到老学到老。其中,在讨论“天圆地方说”时,可提一提古印度人的“龟象说”,丰富学生的视野。在学“麦哲伦环球航行”故事时,可补充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司南的价值,使学生体会到祖国文化的辉煌灿烂和对世界文明的促进作用,激发爱国热情。学习“三叶虫化石”和“中国北极黄河站”,主要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体会到现在人们研究地球在时间上的“纵深”和在空间上的“广泛”,激发学生产生了解地球的兴趣。学习“在南极考察的日子里”这两篇日记,主要是了解我国对地球科学研究的情况,以及体会到科学研究工作是辛苦而危险的,感悟到科学家的伟大、奉献精神。

【品德与社会下册说课稿】相关文章:

社会领域说课稿07-12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7-29

分享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06-09

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15篇06-10

数学下册认识角说课稿07-23

经济政治与社会说课稿07-10

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集合7篇08-28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11-17

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汇编十篇10-29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精选15篇)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