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写作素材>哲理故事> 经典的寓言哲理故事

经典的寓言哲理故事

时间:2024-07-22 15:10:55 哲理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经典的寓言哲理故事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看过寓言故事吧,精彩的故事是寓言成功的开始,寓言的篇幅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说理。通过讲述故事来达到说理的最终目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还记得都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经典的寓言哲理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经典的寓言哲理故事

经典的寓言哲理故事1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苹果。

  一个红透了的苹果。

  那时我还小,才上初中,同桌是一个会脸红的男孩子。是的,吵架也脸红——我和他吵过不少架,每次都是他先道歉。我还暗暗觉得,他很有绅士风度。后来老师调整位置,我和他分开了。

  一个苹果那天下午阳光很好,骑着车上学,想着一些遥远的事,突然就想起了他。他是上午走的,调到了第三组,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心里空空的,就像一间许久没人打扫的房间。来到教室,看见新同桌,一个跟我没说过几句话的男生,不经意间,我就把目光投向了他,他在和他的新同桌谈笑风生。坐到座位上时,我终于吁出一口气,不是为了什么,只是因为在这个角度,我看不见他。我的手伸进抽屉里拿书时,碰到一个令人舒服的`凉凉的东西——一个苹果。上面贴有一张纸条,写着“送给你”,还有一个笑脸。熟悉的字迹,是他。

  我没有一丝微笑,但我觉得我的心里长出了一棵苹果树,然而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恰好落在了我的手里,它是我的。

  我没有把它吃掉,也没有扯下那张纸条,我只是小心地把它放进书包夹层里,带回了家。回到家,我也没有把它吃掉,我只是把它放在书柜上,有纸条的那一面朝外。它是那么红艳圆润,就像一首白朗宁的诗。我看着它,仿佛在这个苹果上读出了字,读出一颗也是那么红艳圆润的心。

  我已经不记得那几天是怎么过的。只记得因为角度问题我坐在座位上看不到他,我只有在传本子的时候惊鸿一瞥,他还是那样,会脸红,会一些女生不会的奥数题,会朝着老师傻傻地笑,只是,那只属于我们俩的吵架再也没有出现。在那一次次短暂回头中,我第一次听见自己的心跳。

  每天回家,我都会朝着那一个苹果说话,苹果恐怕也听厌了吧?小女孩的琐碎,小女孩的心事。然而苹果还是一副好脾气的样子,散发着清香,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就像一个银碗,盛着米粒一样的秘密。渐渐地,每次我从水果摊路过,看见苹果,我都会想起他,想起他灿烂的笑容,想起他吵架时脸红的样子。简简单单,就像一个苹果。

  苹果开始溃烂时,我不知所措。苹果溃烂的地方开始流水,我知道,那是苹果酒。闻着阵阵酒香,我仍然没有把它扔掉。

  苹果彻底腐败时,我留下了那张纸条,只是上面已经有了斑斑痕迹,那是一个苹果留给世界的脚印。那天我路过水果摊,买了一个苹果,把纸条贴在上面,就像原来那样。然而,我知道,纸条还是原来的纸条,我还是原来的我,只是苹果,已经不是原来的苹果了。

  我一直坚持那个习惯,等苹果腐烂时,再去买一个,贴上纸条,放在书柜上。直到初中毕业。我拿着毕业联系簿找他,他愣了一下,还是写上了自己的联系方式。然而,在寄语那栏里,他只写了“一路顺风”。

  回了家,我望着苹果,流了一滴泪。

  我现在还记得那滴泪落在地上的声音,虽然我已经是大学生了,我没有打过一个电话给他,也没有再为他买一个又一个的苹果,因为我知道,处理一个苹果最好的方法,就是吃掉它。

经典的寓言哲理故事2

反咬一口

  甲乙两个和尚一起值更时,甲和尚感到脚上有东西在爬,用手一抚,被蝎子蛰了,疼痛难忍之际,他马上端来蜡烛,捉住了那只蝎子。乙和尚就连声阿弥陀佛,非常冷静地说:“出家人慈悲为怀,放它一条生路吧。再说了,它也是误会了,以为你要伤害它才出于自卫而为之……”

  经过乙和尚一番劝说、开导之后,甲和尚就打消了惩罚蝎子的念头,随手将它放了。

  三天之后的又一个晚上,甲乙两个和尚又一起值更时,乙和尚刚往蒲墩上一坐,哎呀一声站起来,他的屁股也被蝎子蛰了。没等甲和尚端来蜡烛,乙和尚就气急败坏地朝蒲墩上乱踩一番。待烛光映亮蒲墩时,那只蝎子已经被踩得稀巴烂了。

  当甲和尚口念阿弥陀佛未及说话时,乙和尚就气愤愤地说:“那天它蛰你,我为它讲情,救了它的.性命,它居然恩将仇报,又把我蛰了,这个没良心的,确实该死……”

经典的寓言哲理故事3

  四兄弟种树

  四兄弟在后花园移植了一株罕见的黑牡丹树,他们视之为珍宝,决定由四兄弟共同管理,每人轮流一天。为了能使黑牡丹树更地好成长早些开花,四兄弟都殷勤看护尽职尽责。

  首先由老大看管。他整日里围着黑牡丹树团团转,一遍又一遍地为黑牡丹树松土锄草拣去杂物,工作细致极了,一天下来累得满头大汗。

  第二天轮到老二,他一见提出了异议:“哪有这样松土锄草的,不小心把根部锄坏咋办?再说了,这几天高温闷热,气候干燥水份蒸发快,应多浇水才对呀。”说罢忙去挑来水把黑牡丹树给灌了个够呛。

  第三天刚破晓老三就出现在后花园,见到老二给树灌水马上提出反对意见:“唉呀呀,看你都做了些什么事情,哪有光浇水树能长大的道理?应当多上肥料才正确嘛。”话一落音就急匆匆地挑来一担农家肥一古脑儿给全施了下去。

  第四天一早老四接踵而至,他胸有成竹地对众兄弟说:“你们都太缺少经验了,要使花开得艳丽整枝是关键。呶,底部多余的.叶子没用,养料全被它们抢走了!”说完不管七三二十一,操起剪子把叶子几乎全给剪光。

  四兄弟各抒已见个个手忙脚乱。尽管他们满心期望着黑牡丹树早些开花,但事与愿违,不争气的黑牡丹花终于没有开成,几天以后,黑牡丹树就渐渐枯萎,不久就完全失去了生命力。

  ——请外行人来办事无异于瞎折腾,最终难免要把事情办糟的。

经典的寓言哲理故事4

  苹果

  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怎样才能坚持真理。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他用拇指和中指捏着一个苹果,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空气中的气味。”

  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有哪位同学闻到苹果的味了吗?”

  有一位学生举手站起来回答说:“我闻到了,是香味儿!”

  “还有哪位同学闻到了?”苏格拉底又问。

  学生们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都不作声。

  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们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回到讲台上后,他又问:“大家闻到苹果的气味了吗?”

  这次,绝大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

  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走到学生中间,让每位学生都嗅一嗅苹果。回到讲台后,他再次提问:“同学们,大家闻到苹果的味儿了吗?”

  他的话音刚落,除一位学生外,其他学生全部举起了手。

  那位没举手的.学生左右看了看,慌忙也举起了手。他的神态,引起了一阵笑声。

  苏格拉底也笑了:“大家闻到了什么味儿?”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香味儿!”

  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经典的寓言哲理故事5

  豁达先生

  江南松江县有一个姓吕的人,乡试中榜上有名,考上了廪生。他这个人性格很豪放,自己给自己取了个外号叫“豁达先生”。

  有一天的后晌午,吕廪生豁达先生到县西某镇拜会朋友后回家,路过西乡,天渐渐地黑下来了。刚刚翻过一个小山坡,穿过一畦菜地,忽然看到一个妇人身材苗条,面部搽着淡粉,画着浓眉,急急忙忙地拿着绳索向前走着。她望见了吕廪生略停了一下,便跑到路旁一棵大树下躲起来了,但手中所拿的绳索却丢失在地上。吕廪生走到前面从地上拾起绳索看了一下,原来是一条草绳,用鼻子闻一下,有一股阴冷腐臭的气味。他心里马上明白过来,这可能是别人讲的“吊死鬼”,便将草绳藏到怀里,若无其事地一直朝前走。

  姓吕的正朝前走着,那个妇人从树后走出来,不一会走到前面拦住了他的'路。吕廪生从路的左边走,她就拦住左边;向右边走,她就拦住右边。左边走,左边拦;右边走,右边拦,反复多次就是走不过去。天渐渐地黑了下来了……姓吕的心想:这就是大家所说的“鬼打墙”了。你“鬼打城”我都不在乎,更何惧你“鬼打墙”!于是他不顾一切地便向前硬冲撞过去。

  那女“吊死鬼”拦他不住,突然大叫一声,马上变成披头散发,满口、脸到处都在不断流着血的凶恶样子,连舌头都从口中伸了出来,越伸越长,一会儿伸了一尺有余,向着姓吕的跳跃。姓吕的对这女“吊死鬼”说:“你刚才搽着粉,画过眉,打扮得漂亮的样子是想迷惑我;接着拦住我走路,不让我回家是想遮拦我;现在又变作这么副穷凶极恶的样子来,是想以此吓唬我。这又有什么用呢?你的三套本领都用了,我还是不怕的。我看你再也没有其他的本领使出来了吧!你还不知道我这个人,我就是豁达先生。你知道我这个豁达先生吗?”女鬼听了这番话后,只得恢复了原形,立即跪在地上向吕廪生跪拜不止,然后急急忙忙地走开了。吕廪生豁达先生仍然迈开大步向前走去。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在前进的路上只要不受假象的迷惑,不畏困难的阻拦,不怕恶势力的恐吓,勇往直前,就会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经典的寓言哲理故事6

  【小引】

  在我国的文学宝库中,有许多寓言,它们不仅生动有趣,还蕴涵深刻的哲理。寓言可以丰富你的知识,陶冶你的情操,还能使你的思想变得“深刻”起来。

  【寓言一】

  撞木与铜钟

  甲问乙:“用铜铸成大钟,用木头做成撞木,撞击铜钟就会发出铿锵的响声。那么,响声是钟发出来的,还是木头发出来的呢?”

  乙说:“用撞木敲打墙,就发不出响声;敲打铜钟,就发出响声,那么,这声音就是发自铜了。”

  甲说:“用撞木敲打堆在一起的铜钱,就发不出声音。那么声音真的是发自铜吗?”

  乙说:“堆在一起的铜钱是实心的,而铜钟中间是空的,这声音应当发自空的器物。”

  甲说:“用木头或者泥巴做成钟,就不会发出声音,那么,声音果然是发自空的器物吗?”

  ……

  (改写自欧阳修《六一笔记·钟莛说》)

  【感悟】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对于任何事物都不要满足于已有的认识,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文中,甲问,乙答;甲再问,乙再答;甲三问,乙无以应。可见凡事只有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寓言二】

  日喻

  一个人生下来就是盲人,他不知道太阳是什么样子,于是就去问眼睛好的人。

  有人告诉他:“太阳像个大铜盘。”

  盲人回家敲打铜盘,铜盘发出丁当声。后来有一天他听到打钟的声音,就以为那是太阳了。

  又有人告诉他:“太阳发光,像蜡烛。”

  盲人摸了摸蜡烛,知道了蜡烛的形状。后来有一天,他摸到一根短笛,以为那就是太阳了。

  太阳跟钟和短笛相差太远了,可是盲人并不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这是因为他从来就没见过太阳,全是向别人打听来的.缘故。

  (改写自苏轼《苏东坡集·日喻》)

  【感悟】

  这则寓言说理非常形象。它形象地指出了实践对于认识的重要意义——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如果像盲人那样,自己不去感受、体会,单靠别人解说,只能产生误解,闹出笑话。这则寓言被后人概括后成为“扣盘扪烛”这一成语。

  【寓言三】

  矮板凳

  迂公家里有一条板凳,极其低矮,他每次坐,都要找些砖头把四条腿垫起来。后来他觉得太麻烦了,便想出了一条“妙计”:让仆人把板凳搬到楼上去坐。

  等到再坐时,板凳还是和原来一样矮,他便说:“人们都说楼高,我看真是胡说!”说完就叫仆人把楼拆了。

  (改写自浮白斋主人《雅谑·矮坐头》)

  【感悟】

  板凳的矮,是由它自身的性质决定的。它在楼下矮,在楼上同样矮,不改变它本身的性质,无论搬到哪里,它都是矮的。迂公的迂,在于他不能从事物(即板凳)本身去找原因,而硬要从和事物本身毫无内在联系的客观环境上去找原因,如此,怎能不闹出笑话。

  【结语】

  你在生活和学习中有什么感悟和认识吗?也学学古人,把你的感悟和认识用寓言的形式表达出来。

经典的寓言哲理故事7

  媳妇难做

  有一个姑娘,聪明又能干,大家称她巧姑娘。后来嫁到夫家,大家说这个人家好福气,取了个巧媳妇。

  谁知道这个人家,婆婆竟有三个:一个婆婆,一个太婆婆,还有一个太太婆婆。

  一个婆婆已难对付,何况有三个。

  媳妇做的菜,婆婆嫌太淡,太婆婆嫌太咸,太太婆婆使白眼。

  媳妇沏的`茶,婆婆嫌太冷,太婆婆嫌太烫,太太婆婆不说话,直摇脑袋。

  媳妇一空下来,婆婆叫她去绣花,太婆婆叫她去纺纱,太太婆婆叫她快去种瓜。不知听谁的好,急得团团转。

  媳妇一天忙到晚,干得精疲力尽,没有听到一句好话。婆婆说她呆,太婆婆说她蠢,太太婆婆叹气说:“我家娶了个笨媳妇!”

  巧姑娘竟变成笨媳妇,什么缘故?

  ——婆婆太多,媳妇难做。

经典的寓言哲理故事8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地耕耘种着自己的土地。

  一天中午,农夫正坐在田间地头的一棵大树下休息。突然,一只野兔没头没脑的冲过来,一头撞在了一截树桩上,顿时就昏死过去了。农夫一看,连忙高兴地跑了过去。他捡起兔子,心里琢磨着:“想不到毫不费力就捡到了一只兔子,以后我要是天天都能捡到一只兔子,就不用每天这么辛苦的.种地了,那该有多好啊!”

  从这以后,农夫也不下地干活了,只管每天守在树桩旁,希望有兔子再撞过来。可是,好长时间过去了,他却再也没有等到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田里的庄稼也因为他长时间不锄草而荒废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任何成就都是用辛勤地劳动换来的。所以,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依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奋斗。

经典的寓言哲理故事9

  被雾嫉妒的`山峰

  雾嫉妒山峰的美丽,就想方设法把山峰遮盖起来。

  可雾越遮盖,山峰越美丽,越有人前去欣赏它、赞美它。

  怎么会是这样呢?雾想不明白。

  “正是你的嫉妒,成就了山峰的高大和美丽。”阳光说。

经典的寓言哲理故事10

  《伊索寓言》里是一本传承了多年的寓言集,在这本寓言集里不仅有新奇好玩让人深思的寓言故事,而且还处处闪耀着交际智慧的光芒。《伊索寓言》用直观明了的小寓言教给了我们如何在交际生活中和他人更好地相处,如何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及如何化解交际危机等交际智慧,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揣摩。

  一

  知道点:自信是好事,可太自信往往就会出事

  寓言现场:狮子睡着了,有只老鼠跳到了他身上。狮子猛地站起来,把他抓住,准备吃掉。老鼠请求饶命,并说如果保住性命,必将报恩,狮子轻蔑地笑了笑,便把他放走了。不久,狮子真的被老鼠救了性命。原来狮子被一个猎人抓获,并用绳索把它捆在一棵树上。老鼠听到了他的哀嚎,走过去咬断绳索,放走了狮子,并说:“你当时嘲笑我,不相信能得到我的报答,现在清楚了,老鼠也能报恩。”

  掩卷沉思:人们经常鼓励我们要充满自信,大胆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是凡事都要有一个限度,自信能够帮助你建立生活的勇气,可现实生活中,我们与人交往时,过度自信的`话,就很可能会让自己放松警惕,从而落入坏人的圈套之中。不是每只落难的狮子都能遇到救自己的老鼠,所以,我们要有自信,但是不能让自信太过膨胀!

  二

  知道点:虚荣是烟花,短暂的辉煌之后将更凄凉

  寓言现场:宙斯想要为鸟类立一个王,指定一个日期,要求众鸟全都按时出席,以便选他们之中最美丽的为王。众鸟都跑到河里去梳洗打扮。寒鸦知道自己没一处漂亮,便来到河边,捡起众鸟脱落下的羽毛,小心翼翼地全插在自己身上,再用胶粘住。

  指定的日期到了,所有的鸟都一齐来到宙斯面前。宙斯一眼就看见花花绿绿的寒鸦,在众鸟之中显得格外漂亮,准备立它为王。众鸟十分气愤,纷纷从寒鸦身上拔下本属于自己的羽毛。于是,寒鸦身上美丽的羽毛一下全没了,又变成了一只丑陋的寒鸦了。

  掩卷沉思:虚荣可以蒙蔽一个人的双眼。当一个人沉浸在虚荣之中时,他就会将全部目光都聚焦在自身虚假的美丽和幸福上,却忽视了很多人都知道,这虚荣只是一个假象,并且这些人会在适当的时候撕下当事者虚荣的伪装。祸福无门,唯有自招。所以,要想不遭受被人撕下虚荣“画皮”时的难堪和屈辱,我们就要脚踏实地做个实实在在不贪慕虚荣的人。

  三

  知道点:要想教导别人怎样走正道,自己就得先走好正道

  寓言现场:母蟹对小蟹说:“你不要横爬,为什么不直着走?”他答道:“妈妈,请您亲自教我怎样直走,我将照着你的样子走。”可母蟹根本不会直走,于是小蟹说她笨。

  掩卷沉思:好为人师,是很多人常犯的毛病。我们总是感觉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行,什么都会,总想找机会指导一下别人。可是,我们却从来没有扪心自问好好想一想,自己要求别人做到的,我们自己又真的做到了吗?

  行动永远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如果我们要求别人做到,那么我们首先就要自己能够做到。

  四

  知道点:不假思索就答应别人的条件,往往会让自己失去的更多

  寓言现场:从前有一匹马独占一片草原。有一天,一只鹿闯入了他的领地,想与他分享草原。马对鹿的闯入十分仇视,一心想报复,便向人请求帮助惩罚鹿。人回答说,如果愿意把一块马口铁含在嘴里,并答应让人骑在马背上,他就拿出最有效的武器为马去驱逐鹿。马同意了人的要求,允许人骑在他身上。从这以后,马才知道,还没有对鹿进行报复,自己却成了人的奴隶。

  掩卷沉思:俗话说得好,三思后行,凡事只有经过慎重考虑之后,我们才能权衡利弊判断出这件事情对我们来说究竟是好是坏。

  不管别人提出什么条件,就不假思索的答应,这本身就是急躁肤浅的表现。我们的脑袋不止是用来拍大头照的,更是用来思考什么对我们有利,什么对我们不利,从而做出趋利避害的决定的。

  让我们从《伊索寓言》中多知道点交际智慧,从而在与人交往的时候能够赢得更多的朋友,得到更多人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的交际之路变成平坦的大道,直通成功幸福的终点。

经典的寓言哲理故事11

驴子推磨

  有个墨守成规不求变通的画家只满足惯用一种手法作画,于是他后面的工作成了前面工作的不断重复。有一天,他拿着得意之作请教老师,老师说:“你到磨坊去计算推磨的驴走了多少路程。”画家说:“对于推磨的驴来说有什么必要计算它的行程呢?”老师说:“如果你懂得在不断抛弃中寻求自我的话,又怎能像推磨的驴一样,总是踏着自己的.脚印走路呢?”

  任何一种原先良好的东西都会成为前进的障碍,只有革新才能进步。

经典的寓言哲理故事12

  玛莎·米查姆小姐是街角上那家小面包店的老板娘(那种店铺门口有三级台阶,你推门进去时,门上的小铃就会响起来).

  玛莎小姐今年四十岁了,她有两千元的银行存款,两枚假牙和一颗多情的心.错过婚的女人真不少,但同玛莎小姐一比,她们的条件可差得远啦。

  有一个顾客每星期来两三次,玛莎小姐逐渐对他产生了好感。他是个中年人,戴眼镜,棕色的胡子修剪得整整齐齐的。

  他说英语时带很重的德国口音。他的衣服有的地方磨破了,经过织补,有的地方皱得不成样子。但他的外表仍旧很整饬,礼貌又十分周全。

  这个顾客老是买两个陈面包。新鲜面包是五分钱一个,陈面包五分钱却可以买两个。除了陈面包以外,他从来没有买过别的`东西。

  有一次,玛莎小姐注意到他手指上有一块红褐色的污迹。她立刻断定这位顾客是艺术家,并且非常突围。毫无疑问,他准是住阁楼的人物,他在那里画画,啃啃陈面包,呆想着玛莎小姐面包店里各式各样好吃的东西。

  玛莎小姐坐下来吃肉排、面包卷、果酱和喝红茶的时候,常常会好端端地叹起气来,希望那个斯文的艺术家能够分享她的美味的饭菜,不必待在阁楼里啃硬面包。玛莎小姐的心,我早就告诉过你们了,是多情的。

  为了证实她对这个顾客的职业猜测得是否正确,她把以前拍买来的一幅绘画从房间里搬到外面,搁在柜台后面的架子上。

  那是一幅威尼斯风景。一座壮丽的大理石宫殿(画上这样标明)矗立在画面的前景----或者不如说,前面的水景上。此外,还有几条小平底船(船上有位大力把手伸到水面,带出了一道浪迹),有云彩、苍穹和许多明暗烘托的笔触。艺术家是不可能不注意到的。

  两天后,那个顾客来了.

  “两个陈面包,劳驾。”

  “夫人,你这幅画不坏。”她用纸把面包包起来的时候,顾客说道。

  “是吗?”玛莎小姐说,她看到自己的计谋得逞了,便大为高兴。“我最爱好艺术和----”(不,这么早就说“艺术家”是不妥的)“和绘画。”她改口说。“你认为这幅画不坏吗?”

  “宫殿,”顾客说,“画得不太好。透视法用得不真实。再见,夫人。”

  他拿起面包,欠了欠身,匆匆走了。

  是啊,他准是一个艺术家。玛莎小姐把画搬回房间里。

  他眼镜后面的目光是多么温柔和善啊!他的前额有多么宽阔!一眼就可以判断透视法----却靠陈面包过活!不过天才在成名之前,往往要经过一番奋斗.

  假如天才有两千元银行存款、一家面包店和一颗多情的心作为后盾,艺术和透视法将能达到多么辉煌的成就啊----但这只是白日梦罢了,玛莎小姐。

经典的寓言哲理故事13

  从前,印度有一位国王,他养了许多大象.有一天,他正坐在大象身上游玩,忽然看见一群瞎子在路旁歇息,便命令他们走过来,问他们:"你们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吗?"瞎子们同声否认道:"陛下,我们不知道."国王笑道:"你们亲自用手摸一摸吧,然后向我报告."

  瞎子们赶紧围着大象摸起来.过了一会儿,他们开始向国王报告.

  摸到象耳朵的瞎子说:"大象同簸箕一样."

  摸到象腿的瞎子说:"大象和柱子一样."

  摸到象背的'瞎子说:"大象好似一张床."

  摸到象尾的瞎子说:"大象好似绳子."

  国王听了哈哈大笑起来.原来他们把自己摸到的某一个部分误认为是全体。

  后来人们便用"瞎子摸象"来形容那些观察事物片面,只见局部不见整体的人。

经典的寓言哲理故事14

  从前,周家庄有个员外叫周明清。堂上父母两位,堂下弟兄三人。因二老年事已高,弟兄三人从不外出,一齐堂前尽孝。

  这一日,老母由于久病不治,一口气接不上撒手归天。周府上下都十分悲痛,人人泡着眼泪办理丧事。

  周员外平时待人宽厚,人缘极好,所以吊孝的亲朋好友络绎不绝。

  周家哥儿三个中,老三叫周泽,刚满十六岁,从小喜好弹琴。老大疼爱弟弟,托人从远方给他买回一张古琴,周泽爱如生命从不离身。

  吊孝的亲友中有些年轻人好事,听说周泽琴弹得好,就把他约至后堂再三央求弹奏一曲。

  周泽说:“那可不行,既读孔孟之书,必达周公之礼。母丧在地,守孝之人哪能弹琴作乐!”

  周泽虽然一再推辞,架不住那些官宦子弟再三再四软磨,无法,只得摘下古琴勉强弹了一曲。

  老大老二披麻带孝正在灵棚守灵,一听,哟,这琴音太熟悉了,除了老三谁还能弹出这么好的琴声呀?可惜弹的不是时候。

  老大一皱眉对老二说:“看看去,咋回事?”

  老二过去一看,不错,果然是老三正和一伙官宦子弟弹琴取乐。他生气地说:“老三呀,咱们今天办的可是丧事,你怎么可以弹唱歌乐呢?”

  周泽自小长大,哥嫂面前从未担过一语沉重,哪受得了这个,脸儿忽地红了。从此重了心,不吃不喝,书不念了,琴也不弹了,一天比一天瘦。

  妯娌中大媳妇心最细。周泽近日的变化哪能逃过她的眼睛,抽个空来到周泽屋里关怀地问道:“小弟,这几天你书不念,饭不吃,咋了?是想成家了还是想妈了?跟嫂子说一声吧。”

  周泽说:“都不是,就觉着心里闷,想外出逛逛,散散心。”

  次日,嫂子把老三的心事和丈夫说了。两位哥哥疼惯了弟弟,何况如今没了母亲,对他更是加倍地爱护。二人一商量便把周泽找来说:“给你一匹马,五百两金,五百两银,到姑姑、姥姥家逛逛,散散心就回来。”

  周泽谢过哥嫂,准备准备就登程了。

  人马行出一里之遥,那马突然停住不走。周泽一见,原来停在一座庙前的大柳树旁。他以为马要在此过夜,于是放了缰绳,朝马拜了四拜说:“马儿,马儿,从今后咱俩相依为命,你走到哪儿,我跟到哪儿,你在哪儿停,我在哪儿祝”说着说着眼泪扑簌簌地掉下来。

  那马仿佛懂人言,听了周泽的话后抬蹄又走下去,越走越快,转眼百里开外。

  周泽坐在马上昏昏沉沉也不知过去几天几夜。这一日行至好大一片村庄前面,马又停住了。一打听这村叫黄家庄。周泽走进一家客店,店伙计迎上来,未曾说话先觉得奇怪:哟!这主儿可透着新鲜。别人进店是人在前马在后,人牵着马;这主儿是马在前人在后,马引着人。他心里想着手脚可没停,连忙牵马上槽,往里让客,领着周泽一连看了几个屋子全不中意。店伙计揣摩不透客人心思,有些着急:“不是小人夸口,要说黄家庄大大小小旅店也有几个,不过像我们黄家老店这样的绝不会有第二家。不知您想住什么样的房间?”

  周泽倒没听出店伙计发急,随口说道:“只嫌不够清静,能有个独门独院才好。”

  店伙计眼珠一转,露出一副古怪的样子:“您咋不早说?这回保您满意。”

  说罢领着周泽穿过堂屋,三拐两转来到西跨院。打开院门,一溜三间上屋果然十分清雅。

  东屋上着锁,像是许久无人居祝店伙计把周泽安顿在西屋,重新清扫,然后放上明灯一盏,暖茶一壶,摆了四色小菜、一饭一汤便退了出去。

  周泽饭后一时睡不着,又想起了死去的'母亲,抚了一会儿琴,落了会儿伤心泪,直到三星将落才迷迷糊糊睡去。

  次日起早备马,不料那马两头蹦高,咋也不出门。周泽摸着马头说:“既然你不愿走,咱们就住着。”

  一天,两天,一连二十几天那马始终没有离店的意思。周泽每晚都是面对清灯一盏,暖茶一壶,弹琴解闷。他的琴越弹越好,后来连自己也醉进琴音之中。

  这一晚,周泽正弹得出神,不知从哪儿来了一位姑娘,悄没声地站到身旁。这姑娘长得眉清目秀,桃花粉面,人才出众,相貌压人。

  周泽想,深更半夜一个姑娘突然而来,决不可能是人。不过,自己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也就不惊不慌了,说道:“如果你是人,深夜间孤男寡女多有不便,请回避;如果不是人,你想咋着干脆点,反正我活着也无啥兴趣了!”

  姑娘说:“公子想错了,我是专为听琴而来,别无他意。”

  这姑娘既未说自己是人是怪,周泽也不再深究,只得说:“如此,姐姐请坐。”

  从此姑娘每日夜半必到,听上一二个时辰就走。一来二去两人产生了情意。

  这一天,周泽早早要了一桌酒席摆在屋里。天交子时,周泽起身望空一拜,恭敬地说:“请姐姐!”话音一落姑娘已站在屋中。

  二人饮过三杯酒后,周泽说:“今日请姐姐是专为辞行,请多满几杯就此别过。”

  姑娘说:“为何忙着走?”

  周泽说:“一是所带银两已经用尽,只能卖马做盘缠,再过几日想变卖也无物了;二是离家太久,以防二位兄长挂念。不瞒姐姐,我原本心头愁闷,只想信马由缰不再回家。自和姐姐相处数日,心里的愁闷不知怎么自消自去,因此就有了思家之情。”

  姑娘说:“请问公子家住哪里?”

  周泽说:“三千里外周家庄。”

  姑娘说:“既然小女子可以使公子消愁解闷,那么我情愿与公子一同回家,终身相伴。”

  周泽听了喜是喜欢,不过愁也愁得没法,说道:“眼下我身无分文,路上免不了讨吃要喝,怎么可以羞辱姐姐!”

  姑娘说:“公子放心,我的私房甚厚,路上盘缠使不了。”

  周泽大喜,当夜成了夫妻。次日又添一匹马,两人欢欢喜喜离开黄家庄。

  他们一路游山玩水,男欢女爱。周泽的心情也和离家时大不一样。

  一天,姑娘说:“今晚我弹一曲,请公子指教。”周泽奇怪地说:“你也会抚琴?怎么从没听你说过?”

  姑娘说:“实不瞒公子,我早就喜欢抚琴,不过没有公子弹得好就是了。”

  说罢,姑娘就着月光弹了一支曲子,果然弹得也不错。周泽想不到无意中得一知音,更是高兴。

  三个月后,两人来到周家庄。周泽在庄前停住坐骑,让姑娘在大柳树下等着,然后独自进了家门。

  哥嫂都很欢喜,纷纷问候,东一句西一句亲热个没完。周泽急忙拦住说:“自家兄嫂有话慢慢再说,小弟带回一人还等在外面呢。”说罢转身出去,工夫不大领进个水葱似的大姑娘。

  众人中大嫂心眼儿转得最快,琢磨着这一男一女同行千里,中间必定有故事,便私下对丈夫说:“一个十八九的大姑娘来到咱家,每日出入不便,时间长了街坊也要议论,不如早点给他们把婚事办了。”

  老大说:“甚好。”

  次日全家一商量,广发请帖,杀猪宰羊,大宴宾客,两人这才正式拜了天地。婚后将近八个月,媳妇怀了孕,阖家又是一喜。小夫妇之间更增加一份恩爱。新过门的媳妇事事勤快,活计做得一多,出奇的地方可就显出来了:女红、针线样样拿得起放得下,绣花花瓣上能看出水珠转,剪鸟鸟的翎羽会动。

  一来二去全村都知道周家娶了个巧媳妇。

  周家有个堂房妹子,今年二十四岁,人长得倒是还端正,就是手脚笨点儿。今年找了个主是官宦人家,本来是心满意足的事,不想半截出了点岔。相亲时男方要看看针线活计,送来十匹精绸,十匹锦缎,相约一个月定聘。妹妹急忙来到堂兄家寻求帮助。大嫂、二嫂都傻了眼,这么短的日期不是顶尖的手艺累死也交不了活儿呀!老二一旁说:“何不求求弟妹。”一句话提醒了妯娌俩。她们找到老三媳妇不瞒不藏,实打实地挑明了。老三媳妇一口应承下来。

  谁知事不凑巧,次日她得了病,竟卧床不起了。这一病就是二十天,哥嫂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妹子当然更急,可又不好去催,只有暗自落泪。这些周泽都看在眼里,为难地说:“这事儿当初不如不应了。如今落得应人事小,误人事大,可咋办?”

  三媳妇说:“夫君不必着急,我想办法做上就是了。”

  周泽说:“可惜没时间了!”

  三媳妇说:“我今晚就做,不过有一事相求,望夫君答应。”

  周泽问:“啥事?”

  媳妇半认真半撒娇地说:“今晚做活,夫君不许偷看!”

  周泽应是应了,不过心里却犯嘀咕。

  这天是八月十六。晚上,媳妇先让周泽搬来十张桌子,十张板凳,整整齐齐放在庭院,然后收拾床铺打发周泽睡下,临出屋前,媳妇说:“夫君能借古琴一用吗?”

  周泽调笑着说:“琴是我的,我是你的,连我都被你借去了,何况一琴乎?”

  媳妇也玩笑地说:“既然琴是你的,说说它有何珍贵之处?”

  周泽还真被问懵了。自那日兄长从远方把古琴买来,周泽是朝夕相伴从不离身,只知这琴音好料好,再有什么珍贵之处他还真是未曾觉察。

  媳妇说:“这琴有三种调法。正调琴音可传三里五村,反调可传千里之外。

  正反互调,上可传天庭,下可入地府。”

  周泽不信,问道:“这琴朝夕由我携带,你怎么知道这些详情?”

  媳妇说:“这个嘛,以后再告诉你。三更将到,我得赶快赶活儿了。”

  媳妇出屋后,不大会儿就传来阵阵琴声。周泽心里纳闷儿,说是做针线活儿,怎么又弹上琴了?忍不住下床扒着门缝悄悄向外偷看。那琴声弹着弹着,突然变得又细又尖,就像是直往地下扎。琴音这么一变,怪事出现了:只见十张桌子周围滴溜溜刮起了十个旋风。看不见人,可是却在旋风中有叽叽呱呱女子的说笑声,刀子剪子都自己动了起来。十个旋风一直刮到鸡鸣五鼓才停了下来。三媳妇笑着把做好的针线活儿抱到屋里。周泽原本知道自己的妻子来历不明,因此并未大惊小怪,对谁也不提这档子事。

  一日,堂妹子正在笨手笨脚地杀鸡,弄得鸡血四处乱溅,恰巧周泽媳妇腆着大肚子路过到厨房去,一下子被吓着了,只觉得天眩地转立刻要瘫倒,她拼命挣扎着……再说堂妹子收拾完了,一抬头猛见前面一个白惨惨女人的脸,就像打闪一样一会儿有了,一会儿没了,仔细一看是三嫂子。“妈呀!”三嫂子怎么变成这个样子!吓得她撒腿就跑了回去。

  三媳妇好不容易定住身形,知道已经露馅,回到屋里对周泽说:“咱们夫妻缘分已尽,该分手了。”

  周泽急得抱住媳妇不撒手,哭着说:“我们是恩爱夫妻呀,你怎么忍心分开!”

  媳妇也哭着说:“不是为妻心硬,想你周家乃是村中首户,家中出了这等事,势必要受人耻笑,将来还怎么创业呀!虽然你对我的来历从未问过,你我夫妻一场,临分手了我不能再让你糊涂。实话说吧,我本是黄家庄黄员外的女儿,已死去三年。那一日听周郎用我家的古琴弹奏,觉得很奇怪,所以夜间去访。本来是想把我家传世的古琴收回,不料一见公子琴弹得那么好,又不忍心取走。小女子自幼就与这把古琴相伴,爱如生命,不想一日夜间家中失盗,古琴也随之丢去。我因思念成疾,患疾而死。与公子婚配,一是爱慕你人好心好,二是这张琴把我们连在了一起。”

  周泽这时已成了泪人,哭着说:“是鬼我不怕,是怪我不嫌,只盼夫妻恩爱到百年。”

  媳妇说:“夫君既是情意难舍,以后自会有团聚之日。为妻有几句话嘱咐,千万记住:今日夜间我就火化而去,大火烧过后,灰里有个肉蛋,取回切开里面就是你我的娇儿。生儿可取名琴缘,生女就叫缘琴。衣箱里有避腐珠一颗,交给孩子,以便日后相认。这把古琴夫君好好保存,你我夫妻再团聚全靠它了。”说罢,推开周泽坐到柴垛上把火点着了。

  大火冲天而起,一股青烟“腾”地从火光中蹿出,一直向南方飘去。

  周府上下自从听了堂妹说大白天遇到鬼,天一黑全都关门闭户躲在房中,所以这场火直到柴火垛烧得溜干净才自动熄灭。

  周泽等到火场无人时,从灰中把肉蛋扒出,回到房中用刀一切,里面是个男孩,取名叫琴缘。周泽看儿思妻,后来的日子里把心血都倾注在抚养儿子身上。

  琴缘聪明伶俐,自幼读书,长到十八岁时进京科考,一举夺魁中了状元。

  回家探亲祭祖时,按着爹爹嘱咐来到黄家庄,住进了黄家店。饭后他找来店小二,问某年某月是否有个公子曾经在这儿住过。

  那个店小二此时已是胡子一把的小老头儿了,回答道:“是有这么回事,就住在西跨院。”琴缘说:“带我去看!”

  小二领着琴缘来到周泽住过的屋里。院子依然荒草满地,对面屋的门仍是紧紧锁着。琴缘问:“为何上锁?”小二说:“我也不大清楚,过去听账房先生说,像是我们小姐棺材放在里面。二十多年了这门一直锁着,谁也没有进去看过。”

  琴缘牢记爸爸的嘱咐:一定要找到生身之母。一听里面有停尸的棺材,哪肯放过,命小二打开房门,启开棺盖。只见棺内躺着一个相貌十分美丽的女人,那女人胸前挂着一颗发光的珠子,和爸爸给自己的那颗一模一样。知道这就是母亲了,忍不住扑上前抱头大哭起来。次日,琴缘派人飞马传书,把周泽从千里之外的周家庄接了来。

  周泽一见妻子的面就哭得死去活来。哭着哭着猛地想起妻子火化前曾说过“将来要团聚全仗古琴了”,连忙打开琴套,按着妻子说过的方法,把琴正调一遍,反调两遍,静静心,然后选择一支夫妻原先共同喜欢的曲子弹了起来。

  那琴音果然变得又尖又细,仿佛是射出的千丝万线钻进女尸。大约过了一炷香的工夫,曲子弹完了。妙呀,奇迹真出现了,先是女尸的眼睛睁开了!随后胳膊腿也动了。不大一会儿,人忽忽悠悠坐起来。夫妻、母子又是一场抱头大哭。这一对由琴生爱、死而复生的夫妻姻缘终于有了美满的结局。

经典的寓言哲理故事15

两只老虎

  有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

  在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在外面的老虎自由自在。两只老虎经常进行亲切的交谈。

  笼子里的老虎总是羡慕外面老虎的自由,外面的老虎却羡慕笼子里老虎的安逸。一日,一只老虎对另一只老虎说:“咱们换一换。”另一只老虎同意了。

  于是,笼子里的老虎走进了大自然,野地里的老虎走进了笼子里。从笼子里走出来的'老虎高高兴兴,在旷野里拚命地奔跑;走进笼子里的老虎也十分快乐,他再不用为食物而发愁。

  但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

  一只是饥饿而死,一只是忧郁而死。从笼子中走出的老虎获得了自由,却没有同时获得捕食的本领;走进笼子的老虎获得了安逸,却没有获得在狭小空间生活的心境。

【经典的寓言哲理故事】相关文章:

成语的寓言故事06-21

哲理故事07-05

经典哲理故事03-29

小学寓言故事作文01-08

最好的哲理故事08-15

英文哲理故事 11-12

幼儿哲理故事11-06

哲理的小故事12-29

小学哲理故事03-28

富有哲理的故事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