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学生作文>初一作文> 十年后的我初一作文

十年后的我初一作文

时间:2024-08-07 07:05:51 初一作文 我要投稿

十年后的我初一作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十年后的我初一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十年后的我初一作文

十年后的我初一作文1

  时间如飞马般逝去,转眼间,我坐在我的母校——隆山实验小学那不冷不热的办公室里,批改着孩子们的作业,尽管我只要动动手就可以给家长们一份成绩单,可是,现在的孩子字写的很潦草,要是让电脑或者机器人改,家长一见,就可以像粉碎机一样把试卷撕的撒满一地,哎!

  一出门,踏上人行输送带,微型机器人一扫描,原本要两三分钟的路程,两三秒就到了。

  “上课”,“起立!”“同学们早上好!”“王老师早上好!”随之,一声声清脆悦耳的朗读声不断传入耳朵。

  我敲了敲屏幕,拿出“新型测心耳机”戴在耳朵上,这个耳机功能可大了,以前要讲一会,就按一下鼠标,浪费了同学们好多时间。现在我说到哪儿,它就会根据我说的话,自动修改或“弹出”,让学习效率飞速提升。

  “叮叮叮”下课了,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走出教室,他们现在可不敢跑了,以前学校的奔跑数据记录库,基本上没有小于50人次。但现在,有了课间现象记录机器人。它们会根据监控以及记录的情况。将“不文明习惯”交给班主任处理,将“精彩瞬间”发给家长。这不,我刚从人行输送带回到办公室,就收到我的女儿“小颜”在学校的“精彩瞬间”,因为现在的技术原因,手机发出的`“屏幕”虽然是立体的,可是没有色彩。

  时代和科技在进步,正如“少年中国说”里的那一句:“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看着操场上那群快乐玩耍的同学们,我不禁感叹到:“中国的未来就靠你们了,加油”!

十年后的我初一作文2

  “懒虫,快起床,天天不搞发明,只会睡觉!”一个陌生的声音在我耳边回响,我猛然从床上滚了下来。

  我睁开眼睛发现自己正置身于一间奇怪的实验室里,我眼前还站着一个机器人。“你谁呀,我这是在哪?”“这里是20xx年,你爸妈正在他们的实验室等你。”说着,我眼前一闪就来到了一座美丽的'花园。我走了进去,感觉全身轻飘飘的,居然能像在太空里一样一跳超高。我打量了下周围,这里长满奇花异草,还有好多灭绝的生物。嗯,它们好像正在向我冲来,啊,快跑!我转身仓惶逃蹿,可由于不适应无重力的环境,所以很快我就被恐龙们追上了。就在我快被恐龙们吃掉时,我的父母一个箭步冲上来。“停”!恐龙们顿时变乖了,放开了我。此时的我已面如土色。爸爸碰了碰我,带我走出了这里。

  出来后,爸爸告诉我刚刚那里是他们的实验室——无重力世外桃源。这时,我想起自己从学校毕业这么久了,还没回去看过。所以,我开着飞船来到了四小。

  操场上,一名教练正在带孩子们练球。走近一看,哈!原来是我的老同学何禹哲。我们拥抱在一起,谈论着小时候的趣事。此时我心血来潮,拉着何禹哲坐着飞船去南极见了企鹅总统。我们还将南极的新机器和食品带回了家乡。

  “起床了,上学要迟到啦!”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我醒了过来,猛然发觉:这只是场梦!

十年后的我初一作文3

  这一天,我刚从梦中醒过来,就发现自己躺在一个陌生的房间里,我一翻日历,发现已经是20xx年了。现在我是一名老师,而且是语文老师。

  我坐着无人驾驶的汽车来到了学校。开始上课了,可同学们都吵吵嚷嚷的'。我用手敲了几下黑板,毫无效果;用戒尺拍两下讲台,大部分人安静下来,可还是有几个“顽固不化”的。我深吸一口气,使出绝招:河东狮吼。“安静!”全班立马安静得连鱼的呼吸声都能听见。

  我点点头,开始讲课。可讲到一半,我就看见一个同学在桌洞底下看书,我轻轻地走到那个同学身边,他居然没发现。我有些生气,“刷”的一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书掏出来。这时,一双双眼睛都看向了他。只见他一下子涨红了脸,这才开始认真听课。

  突然,我感觉有些惭愧,自己在上数学课的时候不也是这么干的吗?

  要改作业了。我翻开了一本作业本,一翻开我就感到一阵愉悦,这字写得又干净又漂亮,让我感觉像是在花园中欣赏花朵一般。我很快改完了这本。非常好,全对!我又翻开一本,一翻开我就经不住直皱眉头:这字写得随意极了,还涂得黑不溜秋的,每一个字都犹如一把利剑刺进我的眼里。我改了很久才改完,回到家倒头就睡。第2天,我发现自己又回到了20xx年。

【十年后的我初一作文】相关文章:

十年后的我作文初一06-29

十年后的我初一作文08-01

十年后的我作文初一范文05-12

我初一作文11-23

初一我的烦恼作文05-14

初一作文我的家人05-26

我的快乐初一作文12-09

我的同学初一作文02-18

我的目标初一作文04-10

我的爸爸初一作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