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语文园地>弟子规> 读弟子规有感

读弟子规有感

时间:2022-02-04 12:01:11 弟子规 我要投稿

【精】读弟子规有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弟子规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读弟子规有感

读弟子规有感1

  通过单位集中组织学习《弟子规》后,我深有感触。《弟子规》总的思想是要把圣人的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人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德行。首先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领导、同事、兄长朋友。其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讲信用,也就是诚信为本。最后是说我们与人交往要平等仁和,要亲近有仁德的人,并向他们学习。在空余时间里,要学习各种方面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身的缺点,从各个方面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入则孝、出则悌:孝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父母,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帮助许许多多的人。悌,说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和长辈在一起的规矩。通过学习这些规矩,可以使孩子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那样就很容易融入团体,为大家所接纳。而我们在工作或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不同的人,也会扮演不同的角色。那么在公司的领导、长辈面前我们便是弟子,我们应该对他们有尊敬、敬仰之情;在同事、同学、朋友面前,我们便是兄弟姐妹,相互之间要相互学习、帮助,相互关爱。所以,孝悌之义不只教会我们如何对待家中的长辈

  和兄妹,同样也是在告诉我们在其它环境中如何与他人相处,教会我们做人的根本。当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孝悌之义在工作当中并不是一种阿谀奉承,而是一种相互之间的关怀。古话说“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都是相对的,并不只是单方面的顺从、尊敬。所以我们不应过分抬高他人,贬低自己,而是应该保持一种不卑不亢的态度,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谨:弟子规当中,谨的篇幅所用的笔墨最多,可见谨的重要性。行为谨慎,不给自己和家人,还有其他人添麻烦。穿着服装,言谈举止行为,符合身份。走中道,不偏不过分,不走极端,修习德善。我们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穿着,给人一种简洁大方,干净利落的感觉。尊重自己也是尊重他人。工作生活中一定要注重礼节,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事要事无巨细,悉究本末,认真努力的完成自己每一项工作。

  信:凡出言,信为先。孔夫子说“人无信不立”,一个没有信用的人很难在社会立足。所以凡是说出的话,首先要讲究信用。话说的多不如说的少,凡事实实在在,不花言巧语,戒除奸邪巧辩。没看到事实真相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于事情了解不够清楚,就不要轻易传播;觉得事情不恰当,就不要轻易答应别人什么,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做错事,不要故意去掩盖,如果故意掩盖就是又增加了一个新的错误。所以,对于以往的过错,要想办法弥补,坚决改正。

  泛爱众: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品行高尚的人,

  名声自然高,因为人们敬重他的德行。才能大的人声望自然大,因为人们信服他的真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以谦卑为原则,做到不自私自利,以平等心待人接物;不说人是非,不揭人短处,注意发现别人的优点;要时刻提醒自己,反省自己;与人相处时,要多帮助别人,多给予别人;要求别人做的事,自己要先做到;注意换位思考,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也不能要求别人去做;时刻记得别人对自己的帮助,找机会报答;与别人发生的矛盾,要尽快找机会化解;多为别人着想,共同营造一个相互关怀、相互体谅的温馨社会。

  亲仁:晋代文学家、哲学家傅玄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三六九等,良莠不齐。时代发展到今天,社会分工已经极为细致,同样是为了生活奔波劳碌,难免会沾染上世俗之气。也正因此那些仁德的人显得更加稀少。能够亲近仁者,向他们学习就会得到无限的好处,自己的品德自然也会提高,过错也会相应的减少。所谓“大隐隐于市”,真正仁德的人会悄居闹市,布仁施爱,德济苍生。当今,有很多成功人士,为慈善四处奔走。例如:李连杰从艺多年来一直用实际行动支持和参与慈善事业,更是于20xx年创办了“壹基金”,全身心的投入了慈善,甚至计划把慈善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这恰好体现了一位仁者应有的社会价值。 余力学文:指那些对于“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应该努力做到的本份,却不肯力行。而只在学问上研究探索,这样容易养成虚幻浮华的习性。所以。孔子曾指出:“立志、自立、立仁的

  君子要广博的研究各种学问,然后用礼节来约束言行。”所以,我们要珍惜剩余的时间,并在有限的时间里,努力的学习充实自己。 总之,在《弟子规》的教导下。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每天都在虚度时间?而从《弟子规》里,我们了解到总纲领所教导我们的五项要领,都是很值得我们重新来省思的。过去我们没有学习《弟子规》,所以不是很明白。但现在我们深刻的学习了《弟子规》,那么我们应该重新改造自己,这样我们的生命也将过的更加有意义。

读弟子规有感2

  一、孝

  孝,乃中华之传统美德。而作为子女,首先我们便要做到孝敬父母,心存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最先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些都是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做不到,平时感到做得不错,可仔细回想,做得并不是经善尽美。一个孩子从小不知道如何孝顺父母,长大后的人际关系一定很糟。孝敬父母,是我们成人的第一条。

  二、恭

  待人接物无不需要怀着一颗恭敬之心,佛法里说,人有四“德”必须报答:父母、师长、国家和众生。父母之恩是孝;师恩是无私;而今天如果没有国家,没有一切的政治措施,我们就没有办法生活在安定的社会里,无法正常的读书学习,无法幸福地生活在这片天地。我们今天所享有的一切,都是一切众生努力的结果。时常怀有感恩之心,感恩老师、同学、家人,对他们怀有恭敬之心,人才不会那么自私,世界也不会有那么多不满和怨言,人才会获得开心,社会才会和谐温馨。怀有恭敬之心,是我们成人的第二条。

  三、谦

  为人要谦虚。“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人戚”。看到这句话,猛然间我想到了“君子忧道不忧贫”这句古话。而回到现代,我在偶尔间听到妈妈和小姨说,妹妹幼儿园门口,一个小女孩竟然对他的同伴说送自己上学的是他家的司机,而那明明是女孩含辛茹苦的父亲。谦虚,真的是一种很美好的品质。谦虚,是我们成人的第三条。

  征服一座高峰,我们唯有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一座高楼的建成,需要一石一砖的堆砌;一部宏伟的乐曲创作,需要每个乐章、每个音符的协调。同样的,建立和谐社会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的努力。可以说,要想取得大成就,必须先从做人开始,而《弟子规》就是一本教我们做人的书。欲成事,先成人。

读弟子规有感3

  从小到大,念了十几年的书,直到最近这两年学习传统文化,才知道有《弟子规》这样一本专门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处世的书。如果我们这些已经知道,并认真学习《弟子规》教诲的人,能够将这本经广为流布,使其深入人心,相信,未来的世界是美好的,未来的孩子们是幸福的,未来的父母、老师是省心的,整个社会是和谐的、融洽的,快乐的。为了这个目标,我也一定要从我做起,谨记诸位大德老师的教诲,努力改过,早日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依《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7个部分列举出为人弟子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是现代家庭不可或缺的良好教材,这样一本亙古弥新的经典,胜过成百上千的现代绘本,真的是物美价廉,是普通百姓家庭最好的选择,但是,虽然大多数人已经知道了有《弟子规》这样一本书,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这本书的真正地位和力量,其实包括现在的我,也没有真正将《弟子规》中每一条都落到实处,我相信,直到有一天,我们真正能扎扎实实的做好《弟子规》,真正幸福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只有真正受益,真正做到的人,为大众讲演,才能真正改变人们“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的思想,提升人们的素质,净化社会人心,灾难才能越来越少,环境也将更加美好。

  《弟子规》开篇“总叙”,就将圣人对于弟子的要求,简要述说,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学习了弟子规,经过一年左右的实践,我体会到“孝”是做人的根基。读着“入则孝”中的经文,心中不免惭愧有加,我家是姐妹两个,因为自己从小学习尚可,身体又弱,所以,妈妈总是让我放学就读书、写作业,家务活很少干,渐渐长大,自己宁肯看闲书,也不去帮忙做事,慢慢养成了懒惰的习性,更由于从小只知啃书本,所以在工作岗位上,总有能力不足之感,领导交给的任务总是完成的不那么令人满意;更由于自恃学习成绩好,渐渐有了骄傲的心态,对父母的教诲总觉不入耳,妈妈耳朵不好,更是没有我懂得多,逐渐养成了娇小姐的脾气,听不进一点意见,只有自己给别人意见,从不检讨自己,甚至有时脾气来了,还要将父母长辈嚷嚷一顿,真正是大不孝,自己早已是地狱众生而不自知,还自以为聪明过人,善良可爱。真乃“鼠目寸光、井底之蛙”,“只见他人短处,不见自己短处”,有时明知自己脾气不好,不够孝顺,就是不肯改过,总要寻找父母长辈的不是来为自己开脱。

  经过读诵、聆听蔡老师讲解各种经典,以及弟子规,才逐渐将自己的傲气收敛,嗔晦心转变,时时念母亲、叔叔(生父已过世)的好处,婆婆、公公的辛苦;自己也已生养了小孩,为人父母的艰辛才体会了一点点,相比较父辈们吃的苦,我们所经历的还不到他们的十分之一,我们若再不孝顺,怎么对得起生我、养我20几年的父母,培养我成才的国家。一个人,只有心中常存感恩,她的人生才会有踏实的幸福感,才会保持、甚至增长自己的幸福指数。

  一个人能发自内心的孝顺父母,无欲无求的去尽自己的本分,这样就是与人的性德相应,自然而然就会长养慈悲心,恭敬心,对身边的一草一木,对自己接触的外界环境,心生恭敬、从容淡定,后面的“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亲仁,进而余力学文”,也都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不过,我们现代人由于缺少从小熏陶儒家文化的根基,所以,用两三年的时间,坚持每天读诵《弟子规》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根基才能扎得牢,将来长成的大树才能枝繁叶茂,堪为栋梁之才。

读弟子规有感4

  暑假中,我在老师推荐下,读了一本名为《弟子规》的书,读了这本书后,我才发现原来为人处事也是有许多规则的。想要懂得其中的道理,《弟子规》一书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引作用。它也让我明白了许多为人之道。下面,我就来谈谈我的感受吧?

  曾经,我总以为像《弟子规》,《三字经》之类的书,全是小孩子看的,总觉得有些幼稚,自从看了内容之后,才觉得我曾经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多么无知呀!

  《弟子规》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穷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人生在世,品德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后天的培养,从小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之后又教了我们“孝道”。

  曾经,我是一个很不懂得孝道的人,经常与父母斗嘴,经常跟父母打冷战,经常回家不叫“爸爸妈妈”,也不问好,经常让父母操心,总是抱着他们有一天会老还得靠我养他们的心态,总是认为他们养我是应该的,总认为他们很烦很啰嗦,总是埋怨自己家为什么没有他人家那般好的生活条件,总是责怪,总是埋怨,可是当我读了《弟子规》后,我明白了:我错了,真的错了,母亲十月怀胎生我,然后养我,真的不容易,与他们斗嘴,打冷战,他们该有多伤心呀;回家不问好,他们应该有些失望吧?这时我又想起了母亲曾说过的一番话:你要好好读书,以后一定要有出息,我不求你养我,只希望你以后能过得幸福……写到这里,眼泪早已像断了线的珍珠,一颗颗的从眼眶溢出,滴落在了地上,也滴落到我的心里……

  《弟子规》使我懂得了:我们无法选择自己所在的家庭,当然也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是百万富翁还是贫民,所以我们不能埋怨父母,家里不富裕,那么就需要好好学习;因为父母给的只是背景,自己打下的才是江山。

  朋友,学习《弟子规》吧?它不仅可以提高个人修养,更可以使我们学会“什么是孝道”。

读弟子规有感5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从上学期开始,我们一遍遍诵读着琅琅上口[注: 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的《弟子规》,一次次聆听着《弟子规》给我的深刻的教育,《弟子规》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给了我很多收获,很多启发。

  《弟子规》中的一字一句就像一位智者的亲切教导,下面,我就来谈谈让我体会最深刻的一条吧。“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父母教你的时候,你应该及时回答;父母叫你去做一件事时,你不可以拖拉;父母教育你时,你应该静静地听,即使父母错了,也不能责怪他们。但对照我的行为却常常相反:晚上,我正在看电视,妈妈叫我去吃饭,我一直没有应声,直到妈妈走过来,我才及不耐烦地答应了。但是,自从我学习了弟子规之后,就再也没有这样过了,因为弟子规让我懂得了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道理。

  是啊!弟子规就像一位无声的老师,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教育着我们,默默地开导着我们,让我们健康的成长着。读了《弟子规》,让我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密钥,指引着我们的人生道路,丰富我的知识,充实我的生活,让我沉浸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

  除了这些,《弟子规》中的许多地方也是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感悟、体会的,只要同学们认真体会,一定会悟出其中蕴藏的许多“瑰宝”!

  同学们,让我们来细细地品味《弟子规》吧,他会教导我们怎样学习,怎样做人,它就是我们身边的良师益友[注: 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是我们的校园沉浸在《弟子规》的洗礼中!!!

读弟子规有感6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对你来说可能是简单的几句话,但是对我来说它是一盏启明灯,时时刻刻叮嘱着我做人的道理。它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来自《弟子规》这本书。

  我的性格很倔强,总惹父母生气。有一次我和妈妈顶嘴,她说一句我还一句,气得她掉下了眼泪,晚饭也没吃。我却坚持自己没错,拒不认错。最后还是爸爸出面,给我讲了很多道理,又劝了妈妈我们才和好如初。《弟子规》中讲到“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看到古人都是这样孝顺父母的,我感到很惭愧。想起每天天不亮爸爸妈妈就起床为我做早饭,每天接送我四趟,晚上陪我学习,陪我练琴,满足我各种各样的需求,而我却总是让他们生气伤心,这是多么不应该啊!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更要把这些美德代代相传,使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读弟子规有感7

  作文一个大约一岁左右的小男孩,瘫坐在一片废墟中,绝望地哭泣!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先秦诸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而不同”,这些名言的千古流传,就凸显了和谐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于是,我就先把碗碟和筷子放进盘子里,滴了几滴洗洁精,还真油腻呢,像泥鳅一样在我的手里转来转去?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通过阅读《弟子规》,我感悟道理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当然光感悟还是不行的,还要有实际行动,还要有实践的过程。

读弟子规有感8

  今天,伯伯从书店给我买来一本书,上面写着几个大字:《弟子规》,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来,只见第一页写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二十四个字。我看不懂,就不想再看下去,伯伯于是很认真地对我说:“这本书很有意义,你结合译文认真看就懂了。”

  听了伯伯的话我就坐下来,开始读《弟子规》这本书,一会儿就把心思投入进去了,真的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这本书,是根据古代圣贤对弟子的教诲编成的,教育我们首先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做到一切言行谨慎,要讲信用;和人交往时,要平等谦和,要时常亲近有品德的人,并向他们学习。做好这些事情之后,如果还有剩余精力就去学习文化知识。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它给我很大的动力,就是让我去学做一个懂礼仪,会做人,善学习的人。

  在这些句子中,我最得启发的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叫唤时,应该一听到就回答,不要慢吞吞很久才说话,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立刻动身去做,不要推辞偷懒。我看到这里,脸不由得红了,我觉得我平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记得有一次,我正在看动画片《爱探险的朵拉》,妈妈在厨房叫我:“开泰,快帮我去买一包味精来”,我正看电视入了迷,想着还有弟弟呢?怎么不叫他去,就没有答应妈妈。妈妈又叫我了,我心里一百个不情愿,翘起嘴巴发脾气,很不情愿地走下楼。背后传来妈妈的叹气声。哎!现在想来太不应该了,妈妈心里会有多难受呀!妈妈,下次我再也不发脾气了好吗?我一定会很乐意地帮助您做更多的事情,我也要做一个懂事孝敬父母的人,为你们做力所能及的事。

  另外,我觉得书中谈到的一个读书习惯问题对我很有用,“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我喜欢读书,可是不太习惯做笔记,在读书中也有不明白的地方,但是没有马上记下来,后来碰到一样的问题了才后悔,想着我怎么不记下下来请教别人呢?我想,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一定要学会边读书边记笔记,然后做一个勤学好问的人。

  这本《弟子规》给我的教育很大,我一定要认真读好这本书,还准备买一个本子把我感受最深的句子记下来,经常学习,因为它是我人生路上的一盏指路灯。

读弟子规有感9

  自从读了《弟子规》以后,我知道人生需要考虑的很多,演员表演出一个鲜活的人物很容易,但在生活中做一个心灵纯洁,没有私心的人却很难。这无疑是因为戏可以反复琢磨,人生的机会却只有一次,戏是虚构的,生活才是真实的。《弟子规》中的一词一句,都组成了一个完完整整的道德系统,贯彻了小学生的生活。做为小学生,就更应该学习《弟子规》,在其间感受圣人的谆谆教诲。

  “首孝悌”,就是说要孝敬父母,尊敬别人。行孝是为人子女之本分,好多人往往注重将事情做得好大,好想要做到像“卧冰求鲤”一样伟大,而有些人则是把孝敬父母当做工作一样对待,之所以时不时看望父母,是因为怕别人说他望恩。而《弟子规》恰恰是要我们从细节入手,做到孝心常在,绝不是一时的思想。再就是尊敬长辈,一个人如果对长辈都丧失了尊重,对其他人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了,当然,他所做的事也很难被别人认可,支持。

  “次谨信”,告诉我们要小心误入歪门邪道,对邪僻之事绝勿问。还要有信用,一个人,一个公司,甚至是一个品牌,有了信用,人民才会相信你。世界著名的“海尔”品牌,不就是靠诚信才被人信任的吗?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说的就是与人交往要平和,要宽以待人。多与有仁义的人交往,向他们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如果这些做完了,还有力气,就学习其他的知识。在生活中,就是要取长补短,向身边的人请教,虚心一点,不懂就问。

  学习《弟子规》,将圣人的教诲融入生活,融入学习。尊敬他人,虚心请教,获得更多的知识。这些不就是小学生要做的吗?《弟子规》这一文化瑰宝,这一学习方向,在历史长河中永远璀璨。我们在学习中也在完善自我,树立起正确的观点,思想也有了升华的过程。

  孝敬父母,爱周围的人,信任别人,虚心请教,这个社会才更加和谐。

读弟子规有感10

  《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的规范,它规定了学生主修的六门课程和辅修的一门课。首先,它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它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行为中要做到小心谨慎,言语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道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让我颇有感悟的是孝。《弟子规》中谈及,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里要善事父母。善事,一个是心,一个是待。心,即是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待即是要照顾父母。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这就是告诉我们要做到孝。我们要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

  百善孝为先,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为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抚养我们长大,教我们如何做人,父母更是我们前进路上的指路人。

  古有李密孝祖母,李密,我国古代一位著名人物。他不仅政治才能卓越,而且是个有孝心的人。李密年幼丧父,母亲也被迫改嫁,留下孤苦伶仃的李密,无依无靠。他的祖母见他实在可怜,于是就抚养了他,祖孙俩相依为命。李密长大后学有所成,在朝廷中做了官,还得到了逵和荣的举荐。但是祖母已年老,而且体弱多病。除了李密,再无人能够照顾他的祖母。于是,李密推辞了逵和荣的举荐。一心一意照顾祖母。李密向我们展示了孝的伟大。

  今有孟佩杰孝母亲。孟佩杰是20xx年的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孟佩杰有一个不幸的童年,五岁时父母相继去世,由养母刘芳英照顾。三年后养母因病瘫痪,养父不堪生活压力,离家出走。从此,孟佩杰担起了家中的重任。20xx年孟佩杰被距离家乡数百公里外的山西师范大学录取,不放心养母的她,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房子照料母亲。命运对孟佩杰很残忍,她却用微笑回报这个世界。孟佩杰向我们展示了孝的伟大。

  孝还体现在父母叫我们的时候,要立刻回答,不能迟缓。现在有些孩子对父母的话充耳不闻,就好像没有听到一样,这种行为就是对父母的不孝。父母亲让我们做事情的时候,我们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因为父母亲在外工作,忙碌一天,回到家中休息,若是叫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孩子也没有体恤父母,立即去完成父母布置的事情的话,这种行为也是对父母的不孝。父母难免会老去,会离开我们。在父母去世后三年中,我们要做到守丧三年。有孝心的人在提及父母亲会难过哭泣,会哀思父母亲的养育之恩。对待去世的父母亲,就好像他们还在世一般,时时刻刻感受到他们还在身边,并没有离我们而且。

  我们要学会孝,要学会感恩父母。《弟子规》中也谈及了很多关于孝顺父母的诗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承地接受。作为子女,要照料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凉爽;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伺候父母入眠。

  小时候,父母是我们的依靠;长大了,父母也老了,我们就成了父母的依靠。古代帝王中,汉文帝刘恒就有替父母尝药的孝心。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父母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都亲口尝过后才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孟子曾说过“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由此可见,孝顺父母多么的重要。爱自己的父母,别让他们对我们的付出付诸东流,别辜负了他们的期望。

  我们要时刻记住,“百善孝为先”。

读弟子规有感11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题记

  我知道,我是一棵土生土长的小草,一棵春天里朴素的小草,因父母的爱在我心中,让我贪婪地听吸着阳光雨露,将把我的一生覆盖。读《弟子规》里的“放则考,”才猛然地反思日常生活中对父母的言行,让我深深地领悟到:在人生的旅途上,父母的爱所赋予生命的深度与广度,没有一本哲学书籍能够比父母的爱更周全。

  当父母多唠叨几句:“天气凉了,多穿点衣服,别感冒了……。”我会很不耐烦地回答说:“知道了”。殊不知“父母教,须敬听,”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想到平时自己感冒了,父母会担心地问这问那,带着我去医院,在厨房熬中药给我吃,给我们的照顾无微不至。那我们呢?当父母生病感冒了,我们是否也做到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待、不离床。”意思是说:父母亲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的照顾一旦病情况重时,更要昼夜服待,不可以随便离开,那作为儿女的我们,做到了吗?

  我们从呱呱坠地时,父母的爱就无时不刻地围绕在我们身边,我们平日毫无节制地挥霍着爱的“支票”那我们是否有想过“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爱因为在心中,所以冬天要让父母温暖,夏天要让父母清凉,早晨要看望你父母,看看父母昨晚睡得昌否安好,晚上要准备好床铺,让父母睡得安定,反思昔日自己对父母的关心,真是惭愧啊!惭愧!

  让我沉浸在爱的欢乐中,让我享爱在爱的温馨中,让我陶醉在爱的双臂间,让我偎依在受罪的怀抱里,让受罪永驻我心中,我将用我的爱去报答我的父母,附之行动,多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我相信我能做到,因为爱在我心中。

  愿生活的芳香醇厚萦绕着我亲爱的父母,愿我全部的祝福揉进父母的心田,让父母的心中的花朵盛开如云。

读弟子规有感12

  最近老师讲解《弟子规》,让我知道我是个不孝女,因为我常和妹妹吵架,让爸妈为我们操心。有时候我还会和爸妈顶嘴、惹事生非。我要尽力的改掉这个缺点,不让爸妈替我操心,要让他们每天都很高兴,而且不让他们生气,不跟爸妈顶嘴,不和妹妹打架、吵架和抢玩具,我一定要让爸妈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孝心。

  我也要谢谢老师教我们《弟子规》,因为我在这里面学到了好多,要不然我还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让爸妈开心呢!

读弟子规有感13

  “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智者在谈话。”国学经典《弟子规》就是一本好书。它辑录了至圣先师孔子的训诫和教诲。每每诵读,我总是深受教育。《弟子规》成了我永不忘却的“老师”。

  瞧,一翻开书,四行醒目的字映入我的眼帘:“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老师”教导我,生活中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为人处世要谨言慎行守信用,不可信口开河。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高,非貌高。”这句话说的是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我们敬重他人,不能只看外貌。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都接受着《弟子规》的熏陶。我也一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盛夏的一天下午,我正在房间里学着古人的样子,倒背着双手,摇头晃脑地背诵着《弟子规》中的警句,爸爸走进屋来,笑着说:“背得不错嘛!你能说说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我胸有成竹地回答:“借来的东西要爱惜使用并准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难了,怎么样,儿子没说错吧?”爸爸点点头:“嗯,不错!那‘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是什么意思?”我想,爸爸,你也太小看你儿子了,我要让你刮目相看。我挺了挺胸,咽了口唾沫,自信地答道:“不能让身体受伤,那样会让父母担忧;不能让品德有损伤,那样会让父母蒙羞。”“那你做到了吗?”爸爸严肃地问道,“你今天有没有去偷别人家的桃子,让父母蒙羞?”听了这话,我的心“咯噔”一下,不由得回想起上午干的傻事:

  离我家不远处,有一座果园里,果园里的桃子熟了,鲜嫩欲滴,我见了顿起馋意。“小乔,小希,我们去摘果园里的桃子。”我把几个小伙伴召在一起,压低了嗓门说。他们二活没说,就跟我走。我们屏住呼吸,蹑手蹑脚地走进桃园。我刚摘了一个桃子,忽听一声大吼:“谁?竟敢偷我的桃子。”接着,一位彪形大汉向我们疾步走来。看见有人来了,我们撒腿就跑。那个人追了一段路,就停住了脚步,嘴里 还 愤 愤地指责着:“小小年纪,竟然偷东西……”我们跑了一会儿,回头看看没人追来,这才松了口气,到别处,疯玩了一个上午。我以为风平浪静了,就大胆地回了家。没想到爸爸竟然借着考查我《弟子规》学得怎样,来质问此事,我真是始料不及!“我——我——”我低着头,支支吾吾了半天,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

  爸爸说:“你知道吗? ‘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当桃园的主人在路上拦住我,说:‘你的儿子在偷我家的桃子’时,我是多么难堪啊!众目睽睽之下,我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呀。儿子,你是爸爸的名片啊!”爸爸说话的声音不响,但字字千钧。我只觉得脸发烫,一直烫到耳根:我的偷窃行为,使父亲蒙羞了。他辛辛苦苦地养育我,而我……我怎么对得起他呀?

  过了一会儿,爸爸语重心长地说:“‘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儿子啊, 坏事情即使很小,也不要任意去做。如果做了,你的为人之道就有亏损了。我们不仅仅要诵读《弟子规》,更要用它来管束自己啊!”我望着父亲,默默地点了点头:“爸爸,我记住了!”

  爸爸走了,我又大声地诵读起来:“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这是我发自心底的诵读,并非小和尚念经,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决心改正。

  人的一生离不开“老师”的陪伴和指导,《弟子规》就是我人生路上永不忘却的“老师”,它指点着我除恶扬善,诚信处世,尊长明理,让我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谨慎地掌握好生活的方向盘……

读弟子规有感14

  它还要求我们说话要文明,讲信用,与大家相处要平等博爱。读了《弟子规》,我受到很大教育。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叫你的时候,要迅速回答,不能迟缓,父母叫你做事的时候,要立刻去做,不能偷懒不做。

  读到这句话,我就想起一件事情来。有一天早晨,我正在看书,爷爷让我下楼帮他拿报纸。我想继续看书,便随口回答道:“等一会儿吧。”爷爷见我不愿意,就自己下去拿了。

  听到爷爷关门下楼的声音,我随即想起《弟子规》上的这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觉得非常惭愧,想到白发苍苍的爷爷每天帮我们买菜、烧饭,有时还要接送我上学放学,却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推辞埋怨的话,想到这里,我更惭愧了。我以后一定要改掉这个坏毛病,做一个更听话的好孩子。

读弟子规有感15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的感恩;“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是鸟儿的感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人类的感恩。《弟子规》内容虽简扼,但却让我领悟到仁义孝道的真谛,学会感恩,让幸福之花绽放在感恩枝头。

  我曾踏月踏月归去,怀想夜空下氤氲的那一抹月光,从前幸福的日子是怎样如广袤草原上的星河灿烂?惊鸿掠影,牧歌悠扬。我愿怀一颗感恩之心,走走停停,迎接每一天的黎明破晓,走过一场又一场似锦繁华的春秋。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遥想童年时代,顽皮不听劝的我常常惹的父母生气,现在想来实在惭愧不已,古有《孟宗泣竹》的传奇故事,孟宗以他的孝心感动了上天,古人尚且能顺从地聆听父母的要求,为什么我们不能恭敬的接受父母的批评呢?父母默默为我们付出,却从不曾言弃,如此朴实无华的感情便只有亲情,如同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我们更应以感恩之心去回报我们挚爱的双亲,让幸福之花绽放在感恩枝头。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则教导我们要恭敬地对待长辈,尤其是我们的师长,他们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留下了太多感动。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曾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假如我能搏击长空,那是您给了我腾飞的翅膀;假如我是击浪的勇士,那是您给了我弄潮的力量;假如我是不灭的火炬,那是您给了我青春的光亮。让我们心怀感恩之心,感恩师长,让幸福之花绽放在感恩枝头。

  纵使世态炎凉,却总有一种感动存放在你的心间,纵使冷漠无边,却总有一种信仰使你追寻。让我们一起领悟《弟子规》的真谛,学会感恩,让幸福之花在永驻感恩枝头。

【【精】读弟子规有感】相关文章:

1.读弟子规有感【精】

2.读《弟子规》有感【精】

3.【精】读《弟子规》有感

4.读《弟子规》有感

5.读弟子规有感

6.读《弟子规》有感

7.读弟子规有感【热门】

8.读弟子规有感【荐】

9.【热】读弟子规有感

上一篇:读弟子规有感
下一篇:读弟子规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