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语文园地>弟子规>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时间:2023-07-08 18:41:11 弟子规 我要投稿

[精品]弟子规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品]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1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思想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它所创造的辉煌文明史,是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无法可比的。曾经,这个历尽沧桑的中华民族的一些优秀古典文化思想渐渐地被人们遗忘。而现在,这些古典文集被人们重视起来。我们实验小学就特别注重经典的诵读及背诵,诸如:《三字经》、《弟子规》……对我而言,其中《弟子规》对我的受益最大。

  《弟子规》是中华民族儒家思想的重要儿童启蒙读本,它虽没有《诗经》、《论语》那样的气势磅礴,也没有《三字经》那样历史悠久,却包容了圣人孔子的儒家思想,从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行为规范,教育孩子们懂规矩、守规矩。

  当我读完这本《弟子规》的书后,我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要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要有礼貌,遵老爱幼,守信用。特别是当我了解到(入则孝)里面“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时,对我的受益很深。“百事孝为先”。孝顺父母、亲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我们这些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小孩子们更是认为,父母爱我们就理应去孝敬父母。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去想过,如果父母不爱我们,是不是还要去孝敬他们呢?读了弟子规后我才知道,父母所说的、做的都是为我们好,都要听从他们的'教诲,不管他们爱不爱我,我都要真心地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并抚养我长大。弟子规里还教了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事的道理等等。

  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的岔道,我们有时会走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它就是中国经典诗文,因为它聚集了许多成功人士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今后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

弟子规读后感2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弟子规》。读了以后,我深受启发,决定做一个孝敬长辈的好孩子。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它告诉我们:兄弟朋友要相互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会为我们当心。和睦就可以为父母减去一些担忧。所以,我要和妹妹和睦相处,不吵架,不让爸爸妈妈操心。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它的意思是:父母在叫我们,我们应该马上过去,不能拖拖拉拉的,父母让我们去做什么,我们不能找借口,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要认真听讲,父母批评我们,要虚心接受。

  以前爸爸妈妈批评我的.时候,我总是嘟着嘴巴,爱生气。有一次,我吃饭不认真,爸爸批评了我,我却跟爸爸顶嘴,还大声哭了起来。读了《弟子规》后,我知道我这样做是不对的,以后我要努力去改正错误,保证下次做好。上个星期天,妈妈突然肚子疼,我马上拿来开水和药给妈妈服下,叫妈妈躺在床上休息。爸爸回来后表扬了我,说我变得懂事又孝顺了。通过诵读《弟子规》,我变得听话又乖巧,爸爸妈妈喜欢我,爷爷奶奶更疼我了。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时时刻刻用《弟子规》来提醒我该怎样做人。

弟子规读后感3

  《弟子规》这本书就像国学经典这众多繁星中最亮的一颗,照亮心灵,使我感触颇深。

  这本书对我感触最深的是孝亲、诚实守信这两部分。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是啊,父母生我们养我们,每天早出晚归地为我们奔波,我们应该感谢他们。当父母回到家还在做家务、劳动时,他们叫你帮忙做一下,我们要立刻行动帮忙,不能拖拖拉拉。有一次我在看书,看着看着,妈妈忽然在厨房喊我去洗菜,我十分不情愿,心想:为什么叫我去,不叫姐姐去洗。妈妈又提高声音叫了我一遍,我这才慢慢地离开书本,慢慢地走过去。妈妈生气极了,脸色苍白:“你怎么拖拖拉拉的,我叫你做一下事情都不情愿!”事后我想了想,觉得自己错了,妈妈那么辛苦,叫自己帮一下忙都不愿意。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诚实守信在生活中非常重要。你向别人借东西,借钱,要及时还给人家;对待别人要坦诚相待,说实话;聚在一起要准时到达,不要让别人等你很久。这些都是诚实守信的基本要点,如果做到了,你与别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和谐,别人也会信任你;如果你不守信用、不诚实,别人就不会再信任你,寻求帮助是也不会再有人帮你。只要人人都诚信,那人与人就会更加和谐,生活更加美好。

  《弟子规》的句子虽短,但句句都是精华,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我们要用上面的句子来规范自己。弟子规所讲述的每一个道理,都给我带来了启示。“孝、悌、谨、信、爱、仁”就是每个人应拥有的,我一定要努力去爱做学习孔圣人对我们的教育与引导!

  《弟子规》,这就是学生的传统,学生的文明,魅力无穷!

弟子规读后感4

  读了《弟子规》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这本书教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里面使我最感动的就是这一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要快不能慢。父母叫我们做什么事情,不能偷懒。父母教导我们的时候,我们也要仔细地听。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我们要顺从。我想:做人不正要这样吗?想到这里,我就回忆起那件事。在童年时期,我是一个很爱哭的孩子。有一次,我想用舌头在冷冷的铁杆上舔舔,那滋味很不错,爸爸看见我在弄,马上抱起我,叫我不要,会把舌头弄流血的。我不听,趁爸爸妈妈午休的时候又那么做,我把舌头的前半部分舔在铁栏杆上,刹时觉得舌头万般疼痛,心想不好!我刚想缩回舌头,可办不到了,舌头被冻在铁栏杆上了,这时我急了,在那里大哭,爸爸听见了,拿起一杯热水“噗”的一声,浇在我舌头附近的铁栏杆上,冒出了一股热气。我把舌头“摘”下来,弄得满嘴是血,妈妈说:“小纯,爸爸妈妈说过的话以后就要谨记在心了。”这件事都怪我不听爸爸的'话。

  做人就是得这样,听父母的话,正所谓“不听父母言,吃亏在眼前。”由此,我们也得孝敬父母,因为父母是我们的老师,教了我们许多道理,关心,照顾了我们一辈子。让我们也关心他们一点,尊敬他们一点,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回报父母的这份情。

弟子规读后感5

  暑假的最后15天,我读完了由钱文忠解读的《弟子规》,读完了这本书,我心生愧疚。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弟子规》中的总叙。其中,“首孝悌”对我感触很大。

  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谁都知道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指的是父母叫你,你的回答不能迟缓,父母叫你做的事情,你得立刻去做。生活中,父母叫我去拖地,我嘴上说“马上马上”,人却呆在原地,若无其事地看看书,时不时写几个字,非要妈妈大动肝火,才去干。《弟子规》还要求我们,就是亲人不喜欢我们,也要恪守孝道,孝顺父母。父母有错,要提出让他们更改,说的`时候要和颜悦色,不可以漫骂长辈。

  之后是“出则悌”。“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意思很明确,吃饭、落座、走路时,长辈要在前面,小辈要在后面,这样才是对长辈起码的尊重,生活中,我总爱逞能,跑得快,把长辈甩在后面,穿衣、吃饭也抢先,总以自己为中心,这样做是不对的。“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指你拿一个容器,空的也要把它视为满的;进入一个房间,没人也要视为有人。这样才能时时刻刻鞭策、警醒自己,使自己不容易犯错。

  《弟子规》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道理,让我受益终生,我会让它时刻鞭策我,使我言行一致。

弟子规读后感6

  在听完钱先生对《弟子规》的解读之后,我很感慨,在高强度、高压力的今天,有人为生计奔波,有人为了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而拼搏,但大多数家长讨论的往往是孩子的学习、孩子的出息,很多是会与经济连在一起。看了钱文忠的解读《弟子规》颇为感慨,我们好像忘了本,我们太世俗,我们原来应该这样,我们是倒退了,这本书让我们净化了心灵,我们还能接受,但我们的孩子接受好像不能完全做到,但我们需要这样做。

  本书提到了“孝”,孝的结构是“上老下子”,意思是强调血缘延续的重要性。每个人,不管你寿命多长,都只不过是人类生命长河中的一个极其渺小的环节,今天的长辈是昨天的小辈,今天的小辈就是将来的长辈。小辈不孝敬长辈,你又怎么能够指望当你成为长辈以后,你的小辈会孝顺你呢?这话是对的.,孩子其实是看父母怎么做会潜移默化受影响的。

  我是很孝顺的,所以很能接受,每天和父母通电话是必不可少的功课,平时报喜不报忧,会专程带父母去玩,扫除父母的一切后顾之忧。自己和父母相处的时光告诉我,其实真正的孝顺是要真正懂得他们需要什么,其实多陪伴父母说话,告诉他们你的快乐,比给他们金钱更有价值。一家人都受到我的影响,知道对老人要哄着的,孩子也会尊重你好多。

  其实,很希望我们的教材也能处处透出这些做人的道理的,社会需要净化,需要一片温馨。

弟子规读后感7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读后感8

  《读弟子规》教会了我许多,使我更加孝敬、尊重、体会别人,其中“出必告,反必面”使我懂得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告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在一次放学事件中,使我深刻得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一天放学后,我想去上一次厕所,可是我想起了上次因为上厕所,妈妈来接找不到我,在学校食堂、操场来回找了好久,当妈妈气喘吁吁找到我时,我心里很愧疚。所以我有点担心:万一这次妈妈来接我,又找不到我怎么办?她一定会很着急的。正在这时,我想起了《弟子规》中的“出必告,反必面”。我赶紧跑到一个同学面前,让他在我妈妈来时通知下她我在上厕所。

  我走出教室,去上厕所,可是心里却像有只小鹿在乱窜,忐忑不安:我同学知道我妈妈长什么样吗?他会通知到我妈妈吗?

  当我迅速的跑到教室时,发现同学已向妈妈说明了情况,妈妈正在门口等着我呢。。

  我要感谢《弟子规》呢,如果没有它的提醒,又要害妈妈担心了。当然《弟子规》还给了我许多的.启发,它真是我学习的好帮手。

弟子规读后感9

  我经常听说《弟子规》是封建糟粕,不要给小孩子读。我小时候其实也没有读过这本书,今天趁着周末空闲,我找到这本书来读了一下。

  一看到这本书,就为这个短短的文章所吸引。全文基本上采用的是说教的形式,比如其中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就是要告诉孩子们,要尊重父母,爱惜父母。

  在现在我们教育小孩子,一般比较推崇西方的教育方法,很少用我们自己的祖先留下的方法。小孩子的教育有多重要,相信现在每个家长都应该知道。

  首先,《弟子规》的原名叫做《训蒙文》作者是一个清朝的秀才,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被改成了《弟子规》。这本书的目的是启蒙养正。里面确实有很多内容对现在小孩子有不利的因素,甚至有人说这本书对后来的中国走向衰弱也多了一份“贡献”。

  但是我们也不能以偏概全,我们现在读的《弟子规》是经过修订的,已经去除了很多不好的东西。所以,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可以引导孩子的正确的世界观有一点用。一个人为人处世毕竟要尊崇一定的'原则,孩子可以解放天性,但是不能任其自由发展。为人父母在教育小孩的时候也应该注意。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华文化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许多优秀的东西已经吸引了世界。教育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但是我们面对孩子教育问题时要特别重视。学习好的东西永远没有错。

弟子规读后感10

  在今天的课上我学了一首古诗“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

  我觉得做人应该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团结友爱,说起孝我想起一个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民笋的小孩子,九岁。他的母亲死后,他的父亲就为他找了一个继母,过了几年他的继母生了两个弟弟,他们一直都很幸福直到民笋的'父亲去远方打工。

  从那一天开始民笋的命运就有了很大的变化,他每天都去上山砍柴、提水……到了吃饭的时候他的继母和两个弟弟在吃美味佳肴,而民笋却吃饭和菜叶子。可他从来都没有埋怨过他的继母。

  到了冬天,民笋的父亲回来了,他们一家到山上旅游,在过一个转弯的时候民笋冻僵了没能拉住马车,差一点就掉下悬崖去了,还好民笋的父亲拉住了马车,民笋的父亲把民笋给踹下马车,民笋还不停的说:“对不起父亲,我没有拉好马车。”民笋的父亲用鞭子抽民笋的衣服,可一抽民笋的衣服就破了,飞出来的不是棉花。

  当民笋的父亲看了以后决定休了民笋的继母,可民笋跪着父亲的面前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寒。”听了民笋的话他的继母被感动了,父亲没有休了继母。后来孔子到了他家决定收民笋当他的弟子。

  让我们学《弟子规》、品《弟子规》、仿《弟子规》、行《弟子规》。

弟子规读后感11

  《弟子规》是我国古代著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的孔子,给他的学生起的,也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我比较深刻的句子是“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我还听过这样的故事:宋濂是我国明朝著名的大学问家。在他20岁时,他去请教一位前辈。老师正在授课。看到老师没有注意到他,宋濂就恭敬地站在那里,不懂的问题,也像别的同学一样发问;有时老师被问得不耐烦,就大声呵斥他,可他却低头接受,脸上没有任何不悦的.表情,也没有反驳老师的观点。后来,宋濂从老师那里学习了更多知识,比其他同学收益都大。在生活当中,我们在路上遇上长辈,应礼貌地上前问好。当长辈没有要说地事情,打算离开时,晚辈应该恭敬地退后站在一旁,等候长辈离去。宋濂也是一个好例子。

  还有“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是对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这让我想起了博玄说过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对人诚心诚意,本来不相信,也会相信了;但对人虚伪无信,就是本来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说得多有道理啊!在这里,我奉送大家一句:言而无信,万事皆虚。

  自从读了《弟子规》这本书后,我感觉到多读一些书对我们在言行方面有很大的帮助。我想,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弟子规》等各种有益的书籍,争取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弟子规读后感12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最近,我读了《弟子规》,令我受益匪浅。“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我最喜欢这一句。它讲的是:子路听说城中发生了大事,就驾车到城内,他冲在最前面,却被敌人的武士砍断了一条胳膊,帽子也掉落在地上,他大声说道:“等我把帽子戴好,再来杀!”说完,子路拾起帽子,戴在头上,然后从容而死。

  它的意思是:帽子要戴端正,衣服的纽扣要扣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系好。放置帽子和衣服应当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顺手乱丢放,以免弄皱弄脏。

  它让我明白了:仪表是一个人美姿的'展示,是心灵的窗口,小学生要培养自己良好的仪表习惯,就要从穿衣戴帽做起。“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它的意思是:事情虽然很小,也不要擅自为所欲为而不禀告父母;如果任性而为,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让父母担心,这就是不孝的行为。

  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能偷偷私藏起来据为己有;如果真的私藏了,品德就有了缺陷,父母知道了,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它让我明白了:生活中很多小事情,我们不能为所欲为,而不告诉父母,要不然就会让父母担心难过。

  我爱读书,因为读书可以长知识,我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

弟子规读后感13

  《弟子规》中有言:“次谨信”,“谨”即要谨慎小心,“信”则要诚实守信,从中,我领悟到了做人做事要讲求诚信的重要性。我们将伴“信”至天下!

  “凡出言,信为先。”每说出一句话来,一定得以诚信为首要。即诚信是做人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诚信,作为一种传统美德,是我们人人都应该具有的。诚信是做人之基,立业之本。一个人如果不讲诚信,就得不到他人的信赖和尊重;一个企业如果不讲诚信,就无法生存与发展。

  曾子教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守诚信,对一个还未懂事的孩子就如此诚信,那么,他对待家人,别人,国家呢?不更是如此吗?所以他声名远扬,他为信守承诺而杀猪的故事千古流传。

  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吴起,他做到了言必信,所以他得到了好的回报。他赢得了别人的信赖与尊重,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中国是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童叟无欺的故事熏陶了我们几千年,然而近年来,信用危机已经大大增长了,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弟子规》教育我们道:诈与妄,奚可焉。那些尔虞我诈的.事千万不要做,不要让邪恶充斥我们的纯真心灵,法国拉罗什夫科曾说过:“意志薄弱的人,一定不会诚实。”因此,我们要让诚信伴我们至天下,则我们需要有坚强的意志。用这些抵御生活中的污点,则心灵会更加安定。

  一个人守信,折射的不仅是他自身的素养,更是一个社会乃至一个民族的内在素养。

  一个守信的人才能够光荣步天下,一个守信的民族,才能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被国际所信赖。

  所以,我们要坚守“信”,做一个诚信之人,彰显我们独特的人格魅力,让我们的中华民族因为我们而伴信至天下!

弟子规读后感14

  从小受到爸爸读书的影响,我一直对中国的古籍比较感兴趣。记得刚上幼儿园那会儿,父母经常会给我买一些带有卡通图片或者漫画的古代诗歌、三字经之类的,在那么多的书中,我对《弟子规》到现在依然记忆犹新,这也是我最爱额书。

  在这个多元文化的时代,许多追崇西洋文化的华人常以不屑的态度去看待中国传统文化,认为这些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然而,他们的想法是极其肤浅的。相反,中国传统文化不但不过时,还能使我们变成更加完美的人。身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爱惜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

  小时候,爸爸妈妈每天都给我读一遍《弟子规》,并细细解释其中含义。“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虽然当时有一些迷惑,但随着年龄增长,我也渐渐地领悟其中的道理。《弟子规》指的`是做一个好学生好子女应有的标准。“孝”时孝顺。“悌”时兄弟间彼此诚心相爱的意思。从父母那儿学到的传统儒家的道理,如待人以礼,孝敬长辈,为人真诚等,让我一辈子受用不尽!

  西方文化固然是好,可是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其他任何国家的文化都不可比拟的。我很庆幸自己生在了这样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里,也很庆幸有那么多的先贤留下无数精华,教导指引我们。

弟子规读后感15

  近一段时间,我和朋友们一起读《弟子规简说》,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学习《弟子规》我感触最大的是“入则孝”中的“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一段。短短十八个字却详细的告诉我们为人子女应该关心自己的父母的冷暖,不论早上,晚上都应该探望一下父母,离家,回家都应该告诉父母一声,免得让父母担心。

  读了几句,我明白了我国历来把“孝”列在做人准则首位的.道理。孝顺长辈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在寒冷的冬天,我妈妈带我骑车画画,北风呼呼地吹,妈妈给我戴上了一顶帽子,一副手套,穿上一件棉外套,暖和极了。我舒服地坐在妈妈背上。突然,我发现,在我“舒服”的时候,是妈妈在前面给我遮挡寒风,她没有手套,顶着寒风努力地骑着。我心中很感动。妈妈几乎将自己的一切精力地都放在我的身上,几乎将所有的爱都给与了我。我只是享受着父母的关爱和无私的奉献,习以为常,不知回报。

  作为子女的我们应该为父母做一些你能做的事情。只要你尽全力去做,父母都会开心的!出门和回家的时候和父母打招呼,为父母端茶递水,关心父母的身体。养育之恩无以回报,我们能做的就是心怀孝顺,在日常生活中报以一声问候,一份关心,一句祝福。

【弟子规读后感】相关文章:

弟子规的读后感09-21

《弟子规》读后感06-15

弟子规读后感06-12

《弟子规》读后感06-16

弟子规读后感06-10

弟子规读后感(精选)07-06

(精选)弟子规读后感07-06

【精选】弟子规读后感07-07

(精选)弟子规读后感07-08

弟子规的故事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