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弟子规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弟子规读后感1
在开学典礼那天,卓校长给我们讲了《弟子规》的一些内容。当时,我对《弟子规》的第一感受就是这本书是一本好书,这本书可以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好人。那天的古诗文课,刘老师让我们每人都要买一本《弟子规》,买了书,回到家后,我便兴致勃勃地读了起来。《弟子规》里的每一页上都有一段短小精练的小故事和一个只有12个字的小道理。我觉得,这一页里不止只有这一段话和12个字,而是还有一把金子、一把能让人成功的.金子。可能一个人能否成功就把握在这几个字间。初读《弟子规》,我就受益匪浅,我懂得了许多道理:人应该孝敬父母;应该勤学、善问;有勇气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时刻都不能放松自己等等。
我想,对于《弟子规》这样一本好书,我决不会轻视它,我会认真地将它读完,把它背好。在《弟子规》中学做一个好人。
弟子规读后感2
我感悟最深的有这几句话:“道人善,即是善”,“扬人恶,即是恶”,“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言”,“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道人善,即是善”,“扬人恶,即是恶”——现在网络也好,电视也好,为了一己私利,充斥着许多色情暴力,奇奇怪怪的新闻与广告,变相的宣传了“恶行”,他们要为社会大众负责啊!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武力是智者不忍,不屑于使用的,因为他往往是没有效果的工具。
后面两句是教人不要恶语伤人,不要多嘴多舌,俗话说祸从口出,要人小心处世。
还有许多句子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并践行,《弟子规》真是简单话明大道理,体现的是中国老祖宗的智慧。
弟子规读后感3
妈妈今天让我读了一本叫《弟子规》的书,这本书明确提出了孝顺父母的四个基本要求,和日常生活中子女应该做到的八件事情。书中有几句给我印象特别深,比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它的意思是要求我们在父母呼唤的时候应该很快的答应;父母命令我们做事情的`时候,不应该以各种理由推托,应该很快地按父母意愿去做;父母教我们的时候,应该恭敬地听;父母责备我们的时候,应该顺承他们,不能狡辩。就这几点,我就做的不够,可能大多数小朋友也做的不到位吧。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感到非常惭愧,我的行为与书上所说的相差甚远。这本书告诉了我应该怎么样去孝顺父母,还告诉我必须先学会孝再学文。当今社会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却忽略了对孩子“孝”的教育。中国古代的传统美德就是以孝为先,古人尚能如此,为何我们现代人就做不到呢???
弟子规读后感4
《弟子规》读后感以前我就学过《草》这首古诗。通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句,我知道草也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当我读了《弟子规》后,我对这首古诗有了新的看法。它告诉我们春天的`小草生命力顽强,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被人们践踏,它都会顽强的生长,而秋天的草是那么脆弱,稍微大一点的风就能把它吹折。其实,父母就像秋天的小草更加需要呵护。长这么大我一直以为父母是最坚强的,从来没有关心过父母。从来没有为父母做过什么,我不停的向父母要求这、要求那,偶尔还会朝他们发点小脾气。读了《弟子规》后,我感觉自己突然间长大了,我比父母坚强,我要关心父母,保护父母。从今往后我要改掉以前的坏毛病,虽然我不能保证全部学会,但是我要努力做一个乖巧懂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弟子规》教导我们一个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一个人要有好品德,要有一颗为别人着想的心,胸怀越宽广,里面能装的东西就越多,越美好。它教育我们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团结友爱。总之,我们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要改变自己,让生命充满色彩,更有意义。
弟子规读后感5
读过《弟子规》的"冬则温,夏则?;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后我明白了做人首先要讲一个"孝"字。我们要好好陷阱我们父母。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要随时查看父母的衣、食、住、行是否合理,不能让父母担心。既然古人都懂得,以"孝"为先,说什么也不让自我父母受罪,如果看到自我的父母受罪,而帮不上忙的`话,就会十分心痛。我们也就应向他们学习,毕竟父母是生我们,养我们的最亲的人,不论他们对我们多不好,我们也要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孝敬我们的父母。我们英爱像古人一样关心父母、爱护父母、孝敬父母、照顾父母。
我们就应孝敬父母,感谢父母从心底里感谢,一辈子为了子女幸福的每位父母。是他们给予我们一生的光明,我们就应孝敬他们,尊重他们啊!
弟子规读后感6
因为家庭浓厚的阅读气息,我从小便对中国古代书籍充满兴趣。还记得我年幼时,父母除了提供我好书,他们也时常陪伴我朗读中国古代书籍。在这么多书当中,《弟子规》是我的最爱。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发现了许多追崇西洋文化的华人常以不屑的态度去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他们认为这些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然而,他们的想法是极其肤浅的。相反,中国传统文化不但不过时,还能使我们变成更加完美的人。身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爱惜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
从小,父母便教导我朗读《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并向我解释它的含义。虽然当时有一些迷惑,但随着年龄增长,我也渐渐地领悟其中的道理。《弟子规》指的是做一个好学生好子女应有的`标准。“孝”时孝顺。“悌”时兄弟间彼此诚心相爱的意思。从父母那儿学到的传统儒家的道理,如待人以礼,孝敬长辈,为人真诚等,让我一辈子受用不尽!
我们很难苛求一个从西方国家成长的华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多深的了解,所以我十分庆幸能够出生在这样一个中国传统文化气氛浓厚的家庭里。
弟子规读后感7
这些天,我们学习了《弟子规》这本书。
《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学习了这本书,我懂得了在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要谨慎,要讲信用;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先从孝敬父母来说吧,哪些事才算是孝敬父母呢?如:纵然是小事,也不要擅自做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着自己的性子去做,就容易出错,这是一种不孝的行为。还有,孝敬父母:当父母生病的时候,当儿女的应尽心尽力地照顾,煎好的药,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尝一尝,看看药是否太凉或太热。
还有友爱兄弟姐妹,孔融让梨的意思就是说要友爱兄弟姐妹,做弟弟妹妹的要学会尊敬哥哥姐姐,这样兄弟姐妹才能和睦相处,这样家长们也会喜欢。
学了《弟子规》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弟子规读后感8
在学校举办的读书节活动中,我从同学手中交换了一本《弟子规》。从这本书的总叙中我知道了《弟子规》是一本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学生的生活规范,它规定了主修的六门课和辅修的一门课。
第一门课是入则孝,讲的是在家要孝敬父母,要多帮助爸爸妈妈干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听爸爸妈妈的话,不惹他们生气。
第二门课是出则悌,讲的是出了家门在外面要与别人和睦相处。要尊老爱幼,讲文明,懂礼貌。遇到同学、邻里,长辈主动打招呼。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第三门课是谨,是指在行为上要谨慎,生活上要有规律。早睡早起,搞好个人卫生,收拾好自己的东西。
第四门课是信,讲的是说话办事要言而有信,对别人做出的承诺要兑现,不能讲大话,不能明明做不到,还告诉别人自己能够做到。
第五门课是泛爱众,讲的是与朋友在一起,要相互友爱,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第六门课是亲仁,讲的'事要多向品德好,学问好的人多学习,学习他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缺点。
辅修的课是余力学文,讲的是除了以上的六门主修的课以外,还要多学习其它的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我一定努力按照书中所写的规范自己。
弟子规读后感9
暑假开始了,妈妈让我每天晚上读一本书,书名叫《弟子规》。
弟子规是以《三字经》的形式,从各个方面给我们指导和教育,虽然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和文字不是太懂,通过经常的阅读和爸爸妈妈的指导和讲解,我也懂得了许多。
读了《弟子规》让我懂得了什么叫爱,什么叫孝,什么叫信任,什么叫宽容,什么叫友谊。回想以前爸爸妈妈关心我、教导我的情景,同学们帮助我,学校老师教育我的情景,我的心中一阵激动,是啊!他们对我真是太好了,我现在就要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了,比如每天帮妈妈多做一些家务,考出好成绩,回报老师和家长,同学有困难热心帮助……
总之,我要时刻提醒自己,善待每一位同学,尊敬每一位老师,孝顺自己的.父母,让我们用自己的一片真心,换来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信我的学习成绩和行为品德会有很大的提高。
弟子规读后感10
在《弟子规》这本书中,我又结识了很多新朋友,有讲信用的宋濂、有孝敬父母的王祥、有尊敬师长的孔子、还有为他人着想的.孙叔敖……从他们身上,我又得到了许多知识。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讲一个孙叔敖杀蛇的小故事吧。
孙叔敖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国相,他从小就非常勇敢,心怀民众。
小的时候,有一次孙叔敖到外面游玩,突然他看见一条两头蛇,他很害怕,刚转身想跑时,又心想如果这两头蛇去害别人怎么办?于是他就拿砖头把那两头蛇砸死了并把蛇给埋了,然后才哭着回家。
回家后母亲问他哭的原因,孙叔敖回答说,我听说,见了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刚才我见了它我肯定会死的。母亲又问蛇现在在哪儿?孙叔敖又说,我害怕别人又见到这条蛇,已经把它杀了并埋了。他的母亲说:“好孩子,你这是替别人做好事,上天会给你福气保佑你的。”
等到孙叔敖当了楚国的国相,他还没开始治国,但是楚国人就已经相信他是一个仁义的人了。
读了孙叔敖杀蛇这个小故事,我想赞扬一下孙叔敖:孙叔敖,你真是一个善良,为他人着想的好孩子呀!我要向你学习。
弟子规读后感11
最近,我们学校开始学习《弟子规》,开始我对《弟子规》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但渐渐明白了里面深刻的意思。
《弟子规》最令我感受深刻的部分是:“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这句话大概讲了:“长者站着,晚辈不要坐下;长者坐下,长者叫你坐下才坐下。”读了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对长者是那么尊敬的,但我看过一件事例,这件事例与古人的.行为相反。
有一次,我乘公共汽车去爸爸的公司,因为车上太多人,所以我没有找到坐位,然后有一位老婆婆上了车,看上去这个老婆婆非常年迈,右手拿这手杖,左手在发斗,老婆婆向左望了望,向右望了望,车开动了,突然刹车,老婆婆向前冲去,然后一位大叔把那个老婆婆抓住了,正在坐着的年轻人看见了,脸红了,连忙起来让坐位给老婆婆坐,老婆婆笑了。
通过了这件事和学习了《弟子规》,使我明白了我们应该尊敬身边的老人。
弟子规读后感12
读了《弟子规》这本书,有一则故事让我久久不忘。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有个孝子叫孟宗。他非常孝顺父母,他的母亲得了重病,一病就是三年,这可急坏了孟宗。
有一天,孟宗坐在母亲身边,问她要吃什么。母亲说要是能喝上一碗热乎乎的鲜嫩竹笋汤就好了。孟宗欲哭无泪,严冬腊月哪儿还有冬笋哪?
为了满足母亲的愿望,孟宗跋山涉水,可是连一个笋芽的影都没有看见。于是孟宗抱着竹子大哭起来:“老天爷,帮帮我吧,帮我实现母亲的`心愿吧!”也许是孝心感动了天地,此时,突然从地下猛地钻出竹笋,而且有好几株。
孟宗顿时心花怒发,扛着一袋竹笋兴致勃勃地回家去。说来也怪,母亲一喝竹笋汤,病就很快好了。
孟宗纯纯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也深深感动了我。我要为妈妈做几件实实在在的事,让妈妈开心,我也开心。
弟子规读后感13
大家都知道,我有球球这末一个狗,球球被爸爸送到了厂里,让它去看门,虽然又送过来了一个球球,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以前的球球,毕竟它和我在一起了八个月,感情不是一般的东西可以摧毁的,所以,当我去厂里看到明显瘦下来的球球时,我的心就一阵疼痛。我就想着给球球改善改善食物,但是,我又不是天天呆在这里,不可能给球球改善食物,所以,我就想,每次来都给球球带点好东西。
在我给球球送过去奶,狗粮的时候,球球吃的特别快,吃完也不去吃它原来的食物。后来我发现就算球球吃了我给它的东西,它也不会变胖,反而越吃越瘦,我就不明白了,后来爸爸对我说,你别再喂球球零食了,它就好几天不吃饭,生人来了他也不怎么叫了,我听了,连忙说是,但是球球可怜的`模样让我看了直揪心,我就想了一个办法,把那些零食什么的,混合在球球的食物里面,球球想吃零食了,就会把那些它不喜欢吃的食物也一并吃掉。后来,球球真的长胖了。
我想:以后不论大事还是小事都要先给爸爸妈妈说一下,说不定他们会给你解决问题的灵感。
弟子规读后感14
有几句是这样写的:
“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的'教诲要恭敬认真地听个明白;父母的责备、批评,应该虚心、顺从地接受。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同龄孩子学习不肯用功,非常贪玩,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及时完成,甚至不听老师和父母的话,学习成绩就不能提高。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尖酸刻薄的话,下流不干净的话,千万不要说。粗俗无赖的不良习气,要坚决戒除掉。经常有许多小朋友喜欢说脏话,既不文明也不礼貌,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要是老说脏话,长大了就改不了这个坏习惯。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什么人都必须互相关心爱护,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我们小学生不管成绩好坏、家庭条件如何,从小就要养成谦虚谨慎、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优秀品格,团结一致,长大了才能为国家做贡献。
《弟子规》这本书上的好句很多,意义也非常深刻,值得我们学习。
弟子规读后感15
今天我读了《弟子规》一书,最使难以忘怀并受到启发的一段是“父母呼 ;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 父母命 ; 须敬听; 父母责 ; 须顺承”。
这段“弟子规”的意思是,父母呼唤时,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推辞投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辈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让父母生气伤心。看到这里不由得我深感内疚,平时只要爸妈叫我,我都会假装没听见,只管玩我的。妈妈要是让我去做事,我会毫不犹豫地说让爸爸去做,爸爸让我去做事我会说我是你的奴隶吗?每当爸妈教我怎么做人处事时,我会一只耳朵听,一只耳朵扔,把它当做耳旁风,根本不放在心上。我要是做错了事,爸妈说我,我会想尽一切办法为我们自己辩护,把黑板说成白板才肯罢休,有时让爸妈气得哭笑不得。
读了“弟子规”,让我明白了我们自己以前是多么的'不懂事。从此以后,我要痛改前非,绝不犯错,要听爸妈的话,不再让爸妈伤心,做一个勤快懂事的好孩子。
【弟子规读后感】相关文章:
弟子规读书心得,《弟子规》读后感想01-23
《弟子规》09-03
《弟子规》的教案07-18
《弟子规》教案[精选]05-27
弟子规心得06-30
《弟子规》教案05-15
弟子规感悟09-13
弟子规的感悟10-02
弟子规心得09-21
《弟子规》教案(经典)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