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语文园地>弟子规>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时间:2023-08-11 14:14:57 弟子规 我要投稿

《弟子规》读后感优选[14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弟子规》读后感优选[14篇]

  《弟子规》读后感 篇1

  在我的脑海中,《弟子规》是一本经典之作,是一个生活的典范,更是一位人生旅途中的金牌导航员,这本通俗易懂的书籍,看起来每句平淡无奇,但只要用心感受,就会发现《弟子规》中的每一句都宛如金玉良言般深入人心;细细品味,更能发现它们当中的每一个字眼中都蕴含着一种独特的韵味儿,同时在简洁中又把知识的甘露撒向了我们。

  读了《弟子规》后,我豁然开朗,更知道了处身于这个社会上,我们一定要学习诚信待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所以,只有守信,我们的人格才会变得更加完美。“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一句说得多好啊!它告诉我:凡是自己亲口说出的话,都要讲信用,欺混蒙骗、胡言乱语绝对不行的。所以说,《弟子规》就像我的启蒙老师般一针见血地教导我信用是代表一个人的心胸,尊严。

  说到讲信用,我就想起了一件发生在我与朋友小雅之间的故事,那是一年级时的事了,本来我和小雅约好了在星期六到我家做作业的,而到了星期六,天空却不合时宜地下起大雨,眼看这倾盆大雨哗哗下不停,凛冽的寒风中,小树、花儿都被大雨冲得摇摇晃晃的。突然,一道银光从天空中闪烁而过,继而“轰隆”一声,一个响雷在空中炸开,我被吓得心惊肉跳。我呆呆地凝望着窗外,看着这场下不停的大雨,心想:小雅一定不会来了,这么大的雨……唉!当我心灰意冷时,小雅却闯进了我的眼帘;她身上穿着一条绣满碎花的裙子,手里撑着一把雨伞,双脚马不停蹄地向我家奔来,脸上洒满了疲惫,却又隐隐约约地闪烁着欢乐的神情。我瞪大了眼球,真的`是她?我都不敢相信了?我连忙奔出家门,迎接那个湿漉漉的身影……我想如果是我,我一定不会像她一样那么守信,何况是那么大的暴风雨,又何必为了一个小小的承诺。我想,不仅仅是我,世界上恐怕也没有多少人像小雅那般执着了吧!或许,有人会说她很傻,但是,这样的“傻”,很值得,不是吗?这就是诚信的表现吧!诚信诚信,诚实守信,学会诚信的人,才是一个“真人”!

  我徜徉在《弟子规》的世界中,像一条稚嫩的小鱼,是《弟子规》让我在迷茫中找到方向;是《弟子规》让我在云雾中找到自我;是《弟子规》让我在生活中找到真理。我就像一个“饥饿”的人,吮吸着知识的甘霖。是《弟子规》教会我做人,所以,“导航员”这个称号非它莫属。

  我在阳光的淋浴下成长,我在《弟子规》的臂弯下学会做人。《弟子规》的教诲,我永远铭记在心!

  《弟子规》读后感 篇2

  “弟子规,圣人训,首条弟……”校园里不时传来朗朗书声,随着读书声,李毓秀的《弟子规》也来了。它的书香弥漫了整个校园,低年级背着,中年级读着,高年级理解着。全校每人都有着一本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中国启蒙教材,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文章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格守的守则规范。

  《入则孝》是《弟子规》里一个重要的部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父母有事交代,应立刻动身去做。父母教导,应恭敬聆听,父母责备教诫时,应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不使父母生气。我们要学习黄香,十分孝顺父亲。平时生活起居,要保持正常有规律,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纵然是小事,也不能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我们不能损为人儿女的本分,因此惹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如有私藏,品德就不完美,父母会伤心。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每个人第二个“身份证”,在日常行为中,是诚信和信用的综合表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果,一方九鼎,一诺千金。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守信作为基本的公民道德规范,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一道重要的底线,成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一块基石。

  诚信,可以引来发家致富。哲人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诗人的“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民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而无信,行之不远”,都极言诚信的重要,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史,广为流传。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应尽力做好,而不能用花言巧语或欺骗。华盛顿与樱花树是个流传为广的故事,华盛顿小时砍倒了棵父亲的樱花树,他勇敢地承认,并得到了父亲的谅解。

  古代流行弟子规,今天仍然流行,它不是人认为那是老顽固,而是我们的优秀好传统。读了它,我已知做人,做事的道理了,我会时刻用它在人生中鞭策自己的,这让我们成功,何乐而不为?

  《弟子规》读后感 篇3

  我今天读了我们的国学经典《弟子规》,从这本书中我受到了许多启发,《弟子规》共有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分别是: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

  总序部分概括地介绍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做事要严谨,还要诚实、博爱,在做好以上这些事情的基础上,还要去学习文化知识。

  入则孝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在家要孝顺父母的道理。要虚心听从父母的教诲,了解父母的好恶,力争为父母生活的更好创造条件。在这些方面,我感觉自己做的还可以,为什么说只是还可以而不是非常好呢,这是因为在大多数时间我做的是好的,但有些时候在有些细节上还不够注意,比如,有时父母教育我时,我嫌他们唠叨,没有做到“父母教,须敬听”。

  出则悌的主要内容是:在外边要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并要学礼、懂礼等等。我在尊敬师长方面做的很好,对于老师和长辈我都能做到见面主动问好,从内心去尊敬他们,但是有些时候和同学相处的不太好,离“兄弟睦”的要求有点差距,我会努力做的更好。

  谨和信的内容主要有:为人处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衣着要端正,说话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我感觉自己在品行端正方面做的比较好,能够以诚待人。但是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做的不够,有时东西摆放比较乱,而不经常收拾。另外,我在经常反省自己这方面做的不够好,不擅于和不愿意做自我批评,这是以后需要改正的,因为只有经常反省自己找到自己的缺点,才能改掉缺点,从而使自己进步。

  泛爱众、亲仁的主要意思是:人在世上要有一颗博爱的.心,要爱天地万物,爱万物生灵,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养,更要亲近有仁德之人,不诽谤别人,不强人所难等等。

  今天,我就读到了亲仁这一部分,以后我会把剩下的部分全部读完的,从我读的弟子规当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我发现了自己的不少缺点,我一定会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按《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弟子规》读后感 篇4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我一遍遍地诵读着这朗朗上口的《弟子规》,一次次聆听着《弟子规》给我带来的谆谆教诲,一石激起千层浪,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呼唤时,回答不要迟缓,父母指派做事时,行动不要偷懒。父母教导时,要洗耳恭听,父母责备时,要顺从的接受。当我读到这里时,我惭愧极了!想想自己,那一次,妈妈叫我去晾衣服,而我却慢吞吞地应了一声:哦。等一下再去。然后自顾自地埋头看起了电视。根本没有做到父母命,行勿懒。最后,在妈妈的.再三催促下,我才不情不愿地去晾衣服。后来因为一点误会,被爸爸妈妈批评,我不但没有做到"怡吾声,柔吾轻,还板着脸跟爸爸妈妈讲道理!有时甚至在心里恨他们、讨厌他们!现在想起来,真是太不应该了!

  爸爸妈妈每天天还没亮就出去上班,很晚才回来,他们做这些,都是为了我们这些儿女。可是,作为大女儿,我却没有体谅他们的艰辛,不仅没有做弟弟妹妹的榜样,有时还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弟弟妹妹们吵架,让爸爸妈妈为我们操心。而爸爸妈妈,一天工作下来,累的腰酸背痛。却没有半句怨言。爸爸有胃病,腰也经常疼,时常吃不下饭,可是为了我们,却是心甘情愿的付出。可我们呢?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义,更何况人呢?我们为人子女理当以孝为先。孝,是父母干完活回到家后,我们送上的那一杯热茶;孝,是父母累的时候,我们一句安慰的话;孝,是父母晚上回家后,我们端上的洗脚水;孝,是让父母看到我们的成绩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孝,是我们能够健康的成长,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对于他们来说这也是孝。

  读《弟子规》,它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常读《弟子规》,细细品读,我真是受益匪浅,感慨良多啊!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去感化父母,孝顺父母:端上一杯热茶,对父母嘘寒问暖,洗洗脚,捶捶背,报上一句平安,献上一份孝心!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弟子规》吧,你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弟子规》读后感 篇5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本,有励志向学、劝人向善的《三字经》,有教人做人与感恩的《弟子规》等等。每本都是各朝代的名人之著。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弟子规》。

  《弟子规》是我国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书中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等方面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起初,我不是很明白其中的意思,每天只是摇头晃脑地背,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慢慢地,我领悟到了其中的含义,例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主要意思是:在家中,父母呼唤我们的时候,应该马上回答,不能慢慢吞吞的回答;父母有事叫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面去,当我们做错事情,父母责备我们时,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从这里我知道怎样才能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孩子。我常拿这些规矩来反省自己的言行。以前父母要我帮忙做一些家务或额外出一些题给我做时,我不是推托就是不理或是顶嘴,现在回想起来,心里非常后悔。是啊,这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教我实践知识,教我如何独立,教我如何做人;这是父母在课外时间辅导我学习,给我灌输理论知识,让我头脑更加丰富。而我不但不感谢父母,反而做出上述之举,我这种行为就是不孝的行为,就是没有细心感受父母对我无微不至的付出,缺少了感恩的.心。现在,无论在哪里,我常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并具有一颗感恩的心。在学校,我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乐于帮助别人,遵守校纪校规,遇到同学之间打架现象,我会马上上前去制止;在家里,我常常主动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父母要辅导我学习,我很乐意地接受。例如:有一次我父母都外出,我一个人在家,等他们回来时,我已经将热乎乎的饭菜端到了桌上,父母见了都夸我长大了,会体贴人了;在外面,遇到有需要帮助的人,我会主动地给他们提供帮助。有一次,我和妈妈乘公交车去中山,中途上来了一位老大爷,车上又没有座位,见此,我就赶快站起来给他让座。……

  《弟子规》确实是一本好书,值得我们一读。

  《弟子规》读后感 篇6

  在假期里面,我学习了《弟子规》,这本书不但让我明白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还学到了许多读书学习的方法。

  其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告诉我们要尊重父母,父母让我们做什么就要做什么。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这段话让我明白了,如果所学的不实践力行,但只是在文字上做文章,只能使自己华而不实,那会成什么人才呢?只知道努力去做,不读书,不求真理,任凭自己短浅的见识,永远不会明白真正的道理。从这段话上我也知道了一个纸上谈兵的历史故事。就是说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才能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完美的人。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告诉我们清早要早起,晚上可晚点睡,人生短暂,一转眼间就到了老年,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时光,早晨起床后,一定要先洗脸漱口,每次大小便完后都要洗手,以保持干净,这些道理我不但知道了,而且还做到了。

  另外在这本书中,我也学会了许多生字词,比如“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瞧,这些生字,我之前都不认识,现在不但认识了,而且还知道了它的意思。

  我喜欢这本书,他让我收获了很多很多,它是一本国学经典,它博大精深,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弟子规》读后感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我想起了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若你:

  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

  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

  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

  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

  《弟子规》读后感 篇7

  我学《弟子规》了

  寒假生活结束了,我觉得我的假期过的很有好处,因为老留的作业是背诵并理解《弟子规》。这跟我们平时的家庭作业不同,因为不仅仅锻炼了我们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潜力,更主要的是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尊敬师长和父母,怎样和兄弟姐妹融洽相处,怎样学习,怎样做事,怎样做人。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一句,主要告诉我们对于父母的召唤,回答不能迟缓,对于父母的命令不能迟迟不去行动。可我以前不是这样父母叫我做事时,我总是假装听不见,学了《弟子规》后,我意识到我错了。

  《弟子规》中还有"置冠服,有定位。"这一句,是告诉我们自己的物品摆放要有明确的位置,不要太随意,而一向以来,我的物品经常随处摆放,需要用时,经常找不到,所以在这个假期里,我养成了很多好习惯,其中就有打扫屋子,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摆放位置,此刻我的房间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妈妈眼里的"小猪窝"了,我自《弟子规》中还有很多很多的收获,比如说,在学习上,不要拖拉,爱护书籍上要做到,尊敬师长上等等,很多很多。

  《弟子规》对我的帮忙很大很大,今后我必须把他背的熟熟的,作为我以后行为的量尺,相信在这个好朋友的监督下,在我自己的努力下,我必须会成为一个十分优秀的`小学生!

  成功要不断积累——读"孟母断机"有感沈阳市南京十校二年一班郭万达指导教师姜崇艳

  这天,我背了《弟子规》中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具体意思是:父母的教诲,必须要恭恭敬敬地听;如果父母责备你,必须是有道理的,所以你要虚心理解。"孟母断机"是关于这四句话来源的故事:孟子小的时候读了一些很深奥的书。有一天,他读书厌倦了,就跑回家里。这时孟母看见了他,立刻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了地上。母亲说:"织布要一寸寸地织,才能织成……"孟子恍然大悟……

  在实际生活中也有一些类似的事情,如:爸爸怕我累,不同意让我补习英语,但是我还是坚持学了。因为我想:成功源于不断积累。只有学习的外语知识多,接触外语知识的面广,我才会比别人积累更多的东西,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还有很多例子,在那里就不一一道来了。

  透过读这个典故,我悟出了一条道理:成功=1+1……+1!

  《弟子规》读后感 篇8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深有感受,特别是在入则孝那一部分,反思自己的行为,觉得自己还做得非常不够,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像这个最基本的我都没有做到,每次父母叫我做一些事时,我都懒在那里看电视不闻不问,而且有时候很不耐烦,可是每当自己让父母给自己做事时,父母都会做而且做的很好,我每次就算是做了,也是一副不情愿的样子。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对于父母的教诲,我一直觉得那是啰嗦,所以我经常不喜欢听,而且动不动就发小脾气,对父母的责备我更是不屑一顾,而且经常喜欢埋怨父母,其实想想都是我的错,父母苦口婆心最终都为我好。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这一点我更是没有做到,我连跟爸爸妈妈洗脚都没有洗过,他们病了,我感觉自己连句安慰话也说不出来,只记得自己病了,父母对我很呵护,更别说帮父母尝药了,而且从来没有陪伴在他们的身边。

  其实《弟子规》里面的很多我都没有做到,读完《弟子规》,知道了做人的规矩,处事与处世,我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改掉不好的毛病,在父母叫我做事的时候,认真对待,

  在以后学习的过程中,我要认真学习,不让父母伤心,那样父母就可以开心,不会责备我,即使犯了错误但是我依然要认真听父母的教诲,因为父母终究是为我好。

  出去玩时告诉父母自己去了哪里,回家时也慰问了父母,这一点我很高兴,因为我做到了,《弟子规》带我们学习了很多,那些刚步入学堂的孩子们可以从小开始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以及做人的`准则,从小培养各种好的习惯以及一颗善良的心,《弟子规》可以让犯了错误的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勇敢的承认并改正。

  其实刚开始我也不相信《弟子规》有这么大的威力,但是我亲眼见证过身边发生的一些事,《弟子规》的每一句话背后带给我们的都是感动和忠诚、信义等,我觉得应该把它做为人生的准则,规范我的行为,让我今后不再犯错。

  做完那些最基本的要求之后,我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将剩下的力量留去学文,就像老师说的那样,有余力,则学文。

  《弟子规》读后感 篇9

  相信大家都很了解孔夫子吧!不仅我们高年级,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孔子的《三字经》。但我对孔子留下最深的印象是那本《弟子规》。

  刚开始读《弟子规》,它的总叙就让我深深地震撼了: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我记得很清楚,那个时候,我们七年级,每天都会背上一遍《弟子规》,从总叙开始一点一点往下背……总叙中给我的映像最深的是“首孝悌”,是啊,为人子女,凡事对长辈要以孝为先,不然就枉为人子女一场。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犯错误的时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错事的时候,总是要被妈妈说一通。当然,我那不争气的泪珠,也随之在眼角流落下来,看在我表面上不敢反抗,可心里早已生出了许多不满和埋怨。可是在读完《弟子规》 后,我知道了妈妈都是为我好,为了我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其实,我们总说自己很孝顺,可事实上,能够真正做到对父母孝顺的能有几个呢?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坦诚自己没有做好。在没有学《弟子规》之前,我常常在家不怎么听父母的话,不喜欢做家务,总想着家里有大人在,我做不做都可以。刚学完《弟子规》这本书,我在心里反复好几遍问自己:“我是否真的一点也不孝顺?我心里对父母难道就没有一点愧疚么?父母辛辛苦苦地把我们养大,难道父母要我们帮忙做一点家务活也不可以吗?”我一直都只会依赖父母,现在每天都会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完。

  《弟子规》这本书虽然早已读完背完,但我会每天把它在脑子里复习一遍,然后再仔细反思自己今天做得怎么样,是不是还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够好的。《弟子规》这本书已经很深扎根在我的心里,永远也拔不掉。

  《弟子规》是我懂事以来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书,它教会我如何为人子女,如何待人处世。它教会了我太多太多,它的哲理我还没有完全领悟。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相信自己以后还会碰到对我们中学生更加有益的书籍。

  《弟子规》读后感 篇10

  “孝”是一个多么平凡而又拥有深刻含义的字眼啊!多么像一个孝顺的儿子背着一个年迈的老人啊,这就是孝!那么孝又是什么呢?孝不就是长大了打工赚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吗?孝难道不是给父母买买好东西吗?不是的.,孝是简单的多陪陪爱自己的人;孝就是过年回家多看看家人,陪他们说说话,交交心。孝是……

  《弟子规》这本书讲了许多关于孝的语句,书的主要内容是:古代圣人教育学生的一些发法。学生首先要孝敬父母,服从兄长,其次对自己要严格要求,对人要讲究信用。对他人要有爱心,要亲近和崇拜那些德才兼备的人,做好了这些之外,如果还有精力和时间,就应该多学文化知识。

  当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时,我不禁想了想我自己,有这样做到吗?父母叫你的时候,就应该立即答应;父母有什么事情要你去做的时候,千万不要拖拖拉拉,更不能偷懒。记得有一次,妈妈叫我帮她做一下家务。我心想:我才不要,做家务这么累。于是我便找了个借口说:“不行,老师今天布置的作业太多了!”妈妈听了,摇了摇头,继续开始辛苦地洗衣服。看着太阳高挂在天空,温度持续上升,妈妈在烈日当空下洗着衣服,汗水不断往下流。看到这里,我不禁脸红了,心里感到了愧疚。父母每次让我做点小事,我都拖拖拉拉,总喜欢说:“马上我就去,看完这一集就行了。”是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学着记住这句话,把它深深地刻在脑海里。每当父母让我做什么事情时,如有偷懒或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时,我便会用这句话来警告自己,做事情千万不能再这样马虎对待。

  当读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的时候,我想到了古代的孝子王祥。她的母亲去世了,继母对他很坏。一天继母病了想吃鲜活的鲤鱼。于是王祥便为继母捉鱼,但河水已经结冰了王祥变脱掉自己的衣服卧在冰上,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冰层捕鱼。对啊!虽然继母不喜欢他,但王祥依然孝敬继母,父母喜欢我,我孝敬父母不是一件困难的事;父母亲不喜欢我,我能很好地孝敬他们,那才是一种孝顺。

  孟宗泣不管母亲说什么他总是照着去做。孔融四岁能让梨,这都是孝。孝无处不在,《弟子规》让我明白了孝。

  《弟子规》读后感 篇11

  《弟子规》一直是我们实验幼儿园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内容之一。现在社会,幼儿品德教育正逐渐被人们重视,品德教育不仅能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使之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而且是一切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这使他们容易产生严重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弟子规》中这样说“……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教育幼儿爱家人是十分重要的,在通过父母是怎样孝敬老人来为幼儿提供榜样,激发幼儿的这种情感及行为,在此基础上培养幼儿爱他人和爱集体的情感。幼儿最喜欢扮演角色游戏,他们相信角色的真实性,为了让游戏顺利进行下去,他们就必须控制自己,用角色规则要求自己。

  因此,我们可以寓德于乐。为了充分发挥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集体意识,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时,首先要允许幼儿自由选择,只有出自自己内在的需要和兴趣而选择的游戏才是真正快乐的游戏。其次,要适时给予随机指导。教师对幼儿进行随机指导,不但不会影响孩子游戏的开展,而且更能激发孩子参与游戏的兴趣。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内容,要帮助幼儿树立是非观念。

  在进行品德教育时,由于较小的幼儿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力差,认为别人做的都是对的、正确的,继而去模仿,然后就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习惯,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采用榜样示范的方法。稍大一点的幼儿已形成对事物的初步判断能力,但不很准确,这时需要成人给以提示、引导、巩固、强化他们的正确想法。

  在进行幼儿品德教育时,教师必须时常参与幼儿活动,与幼儿打成一片,了解幼儿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具体发展情况及个体接受能力。有针对性、有层次地帮助幼儿认识问题,抓住孩子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使之形成正确的品德、行为习惯,才能更好地面向全体幼儿,实现品德教育的任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做到尊重幼儿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注重多角度出发,多鼓励幼儿,让幼儿感受到信任与尊重。幼儿建立强烈的自信心。良好的同伴关系的建立促使幼儿相互学习,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我们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教育环境,通过建立平等、自由、合作的环境,萌发孩子们爱集体的情感,让幼儿体验到集体生活的快乐。要加强与家长的思想沟通,使双方加强了解,互相配合,互相合作。只有这样孩子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才能尽快养成。

  《弟子规》读后感 篇12

  《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我们正是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弟子规》的总叙,充分概括了所要求我们达到的准则,告诉我们如何去做人,如何去学习,如何讲究文明和礼貌。

  “入则孝”告诉我们在家中要听从父母,爱亲人。亲人有病,要耐心细致地照顾他们,不与父母争吵。这让我们在家中与父母之间更加和睦、温馨。“出则悌”告诉我们出行在外要和在家中一样,为人谦虚,见长辈要让道,这使我们在外出时有“风度”、“彬彬有礼”。“谨”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处处留心,小事上也可以体现你的性格,不要不把小事放在眼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使别人眼中的我们十分文雅,完全是一谦谦君子。“信”告诉我们要时时讲诚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要直言不讳,不要喜怒无常。“泛爱众”告诉我们要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勿喜新厌旧,要爱每一个人,要心胸宽广。“亲仁”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不要勾心斗角,这就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密无间。“余力学文”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它告诉我们听讲时要认真,学习时要努力,写作时心态要端正,要心无旁物。但这一章中说的“非圣书,屏勿视”我不能认同,如果光看儒家的著作,难免使人知识面过于狭窄,失去读书的乐趣。

  弟子规用平实的语言讲了很多大道理,让今天的我们深受启发。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能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弟子规》读后感 篇13

  今年暑假,爷爷要我学习《弟子规》。他说这本手册主要讲述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要我对照自己的行为认真阅读。我一听来了兴趣,心想自己平常是许多大人夸奖的好孩子,应该不会与书中所说的有多大差距吧。

  我每天认真阅读《弟子规》,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上还存在许多缺点。

  《弟子规》中说:“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可是我呢?房间里乱七八糟,床上一个文具盒,地上一支钢笔,三年级的书和四年级的书被胡乱地堆在一起。墙壁也成了一幅五花八门的“展览图”,这边画个小白兔,那边画只大老虎。我的书案成了我的“调色板”和“算术验算纸”,尽是五颜六色的圈圈和横七竖八的算术式。还有,奶奶经常叫我整理房间,而我却我行我素。比如练毛笔字,我有时忘记盖上墨盒,奶奶说一走进我的房间,就会闻到一股墨汁“香味”。她还从洗衣机里捞出过一件“黑衣”。咦?我怎么会有黑衣服呢?原来是我不小心把毛笔扔到洗衣机里去了。唉,真是粗心大意。

  《弟子规》中说:“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可我偏偏和书作对,我的书桌成了“旧书摊”,要想找一本急用的书,简直比登天还难。在看书时,如果有同学叫我去玩,我就会一蹦三尺高,把书往身后匆匆一扔就溜出去了。一本新书在我手上用不了几天就会变成“烂渣书”,你看,四年级的数学书被我折腾得“粉身碎骨”,语文书也成了“书a耙”,可我从来不去理会它们。现在想来,我的好好整理一下,保持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弟子规》中还说:“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唉,说到这一点,我很惭愧。我只要一生气,往往会大发雷霆,任凭谁怎么开导,我都不理睬。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下棋,只要爸爸的棋子比我的多,我就嘀咕着不想再下。不管爸爸怎么说,我就是不下。最后,当然免不了让爸爸举起“手”向我挥来。虽然我不敢再顶撞,但是我还是坚持不肯下。我主要是害怕失败。我现在知道了,这种陛格不好,需要慢慢改掉。

  读完《弟子规》,我认识到了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上的缺点,也找到了改正缺点的信心,因为“圣与贤,可驯致”!

  《弟子规》读后感 篇14

  想必大家都读过《弟子规》吧,《弟子规》中主要讲礼、孝、谨、敬、信、亲仁等一些做人方面的道理。虽然《弟子规》中都是重要的真理,但我们却没有照做。比如“人不闲 勿事搅 人有短 切莫揭”意思就是:别人忙事不要打搅他人,别人有短处也绝对不要揭露出来,这是对人的一种尊敬。而现实生活中就有那种专门捣乱专门揭短的人,一点都不尊重别人。最近,我也在读《弟子规》,读到了一些关于“泛爱众”的内容。

  《弟子规》中有几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意思是;别人对你有恩惠,你要是时刻刻想着回报他;如果别人和你有仇怨,你应该及时求他人谅解。仇怨在心中停留的时间越短越好,而别人对你的恩惠要一直长存在心里。既然很久以前古人就知道报恩、感恩,那现在社会的我们呢?

  通过观察,我发现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不知感恩忘恩负义的人;这次别人帮你找到了丢失的钱包,下次别人向你借钱时,你却连理都不理她(他),这种人就叫忘恩负义。雨果说:“卑鄙小人总是忘恩负义的,忘恩负义原本就是卑鄙一部分。由此说明忘恩负义的人就是一个卑鄙小人,你愿意当一个卑鄙小人吗?大家都不愿意,那就做一个学会感恩的人吧!

  学会感恩,是做人的一的很重要的真理,古今中外,那些大名鼎鼎的人物有哪个不会感恩的?孟子小时候厌学贪玩,他的母亲就剪短织到一半的'布,为此教育孟子,结果孟子长大以后为感恩母亲成了著名的教育思想家;爱迪生也感恩母亲对他儿时的精心教导,长大成了一个出色的发明家

  看,这么多人都知道感恩,我们从小当然也要知道、学会感恩。从感恩父母开始,父母一直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最要感恩的当然是自己的爸爸妈妈。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父亲每天起早贪黑地出去工作养家,母亲每天忙忙碌碌的照顾我们。可知父母每天为我们是多么的劳累,所以我们要感恩父母。从现在看是努力学习,长大报国报父母。

  每个人都要学会感恩。要让不会感恩的人学会感恩,要让学会感恩的人感恩别人,要让每个人都在感恩中成长。

【《弟子规》读后感】相关文章:

弟子规教案08-26

弟子规的感悟12-13

弟子规原文09-11

弟子规的故事09-13

《弟子规》教案09-22

弟子规心得12-30

弟子规教案03-17

《弟子规》的教案03-23

弟子规的故事03-13

《弟子规》教案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