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弟子规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初中《弟子规》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弟子规》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弟子规》读后感1
弟子规则充满了生动的故事,我非常喜欢。最感人的是孝道故事,如《卧冰求鲤》、《亲尝汤药》、《为父从军》……
先说说“为父从军”!家喻户晓的花木兰。她每天和父亲一起学骑马,练得很好。一天,差役发出征兵通知,要木兰的父亲当兵。但是父亲已经老了,怎么还能打仗呢?经过反复思考,木兰最终决定打扮成男人,代表父亲参军。在战争中,木兰勇敢地战斗,取得了许多成就。最后,木兰回到家乡,换上了漂亮的`女装。她的同伴们惊讶地站在一个优雅动人的女孩面前。出乎意料的是,共同战争12年的同志们是一个女孩。出于孝心,花木兰为父从军,使她成为当之无愧的女英雄。
再说说《卧冰求鲤》。晋朝时期,有一个叫王祥的人,他的生母早就去世了,继母对他很不好,经常在父亲面前说坏话。有一次,继母生病了,她说她想吃鲤鱼。于是,王祥出去钓鱼。那天天气很冷,西北风吹着,河里结了厚厚的冰。为了钓鱼,王翔脱下衣服,赤身裸体地放在冰上,想用身体把冰花开。这时,冰突然裂开,露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很高兴,把鱼煮给继母吃。几天后,继母病好了。也正是因为孝心,才感动了原本冷酷的继母。从此,她改变了对王祥的态度。
最感人的是“自己尝汤”。汉文帝是皇帝,但他像普通人一样照顾年迈的太后。太后生病了。每次她喝药,她都应该尝一尝,看看药是否苦,是否热。每天和太后在一起,整天整夜都不能闭上眼睛。三年后,太后病好了,但汉文帝累得摔倒了。因为汉文帝懂孝顺,所以懂民心,使他成为普通人所拥有的一代明君。
读完《弟子规》,我学到了很多道理,尤其是孝敬父母。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初中《弟子规》读后感2
《弟子规》是我国古代著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的孔子,给他的学生起的,也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我比较深刻的'句子是“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我还听过这样的故事:宋濂是我国明朝著名的大学问家。在他20岁时,他去请教一位前辈。老师正在授课。看到老师没有注意到他,宋濂就恭敬地站在那里,不懂的问题,也像别的同学一样发问;有时老师被问得不耐烦,就大声呵斥他,可他却低头接受,脸上没有任何不悦的表情,也没有反驳老师的观点。后来,宋濂从老师那里学习了更多知识,比其他同学收益都大。在生活当中,我们在路上遇上长辈,应礼貌地上前问好。当长辈没有要说地事情,打算离开时,晚辈应该恭敬地退后站在一旁,等候长辈离去。宋濂也是一个好例子。
还有“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是对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这让我想起了博玄说过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对人诚心诚意,本来不相信,也会相信了;但对人虚伪无信,就是本来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说得多有道理啊!在这里,我奉送大家一句:言而无信,万事皆虚。
自从读了《弟子规》这本书后,我感觉到多读一些书对我们在言行方面有很大的帮助。我想,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弟子规》等各种有益的书籍,争取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初中《弟子规》读后感3
中国的传统国学博大精深,《弟子规》让我这个从来不读国学经典的人也大开眼界。唐太宗说,魏征是一面可以明得失的镜子。我认为弟子规也正是如此。它可以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人怎样做事。今天,在读到“任己见,昧理真。”这句话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那幅画面……
小学一年级的我还十分幼稚、天真、死劲儿。还记得那个星期天,我在做数学作业时,遇到了一个关于长方体的题,想了许久,终于回忆起课堂上老师讲课的片段,便写上了答案。妈妈看见我在思考难题,便站在我旁边看着。看了一会儿,她说:“这题错了,你看----”说着,在作业本上给我画了一个图,指着图给我讲解,可我怎么听得进去?我想:老师就是这样讲的啊!哪里有错!我听的不耐烦了,说:“老师就是这样教的!”妈妈见我如此顽固不化,气得火冒三丈,说:“你先别管老师怎么讲的,你给我听着!”望着妈妈严厉的目光,我委屈地留下了泪。
讲了大半天,我还是迷迷糊糊,滴水不进,根本没听进去。最后没有办法,妈妈只好在门口搬了一些砖头,给顽固的我详细的.讲解。妈妈的耐心也感染了我,我专心地听着妈妈的讲解,一遍不懂,我听第二遍……。终于,我突然开窍了,知道这题的原理和错误原因。第二天去学校,我的作业得了满分,老师还特意表扬了我,其实不应该表扬我……回到家后,我对妈妈道了歉,说我受到了表扬,妈妈并没有批评我,对我说:“上课一定要专心听讲,不能再像这次,自己听错了还认为是对的……。”
结合这件事和《弟子规》中的这句话,我懂得了做事,学习都不能一意孤行,执着自己的见解,而违背真理。当别人给你讲东西的时候,一定要专心认真地听。《弟子规》也如魏征一样,是一块可以明得失的镜子啊!
初中《弟子规》读后感4
感谢老师对我的教导,感谢社会对我的宽容,感谢世界上的一切,但我更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他给了我生命和无限的感情。我明白,感谢我的父母来自《弟子规》的指导。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脾气越来越大,我的性格也越来越不耐烦。为了应对父母唠叨的教育,我总是从左耳到右耳。有时候,当我处理父母的责骂时,我甚至会从门口出来,根本不顾父母的感受。那天在房间里读了《弟子规》后,我感到羞愧,明白自己错了,错得太多了。当我从门口摔下来,不考虑父母当时的感受时,我没有父母心碎的样子。
父母是我们生活中的`太阳。他们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光明,父母给我们生命,他们为我们努力工作。当你失败时,总会有一双手关心你,照顾你,告诉你:“你总是最好的,相信自己必须做,不要忘记,我们背后的支持”;当你被忽视时,总会有两个人站在你面前,伸出手给你温暖;当你遇到挫折时,或者这只手把你从困难中拉出来,让你突破挫折,成功。
感谢你的父母。在我们父母的一生中,我们应该尽力孝顺他们。当我们的父母永远离开时,我们不应该明白我们的父母对自己的善良就像一座山,我们不应该明白我们应该尽的孝顺。不要在父母离开时在他们的坟墓前哭泣和哭泣。直到那时,你才明白悔恨。这是我读《弟子规》时所感受到的:感谢父母,不能等待;回报父母,不能等待;孝顺父母,不能等待。
我很感激《弟子规》,它让我真正理解孝道,理解一切,就像一盏灯照耀着我的成长,引导着我的方向。我将用我自己的行动来实践《弟子规》的真正意义,回报我的父母,感谢社会,让我们在《弟子规》的指导下快速成长!
初中《弟子规》读后感5
《弟子规》全书以《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孝,谨而信,泛爱众,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基础。作为总纲,这句话的资料也是围绕这些部分写的。意思是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兄弟和睦,与人交流言行谨慎,与人交流诚信第一,对任何人都要热情友好,亲近仁者。《弟子规》还提倡在学习知识之前,要了解所有的道德和礼仪。
“孝为先。”父母是生我们养我们的人。当然,他们应该把它放在第一位。因此,《弟子规》一开始就说:“父母呼唤,不要放慢脚步;父母的生活,不要懒惰;父母教书,必须尊重;父母的责任,必须顺从。”“父母”这个词出现在短短的24个字中,可见“父母”在古人心中的地位。这些规则看似简单易行,但我们中有多少人真的做到了?
《弟子规》教育我们要注意与人交流的态度,广交朋友,多学知识。俗话说:礼交天下友。《弟子规》讲了很多关于礼仪的知识,告诉大家做事要谨慎细致。外出时,要与他人和睦相处,不能随意出卖、诽谤他人。可见古人有多讲究礼仪。在现代社会,在家里或社会上与人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善于与不同的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以适应社会。在与人交往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要诚实,这是对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平时要多接近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知识,可谓知书达礼。
经典的《弟子规》告诉我们很多文化礼仪,所以它会传播到今天。正如钱文忠教授所说:“学习弟子规则,礼貌地实施文化。”我们必须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东西。文化瑰宝,让国学经典国家与我们一起成长,代代传承优良的文化传统。
初中《弟子规》读后感6
“如果你不学习,那就不合适了。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学习,为什么不呢?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四句话是专门针对我们这些未成年人的。这也引用了后人这样做,但总有一些人不按照书上说的去做。我也看到了一些事情:
一个假期,我完成了作业。我约了几个朋友去玩,我唱了这首小歌,走在路上。突然,我看到一群孩子在踢足球,但一个成年人不停地喊着一个孩子,说要上英语课。但是孩子拒绝了,还说上课,上课,每天上课都烦死了,还不如每天在这里踢球。大人一句话也没说就把孩子拉了回来,孩子哭了,但是大人还在说他,说以后不允许踢球......
我不禁想:他们为什么不按照书上说的去做呢?难道他们只看书,不懂书的意思吗?这本书只是样品吗?
“父母呼,不要慢;父母生活,不要懒;父母教,要静听;父母责任,必须顺承。“这四句话来自弟子规则的.前四句话,大意是父母叫你,你应该马上回答,父母让你马上做,父母教育你,你应该恭敬地听,父母责怪你,你应该接受和纠正。这些话是在告诉我们生活的基本原则,但现在,大多数中国人都没有按照书上说的去做,我也看到了一件事:
有一天,我和妈妈去商店买书,对面是玩具店。这时,另一对母子来到书店。当孩子看到玩具吵架时,他们不得不买玩具。孩子的母亲建议:“家里有很多东西。回家玩吧。”但孩子不听,坚持要买。他哭了起来。孩子的母亲看到孩子哭了,不得不买一个,然后看书。看到这里,我想:如果每个人都不按理做事,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初中《弟子规》读后感7
读完《弟子规》这本书后,我爱上了它。因为它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孟母断机教子”故事中的孟母告诉我们,做人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读书要脚踏实地才能做好,随意逃学就像剪一块布。在“珍惜时间”的故事中,董玉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时间就像金钱。时间就是生命。我们应该抓住所有的时间努力学习,重新开始。人们不再是青少年了。我们应该在学习的年龄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努力工作。赵柔在“信守诺言”中告诉我们,我们不能因为盈利而放弃信用。
孝道、诚实守信、珍惜时间等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为先”,父母生我养我,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努力,所以长大后要孝顺他们。“你培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的爱是永恒的。父母老了,我要多陪陪他们,让他们晚年过上幸福的生活。
有一次,我借了一本同学的书回家读,并同意在周日归还。星期天到了,但是那天下了大雨,雨不停地下,我心里很着急,怕还不能给同学书。看到我坐立不安,妈妈问:“怎么了?“我把借书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我们要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要尽力去做。“听了妈妈的话,我拿起书和雨伞跑到同学家,最后书按时还给了同学。回到家,虽然妈妈看到我的衣服和裤子湿了,但她称赞了我。我很高兴。
这本书还有很多有趣的内容吸引着我不断地阅读和反思。里面的许多故事都让我记忆深刻。今后,我将以这本书为准则,不断激励自己,努力成为长大后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初中《弟子规》读后感8
这几天老师让我们背《弟子规》,我从中学到了很多道理,下面我就说几句。
背诵《入则孝》,让我懂得如何孝敬父母。“父母呼唤,不要慢;父母的生活,不要懒惰。“这句话的意思是,当父母打电话给你时,他们应该立即同意,而不是慢下来;当父母让你做事时,他们应该立即做,不要拖延懒惰。我以前做得很好。我父母从小就教我:不仅父母要答应,其他长辈、同学和朋友也要立即答应,这是对他人的尊重;我以后做得不是很好。
爸爸妈妈有时想让我帮忙打扫房子,但我总是认为这是成年人的`事。我总是对妈妈说:“我不在乎自己做什么。”背诵《进则孝》后,我的懒虫去掉了很多。在我母亲的命令之前,我主动帮助做一些家务,比如扫地和拖地。虽然我的生活很小,但我母亲总是高兴地笑。
还有一句话,我也会牢记在心,那就是“父母教,必须敬听;父母责备顺承。以前父母教我的时候,我总以为自己什么都懂,父母太唠叨了,总是捂住耳朵,大声说:“不听,不听!“当我父母责怪我时,我比他们的声音更大,这让我母亲非常生气。我只是给了我一个“主板炒肉丝”。我母亲打了我之后,我感到悲伤和痛苦。想想以前的各种自我行为,我觉得这样做真的不对。
爸爸妈妈从小养我大部分都不容易!教我手拉手读书,半夜抱着我去看医生,用不同的方式给我做美味的食物。我为什么要顶嘴让他们生气?这段时间我表现的很好,眉毛很低,很温顺。嘿!真的很好。我父母看到我不顶嘴,说了两句话。之后,他们微笑着称赞我懂事。我想像喝蜂蜜一样甜。
《弟子规》有很多道理值得学习,我会牢记在心,让他和我一起成长,做一个大家都爱的好孩子。
初中《弟子规》读后感9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在这么多道理中,是对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这让我想起了博玄说过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对人诚心诚意,本来不相信,也会相信了;但对人虚伪无信,就是本来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说得多有道理啊!
我们应该讲信用,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记得在思品书上,有一篇文章,是写宋庆龄的。宋庆龄小的时候,折纸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折纸了,她的同学小珍看见了,羡慕地说:“你折纸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折纸,好吗?”“没问题”宋庆龄一口答应下来。第二天,宋庆龄一家本来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庆龄想到了昨天答应小珍的事情,便没有去老奶奶家,一个人在家里准备了许多纸等小珍来,然而,小珍却没有来,她失信了。但宋庆龄一点儿也不后悔,她说:“小珍虽没有来,但我做到了一个讲信用的人!”从小就有着优良品质的宋庆龄,长大后成为了一代伟人,受到人们的爱戴。
最后,我奉送大家一句话:“人而无信,万事皆虚。”
初中《弟子规》读后感10
《弟子规》这本书是根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它提出了许多生活规范。有在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诚实无欺;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好好学习。
读完《弟子规》我明白了许多以前做的不好的地方,要及时改正;什么事情都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会容易出错,要向父母禀报之后,经过父母同意,才能去做......
弟子规中有一段令我难以忘记的话: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这段话的意思是,父母的呼唤,要及时回答,不要慢慢吞吞的很久才答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应该借故拖延或偷懒。父母教导我们的时候,要恭恭敬敬地去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我们的时候,要虚心的接受,不能强词夺理,顶撞父母。
写到这里,让我回想起了一件我做错了的事情,有一次,妈妈叫我去买东西,我却没有及时的回答,而是拖了几分钟后答道:不去!当时我并没有为我的举动而感到不满意,但读完《弟子规》后我才明白我这样做是很伤妈妈心的',所以我想对妈妈说一句:“对不起。”
《弟子规》里面所蕴含的做人处事的道理浅显易懂,句子押运顺口,是我国古代蒙学教材之一。内分孝悌、谨信、亲仁、学文等篇,为便于吟诵,三字成句,朗朗上口,每一句讲述的都是令人发醒的道德与规范,使人受用一生。
【初中《弟子规》读后感】相关文章:
初中弟子规读后感01-11
弟子规读书心得,《弟子规》读后感想01-23
《弟子规》教案05-15
弟子规教案06-24
《弟子规》心得07-22
《弟子规》的教案 03-23
弟子规教案03-17
弟子规的感悟12-13
弟子规心得12-30
《弟子规》教案[精选]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