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实用文写作>读后感> 《生活蒙太奇》读后感

《生活蒙太奇》读后感

时间:2021-01-06 21:57:3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生活蒙太奇》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活蒙太奇》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生活蒙太奇》读后感

《生活蒙太奇》读后感1

  一束被分手的鲜花,无论怎么拿在手上,它看上去依旧像凋谢了一样。

  无精打采的花朵让人联想到顾城的一首诗,“你不愿意种花。你说,我不愿意看着它一点点凋落。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是否有这样的可能,我们只是没有找对感情的正确方向。假如有一辆汽车在你身边飞驰而过,大风将你手上的花束吹散,花朵挣脱手掌往天空中飘散而去。

  目光朝着花朵飘荡的远处望去,这时我们会发现,即使朝夕路过的道路,仍有自己未曾看过的绚丽景色,如同这个缤纷的世界,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向往的美好在远方等待着我们探索。

  这是《生活蒙太奇》中我最喜欢的一则漫画——“分手花束”。如果用文字来表达,无论加入怎样华美的词汇去修饰,永远都不会像最初看到漫画那般震撼,直击心灵。

  在远古时期,人类的语言还无法共通的时候,能让他们产生交流的唯一方式,就是把他们看到的,遇见的各种事情通过画画的方式进行交流,后来人类根据这些图画记录逐步产生了文字和语言。文字流行至今的唯一原因是人们可以通过文字去想象作者所描述的画面,而漫画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当人们缺乏想象思维时,作者能通过他的绘图技巧来填补想象力的空缺,把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直接通过图画来传递。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来看,画画是一种比文字更高级的传播载体,而天然的画也在某种程度上做到比文字更能清晰地表达情感。

  我想起汪曾祺老师说过:画画比起文字,更抒情,更快乐。我在天然身上也能找到相同的感觉,从天然的画中我们可以看到,都是一些平凡琐碎却又异常的温暖记录,每一幅的用色都极其细腻却又能在真实中给到人不一样的惊喜。天然的作品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比文字还丰富细腻的情感,每一笔色彩的浓淡,笔触的急缓,颜料的厚薄都代表着她内心最强烈情感的真诚流露,像这样的作品就刚刚好,这种流淌在记忆画面的味道永远都是最值得人们去向往。

  在我看来,天然能把日常琐碎的记录变得如此温暖动人,并不是因为她日复一日加深自己的绘画技巧,而是天然发自真心地热爱这些朴实简单的生活,从她的一笔一划都感受到一个人享受平淡的快乐与成就感,所以天然的画能在不知不觉间把互不相识的人都联系起来,正是因为大家都是热爱生活的人,才会为天然画笔下的美好和收获而感动。

  这本书对天然来说更像是一本日记,她把画画当做一条桥梁,在这条画画的路上充满了她对人生解读和自我的观照。或许对天然来说,画画这条路没有终点,画画本身也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寻找美好的一种方法。

《生活蒙太奇》读后感2

  《世说新语》作者是刘伶,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留下的诗篇流传了千古,为人生性放达任情,与阮籍关系颇密,是为挚友。身为刘伶挚友的阮籍作为竹林七贤之一,想必拥有着世人都知晓的'高尚品行和节操。但恰恰相反,他有着与刘伶相近的性格,阮籍作为西汉时期豪放不羁的代表人物,与他一同出现的往往是不行于礼,品行不端。这种性格除了表现在了阮籍的日常生活之中,更是表现在了他的为人处事中。

  按照古人的习俗,亲近之人去世之后是需要进行服丧,以表达自己作为子女的孝心和悲伤,通常服丧期是三年,且在此期间不可以喝酒吃肉,否则便是不敬。但阮籍的母亲去世后,阮籍并没有按照这个规矩进行,仍然参加宴席,并喝酒吃肉。有一次在晋文王宴请众宾客时,阮籍一如往常的参与,何曾觉得这样不得体,是不孝,并告知晋文王让其罢免阮籍的官职。晋文王没有这么做,反而维护了阮籍。阮籍是真的不怀念母亲吗,并不是,他只是不善于表达,没有把自己的悲伤表现出来,在《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句话是写阮籍知道母亲去时候的表现,“都得一号,因吐血,废顿良久。”哀嚎一声,并因此吐血,萎靡不振了很长时间,这种悲伤并不假,是当时大多数人都无法比及的,那种流于形式的孝子行为,真的要大力推崇吗?那种悲伤可能就不会是悲伤了,只是向世人证明的一种形式,形式上的悲伤远比实际的悲伤更为不耻。

  阮籍的内心是悲伤的,却也是庆幸的,他可以在母亲在世的时候尽孝,而不需要再母亲去世的时候做一些没有必要的悲伤,他无疑是豪放的,更是洒脱的。只是他的行为在当时并不被认可,只能在后世被我们称赞,着实可悲可叹!

【《生活蒙太奇》读后感】相关文章:

1.《论可能生活》读后感

2.慢煮生活读后感

3.《笨狼的学校生活》读后感

4.《为什么要太在乎生活》读后感

5.马克思的读书生活读后感

6.感恩生活

7.生活作文

8.暑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