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实用文写作>读后感> 《建筑的故事》读后感

《建筑的故事》读后感

时间:2023-12-21 11:15:0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建筑的故事》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筑的故事》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建筑的故事》读后感

《建筑的故事》读后感1

  好书都是时光机,带你畅游上下五千年的建筑美梦。

  安徒生在《海的女儿》中描写大海之深“要想从海底一直达到水面,必须有许多许多教堂尖塔一个接着一个地连接起来才成。”《海的女儿》写成于1837年,那一年有着高高的尖塔的巴黎圣母院已经建成六百多年,从这一天开始出现在小孩子的睡前故事里,被无数的孩子反复温习。在无数人的童年里,建筑是最接近于故事的固化映射,孩子在故事中反复印证建筑和想象,感知山之高海之深。

  因为如此,作为家长,我觉得我有义务给孩子提供一些建筑和故事,让他的童年记忆,更深刻,更深入,更具体,让他在行万里路的时候,在每一幢建筑前,能听到历史的风声,和来自童年的温馨回忆。这是阅读的意义,也是我选择这本书的原因——《建筑的故事》。

  和人生不同,烂书千篇一律,好书却各有各的精彩。这本《建筑的故事》有十万字,三十幅以上的建筑高清图画,从金字塔开始讲起,一代一代的建筑更迭和他们所代表的历史都有涉及,一直讲到蓬皮杜中心和草砖房。读下来仿佛在历史的'长廊里走了一遭,充实又幸福,还有着因历史的雄浑和建筑的恢弘而带来的感动。每个人的阅读重点和关注点虽然不同,但是我真的迫不及待的把这本书介绍给你。

  首先这本书的结构就很舒服,有一种美叫心旷神怡,当你面对雨后空谷、完美容纳你的沙发,和一本节奏刚好和你思路走向贴合的书的时候,你会感觉到。

  《建筑的故事》先是用引言概括了建筑的上下五千年,建筑的由来和成长。介绍最初的房子,我们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墙壁裂缝——屋顶漏水——房屋舒适度(取暖、照明、用水、如厕等)——防火问题,建筑的成长仿佛就是在解决一个问题又一个问题中接近完美。

  而我们的作者帕特里克·狄龙是个妙人,他总是在繁多的知识、繁复的历史故事中不忘点题,让本书的主题牢牢锁定在“建筑”和“故事”当中,在培养孩子专注力的关键时刻,读这么一本特别“专注”的书,很棒对不对?

  他在开篇告诉孩子们“这个故事从人们建造房屋来遮风避雨,保护家人免受野兽伤害,保护财产免受敌人抢夺而开始……”

  然后他用二十几章一个接一个的讲这些建筑和他们的故事,在本书的最后,又利用时间轴给孩子提供了总结和概括。整本书像一座优秀的建筑一样有始有终,豹头猪肚凤尾俱全。

  另一个引起阅读的愉悦感的原因是,《建筑的故事》起承转合非常的流畅,上一篇文章的结尾引出下一篇,是建筑间自带关联,还是历史的延续性和流畅度,不得而知,读下来简直不知道作者是在用写诗的情怀科普,还是建筑本身就是固态诗歌了。

  之前在西湖游玩时候,有人说,会讲故事,这是西湖,不会讲故事,这就是个“泡子”,其实,任何建筑和景点,不都是如此吗?不懂故事,这是一幢房子,懂故事,这是一段历史,或者一段心事。

  你看到了金字塔的高耸和神奇,读了本书,你会知道这一切的起源,是左赛尔不想化为历史的尘埃的挣扎。

  你在帕特农神庙欣赏古典柱式和雕刻的横饰,可是你知道这横饰是人民的游行,是雅典精神——思考、辩论和对世界保持好奇。

  如果你知道巴黎圣母院建造的艰辛,知道莫里斯主教对梦中幻境的执着,也许,去年的火灾会更加触动你的惋惜。

  当你知道查士丁尼大帝的“所罗门,我胜过你了”,沙·贾汗的“太阳和月亮都为之流泪”,在游玩时候,你的手,触摸的诗砖石,也是一座座钉在原地的历史,和心事。

  但是,本书中不只是有上位者的记忆或者他们的意志外延,还有着由数据和各种剖面图支撑的,理性的建筑成长,拱券、穹顶、罗马柱、代表各种意义的图案纹饰,混凝土、地暖、安德烈亚·帕拉迪奥的《建筑四书》,如果说建筑是一个缓缓长大的孩子,这些故事是他的妈妈日记,而这些数据,是爸爸刻在墙壁上的身高尺和由老师邮寄回来的成绩单,你越是了解这个孩子的成长史,你便越是为之感动。

  雄壮的建筑自带神性,好书自带哲理。

  好书都是多元的,时而会被一些书的附加优点感动。不知道是不是建筑的神性和建筑学的深奥,这样一本写建筑的绘本,竟然时而有一些充满哲理的瞬间,比如,很久以前,罗马人的公寓叫做“因苏拉”,意为孤岛,这样一个聚居的地方,取名却是孤岛,想想是不是很值得深思。

  而无论是安德烈亚·帕拉迪奥时期的“数学包含着美的奥秘”,还是工艺美术同时期的“我们不应该模仿旧式建筑,我们应该效仿大自然”,以及蓬皮杜时期的“永久留存或许并非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这本书记录了建筑,记录了建筑的故事,也记录了建筑师们的思考,如果说思考可以拓宽一个人的思维,那么记录下这些思考,则是在加深这本书的厚度,当我们给孩子展现美的时候,我们希望能同时给予一些更深入更值得切磋的东西,《建筑的故事》达成了这一点。

  从别人的笔下知道一本书的好处,或许总有隔靴搔痒之感,所以我真的建议你把这本书纳入书架,可以和孩子反复阅读,然后再来同意我的观点——建筑之美,不过是设计师捕捉到了你的梦,而故事,是这个梦,被反复温习。

《建筑的故事》读后感2

  从拱券、拱顶到穹顶,每一栋建筑都有一个值得细说的故事!

  纪录片《他乡的童年》中,有关芬兰教育的那一集里,我看到芬兰的小朋友在业余时间都在做手工。芬兰教育注重孩子们的自主性、动手能力,课堂上上课形式不拘泥,孩子们不用小手背身后,怎么舒服怎么坐,还可以脱掉袜子。

  很多课程更是把课堂搬进大自然里,不但自然科学、美术课可以在森林中上,就连数学课也可以。芬兰小学没有考试,不鼓励任何形式的竞争和攀比,但却特别重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感受力。

  跟我们小学生放学后不是上辅导班补习功课,就是去兴趣班学习才艺不同,芬兰的孩子课后都在上建筑模型制作课。

  上这种手工课,老师会给学生设置有限场景,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比如说飞机遇难迫降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上,需要孩子们用现有的材料搭建房子。要用有限的材料去完成建筑目标,孩子们不仅需要动手动脑,最难的是他们得在失败里学习。

  有自己的想法叫做自主性,通过自己的双手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是动手能力,但做了后不一定就会成功。比如搭建的模型会瘫倒,这个时候就需要孩子们从失败中思考,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不断从实践中学习,最终他们都能完成任务。但是完成后,还可以再完善,怎样使建筑模型更美观、更舒适?这个过程就无限地接近了现实。孩子们从小学习知识是为了将来的现实生活打基础,只会学习不懂得应用的死知识对孩子没有多大意义。

  最近,我陪上小学四年级的大女儿看了《建筑的故事》一书。书里总结了两个观点令我对建筑又有了新的认识:一是不同的建筑,建筑的目的不同。二是不同的建筑也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前者是功利的,也就是有什么用。而后者则是艺术的,就是好看以及情感。

  这本朴实无华的科普故事书,表面上是对16座传世建筑它们背后的精彩故事的动情讲述,实际上,讲尽了横跨人类历史的建筑演化变迁史。从金字塔、希腊神庙到古罗马的建筑,再讲到世界各地的建筑。从主教的梦想、皇帝的期许,再到完美的房子……不论是出于何种目的建筑,都离不开要解决最基本的稳固问题。

  老百姓盖一座民宅最重要的也是打好地基,更况现在直入云霄的现代建筑、玻璃宫殿、学校建筑等,都需要稳定的地基基础。从古至今,人类用手边的材料尝试过建造木屋、石屋,为了房屋稳固,采用过框架墙、斜撑框架、木桁架以及钢结构……

  为了能支撑更大的空间,罗马人最先采用了拱券建筑方式。利用砖石建造的拱券是用来代替木梁的,但是要比木梁坚固得多,跨度也大的多。利用拱券技术,人们不仅可以建造更大的门窗,还能建造出更稳固、宽阔的桥梁。

  后来,人们又学会了建造拱顶,我们现在的隧道顶就是使用的拱顶技术。当然,创新不会止步。再后来,又是罗马人,他们发明了一种全新的建筑材料,那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混凝土。利用混凝土结合他们早先的拱券、拱顶技术的新应用,罗马人建造出了全世界最大的穹顶——圣索菲亚大教堂万神殿。

  从此,人类打破了平屋顶、尖屋顶这两种常规建筑封顶的模式,有了全新的半圆形的建筑顶部,这种欧式建筑风格沿用至今,它除了美观外,还更能承重。看了这些有趣的建筑知识,我女儿为之雀跃。我想那些芬兰小朋友在搭建建筑模型失败后,如果能看到这本书也会受到些启发。

  这本《建筑的故事》中不但有细致的全彩建筑剖面图吸引小朋友,故事语言也很有美感,读起来情感充沛,引人遐思。不但是一本科普故事书,更称得上“建筑艺术”这四个字,可以作为对数学、模型感兴趣的小朋友的建筑设计启蒙书。

  除了讲建筑史,书中还涉及了对称、几何这些数学知识,讲了瓷砖的图案纹饰,以及建筑中的装饰、电梯等,没有因为是讲给孩子们的建筑启蒙读物就马马虎虎,而是事无巨细地将一切建筑素材全部涵盖。

  这本书采用的是八开大开本,全彩印刷,特别厚重。自用送人两相宜。自己用,可以作为史书故事讲给孩子听,也可以让孩子照着书中画,最好是孩子能够动手做!书本采用锁线胶装,经久耐用翻不烂。书页采用太空梭哑粉纸,克重高手感厚重,大豆环保油墨书香好,送人也完全拿得出手!

  学以致用,有关建筑方面的知识学校里暂时学不到,孩子如果感兴趣不用等到大学选专业,现在就可以从这本亦图亦文的科普故事书着手启蒙。

【《建筑的故事》读后感】相关文章: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 24孝的故事读后感11-19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03-12

哲理故事读后感09-01

名人故事读后感02-22

《棕熊的故事》读后感05-16

雷锋的故事读后感06-15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04-28

《美德故事》读后感04-30

《地球的故事》读后感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