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实用文写作>观后感> 夺冠观后感

夺冠观后感

时间:2024-10-19 06:38:06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夺冠观后感15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夺冠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夺冠观后感15篇

夺冠观后感1

  今天学校这里我们去看电影《夺冠》本电影讲述了女排们那含着泪水,忍着疼,一次次的喊着再来。历经无数次枯燥的重复练习,身上的一处处隐匿于队服下的伤疤,一次次的选拔比赛,无不在考验着她们。她们也会在训练场哭,她们也会自卑,但在赛场上为国争光时,她们昂首挺胸。在台上的她们,光鲜亮丽,谁又知姑娘们在貌美如花的年纪里,被球打的浑身是伤,也只有她们中间懂得那些无尽的努力和失败的灰暗的日子。但她们中间存在着一种精神,那是拼了命去做的`不屈毅力,它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去做,而是尝试了才会有困难成功的大无畏精神,这便是女排精神。流汗流血流泪不留遗憾不怕不躲不服永远战斗因为她们是强者,她们必须面对各种困难。

  也正是这样魔鬼般的训练和钢铁般的意志,才把女排推向了世界的赛场,让中国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在1981年的中日之战的途中有一位队员被体力不支和伤痛,累的趴下了,但她艰难地爬了起来依旧向教练申请打完比赛。不出所料,中国女排最终获得了中国史上首个金牌。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这就是女排精神。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我的学习生涯中,也要像女排那样,勤学苦练,坚韧不拔,才会有不断的进步,我们都要学会坚强地站起来,顽强拼搏,永不言弃,就像张常宁说的,“还有1%的机会,就要付出100%的努力。

夺冠观后感2

  陈可辛导演最近的两部电影很受大家关注,那就是体育题材的《李娜传》和《中国女排》。说真的,中国电影在体育题材方面的电影还很薄弱,很多有看到这种类型的电影,所以这两部电影从选角开始就一直备受瞩目。

  《李娜传》前段时间刚刚杀青,陈可辛就紧接着开始了《中国女排》电影的选角。既然是要选择女排演员,身高自然是一大要求,但是娱乐圈中能像排球运动员那种身高的并不是很多,据说张蓝心和关晓彤都会参演这一部电影。毕竟两个人的身高确实是娱乐圈中的佼佼者,但是演技方面的,关晓彤的演技还是很让人质疑的。

  《中国女排》这部电影是是中国女排历史的缩影,它从20xx年里约奥运会再度杀入决赛为切入点,讲述中国女排三十年在世界赛场的沉浮。而女排精神,自然也是这部电影的主力渲染点。20xx年的女排成员相信大家还能记得,除了教练郎平的选角很受期待,另外还有大家很喜欢的女排队长惠若琪的选角消息也是大家很想要知道的.。

  惠若琪去年退役后,就大量出演综艺,加上本身的高流量,要进入娱乐圈是完全有基础。而且陈可辛也有要求其中一些角色是女排队员自己来出演,所以惠若琪的角色是最大有可能由惠若琪自己来扮演的。毕竟她是退役队员,不需要训练时间很充足,加上在娱乐圈也混得很熟了,所以要出演于惠若琪本人而言还是能做到的一件事情。

夺冠观后感3

  女排精神需要我们去传承,中国的女排夺冠之路是艰辛的,保持一个勇不放弃的品性。《夺冠》这部电影写出中国女排的夺冠历程,推荐大家观看。

  老一代的女排夺冠更是不容易,没有先进的科技,为了冠军甚至往死里打。那时的教练对女排是狠,一刻不许停歇,郎平在那时也是中国女排的一员,她对自己充满信心,心中也有很足的勇气,她扣球时的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的受伤,膝盖上的血也是越流越多。而她每一次吃的苦都是为自己的成功搭起了阶梯。

  到后来,郎平由美国教练转为中国女排教练,她对女排的.改革也是一次又一次的好。当女排与巴西争夺第一的那一天,中国好似已经豁出去命了,那一个个跌倒的身影也挡下了一个个球,朱婷表现最为突出,所以她的跌倒次数比其它人都多。她一咬牙,艰难的从地上爬起来。看到这,我懂了,女排精神是什么?是顽强的体现,都保持一个“我是团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没有我,中国女排就不会成功”的信念。

  只见中国女排的惠若琪挡下了一个又一个的球,再回想起她们原来努力时的场景,举重,打排球打到站不起,被球打得鲜血淋淋,就是为了比赛的夺冠。此时,她们在赛场上拼命,不怕受伤还不断挡下排球,摔到地上,也毫不气馁。最终,中国女排把巴西打赢,夺下了冠军。

  当国歌回响在赛场上空、女排耳朵周围,此时郎导和中国女排面带微笑接受奖牌和奖杯,付出得到了回报。《夺冠》令我受益匪浅。

夺冠观后感4

  我看过很多电影,但我这次看到了更好的电影——《夺冠》。

  这部电影让我了解了“中国女排十冠王”。中国女排第一夺,在1981年,中日大战,局分是15比8,15比7,17比15,获得冠军。之后,中国女排经过五年获得世界冠军,创想了五连胜,这时,中国队主攻手郎平,因年龄退役,这使中国队整体实力下滑,之后,中国队两年季军,两年亚军,最后被评为世界第七。第六冠,因为是老对手获得冠军,第7冠冒险获得冠军,誉为黄金一代,之后和美国比完获得亚军,第二次还是亚军,最可恨的是败给了老对手日本队,最后郎平回到中国队当了教练,第八冠对战塞尔维亚获胜,第九冠中八大战获胜,第十冠,对战塞尔维亚获胜,所得十冠王。

  不管他国最强,在我眼里,中国数老大,我还看过一部叫《摔跤吧爸爸》这个电影,和这个类似,但不是中国的'电影,这两部电影都赞扬了体育精神,先让我们有个锻炼的意志,到时有个强健的体魄,像他们一样为国争光。

  现在走到国外,别人问我是什么人,我都能自豪的说:“我是中国人”!

夺冠观后感5

  电影《夺冠》中,有这样一幕80年代的中国女排,没有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训练,而美国队却能通过数据分析中国队员的技术特点。当时的'国家队教练把球网升高了15厘米,说:“我们的这种训练方式,计算机能算出来吗?”苦练加苦练,坚持再坚持,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成就了中国女排。

  没有一场胜利可以唾手而得,没有一个冠军无需风雨洗礼,通向胜利的道路,从未缺少过艰难险阻,女排姑娘们也曾经历过失败与挫折,我想,在那个时刻,支持着他们的一定是国家与集体的荣誉,正是有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才有一路歌猛进,气贯长虹的中国女排,女排姑娘们就是凭借这股精神在赛场上一次次绽放光芒。

  说到底,“女排精神”不是一两次胜利,也不是一两个冠军就能证明的,它并不是最后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正如郎平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所说的,“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

  时代在变,女排精神不会变。对我们每一位普通人来说,学习女排精神,不该只是放在嘴边,而应勤勤恳恳地做好本职工作、踏踏实实地提升专业技能。将女排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夺冠观后感6

  随着电影《夺冠》的结束,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电影里的每一个画面都还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能散去,它是那样的震撼——这是一部关于奋斗、拼搏、坚持的故事。

  电影全片讲述了中国女排几代人的奋斗历程和她们敢于拼搏为国争光的英雄事迹。

  其中有一个片段令我印象深刻。当女排队员们都训练完回去休息后,只有陪打教练陪着郎平一人仍然在场不停的举着哑铃训练。由于她一入队时教练便严肃地跟她说:“你要是举不起100公斤的哑铃就别想摸球”,于是郎平为了得到认可,心中怀着一股不服输的劲不断的训练着举哑铃,可在训练的.过程中无论怎样就是举不起100公斤的哑铃。然后她就说了这样一句话:“这里的人都比我好,所以我只能多吃一些苦,可他们也能吃苦,所以我只能比他们更能吃苦。”最后在她不懈地坚持与努力下,终于突破自我把100公斤的哑铃举起。

  我看到这里,我内心深处不经意间被触动了一下,脸上一热,深感惭愧。想想自己平时做事那么随性,遇到困难不能坚持到底,轻易放弃。在学习上怕吃苦、没耐心,还没头没尾的。写作业要么小括号漏了一半;要么回答个问题没有写回答两字,显得很粗心、不认真也不肯刻苦。

  通过观看《夺冠》这部电影,中国女排的这种坚持信念,敢于拼搏,努力奋斗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夺冠观后感7

  一个讲述中国女排成长历程的影片,中国女排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精神,也成为中国一代人的情感。不论影片本身是好坏与否,单就这一份情怀,对老牛这样一个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就有无与伦比的诱惑和吸引力,和老婆还不忘带上九岁的女儿,希望她能参与到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中去,理解我们的感触。

  影片整体的叙述路线清晰,当然对于九岁的女儿只能理解事件,而无法理解整体的.情感路线。毕竟,对于我们来说是体验与经历,而对她来说仅仅是旁观与历史。

  影片中的演员和女排的本色出演都非常出色,尤其巩俐饰演的郎平一角,确实无论在演技和情感带入方面都达到了无法超越的境界。

  但导演在整体影片的细片上面把握性还是不够。影片中20xx年与巴西对战的那一场,程中和在家观看时的电视机还是老款的CRT电视,20xx年CRT的电视估计都绝迹了,严重与时代实际情况脱节。这可能是因为陈可辛导演本身缺少内地生活经验导致的。

  当然,这些并不会影响影片整体,把顽强拼搏与永不言败的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并不断的戳中老牛的泪点,偶尔还有笑点。过程中也会不断有观众控制不住在影片的比赛场面时,情不自禁的找回当年观看女排比赛时的激动,呐喊并叫出加油,扣死它!

  导演通过拍摄,演员通过演绎,我们通过观看,让我们一起向女排精神致敬!

夺冠观后感8

  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夺命的追求,一种拥有的欣然。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结果,又是多少人奋勉与共的动力。“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这是电影开头传递给我们的概述。

  没有任何私心杂念敢于牺牲的人,才能做到宠辱皆忘,在各种挑战面前发挥最大限度的潜能。跟着电影中宋世雄老师的播音声仿佛穿越至那个挥洒青春的年代。一次次奋不顾身的倒地,一遍遍拼尽全力的跃起,一记记不留余地的扣杀,渲染了几代人因排球而生的'青春。胜利后的女排姑娘们泪水与笑容都如花般之美,她们像玫瑰般倔强,如牡丹般纯洁,似兰花般刚毅,比梅花般坚强。

  女排姑娘们在采访中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人所缺乏的不是才干而是志向,不是成功的能力而是勤劳的意志——部尔卫”。就像我们每个人的岗位,都是一个竞技赛场,人人都是主力。没有什么捷径而言,只有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才有别样的精彩。

  电影终有一天会下线但30多年来的女排精神弥足珍贵,永不过时。

夺冠观后感9

  今天下午的语文课,谢老师让我们看了《夺冠》这部电影。影片讲述了中国女排从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到里约奥运会生死攸关的中巴大战,诠释了几代女排人历经浮沉却始终不屈不挠,不断拼搏的传奇经历。

  影片老一代女排中,她们练习排球没有先进的技术,就是靠着一股坚韧苦练,被磨出血的`膝盖,扎进刺流血的手,身体的伤都能看出他们训练时的心幸苦。老一代的女排就凭着艰苦的训练,在赛场上为女排杀出一条血路,为人们呈现了什么是女排精神,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

  电影中,我依晰记得朗平对新一代女排队员说的话:当你的判断成为下意识的时候,你在赛场上,才可能出现正确的位置,下意识怎么来的,训练来的,不是一般的训练,而是千百万次,上亿次,不断重复的训练,只有坚持下来的人才能走到最后。一段话,是女排队员在多次训练下才悟出的道理,熟成生巧。新一代的女排也慢慢地开始领悟,面对世界第一女排巴西,中国女排拼尽全力,赢得了那场比赛,不试一试,不拼一拼怎会知道蕴含的力量。中国女排是什么?中国女排没有你,没有我,只有我们,团结,拼搏,坚持这是女排精神。

  队员再换,战术会变,嗯,但唯一不变的是女排精神。

夺冠观后感10

  看着手中《夺冠》的电影票,心中一下涌出了多年前《排球女将》播放时的画面:每天晚上8:00万人空巷,一家老小围坐在一个小小的电视机前,孩子们上学谈论的都是昨天的剧情,研究对方的战术是“X”球形,还是旋转球形,预测下集的发展,怎么开口和妈妈要一颗排球……。多么相似的场景,多么相似的`剧情,多么相似的心潮澎湃。

  长大以后,工作生活繁忙,很少关注各项比赛,女排精神也在我脑海中慢慢淡忘。直到今天看到荧幕上女排姑娘裹着绷带的膝盖,渗着鲜血的脚踝,血肉模糊的手腕,伴着满屏的汗水,我的泪水几次滑满脸颊,分不清是为姑娘们感动,还是心疼曾经困难中的自己。想要成功,只有通过勤奋、坚持、不忘初心、与时俱进、砥砺前行,这其实也是实现每个人心中梦想的正确办法。

  前几天刚看到一个中国著名武打演员的访谈节目,他提到:当年他主演的一部武打电影家喻户晓,后续有好多孩子放弃学业,投奔少林寺习武,荒废学业也违背了武林精神,这是他多年的痛,他一直在忏悔。而不管当年的《排球女将》,还是今天的《夺冠》传达给我们的都是满满的正能量。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去创造,去追求,去奋斗。对孩子来说,今天艰苦学业就是实现明天梦想的阶梯,孩子勇敢去追梦吧!

夺冠观后感11

  自从我看完了电影《夺冠》后,中国女排的敢拼敢博的精神让我太感动了。

  影片中有几个镜头令我印象深刻:只见中国女排的主教练站在椅子上往下拍球,中国女排在一个个排队,等着接受艰苦的训练。我看到了7号郎平,影片讲述她18岁就被招进了国家队,可是,她成了替补球员,平时连球都碰不到。教练让她举100公斤,她一直在旁边苦练着,一个陪打教练走到她身边,陪着她一起练。到最后其他人都走了,郎平还在练习,她双手举起100公斤,蹲下!把100公斤放在身后,正好是受了腰伤的位置,然后重重的把100公斤扔下,大声的尖叫了一声,我被她的毅力感动了!

  狼导曾是美国女排的`教练,最后还是回到中国队,他在世界各地重新选了一些女排队队员,带着他们勤奋苦练,从100多人中挑选了30人,带着他们去日本比赛。场上,日本队一直疯狂得分,比分来到了高潮,狼导在关键时刻喊暂停,让郎平上场了。她顶着腰伤,竭尽全力的拼搏,不放弃,最终为中国女排赢得了五连胜。

  这种坚持奋斗,勇敢拼搏的中国女排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为中国女排骄傲!

夺冠观后感12

  如今东京奥运会已经告一段落,我们的谢老师则一直想在东京奥运会前后找个机会带我们一起看一部讲述了关于中国女排的故事与精神的电影——《夺冠》。

  这部电影早已上映,而我因种种原因没有来得及观看,便抱着极其认真的态度在今天下午与老师、同学一起观看了这部电影。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一直都认为中国女排是无敌的,是无人能打败的。但在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才对中国女排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才知道中国女排并不是顺风顺水的。谁知道中国女排的教练郎平竟然在刚入队时因为体力问题很长时间不能指导队员训练,直到她能扛起100斤重的杠铃之后,才能正式和队员一起训练。谁知道那站在领奖台的背后是数以万计次的扣球、训练。她们十年如一日的训练,只为报效祖国。谁又能想到她们在参赛时的`压力呢?这些都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

  我们所有人都只看到了结果,但并不了解全过程。在观影期间,我及我的同学都发出过这样一句惊叹:“好家伙!”这是我们为她们坚持不懈、团结向上的精神所发出的。虽然在这次东京奥运会上女排成绩不佳,但奥运会为的就是宣传团结向上、坚持不懈的精神,目的并不能只局限于夺冠,不然格局就太小了,不是吗?

  中国女排精神是我们所有中国人该走的精神道路。唯有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团结向上才能成功!

夺冠观后感13

  学女排精神,重责任担当——观《夺冠》有感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2016年8月21日中国女排姑娘站在里约奥运会冠军领奖台上,齐声高唱国歌。看到这一幕,我激动得热泪盈眶!

  提起女排,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在世界排球史上,能够取得“三连冠”已是寥寥无几,而中国女排却取得了“五连冠”,创造了奇迹,在世界排球史上竖起了一座丰碑。是什么令中国女排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呢?带着疑问,我认真观看了励志电影《夺冠》,讲述了几代中国女排的`奋斗历程以及她们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感人故事,我被女排精神深深震撼。

  影片中更让我兴奋的是,沉寂多年的女排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在郎平的带领下,一群勇敢而又美丽的女孩子们赢来了一个令人永生难忘的金牌,实现了真正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华丽逆转,让国人为之动容,让世界为之震撼。成绩的背后付出了巨大汗水和心血,她们集训期间每天练球七八个小时,每堂课扣球要重扣300多次,翻滚400~500多次,失败重来。正是这股坚持劲,开出了“五连冠”的胜利之花。

  我要学习女排精神: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作为新时代好少年,我要将女排精神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重在责任,勇于担当,迎难而上,敢于创造,为伟大的祖国母亲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夺冠观后感14

  今天,我去了电影院,看了一个名叫《夺冠》的电影。

  这是一个纪录片,发扬了中国女排的精神;整部影片非常激动人心,把中国女排的精神发扬光大。

  影片讲述了中国女排在1896年的五连冠是怎么努力出来的,主角郎平是中国女排中的一员,开始只是一个替补队员,后来,在老师的支持下转正,并在五连冠中为中国取得了好成绩。

  后来,郎平去美国留学,当了美国女排的主教练,在一场比赛中,中国输给了美国,郎平回归。再后来,中国连输了几场赛事,郎平提出了中国女排要改革,于是,在一天晚上,她把那些将要跟世界第一女排,巴西,对打的选手带到了她以前训练的场地,让她们在这里训练。

  几天后,比赛开始,人们对情况日益下降的中国女排已经失去了信心,但是,我们赢了!中国赢了!

  这是一部很激动人心的.纪录片,见证了中国女排的精神,发扬了中国女排的精神,传播了中国女排的精神!

  我由最初的紧张,到中间的兴奋,再到最后的激动,心里感慨万千,中国,这个团结的民族,因为团结,才能转化成力量,使我们更加强大!

夺冠观后感15

  去年,周末,电视荧屏上,冠军的消息。这份沉甸甸的奖项不是空穴来风,是中国女排选手们用数不胜数的汗水,以及他们心中的那颗炙热的精神换来的,那份殊荣是他们应该得到的。

  细数女排往日风采,可谓是风光无限。1981年至1986年五连冠,震惊四座。至此,中国女排在世界舞台有了一席之地,沉淀为一代人的浓厚记忆。那一份神圣的'女排精神,似一粒种子,萌芽在老一代人的心田中。的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暗度陈仓”般的奇兵,挫败了世界各国,再次展现往日女排雄风。

  你中国女排不是神明,他们曾经也一度低迷,几近堕落,日渐淡出人们视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此事正常之事,不足为奇。可中国女排精神所蕴含的,是跌落低谷后对黎明的守望与坚持。他们不畏惧在低谷时的种种黑暗,敢于、肯于、并执着于那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他们善于抓住任何一丝希望,哪怕前途渺茫,哪怕困难重重,哪怕崎岖难行。

  女排精神,不可止限于口头上的夸夸其谈,更应该践行在实际生活之中。青春年少正当时,拼搏是现在进行时,不是过去时,更不是将来时。不要过于吝啬自己的滴滴汗水,更不要在寸金难买的光阴中,芸芸此生,拼搏是走向美好的捷径,失败是成功的必经之路。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没了心气儿,没了再站起来的勇气。他们以拼搏为剑砍断一切的荆棘,我何不像中国女排一样不虚此行。

  别在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

【夺冠观后感】相关文章:

孔子观后感03-17

环保观后感05-11

《京剧》观后感11-10

雷锋观后感11-11

国学观后感03-13

吴仁宝观后感10-29

上甘岭观后感12-25

家风的观后感06-08

春晚观后感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