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语文园地>古诗词> 夏日的古诗

夏日的古诗

时间:2024-11-08 08:39:10 古诗词 我要投稿

有关夏日的古诗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夏日的古诗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夏日的古诗

有关夏日的古诗 1

  《夏日登车盖亭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赏析

  蔡确于1059年(嘉祐四年)中进士,1082年(元丰五年)拜尚书右仆射,元祐年间(1086—1094),罢知陈州,因为受其弟蔡砥牵连,罢官以后迁往安州(今湖北安陆),夏日登车盖亭,作了十首诗,此其第三首;《尧山堂外记》载:“时吴处厚笺注以闻,其略云:五篇涉讥讽。‘何处机心惊白马,谁人怒剑逐青蝇’——以讥谗谮之人;‘叶底出巢黄口闹,波间逐队小鱼忙’——讥新进用事之臣;‘睡起莞然成独笑’——方今朝廷清明,不知确笑何事。”

  这首诗,着意刻画了作者贬官后的闲散之态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的另一首诗说:“公事无多客亦稀,朱衣小吏不须随。溪潭直上虚亭里,卧展柴桑处士诗”就是对他那种官冷事闲生活的写照。不过,它没有这首诗写得委婉深切。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纸屏”,即纸屏风,以藤皮茧纸制成,取其雅致通风,屏上常以梅花蝴蝶为饰。这两句说:游亭之后,便躺在纸屏遮挡的石枕、竹方床上,看了一会儿陶渊明的诗(“卧展柴桑处士诗”),感到有些倦怠,便随手抛书,美美地睡了一觉。诗人是“夏日登车盖亭”的,因而,读了“纸屏、石枕、方竹床”,使人顿觉气清意爽;读了“手倦抛书、午梦长”,顿见诗人闲散之态;并且从“午梦长”中,还透出一点半隐半露的消息,这要联系下文来理解。

  “睡觉莞然成独笑”,梦醒之后,诗人却要“莞然”一笑。诗人所读的`书,是“柴桑处士诗”;诗人所作的梦,也是耕樵处士之梦;梦中是处士,醒来是谪官,他想想昔为布衣平民(“持正二十许时,家苦贫,衣服垢蔽。”事见《懒真子》),鸿运一来,金榜题名,官位骤升,后来突遭横祸,谪居此州,这如同大梦一场。诗人“莞然独笑”,是在“午梦长”中有所妙悟,从而领略到人生如梦,富贵如云烟。由此,他想到了归隐;想到归隐,马上便有隐者的呼唤——“数声渔笛在沧浪”。而听到了“数声渔笛”,他的归隐之情就更加迫切了。

  唐代诗人王维,写过一首《酬张少府》:“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这首诗一方面明示作者“万事不关心”,一方面又描摹了他聆听“渔歌入浦深”的情状,所以归隐的题旨比较明显。而蔡确这首诗,却仅以“莞然独笑”、“数声渔笛”揭示主旨,这就比王维之诗更形委婉;更具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楚辞·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王逸《楚辞章句》注:“水清,喻世昭明,沐浴,升朝廷也;水浊,喻世昏暗,宜隐遁也。”描写闲散生活,抒发归隐之志,不满社会现实,便是这首诗的主旨。

有关夏日的古诗 2

  一、抚州江口雨中作

  唐-韦庄

  江上闲冲细雨行,满衣风洒绿荷声。

  金骝掉尾横鞭望,犹指庐陵半日程。

  二、夏雨生凉三首(其一)

  宋-朱淑真

  烈日如焚正蕴隆,黑云载雨泻长空。

  搜龙霹雳一声歇,庭竹潇潇来好风。

  三、次韵草堂主人雨中十首(其三)

  宋-周紫芝

  虎头山下元无路,龙骨溪边尚有窗。

  风里荷花吹不倒,雨中鸂鶒自成双。

  四、雨景

  明-庞尚鹏

  一夜风雷起,溪流处处通。

  五湖天浩荡,烟水更冥濛。

  五、鸡鸣寺雨中晚眺

  明-夏鍭

  蒋帝山高幕府空,鸡笼顶上望西宫。

  傍人莫问六朝事,只在满城烟雨中。

  六、公馀八景(其三)暑雨鸣荷

  明-徐庸

  荷叶满池鸣夏雨,珠玑乱撒翠槃中。

  郎官侧耳成清听,声比芭蕉竟不同。

【夏日的古诗 】相关文章:

山亭夏日古诗03-06

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知识点02-27

描写夏日的诗句11-27

夏日经典诗词09-28

小学作文关于夏日07-16

很经典的古诗03-11

古诗05-26

经典的古诗11-15

经典的古诗06-12

关于霜降的古诗_古诗大全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