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语文园地>古诗词> 古诗词鉴赏答案

古诗词鉴赏答案

时间:2025-08-12 08:14:06 古诗词 我要投稿

古诗词鉴赏答案[精品15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鉴赏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诗词鉴赏答案[精品15篇]

古诗词鉴赏答案1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宫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注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试题】

  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 , ”一脉相承。

  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参考答案】

  1、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2、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20xx年高考语文试题浙江卷)

  【鉴赏】

  此诗是《秦中吟十首》中的.第九首,作于元和五年前后,当时诗人在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任左拾遗、翰林学士。前蜀韦榖编《才调集》收此诗,题作“伤阌乡县囚”。

  此诗与《秦中吟十首》中的《轻肥》一诗思想内容相近,中所说虽是阌乡一地,在当时却具有普遍意义。作者只是客观地描述了情况:一方面朱门车马穷奢极侈;另一方面无辜的囚犯冻死狱中。对比之中,主题自然显现。与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相似。表现手法基本相同;都是把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不同生活境遇加以对照,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阶级之间的尖锐对立。

  《歌舞》这首诗把朝廷贵官的糜烂生活与狱中的“冻死囚”相对照,对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作了无情的鞭挞,对被迫沦为“囚犯”的劳动人民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前者详写,后者却只在末尾重笔点出。因为“冻死”二字已能尽囚犯之惨状,因此简洁而有力;而朝廷贵官的奢糜生活,则必须详尽铺写,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这个对比变得格外强烈和鲜明。

古诗词鉴赏答案2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⑴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2分)

  ⑵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

  ⑴鸡鸣之声从朦胧残月下的茅店中传出,(1分)行人的足迹印在那板桥凄清的白霜上。(1分)(共2分)

  ⑵抒发了作者羁旅他乡的思乡之情。(2分)

古诗词鉴赏答案3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友人出塞①吴伟业

  其一

  鱼海②萧条万里霜,西风一哭断人肠。劝君休望零支塞,木叶山头是故乡。

  其二

  此去流人路几千,长虹亭外草连天。不知黑水西风雪,可有江南问渡船?

  注:①友人因罪流放宁古塔城(在今黑龙江宁安县),辞官归乡不久的诗人,在吴江垂虹亭置酒相送。②鱼海:即“捕鱼儿海”,远在塞北内蒙古之境。

  (1)零支塞是友人出关必经的边塞,在今河北迁安县西。当友人离去途经此地时,诗人本该劝他“回望”故乡,却不合情理地劝他“休望”,为什么?(4分)

  (2)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主要不同?请简析之。(4分)

  答案

  (1)①背井离乡的人途中的回望,只会徒增几分乡关日远、一去难返的哀慨和绝望。诗人的劝慰,正是深切地把握了友人出塞时的凄绝心态。(2分)②反常的.劝慰,使思乡之情流徙之苦倍增,这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2分)(意思对即可)

  (2)①第一首诗运用想象手法,悬拟友人出塞途中的凄凉景象,表现友人肠断天涯之伤。(2分)②第二首诗运用对比手法,在风雪肆虐的黑水与亭草渡船的江南的对比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流徙生涯的牵挂与担忧。(2分)(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古诗词鉴赏答案4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⑴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从本词的题材及语言风格看,是一首_________词。

  ⑵词的'下片中用遣冯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

  【答案】

  ⑴江城子 豪放

  ⑵“遣冯唐”作者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古诗词鉴赏答案5

  (南宋)宇文虚中

  遥夜沉沉满幕霜,有时归梦到家乡。

  传闻已筑西河馆,自许能肥北海羊。

  回首两朝俱草莽,驰心万里绝农桑。

  人生一死浑闲事,裂眦穿胸不汝忘!

  注:①金国陷汴京,掳徽、钦二帝,下面“两朝”即指此事。宇文虚中因出使金国而被软禁,身虽留而心不屈。

  ②西河馆:春秋时期晋国扣留鲁国大臣季孙意如,要把他长期安置在西河地方的宾馆里。

  ③北海羊:苏武牧羊。

  ④汝:指金国。

  1、这首诗的首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3分)

  2、此诗后三联怎样将直抒胸臆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请结合相关诗句进行赏析。(4分)

  答案:

  1、描写了在沉沉的长夜里,浓霜布满帐幕,身处异乡的诗人难得在睡梦中回到了家乡(祖国)的情景。

  2、本诗颔联和颈联为间接抒情。颔联借典故抒情,用了西河馆和北海羊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被金国软禁,但也要效法苏武守志不屈(不变节);颈联景、事抒情,诗人回想起徽、钦二帝遭俘虏离开朝廷,被金人抢占的祖国土地已经不能从事农业生产,借此来抒发对国耻的深沉悲愤。

古诗词鉴赏答案6

  20.【20xx年山东省济宁市】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这首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赏析诗中“清”字的妙用。(3分)

  答案: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喜爱);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爱,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也很清幽。

  21.【20xx年·江西省】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4分)

  春泛若耶溪①

  唐·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②。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③,愿为持竿叟。

  【注释】①若耶溪,相传为西施浣纱处。作者綦( qí)毋潜,江西赣州人,其诗喜写山林,此诗为诗人归隐后的作品。 ②南斗:指天空中的南天斗宿。 ③生事且弥漫:人生世事如溪水边弥漫的烟雾。

  ①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诗中描写了诗人春花月夜泛舟溪上所见的幽美景色。

  B.诗中“晚”字点明泛舟的时间,“花”字切合诗题中的“春”。

  C.诗句“潭烟飞溶溶”写出水潭边云雾弥漫、炊烟袅袅的清幽宁静。

  D.诗句“愿为持竿叟”表明作者热爱若耶溪的山水,追慕幽意人生的态度。

  ②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句“此去随所偶”与《与朱元思书》中的“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有异曲同工之妙,流露出诗人随遇而安的闲适心情。

  B.“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一联运用对偶修辞,写出泛舟时时间的推移和景致的转换。

  C.全诗紧扣“泛”字进行景物描写,移步换景,富有动势。

  D.这首诗风格清幽激越,语言清新自然,浑然天成,体现出一种兴味深长的意境。

  答案:①C(2分)②D(2分)

  22.【20xx年·湖北省荆门市】

  阅读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共5分)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①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2分)

  ②“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答案:①(2分)登楼远眺,凭今吊古(1分)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三个词答对一个即给1分)

  ②(3分)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意思答对即可给分)

  23.【20xx年·甘肃省兰州市】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4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①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_________”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1分)

  ②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答案:①(1分)物是人非

  ②(3分)C

  24.【20xx年·四川省乐山市】

  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4分)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内)。

  ②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答案:①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能清楚地描绘景象,语言通顺得2分)

  ②“送”字直接点题(扣题),(1分)“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1分)

  25.【20xx年·浙江省丽水市】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4分)

  偶题

  朱熹

  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②。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③来。

  【注释】①幅巾;古代文人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②崔嵬(wéi):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③底处:何处。

  ①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首句“堆”得精妙。请说说“堆”字为何用得精妙。(2分)

  ②选出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2分)

  A.“幅巾”是古代文人一种儒雅的装束,诗中借此交代诗人的身份与闲适、高雅的生活情趣。

  B.“终日”一词,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厌倦读书生活,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急迫心理。

  C.第三、四句诗是说常人只见到云腾致雨的现象,却不知云从何处来,因而悟出凡事都要追根溯源的道理。

  D.这首诗抒写诗人生活中的偶然所见,虽然着笔不多,却耐人寻味,能够引导人们积极思考。

  答案:①一个“堆”字,形象地写出了门外青山草木繁茂,绿紫相间。

  ②B

  26.【20xx年·江苏省连云港市】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目。(6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①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3分)

  ②尾联中“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答案:①(3分)“悦”“空”两字是此联诗的诗眼(核心),山光使乌儿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顿时涤除(1分)。“悦”既有鸟儿的欢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欢愉之情(1分);“空”既写出了后禅院景之幽静,更表达出了诗人超脱尘俗的情感(1分)。

  ②(3分)(1)不矛盾(1分)。这是采用了以声衬静(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衬托)的表现手法(1分)。周围一片寂静,只有袅袅的钟磬声,和作者向往佛门清净的心情相吻合(1分)。(观点1分,表现手法1分,分析1分;只有观点,没有分析不得分;若答矛盾,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7.【20xx年·四川省凉山市】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赠从弟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松”,请你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何在。(3分)

  (2)请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的表达作用。(3分)

  答案:(1)本诗以松柏为喻(使用象征手法),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作者自己坚守的品格及对从弟的劝勉之意。

  (2)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坚韧),合起来表达了松柏顽强的生命力。

  28.【20xx年·山东省临沂市】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目(4分)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①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2分)

  ②“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从哪两个方面描绘了激烈悲壮的战争场面。(2分)

  答案:①(2分)诗中写了一位书生从军边塞,抵御外患的过程(意思相近即可)

  ②(2分)视觉、听觉或色彩、声音(一个1分)

古诗词鉴赏答案7

  菩萨蛮·宿水口

  [南宋]洪王茶

  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系马短亭西,丹楓明酒旗。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21. 古典诗歌在梟物描写时常“以画入诗”,简析词的上阕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3分)

  22.简析词的下阕所表达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

  21.①构图上由远及近,由远处的彩虹、万山,到近处的短亭、丹枫、酒旗,层次分明。②色彩上绚烂明丽,词人选取了彩虹、紫中带翠的山岭、青旗(酒旗色青,亦称青旆)、红枫等意象,织就了一幅灿烂美丽的画面。

  评分标准:共3分。写出一点2分,写出两点满分。每点都要结合内容解析。

  22.①词的下阕抒写了羁旅愁思和孤独寂寞之感。(2分)②前两句,谓词人旅途奔波,一事无成,“浮生”一词意为漂泊不定的经历,表示了对羁旅漂泊的厌倦;“事逐孤鸿去”,意为往事不可追寻,不能再返。(1分)③结尾两句更透出了羁旅夜晚、黄昏来临、空屋寒灯的凄凉。一个“又”字,尤其能说明词人漂泊的'漫长,尝尽了千愁万苦。(1分)

  评分标准:共4分。第1条中两个情感各占1分。第2、3条的分析,意思对即得分。

  词作鉴赏

  洪王茶,宋末人,自号空同词客,有词一卷。水口,集镇名,今名水口铺,在安徽来安县南三十里,来安水东岸。为当地的水陆交通要道,亦为征人旅客常经之地。词人途中投宿于此,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抒发羁旅幽思的小词。

  起首“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二句写远景。雨后初晴,一道断虹斜插于东南方的长江之上,在夕阳落照之下,千山万水,一片紫翠。“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两句转写投宿,兼及近景。短亭,古时修于官道旁;以供行人休息的亭子,大凡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系马短亭西”,说明客舍就在此近旁:“丹枫明酒旗”,说明客舍兼营酒水。短短四句,恍如一幅画卷,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色彩绚丽,诗意盎然。词人好像手握一枝调色彩笔,精心构画,于是画面上出现了红黄橙绿青蓝紫的彩虹,紫中带翠的山岭出现了,青旗(酒旗色青,亦称青旆)、红枫也出现了“断虹远饮横江水”中的“饮”字,带有“追琢”的痕迹。况周颐说:“词太做,嫌琢;太不做,嫌率。欲求恰如分际,此中消息,正复难言。”(《蕙风词话》卷一)可见他不是反对追琢,而是反对“太做”,即追琢过分。若“恰如分际”,这种追琢还是必要的。复有“明”字,青旗、红枫,判然可见,色彩明丽。

  下阕抒写客居此地的孤独之感。换头“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二句,谓词人奔走仕途,一事无成。“浮生”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词人这里借用,表示了对仕途的厌倦。“事逐孤鸿去”,大概是说往事不可追寻,已逝之时光亦不能再返,感慨至深,故亦真挚感人。结尾“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二句饶有韵味。从时间上看,上阕写夕阳时候,提到山犹染紫;这里说“月黄昏”,则已暮色苍茫了。其上着以“又是”二字,说明词人在外不知漂泊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尝尽了千愁万苦。时已云暮,词人只有点上寒灯,闭门独坐而已。唐人马戴《灞上秋居》诗有句云“寒灯独夜人”,词境似之,但换用“人闭门”三字,则变成有我之境,与李重元《忆王孙。春景》词的结句“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菩萨蛮》,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符合一般小令的结构规律。但前后对比,又有明显的映照作用:开始时词人远眺断虹饮水,斜日含山,心情比较平静、舒畅;结尾时闭门独坐,孤灯相伴,自然产生抑塞无聊之感。因此在整个词中,词人的感情是有发展变化的,非平铺直叙的作品所能及。

古诗词鉴赏答案8

  渡荆门送别

  李白(唐代)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荆门:指荆门山。

  ⑴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B.首联写诗人从蜀地来到荆门山,游览楚地风光。

  C.颔联描写了山峦渐渐消失,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景象。

  D.尾联照应诗题,将朋友比作故乡水,表达了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

  ⑵诗的颈联在写景上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1)D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颈联将明月比作天镜,将云霞比作海市蜃楼,描绘出眼前看到的绮丽景象。

古诗词鉴赏答案9

  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①,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注释】①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题目中的“劝”是勉励的意思,起统领全片的作用。

  B.首句写读书时间﹣﹣从“三更”读到“五更”,极言读书之刻苦勤奋。

  C.“黑发”、“白首”借指青年,老年,两相对照,突出年少勤学的可贵。

  D.诗的`语言平实质朴、自然流畅、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

  2.补写下面的“劝学”诗句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汉乐府长歌行》)

  【答案】

  1.B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古诗词鉴赏答案10

  八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2. 这首诗善于运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法,

  “鸡鸣见日升”既是写鸡鸣日出的灿烂图景,也是诗人美好前程的象征。

  “浮云”二字,既是实写,也是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

  “最高层”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日”是帝王的象征。

  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试比较这两句诗的异同。

  两句诗表现技法极为相似,两者都用比喻阐释深刻的哲理。

  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诗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

古诗词鉴赏答案11

  盆池

  杜牧

  凿破苍苔地,偷他一片天。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

  注:“盆池”,即挖地成盆或埋盆于地,引水灌注,种养鱼类与水生花草以供观赏。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思想?(2分)

  2.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2分)

  【答案】

  1.情感:酷爱自然(或热爱生活,或乐享人生)思想:超尘脱俗(或淡泊宁静,或天人合一)评分:答出情感或思想中的一种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构思:总分相承,层次井然。先写凿池,灌水,映天,然后再写天空中的.白云,明月,依序而进。第二句是总写,三四句是第二句的分写,条理清晰,颇具章法。写法一:借助鲜明意象,创造幽淡境界。以碧绿之“苔”、蔚蓝之“天”、雪白之“云”、清澈之“月”这些淡雅纯净的意象,营造出淡泊雅静之境,体现出诗人超然脱俗.心契自然的思想情怀。写法二:融情于景。诗人将酷爱自然(或热爱生活,或乐享人生)之情,融于对盆池景物描写之中。写法三:借景寄志。诗人将超尘脱俗的襟怀(或淡泊宁静的精神追求,或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寄寓在对盆池的描写之中。语言一:平中见奇,凝练传神。示例一,如“偷”字,将池水映现天空想象成盆池把一片天空偷纳自己怀中,可谓奇思妙想,自出机杼。示例二,如“生”“落”两字,化静为动,平中见奇,情趣盎然,将盆池景色写得栩栩如生,表现诗人对盆池景色的喜爱之情。语言二:巧用修辞。示例,“白云生镜里”,把盆池比喻成明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倒映入池如同从镜中浮出的景象。评分:答对得2分,共2分。从构思.写法.语言中任何一个方面答题均可;其中写法.语言答出其中的一个角度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古诗词鉴赏答案12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今日听君歌一曲”中的“君”指的是_________,“暂凭杯酒长精神”中“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2.本诗中颔联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

  1.白居易(乐天)振作

  2.写作手法:用典(1分)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旧友的怀念之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1分)

古诗词鉴赏答案13

  阮郎归 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1.词的上片采用________手法,突出了环境____________的特点。

  2.试分析下片最后两句中“弄”和“碎”两字的'妙处。

  【答案】

  1.以动衬静(对比)、清幽(寂静).

  2.一个“弄”字表现出佳人戏水时天真、可爱、喜悦的情感;一个“碎”字把水珠四射,破碎落地的动态表现的十分生动。

古诗词鉴赏答案14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⑴以下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借典故,直接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行船路上必能安全到达彼岸的坚定信心。

  ⑵通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答案】

  ⑴B

  ⑵是一个积极、乐观、执着的诗人。

古诗词鉴赏答案15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请用“/”划出下面这句诗的朗读节奏。(1分)

  阴 阳 割 昏 晓。

  2.有诗评,读《望岳》可见“杜子心胸气魄”。请你结合对《望岳》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理解,解读杜甫的.“心胸气魄”。⑶

  【答案】

  1.阴 阳/ 割 /昏 晓。

  2.杜甫的“心胸气魄”在他青年时期是胸怀天下.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在他经历“安史之乱”后,则表现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两者一脉相通,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和升华。

【古诗词鉴赏答案】相关文章:

古诗词鉴赏答案08-12

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02-23

古诗词鉴赏02-12

古诗词鉴赏10-22

(优)古诗词鉴赏01-15

《登楼》古诗词鉴赏11-08

送别古诗词鉴赏01-13

《菊》古诗词鉴赏12-15

古诗词鉴赏【热】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