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作文10篇(精)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文作文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诗文作文 篇1
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底蕴.使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这无疑是高考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那么,怎样借用古诗文来为你的高考作文增辉添色呢?
一、妙引古诗文名句出彩
这是高考作文中最常见的方式.可将引用分为局部引用和全篇引用。
1.局部引用
就是在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诗文名句.如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这些地方所处的位置比较突出、醒目,容易引发读者的关注.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印象。
在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读之功。如福建考生的《一蓑风雨任平生》,引用苏轼《定风波》语句,作为题目,既紧扣所选的历史人物。贴切凝练.又昭示题旨,写出了苏轼的豁达与超脱。可谓“一石双鸟”。
在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如陕西考生的《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
“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其实,落叶的生命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缤纷。换个思维方式.龚自珍曾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嘛!我们应该欣喜,享受落英缤纷的秋景。”
这个开头由情景人手.化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自然引出对落叶的联想,然后再引用龚自珍的名句.恰当地诠释了“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一哲理话题的内涵。这样处理,使在开头便显得意蕴深刻.诗意灵动.从而避免了“开门见山”式说理可能会有的干巴枯燥。
在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如福建考生《照海倚天》的结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流年似水,时光如电地过去.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也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三处引用贴切自然不显斧凿.使文采飞扬.情理交辉,意蕴深远,辩证而深刻地评价了曾国藩这一历史人物.实在是一记漂亮有力的“豹尾”。
2.全篇引用
既指整段之内大量引用.又指全文各段大量引用。由于古典诗文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大量、多处的引用,将能大大提升的文化品质和审美趣味.充实的底蕴。整段引用的如高考优秀作文《寂寞的意韵》:
“寂寞是什么?曾几何时。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曾几何时.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许,寂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境吧!于是.我问月亮.广寒宫的嫦娥告诉我。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寂寞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
一段之内五处引用诗词名句.以此作为情感和义理的载体.让“寂寞”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既为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底蕴厚实.充满典雅蕴藉的诗意和丰富的人文气息。
而全篇引用的。四川省高考优秀作文《只缘身在此山中》则可称得上是典范之作了。该文以苏轼名句作为标题.非常恰切地暗扣作文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紧接着引用崔护的诗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自然引出对“情感与认知”关系的认识,确立主旨:然后紧承首段。
引用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杜牧的《赤壁》,从几个角度来进一步阐述主旨,形象生动而不乏理性:末尾再以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收结全文。综观全文.恰到好处的引用、嵌入古典诗词。使哲理思考和情感抒发传达得深刻而有底蕴.让拥有了较高的文化品位。
二、巧套古诗文结构出彩
古人写诗做文都很讲究章法。每一首(篇)诗文都有其完整的行文结构与写作脉络.再加上古诗文本身言简意丰、音韵和谐,套用古诗文来铺设的行文结构.不仅能使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而且更能给人以典雅优美的感觉,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打动读者。这一点。湖南高考优秀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情》做出了很好的示范。这篇作文直接套用白诗的结构形式,将《琵琶行》一诗中有关音乐描写的诗句,直接抽取出来、编织出全文的行文结构:“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间关莺语花底滑”,“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座中泣下谁最多。掌上明珠双眸湿(原诗为‘江州司马青衫湿’)”。这些诗句在《琵琶行》中本身就是串连诗歌内容、编织抒情脉络的关键诗句.被引用为行文转换的语言标志.不仅巧妙地串起从小到大父母对“我”的关爱与教育的一些生活细节.而且使的`行文结构放得开又收得拢.读来自有别样的韵味。
三、模仿古诗文语言出彩
语言是的第一关口.高考作文的语言除了要能够根据需要尽可能得体准确之外.还应该尽量地体现出个性的色彩。如果你的文言功底比较扎实的话.不妨模仿古典诗文的语言.用文言的笔法来表达现代的感悟.这无疑也是高考作文“出彩”的一记妙招.历年高考作文中都有这方面的成功例子.如南京考生的《赤兔之死》,江苏考生的《谏屈原书》,四川考生的《愚者传》和北京考生的《转折》等。
这些高考优秀作文在古典诗文语言的借鉴上.显示出了作者个性的写作才华和较为深厚的古文修养.以及较好的驾御语言的功力。当然,文言文毕竟是旧时代的产物,这种语言表达方式本身未必值得提倡和鼓励.本节内容只是为考生提供一种参考。要知道.这些优秀作文的成功靠得是“故事新奇”、“立意高远”、“语言老到”、“内容充实”,这些才是它们获得成功的关键.而非仅仅是浅易的文言。
四、改写古诗文内容出彩
好的古典诗文都是富于启示性的.言简而意丰。能够通过鲜明的形象和富有张力的表达唤起读者无尽的联想和想象。通过对古诗文的改写.来传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也能让自己的高考作文呈现出迷人的色彩.平添些许的诗意。当然。改写不是对古诗文的纯机械翻译。而是对古诗文的一种再创作、再提高和个性化鉴赏。江苏考生的《东坡的选择》就是采用这种写法获得成功的。这篇高考作文化用苏轼《前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意境.将苏轼一生的遭遇聚焦于一个感伤而又旷达的赤壁之夜.写出了苏轼的“心灵的选择”.既摄取了原作的神韵.又出之以新的情调。
改写可以是化用意境.再现古诗文的情景.也可以从古典名篇中寻找“空隙”,对内容加以创造性的改造.例如江苏考生的《(孔雀东南飞)新传》“活用”古典文学资源,根据话题“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对《孔雀东南飞》大胆改造而成的“故事新编”,在生动而颇具情韵的叙事中.讲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中国式离婚”.体现出了考生独到的创新精神,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洞察。
实际上。以上四法并非是截然分开的.而妙用古诗文“出彩”的方法也不止是这四种。在备考阶段。如果能将古诗文的备考和作文备考结合起来.注重积累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积淀.也许你能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写出一篇“出彩”的高考作文来。
古诗文作文 篇2
如果说我的成长经历是一条大河,那么古诗文必定是其中主要的一段支流。我从中领略大漠的孤烟,羌笛的幽怨;苏轼的豪放,陆游的轻叹;盛世的华章,乱世的硝烟……古诗文,带给我无数的启迪和思考,它,引领我成长。
“大江东去”的豪迈
记得上小学时,一次因一件小事和最好的朋友闹翻,闷闷不乐地回到家,“砰”的一声将房门锁上,无意中翻开了《历代文精选》,跳入眼帘的,是“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句子。我入神地看着,渐渐地开始大声朗诵。一句句壮阔豪迈的绝唱,将我的心胸拓宽,拓宽。刚刚的不愉快完全地抛却脑后,胸中满满的,只有开阔。
“如鸣佩环”的欣喜
一次和妈妈出去玩,因为身体不适而有些烦躁,对于路边的美景也熟视无睹。妈妈见状,递给了我一张纸,拿来一看,原来是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至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一句句充满欣喜之意的语言,像清泉一样流入我心,带给了我无比的.清爽。柳宗元在怀才不遇中都尚且能找出美景中生活的乐趣,我又怎能只因一点点不适就不理这美丽的春光呢?
“伯乐”与“千里马”的教诲
一次古筝比赛,自以为琴艺高超的我却连初赛都没有通过,我顿时心灰意懒,琴技也渐渐荒废。直到有一天,我看见了韩愈的《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时我才幡然悔悟:一匹千里马,在没遇见伯乐之前,怎能轻易放弃希望吗?而后,我重新振作,终于考过了九级,出了一名优秀的琴手。
一篇篇古诗文,都像一块块石头,敲击在我心上。它们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还一次次将我从迷茫和挫折中拉了回来。古诗文,真不愧是教我成长的最优秀的老师。
古诗文作文 篇3
听说我们今后的语文教材中古诗文可能增加很多,这是好消息,我举双手双脚赞成。
我们语文老师和我们说过,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根,是我们老祖宗代代传承下来的,它是文学百花园中最灿烂的花朵。我们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更应当多多诵读唐诗宋词,并能很好地加以运用,从而提高自己的.品位修养。“之、呼、者、也……”融会贯通,多读多背古诗词,不会作诗也会吟,不久的将来,你也能成为当代“小李白”或是“小苏轼”。
现代文篇幅一般都很长,看得人眼花缭乱,背诵起来也是很费劲。而古诗文短小精焊,读起来朗朗上口。“读书须趁少年时”,青少年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间,现在不背,更待何时?
所以呢,多学古诗文有很多的好处,它能让我们的童年不再贫瘠、寂寥,谁不希望自己成为美丽优雅、风度翩翩的学者呢?
古诗文作文 篇4
记得还是在二年级的一个下午,我们学校全体师生聚集在校园里,要举行《经典古诗诵读大赛》。从老师那里知道,因为我们学校是经典诵读特色学校,所以要举行诵读古诗文大赛。
首先是一年级小朋友,他们用甜美、稚嫩的声音,展现他们对古诗的热爱;二年级的小同学,他们用整齐、响亮的声音,表达他们对经典的喜爱......伴随着优美婉转的古典音乐,参加比赛的选手们或慷慨激昂,或婉约低沉,或翩翩起舞。古老的服饰,优美的舞姿,伴随着优美婉转的古典音乐,让人就像走进了古时候。
底下的同学都情不自禁地跟着朗诵起来,六年级的比赛更是激烈,同学们分工合作,团结一致,用朗诵、跳舞、唱歌的形式把古诗中的意境都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一向不怎么喜欢古诗的我,看了同学们的精彩表演,我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哼了起来,跟着节奏摇晃着小脑袋,拍着小手。就这样,渐渐地我对古诗充满了乐趣。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时我们又在背诵古诗文了。每天中午特色活动时间,我们都陶醉于古诗文之中,大家被优美的语句、高雅的诗韵所吸引。我们每背一首古诗,老师不但引导我们读出它的韵味,理解它的内涵,而且还要根据诗的意境绘画出风格不同的图画:像《游子吟》中为儿子“挑灯补衣的依依慈母情”图,《小儿垂钓》中的“蓬头稚子学垂纶”图,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风光图,还有金戈铁马的塞北沙场图……都成了我们描绘的对象。通过诵读,我们理解了李白的浪漫、杜甫的'深刻,苏轼的豪放和李清照的婉约……在那一读、一诵、一写、一画之间,我们领略到古典诗词的永恒魅力。我将诗的意境与自己的情怀融为了一体。
叶圣陶爷爷说得好:“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境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
通过诵读,我体会到,古诗文中风格不同的优秀篇章都来源于生活的土壤,反映了作者深厚的精神面貌和丰富的思想火花。
古诗文作文 篇5
寒假期间我进入散珠碎玉般的古诗文篇目中,进行了一次奇妙之旅。
我去的第一个地方叫“思念”,这里有“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渴望,有“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哀伤,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乡愁,还有“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憧憬。愿思念化作信鸽,给对方捎去满满的祝福。
下一站叫“感慨”,这里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怀才不遇,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凌云,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和平之望,有“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忧民之情,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慷慨豪情,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昂扬向上,有“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的愧疚不安,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还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愈挫愈勇。愿感慨化作行动,一起为强国富民而努力。
我还看到了“美景”,这里有“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山野秋景,有“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畅快心情,有“汽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雄伟气势,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田园景色,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风光,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磅礴气势,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丽雪景,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迷人春景,还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生动传神。一幅幅美景宛若一幅幅画卷,装饰着大千世界。
这里还有珍贵的友情,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真挚情谊,有“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的分别之情。朋友如一面镜子,好好珍惜吧!
旅程结束了,我体会到了古诗文中蕴藏的千年文明,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古诗文作文 篇6
我常常想,中华浩瀚5000年历史中所创造的最美妙的东西莫过于文字了吧,而文字中最让人陶醉的大概就是古诗文了吧!从小时候开始,古诗文就是我的挚爱我爱它。
爱它的图画美,读着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总能想起荷花亭亭静植,荷叶一碧万顷的湖光山色;读着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仿佛看到了雪挂满枝头,恰如梨花开遍枝头秀丽景象;读着杜甫的“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我的眼前就浮现了一簇簇花,一朵挨着一朵,一瓣挤着一瓣的.繁盛,读的读着我躁动心也变得平静下来,只留下满眼的奇丽景色
爱它的意境美,“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是刘禹锡带给我们永久的回味,秋日万物萧条的凄凉,也被这排云而上的鹤群冲刷得一干二净,《渡津门送别》的“月下飞天镜云深结海楼”则向我们描绘了月光皎皎,明月如镜,云雾缭绕,海楼奇幻的景象。纵使他们所写迥乎不同,但这样意境都是广袤而深远的,美的让人不可尤物,以致我无法制止自己去喜欢它。
更爱它的人情美,一封家书一句问候,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千金难求,无数迁客骚人只能寄情于诗,像刘禹锡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词;李白《赠汪伦》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都情深意重,这样的思念与情意,让无数人为之动容。是啊!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们不由自主的想与他们在一起,体会在优美韵律下的惆怅……
古诗文的美无穷无尽,花开正好,微风不躁,捧一本书吟一首诗,那是多么惬意呀!我爱古诗文,爱读它,爱它的力量。
古诗文作文 篇7
我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人诵雅号“诗仙”。“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世人都知道我是浪漫主义的代表,却很少去关心我也有凡情愫。
一个凉爽的夜晚,我一个人坐在院中的井栏边举杯饮酒,不知过了多久,忽的发现地上泛起了一轮皓月犹如玉盘。哦,此刻家人们在做什么呢?他们一切可好吗?这样美丽的月夜,他们也在赏月吗?抑制不住我内心一种强烈的思念,我随口吟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又缝一个布满繁星的夜晚,我在外面散步时,正听到一阵悠扬的笛声,那声响随着微微春风飘扬,传遍了整个洛阳。对远方家乡的思念再次涌上心头,使我彻夜未眠。
前些日子,一个叫“汪伦”的人给我来了一封信。信中说请我去赏十里桃花,品万家酒店。这可真是个贴心的`人啊,我赶紧收拾行装去会会他。
一阵寒暄过后,我就赶紧催促:“咱们抓紧去喝酒赏花吧!”他倒是也很率性,先带我去了十里外的桃花潭观景,又陪我在一个姓“万”的酒家买酒,我也是呵呵了。不过他的一番诚意,的确真的;他的学识、才情也值得称赞。
不觉中几天过去了,我登船即将离去。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的声音,这步子的节拍、这悠扬的歌声、这潺潺溪水声交织在一起,是那样美妙。我顿感他与我情谊的深厚,我与他真可谓“知音难觅”。于是,我朗声和诗一首以作答谢: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是啊,人生是一道风景,快乐是一种心境!亲人、朋友,这些人的陪伴,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最美好的珍藏。
古诗文作文 篇8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站在窗边,感受着微风的吹拂,看着舞动的柳枝,我细细地品味着这句富有哲理的句子,思绪飘回了我学习钢琴九级曲目的时光……
去年暑假,教钢琴的周老师和我一起讨论我考级的乐曲。他选了颇有难度的一支曲子,但我并没有在意。回家后,仍用与平时一样的方法练着新学的曲子,但是结果却让我十分意外——练了两个星期还没有做到最基本的`熟练。
我便有些灰心,在学习时也开始心不在焉。周老师发现了我的问题,在第三次验收我的练习成果后,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我相信,只要你认真又用心,就一定可以打倒面前的拦路虎,获得成功!”我默默地点点头,也暗暗下定了决心。
在那以后的日子里,我更加用功,更加刻苦地练习,恨不得每天所有的课余时间都坐在钢琴前。可不知为什么,曲子的熟练程度依然没有提高多少。在我再一次感到灰心时,老师对我说的话又在耳畔回荡。是啊,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只要我继续坚持练习,就一定能成功。
在无数次的反复练习之后,终于,我发现,自己已经能十分熟练地弹奏这首曲子,最后也顺利地通过了考级。
自此以后,不管大大小小的事情,我都会尽全力去完成。我一直在默默地努力坚持到底,因为我知道“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古诗文作文 篇9
对很多同学来说,古诗词赏析和外选文言文似乎都是考试中的难点。但对我来说,与其说它们是“敌人”,不如说它们是未曾被我们了解的朋友,因为,我愿意走进它们,走进那片被历史封存的“世外桃源”。
曾几何时,我渐渐爱上了古诗文。在父母的教导下,我能背诵不少古诗词,但它们似乎一直只是文字而已。记不得从什么时候起,那些总是云里雾里、说不清道不明的玄妙文字似乎向我轻轻敞开了心扉,打开了它们那个世界的'大门。虽然只是冰山一角,但我的确窥见了那一头的美景。我开始以各种方式贪婪地扩大视野,从书籍到电视节目,一切与古诗文有关的,都会引起我的注意。
终于,我跨入了古诗文的美妙世界。在那里,我认识了怀才不遇的李白、忧国忧民的杜甫、壮志凌云的辛弃疾、婉约细腻的李清照……他们的每一句诗、每一阙词,都令我痴迷,渐渐沉醉,不知归路。在那里,我领略了崇山峻岭、大漠孤烟,游览了烽火边关、烟雨江南。渐渐地,我从对古诗文一窍不通变得能理解文意,更能读懂诗人们的喜怒哀乐。
现在,我已经将古诗文看做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闲来无事,走在路上,轻吟几句诗词,我的思绪便会飞入另一个世界里,与古人们谈笑风生。考场上,读几遍文言文,一个个故事就会像幻灯片一样映在眼前。读着要赏析的诗词,诗人写作时的画面便无比清晰,仿佛亲身经历一般。这,是只有我才能听到的文字的歌。
古诗文的世界,并非遥不可及。只要你愿意推开那扇门,它必会带给你前所未有的美妙体验。
古诗文作文 篇10
一、妙引古诗文名句出彩
(一)化用或局部引用。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诗文名句,如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这些地方所处的位置比较突出、醒目,容易引发读者 的关注,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印象。
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之功。如20xx年上海卷高考作文以“忙”为话题,一考生化用项羽的“虞兮 虞兮奈若何”拟出标题“忙兮忙兮奈若何”,用冷静、严肃的笔触批判了现代都市文明带来的浮躁的“忙”,发出了对这些缺乏人文关怀的“忙碌”无可奈何的感 叹,结尾扣题,使文章在严肃的思考之余又产生诗意的美感。
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 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如20xx年陕西考生的《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不禁吟了一句:‘无 边落叶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其实,落叶的生命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缤纷。换个思维方式,龚自珍曾说过‘落 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嘛!我们应该欣喜,享受落英缤纷的秋景。”这个开头由情景入手,化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自然引出 对落叶的联想,然后再引用龚自珍的名句,恰当地诠释了“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一哲理话题的内涵。开头意蕴深刻,诗意灵动。
文章收尾处引用古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 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如20xx年福建考生《照海倚天》的结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 暮成雪。流年似水,时光如电地过去,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 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三处引用贴切自然,不显斧凿之痕,使文章文采飞扬,情理交辉,意蕴深远,辩证而深刻地评价了曾国藩这一历史 人物,实在是一个漂亮有力的“豹尾”。
(二)长篇或大量引用。既指整段之内大量引用,又指全文各段大量引用。由于古诗文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大量、多处的引用,将能大大提升文章的文化品 质和审美趣味,充实文章的底蕴。整段引用的如20xx年高考优秀作文《寂寞的意韵》:“寂寞是什么?曾几何时,有李白豪唱‘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 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也许,寂寞正 是深宫大院,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曾几何时,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许,寂寞就是芳草依旧,天 涯依旧,物是人非的惆怅心境吧!于是,我问月亮,广寒宫的嫦娥告诉我,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寂寞到底是什么? 我无法回答。”一段之内五处引用诗词名句,以此作为文章情感和义理的载体,让“寂寞”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既为文章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增强了论证的说 服力和感染力,使文章底蕴厚实,充满典雅蕴藉的诗意和丰富的人文气息。
而全篇多处引用的,20xx年四川省高考优秀作文《只缘身在此山中》则可称得上是典范之作了。该文以苏轼名句作为标题,非常恰切地暗扣作文话题“感情 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紧接着引用崔护的诗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自然引出对“情感与认知”关系的认 识,确立文章主旨;然后紧承首段,引用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杜牧的《赤壁》, 从几个角度来进一步阐述主旨,形象生动而不乏理性;末尾再以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收结全文。综观全文,恰到好处的引用、嵌入古典诗词,使哲理思考和情 感抒发传达得深刻而有底蕴,让文章拥有了较高的文化品位。
二、巧套古诗文结构出彩
古人写诗作文都很讲究章法,每一首诗或每一篇文章都有其完整的行文结构与写作脉络,再加上古诗文本身言简意丰、音韵和谐,套用古诗文来铺设文章的行文 结构,不仅能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而且更能给人以典雅优美的感觉,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打动读者。这一点,20xx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 情》比较典范。白居易的《琵琶行》以琵琶女的.演奏贯穿全篇,将乐曲的情调与演奏者、听者的情绪融为一体,又以琵琶女自叙身世和诗人倾诉郁闷相映衬,其行文 结构与情感抒发融合无间,曲尽长篇歌行体诗歌之妙。《琵琶行之父母有情》这篇作文妙就妙在直接套用白诗的结构形式,将《琵琶行》一诗中有关音乐描写的诗句 直接抽取出来,编织出全文的行文结构:“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间关莺语花底滑”,“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 珠小珠落玉盘”,“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座中泣下谁最多,掌上明 珠双眸湿(原诗为‘江州司马青衫湿’)”。这些诗句在《琵琶行》中本身就是串连诗歌内容、编织抒情脉络的关键诗句,被引用为文章行文转换的语言标志,不仅 巧妙地串起从小到大父母对“我”的关爱与教育的一些生活细节,而且使文章的行文结构放得开,又收得拢,读来自有别样的韵味。
三、模仿古诗文语言出彩
高考作文的语言除了要能够根据文章需要尽可能得体准确之外,还应该尽量体现出个性色彩。如果你的文言功底比较扎实的话,不妨模仿古典诗文的语言,用文 言的笔法来表达现代的感悟,这无疑也是高考作文“出彩”的一记妙招。历年高考作文中都有这方面的成功例子,如20xx年南京考生蒋昕捷的《赤兔之 死》,20xx年江苏考生的《谏屈原书》,20xx年四川考生的《愚者传》和北京考生的《转折》等。值得一提的还有20xx年江苏考生写的五言叙事诗《孔 雀东南飞》,其语言脱胎于古乐府名篇《孔雀东南飞》,以一位才华横溢、有志投身西部大开发的青年作为叙事的中心人物,写得像模像样。请看其开头:“孔雀东 南飞,五里一徘徊。五岁进小学,九岁入省中,十五游南大,二十研究生。此生条件好,工作不愁找。东家婆也夸,西家婶也赞。姐弟笑盈盈,父母乐呵呵!好事人 相承,传遍南京城。”
这些高考优秀作文在古典诗文语言的借鉴上,显示出了作者的写作才华和较为深厚的古文修养,以及较好的驾驭语言的功力。
在备考阶段,如果能将古诗文的备考和作文备考结合起来,注重积累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积淀,也许你能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写出一篇“出彩”的高考作文 来。
【古诗文作文】相关文章:
【精选】古诗文作文08-04
古诗文作文10-26
[经典]古诗文作文09-17
古诗文作文(精选)08-15
(精选)古诗文作文09-30
古诗文作文[经典]09-24
古诗文作文07-23
(精选)古诗文作文12-23
古诗文作文(精选)11-24
实用的古诗文作文[精选]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