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语文园地>古诗词> 杜甫的古诗

杜甫的古诗

时间:2024-06-08 07:58:07 古诗词 我要投稿

杜甫的古诗(集合)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杜甫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杜甫的古诗(集合)

杜甫的古诗1

  《武侯庙》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规雁》

  东来千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杜甫的古诗2

  [唐]杜甫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仳离放红蕊,想像嚬青蛾。

  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此至德二载,寒食时,公在长安作也。《杜臆》:诗题不云寒食对月,而云一百五日,盖公以去年冬至,弃妻出门,今计其日,见离家已久也。《荆楚岁时记》:“去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注:据历,合在清明前二日。

  无家对寒食①,有泪如金波②。斫却月中桂③,清光应更多④。仳离放红蕊⑤,想像颦青蛾⑥。牛女漫愁思⑦,秋期犹渡河⑧。

  此章对月思家而作。【黄生注】前半,写思家之意,然无家二字,已暗埋五六。后半,写家人之情,然牛女二字,又彼此双绾。此诗,人惊其出语之奇,不知其布局之整。又曰:仳离照无家,放蕊照寒食,颦蛾照有泪,牛女又照青蛾,即月下所见者。斫桂光多,欲借此以豁愁怀。牛女渡河,豫言聚首有期。是年克复西京,果在深秋之候。)

  ①《诗》:“乐子之无家。”《丹铅录》:季春火将王,又已属火,故禁火而使寒食,俗传为子推而然,非也。又见《周礼·司烜氏》。②月映波中,如金光闪烁,故云金波。此借波字说泪。汉《郊祀歌》:“月穆穆以金波。”③申涵光曰:“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似俗传汪神童诗。虞喜《安无论》:俗传月中仙人桂树,今视其初生,仙人之足,渐已成形,桂树后生。《西阳杂俎》: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何氏语林》:徐稚年七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使月中无物,当极明耶?”④梁简文帝诗:“明月吐清光。”⑤《诗》:“有女仳离,啜其泣矣。”仳离,别离也。仳离二字略读,言当此仳离而红蕊自放也。对蕊颦眉,犹云“感时花溅泪”。朱注却以蕊指月桂,蛾指嫦娥,不切。陆机诗:“软颜收红蕊。”⑥《楚辞》:“思故旧以想像。”颦,蹙眉也。公诗“烛灭眉颦”可证。张伯英《与朱宽书》:“西施心疼,捧心颦眉。”《诗》:“臻首蛾眉。”注:“蚕蛾之眉,细而长曲。”宋南平王诗:“佳人举袖耀青蛾。”⑦《世说》:牛、女二星,隔河而居,每七夕则渡河而会。《齐谐记》:桂阳城武丁,有仙道,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诸仙悉还宫。”弟问:“何事渡河?”曰:“织女暂诣牵牛。”秦嘉诗:“愁思难为数。”⑧《诗》:“秋以为期。”《梦溪笔谈》:此诗次联,不拘对偶,疑非律体。然起二句,明系对举,谓之偷春格,如梅花偷春色而先开也。

  罗大经曰:太白诗:“划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子美诗:“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二公所以为诗人冠冕者,胸襟阔大故也,此皆自然流出,不假安排。

  杨诚斋云:东坡诗:“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亦此类也。此诗一二对起,三四散承,用偷春格也,初唐人常有之。卢照邻《关山月》诗:“塞垣通碣石,卤障逐祁连。相思在万里,明月正孤悬。影移金轴北,光断玉门前。寄言闺中妇,时看鸿雁天。”宋之问《晚泊湘江》诗:“五岭栖迟地,三湘憔悴颜。况复秋雨霁,表里见衡山。路逐鵩南转,心依雁北还。惟余望乡泪,更染竹成斑。”宋诗上四言景,下四言情,兼参双扇格矣。杜诗又云:“入河蟾不没,捣药免长生。”月桂、蟾兔,前注各有征引。《随笔》云:《西阳杂俎·天咫篇》载月星神异数事,其命名之义,取《国语》楚灵王曰“是知天咫,安知民则”之说。其记月中蟾桂,引释氏书,言须弥山南面有阎扶树,月过树,影入月中。或言月中蟾桂,地影也。空处,水影也。坡公《鉴空阁》诗:“月明本自明,无心孰为境。桂空如水鉴,写此山河影。我观大瀛海,巨浸与天永。九州居其间,无异蛇盘镜。空水两无质,相照但耿耿。妄云桂兔蟆,俗说皆可屏。”正用此说。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的古诗3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十分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述的更加生动活泼。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这样就构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能够通行了,做生意的人能够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十分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构成了十分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此刻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能够说是一首十分工整的、写得十分认真的一首诗。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杜甫的古诗4

  李潮八分小篆歌

  [唐]杜甫

  苍颉鸟迹既茫昧,字体变化如浮云。陈仓石鼓又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秦有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寂不闻。

  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惜哉李蔡不复得,吾甥李潮下笔亲。

  尚书韩择木,骑曹蔡有邻。开元已来数八分,潮也奄有二子成三人。况潮小篆逼秦相,快剑长戟森相向。八分一字直百金,蛟龙盘拏肉屈强。

  吴郡张颠夸草书,草书非古空雄壮。岂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郎丈人行。巴东逢李潮,逾月求我歌。

  我今衰老才力薄,潮乎潮乎奈汝何。

  复愁十二首

  [唐]杜甫

  人烟生处僻,虎迹过新蹄。野鹘翻窥草,村船逆上溪。

  钓艇收缗尽,昏鸦接翅归。月生初学扇,云细不成衣。

  万国尚防寇,故园今若何。昔归相识少,早已战场多。

  身觉省郎在,家须农事归。年深荒草径,老恐失柴扉。

  金丝镂箭镞,皂尾制旗竿。一自风尘起,犹嗟行路难。

  胡虏何曾盛,干戈不肯休。闾阎听小子,谈话觅封侯。

  贞观铜牙弩,开元锦兽张。花门小前好,此物弃沙场。

  今日翔麟马,先宜驾鼓车。无劳问河北,诸将觉荣华。

  任转江淮粟,休添苑囿兵。由来貔虎士,不满凤凰城。

  江上亦秋色,火云终不移。巫山犹锦树,南国且黄鹂。

  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

  病减诗仍拙,吟多意有馀。莫看江总老,犹被赏时鱼。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唐]杜甫

  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

  题张氏隐居二首

  [唐]杜甫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

  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

  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送李校书二十六韵

  [唐]杜甫

  代北有豪鹰,生子毛尽赤。渥洼骐骥儿,尤异是龙脊。

  李舟名父子,清峻流辈伯。人间好少年,不必须白晰。

  十五富文史,十八足宾客。十九授校书,二十声辉赫。

  众中每一见,使我潜动魄。自恐二男儿,辛勤养无益。

  乾元元年春,万姓始安宅。舟也衣彩衣,告我欲远适。

  倚门固有望,敛衽就行役。南登吟白华,已见楚山碧。

  蔼蔼咸阳都,冠盖日云积。何时太夫人,堂上会亲戚。

  汝翁草明光,天子正前席。归期岂烂漫,别意终感激。

  顾我蓬屋姿,谬通金闺籍。小来习性懒,晚节慵转剧。

  每愁悔吝作,如觉天地窄。羡君齿发新,行己能夕惕。

  临岐意颇切,对酒不能吃。回身视绿野,惨澹如荒泽。

  老雁春忍饥,哀号待枯麦。时哉高飞燕,绚练新羽翮。

  长云湿褒斜,汉水饶巨石。无令轩车迟,衰疾悲夙昔。

  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郡防御判官

  [唐]杜甫

  昔没贼中时,潜与子同游。今归行在所,王事有去留。

  逼侧兵马间,主忧急良筹。子虽躯干小,老气横九州。

  挺身艰难际,张目视寇雠。朝廷壮其节,奉诏令参谋。

  銮舆驻凤翔,同谷为咽喉。西扼弱水道,南镇枹罕陬。

  此邦承平日,剽劫吏所羞。况乃胡未灭,控带莽悠悠。

  府中韦使君,道足示怀柔。令侄才俊茂,二美又何求。

  受词太白脚,走马仇池头。古色沙土裂,积阴雪云稠。

  羌父豪猪靴,羌儿青兕裘。吹角向月窟,苍山旌旆愁。

  鸟惊出死树,龙怒拔老湫。古来无人境,今代横戈矛。

  伤哉文儒士,愤激驰林丘。中原正格斗,后会何缘由。

  百年赋命定,岂料沉与浮。且复恋良友,握手步道周。

  论兵远壑净,亦可纵冥搜。题诗得秀句,札翰时相投。

  遣兴三首

  [唐]杜甫

  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

  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

  天寒落万里,不复归本丛。

  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

  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

  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

  昔在洛阳时,亲友相追攀。

  送客东郊道,遨游宿南山。

  烟尘阻长河,树羽成皋间。

  回首载酒地,岂无一日还?

  丈夫贵壮健,惨戚非朱颜。

  江上

  [唐]杜甫

  江上日多雨,萧萧荆楚秋。高风下木叶,永夜揽貂裘。

  勋业频看镜,行x倚楼。时危思报主,衰谢不能休。

  夜

  [唐]杜甫

  绝岸风威动,寒房烛影微。岭猿霜外宿,江鸟夜深飞。

  独坐亲雄剑,哀歌叹短衣。烟尘绕阊阖,白首壮心违。

杜甫的古诗5

  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野望

  [唐]杜甫

  清秋望不极,迢递起曾阴。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沈。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野望

  [唐]杜甫

  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

  山连越巂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

  独鹤不知何事舞,饥乌似欲向人啼。

  射洪春酒寒仍绿,目极伤神谁为携。

  野望

  [唐]杜甫

  纳纳乾坤大,行行郡国遥。云山兼五岭,风壤带三苗。

  野树侵江阔,春蒲长雪消。扁舟空老去,无补圣明朝。

  即事

  [唐]杜甫

  闻道花门破,和亲事却非。人怜汉公主,生得渡河归。

  秋思抛云髻,腰支胜宝衣。群凶犹索战,回首意多违。

  即事

  [唐]杜甫

  百宝装腰带,真珠络臂鞲。笑时花近眼,舞罢锦缠头。

  即事

  [唐]杜甫

  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行云浮日光。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飞阁卷帘图画里,虚无只少对潇湘。

  天末怀李白

  [唐]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新安吏

  [唐]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杜甫的古诗6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的古诗7

  古诗《送王侍御往东川放生池祖席》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东川诗友合,此赠怯轻为。况复传宗近,空然惜别离。

  梅花交近野,草色向平池。倘忆江边卧,归期愿早知。

  作品赏析

  【注解】:

  【朱注】此诗见王原叔本。蔡氏编在多州诗内。今按:成都诗有王侍御郁及王侍御契,此或即其人欤。诗云衰疾江边卧,应指草堂言。放生池亦当在成都。邵注谓在蓬溪县龙多山,误矣。蔡曰:梓州为东川。唐肃宗诏:天下临池带郭处,置放生池,凡八十一所。颜真卿为碑。行者有祖道之祭,祭毕饮于其侧,谓之祖席。

  东川诗友合,此赠怯轻为。况复传宗匠①,空然惜别离。梅花交近野,草色向平池。傥忆江边卧,归期愿早知。

  (上四送王侍御,五六池边春景,末乃预订归期。东川乃诗友会合之地,故欲赠诗而怯于轻为。况侍御能诗,共传宗匠,徒然作惜别常语,亦何为乎。当兹冬尽春来之际,惟愿早归,以尉衰疾,此今日送行之意也。)

  ①诸本皆作传宗近,意不可解。张远指放生池,以佛家有南北宗也。此说牵强。邵注作传踪,谓音信相通,此亦无据。按近字犯重,恐是匠字,乃字形相似而讹耳。公《八哀诗》云:“宗匠集精选。”宗匠二字,本袁宏书。初欲改近为匠,尚无确据,偶阅《诗纪》载晋时仙识“匠不足虑忧远危”,冯惟讷云,“匠疑作近。”今按:彼是误近为匠,此则误匠为近,可以互证。

杜甫的古诗8

  [唐]杜甫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作品赏析:

  “两个黄鹂”这首诗是广德二年(764)春,杜甫初回草堂时写的,是杜诗中写景佳作。这一四句皆对,一句一景的七言绝句,犹如一幅绚丽生动的彩画: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色调淡雅和谐,图象有动有静,视角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整个画面给人以既细腻又开阔的感受。结尾一句,也隐约流露出诗人当时意欲乘舟东下的打算。

  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还镇成都。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可见。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近在目前。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在江岸边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吴”。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时,就会觉得很不平常。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也可“青春作伴好还乡”了,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何等开阔!

  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而一以贯之,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正是诗人的内在情感。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就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周啸天)

  ------------------------------------------------

  此依朱本与前诗连编,旧在永泰元年者非。是年四月,严武方卒,公行出蜀矣。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①。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首章,咏园中夏景。别开门,恐踏笋也。却背村,为堑隔也。朱老、阮生,俱成都人。黄希曰:朱老,当是南邻朱山人。阮生,岂指阮隐居耶。阮居秦州,故云拟对。)

  ①行椒,椒之成行者。《怀旧赋》:“列列行椒。”

  其二

  欲作鱼梁云覆湍,因惊四月雨声寒。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①。

  (次章,为鱼梁而赋也。赵曰:作鱼梁,须劈竹沉石,横截中流,以为聚鱼之区。因溪有蛟龙,时兴云雨,公故不敢冒险以取利。)①汉武帝《瓠子歌》:“隤林竹兮楗石菑,宣房塞兮万福来。”

  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①。

  (三章,咏溪前诸景。此皆指现前所见,而近远兼举。)

  ①范成大《吴船录》:蜀人入吴者,皆从合江亭登舟,其西则万里桥。杜诗“门泊东吴万里船”,此桥正为吴人设。

  其四

  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①。

  (四章,为药圃而赋也。种药在两亭之间,故青色叠映。彼苗长荒山者,不能遍识其名。此隙地所栽者,又恐日浅未及成形耳。《杜臆》:公常多病,所至必种药,故有“种药扶衰病”之句。有条有甲,见种药多品。)

  ①吴论:成形,如人参成人形,茯苓成禽兽形之类。杨慎曰:绝句四句皆对,少陵“两个黄鹂鸣翠柳”是也。然不相连属,即是律中四句耳。唐绝万首,如韦苏州“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又刘长卿“寂寂孤莺啼杏园,寥寥一犬吠桃源。落花芳草无寻处,万壑千峰独闭门”,二首绝妙。盖字句虽对,而意则一贯也。其余如李峤《送司马承祯还山》云:“蓬阁桃源两地分,人间海上不相闻。一朝琴里悲黄鹤,何日山头望白云。”又柳中庸《征人怨》云:“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镮。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又周朴《边塞曲》云:“一队风来一队沙,有人行处没人家。黄河几曲冰先合,紫塞三春不见花。”斯亦其次也。

  升庵所引,此一体也。唐人诸法毕备,皆当参考,以取众家之长。凡绝句散起散结者,乃截律诗首尾,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云“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花满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张继《枫桥夜泊》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是也。有对起对结者,乃截律诗中四句,如张仲素《汉苑行》云“回雁高飞太液池,新花低发上林枝。年先到处皆堪赏,春色人间总未知”,王烈《塞上曲》云“红颜岁岁老金微,砂碛年年卧铁衣。白草城中春不入,黄花戍上雁长飞。”有似对非对者,如张祐《胡渭州》云“享亭孤月照行舟,寂寂长江万里流。乡国不知何处是,云山漫漫使人愁”,张敬忠《边词》云“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发时”,是也。有散起对结者,乃截律诗上四句,如李白《上皇西巡歌》云“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李华《春行寄兴》云“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有对起散结者,乃截律诗下四句,如李白《东鲁门泛舟》云“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雍陶《韦处士郊居》云“满庭诗景飘红叶,绕砌琴声滴暗泉。门外晚晴秋色老,万条寒玉一溪烟”,是也。有金首声律谨严不爽一字者,如白居易《竹枝词》云“瞿塘峡口冷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晴鸟一时啼”,贾岛《渡桑干》云“客合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井州是故乡。”有平仄不谐而近于七古者,如李白《山中问答》云“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韦应物《滁州西涧》云“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有平仄未谐而并拈仄韵者,如君山老父闲吟云“湘中老人读黄老,手援紫藟坐碧草。春至不知湖水深,日暮忘却巴陵道”,李洞《绣岭宫》云“春草萋萋春水绿,野棠开尽飘香玉。绣岭宫前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有首句不拈韵脚,而以仄对平者,如王维《九日忆兄弟》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戏题盘石》云“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杜甫的古诗9

  【春望】

  杜甫〔唐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高】

  杜甫〔唐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春夜喜雨】

  杜甫〔唐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望岳】

  杜甫〔唐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曾同:层)

  【绝句】

  杜甫〔唐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唐代〕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蜀相】

  杜甫〔唐代〕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月夜忆舍弟】

  杜甫〔唐代〕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边秋一作:秋边)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的古诗10

  [唐]杜甫

  当时浣花桥,溪水才尺馀。白石明可把,水中有行车。

  秋夏忽泛溢,岂惟入吾庐。蛟龙亦狼狈,况是鳖与鱼。

  兹晨已半落,归路跬步疏。马嘶未敢动,前有深填淤。

  青青屋东麻,散乱床上书。不意远山雨,夜来复何如。

  我游都市间,晚憩必村墟。乃知久行客,终日思其居。

  作品赏析:

  黄鹤编在宝应元年成都诗内。

  当时浣花桥①,溪水才尺余。白石明可把②,水中有行车③。

  (此阻于溪水,不得归寓而作也。首叙平时溪水。)

  ①万里桥,近浣花溪。②《艳歌行》:“水清石自见。”③《华阳风俗录》:浣花亭,在州之西南,江流至清,其浅可涉,故中有行车。

  秋夏忽泛溢,岂惟入吾庐。蛟龙亦狼狈①,况是鳖与鱼。兹晨已半落,归路跬步疏②。马嘶未敢动,前有深填淤③。

  (此记涨后景事。【远往】蛟龙二句,即前诗“鱼鳖为人得,蛟龙不自谋”意。跬步疏,人迹稀也。深填淤,马行滞也。)

  ①赵曰:狼、狈,二兽名,半其体相附,苟失其一,则无据矣。故仓皇失据者,谓之狼狈。②《荀子》:“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注:“一足曰跬,两足曰步。”③《汉·沟洫志》:“有填淤反壤之害。”注:“填淤,谓壅泥也。”黄希曰:《沟洫志》:淤,音于庶反,此作平声用。

  青青屋东麻,散乱床上书。不知远山雨,夜来复何如。我游都市间,晚憩必村墟①。乃知久行客,终日思其居②。

  (此遥望村居而有感也。若山雨夜至,则更阻归途矣。因思向者朝游夕返,行客思居,不能自己,今如咫尺睽隔何。《杜臆》云:末四只说平日归家,而沮雨恩家,自见于言外,更有蕴藉。一说:久客思家,概言旅人之情,意却稍宽。此章四句起,下二段俱八句。)

  ①村墟,即指草堂。庾信诗:“摇落小村墟。”②《诗》:“职思其居。”

杜甫的古诗11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古柏行》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野望》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的古诗12

  1、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曲江二首》

  2、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曲江二首》

  3、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

  4、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杜甫——《水槛遣心》

  5、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杜甫——《春运》

  6、鸡鸣风雨交,久旱云亦好。——《雨过苏端》

  7、风鸳藏近渚,雨燕集深条。——《朝雨》

  8、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贫交行》

  9、酒尽沙头双玉瓶,众宾皆醉我独醒。——《醉歌行》

  10、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饮中八仙歌》

杜甫的古诗13

  《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解】:

  1、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2、钟:赋予、集中。

  3、决:裂开。

  4、凌:跃上。

  【韵译】: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

  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

  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

  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

  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评析】:

  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

  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杜甫的古诗14

  《绝句》翻译

  作者:杜甫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名师翻译:

  一个如以往一样平常的早晨,诗人披衣而起,不经意地推开了临水而居的窗:

  一对黄莺儿——也许一生都栖息在窗外柳树上的黄莺儿,又开始了幸福的吟唱。小巧而漂亮的身影在翠绿中时隐时现,歌唱生活,歌唱爱情,歌唱春天里每一束暖暖的.阳光和柔柔拂动的轻风。

  抬头望去,天还是那么的蓝,一尘不染地透着,就像一湖静静的水泊在空中。一行白鹭不知从哪个方向闯进了视线,而后又淡淡地消失在远方。

  远处,高山在晨光中露出了清新的面庞。峰岭上千年不化的积雪,目睹了多少世间的沧桑,又将记住未来多少有风有雨的日子?细细想一想,人的一生真如一朵雪花,一眨眼就没了。

  冰消水满。许多江浙的船夫,开始驶船逆江而上,在妻儿老少的期盼中寻找一年的希望。门前,来来往往的船只又挤满了曾经清冷的码头。

  又一个春天来了。诗人感到了一丝温暖和安慰。

杜甫的古诗15

  目录

  作品简介《绝句二首·其二》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作品。这是一首咏物诗,此首则在春色秀丽的美景上涂了一层羁旅异乡的愁思和伤感,春色和乡思交相辉映,增添了诗的韵味。这首诗极生动地、自然地描绘出充满生机的春色之美,反映了杜甫经过漂泊的磨难后,在草堂暂得生活安宁而产生的闲适情怀。

  作品原文

  绝句二首·其二

  [唐]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作品注释

  ⑴鸟:指江鸥。

  ⑵花欲燃:花红似火。

  作品译文

  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

  今年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创作背景

  这首五言绝句是诗人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作于广德二年(764)暮春,时杜甫在四川草堂。

  作品鉴赏

  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这一首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这首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作品点评

  唐·皎然《诗式》:因江碧而觉之逾白,因山青而显花之色红,此十字中有多少层次,可悟炼句之法。而老杜因江山花鸟,感物思归,一种神理,已跃然于纸上。

  明·周珽《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江山、花鸟、着眼易过,身在他乡,归莫有期,则所触皆成悲思矣。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次章言春过可忧。杜诗如:“江碧鸟逾白······何日是归年。”此即双起单结体也。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此则对景出情。

  清·杨伦《杜诗镜铨》:佳句(“江碧”句)。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杜甫的古诗】相关文章:

杜甫的古诗01-26

杜甫的经典古诗05-19

古诗春望杜甫11-22

杜甫《春夜喜雨》古诗01-20

杜甫的经典古诗必备(15篇)05-20

杜甫的经典古诗合集(15篇)05-20

杜甫《又送》古诗原文意思赏析02-21

《春望》杜甫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05-04

杜甫《引水》古诗原文意思赏析04-14

杜甫《观兵》古诗原文意思赏析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