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语文园地>古诗词> 项羽的古诗

项羽的古诗

时间:2024-08-06 12:36:35 古诗词 我要投稿

关于项羽的古诗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项羽的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项羽的古诗

关于项羽的古诗1

  1、《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2、《乌江亭》

  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3、《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过项羽庙》

  宋·陈洎

  八千子弟已投戈,夜帐犹闻怨楚歌。

  学敌万人成底事,不思一箇范增多。

  5、《六州歌头·项羽庙》

  宋·李冠

  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鞭寰宇,驱龙虎,扫欃枪,斩长鲸。血染中原战,视余耳,皆鹰犬,平祸乱,归炎汉,势奔倾。兵散月明,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共虞姬相对,泣听楚歌声,玉帐魂惊,泪盈盈。

  念花无主,凝愁苦,挥雪刃,掩泉扃。时不利,骓不逝,困阴陵,叱追兵。呜咽摧天地,望归路,忍偷生!功盖世,何处见遗灵?江静水寒烟冷,波纹细、古木凋零。遣行人到此,追念益伤情,胜负难凭!

  6、《乌江项羽庙》

  宋·吴龙翰

  盖世英雄只恁休,千年遗恨大江流。

  汉提义帝作张本,当日君输第一筹。

  7、《项羽》

  宋·陆游

  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

  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

  8、《咏史诗·鸿门》

  唐·胡曾

  项籍鹰扬六合晨,鸿门开宴贺亡秦。

  樽前若取谋臣计,岂作阴陵失路人。

关于项羽的古诗2

  一、阅读下面三首关于项羽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士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咸阳,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各是什么?

  第一首是从____________角度来评价的。

  第二首是从____________角度来评价的。

  第三首是从____________角度来评价的。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答案:1、兵家用兵,民心向背,节操或气节

  2、(1)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2)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3)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诗歌解释鉴赏

  《题乌江亭》

  译文:战争的胜败是很难预料的,能够经受失败、挫折等羞辱的考验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如果当年重返江东再整旗鼓,有朝一日卷土重来也是说不定的。

  鉴赏:项羽溃围来到乌江,亭长建议渡江,他愧对江东父兄,羞愤自杀。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同时暗寓讽刺之意。

  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儿”呢?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历来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愚蠢得可笑。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乌江亭》

  译文:经过战争的的疲劳的壮士非常的悲哀,中原一败之后大势难以挽回。即便江东的子弟现在还在,但是,谁能保证他们为了项羽而卷土重来?鉴赏这首诗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项羽的霸业以“鸿门宴”为转折,此后逐渐从顶峰走向下坡,到了“垓(gāi)下一战”,已经陷入了众叛亲离的境地,彻底失败的命运已经无可挽回了。项羽失败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就是他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倒行逆施,表尽人心。更为可悲的是,他毫无自知之明,至死不悟,“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他临死前的这番话,可为“壮士衰”作注脚,也可为“势难回”作证明。所以,三、四句诗人进一步深入剖析:“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以辛辣的反问指出:即使项羽真的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

  王安石的诗,十分辛辣冷峻,但却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夏日绝句》

  译文活着的时候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鉴赏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

  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二、项羽自作诗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鉴赏

  该诗属于骚体诗,采用夸张手法,对英雄的体力,勇气,胆量,斗志进行了描摹,既表现了自信,又隐含着自叹。对比手法的使用也相当成功。第一句把自己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英雄形象推向了顶峰,后三句却无可奈何地哀叹自己穷途末路,“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悲惨情状。两相对比,悲壮气氛更浓烈艳丽,艺术效果犹佳。此诗还巧妙地使用了“顶针”法,既第二句的尾的“骓不逝”又作了第三句的头,形成了相邻两句的首尾蝉联,这样的句句相扣,使结构整齐,语气贯通。

  三、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钟山风雨起苍黄”钟山即紫金山,在南京市的东面。苍黄,同仓皇。本句是说南京突然遭到了革命暴风雨的袭击。苍黄兼有变色的意思。 “双关”。

  “虎踞龙盘”形容地势优异。诸葛亮看到吴国都城建业(今南京市南)的地势曾说:“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石头即石头山,在今南京市西。

  “慨而慷”感慨而激昂。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剩勇,余勇。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后汉书·皇甫嵩传》:“兵法(指《司马兵法》),穷寇勿追。”这里改变了这种说法,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把敌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掉,不要留下后患。

  “不可沽名学霸王”沽名,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猎取名誉。,拥四十万大军入咸阳。这里是说应从项羽的失败得到教训,不可为了“和平”的虚名,给敌人以卷土重来的机会。

  “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诗人李贺诗句):老天如果有感情,有喜怒哀乐那么他也会老。李贺用这句表达了他对他所处时代的无奈及悲天悯人的情感,而毛主席也用这句控诉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但骨子里已少了无奈。这句诗很巧妙,用反证,间接的形式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怀。

  “人间正道是沧桑”:人间,人类社会,人类历史;正道,正确的、正常的发展规律法则;沧桑,沧海桑田。

【项羽的古诗】相关文章:

项羽《垓下歌》赏析_古诗大全12-27

经典的古诗11-15

经典的古诗06-12

古诗05-26

很经典的古诗03-11

关于霜降的古诗_古诗大全12-30

古诗的浪漫-有关古诗的作文02-17

桂花的古诗09-26

出伏的古诗10-17

简短的古诗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