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热)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同时认识2个偏旁部首。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
教具: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2)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对,今天,我们就来听听足球的自我介绍。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再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3.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生字词)。
⑵自己读读词语,哪些生字的字音值得注意?
⑶正音,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出示长句子)
⑴谁能来读读这个句子?你是怎么停顿的?
⑵指导读句子。
5.文中还有长句子,用老师教的方法读一读。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7.齐读课文。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复习巩固生字读音。
2.教学“示字旁”、“巾字底”,两个偏旁的“竖”不同。
3.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红。
4.反馈:检查“运、带”的'笔顺。
5.指导写字。
6.师范写生字,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初步了解足球运动的起源及发展概况,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录像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给“纪、祝”扩词。
二、新授
1.自读第1自然段。
⑴读完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年纪一大把”是什么意思?
⑶齐声有感情朗读课文。
2.自读第2自然段。
⑴为什么足球的年纪一大把呢?
⑵谁通过查资料知道:足球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⑶足球那么风行全世界,原来可是我们祖先发明的,你想说什么?
3.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
⑴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⑵你能感受到足球是最流行的运动吗?说说看。
⑶为什么足球能给人们带来欢乐呢?
三、总结课文
1.指名读得最好的3个学生读课文。
2.你能做个足球,向别人介绍一下自己吗?
3.指名介绍,评析。
历史长
板书:17我叫足球
给别人带来快乐
(二)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端正的书写“宫、祝”两个生字,认识新偏旁
3、了解有关足球的一些知识,知道足球运动是当今的流行运动,同时让学生明白能给人带去欢乐,自己才是最快乐的。
教学重点:朗读、写字
教具:多媒体动画,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纪、皇、帝、庆、祝宫、进、运、带、踢、自、己”
(1)、指名读、齐读
2、出示写过的生字“纪、庆、进、运、带”
(1)、指名读并组词,全班跟读。
二、学课文
1、自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主要讲了什么?(出示第一自然段投影)
相机出示“圆圆的身体,个头不大,年纪可有一大把喽。”
2、指名读
3、指名上台表演,评奖。
4、齐读
过渡:是啊,足球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关于足球的历史,让我们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你知道些什么?
1、自读
2、交流
(1)、点出“很久很久”“中国”读好、自豪
(2)、“只有……才”师:可见足球是件非常高雅的活动。
(3)、“他们在皇宫前…….里”(放动画)
师:有谁对当代的足球有更多的认识?
1、指名说
2、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许多年过去了,今天,踢足球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运动。
师展示何以为流行:大连的足球建筑,足球的望远镜,足球报,印有足球图案的衣服……
师:小朋友们再来看这两张图,人们都在干嘛?(欢笑)是谁带给他们“欢笑”(足球)
平时生活中你或你的家人有没有这种举动?说说怎样的?
1、指名交流(球迷)
2、师:足球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欢笑,那么课文中的最后一句中“我就觉得自己也是快乐的了。”什么意思。
(1)、指名说(能给别人带来欢笑,自己才是最快乐的)
(2)、指名读最后一句
过渡:课文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足球,你还知道足球的什么知识?
1、交流
2、齐读全文。
三、教学生字
1、出示“宫、庆、祝”
(1)、认读,并组词。
(2)、说说如何识记。认识新偏旁。
(3)、师范写,生书空。
(4)、生描红,师巡视。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阅读短文《爸爸的咳嗽》。
教学步骤
一、提出阅读要求。
学生读短文和文后的.练习题。
二、再读短文
1.边读边思考文后的题。
2.给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做记号。
三、学生自学后,讨论交流。
1.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短文讲自从搬进新居后,我发现父亲的咳嗽病,经过仔细观察和咨询,终于找到了病因——硫酸厂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从中应该懂得:a.遇事要动脑筋,仔细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b.环境污染威胁着人类健康,应早日治理。
2.短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1)文章层次清楚,写了发现病情——仔细观察——找到病因——希望治理。
(2)形成新颖活泼。采用观察日记的形式记叙,因果关系清晰明了。
语文教案 篇3
1.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
2.感知人物形象,寻找自己身边的伙伴的相同点,并阅读原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感知人物形象,寻找自己身边的伙伴的相同点,并阅读原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1课时
课件: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简介、作者简介、词语解释、课文插图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它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先生(板书)的四大名著之一。对于马克吐温你们不陌生吧。在五年级也学过一篇课文《金钱的魔力》。他是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语言风趣幽默,亲切自然。
(板书:马克吐温 美国作家)
《汤姆·索亚历险记》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有人说:如果马克,吐温的小说是皇冠的话,那这部小说就是皇冠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见一见这颗明珠。
2.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汤姆·索亚历险记》)
3.齐读课题。
1、请看题目,你觉得这篇小说的关键词应该是什么?什么叫历险?
2.默读节选片段,说说这部小说主要写了什么。
精彩片段讲述的是汤姆和贝奇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你喜欢的历险读一读。并说说你的感受。
4、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历险结果是什么?
5、以小组的形式再读课文,读出汤姆的特点,评出读得最好的.小组。
6、小组复述课文。
1.默读课文精彩片断,从精彩片断中找出人们见他们回来的表现来。
——“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不一会儿,街道上就挤满了衣衫不整却欣喜若狂的人,他们高喊着:‘快来看!找到他俩了!’”在他们被找回来前后,人们的情感分别有什么不同?——正所谓“大悲大喜,先悲后喜。”大师就是大师,写文章就是与别人不一样。他的语言主要以夸张幽默著称。现在我们以大喜的部分为例,你觉得哪些描写最吸引你?为什么?有感情地读一读。
2.汤姆夸张地吹嘘这次历险过程的描写更为精彩,有两个词一连用了五六次,你能否找到?——六个“怎样”,四个“如何”。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一段再读一读,你能否尽情地展开想象,把第一个“怎样和如何”的具体内容写出来呢?
3.再回到精彩片断,现在你对汤姆是否又有了新的认识?
乐观勇敢、顽皮可爱、有爱心
1、通过阅读这篇课文你还想了解汤姆历险的哪些具体内容?
2、小说第二章中有关出让刷墙权的那段描写充分展现出汤姆具有杰出的领导才能。本不知不觉地自愿成了汤姆的“俘虏”,他不仅替汤姆刷墙,而且为了能刷上墙,连自己的苹果也赔上了。当孩子们抢着刷墙时,汤姆却暗自高兴。汤姆是个多种角色的复合,他身上还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特征,也许有着你的影子。请同学们找出《汤姆·索亚历险记》整本书阅读。
1、文中有很多词看上去是贬义词,实质表达了作者对人物的喜爱之情,如“臭味相投”,你能找出来吗?
2、马克,吐温是作者的笔名,关于他笔名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呢,你能
否去找找?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汤姆和贝琪失踪后人们的悲痛心情 顽皮可爱
汤姆和贝琪归来后人们的喜庆场景 敢于冒险的精神精彩片段 汤姆得意地讲述山洞历险的经历 乐观勇敢
汤姆看望生病的伙伴哈克 有爱心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区别同音字、形音字,抄写词语,搭配词语,巩固学过的生字新词语。
2读背中外名言警句,了解大概意思。
3阅读短文。
4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知道各种行业缺一不可。
教学重点: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读懂短文,展开想像,续编《炮手》。
课时划分: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积累运用”“开卷有益”。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1出示卡片,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的特点。
3指名口头组词。
4引导学生记字形。
二抄一抄。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一读。
2说说这些词语在抄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3学生抄写词语。
4指名读一读。
三、读一读,填上合适的词语
1、学生完成练习。
2、集体反馈。(分享快乐,服从分配,瞄准房屋,忍受痛苦,浇灌禾苗,播种希望。)
3、读一读。
四、读一读,背一背
1、学生自由读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小结,点明这些句子所表达的主题:奉献。
五、阅读《邮箱里的花束》
1、学生自由读课文。
(1)准确、通顺地朗读短文。
(2)思考: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出示部分词语,检查大家的认读情况。
娜塔娅偏僻婶婶大街郊外皱纹
3、指名反馈: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娜塔娅经常帮助邮递员分发邮件。一个星期天,女教师什么也没有,为了不让女教师失望,她到郊外采了一束野花放在女教师的信箱里。)
讨论:女教师没有信件,娜塔娅为什么要采一束鲜花放在女教师的信箱里?(娜塔娅知道每次收到信件,女教师都会很高兴。如果今天女教师没有收到信件,女教师会伤心难过,为了让女教师不伤心,能收获快乐,所以娜塔娅采了一束鲜花放在女教师的信箱里。)
4、教师:从小姑娘的身上,你们得到什么启发?(处处为别人着想)
5、教师小结:是呀,只是一束鲜花就使女教师收获了快乐,娜塔娅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她时刻为别人着想,真是一个好孩子。
六、课时总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复习了学过的生字新词,还认识了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时刻为别人着想的好姑娘——娜塔娅。希望同学们能像她一样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时刻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带去快乐。
七、作业布置
1、积累本课的词语以及名言警句。
2、有感情地朗读短文《邮箱里的花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采访了解各种行业的特点以及对社会的'贡献,知道各行业缺一不可,树立为国家、社会服务,奉献的志向。
教具准备
调查表。
教学过程:
一、设计采访提纲
1、教师:同学们,你们对爸爸、妈妈以及身边人的工作了解有多少呢?
2、学生自由反映情况。
3、教师揭示本次活动的目的:了解各种职业的特点以及多社会的贡献。
4、出示课文中的调查表,引导学生设计好采访提纲。
二、指导采访,引导学生组织好采访语言
三、学生课后完成采访内容,填写调查表
四、反馈调查情况
五、自由说说自己在这次调查活动中明白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写一份调查后感想。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概括每一段的段意,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了解课文所介绍的莺的特性。
3、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概括段意,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莺的特性。
教学难点:
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听写课后生字词
莺 阴霾 栖息 千呵万护 恬静 轻盈 迁徙 无忧无虑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上一单元学习《古代诗歌五首》时学过一首描写美好春光的诗——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同学们还会背诵吗?(学生齐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绘了一幅动人的'莺歌燕舞图,那么,“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小动物呢?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丰的生动描绘去一起认识一下莺这种小动物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做到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回视,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提问:课文共六段,试概括每一段的大意。(教给方法找中心句或关键词)
第一段:鸟类的回归带来了初春的第一个信息。
第二段:莺科小鸟最多,也最惹人喜欢。
第三段:莺的外形特征。
第四段:莺的生活习性。
第五段:莺生性胆小。
第六段:莺的叫声最好听。
2、说说莺的特点(筛选文中的词语概括回答)
活跃、灵巧、轻盈、好动、富有感情;生性胆小,但无忧无虑;歌声美妙动听。
四、细读赏析
1、比较阅读。
雀形目鹟(wēng)科的1亚种。本亚科鸟类体形短小或中等;嘴形尖细,有时微有缺刻;体羽大都为纯色,仅少数非洲种彩色较多。共61属345种,中国有19属83种。是旧大陆著名的鸣禽,仅少数种类(如戴菊莺、北极莺)越过白令海峡,到达阿拉斯加,但冬季仍返回菲律宾和马鲁古群岛越冬。——《大百科全书 · 生物学》
这段文字与课文相比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
本段:典型的说明文 语言严谨科学 知识性
课文:文艺性小品文 语言优美生动 趣味性
既然同学们觉得本文语言优美,接下来就让我们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2、以你喜欢的阅读方式(速读、精读、选读)找出文中你认为语言优美的语句,并作简要品析。
例子:早晨可以看见它采集露水,在夏季短暂的雨后,它常来到湿润的树叶上,摇晃树枝洗淋浴。(第五段)
品析: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采集”、“摇晃”、“洗淋浴”这几个词将莺的行为拟人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莺活跃好动、无忧无虑的特性,体现了文艺小品文的语言优美的特点。
五、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介绍莺的文字,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写了莺的特点、习性,突出了莺的活跃、灵巧、轻盈、好动,爱歌唱,有感情,惹人喜爱等特点。整篇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运用了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将莺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动传神,形象地表现了莺的特点,在使读者获得有关莺的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美的享受。这种融知识性和文学性于一体的科学小品,确实是说明文中的上乘之作。
六、作业布置
《语文同步训练》自主学习和体验探究部分。
板书设计:
《莺》布丰
活泼好动 生性胆小 善于唱歌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望着云彩,思念故乡.思念故乡,望着云彩”这诗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这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板书课题:回顾?拓展),赏读片段.感悟乡情
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写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通过写景物抒发怀念故乡之情.)
过渡:课文中这样的描写还有哪些呢?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互相交流,各抒己见
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边读边批注.
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a.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b.课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小结: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作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
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结合本次习作中的典型例子进行交流.)
诗文链接,内化积累
回顾课文的学习,通过充分交流,我们收获了很多,不仅明白了抒情要用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表达,还积累了不少感人的片段.谁能背诵一两段?
表达思乡情的诗文还有很多很多,读一读下面的诗句(日积月累中的),你能把它们印在脑海里吗?练习背诵.(个人背,同桌背.)
你还读到过这样的诗文吗?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吗?(指名读背.)
趣味语文.激发兴趣
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
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的问题.
全班交流对“推敲”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对语言文字进行推敲的实例.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园地教案12-14
语文教案[精选]07-20
【经典】语文教案10-04
语文教案(经典)07-30
语文教案【经典】08-29
语文教案[经典]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