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12 12:50:39 教案 我要投稿

(热)实用的语文教案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热)实用的语文教案5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天鹅、大虾和梭鱼都很用力,但是因为不合作,彼此不配合,所以大车至今还在原处。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1、搜集动物的有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天鹅、大虾、梭鱼图片)

  师:老师请大家说说,在这三种动物中,你认识哪种动物,它们的本领是什么?

  生:第一个是天鹅,它会飞(飞翔)。(师板书:天鹅)

  第二个是虾,它会游泳。(师板书:大虾)

  第三个是鱼,它也会游泳。

  师:说得正确!

  (指梭鱼的图)谁知道这种鱼的名字?

  (请学生试说。如果学生答不出,师随机讲解补充。

  师:这是梭鱼。(板书:梭鱼点出梭字)请跟我读。(学生认读)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篇世界著名的寓言故事。它是俄国作家克雷洛夫写的。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

  师:昨天大家回家读了这篇课文,读熟了吗?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

  学生自由小声地读课文,点画生字自主学习。教师参与指导,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学习识记。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积极、很认真。看来昨晚大家回家都认真读了,看到大家这么好学,老师很高兴。

  2、一个同学读

  现在请一个同学读课文。其它同学仔细听,听听自己读得是否正确。

  3、初步交流读后体会

  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很仔细。现在老师想知道,读完课文,你想说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三)合作中学习生字词

  1、师:平时同学们在读书中积累了很多词语。你们想让自己的词语百宝箱更丰富一些吗?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电脑一个个出示生词,大家齐读。

  然后出示生字,再读。)

  师:你想怎样学习这些生字?如果你和小组内的同学一起学习生字词,你们会怎样学习?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比比赛,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学的最快!

  2、交流: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师:同学们识字的方法真多!有的用了本学期新学的识字方法部首查字法,有的用想象字形记忆的方法

  有的用了自己认识的字换一换的方法大家可真棒,相信大家用了这些方法以后自己也能认识很多字。

  3、师:现在,我们来做个识字游戏。

  (1)师说字生指字

  (2)组长说组员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的'词语百宝箱里增添了那些词语?下面我们来看大屏幕。

  (男女同学对读、抢读、开火车读)

  4、学习步、弓

  观察着两个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两个字的?

  书空这两个字。

  5、师:你最喜欢那些词语?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学生汇报积累词语情况)

  师:在学习中,不知不觉,我们又学会了这么多新词,这些词语,都是我们说话的好朋友。

  (四)朗读中感悟课文

  1、小组合作读

  师:同学们生字认识了,积累了很多词语,课文一定会读得更熟练。想不想与组内的同学合作读课文?

  你准备怎样与组内的同学合作读?

  (学生分组读课文。组长组织好评价。全班汇报朗读。)

  师:(根据汇报,指导朗读。)

  谁来帮他评价一下?

  你愿意和老师比赛朗读吗?

  2、交流读后体会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想提什么问题?

  (师:有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三个动物合伙拉套,大车却未动分毫,难道它们当中有谁偷懒,没有使劲吗?)

  生:不是,他们都使劲拉了。

  师:那为什么大车却分毫未动?

  师:你最想对这三个动物说什么?

  师:可见,大车至今未动分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三个动物不使劲,而是因为不合作。

  (师板书:不合作 未动分毫)

  3、师:生活中有没有大家合伙干事情,因为不合作而干不好的情况?

  和同学意见不一致时,你是怎么做的?

  (1)只顾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别人大声争吵。

  (2)耐心地听别人的意见,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3)不参与讨论,看热闹。

  (学生练习说话,引导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4、表演课本剧

  5、续编故事

  师:他们三个明白了以后,如果有一天,他们再来拉这辆车,会怎么样呢?

  (五)选择性作业

  1、把这篇课文编一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把这篇课文读给妈妈爸爸听。

  3、把这篇课文变成一幅画画出来。

  选择你喜欢的作业来完成,好吗?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三)观赏漓江的水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六)指导背诵

  三、教学反思:

  《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文章谴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我设计的这堂课,旨在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和感悟,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在读和赏析中,让学生达成共识:山水相依,自然是和谐的。我们人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心旷神怡,人与自然也是和谐共存的。

  3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一、教学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从外洞入内洞。

  2.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三、教学过程:

  1. 检查预习。

  2. 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

  3. 练习朗读第二三段。

  4. 提出自学要求: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学生按要求自学,可在书上圈圈画画,同桌也可讨论讨论。

  5. 讨论外洞特点。

  6. 讨论内洞的特点。

  课文怎样介绍内洞的?从刚才读的语句,可以看出内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变化多端”什么意思?“颜色各异”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7. 讨论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8.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教学反思:

  如何让情境教学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整节课都活跃在老师悉心创造的氛围情境中,恐怕最辛苦的环节莫过于教学设计了,在设计整堂课之前,熟悉和挖掘教材自然不必多言。只有在此基础上老师发挥自己的创作灵感,就如同导演设计一个好的剧本一样,让学生像演员一样在你创造好的剧本中积极主动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同时又有自己灵活发挥和再度创造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课堂中重视体现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重体现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努力体现新课改的精神。但是由于本课知识点较多,一课时时间又比较紧张,所以安排朗读与指导朗读的安排就显得少了些,文本对话体现得还不够,如果能用两课时安排进度慢一点,带着学生细细体会.感悟文章本身语言文字的优美,对于丰富他们的情感.学习写作都会有更大的帮助。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3、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激情导入,初读课文

  1、播放一幅幅梅花图片,配《梅花三弄》背景音乐。

  在乐声中,教师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梅花,主要有红、白两种颜色,花分五瓣,香味很浓。由于它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梅花,历来是我国诗人、画家赞美的对象,你能背出一两句与梅花有关的诗句吗?

  2、指名学生背一背课前收集的诗句:

  师:正像诗人们赞美的一样,梅花不愧是花中君子。每当梅花盛开的时候,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总会使作家陈慧瑛想起飘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让我们来读一读她讲的故事。

  3、齐读课题:

  梅花有魂吗?这个“魂”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呢?请默读课文,看看通过自学,你能读懂哪些内容?在感受深的地方画一画、写一写,有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稍后一起讨论。

  4、学生默读、自学、画批。

  二、了解大意,理清结构

  1、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教师相机板书:思念故乡、喜爱梅花

  2、认读本课新词。

  3、说说课文大意。(板书:外祖父)

  4、课文是通过哪几件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位有着浓浓爱梅情结的、思念故乡的老人的?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5、指名学生说一说,边说,边引导学生读好相关的'内容。

  6、学生交流、读书的过程中,教师提炼板书(或出示电子板书):

  ⑴读诗落泪。

  ⑵珍爱梅图。

  ⑶不能回国。

  ⑷赠送梅图。

  ⑸送梅花巾。

  7、师小结:

  《梅花魂》这篇课文,写了外祖父——一位华侨老人“思念故乡”、“喜爱梅花”,课文深情回忆了他读诗落泪、珍爱梅图、因不能回国而哭泣以及送墨梅图和梅花手绢给外孙女,并让她好好保存的几件感人的故事:

  第1自然段:作者由梅花想到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第2~15自然段:回忆了5件具体的事。

  第16自然段:作者从珍藏的梅花图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整篇文章寄托了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语文教案 篇4

  一、学习内容

  教 材:我爱学语文;

  《丛书》:“学习歌”,“写字姿势”,“看图书”。

  “语文园地”:《和大人一起读》“小兔子乖乖”。

  《快乐读书吧》:“读书真快乐”,讲故事、听故事的文章。

  二、学习目标

  1、了解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听读儿歌,依据画面提示,链接阅读,初步体会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和执笔方法。

  2、通过讲故事、演故事,感受“读书真快乐”。

  三、学习流程

  1、看“读书”图,讲故事。

  2、链接阅读《丛书》文章“看图书”。

  3、看“写字”图,讲故事。

  4、链接阅读《丛书》文章“写字姿势”。

  5、看“讲故事 听故事”图,讲故事。

  6、链接阅读《丛书》文章“学习歌”;《语文园地一》“小兔子乖乖”。

  7、简单交流学语文的`感受。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

  2.学习加小标题写作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语感。

  【教学重点】

  学习加小标题写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加小标题写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贝多芬的交响曲吗?一提到交响曲,很多同学开始舞动起来,确实,那美妙的声音令人沉醉。你知道,我们身体里的器官也能演奏交响乐,不信,我们一起来瞧瞧。

  二、新授课

  1.教师提问:文中的`交响曲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让学生自己学习,边读书边圈点批注,而后同桌交流,最后推举代表阐述观点。大家互相补充。

  2.组织汇报

  让学生用文中的事实回答交响曲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比喻。(心脏像鼓手不停地有节奏地敲击,肺脏像管乐队连续地吹奏,而胃肠道则不断歌唱,结合起来就是一曲交响乐。)

  3.讨论

  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说说当心、肺、胃肠等病变时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

  4.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器官拿挂图介绍,看谁介绍得清楚明白,语言形象生动。这个环节的安排要分三步:一是自己组织语言,二是同桌、小组互说,三是登台介绍。

  5.小结

  6.写作方法的渗透与指导

  教师首先让学生发现本文与其他文章的不同之处,学生基本能找到小标题这一特点。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加小标题有什么好处?让学生各抒己见,如:加上小标题使原本很长的文章,尤其是说明文,条理更清晰;小标题是对下面内容的概括等。

  7.总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可以是内容上的,可以是学习方法,也可以是写作方法。

  8.布置作业

  课后读一些这样的科学小品文,把你的收获介绍给大家。

  三、板书设计

  生命交响曲

  心——鼓手

  肺——管乐队

  胃肠——唱歌教案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园地教案12-14

语文教案[精选]07-20

【经典】语文教案10-04

语文教案(经典)07-30

语文教案【经典】08-29

语文教案[经典]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