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14 07:31:52 教案 我要投稿

[热]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热]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品味本文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体会本文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文辞优美、气势恢弘的写作特点,学写演说辞。

  3.理解马丁·路德·金在文中所表述的和平斗争主张。

  4.感受作者争取种族平等的热切情怀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品味本文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体会本文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文辞优美、气势恢弘的写作特点,学写演说辞。

  课前准备

  教学之前,引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及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简介作者及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状。

  2.教师课堂播放课件《马丁·路德·金》和《我有一个梦想》的音频片断。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怎样划分本文的演讲思路?

  讨论后明确:整个演讲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6)段,指出此次游.行的要求及要求的合理性。 第二部分(7-16)段,陈述为实现其要求所使用的斗争策略。第三部分(17-32)段,表达作者心中执著追求的理想以及为了实现理想所具有的决心与信念。第一部分是这次游.行活动的原因,也是演讲的基础;第二部分是这次活动的策略与目标,也是演讲的发展;第三部分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也是演讲的高潮与结局。

  2.《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特征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为了追求理想,可以付出千百次的努力。信念不移,决心不改的执著精神,构成了演讲词《我有一下梦想》的灵魂。充沛的情感是这篇演讲词的主线。演讲者从“结束种族奴役的漫漫长夜”的期待开始,到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是“自己所在国土上的流放者”的失望,到兑现诺言的义正辞严,到“我梦想着”的灿烂前景;把梦幻、新曲、圣歌综合起来,寄托了演讲者悲愤与热切的情感。这种情感又在与听众的心理中回荡,明确的斗争原则,切身利益的呈现,美好未来的展望,都使听众的情绪受到感染并得以升华。

  三、具体研习

  1.演说辞开篇阐明了“签署解放黑奴宣言”的巨大意义,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解放黑奴宣言》在美国历史上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也可以说这是保障黑奴权利的一部法典。作者高度评价了宣言的巨大意义,说它“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这样,作者首先为黑奴争取民权自由运动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法律基础,说明美国自颁布宣言以来,黑奴就应该而且必须享有平等的权利。这就将美国政府置于一个极为不利的境地,也为以后的斗争扫清了舆论上的障碍。

  从内容上看,在阐明宣言的意义后,作者笔锋陡转,向人们揭露了一百年后美国让人失望的现实,“黑人仍生活在富裕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仍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黑人的这种悲惨的处境与首段中宣言的光辉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对比之下,文章自然会产生非常强烈的讽刺效果,增强了对敌的战斗力和内容的感染力。

  2.由演讲辞第二部分能看出马丁路德金的斗争策略吗?

  明确:能。第二部分分为三层:第一层(第7段至第8段),提出斗争原则和对白人的态度。斗争的原则是不使用暴力。这和马丁路德金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对白人的态度,不应该全不信任,因为普通白人的命运与黑人的自由是休戚相关的。第二层(第9段到第14段),指出斗争的目标:黑人获得自由,争得正义的权利。这一层使用了排比句式,使文章的激情如飞瀑直泻,表达了黑人争民权,争平等,争自由的强烈愿望。第三层(第15段至第16段),指出坚定的信念。斗争是长期的,不是这一次游.行就能解决的,黑人的境遇也许暂时还不会得到根本的改变,但只要我们怀着不变的信念和热忱,坚持下去,正义的愿望终会实现。

  更大的情感伤害;态度――团结大多数白人,由此能获得更多的认同和支持;目标――黑人必须获得自由,达到的目的绝不含糊;信念――长期斗争才能成功,胜利总会实现;激情――蕴含着理性的.导向,因为斗争仅仅有激情没有理智往往失败。

  3.本文是怎样运用排比句演讲的?运用这样的排比句演讲有什么效果?

  明确:第2段:“一百年后的今天……一百年后的今天……一百年后的今天……”表达的是一百年来黑人的悲惨境遇。采用排比句式,多侧面、多角度地强化了黑人境遇的悲惨,地位之低下,生活之贫困,给听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第5段:“现在是从……现在是把……现在是为……”,作者要表达的是:现在是美国政府“兑现诺言”的最佳时刻。使用排比句式,则把这次示.威游.行的目的神圣化,是从“荒凉”走向“阳光普照”;是把“流沙”改为“坚石”,增加了这次游.行的正义的分量。第27段连用五个“一起”在分句之间排比,表达了黑人团结协作,将民权运动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念。通过排比句的使用,则使这个信念坚定、执著、充满了义无反顾与视死如归的悲壮,唤起了所有读者与听众的共鸣。排比语句的使用,能使作者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思想更加深刻,语气更加强烈,感情更加充沛。能产生排山倒海的气势和一泻千里的激情,进而增强演讲的表达效果。

  四、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1.本文是一篇演说辞,作者面对着集会群众充满了热情,但激昂的情绪并没有使其结构有丝毫的紊乱。文章紧紧围绕着争取黑人民权这一中心,先谈美国让人激动的历史,然后揭露百年后让人失望的现实,由现实中政府兑现诺言的紧迫性自然而然地引出自己的梦想。全文线索清晰,丝丝入扣,整体性强。其冷静深入地分析,稳健严谨的结构,使得文章周密老到,无懈可击。

  2.文章在语言表述上极富特色。马丁·路德·金有着“黑人之音”的美誉。他的这篇演说文字生动流畅,语调热情,具有极强的鼓动性和感染力。尤其是演说中各种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更显示出作者超凡的语言驾驭能力。作者把美国应该履行的义务比喻成“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被退了回来,这形象地揭露了政府的虚伪与可鄙。“我梦想有一天”五个连续的排比段落使得这篇演讲充满了真挚热烈的感情色彩,气韵流转,一气呵成。这扎根于美国现实中的梦想是那么亲切而令人神往,它淋漓尽致地表达了黑人群众渴望自由平等的心声,也增强了人们为民权而斗争的力量。

  五、小结

  这篇演说辞蕴含了作者的奔涌的激情,它以磅礴的笔势揭露了美国的现实,展示了黑人的痛苦的生活处境,赞颂了黑人群众的高昂的战斗精神和争取民权的决心,满怀憧憬地表达了要求人人平等,渴望民权自由的强烈愿望。

  六、扩展阅读

  人类历史上最珍贵的一刻

  [美]理查德·尼克松

  因为你们的成就,使天空也变成了人类世界的一部分。而且当你们从宁静海对我们说话时,我们感到要加倍努力,使地球上也获得和平和宁静。

  在这个人类历史上最珍贵的一刻,全世界的人都已融合为一体,他们对你们的成就感到骄傲,他们也与我们共同祈祷,祈望你们安返地球。

  欣赏提示:

  1969年6月19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点火升入太空,5天后,即6月21日,乘坐该飞船的两位美国宇航员首次在月球上登陆,开辟了人类历史性旅程的新纪元。尼克松的这篇演讲,就是当宇航员登上月球之际,通过电视向他们发表的。

  也许可以这么说,这是当今世界的政治领袖们发表的最有特点的演讲之一了。说它最有特点,并不仅仅是因为它简短,只有几分钟,只有几句话;也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位地球人向登上月球的另两位地球人发表的首次讲话,虽然这样的机会确实很难得很珍贵。我们说这篇演讲很有特点,主要是因为尼克松抓住人类历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珍贵时刻,把对这位宇航员的讲话,扩大到以全体地球居民为对象。你看他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篇幅中,谈“天”说“地”,从月球上的“宁静海”,谈到地球上的“和平和宁静”,使听众不由自由地产生某种联想,不仅借机炫耀了美国的科技实力,而且宣扬了美国的对外政策。

  鉴赏训练:

  假如有一天,你作为中国首位登上月球的一名科学家,请你对全国乃至世界发表演说,你将怎样演讲?你能围绕这个主题撰写一篇精短的演讲词吗?

语文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中,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他们有充分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在选择中主动体验学习,在生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同时以识字为基点,引导学生发现词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感受识字之乐的同时,观察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教学要求

  1?学会“沙、发、报、纸、台、灯、电、视”八个汉字。

  2?认识“氵扌火纟礻”五个偏旁。

  3?认识一些简单的家庭陈设、用品,并能将它们与对应的词语联系起来。

  4?在识字中,培养口头表达、合作学习等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认字,并能将实物与表示它们名称的词语相联系。

  教学准备

  物品模型、吹塑纸底版、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巧设悬念,初步感知

  1?课前给每张课桌发一个“宝盒”,盒子里装着“电视”“沙发”等物品的模型。

  2?谈话激趣:小朋友们,课前老师给你们发了“宝盒”,快打开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

  3?学生自由活动,通过触摸、观察、交流,初步认识电视、电话等物品。

  二、反复引导,认读词语

  1?教师引导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认识了那些物品吗?能借助模型上的文字大声读出它们的名字吗?

  2?同桌合作,借助拼音认读物品名称。(可以由一个同学出示物品,另一个同学认读,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方法。)

  3?反馈:

  A?谈话:谁能把自己认识的物品大声地读给全班小朋友听?

  B?学生到讲台前举着模型大声读或领读。

  C?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点击出示相应的汉字及图片。

  评价并表扬学生的自学情况。

  4?齐读屏幕上的词语。

  三、师生合作,学习偏旁

  1?多媒体出示“发”“沙”,引导学生比较两字在字型上有什么不同。

  A?同桌讨论。

  B?学生自由发言。

  C?教师小结:“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偏旁,叫“三点水旁”。

  2?学生交流自己认识的偏旁。

  A?教师引导:你们还认识哪些偏旁?(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偏旁及一些相应的汉字。)

  B?你是怎样认识这些偏旁的?(从父母、书上、电视等生活中学习生字,处处留心。)

  C?教师小结引导:获取知识的.方法、途径很多,生活中处处有知识。

  3?学生没有说出的偏旁,教师介绍。

  4?巩固练习。游戏方法:发给学生带字的头饰,根据老师的口令,同偏旁的字迅速排队,看哪队排得又对又快。

  四、自主探究,识记字形

  1?小组合作,识记汉字。

  2?反馈:你记住了哪些字?是用什么方法记的?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通过自编顺口溜、编儿歌等方法识记字形。(奖励识记方法好,记得多的同学。)

  五、联系生活,了解特征

  1?多媒体演示一组录像。

  内容:在整洁美观的房间里,小朋友坐在沙发上认真地看书,在台灯下专心地做作业,在电视前观看精彩的节目……

  2?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电视、电话等用品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呢?

  3?全班交流。引导用“(什么)能(怎么样)”的句式练习说话,也可以请学生讲讲关于这些物品的小故事。

  六、自选物品,训练表达

  1?过渡谈话:电视、电话等物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们都很喜欢他们。

  2?从所给模型中选择你最喜欢的几件,说一段话。(先同桌练习,再全班交流。)

  七、巩固练习

  1?在“智慧迷宫”里识字。(多媒体课件)

  2?小制作:设计我的家。

  方法:每人发一张吹塑纸底板,按底板上的文字提示贴图(每张底板的提示不同)。

  选取贴得又快又好的,放到前面展示。

  八、作业

  材料制作:用所给的模型进行创造性设计,布置自己的房间,并在作品后附文字或拼音说明,下节课开展览会。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写“厅、厨厢、漠”等7个生字,学习象声词,理解词语意思。

  (2)学习歇后语,理解歇后语的含义,学习左右结构的生字中左右相等的字的写法。

  (3)积累学习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理解其含义。

  (4)阅读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理解故事包含道理,明白“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心理危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诵读积累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培养同学朗读、说话、写话的能力。

  3.情感目标:从生活学习知识。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

  教学重点、难点:

  1.认字,写字,积累歇后语和成语。

  2.学会阅读文章。学会独立思考,理解寓言寓意,培养健康心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有着千千万万中不同种类的动物,万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能繁荣昌盛,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各种不同的动物吧。

  2.(出示课件)一起读一读。

  第一组:浪猩猩海龟白鹤鸽子

  第二组:羚羊蚯蚓螃蟹蝴蝶蚕

  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学习生字:狼猩鹤鸽羚蚯蚓螃蟹蚕

  4.教师示范书写,注意书写笔顺。

  5.学生在田字格本中练习,注意写字时字的间架结构,教师巡视指导。

  二、字词句运用

  学习拟声词

  1.出示课件,读一读。猜读生字。

  提示:(它们都是形声字,字体的一部分表示读音。)

  第一组:啪唰吱呀

  第二组:嘟嘟嘟呱呱呱咚咚咚

  第三组:哗啦哗啦叽叽喳喳嘻嘻哈哈

  2.读一读,教师领读。指名读。

  3.教师讲解词语意义。

  4.思考,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这些词语都是表示声音的词语。有单音节词,有双音节词,有三个音节,也有四个音节,有ABAB式,也有AABB式。

  5.选择合适的.词语放在句子里。

  (1)大家都睡着了,突然想起__________的敲门声。(咚咚咚啪啪啪)

  (2)____________,雨不停地下着。(哗啦哗啦唰唰唰)

  (3)鸟儿在树上__________地叫着。(叽叽喳喳)

  6.想一想,说一说,为什么填写这个词语。

  7.表扬鼓励积极发表意见的同学。

  8.同学们,还能再举出类似的词语吗?

  呜呜呼呼哗啦啦呲啦砰砰砰哒哒哒乒乒乓乓叮叮咚咚嗡嗡嗡嗡

  9.用我们找到的象声词造一句话。

  第二课时

  二、书写提示

  1.导语

  同学们,今天又到了写字时间。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左右结构的字的写法。回忆一下上次语文园地五中,我们学写的左右结构的字。书写左右结构不等的字时要注意“窄让宽”的原则。

  2.(出示课件)提问:同学们,认真观察,今天我们学写的左右结构的字,它们有什么特点,怎样写更好看。

  3.指导书写,复习儿歌。

  左右结构的字书写儿歌:左右等宽中间靠,左右不等窄让宽。

  4.读一读,观察今天我们学写的字。

  师:“领、败、船、野”都是左右相等的字,要向中间靠,还有注意穿插避让。如“领”字“令”稍写小点,避让“页”字。

  5.生写一写,老师加强指导。

  三、日积月累

  1.同学们,第一节课,今天我们学习几组成语,有意思的是,全和动物有关。

  2.出示课件“日积月累”。

  第一组:狼吞虎咽龙飞凤舞鸡鸣狗吠

  第二组:惊弓之鸟漏网之鱼害群之马

  第三组:胆小如鼠如虎添翼如鱼得水

  3.教师范读。

  4.谁来和老师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5.学生试读。

  6..利用多种手段,借助彩色插图、课件演示激发学生兴趣,更好理解成语。

  7.教师讲解,学生运用所学成语试着造句。

  第三课时

  我爱阅读

  一、了解童话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喜欢看童话故事吗?看过哪些童话故事?

  (你们看过的这些童话故事有的是中国的,有的是外国的,本文是张秋生写的童话故事。)

  2.同学们都很喜欢看童话故事,那你们知道童话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童话,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抒情说理的文学作品,童话具有寓教于乐,突出形象性,注重趣味性,讲究可读性的特点。)

  3.今天我们学习“我爱阅读”中的《称赞》,自己读读这篇文章,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读完后交流)

  二、引入课题,初读童话。

  1.接下来我们开始学习《称赞》。

  2.检查预习情况:

  (1)读生字词。

  (2)说说那些字比较容易写错。

  (3)指名读课文。

  三、联系故事,学习道理。

  1.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小刺猬称赞小獾让小獾获得了自信,小獾送小刺猬椅子做为回报,小刺猬也回送了苹果。

  2.小獾为什么要给小刺猬送椅子?你怎么知道的?

  3.小獾具有怎样的品质?书上又是怎么写的?

  4.小结:当我们大方的称赞他人的优点,不仅会给他人带来自信和快乐,同时也能收获友谊和尊重。

  四、联系实际,领会寓意。

  1.谁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自信”的看法么?(交流)

  小结:大多数人在面对困难时会有退缩的心理,但却能因为别人的称赞而获得自信去克服困难。

  2.说说身边,或者看过的书籍报刊中有关自信或者称赞的故事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物品介绍的方法,从质量、价格、包装、用途说明的方法。

  2、学习商品介绍的`叙述、方法,增强学生商品意识。

  教学设计:

  一、复习迁移,入题激趣

  1、你怎样购物,应做到什么?

  2、总结入题:商品介绍

  3、明义激趣;今天我们学当售货员,向顾客介绍商品,学习介绍方法。

  二、示范学法,讨论明法

  1、示例:文具盒

  2、集体讨论:总述、分述、结构、用途

  3、介绍商品的方法:

  你看,这文具盒多好看,里面还有两层,这上面可放直尺、铅笔、钢笔、毛笔,下面可放三角尺,这旁边还有橡皮和放卷笔刀的地方,这文具盒盖上还有放课程表的地方,使用多方便,你还是买一只,不要失掉机会。包你满意。

  要求:简单、明了、吸引人

  三、同桌练习介绍,互说一遍。

  连购物互说一遍

  四、班级表演评议

  五、小组考核记分

  1、根据自己的商品进行介绍

  2、为自己的“商品”说上一句广告词。

  六、课外实践:

  去学校商店当一次小售货员或作一次角色扮演的实践活动,请售货员阿姨给你评价,请你也给该商品加上广告语。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的】

  1、情感朗读,感受反法西斯阵营军民用鲜血凝成的情谊。

  2、行动探究,体会南斯拉夫母亲的内心活动。

  3、语言品味,感悟本文真挚感人的人性美。

  【学习重点】

  朗读、探究、体味南斯拉夫母亲丰富的内心世界。

  【学习准备】

  解决字词;查阅资料(二战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烛光引读

  教师呈现《烛光里的妈妈》图片。

  同学们,我们面对着摇曳的烛光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是啊,面对这样的烛光,我们感受到了老师那份情同母子的爱。可同样的蜡烛,在南斯拉夫老妇人的手里,却有着不同的意蕴,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西蒙诺夫的《蜡烛》,它会使我们感受到怎样的一种超越国界的情感呢?

  板书课题及作者。

  作者简介:西蒙诺夫,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作品《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金,《生者与死者》获列宁奖金。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

  2、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它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

  3、读了课文后,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这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三、合作探究,微观体察

  1、设置问题情景一:课文以蜡烛为题,这里的烛光,你认为有什麽特殊的象征意义呢?

  讨论明确:红军烈士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2、设置问题情景二:课文中的老妇人,是本文的主人公,你能概括一下她的形象吗?

  讨论明确:

  ⑴ 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⑵ 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他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⑶ 他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⑷ 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3、设置问题情景三:

  你发现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

  (尽量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划一划,然后归类。)

  文章不断对炮火(11)、老妇人的黑色围巾(4)、老妇人的动作跪、爬(各3)、烧焦的树木、闪烁的蜡烛(6)等内容进行了反复交代和描写。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反复加以描写?

  ⑴ 对炮火的多次描写,突出了当时环境的危险,更突出了老妇人不顾生死、临危不惧的高尚品格,同时也使我们为老妇人的行为而感动。

  ⑵ 对蜡烛的多次描写,说明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烛光,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的哀思, 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见证。

  ⑶ 对黑围巾的多次描写,表现了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渲染了肃穆气氛,突出了老妇人与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之间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⑷ 三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的老妇人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悼。

  四、语段品读,体会精神

  学生品读课文语段,畅谈感受。

  例:课文倒数第二小节。

  感受:勾画了战后的环境、烛光的背景,控诉着法西斯强盗对人类文明的肆意践踏,再次点出烛光非同寻常的意义,足以表现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至高无上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胜母子,它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战争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五、内心体验,互动释疑

  1、内心体验:

  ⑴ 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世界都是通过她的动作来表现,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请展开想像,揣摩一下老妇人的内心世界。

  ① 老妇人为什么不说话?她心里是怎样想的?

  ② 老妇人为什么深深一鞠躬?她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⑵ 你还能举出像老妇人这样的例子吗?

  2、互动释疑:

  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六、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请各小组学生针对本文的学习,以我学到了进行小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不仅从知识上考虑,还要从方法、思想情感上考虑。

  学生可能这样说:文中的南斯拉夫老妇人不顾生死,不顾年老体衰,满怀爱意地埋葬苏联红军烈士的遗体,这种感情,达到了跨越国界、母子情深的境界,使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都得到升华。

  2、课外延伸:

  ⑴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⑵ 把你想像的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写下来,整理到练习本上,不少于二百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园地教案12-14

语文教案[精选]07-20

【经典】语文教案10-04

语文教案(经典)07-30

语文教案【经典】08-29

语文教案[经典]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