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22 07:35:09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锦3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集锦3篇)

语文教案 篇1

  【《索溪峪的“野”》教案设计】

  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设计理念:课文如画,课堂如诗。依靠课件、音乐等媒体营造出课文的意境,让孩子倘佯其中。读悟结合,边读边悟,促其积累。让阅读过程个性凸显,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听中想象,读中想象,移情体验,抓住契机,训练语言,发展思维,让孩子获得审美体验,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积极对话。

  教材分析: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表达了畅游于大自然时愉快的心情。文意在表达上有两个特点:一是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二是在谋篇布局时,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在概括索溪峪“野”的特点后,分山、水、动物、游人四个方面具体描写。从而,使学生感受索溪峪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通过五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养成了能够自主预习,自主识记生字词的习惯。但对关键的词句还不会正确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记忆“恶作剧、不拘一格、年过花甲”等词语。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

  3、体会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的方法。

  方法与途径

  1、让学生充分质疑,说说自己见解。

  2、尽量用朗读表达自己体会,讨论交流,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入情入境,读中想象,读中感受,领悟表达方法。

  情感与价值

  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现代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室

  教学重点

  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

  教学准备

  以张家界森林公园图片、索溪峪风景区图片,课文朗读,轻音乐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是我们最佳的出游时光。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到到湖南的张家界,领略一下索溪峪的独特风光。

  (二)揭示课题

  1、揭示课题:索溪峪的“野”

  2、欣赏张家界索溪峪的迷人风光。

  3、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哪儿?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

  4、读课题,抓题眼。

  (三)初读课文,把握“野”字

  1、自由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顺文章。

  (2)边读边圈。思考索溪峪的“野”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画出每一部分中心句。

  2、讨论交流。

  (1)记忆“恶作剧、不拘一格、年过花甲”等词语。

  (2)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

  (3)按总分的结构方式,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2-5自然段的开头句就是中心句。

  (四)讲读第2自然段

  1、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自然段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山“野”?(是一种惊险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2、你从哪句话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著名字就让人胆颤。”)哪些词可以凸显呢?(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胆颤,一线天、百丈峡,它们的名字听着也让人觉得害怕。)

  3、有感情朗读, 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四)小组合作,感受索溪峪的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

  (1)选择其中一个部分,根据分析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分组研读,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板块在多媒体上进行教学

  1、体会水“野。”

  ①多媒体出示句子“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②你觉得索溪峪的水“野”体现在什么地方?

  ③作者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④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树木是它的大叔,石头是它的弟弟。)

  ⑤赛读,读出索溪的趣。

  2、体会“山上的野物是‘野’的。”

  ①读第四自然段,找出体现野的句子。

  ②用自己的话谈谈体会。

  3、体会“游人也‘野’了起来。”

  ①人们亲身感受了索溪峪的山、水、动物的十足“野”性后,也变得“野”了。读最后一自然段,那个词最能看出这一点?(返璞归真)

  ②再读最后一段,看看游人们“真”在何处,“野”在哪里?

  (五)跟随课文朗读,品“野”

  1、跟着朗读全文,体会索溪峪的“野”。

  2、学完全文你有什么收获?

  3、仔细观察文章各段的写法,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六)布置作业

  1、摘抄本文的好词佳句。

  2、收集描写张家界、索溪峪的文章,细细品读,注意体会:他们对索溪峪的感受是什么?又是怎样表达的?

  (七)板书设计:

  山野

  水野

  索溪峪的“野” 动物野 畅游大自然的愉快

  游人野

  【教学总结】

  《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通过描写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赞颂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美,表达了作者畅游其间无比愉快的心情。文章紧紧围绕题目展开叙述和描写。首先把走进张家界索溪峪的整体感受概括为一个"野"字;接着,分别描写索溪峪山的野、水的野、动物的野、游人的野;最后,作者说由于索溪峪的天然野性荡涤胸怀,使自己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和清爽。

  在重点段的教学设计上,我以“哪个方面的美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中心问题提出,让学生自渎自悟。在学生感悟惊险的美、磅礴的`美两个方面,我处理的方式是一样的,以学生自主品悟为主,而老师只是在其中起个牵针引线的作用,煽动学生为惊险的美而感慨动魄、为磅礴的美而浩气长抒,同时能根据“一线天”、“百丈峡”、“十里画廊”、“西海峰林”等字面来想象画面理解词语。在教学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一方面,我则没有像前面那样放手让学生交流感悟,而是又将学生的思维牵引到我的两个层面的阅读上来,一是通过理解随心所欲的含义,让学生探究这索溪峪的山怎样随心而长,各长成了哪几种样子,让学生读一读、数一数,结果是有往高处长的,有横着长的,有斜着长的,有三五成群长的,有两两相对长的,有独自一个长的,作者描写出的就有六种,而后面的省略号更是告诉我们,这山的形态是各式各样,变化多端。第二个层面的阅读则是让学生品读作者通过丰富的联想,优美的语言文字把我们带进无限遐想之中,它们有的敢与白云嬉戏,有的将绿水作镜打扮自己,有的相依相偎,有的如亭亭玉女。仿佛这些不再是毫无生气的静物,而是充满生机、有情有意的生灵。配以优美的音乐朗读,当学生陶醉于这山的各种美中时,我马上将学生的思绪拉出来,用一问激出关键:欣赏了索溪峪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那你明白了吗,这山野究竟野在哪?这“野”字是什么意思?学生立刻会意到:“野”就是天然的美,野性的美,不经过人工雕琢的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一节课下来,整个教学思路是非常清晰的,教学节奏也把握得教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教学效果不错。

  不足的是:孩子的想象力很弱,理解第二小节出现了问题。拟人手法的本意理解得不到位。或许是由于部分同学课前预习得欠充分,原本简单的、灵动的文章学生学起来却感到很吃力。今后将要求学生预习得充分些。

语文教案 篇2

  练习5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字词句的综合练习。

  2.按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照样子练习写字。

  3.知道我国主要节日的名称。

  4.朗读并背诵儿歌。

  5.仔细观察图画,能根据图下问题说一段通顺的话。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习字词句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水彩笔。

  1.审题。

  ⑴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面的语句。

  ⑵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生要求。

  2.指导。

  ⑴指导观察。

  A.出示挂图或投影片。

  B.指名回答以上问题。

  ⑵指导涂色。

  ⑶指导在田字格中写字。图上田字格分别画了什么?指名说一说。指导看图编故事。指导学生说好开头的第一句话。

  3.练习。

  ⑴分小组看图讲故事。选一人上台讲。

  ⑵课后讲给其他小朋友听。

  二、教学第二题:学写铅笔字

  1.审题。指名读题,教师讲解题目要求。

  2.指导。

  ⑴认读:十、牛、丰。指名按笔顺书空,说说这3个字的笔顺有什么共同之处。观察这3个字的每个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⑵复习描红,教师范写。

  3.练习。

  4.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综合性学习。

  1.审题。

  ⑴教师讲解本题要求:

  ⑵指名读题目,让学生说说本题先练习什么,再练习什么。

  2.指导练习。

  四、教学第四题:读读背背

  1.审题。指名读题目,说说题目有哪几个要求。

  2.辅导。

  3.练习。

  4.反馈。

  第三课时

  教学第五题:口语交际——应该怎样做。

  一.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

  2.教学录像带。

  二、审题

  1.齐读课题。

  2.借助拼音读图下的要求。

  三、指导

  1.指导学生逐幅看图,说说每幅图画的意思。

  2.讨论:图中的.同学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3.读一读录象上的歌谣。

  四、练习

  1.说说在马路上应该怎样做。

  2.你平时是怎样做的?

  3.说说在马路上还有哪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学习生字,学会认十五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朗读儿歌,背诵儿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发展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录音带挂图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教师出示一封信,说:“小丁丁给大家写来了一封信,想读吗?”板书《我家住在大海边》

  二、初识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小朋友指读课文

  3.同桌互读课文

  4.画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5.熟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带拼音认读生字.

  2.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3.开火车读、个人读、同座读,多种形式读。

  4、再读生字、组词训练、说话训练。

  5、游戏识记。

  四、理解课文:

  师:大海边什么样子?

  生:(天蓝蓝,海蓝蓝)

  师:大海边有什么?

  生:(月亮湾、打鱼船、老爷爷)请小朋友动手画一画。

  情景感知,扩展思维:

  看一看,有关大海的录相片。说一说,大海里有什么。

  引申联想语言训练:

  师:在我们祖国**的怀抱里,不仅有大海、还有高山、森林、草原、城市、农村、工厂、学校你能说一说这些地方有什么吗?

  生:森林里有许多动物。城市里有许多楼房,学校里有许多小朋友。

  扩展练习:

  你能给丁丁写一封信吗?说一说,我们广饶有什么好玩的,好看的,好吃的。

  生:略。

  小结:

  大海有无限的资源和财富,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大海,绿化环境,让生活更美好。

  第二课时

  学生写字(略)

  教案评析:

  本课在教学时,完全从兴趣入手,遵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原则,每个环节都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读信导课、游戏识字、动手画月亮湾、给丁丁写信等)使孩子在生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学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本课在进行语言训练时,不仅完成了编者意愿的“大海里有什么”而且还扩展到了“祖国的什么地方有什么?”如“森林里有——”“草原上有——”学生联想积极,发言踊跃。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开放性。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你愿意给丁丁写一封信吗?说说我们这儿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可爱的美丽的。”学生马上来了兴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孩子们说出了句句非常精彩的话,可以说孩子们用天真的眼睛,纯洁的心灵,灵巧的小嘴唱出了一曲广饶赞歌:

  我家住在广饶县,

  广饶是个好地方。

  广饶有蓝蓝的天,有绿绿的树。

  广饶有孙子公园和百货商店。

  广饶有高高的楼房,宽宽的马路。

  ……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园地教案12-14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上册教案01-25

语文《识字》教案01-20

语文教案07-20

语文园地的教案05-16

语文古诗教案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