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经典3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需“充足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法”。因而,这节课上,我将积极创设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带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紧扣一个“魂”字,按“质疑---释疑---升华”这样的主线展开学习,感悟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2、体会外祖父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高洁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外祖父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引题质疑
1、揭题,读题。引导学生紧扣课题中的“魂”质疑。
2、复习课文围绕外祖父写的五件事情。
3、围绕这五件事件,你能提出哪些不懂的问题呢?
(设计意图:俗话说,兴致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里的质疑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为完成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维感情,并琢磨这种感情是怎样抒发出来的教学目的打下基础。)
二、逐渐释疑
(一)解读“梅花魂”。
读读课文,找到课文中能说明梅花魂的话。
反馈,出示句子。
“是啊,莺儿,……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层次一:梅花魂是指梅花的精神 。
1、简略地说,梅花魂就是梅花的――精神
2、这段话中哪几句是介绍的梅花的精神?(出示句子)
3、那该怎么读出梅花的精神呢?
指名读――齐读。
原来外公爱好梅花,就是喜欢――(梅花的精神)
层次二:梅花魂是指中华民族的精神。
1、梅花魂仅仅指的是梅花的精神吗?再找句子读。 (出示句子)
2、播放课件:歌曲《红梅赞》
告知学生:这首歌是影片《江姐》的主题曲,歌曲唱的是梅花,歌颂的却是江姐。那么在你的记忆中像江姐那样有中华民族气节的人还有吗?
3、是啊,他们就像这昂首盛开的梅花一样,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带着这种感情,自己再好好读读。
4、外公赞扬梅花,就是赞颂――具有梅花精神的中国人!而他们的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层次三,做拥有梅花精神的人。
引读――“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老师小结:其实,这段话不仅仅是外公对莺儿说的,这更是他老人家自己心灵的独白。他漂泊海外,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不变,就像他深爱的梅花一样,有品德,有灵魂,有骨气。
(设计意图:绕开旁枝,直奔重点段落,对外公的话开展研读,这样使整节课的教学主次明显,重点凸起。)
(二)分析“爱国心”。
此时,我们心中的疑问能解决了吧!
(A)正是这眷恋祖国的心才使外祖父在吟诗诵词的时候悄然泪下。
我们来看看,外祖父吟诵的都是一些什么诗啊? 出示重点句,边读边悟情。
(B)由此,我们也不难解释,在我弄脏梅花图时,外公为什么会拉下脸来,训斥我妈。(出示句子)
问:外公说的玷污,玷污的仅仅是梅花图吗?
(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这梅花代表的就是祖国。外公不容许中华民族的气节受到一丝一毫的玷污!)
引读:所以他拉下脸,有生以来第一次申斥我妈――训罢,便用……
外公爱护的是――自己深深眷恋祖国的心
老师小结。
(C)外公因自己不能回国而失声痛哭的原因。
(D)外公之所以临别前要将他最珍视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是由于在外祖父的心中,梅花已不仅仅是梅花,它更是祖国的化身,正如作者写道(出示句子)(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领会人物的情感,从而冲破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三、升华主题
设想写话,延长“爱国心” 。
当我们回国的大客轮越行越远,泪眼朦胧满头银发的外公望着远去的船儿,感叹万千:______。
他在想些什么,心里默默念叨着什么呢?拿出笔,写下这位爱国老华侨的心声。
(设计意图:意在激发学生共识,让学生在更加深刻了解了人物内心的基础上,产生自己的那份爱国心,民族情。)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理解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
2、初步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3、感受背书的乐趣,能主动积累语言材料。
教学重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感受背课文的乐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个性化备课:
一、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过渡: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作者对背课文一直是充满热情和兴趣。第一部分中,因为所背内容简单有趣,在作者看来背书就像唱歌一样。可随着课文越学越多,越来越长,背书的难度不断加大,又是什么使作者对背书仍然充满热情呢?请自由读文章的第二部分,思考这个问题。
2、生自由读第二部分,自主思考。
3、全班交流。(以下为预设的教学板块,不分先后顺序。)
(1)所背课文隽永有趣。
品读义小引用的句子: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厂,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4、结合文中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体会作者对《匆匆》的喜爱。
(1)指导学生把感受带进朗读。
(2)教师的示范激发了“我”背书的兴趣。
扣住“一字不差”体会作者当时的惊奇、佩服。教师可以适当介绍《匆匆》,让学生认识到一字不差地背下《匆匆》并不容易。
指导朗读,突出“一字不差”。
(3)妈妈的激励。
“妈妈拿着课本,很平静地说:‘你学的都是白话文,念起来就像说话,不难背啊!”引导学生关注妈妈的语气,体会到“平静”的语气说明妈妈的分析理智客观,还要体会到妈妈的责备之情。
“妈妈接着说:‘我小时候,学的是古文。还不懂啊,就让背。’说完,她就背起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师可以以结合作者引用的妈妈背的孔子名言展开教学:指名读读孔子的这句名言;教师给出这句话的译文;比较古文和译文,体会背古文的难度较大。
“我听着很新鲜,看看妈妈,她容光焕发,背得那样起劲。”理解“容光焕发”,说说为什么妈妈背得容光焕发,那样起劲。
再指导朗读,读出作者的感受。
5、小结:虽然背书是个艰难的`过程,但作者多找积极因素,不断树立背好课文的信心,童年的学习生活也因此变得趣味横生。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读第三部分,想想这部分写了“我”背课文的哪些经历和感受。
2、全班交流,重点指导理解两个重点句子。
“书读千遍,其义自见。”
(1)文中哪些语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话,请把它们画下来。
(2)交流,教师相机介绍《桃花源记》,帮助学生理解“在我们的脑海中,渐渐地活画出那个捕负人有趣的经历……”
(3)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4)指导朗读第17自然段,注意感情的变化。。
“多背一些名篇,储存在记忆里,在一次次的重温中,不断地加深着理解,就好像牛儿吃下草,经过多次反刍,慢慢地消化,慢慢地吸收。”
(1)指名读该句,说说“反刍”的意思。
(2)这卫把温习背过的课文比成牛儿反刍好在哪里?从两个“慢慢”你读懂了什么?
(3)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说说“背课文”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3、小结:在背课文的过程中,作者掌握了科学的读书方法,从背书中获益颇多。
二、你原来对“背课文”持什么态度?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新的看法吗?
三、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课后练习:理解重点词句。
板书设计:
4、背课文
第一次:背简单的课文有趣
第二次:朱自请的《匆匆》激励
第三次: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熟能生巧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1个生字,并能书写运用。
2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 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4 了解北大荒的可爱,培养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感情。
重难点:
1找出描写草塘和小河景色的部分,体会其景色优美。
2弄懂谚语的`意思,从而体会其物产丰富。
3 抓住作者的感情线索。
教学准备:
充分预习课文,查找有关北大荒的资料。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录音带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从课题入手,弄懂草塘的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体会其景色优美和物产丰富,诵读有关的优美语句。
学习过程:
一. 整体感知全文。
1. 学生谈对北大荒的了解情况。
2. 激发兴趣,学生轻声快速读课文。
3. 谈谈草塘给你留下的印象。
二.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1. 出示小黑板,明确学习要求。
2. 学生采用各自喜欢的方法开始自学。
三. 汇报自读情况,领悟草塘的可爱
本次教学研究的主题是探讨学生自读自悟学习方法的尝试,因此,不能和以往教学一样,学生按部就班的跟老师走,而是以学生为主,教师恰当点拨引导。学生汇报中,教师根据需要采取的引导作用如下::
1.在汇报中指导朗读,以文章的第5、18自然段为朗读重点,体会出草塘的景美。
2.在适当的时候出示挂图,帮助理解内容,把形象的语言转化为直观的画面。
3.在汇报中可要求背一两句优美语句。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草塘可爱的两个方面:景色优美 物产丰富及作者的心情。
四.整体回顾,与作者产生共鸣
1.置身于大海般的绿色草塘中,享受着风儿的轻摇,倾听着小丽的介绍,欣赏着清凌凌的小河,此时此刻的你想干什么?
2.小结:是啊,美丽的景色人人爱,但我们更要注意保护身边的美好环境。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灵活机动的处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经典】语文教案10-04
(精选)语文教案12-31
语文阅读教案01-01
语文《氓》教案03-12
(经典)语文教案10-22
(经典)语文教案08-28
语文教案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