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通用[9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巩固复习学过的生字新词,积累“胸有成竹”等成语,正确使用“虽然……但是……”“即使……也……”“如果……就……”等关联词语。
(2)使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书写草字头、竹子头、爪子头的字。
(3)阅读短文《聪明的牧童》
(4)语文生活《搜集生活中的小窍门》
(5)以《我也喜欢动脑筋》为题,写一篇习作。
2.过程与方法: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练习为主,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生字进行归纳整理,积累词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
(2)教育学生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丰富知识,勤于思考,做个聪明人。
重难点、关键
1.正确地使用关联词语。
2.把自己动脑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课时划分
五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完成语海拾贝以及阅读欣赏的教学。
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有趣的汉字
1.教师引导学生认读课文中的汉字。
2.教师出示汉子卡片,学生读,检查学生认读的情况。教师强调:除了“领”“邻”是前鼻音,其他的'都是后“鼻音”。
3.让学生写这些字的声母。
4.指名反馈: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的声母都是“l”)
5.教师再读这些生字,并进行组词练习。
二、词语超市
1.学生自由读一读成语。
2.教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教师强调部分字的读音。
3.教师再出示词语卡片,学生一起读。
4.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并说说这些成语主要是描写哪方面的。(人物神态、人物情绪的成语)
5.再读,积累这些词语。
三、选词填空
1.教师出示文中的三组词语。(“虽然……但是……”“即使……也……”“如果……就……”)
2.指名说说这些关联词语所表达的句子的前后关系。(转折、无条件、假设)
3.读句子,说说句子前后分句的关系
4.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集体反馈
(1)即使……也……
(2)如果……就……
(3)虽然……但是……
四、阅读欣赏
1.读课题,教师引导阅读:题目的中心词语是什么?(聪明)
2.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聪明”提问题。
(1)谁聪明?(直接从题目中解答:牧童)
(2)短文通过什么事情表现牧童的聪明?
3.教师导读:是呀,短文通过什么事情表现牧童的聪明?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4.指名反馈。(国王听说一个牧童很聪明,就向他出了三道题难为牧童,牧童巧妙地解答了。并受到了国王的奖赏,成了王宫的继承人)
5.教师导读:那么国王到底向牧童提出了什么问题?牧童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来。
6.集体反馈。
五、课堂小结
教师:多么聪明的牧童呀!你们想做一个聪明的孩子吗?(想)那就得多多能够脑筋思考。
六、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超市里的成语。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一株紫丁香》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中一首儿童诗,讲的是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表达了小朋友赞美老师,热爱老师的一片真情.这首诗充满着童真,童心,童味,字字句句都清纯明洁,诗的想象是丰富,美好,贴切,是对学生进行敬师,爱师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会读“株、踮”等8个生字。会写“休、伸”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3、有尊敬老师的愿望。
重点:
掌握生字,通过理解孩子们为什么为老师栽紫丁香来体会师生间的深厚情感。
难点:
在理解孩子们为老师栽下紫丁香表达心愿的同时体会老师平时对孩子们的关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渲染情感,揭示课题
1、音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师导:老师像一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汗水;老师像一艘船,载着我们驶向知识的.海洋。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为这些辛勤的老师栽下了一株紫丁香(课件出示一株紫丁香,音乐停)
2、师随机向学生介绍紫丁香,板书:一株紫丁香,教学“株”。
二、指导看图,初读课文
1、看插图,说说你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2、可爱的孩子们栽下的这株紫丁香能为老师做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
3、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4、识字
(1)、出示词语,自由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踮起笑脸小院枝叶窗口您
休息唱歌安静盛开感谢困得
挂牵消除疲倦眨眼又香又甜
(2)、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5、再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理解的内容与问题。
6、梳理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学习第一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紫丁香是谁种的?种在什么地方?找出那一自然段。
2、指导朗读第一节,体会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儿?
3、指导背诵。
4、小朋友在老师窗前栽一株紫丁香要为老师做些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三、写字指导
1、出示“院、除、伸、休、息、您”。
2、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3、范写:伸、院、息。
4、学生练写,随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小院伸进您消除休息
[1][2]下一页
教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一株紫丁香》教案》,来自网!
2、同桌互查。
3、背诵第一节。
二、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并全班汇报。
(1)、紫丁香为老师送来了什么?用“——”划一划课文中的句子。
(2)、合作填写学具卡片
我们在小院里栽下一株紫丁香,让它绿色的枝叶(),让它沙沙的声音(),让满树盛开的小花(),让它的花香()。
2、师导:这些都是小朋友美好的愿望,他们多想把这些愿望说给老师听啊!请选择你喜欢的小节读给你的伙伴听一听,读出感情。
3、汇报朗读,随学生喜好指导朗读。
第二节:抓住亲切美好。
第三节:抓住“疲倦”教学,老师为什么会疲倦?给“疲倦”换词。读出轻柔语气。
第四节:理解“挂牵”,老师挂牵我们什么?谈谈你的印象中老师对小朋友关爱的事。提供句式:当……时,老师……,从而理解“时时”。
第五节:夜已深了,星星也困了,老师仍在工作,你想对老师说点什么或者做点什么?学生写几句话。
4、总结:深夜里四处静悄悄,老师还在灯下认真地工作着,美丽的紫丁香给老师送去了同学们的尊敬、热爱和关心。
5、将自己感受到的情感融入到诗中,有感情地自读课文。
6、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三、积累、拓展
1、背诵喜欢的一节或几节。
2、回忆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老师关心你的一件小事记下来,并写上自己的感受。
四、写字指导
1、出示“甜、歌、牵、困”。
2、说说哪里你觉得应该特别注意的。
3、范写学生觉得难的字。
4、学生书写,教师随机指导,点评。
五、板书:
一株紫丁香
热爱、尊敬
小朋友——————老师
关心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三个字:春、水、人,并知道这三个字之间的联系,从而明白孔子带弟子游春的用意。
2、体会第 8 自然段中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涵的道理,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
3、感情朗读并背诵写水的一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孔子的名言,指读并简要说说这些名言的意思。
2、知道这些名言都是谁说的吗? ( 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孔子的资料)
3、看课件 ( 孔子的介绍 )
4、现在春暖花开,正是出游的好季节。于是孔子便带着他的弟子们去欣赏春天的美景啦! 板题,读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孔子带着弟子们游春,看到了一片美丽的春景,课文哪个地方写了?
2、出示文中第2小节,这段话中有些生字,你会读吗?(泗水、广袤、眸子)解决了拦路虎,就请你们用朗读把我们这儿所有的.人都带进春天,好吗?
2、学生感情朗读,说说读后感受到了什么?(景色美、语言美:叠词、比喻、排比的运用)师读中指导。
3、过渡: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篇课文这么长,但我读来读去,发现它就写了三个字,第一个字就是你们刚才读的“春”,那第二个字,第三个字要靠你们的读书把它读出来。
4、学生自读课文,读后交流。(“水”)
5、哪些句子是跟水有关的?
(1)这么多写水的句子,其中集中描写水的句子是课文的第八自然段(出示)。请你们大声地把第八自然段读一读,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2孔子说:“学贵有疑。”读了第8自然段后,你有什么有价值的问题与大家讨论?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纵横九万里;中国的历史有着漫长而复杂的过去,上下五千年,多少帝国王朝盛衰荣败,多少帝王将相粉墨登场,厚重的史书演绎了他们一个又一个风流倜傥的故事,却很少为普通和平凡的老百姓洒一把同情之泪。有的只是诗人们满含辛酸的描述:“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萝绮者,不是养蚕人”。至于他们为什么如此贫困一如既往,诗人的解释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而至于他们自己本身原因,诗人们并没有涉及,也许不愿,也许不能……那么,作为近代著名的思想家鲁迅先生是怎样认为的呢?他又是怎样概括漫长的中国历史的呢?请快速阅读全文,而后作答。
二:研习文章
(一)分析鉴赏
1.作者是怎样概括中国的历史的?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小结过渡:这就是中国的历史,上下五千年就被这20个字浓缩了。中国的历史是老百姓的历史,要么做不成奴(板书)隶,要么暂时做稳了奴隶。
2.什么是奴隶?鲁迅先生在一篇小短文里有这样很形象地描述。
(分发《聪明人和奴才和傻子》)
3.学生对文章中的“奴才”的概括。
(对生活有抱怨但又不思反抗,胆小怕事)
4.那么文中能相应表达出这一形象的语句语段有哪些呢?并请寻找出这些语句语段中的重点词语并品味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学生互相讨论之一)
5.参考:
A假如有一种暴力……究竟已等于牛马了。(读)
(〈可包括提问“什么是形成百姓奴性人格的原因之一”〉愤怒地抨击了暴政,也暴露了国民的奴性人格。重点词语:羡慕心悦诚服恭颂)
小结:这段话作者给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比较:人、乱世人、牛马。这三者哪样最便宜?(乱世人,“乱离人,不及太平犬”)什么时候才可以与牛马平起平坐?(太平盛世)中国的老百姓是多么容易满足啊,只要能把自己卖个牛马的价格便觉得洪福齐天了。
B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只求他决定他们怎么跑。
(揭示了老百姓们遭受官兵蹂躏的悲惨命运,奴性心态:麻木不仁,
缺少反抗精神。重点词语:中立杀掠希望决定)
小结:古人说:“下民易虐”,老百姓容易受到欺侮凌辱,受欺侮凌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思反抗的心理,这心理像毒蛇,逐日地吞噬了一个人的精神。作者在如此写道时,是怎样一种欲说还休的苍凉啊!
C假使真有谁能够……“皇恩浩荡”了。
追问:什么是“奴隶规则”?
(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
6.我们现在能够回答出作者在概括中国历史两个时代时的心情了吗?
(集愤怒、讽刺、批判、同情为一体,而又以怒——对暴政、怜——对百姓为主。)
小结:中国的历史在“一治一乱”中循环发展,中国的老百姓也在一会儿不如牛马一会儿略如牛马中艰难跋涉。“三千余年古国古”,历来所闹的就不过是这样一个小玩艺。先生曾尖锐地指出“轿夫(老百姓)如果对坐轿的人(统治者)不含笑(作乱的人),中国也早已经不是现在的'中国了”。
7.那么有“不含笑”的“轿夫”吗?作者又是怎样评论这些作乱的人的呢?
(黄巢张献忠等,“受意外的灾殃”,“将奴隶规矩毁得粉碎”,“给‘主子’清道辟路”“为圣天子驱除云尔”。批判。)
(二)思辩讨论
安心为奴的,作者是哀怜;揭竿作乱的,作者又批判。请讨论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揭竿作乱的人应该有让天下百姓重新获得做人的权利的胸襟和愿望,而不仅仅是为了黄袍加身。安心为奴就会失去做人的基本尊严。)
①追问:②③④
(,就会不思反抗,从而。先生的思想核心是“立人”,而“立人”的根本在于“尊个性而张精神”也就是人的精神自由。)
(三)愿望憧憬
1.不是牛马不是奴隶,不是不如牛马和略等于牛马的价格,先生希望我们中国的老百姓有“人”的价格,做回真正的人,而转奴隶为人,我们应该是什么方式?请找出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
(争)板书
2.现在已经“争”到了吗?现在是哪个时代?
(尚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3.先生理想中的时代是什么时代?
(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第三样时代)
4.谈谈对“第三样时代”的理解。
(走出“一治一乱”的怪圈,从而迈向民主和自由,老百姓成为社会的
主人,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四)鲁迅的迷惘与思考
鲁迅先生对社会始终有着清醒的认识,他眼光如炬,洞若观火,他觉得这样的社会是必须改变的,对现实的思考让他感到痛苦,这种痛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可他更痛苦的是他不能找到改变这个社会的具体方法,第三样时代是怎样时代?他没说。怎样争?他没说。(这也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板书划线)在《故乡》里,他希望下一代过着新的生活,“为我们未曾生活过的”,怎样的生活?他没说。他只是说:“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同学们,我们能体会这位名满天下的伟人他内心的悲哀吗?他在探索着,他也在激励着我们去探索。
(五)总结
鲁迅喜欢在灯下写作。日本作家增田涉这样回忆:“有一天夜里两三点钟的时候,我走过他所在的大楼的下面,只有他的房间还亮着灯,那是青色的灯光。透过台灯的青色灯罩发出的青色的灯,在漆黑的夜里,只有一个窗门照耀着,那不是月光,但我好象感到鲁迅是在月光里……在月光一样明朗,但带着悲凉的光辉里,他注视着民族的将来”。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方、半、巴”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是本课的重点。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方、半、巴”3个字。
2.正确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一段,学会用()从()句式说话。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都不见。
2.揭示课题。齐读,学习生字:点。
3.老师范读课文。交流,听了知道了什么?
二、自学课文,学习生字:
1.读通课文,圈出生字读一读,记一记。
2.检查学习生字:
1)结合学生回答学习生字。
2)学习剩余生字:指名当小老师带大家读生字,说说你准备怎么记这些生字?或你在哪儿看到过这些生字。后开火车读生字。
**数、清:数——多音字,第三声:数不清,第四声:数学
课文说什么数不清?还有什么也是数不清的?
**彩:认识三撇儿,组词,:颜色很多,真好看
**飘、落:飘——有风才会飘起来,组词
还有什么会飘落下来
**空:穴宝盖,换偏旁
**问、答:有问题要张口问;竹字头加合
*方:减一减记
4)看生字:清、彩、飘、落,每个字都有一部分的读音跟这个字差不多,这样的字叫形声字,以后学生字时要好好观察。
4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
说说你读课文后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第一节:
1.看图说话:
出示课文中插图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读一读课文第一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结合理解:
**数不清的雨点儿从哪里飘落下来,云彩:什么时候的.云彩是很美丽的?
雨点儿飘落下来又是怎么样的?
**句式练习:
出示: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来。
亮亮从屋里跑出去。
读一读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不能照样子说一句话:小猴子从()。
()从()
4)朗读第一节。
2.想象说话:这么多雨点,他们在空中相遇,会说些什么呢?
3.大雨点、小雨点到底去做什么事了呢?我们下一节课再学。
四、复习巩固:
1.卡片抽读生字
2.生字藏在句子里,你还会读吗?
出示作业本题4,先指名读句子,再画一画并展示
五、指导写生字:
1.观察田字格:方、半,笔顺是怎么样的?后指名说一说,齐书空。
2.再仔细观察:说说应该注意什么?哪几笔?
3.老师范写,学生跟写一个。
4.抄写剩余生字,并展示作业。
语文教案 篇6
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利奥父子情深,体会叙利奥的心理活动;
2、 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 教学准备:
录音机、小黑板
三、 重点和难点:
体会叙利奥几次遭到父亲责备后的心理活动。
四、 教学过程:
一 情感导入,整体感知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本文的小主人公叙利奥为了帮助父亲养活一家人,瞒着父亲在深夜坚持抄写签条,虽被父亲误解、冷淡、仍坚持着。因此,你觉得叙利奥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体谅父母、爱家人的孩子)
二 带着问题读课文
(出示小黑板):你是从哪里体会出叙利奥体谅父母、爱家人的?画出使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加以体会。
小组讨论,体会后出声地读读。
三 汇报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同学们,刚才大家的.讨论非常积极,但能否将你们各组的体会与全班其它组同学交流一下呢?老师可是迫不及待地想听喔!
1、 让小组代表发言,抓重点句体会,各组相互补充。(略)
2、 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集体讨论中,我们不难发现,同学们所发言的句子,均是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作者把叙利奥的心理活动描写得淋漓尽致,记住,这是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现在,让我们把这些描写叙利奥心理活动的句子朗读一下吧!
3、 有感情朗读。
4、 叙利奥三次受到父亲的责备、误解、冷落后,所受的巨大的委屈只能咽着,但他停止工作了吗?(没有)
(再次出示小黑板):1受到父亲的责备、误解后,是什么力量使叙利奥半夜又起来工作?
2叙利奥为什么要偷偷地做,不告诉父亲?
3叙利奥是在什么情况下帮助父亲工作的?
4事情的结果怎样?
5、 学生思考回答小黑板的问题
四 总结,体会中心
叙利奥为了帮助父亲维持家中的生活,减轻父亲的重荷,默默帮助父亲工作,虽被误解仍坚持着,表达了他对父亲、对家人深沉的爱。同样,父亲对这个家、对儿子也是十分挚爱,宁可自己受累,也不愿意耽误儿子的学习,使我们感受到了父子间那份真挚的爱。
五 配乐表演,品味父子情
分角色表演最后一部分内容
六 布置作业
读了本课,你一定有很多感受,请结合自己实际,说一说,再写下来。
(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写字训练。要求把字写端正,匀称,写正确。
2、修改句子中的错别字。帮助学生正确地书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3、讲读成语。积累语言,积累文化。
4、查字典。培养学生查字典能根据词语选择字义的能力。
5、阅读成语故事《一字之师》。目的是增加阅读量,扩大语言和文化知识。
6、口语交际练习。目的'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7、习作:记叙生活中的“第一次······”。
教学难点:查字典练习,写字练习,口语交际。
课时安排:4课时。(包括习作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写字。
1、师指导写以下几个字:
幽:竖要写田格的中线上,而且最高最长。
臂:月字要写得扁一些宽一些。
皆:第一笔是横。不要丢一撇。
2让学生写一写。
3、看看“庐,曛,畏,寇,稻”这几个字写时应注意什么?
4、自己写一写。同学之间互相评一评。
二、修改句子中的错别字。
1、自己修改。
2、全班交流。
3、师:注意同音字和形近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应用。(以、已,在再,由、尤,)特别是(一、异)要从意义上区分。
三、积累成语。
1、读一读,讲一讲。自读自讲。
2、集体交流。要说出成语的本意和比喻意。例如:落花流水:形容春景衰败,用来比喻惨败、狼狈不堪。
3、把成语抄写在作业本上。
四、查字典。
1、读题。
2、独立填写表格,自己确定部首、笔画、选择义项。
3、集体交流,订正。(“累”查“田”部,再查6画,应选1。“屏”,尸,6,2。“洽”,“氵”,6,1、)
4、师:选择义项,要据词订义;要符合词所在的语言环境。
第二课时
一、阅读成语故事,按要求去做。
1、独立阅读故事,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自学。
2、读故事,说说故事的主要意思。
(1)两个同学互读。
(2)集体交流读。
(3)说说故事的主要意思。(谁称谁为师?因为什么称郑谷为“一字师”?结果怎样?)
(4)师:齐己写了一首《早梅》诗,请郑谷看。郑谷告诉齐己“数枝”不“一枝”更好。齐己接受了郑谷的意见,并且称郑谷为“一字师”。
3、谈谈自己学习这文章的感受。你认为齐己和郑谷是怎样的人?
二、背诵《早梅》
1、师指。
2、同学之间互读。
3、指名读。
4、自由练习背。
5、竞赛背。
6、集体背诵。
三、学习补充资料《推敲》
四、作业:抄写《早梅》
语文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 朗读感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品味语言,学习运用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读议结合,学习保尔的革命人生观,树立积极的人生观,真正感悟生命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
1.品味课文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和哲理性抒情。
2.感悟学习保尔的革命人生观。
【课时】1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查资料把握小说文体知识,小说的定义及三要素。分析小说的一般方法。
2.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交流,你喜欢的情节或人物并阐明理由。概括,这部长篇小说描写,歌颂的是什么?概括与课文相关的情节。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可查工具书)并根据阅读实际补充在后面。
踱 着步子( ) 碌 碌无为( ) 岔 路口( ) 高 耸( )
如 茵 ( ) 空 寂 ( )
( )( )( )( )( )( )
4.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可查工具书)并根据阅读实际补充在后面
阴郁: 幽思:
高耸: 茵:
碌碌无为:
5.本文题目《 》选自 《 》该书是根据前苏联作家( )根据( )创作的体裁( )文中主人公的名字叫( ).关于作者情况( ).
6.快速阅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概内容,感受文章要点。
7.摘抄并背默课文中,既是激动人心的内心独白,发人深省的格言,又是直抒人物赤诚心怀更是千千万万革命青年的座右铭的段落。
8.朗读课文2-3遍,把你阅读时遇到的问题,疑问写在下面,课堂上交流.
课堂学习
一.情景导入: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翻开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铿锵有力的话语又一次在耳边回响,一种莫名的力量再次从心中升腾.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再一次体味,飞越时空,超越国界的保尔精神.
二.自主合作学习
1.出示学习目标
2.交流预习情况,展示预习成果.
3.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1) 保尔在什么场合思考这种人生的哲理?边读边画出人物行踪的句子,划出环境描写中表示肃杀气氛和新春气氛的语句抄写在集锦本上。思考,全文按照( )的变化来展开叙述,用( )描写渲染气氛并通过( )描写来发表议论。
(2)保尔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完成句子.
保尔是一个 的人,因为 .
4.交流点拨,精读课文,深入思考:
(1)文章的环境描写渲染了哪两种不同的气氛?
(2)本文进行了双重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3)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眼中的保尔.
三.点拨讲解:
1.学习方法指导:
小说文体知识,小说的定义及三要素。分析小说的一般方法。环境描写的作用.心理描写
2.板书设计
生命的意义
小 人物 : 保尔
心理描写
环境 : 渲染气氛
铺垫作用
说 情节 : 所见所思
四.练习测评 :
听读后,自己大声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七段探究下列问题:
1.文中哪些词语表明保尔对生命的珍视?
2.“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抒发了保尔怎样的感情?
3.“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一句意在提醒人们什么?
4本段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5.表明保尔怎样的感情?
6.这是一段富有深刻哲理和浓郁抒情色彩的名言,是保尔缅怀革命烈士,深刻思考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的结果,既是对烈士的( ),也是对自己的( )。
7. "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两句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请仿写.
五.拓展提高
1.怎样理解“人,应当赶快生活”?请简要地谈一谈.
2.学习本文后你想到的是什么?(进行心理描写片段训练50字左右)
六.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9
目的:
1、检查半学期来,学生阅读《爱的教育》的情况。
2、在对最佩服的人物的交流中,受到熏陶和启发,引导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和勇敢坚强的精神。
3、引导学生在感动中懂得关爱别人,学会帮助和关心他人。
活动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音乐渲染
2、师述:有人说,爱是一缕温暖的阳光,有人说,爱是一阵及时的雨露,有人说爱是一把打开心扉的钥匙。你心中,爱到底是什么?
3、生自由畅谈心中对爱的'理解
4、问:是什么让你懂得了爱?(导出《爱的教育》)
5、简介相关内容
二、走进人物
1、在这本书中,作者描写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我来考考大家!
2、出示思考题:
(1)、这本书是写 身边发生的一个个小故事。
(2)、瘦弱可怜的驼背奈里的保护者是 。
(3)学习成绩好,每次都获得头等奖的男孩是 。
(4) 有一本最最心爱的邮票簿。
(5)可怜又坚强的铁匠之子是 。
(6) 从一个别人眼中呆笨的学生变成了二等奖获得者。
3、指名试做
4、在这本书中,还有哪些人物?交流
5、指导:在这些人物中,我最佩服的是安利珂的女老师,因为她﹍﹍
6、交流:在这些人物中,你最佩服谁?为什么?
三、印象最深的故事
1、过渡:在这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人物身上发生了很多平凡而伟大的故事,在书中100多个小故事中,哪一个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故事情节交流
3、引导:你为什么对这个故事印象深刻?
四、 感人的片段
1、过渡:这一个个故事打动了我们,多少次,我们边读边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老师把读的过程中最感动的片段划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2、出示几处感人的片段。
3、指名读。
4、在你读的过程中有没有把打动你的地方划下来?
5、交流
五、小结
1、从这些人和事中,你有没有受到什么启发?
2、以“ 教会我 ”的句式说一句话。
3、小结:《爱的教育》教给我们用一颗宽容的、真诚的、进取的、善良的心去爱祖国爱家长、爱老师,爱同学、爱弱小,我们在爱中受到了教育,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音乐:《爱的奉献》)
4、作业:给你最佩服的一个人物写一封信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上册教案04-28
语文识字的教案06-11
语文教案(精选)04-12
语文古诗教案05-16
语文教案08-04
语文教案08-05
语文教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