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教案语文上册第一课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教案语文上册第一课,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教案语文上册第一课1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的生字,生词,并会写生词新词。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通过对父亲的回忆,对重点句段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唤起对亲情的理解。
课前准备
作者吴冠中的画作。
关于吴冠中的介绍。
配乐朗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父爱。唤起对亲情的理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一 导入课程。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慈母情深》,知道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这节课我们同样要学习在我们生活中,给予我们关心和爱护的人,他就是我们的父亲。
请同学们看看老师幻灯片上的内容,这些图片是一位叫做吴冠中的儿子在痛失自己的父亲之后用手中的画笔记录下父亲对于自己的爱和温暖,请同学们说说从这些画中你看到了什么?
(一条小船,流水,小桥,白墙黛瓦的民居和三三两两的人。还有一个慈爱的老父亲牵着自己的小孩儿往前走。)
教师总结
我们看到几乎每一幅画中都有渔船的身影,说明作者对小渔船有独特的感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关于父亲和渔船的故事她的名字叫《父爱之舟》。
板书 父爱之舟
1 了解作品及写作背景
《父爱之舟》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当时作者的父亲已经去世,对父亲深深地思念,只能依托于梦中相见。
课文以梦的形式呈现往事,描写了作者和父亲在一起的一个个生活场景。表现了父亲对作者无微不至的深沉的爱。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思念。
2 《父爱之舟》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什么是回忆性的散文呢?
回忆性的散文,以散文的基本形态为基础,只是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它是融叙事,议论,抒情为一炉。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阐述,回忆描写。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书写见闻感受的文体,能够让我们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读到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回忆性散文是片段式的,并带有一定的抒情成分。
3 作者介绍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油画代表作品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等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等十余种。
二 生字词语详细见课本。
三 同学们,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的阅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课文以梦的形式呈现往事,描写了作者和父亲在一起的一个个生活场景。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对父亲的爱和无限的思念之情。
教师顺势引导,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 作者写梦的内容以小船为线索写出了父亲对我满满的爱。那么大家理一理,作者一共写了关于父亲的哪几件事呢?
~父亲给“我”买枇杷。
~住客栈,心疼“我”被臭虫咬。
~逛庙会给“我”买豆腐脑,做万花筒。
~雨雪天背“我”去上学。
~凑钱给“我”交学费,为我铺床,竭尽全力,送我上最好的小学。
~摇船送“我”报考上学。
~给“我”缝补棉被。
教师
五 再找一找,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找找文中相关的词语。
读初小——初小毕业——念峨山高小——报考无锡师范
课文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的
六 思考一下,课文是围绕什么展开叙述的呢?
(小渔船,渔船是文章的线索)。
七 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父亲为了节省饭钱和旅店钱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节俭的人。但他对我却十分的疼爱。
八 找一找文中哪些句子和词语表现了父亲的节俭呢?
九 总结
父亲之所以如此节俭,这一切都是为了省吃俭用,供作者上学。
对于父亲的付出,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第二题第二小题的提问,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直述胸臆。表达了对父亲难忘的爱和深切的怀念。
十一 同学们,一个年迈的节俭的老父亲,和一艘从姑爹家借来的渔船,这样平凡的日常有什么值得“我”在梦中反复思念呢?下节课我们就来继续研究《父爱之舟》。
课堂作业。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父爱之舟》,你还能写出类似的关于父爱的比喻句吗?
五年级教案语文上册第一课2
教学目标:
1、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并在次基础上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2、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选取课文中喜爱的部分进行背诵积累。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白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郭沫若的眼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板书
2、 指名读课文一、四段。
二、 新授。
1、 那么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对应的部分。
2、 学生读课文。
3、 指名答。板书。(2~5讲的是白鹭的精巧,6~9讲的是白鹭让人感到韵味无穷。)
4、 看白鹭的图片,要求学生读2~5,说说怎么来写精巧的。
5、 ⑴白鹭常见,教师口述,郭沫若把白鹭和白鹤、苍鹭和朱鹭作了比较;
⑵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都很适宜,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文字。指名读,具体说说感受。那谁来读一读,争取读出白鹭的精巧。指名作评价。要求学生练读。指名读。问同学们喜欢它的精巧吗?试着背一背。
6、 白鹭不但是精巧的,还是韵味无穷的。默读文章6~9,想想课文中写了白鹭哪几个画面?你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白鹭的韵味无穷?用笔画下来。
7、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8、 指名说。板书。(钓鱼图、了望图、低飞图)
9、 要求学生自由选择一幅图画,向大家介绍白鹭的韵味无穷。相机出示图画。
10、 钓鱼图
⑴比喻是一幅图画,让作者感到美;
⑵钓鱼是拟人的写法,写出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喜欢上这图画了吗?自由读。指名读。
11、 了望图
悠然,一种与众不同的美。指名读,要求在心里体会。评价。再指名读。师评价。齐读。
12、 低飞图
给人带来乐趣,很少见。学生读,教师读。评价两者的表现。齐读。
13、 这三幅图写出了白鹭的韵味无穷,你们喜欢上它了吗?但是白鹭不会唱歌,你们觉得是不是有点遗憾?为什么。理解白鹭是一首优美的歌。
14、 积累。你喜欢哪一图画。读一读,背一背。
三、 小结。
1、 白鹭,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也曾多次写到。出示杜牧的古诗,带领学生读。
2、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还有很多像白鹭一样的事物,只要我们用心留意,用心思考,就会不一样。
下课。
五年级教案语文上册第一课3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报道的作用及基本途径、方式,能够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简要的采访。
2、感受美术与新闻报道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尝试运用美术语言、文字报道生活中所关注的人或事,选择合适的素材以个人或合作的形式制作小报。
3、在学习活动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关注社会、与人交往等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调查收集信息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自己平时喜欢看的报刊,并选择一二幅自己喜欢的新闻图片。
了解家人喜欢阅读的报刊杂志。
二、信息汇整分享交流
1、今天,每个同学都带来了自己喜欢看的报纸、杂志,看来你们是一群爱学习、关心社会的学生。哪位同学来介绍自己带来的图片新闻呢?为什么喜欢它呢?说说你的理由。
(由几名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图片新闻,并根据其内容进行介绍)
2、同学们不能将你带来的图片新闻介绍,你带来的信息,共同分享你的快乐呢?
小组内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3、同学们带来的图片新闻很多来自你们订阅的儿童报及家人订阅的杂志,有的图片新闻报道反映了我们少年儿童关注的事,有的`报道了我们生活中感动人的事,有的是社会上的新鲜事、还有的揭露了我们生活中的丑陋现象等等。由于这些新闻来源于生活,它真实地反映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信息、丰富我们的生活,很多问题引起大家的思考……所以,好的新闻留吸引民者的眼光,震撼读者的心灵,这也正是图片新闻的魅力所在。
三、图片欣赏认知领悟
1、优秀图片新闻赏析
(1)《大眼睛》
(2)《北川男孩郎铮》
(3)《我们演出去》
……
引导学生围绕每一张图片的主题展开讨论,老师讲解。
四、情景设置明确任务
我们学校的校报和宣传橱窗一直在收集和传播同学们关心的各方面的新闻信息。这节课让我们来做一做小记者,用我们敏锐的眼光去捕捉校园内外大家关注的事、感人的事、新鲜的事、不平的事.用我们美术这一特殊的语言——图片新闻的形式表现出来好吗?
【五年级教案语文上册第一课】相关文章: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1-06
语文上册教案01-25
语文上册教案04-28
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12-04
语文五年级授课教案上册02-06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6-14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08-13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8-24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