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有关啄木鸟、猫头鹰、喜鹊的知识。
2、认识14个生字及多音字“干”。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大自然中,有许多动物都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它们还能帮助我们人类做事情呢。谁愿意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呀?
2.学生自由发言。
3.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读一个小动物帮助我们人类做事情的小故事,故事的名子叫《啄木鸟》。板书课题。
4.观看动画片。
5.说一说,这个小故事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几个小动物?
师:贴图,指导同学学习生字。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能将难记的生字进行分散识记,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悟生字。
1.自由读课文,想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课文:
(1)请其他的小朋友为他们提一提建议,说说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2)全班小朋友分角色朗读课文。
(3)其他同学评一评。
点评:在学生自渎课文之后,找一两名学生读书,然后大家共同评价,为学生的读书实践扫清了障碍,再让学生读课文,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3.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苹果树的病是怎样治好的?
4.自由发言,并且到黑板上去贴图。
5.总结全文。
三、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内容:
1.一起读一读课文中的.词语:
啄木鸟、一棵、生病、身体、虫子、叹口气、医生、治病、树干、敲敲、手术
2.生生合作,一起学习生字。
师:看,啄木鸟从树洞里捉出了许多条大虫子,现在,咱们也玩个捉害虫的游戏,好吗?
点评:通过游戏的设计,使学生在玩儿中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自由读黑板上的生字。
4.微型小组两人一起讨论记字方法。
5.汇报小组学习成果。
五、指导书写生字
1.请同学按照结构给字分类。
2.说一说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漂亮?
3.在写字本上练习写字,及时评价。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
1、指导学生发现汉字的一字多义的特点。
2、联系生活实际识记生字,并积累成语。
3、看图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并鼓励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做善于思考的孩子。
4、绘画、写话、培养初步的习作能力。
5、完成填字游戏,进行谜语展示。
重点难点:
1、学习一字多义的用法,积累新词。
2、进行口语交际。
3、绘画、写话。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习一字多义的用法。
2、认读新词。
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投影出示三个句子
①丹丹回头一看,原来是小艺。
②我的朋友马玲是回族,陈琳是满族。
③有一回,列宁去找养蜂的人聊天。
2、指名读三句话,再读学习伙伴的提示语,想想三句话中回字的意思。
3、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4、集体,了解回的几种解释。
①还,走向原来的地方。
②掉转。
③旋转、环绕。
④答复、答报。
⑤量词、指事件的次数。
⑥回族,我国少数民族名。
5、再读句子,选择回在句子中的准确意思。
句①:回是掉转的意思。
句②:回是回族的意思。
句③:是量词,指事情的件数。
6、学生汇报:说说从刚才的学习中发现了什么。
7、教师小结:汉字有一个字多义的特点,因此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字的意思,提高阅读能力。
二、读读认认
1、学生借助拼音读生词。
2、小组交流;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些字跟偏旁有什么关系,了解字义。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并说说识字方法。
4、出示相应的图片认读。
5、扩展练习:学生回家观察厨房里的用具,看是否能说出名称,并积累新词,学习新字,制成词卡。
三、课堂练习
1、投影出示句子,说说同一个字在不同句中的意思:
①花
妹妹穿着一件花衣服。
公园里的花开得非常鲜艳。
我花了五元买了一支钢笔。
②火
早晨,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
看到我的成绩,爸爸发火了。
我军向敌人猛烈开火。
2、字、音连线:
zào guō sháo chǎn hú tāng
汤 壶 灶 锅 勺 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积累成语,了解成语的意思。
教学用具: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上节课学过的厨房用具卡片,指名认读。
2、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词卡认读
二、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读读读背背中的成语,并想想这些成语意思。
2、小组合作:读成语,互相正音,交流自己理解的成语,提出不懂的成语。
3、全班交流:分组读成语,讨论不懂成语的意思。
4、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背成语。
三、巩固练习:填空
()()协力()()成城()()不林
人外()()博采()()()()益善
()学()问读书()()()()自见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看图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出示教学挂图
1、看图,说说每幅图画的什么内容。
2、议图,弄明白四幅图连起来说的'什么事。
二、续编故事
1、假如你是图中的小朋友,你会怎么做呢?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2、选择合理的想法,小组合作续编故事。
⑴小朋友认识这位叔叔确实是爸爸的朋友,该怎么办?
⑵小朋友不认识这位叔叔,又该怎么办?
三、全班展示
1、小组评选好的同学到台前讲故事。
2 、评选故事大王。
四、讨论交流
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展示台中的填字游戏,谜语展示。
2、画画、写话。
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展示台
1、完成填字游戏。
⑴投影出示填字游戏。
⑵同桌合作,把词语补充完整。
⑶指名读成语,看是否正确。
⑷竖着读填好的字,说说发现了什么。(新世纪我能行)
2、猜谜语
⑴学生出示自己准备的谜语。
⑵小组互猜谜语。
⑶全班猜谜语比赛,评出猜谜大王。
二、画画、写话
1、教师出示一幅画,指名说说画的内容。
2、学生自己动手画一幅画,并说出画上的内容。
3、写话,注意语句通顺,写清楚画上的内容。
4、小组相互展示交流。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学习小说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 分析小说中两个主要人物的人物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
1. 梳理小说的情节,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对比描写和出人意料的结尾。
2. 分析解读人物,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光辉与黯淡,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生活,感悟小说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解读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光辉与黯淡。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感悟小说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启迪同学们联系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方法
探究法、对话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著名作家钱钟书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窗》,说人们最初建造房子的时候是没有窗户的,后来,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再建造房子的时候便有了窗。透过窗,屋子里的人可以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里面的人在看到外面精彩世界的同时,外面的人也窥探到了屋子里面的秘密,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说《窗》,看看里面又会有怎样别致的故事……
二、学习目标:
1. 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品析人物形象
2. 梳理小说情节,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出人意料的结尾
3. 联系生活,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光辉与黯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检查预习结果:
消遣(qiǎn) 一泓清泉(hóng)
玫瑰(guī) 栩栩如生(xǔ)
草坪(píng) 争奇斗研(yán)
俯瞰(kàn) 气喘吁吁(xū)
窄小(zhǎi) 五彩斑斓(lán)
手肘(zhǒu) 津津有味(jīn)
挪动(nuó) 扣人心弦(xián)
四、体裁:小小说
小:篇幅短小
新:立意创新
巧:构思精巧
奇:结尾惊奇
五、情景再现,复述情节:
时间:“曾住过”表明这是过去发生的事情
地点:一家医院的病房
人物:两位病人
环境: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两个人,设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
开端:近窗病人和远窗病人关系融洽
发展:远窗病人从“享受”到“困扰”
高潮:远窗病人见死不救
结局:远窗病人看到的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六、互帮互助,共同探究:
为了帮助别的同学理解这篇小说,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来帮助同学们理解文意?
同学们各抒己见,共同探究,共同解决问题
重点明确问题:
一、靠近窗户的病人为同伴描述的“窗外景色”是真的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二、为什么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如此的出人意料?同样的窗口,为什么昔日的病友能看到美丽的风景,而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三、小说以“窗”为题,有什么作用?
六、拓展延伸,探究结尾:
故事结尾“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想象和感慨……
七、联系生活,感悟哲理:
人性的黯淡:环境污染、食品污染等
人性的.光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
课堂总结:
一扇小小的窗户,不仅是一简单的“物”,还是心灵的窗户,映照了美与丑不同的灵魂,它是上帝的眼睛,让我们看清了人性的光辉与黯淡,一个利己,一个利他,一个热情,一个冷漠,一座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一张是卑鄙者的通行证,正如北岛的一句名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让我们在生活中,用至仁、至善、至美的心灵,用黑色的眼睛去寻找美丽的风景,把这美丽的风景送给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作业布置:
有一句谚语说得好:“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都会遇到种种困难,在他人遇到困难时,伸出你的友爱之手,去帮他一把,余香就不仅仅留在手中,还会沁入你的心脾。
请结合上述内容,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短文。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2、体会末两句诗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过李白写的一首诗《赠汪伦》还记住吗?(学生背)这首诗写的是谁送谁的呢?(汪伦送李白)
2、介绍李白(多媒体)
据说李白常在黄鹤楼上与人饮酒赋诗。有一天,他听说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隐居在附近的襄阳,便立刻前往拜见。孟浩然听说李白来了,顾不得整理衣冠,赶忙来到堂前。李白一见孟浩然,抢上一步说:“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诗名天下,特来求教啊!”“哪里哪里,贤弟过奖了,过奖了!你才华横溢,我也久仰了呀!”两人一见如故,从此一起游山赏月,饮酒赋诗,谈人生,谈抱负……就这样,好几个月形影不离。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带远游,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选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写下了这千古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
①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
②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之”的意思是去、往; “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这首送别诗写的是 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送谁到那里。
(三)预习检查
让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辞(cí)、 唯(wèi)。
(四)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2、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3、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①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1个学生讲解古诗
②教师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前两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诗的意思是: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
后两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船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
诗意:老朋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花红柳绿的三月去扬州。你乘坐的船儿越行越远,驶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长江水,还在向天边奔流。)
(五)体会诗境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景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结合末两句体会诗人的感情)
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六)能力训练: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
1、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设计这分别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选也最佳表演小组。
3、根据表演效果,再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诗句的意境。
五、教学结束:
1、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语文教案 篇5
一、 谈话导入
“路”是本单元的主题,看到这个主题,你能想到些什么?你都知道些什么?
你都知道些什么样的路呢?(柏油马路、水路、海上航路、山间小路、商路、邮路、空中走廊、人生之路等等)
生活中有这么多的路,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感受路的风采。
鲁迅先生曾说过:“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呢?从鲁迅先生的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开拓新路的艰辛,同时也能够让我们明白,有了丰富的生活经历,才能把握好方向更好地前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现代诗,来看看诗人通过这首诗向我们传递些什么信息。
二、 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读准字音,自学生字、词。
2.自由练读,争取读得流利。
3.课件出示下列字词:
丝绦 缔造 干涸 险峻 沟壑 颠簸 匍匐
侏儒 丰沃 开拓 万顷 波涛
4.理解字义。课件出示课文中句子:
(1)乡村大道,又好像一根根金光四射的丝绦。
丝绦:用丝线编织成的带子。丝绦、绦带。
(2)这一串串珠宝交错相连,便把我们的锦绣江山缔造。
缔造:A?结合。缔结、缔交。
B?创立,建造。缔选。
C?禁止。取缔。
(联系句子进行选择)
匍匐:爬行。
开拓:开辟,扩充。拓荒、拓展、开拓。
5.字形记忆。
条( )绦( )
帝( )缔( )
固( )涸( )
石( )拓( )
匍( )葡( )
6.指读分小节朗读课文,想想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这首小诗的语句都是很优美的,请大家大声地朗读,要把诗读得流利。边练习边思考:这首诗共有四节,每节都写了些什么?
2.学习诗歌第一节。
(1) 第一节中分别用了两个比喻句,把乡村大道比喻成了什么?
“乡村大道,好像一座座无始无终的长桥!”
“乡村大道,又好像一根根金光四射的丝绦!”
这两个比喻句说明了乡村大道的什么特点?可以结合插图来理解。
(乡村大道的特点是长远、宽阔、美丽)
(2)“那两道长城般的高树呀,排开了绿野上的万顷波涛。”这一个“排”字用得十分准确,请大家想一想,说说这个“排”字用得好在哪里。
(准确地表达出路边树木的状态:整齐的一排,很高大,郁郁葱葱,有风吹过时,就像海面上翻涌的阵阵波涛,十分壮观)
(3)“所有的城市、乡村、山地、平原,都叫它串成珠宝;这一串串珠宝交错相连,便把我们的锦绣江山缔造”一句中,“它”指的是什么?“一串串珠宝”指的又是什么?
(“它”指乡村大道,“一串串珠宝”指的是被乡村大道串起来的城市)
(4)让我们一起继续感受郭小川的诗歌魅力,相信大家对诗中那些优美而又充满豪情的句子过目不忘,现在我们一起来带着激情朗读。
3.学习诗歌第二节。
(1) 想一想,在第二节中,诗人又把乡村大道比做了什么?这些比喻又说明了乡村大道有什么特点?(“好像一条条险峻的黄河”、“好像一道道干涸的沟壑”;说明乡村大道曲折,充满坎坷)
(2) 诗中是怎样形容这些曲折和坎坷的?
(3) “每一曲,每一折呀,都常常遇到突起的风波”这一句怎样理解?这里的“风波”指什么?
4.指名读第三节诗。
(1)“匍匐”是什么意思?“我”真的曾在乡村大道上面爬过吗,你怎样理解?
(2)“侏儒”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要这么说?
(3)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诗人所说的“英雄儿女”呢?
(4)“前来的”和“不来的”分别怎么理解?
(5)齐读这一节。这一节写的是诗人在农村的生活,为什么要加上这样一节?不要这部分可以吗?
5.自读最后一节诗,想一想,这一节诗与前三节有什么样的联系?
(最后一节诗,是对前三节诗的总结和概括)
(1) 为什么诗人说不但爱“你的'长远和宽阔”、“你的明亮和丰沃”,还不能不爱“险峻和突起的风波”、“坎坎坷坷、曲曲折折”?险峻和风波、坎坷和曲折也值得爱吗?
(2) 如何理解“在花砖地上旋舞”?
(3) 你认为什么样的生活才能算是诗人说的“伟大的生活”?
(4) 练习以激情澎湃的语气来朗读诗歌。
四、 再次朗读感悟
全班饱含激情地朗读全诗。整首诗都学完了,你怎样理解“乡村大道”?这仅仅是指一条乡村的道路吗?还有哪些其他的用意?
学完诗后你有什么感想?(生活只有历经锤炼才能称之为伟大,我们要热爱生活)
五、 小结
著名诗人郭小川用优美而又富于激情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乡村大道”一语双关,既指自己家乡的道路,也指人生之路的起点,二者都抒发了诗人扎根生活和人民之中、永葆劳动人民本色的情怀。
通过学习,我想大家也一定会有许多收获,人生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挫折和错误都是对我们的磨练,只有历经磨练,我们才能更健康地成长,才能更坚强地走向成功!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经典)语文教案08-28
语文教案【经典】08-29
语文教案(精选)08-09
语文教案(经典)07-30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赶海》教案03-19
语文《识字》教案01-20
语文穷人教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