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学会a o e三个单韵母,认识声调符号,学会a o e的四个声调,能正确读出带调韵母。认识爸、妈两个字。
二、教学时数: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很多故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听……讲的)那么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汉语拼音,它能帮助我们读书,让我们知道更多的故事,了解更多的知识。
(二)学会a o e三个单韵母。
1、谈话导入:星期天公园里真热闹,我们看谁来到了公园,出示情境图,首先让学生整体观察画面,鼓励学生用语言把看到的内容说出来:(从情景图入手,由图到音)
让学生充分观察图画,根据学生说的情况,教师将带有a o e的拼音和图片列举在一起。一边出示图,一边出示a o e。
2、老师示范读,领读,指名读,分组读,充分认识a o e 这三个字母。
(①示范读的时候,指出发音的部位方法张大嘴巴a a a,嘴巴拢圆o o o,小嘴一咧e e e。
②o的发音是教学难点。教给学生发音的要点,嘴要张圆,发音时口形不要动。让小朋友观察,老师的双唇张得多圆啊,再学老师发音,口诀:"大公鸡,喔喔叫,嘴张圆,不许笑,o o o"。
③韵母的发音要读得长一些,声音响亮,并注意"a o e"口形由大到小,声音由强到弱的变化。)
(三)学习儿歌,带调读韵母。
1、我们根据这个故事编了一首儿歌。(出示儿歌《做早操》)读一读。(老师范读,领读,学生自由读。)
2、找一找这首儿歌中我们刚学的韵母(指名说一说)告诉学生韵母声调有高低升降的不同变化,(例:a的教学。学生找到“大”“马”,让学生说一说他们一样吗?学生会认识到它们有不同的“小帽子”,用"—/∨\"四种符号表示,进而引出不同读法,教师领读。学生读的时候要求边读边用手势画调号。)
3、课外拓展:
(1)读一读:布娃娃
(2)读一读:握手
(3)读一读:鹅大哥
(五)作业:认读a o e。
第二课时
教师谈话: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个单韵母,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拼音的四声,先请同学们读卡片,看谁读的.准。
一、复习三个单韵母,要求读准音
a o e
二、学习拼音的四声
(一)学习a的四声
讲:a有四个声调,这四个声调,用音调符号来表示写在字母的上头。
讲:按照顺序把它们叫作:一声、二声、三声、四声。读作:1234。
(教师边讲边用手势来帮助学生掌握高、低、升、降的变化,手势是用右手按照声调符号的写法,做夸大动作。注意:教师要面向黑板,与学生一致。)
读:1.按顺序教师范读,速度要慢。
2.按顺序学生学读,音要准确。
3.按顺序指名读,检查学生读准确。
(这四个音中,二声与三声是难点,发现问题要给予纠正。)
同学们为了读准四声,我们来学一首儿歌:
一声平,二声扬,三声一拐弯,四声往下降1234。4.打乱顺序练习读。
(对读不准的小朋友,教师要耐心启发帮助,方法可采用动作提示或口形提示。)
(二)学习o的四个声调(方法基本同上)
讲:o和a一样,也有四个声调。
问:谁能像读a的四声那样,试着读o的四声?
练习读:从有序到无序地读,从齐读到个人读。注意读准二声与三声。
课中休息:听音乐拍手
三)学习e的四个声调
学生练读:从有序到无序,从齐读到个人读。
三、巩固练习:
1.读卡片:(进行读的练习,带调单韵母的二声和三声要反复练,读准两个生子)。
2.抄写带调韵母,调号写在上格。
3.练习书写。
板书设计:
(a o e规范书写及四声)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初读课文,训练快速默读,了解课文大意。
2.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训练快速默读,了解课文大意。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投影片
小黑板
录音机
1.导人定向
(1)从学生曾有过的委屈事说起,揭题。
(2)阅读单元“学习提示”定向,交待本课学习任务。
2.训练默读。
(1)出示默读要求的灯片。
①“我”为什么而委屈?课文主要讲什么事?
②课文的.中心是()
A.批评阳阳只想挑瓜吃的。
B.赞扬爸爸尊敬老人。
C.说明阳阳是懂得尊敬长辈的人。
D.反映奶奶关心爱护下一代。
学生3分钟独立阅读--全班汇报。学生有不同答案,特别对中心有不同认识,暂不反馈,留待下节课延时反馈。
(2)明确顺序默读分段。
按事情发展顺序(记瓜--抢瓜--吃瓜)独立默读分段--全班交流统一分段。
(3)第3次训练默读理解。
①出示句子灯片,独立默读3分钟。
“我”先用手占住那只大瓜,死也不撒手。这是因为()。
a.“我”想吃大瓜,想多吃一点。b.“我”下午记住这只瓜没长熟、不甜,不让别人吃。
“我”吃的大瓜没长熟,一点不甜,但吃了“不后悔”。这是因为()。
a.早知道这瓜不甜,自己抢的,妈妈、奶奶也常这样做。b.自己抢的,靠奶奶撑腰才从爸爸手里拿到,不甜是运气不好。.I,
课文用“委屈”作课题,是因为()。
a“我”吃的瓜虽然大但不甜,吃了亏,反而被爸爸批评一通。b“我”想让奶奶、爸妈吃好瓜,反而被爸爸当作只拣大瓜好瓜吃的人。
②全班汇报,深入讨论。
哪些词句证明阳阳先用手占住那大瓜是知道这瓜不好,想让奶奶、爸妈吃好瓜?
如果“我”当时不抢,这不熟不甜的瓜会由谁吃?为什么?
为什么“我”吃了这瓜,受了爸爸的委屈一点不后悔?
3.学习生字词。
(1)自学与试听。自学--互查--抢记抄写--当堂试听及作业。
听写课后第4题。辨字组词:浃-夹一荚,馅--陷--焰;
找近义词:汗流浃背--大汗淋漓,后悔--悔恨,默不作声--一声不吭。
(2)词语练习。
①作业本上第1题;②用“汗流浃背”、“默不作声”、“冷不防”、“后悔”造句。可以一词一句,也可以几词连一句,还可以四个词连成一段话。
4.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完成作业本2、3题。
语文教案 篇3
应该说,快乐园的孩子们已经读了很多书了。和刚开学相比,孩子们已经知道或者意识到闲暇时间是自己最佳的阅读时间。我看在眼里,心里也暗暗为孩子们感到高兴。但是仔细观察孩子们的阅读,不难发现,孩子们的阅读还停留在浅尝辄止和浮光掠影,我要用什么办法来让他们的眼光看得更远、思绪走得更深呢?
偶然间,听到了一节课:
我爸爸(绘本阅读)
教学目标:读懂图意,说出图画背后的文字,理解图文背后包含的浓浓的父子情义;学会用一句话(一段话)描述自己的爸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知道3月8日是什么节日?我们会在这一天祝愿谁?我们还会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还会吟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今天我们不了妈妈,聊聊我们的爸爸。
2、英国有位著名的画家叫做安东尼.布朗,他为我们创作了一本图画。(出示《我爸爸》)
二、走进图书,读图说文
(一)爸爸的印象
1、打开书的第一页,大家看看,我爸爸怎么样?说说你对“我爸爸”的印象。
2、我爸爸长得漂亮吗?
大家都这样看我爸爸,但是在我的眼睛里,(出示:这就是我爸爸,他真的很酷!)他什么都不怕,连坏蛋大灰狼都不怕!
3、知道我爸爸和谁比赛吗?是世界冠军刘易斯。你看,我爸爸远远把他甩在后面,留下的汗都变成了云彩!
4、说说我爸爸怎么样?板书:勇敢
能说说勇敢表现在什么地方?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板书:跑、跳、走……
(二)爸爸的句子
1、出示第一幅图:爸爸不见了,他上哪儿去了?爸爸变了,爸爸怎么会变成马呢?看他桌子上的食物、*子,这都说明爸爸什么了?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三幅图,用上刚才的句式说一说其中一幅图。
2、图看到这里,说说我爸爸怎样?(强壮、快乐、灵活)
3、猜一猜,书上还会画我的爸爸怎样?让我们带着自己独特的想法继续往下看。(继续看图,师讲述。)
4、爸爸做了什么傻事?5、书看到这里,说说我爸爸怎么样?(板书:聪明、幽默)
(三)第三组图片
1、带着对爸爸酷的认同,带着对爸爸的崇拜,接着看。这幅图象告诉我们什么呢?猜一猜,下面绘画什么?
2、爸爸在干什么?这是谁的动作?男生站起来,一起做爸爸的动作。
3、爸爸是怎样做鬼脸的?大家也来做一做。谁还能做个和我爸爸不一样的?
4、我爸爸怎么样?想送给我爸爸一句话吗?
三、重点讲解,感受父爱
1、书快看完了,我们从头到尾回味一下,哪幅图给我们的印象最深?
2、拿我们仔细来回味一下大野狼的哪幅图。
仔细瞧瞧这幅图里还藏了谁?(《小红帽》《三个小猪和大灰狼》)再仔细看看大野狼的尾巴怎样?
3、出示我爸爸唱歌的图片,知道站在我爸爸后面的两位是谁吗?是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和多明戈,我爸爸来了以后,他们再出名,也只能站在我后面,看看,他们什么表情?猜一猜,他们可能在唱什么歌?
4、将图上的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重点在标点和“也”)
5、再回头看看第一幅图,你觉得我爸爸怎么样?
你相对爸爸说什么?出示最后一幅图,板书:爱
四、深入体会,表达父爱
同学们,爸爸真的敢走钢丝吗?能跑得过刘易斯?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画呢?
(音乐)原来所有的书都可以反过来读,原来爸爸的歌是唱给我听的,爸爸的舞是跳给我看的,爸爸的鬼脸是为了让我觉得快乐,爸爸的快乐是为了让我们更快乐。爸爸所做的一切是为了我。我爱爸爸,爸爸也爱我,永远爱我!
五、拓展延伸,自主作业:
1、用简笔画,为自己的爸爸画一张画。在旁边为爸爸写上一句话。
(友情提醒:用上“……像……一样;……像……一样,也像……一样”就更好了。)
2、还可以向黑板上一样,画一个络图。
3、同学们回到家,可以把你画的画给爸爸看看,一直静静地依偎在爸爸的怀抱里,告诉他:“爸爸,我爱你。”
听课以后的感受:很好的语言材料;有效的阅读方法。我决定在快乐园也让孩子们感受这种方法,同时也对孩子们进行爱爸爸的熏染和教育。
首先,我要重新定位我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句式训练“……也……”“像……也像……”;能力目标:在绘本《我爸爸》的阅读教学中,渗透“猜想——验证——反思”的阅读方法;情感目标:在反复阅读、思考“我爸爸”的表现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感悟爸爸对儿子的爱和儿子对爸爸的爱和感激,强化父子(女)情谊。
怀着对这节课的期待,我把孩子们带到了多媒体教室。看着孩子们的新奇、兴奋,我的心里暗暗得意。所有的一切都在我的预料之中。但是,意外发生了:
……
我:同学们,爸爸真的敢走钢丝吗?能跑得过刘易斯?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画呢?
(音乐)原来所有的书都可以反过来读,原来爸爸的歌是唱给我听的,爸爸的舞是跳给我看的,爸爸的鬼脸是为了让我觉得快乐,爸爸的快乐是为了让我们更快乐。爸爸所做的一切是为了我。我爱爸爸,爸爸也爱我,永远爱我!
孩子们,你还能记得爸爸为我做了些什么吗?
生1:有一天深夜,我发烧了。爸爸骑摩托车把我送到了医院。
我:夜是那么深,天气是那么冷,爸爸义无反顾送你去医院,他一定还在医院陪你到病好了,真了不起!说说你想和爸爸说的话。
生1:爸爸,我爱你!
我:回去大声告诉爸爸。
生2:爸爸为了供我上学,到广东打工去了。一年才能回来一次。
我:他不想家?不想妈妈和你吗?
生2:想啊!他还经常打电话回来呢!
我:原来爸爸为了你生活得更幸福,自己把这份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深深埋藏在心底,真伟大!你应该高声说——
生2:我爱你,爸爸!
……
就在我将孩子们带进了一个回味父爱的气氛中的时候,我自己的儿子却显得很冷淡:他的脑袋背着我的目光,趴在桌子上。我不想因为他破坏了课堂气氛,下课以后,孩子们排好队回教室,我叫住了他。他说:“我想不到爸爸的爱。”我知道生气没有任何价值,只能叹口气,扶了扶他的头,示意他走了。
说我不爱自己的儿子,打死我也不承认!
但是为什么孩子这样说?是他不懂事,还是我没有让孩子觉得爸爸深爱着他?抑或两者兼而有之?
孩子还小,不能理解父亲所做的事情背后一颗怦怦直跳的心,可以原谅,可能随着他年龄的增长,岁数大了,心就会细一些,但是还要等多久?就像时下时髦的一句诘问:“永远有多远?”
我应该怎样缩短孩子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距离?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教学准备:课件
一、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介绍的也是一种小动物,它是谁呢?别着急,它来了(用多媒体播放“松鼠”),看完之后,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刚认识的这位朋友,说说你最喜欢它什么?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位朋友的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松鼠》。请谁来给大家简介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或松鼠的情况。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阅读提示,想想:这篇文章要我们了解什么?
反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
三、合作探究
1.你能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概括出松鼠的特征吗?
明确:(松鼠是种漂亮的小动物,它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2.小组讨论: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
(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一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二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三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四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五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作者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后在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2)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松鼠》一文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炼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3)你喜欢松鼠吗?请你结合课文介绍的顺序说说松鼠在哪些方面讨人喜欢?
3.经过小组讨论后,有没有还未解决的呢?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互相质疑,解疑)
4.能言善辩
下列有两段同样是介绍松鼠的文字,试与原文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在高处活动,因为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它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做帆和舵。它十分警觉,只要有人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松鼠的窝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一胎能生三四个。
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鹊的废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有时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4窝,每窝产5—10仔。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
五、拓展延伸
1.学习了本文之后,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绍动物呢?(讨论)
(A、准确、生动的语言;B、合理清晰的结构;C、鲜明的事物特征;D、恰当选用说明方法。)
2.仿造《鲸》的表达方法,改写本文或仿造《松鼠》的表达方法,改写《鲸》。
六、作业布置
改写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词五首》中的第四篇。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寓居金华时所著,借暮春之景道出了女词人内心无比的愁苦,用语新奇含蓄,感情细腻深邃,意境也非一般闺阁怨词所比,堪称绝妙好词。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积累了不少古诗词,对古典诗词具备一定的欣赏和感悟能力,对诗词中关键词句、使用意象、修辞运用也有一定的解读能力,加上前面刚学习过《望江南》,这首闺怨词中表现思妇望夫不至的绝望情绪,也为学习《武陵春》这首词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诵读、涵泳诗词,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作品的美点和意境。
2.过程和方法:
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首先,朗诵诗词,感受语言美。
其次,品析诗词,体味情感美。
再次,拓展延伸,理解意境美。
组织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围绕重难点开展合作探究,教师进行学法指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品读古诗词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培植学生热爱中国古典文学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强化朗读指导训练,引导学生品味词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难点:点拨学生掌握吟诵、品析诗词的技巧和方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准备:
1.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1)硬件:计算机、无线网、电子白板、iPad
(2)软件:SMART Notebook 10,iTools 4
2.制作微课《古诗词朗诵技巧指导》。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歌曲导入
播放《月满西楼》的歌曲,展示歌词,导入作者——李清照。
这样多愁善感、登峰造极的万古愁心,恐怕非“婉约词宗”李清照莫属。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旷世才女,拾起从她衣袖中飘落的`这枚花瓣,咀嚼她千古流芳的英华雅句,聆听她跌宕坎坷的人生传奇。
【信息技术运用】播放音乐,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二)朗诵诗词,感受语言美
1.听读录音,感受氛围。
2.男女生赛读,师生共评。
3.学习微课,学法指导。
4.学生齐读,配乐朗诵。
【信息技术运用】从教学大师下载课程资源,播放音、视频。
(三)品析诗词,体味情感美
1.词中哪一句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了这种“愁”情?
预设:“载不动许多愁。”
2.除此之外,词中还有哪些地方也体现了作者的愁思?
组织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预设1: “欲语泪先流”(表情传愁)
①这句话重音应该落在哪个字上?——“泪”。
②词人还未开口,为何就泪流满面?—— “物是人非事事休”。
③动画展示“李清照的传奇人生”,启发学生结合作者生活经历和写作背景理解“物是人非事事休”。
【信息技术运用】展示动画,知人论世,理解情感。
预设2:“日晚倦梳头”(行为表愁)
①这句话的重音应落在哪个字上?——“倦”。
②“倦”是什么意思?(1.疲乏 2.对某种活动失去兴趣)
这里哪种更适合呢?
③对古代女子来说,梳头是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动作。《望江南》中,女主人公也是“梳洗罢”才“独倚望江楼”,而作者日头已高却“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情?
所谓“女为悦己者容”,而如今丈夫已经不在了,她纵然梳妆打扮,又给谁人看呢?
由此可见,倦不是身体的疲乏,而是心灵的倦怠,是因为晚年孤苦无依生活的愁苦。
预设3:“风住尘香花已尽”(触景生愁)
①这句话的重音应落在哪个字上?——“尽”。
①能描述一下“风住尘香花已尽”这个景象吗?
②对比赏析清照早年写就的一首《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两首词中共同写到的意象是什么?(风、花)
作者前后看“花”的情感是一样的吗?(《如梦令》伤春,《武陵春》伤己。)
【信息技术运用】电子白板展示图片,对比赏析。
预设4:“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一波三折只为愁)
①找出能体现词人心理变化过程的词语(“闻说---也拟---只恐”)
②愁是一种情绪,看不见摸不着,怎么能用船去载?而且船都载不动,说明了什么?
体会一波三折的情感变化,理解愁的“重量”和化虚为实的手法。
(四)拓展延伸,众口说愁
回忆、积累古诗词中,古人写愁的句子有哪些?
预设: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宋]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
可见,古人写“愁”擅长用夸张、比喻等手法,化无形为有形。请学生运用夸张或比喻的手法,别出心裁描写一下自己的“愁”。
【信息技术运用】运用同屏软件,展示学生即时书写成果。
(五)课堂小结,寄语鼓励
今天通过学习《武陵春》,感受了李清照内心无尽的愁苦,领略了古典诗词优美的意境,也学习了朗诵、知人论世、对比阅读等赏析诗词的方法。
如果同学们想要更多了解李清照,这里为大家提供了一些资源,打开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学习更多知识了。
中国古代诗词很多都是配乐歌唱的,一起欣赏别人谱曲歌唱的《武陵春》。
衷心地希望同学们都能喜爱古典诗词,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把我们民族文化的智慧生生不息地传唱下去!
【信息技术运用】扫描二维码;播放视频。
(六)布置作业
用所学方法赏析李清照另外一首写“愁”佳作《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语文教案 篇6
内容预览:
3、星星变奏曲
教学目标:
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感知诗中“星星”的 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
4、诵读,体会诗歌的 情景,意蕴和诗人的 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重点难点:
1、重点是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难点是“星星”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 联想想象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自由自在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了解朦胧诗
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文革后期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
这首诗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讨论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
四、问题研究
(一)
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就不同了。(句式、词语)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2、诗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如:“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 星”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3、 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
4、“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二)
反复朗读“谁不愿意……”至“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探究下列问题。
1、 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2、 “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的环境一定是无人搅扰,十分宁静的;“星星落满天空”的情景必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反而衬托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这两种情境在形态上有相似之处,都只有在心境宁静时才能观察体会得到,因此勾起诗人的联想与类比。而春天“鸟落满枝头”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满天的情形,更显生机,更富有直观的动感和美感。“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更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
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布置
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
提示:注意诗歌的语言形式与内容表达的联系,并在鉴赏的基础上仿用诗中的基本句式,使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样的情感。
......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简析
本次“能说会写”的习作训练是围绕本单元“自信”这一主题,让学生以“我能……”这个半命题进行习作。教材先是提出习作内容,要把“我能”的原因、条件写具体,题目自拟。为了启发学生的写作,提示中给了3个选项,插图还给了几个学生自我展示的情景,可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想象。
设计理念
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竞聘考场”入手,激发每位学生的参与热情,师生在富有挑战性的心智活动中同经历、共体验,做到身心全面放松,从而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的平台。此项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积累了宝贵、鲜活的第一手资料,解决了学生“无米下锅”的问题。为让学生在高高兴兴的活动中享受习作的轻松,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作文真正成为他们自我释放情感、放飞思绪的载体,教学中创设嘉宾评委老师现场提问点评这一情境,为学生的“自由倾吐,能动表达”截取源头活水,以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迎接挑战的勇气。
2.指导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要把原因、条件等介绍清楚、具体。
教学重、难点
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能把原因等介绍清楚、具体。
教学准备
提前贴出海报,让学生在竞聘考场上就自己选任的职务说出“我能”的原因、条件,以及竞聘后的工作计划。竞聘的职务除了班长、组长等具体的职务外,还可以是某件事的负责人,如图书管理员等。
教学时间
2课时(第2课时略)。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激发兴趣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我们班终于迎来了“竞聘考场”。
(同学们鼓掌)
从同学们的掌声中我听出了同学们对这次竞聘考场的期盼。现在,我宣布,竞聘考场现在开始。
请同学代表再次宣布竞聘要求。
(明确要求,说出竞聘内容,“我能”的原因、条件以及竞聘成功以后的打算。)
二、分组练说,生生互动
1.小组练说。
学生被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小组4人左右。小组先竞聘,按竞聘要求小组内4个人练说。
2.组内互评。
在说的过程中学生互相指出哪一部分没说具体,没说清楚。
(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让大家各抒己见,充分扩大了练说的面。)
三、公开竞聘,落实内容
集中集体的智慧,推选出每小组说得最棒的成员参加班级竞聘考场。
1敝该说。
2贝蠹腋据开始明确的要求,评一评竞聘同学的发言。重点评价“我能”的原因、条件,同时看一看他今后的打算是否可行而有意义。
3笨筛据同学发言,进行提问、质疑,帮助他丰富、完善所讲的内容。
4逼姥∽罴丫浩刚摺
(在提问与点评的过程中实际上就将写具体、写清楚的问题落实了,为学生把文章写得更完整、更丰富奠定基础。)
四、水到渠成,动笔习作
1.创设情境。
同学们,通过竞聘让老师充分感受到你们的决心与信心,老师相信你们的实力。瞧,老师手中有一封信,这可是《聪明报》编辑部的月亮姐姐寄来的,看看她讲了些什么吧!
全体同学:
你们好!
从你们语文老师那里获悉,你们班将举行一次“竞聘竞场”的竞
活动。听说你们班的全体同学为了这次活动能顺利、有效地开展,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每一位同学都全力以赴,这是我感到非常欣慰的。
很抱歉,我今天不能亲自到达现场和你们一同参加这场别开生面的竞聘考场活动,共同体验这扣人心弦、振奋人心的40分钟。不过,我很想了解你们竞聘的盛况,了解你们每一位选手的出色表现,也来当当评委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
对了,告诉你们一则好消息:为了能让全国的小朋友们都能了解你们这次举行的活动,我们报社还特地在“成长足迹”栏目里为你们开辟了专版,刊载这次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竞聘稿,让大家也来分享你们的自信。你们有信心写好吗?写好后别忘了起个别具一格的题目哟。
最后我还想给你们提个建议:写好后请你们语文老师看看,让他给你们指点指点。
此致
敬礼
你们的大朋友——月亮姐姐
于《聪明报》编辑部
2.鼓励写作。
同学们,你们能完成月亮姐姐的任务吗?好,开始动笔。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当学生意识到你在教育他时,你的教育是失败的。我想说:当学生意识到你在有意识地指导他如何写作时,你的指导也是失败的。如何让学生蓄势待发的情感不露痕迹、悄无声息地自然流淌,实现活动与作文的近距离接触,学生情感与心声的零距离沟通,挥洒下学生“指尖的智慧”?我想,此时“约稿”环节的设计能催生学生“智慧”的产生,是奏响学生自信的协奏曲!)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 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2. 学习作者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写作手法
3. 理解并掌握本文运用的几种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1. 学生自己探究课文解答旅鼠之谜
2.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
(一) 课程导入 及 作者简介:
位梦华: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1982年10月去南极考查,1991年六月位梦华独闯北极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主要著作有〈〈奇异的大陆——南极州》、〈〈北极的呼唤〉〉等。
二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媲美( )挑衅( )笃信( )迷惘( )啮齿( )苔藓( )前赴后继( )
2.解释下列词语
3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北极旅鼠有哪些奥秘,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归纳板书:(1)旅鼠的超强繁殖之谜 (2)旅鼠的自我暴露之谜 (3)旅鼠的死亡大迁移之谜
四、合作研讨,深层探究:
1、提问:你从课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之后由各组选代表发言,共同交流。
重点品味文末丹尼斯的话,他说的有道理吗?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自由讨论,鼓励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五、品读课文,体味文章独特的写作手法:
提问:本文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知识性很强,但读来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想一想,文章的写法有什么独特之处?它是说明文还是记叙文?在课文中找出你的依据来。
(先用记叙的要素来衡量。记叙的要素应该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局。)
记叙的要素完完整整,可见是地地道道的记叙文体。可是这篇记叙文很特殊,它所叙述的故事跟一般记叙文叙述生活故事不一样,讲的全是关于旅鼠的知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教案08-17
语文教案08-19
语文教案08-19
语文教案08-19
语文教案08-20
语文教案08-22
语文园地教案07-01
语文教案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