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1-09 18:01:06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练习声旁,通过组词比较形声字

  2、词语搭配练习

  3、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练习声旁,通过组词比较形近字

  教学方法:练习法、朗读法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照样子写一写

  1、让学生说出自己组成的字

  2、组词

  3、延伸:让学生区别每组字

  二、词语搭配练习

  1、练习课文中的内容

  2、延伸:让学生换修饰语。

  三.照样子说一说

  1.让学生读文中的例句.

  2.学生说自己造的句子.

  3.教师给学生强调造的句子要把一种事物比做另一种事物.

  4.学生互评造的.句子,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

  一.自读<塘鹅妈妈>

  1.让学生自己认字

  2.大声朗读.

  3.引导学生下课尝试,闭紧嘴巴,别人怎么诱惑自己都不张嘴的滋味,体会塘鹅**的心情.

  二.夸夸我们的妈妈

  1.让学生想**的优点.

  2.让学生夸夸自己的妈妈。

  三.给妈妈过节

  1.了解三八节的常识.

  2.为妈妈做件事.

  3.练习写留言条,写祝词.

语文教案 篇2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充分显示了语文的特性,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为完成好这学期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素质,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30篇课文(其中讲读15篇,自读15篇),分为四大板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课外古诗词背诵等。

  二、学生情况分析

  所教班级七年级三班这学期共41人,上学期语文最高分81分,最低分18分,优秀人数0,人均分58.5分,与其他两个班的差距较大。本班大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太差,甚至部分学生很简单的字词都不认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够,不能运用准确的词句表达自己想说的话。作文方面读题、审题不清,理解不透。

  三、学期目标思想品德目标: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知识目标:

  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能力的目标:

  在上学期学习语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的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以及浏览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人文素质目标:

  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四、达到目标的途径与措施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8.根据当前社会形势,推行语文素质教育。

  9.实行“双体互促”课堂教学,培养合作精神,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感知大猫、小猫的可爱。

  2、认识7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尽职、枝折花落”等词的意思。

  3、品读小猫的可爱,知道因为生气勃勃而可爱,感受作者的爱猫之情。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认识小猫的可爱表示为淘气、生气勃勃。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板书:

  猫

  师:猫是一种极可爱的小动物,很多同学都仔细观察过它,对它有深厚的感情。

  2、说说自身对猫的了解。

  3、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近猫,去认识老舍爷爷笔下的猫。

  4、介绍老舍。

  二、初读

  1、要求自由读课文:

  读准带拼音的字,读通顺课文。

  2、指导读音:

  乖巧 开辟 的确 暖和 解闷 没完没了 枝折花落

  3、组织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写了几种猫?

  4、交流:

  ⑴ 写了几种猫?

  板书:

  大猫

  小猫

  ⑵ 引导找到描写大猫、小猫的语段。

  指生读,正音。

  ⑶ 引导再读:

  找到大猫、小猫的特点,划出相关的句子。

  ⑷ 幻灯出示: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

  ① 读正确句子。

  ② 找到特点词交流并板书:古怪 更可爱

  ③ 引导理解“更”,了解大猫可爱,小猫更可爱;作者爱大猫,更爱小猫。

  三、品读,感受小猫的可爱

  1、自由读,想:

  小猫的可爱表示在哪些方面?

  2、读自身认为它可爱的句子。

  3、引导品读句子1:

  一玩起来,它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

  ⑴ 从这个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

  ⑵ 交流。

  ⑶ 小结:

  所以,这是一只勇敢的小猫,不怕失败的小猫,敢于尝试的小猫……小猫就是因为这而可爱!

  ⑷ 指导朗读:

  抓住“不知多少”“马上起来”“再”读出小猫的勇敢,读出作者对它的疼爱、怜惜。

  4、品读句子2:

  它在花盆里摔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

  ⑴ 读正确,正音:

  枝折花落。

  ⑵ 引导想象:

  枝折花落的情景。

  (花枝断了,叶子破了,花朵也掉了……)

  ⑶ 引导联系实际:

  假如这事发生在你家,你会怎样做?

  (生气,拎起小猫揍一顿……)

  5、过渡:

  是啊,很多人都会这样做,更何况这些花草是老舍爷爷的“心肝宝贝”。可老舍爷爷却──

  6、引导读最后一句,感受作者的爱猫之情。

  7、小结:

  所以,小猫的可爱是因为它的淘气、它的生气勃勃!

  8、引导朗读:

  读出小猫的.淘气,小猫的生气勃勃,作者的爱猫,还有自身学文后油然而生的对小猫的喜爱。

  四、总结拓展

  1、刚才,我们从文字中感受了小猫是如此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现在,你喜欢上这只小猫了吗?

  带着自身的喜爱之情,再读读小猫的语段。

  2、带着爱猫的心情欣赏可爱的小猫图片。

语文教案 篇4

  一、学习目标:

  1、积累重要的字词。

  2、运用多种方法读课文,勾画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结合关键词句,把握牧羊人形象特点。

  3、学习牧羊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慷慨()废墟( )干涸( )坍塌( )

  山毛榉() 酬劳( )水渠()戳( )

  白桦树( )薰衣草( ) 呼啸()刨根问底()

  2.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干枯,没有水。()

  (2)用钱物酬报答谢出过力的人。()

  (3)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4)不长草木的地方。()

  (5)比喻追究底细。形容钻研的精神。()

  (6)形容性情沉静,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7)比喻相关的事物发生相应的变化。()

  三、感受“奇迹”——概括一个故事

  温馨提示:默读课文,通过圈点勾画重要的数量词来概括故事(重点读3、8、11、20自然段)。

  四、分析“奇迹”——认识一个老人

  温馨提示:精读课文,通过圈点勾画重要的叠词来分析人物品质。也可从其他语句勾画。

  温馨提示:跳读课文,通过圈点勾画评价性语句来体会作者的`情感(重点读首尾段)。

  五、探究“奇迹”——学习一种精神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牧羊人的植树行为对你的影响,你今后打算怎么做?

  六、积累拓展——认识更多“植树人”

  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许多这样默默“植树”的人,他们心怀大爱,毅力非凡,创造了奇迹。你认识或听说过这样的人吗?

  七、创造“奇迹”——歌颂一种精神

  选取一个“牧羊人”写一段话,歌颂他的精神。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2 体会本文生动富有文采的说明语言 。

  3 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

  2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工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生活引入,激发兴趣

  我们的城市是一方民间艺术颇为繁荣的热土,有让我们十分自豪的(嘉兴的民间艺术)。

  放眼华夏,我们更会惊奇中国艺术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形式多样。瑰丽多姿的中国艺术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下面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请同学说说这些艺术形式的名称。

  这是扇来徐徐清风,让生活诗意无比的折扇;

  这是历经水与火的考验,荡漾着浓郁生活气息和独特艺术风格的陶器;

  这是将智慧与灵气凝聚,将愿望与生活浓缩,美仑美奂巧妙绝伦的剪纸。

  今天我们不说折扇、陶器,也不说剪纸,单来说“屏”。(2分钟)

  “屏”有什么好说的呢?假如是你,你会说说“屏”的什么?(屏的作用,屏的种类等) 那么英雄是否所见略同呢?下面就请大家跟随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走进“屏”的`世界,去感受中国屏风的无穷魅力。

  (二)整体感知,把握结构

  1.快速阅读(800字文章90秒速读)、把握内容

  这是一篇散文,也可以当成一篇说明文来读。我们不妨先当做说明文来读。说明文主要给人以知识,阅读说明文我们要培养快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这种能力特别需要着力培养。下面我们用快速阅读的方式来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

  ①什么是“屏”(找出课文中的语句)

  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

  屏者,障也。

  补充了解“屏”的意思:

  屏——大门外或大门内对着大门起遮挡作用的墙。

  屏——屏风:放在室内用来挡风或隔断视线的用具。

  屏——形状像屏风一样的东西;如孔雀开屏,荧光屏,屏幕。

  屏——遮挡,像屏风一样起着遮蔽作用的东西;如“屏障”。

  ②排序梳理要点,把握课文内容、结构、顺序。

  生活中诵诗研究觉屏有味( ); 总说:引出对象,点出特点

  功能上实用装饰结合并重( ); 作用

  分类里材料装饰雅俗有别( ); 分说:种类 逻辑顺序

  设置时风格位置得体才是( ); 设置

  结尾处畅想期望超越前人( )。 总结:强调作用,点明用途

  (三)精读课文(800字文章60秒细读)、赏析美点

  这篇文章,它的语言太美了,用词用语非常的雅致,词汇很丰富。

  本环节的主要内容:

  (1)选一组词儿读一读;(积累词语) (5分钟)

  示例:微妙:深奥玄妙,很难捉摸。擅长:在某方面有专长。称道:赞许,夸奖。点缀:衬托,装饰,使更好看。韶光:美好的春光,喻指美好的青春年华。造型:塑造人或物体的形象。得体:恰当,恰如其分。休憩:休息。

  这个“休憩”和“休息”一比,那种很雅致的色彩就出来了,它就比“休息”漂亮。你看“造型”这个词,我们常说这个学校的大门模样很好看,就不如说“造型很别致”。再比如我们可以说有的同学“擅长”做什么。所以说,书面语用在口语的表达上就能显示这个人的文化修养较高。再读。

  (2)选几个句子说一说;(理解诗词) (5分钟)

  ①“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

  明确: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的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明确:

  《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

  这里引得实在有味了——引用之前有一句话很关键,“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屏者,障也”,障什么?障视线!NO!障风!NO!看一下引用的原文,你就会品出引用之妙——“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封建礼教阻碍了杜丽娘对美好事物包好青春、爱情的追求和向往。韵味无穷。

  《牡丹亭》中“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

  ③“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明确:

  “愁多转觉心闲。纸窗竹户屋三间,垂帘无个事,抱膝看屏山。”真是引得妙!闲来无事,摆一张小椅,优哉游哉,摇啊摇,视线转到屏风处,这里有天光云影,有风云人物,有世间稀奇怪事,天下间凡所应有都可以无所不有地呈现在那小小的一方屏风上,这是多么惬意的生活啊!

  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④补充:

  南朝《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屏风》“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

  (3)选几个美段品一品。(体悟情感) (10分钟)

  体会对屏的感情要抓角度,可以抓时间角度,分别从“小时候,研究时,现在生活中”三个角度找出相关句子,认真品味句子中的关键词,体会其间的情感表达。

  ①小时候:“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 心生向往之情”。

  销魂——为什么销魂?向往什么?

  明确:对一个小孩来说,诗中描绘的情景不能不让人“销魂”(形容人极度兴奋、欢乐或极度悲伤、苦恼时情绪难以控制的状态):“银烛、秋光、画屏”多么美妙的景象,还有“轻罗小扇扑流萤”这种让儿童着迷的事情,更诱人的还有“卧看牵牛织女星”的神话传说相伴,这不销魂都不能。

  向往有屏相伴,向往见到更多的屏,向往长大后能够研究屏。

  ②研究时:“神秘作用”,“实在微妙”。

  神秘、微妙——功能多多;阻隔人际;遮挡隐私。

  直接称赞: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

  侧面烘托: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

  ③现在生活中: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

  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

  缺少诗意的屏风制作和审美素质的下降,深感遗憾。期盼改变现实,超越前人。

  ④穿插介绍陈从周:古建筑、古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昆曲。著有《说园》、《苏州园林》。

  ⑤总结:

  小时候:喜爱、向往; 研究后:痴迷、赞赏; 生活中:遗憾、期盼。

  课文小结: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

  (四)铺排拓展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可以说我们每一件传统器物里都浸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屏风只不过是一个例子,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好些小小的器物里都有一个迷人的大世界。想一想,说一说,我们生活中哪些器物能反射出传统文化的影子,折射出中国人民的智慧。

  如:尺牍、茶具、漆盒、根雕、木雕、竹雕、瓷雕、篆刻、石绘、匾、佛像、塑像、国画、盆景、刺绣、剪纸、景泰蓝等。

  (五)精彩总结

  网上有句流行语: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而今天我们品的不是物,是文化!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两个独体字合在一起就成为合体字的识字方法和汉字的构字特点;感受汉字的魅力。

  2.重点指导学生写好左右结构的字。了解独体字变为偏旁后,其中一些笔画会发生变化;写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穿插避让。

  3.能够仿照例子说出数量词,并感受到“一颗”与“一颗颗”等词的区别。

  4.学会用“可爱”说话。

  5.通过读诗歌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能够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6.能够介绍自己的学校,在口语交际中培养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校园、老师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感受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

  三、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

  四、教具准备

  独体字、合体字的头饰、生字卡、投影、音乐、黄豆。

  五、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悟两个独体字组成一个合体字的造字规律。

  1.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朋友,你能说说你的`朋友是谁吗?在汉字王国里,许多汉字之间也像我们一样有朋友关系,大家看他们来了!

  课件演示:

  (1)(出示:米、分,动画演示)它们两个就是好朋友,大家看,两个好朋友见面握握手,它们站在一起了,组成了一个什么字?(投影出示:粉)你能用这个字组个词吗?

  (2)(投影出示:米、唐)“米”的好朋友特别多,大家看,一个好朋友来了,它们在一起组成什么字呢?试着组个词!

  2.做找朋友的游戏。

  (把写有“土、成、竹、龙、足、包、衣、君”的头饰发给几个学生,放找朋友的音乐)同学们快看看它们的朋友都找对了吗?组成的新朋友大家都认识吗?你能试着组个词吗?(请学生说出组成新字的读音并组词。)

  3.大家真了不起!帮助生字找到了自己的朋友,它们都特别感谢大家,它们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小礼物,大家看:(课件出示儿歌)

  米加分,炒米粉,

  米加唐,花生糖。

  土加成,北京城,

  竹加龙,红灯笼。

  足加包,赶快跑,

  衣加君,穿花裙。

  4.咱们都读读。谁愿意给大家读读?(指名读;同桌互读;全班齐读)

  5.引导发现,感悟造字规律。

  大家都读得特别好,读了这个儿歌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发现两个独体字组成一个合体字的造字规律)

  6.扩展延伸,进一步感悟规律。

  你还知道哪些独体字可以组合成为一个合体字呀?(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其他同学能用这些合体字组词吗?(学生组词)

  7.试着用刚才组成的字编一首儿歌。

  (二)感悟规律,练习书写。

  1.大家都发现了,有的独体字合并起来可以组成合体字,那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漂亮呢?

  2.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

  3.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4.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呢?具体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提示:“粉”左右大小、长短差不多,要写紧凑,“分”的第一笔和第四笔的撇要写过中心点;“城”左小右大,提土旁的最后一笔提要略长,“成”的第一笔横要写在横中线上且过竖中线,斜钩起笔在竖中线上;“跑”左边略小于右边,“包”的第一笔撇不过竖中线,横折钩要写在横中线上,竖弯钩起笔在中心点,要写在竖中线上。)

  5.范写“粉”字,指导学生书写。

  6.学生练写一个字,教师巡视指导。

  7.反馈评议。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集体评议)

  8.再次练写,要求比第一个字写得更好。

  (三)词语超市练习,感悟数量词。

  1.课件激趣导入:

  (1)大家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一列小火车。图下出示填空:一( )火车]谁会填?

  2.比一比,谁会填空。

  课件继续出示练习:

  一( )大风

  一( )种子

  一( )空地

  3.你能仿照样子再说几个吗?(学生练说,教师及时纠正)

  4.借图比较感悟。

  (1)(课件出示许多树、一棵树的图,出示词语:一棵树、一棵棵树)

  (2)对号入座,连一连。(你能选择一下这幅图应该用哪个短语吗?)

  (3)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连线。(感悟出一棵棵指的是许多棵,而一棵指的是只有一棵)

  5.借助实物进一步感悟。

  老师说短语,请大家用手中的黄豆来表示。

  (1)一颗黄豆。(学生举起一颗)

  (2)一颗颗黄豆。(学生举起一小把来)

  (3)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做。(注重引导学生说区别)

  6.读一读,说一说。

  出示词语:“一滴滴汗珠、一封封信”,说一说读了这些短语后的感受是什么。

  7.扩展延伸。

  你能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8.朗读词语,读出语感。

  9.运用词语练习说话。

  (投影出示这8个词语)请同学们从这些词语中任意选择一个或几个说一句话。

  (学生练习说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练习用词写话。

  1.导入:还记得《蒲公英的种子》这一课吗?老师写了一句描写蒲公英孩子的话,大家快读读。

  出示句子:

  “蒲公英的孩子长得毛茸茸的,可爱极了。”

  2.读中感悟例句是如何写具体的。

  (1)自己轻声读句子,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提问:你从哪里感受到它可爱?

  (结合图和句子、如果有学生见过也可结合生活实际再说说)

  (3)比较句子,感受如何写具体。

  (4)课件出示一组句子:

  小白兔长长的耳朵,红红的眼睛,十分可爱。

  小白兔十分可爱。

  (5)对比读两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好?为什么?

  (第一个好,因为写出了小白兔的样子,能让大家感受到它为什么可爱。)

  (6)有语气地朗读,比一比,看谁能读出小白兔的可爱!

  3.总结:用“可爱”写句子,要交代出为什么可爱,怎么可爱。这样就可以让人一下子感受到它可爱了。

  4.练习说话、写话。

  (1)想一想,你觉得什么可爱?用上“可爱”这个词说一说。

  (2)学生练说,教师进行指导,注重打开思路、规范语言。

  (3)练习写话,不会写的字可以写拼音。

  (4)写后评议、修改。

  (二)阅读欣赏。

  1.自由轻声读诗歌,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检查。

  3.自由轻声读,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4.全班交流。

  5.仿说的练习(选做题):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_____的时候,

  我们知道_____。

  (1)学生思考。

  (2)小组交流。

  (3)集体反馈、评议。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了解学校,准备充分。

  (二)创设情境导入,激活内心需要。

  同学们,今天校长交给咱们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你们想知道是什么任务吗?校长说,一年级的同学来学校的时间不长,对学校不是特别了解,想让咱们班的同学去给一年级的同学当当导游,好好向他们介绍一下咱们的学校。我觉得这个任务不难完成,你们有信心做好吗?

  (三)进入角色,练习交际。

  1.确定角色,同桌练习。

  2.指名反馈,组织讨论,明确要求。

  根据同学反馈的情况讨论:怎样才能当好这个导游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学生介绍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倾听。

  (2)要有礼貌。

  (3)把话说明白,说清楚。

  (4)要想办法让别人喜欢听,想办法让导游愿意向你介绍。

  3.再次练习,教师巡视倾听指导。

  4.全班反馈,比赛评议。评出最佳“导游”。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①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②分析故事情节。

  ③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④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①分析故事情节。

  ②多角度概括寓意。

  三、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结合注释试着翻译。

  老师:投影仪。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二、教学设计

  1、导入课文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

  2、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①全班朗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②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③全班再集体朗读一遍这两则寓言,然后教师投影出示句子,全班齐读句子并解释加点的词。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不筑,必将有盗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马无故亡而人胡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家富良马 其子好骑 堕而折其髀

  胡人大入塞 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

  这个环节一定要落实,这些加点词语中有的属于古今异义,有的属于一词多义,有的属于词类活用,不需要给学生分类,但一定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意思讲对,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基础。

  ④ 复述课文大意

  这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能够不看课本把这两个寓言故事讲出来,可以多找几个学生复述,这样学生差不多就背下来了。

  3、讨论

  ①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概括这两则寓言大意。

  这是本节课中激活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先由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尽可能每个人都说,然后再转入全班性的讨论。第一,次讨论结果可能单一,可能深度不够,或者概括的语言表述不准确,教师可以灵活指导,提问,如讨论《智子疑邻》时,可问: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学《塞翁失马》,可以问:好事坏事能转化吗?必然转化吗?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这样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概括寓意,同时也指导学生尽可能把话表述得简洁、准确。

  ②结合生活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寓意。

  得与失、福与祸在生活中其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结合你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塞翁失马》的寓意理解。

  讨论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福与祸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不能让学生误解成福与祸的转化是必然的'。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点、条件。

  ③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而含义深刻,有许多成语就出自寓言,请你从这两则寓言中各概括一个成语。

  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很快可以讨论出结果。教师告诉学生,在以后学习中见到成语,可以从寓言故事的角度帮助理解意义。(当然,并非所有的成语都是从寓言故事中概括出来的。)

  4、小结

  ①通过以上讨论,我们明白,寓言是借一个故事寄寓一种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而要读懂寓言,则需要我们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体验,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

  ②布置作业。

  结合今天的生活写出你对寓言故事《黔驴技穷》的理解。

语文教案 篇8

  在通往幸福天堂的路上,都是些什么呢?一定有人认为铺满了鲜花,像彩虹一样美丽;也一定有人认为铺满了金子,到处都闪耀着金色的光辉;或者在这条路上,到处都飞翔着美丽的天使。

  那你就错了。通往天堂的路上,没有鲜花,也没有彩虹,更没有天使。这条路,比人间的任何一条路都难走,比通往地狱的路更为坎坷。

  假如你真的要上幸福的天堂,首先遇到的是一个叫自私的拦路神。它会告诉你,假如你要上天堂,先把你身上的自私根除掉,因为天堂里的一切都是大家的,不允许有任何私心杂念。你是为了自己的快乐和幸福,为了摆脱自己的烦恼和困惑而来,那请你回去,因为你的这个目的充满了自私。

  接着你遇到的是勇气。勇气说,在前面布满了刀山火海,还有你想象不到的困难和障碍,人通过的可能只有万分之一,你有能力和胆量往前走吗?你是选择一往无前还是半途而废呢?如果你态度坚定,勇气会让你继续前行,但你接着会遇到知识神。它会告诉你,在天堂里的人都是无所不能的,这是因为他们都掌握了渊博的学识,所以,当面对问题时才会迎刃而解。往前走,把你引领到智慧的面前。智慧会问你,你知道什么叫智慧吗?它说,智慧是把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的能力,是看穿一切的本领,你具有这种能力和本领吗?

  接着你遇到的是败者神。它说,我是光荣的。你知道人生当中最伟大的品质是什么吗?是战胜失败。每一个杰出的人,都是经过了无数次失败、又无数次战胜了失败的人。你能够坦然地面对人生的每一次失败吗?你能够经常把自己当作一个失败者,而又义无反顾地继续前行吗?

  与败者神比邻而居的是勤奋。勤奋说,想上天堂,我这一关最难通过,有很多人走了一半又退了回去,就是因为缺少勤奋。有人可能一时勤奋,有人可能几年勤奋,有人可能半生勤奋,但这些都是远远不够的。要上天堂,需要一生都勤奋不辍。勤奋最后会告诉你,其实选择勤奋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因为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的面包吃起来比别人送给的更加香甜可口。

  在前面等着的还有诚实。诚实说,永远者不要做骗子,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因为有这样一句话是非常正确的:你可以在所有的时间里欺骗少数的人,你也可以在少数的时间里欺骗所有的人,然而你绝对不能在所有的时间里欺骗所有的人。当你的谎言被揭穿的那一刻,就是人所不齿的时候。

  最后就是品格了。有了知识、智慧、勤奋、勇气、诚实,但这些都不足以与一个人的品格相提并论。因为一个只有具有了高尚的品格,才会为人所敬佩和景仰。什么是品格?以天下为已任,虚怀若谷,襟怀坦荡。

  假如这些问题你都能够一一回答而且顺利通过,那幸福的天堂就在面前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教案08-17

语文教案08-19

语文教案08-19

语文教案08-19

语文教案08-20

语文教案08-22

语文园地教案07-01

语文教案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