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优)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文本细读:
本篇文章作者峻青用浓郁的色彩,在如画的景色描绘中寄托出了自己炽热的情感。通过抓住富有秋天特征的大海、蓝天、柿树、苹果、葡萄等事物,生动具体地描绘五彩斑澜的秋色世界,表现了秋天的丰收、成熟与繁荣。而在他的描绘中着重通过对秋天各种水果颜色、形状的描写,突出秋天瓜果遍地、景色迷人的特点。作者通过对柿树与枫叶的对比,更突出了柿树的鲜红与内涵的丰富,蕴涵着柿树的成熟与收获。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黄澄澄的大金帅,红玛瑙似的山楂果,绿莹莹的、红玫瑰似的呈现多种色彩的葡萄……如此绚烂的色彩,组成一幅美丽而迷人、成熟与繁荣的秋天景象。作者采用了大量比喻的修辞方法,使得各种水果水灵灵的呈现与读者面前。文章最后一段,道出作者之所以喜爱秋天,就是因为秋天“表示着成熟和繁荣,也意味着丰收和欢乐”,表达出作者面对丰收的景象内心的快乐。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秋天这一丰收季节的赞美。
该篇文章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留心观察周围的自然景物,从感官上认识秋天。提示学生实际观察秋天的美景,感受自然界给予人的色彩、味道、神韵,把学习理解课文与体验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感悟作者的“秋天表示着成熟和繁荣,也意味着丰收和欢乐。”之后,跳出作者的感悟,也谈谈自己对秋天的感悟,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眼中的秋天。用看得见的画笔描绘,用直通心灵的语言表述,或是默读体味秋色的魅力,或是朗读读出秋色的绚烂,总之,以引导学生自主感悟为主。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字7个,会写字8个。理解“逊色驰名中外绚丽繁荣等”生字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尝试运用所学到的略读课文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
3、初步体会比喻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积累优美的词句、语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领略美丽而迷人的秋色,感受秋天成熟与繁荣的.景象。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观察秋天里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秋色
师:同学们,秋天已经悄悄来到我们身边,通过你的观察,你能把你眼中的秋色告诉大家吗?
(学生畅谈)
师:有一位叫峻青的作家也观察了秋色,想去看看他眼中的秋天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读文识字。
1、明确自学要求。
(1)朗读课文,对读不好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可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2)参考课文题目,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2)说一说文章所描写的主要内容。
三、师生对话、感悟文本。
1、作者之所以喜爱这样的秋天,是因为它表示着——和——也意味着——和——。
你同意作者的这种感触吗?
如果同意,请在课文中找到这样认为的理由;
2、同学交流,互相补充。
如:体现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柿子红得像一片火;苹果逗人喜爱;山楂缀满枝头;葡萄如水晶和玉石雕刻,晶莹透明。
读中体会作者的比喻手法。把各种水果水灵灵的呈现在我们眼前。
3、如果还有别的想法,请像作者那样把自己的理由说充分。
你眼中的秋色是什么样子的?
描绘出最令你感动的秋天的场面。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自主认识字词,同桌互相测试。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唇”上下结构,但是上半部撇写的要长些。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搜集秋天的词语、句子,读关于秋天的文章、古诗句。
2、可以向同学推荐教参书中的诗句。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了解童话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幸福是什么;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指引学生的认识和行为。
3.情感目标:理解幸福要靠劳动,要尽自己的义务,做对别人有益的事;发现身边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给你们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上课,我感到真幸福!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个游戏吧。《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边唱边做动作。
2.幸福有很多表达的方式,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板:幸福是什么)有位作家说,
幸福是一个谜,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看看我们能从故事中找到什么样的答案。
二、 自读自悟
a) 自由读阅读导航。一生再读。
认真默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三个孩子是怎样寻找和认识幸福的,再说说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根据自学提示,把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 ,多读几遍,说说自己的收获,体会或疑问。
b) 生默读后交流。(读后说说自己的理解)
重点词句段落的品读:
(一)
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
1. 自由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 师生表演医生给病人治病,然后师采访医生:当病人对你千恩万谢的时候,你什么感觉?读出你的这种感觉来。(一老奶奶腰痛,启发孩子主动热情为病人服务。)
3.其他学生跟着学一遍。
(二)
我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我在火车上、轮船上工作过,当过消防队员,做过花匠,还做过许多别的事。我勤勤恳恳地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
1.“勤勤恳恳”是什么意思?(勤劳踏实)
2.你能想像得到他在火车上,轮船上都是怎样勤勤恳恳的工作吗?如果你是第二位青年,你为别人服务的时候,什么感觉?读出这种感觉来。
3.有人看到你忙忙碌碌,也许会说,干活别那么卖力了,差不多就行了!这时,你会说──(读划线部分)
4.如果咱们班里有同学对班干部说,你天天为班里操心,多累人呀!这时,你也可以对他说──
(三)
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
1.自己读一读这句话,你觉得这位青年说这话时,用什么语气说的?那你就读出来吧!
2. 你觉得这位青年还可能会用什么语气来说呢?
过渡语:是谁对三个青年说的话做了总结呢?
(四)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1、 同桌一起读,说说幸福是什么呢?(板:靠劳动,尽义务,做益事)
什么叫“义务”?能举个例子说明么?在学校,
学生的义务是什么?在家里你的义务是什么?
3.“有益的事情”指的是什么事情?在我们周围或从书上电视上,你看到谁做的什么事是有益的事情呢?
4.智慧的女儿说的这句话揭示了幸福的真谛。回家后,你把学到的这句话和家人一起分享也是一种幸福!先给妈妈说──(读句子)再对奶奶说。(再读)最后向邻居家的小弟弟说(再读)。时光飞逝,转眼间,你们变成了爷爷奶奶,那时你们会对自己的孙子孙女说(句子消失后背诵)让幸福的真谛一代代传递下去吧!
5.同学们你们看,不知不觉中,大家已经把这句话背下来了,这就叫熟读成诵。以后,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背诵更多得好文章。
(五)体会身边的幸福
1.三个青年经过十年的时间,终于弄明白了幸福的真正含义。我想问同学们,假如第一个和第二个青年不到外面工作,他们能不能找到幸福?
2.三个青年在十年前有过幸福的感觉么?(有)什么时候?那个时候,他们疏通泉眼就像埋下了一颗幸福的'种子,然而那时的他们意识到这就是幸福了么?(学生简要说四五自然段内容)
3.那他们是什么时候意识到的呢?读有关语句,说自己的理解。(随机板书:让别人幸福)
4.师小结:幸福不一定要走很远的路去寻找,也不一定要花很长时间去追寻,只要我们能用自己的双手做出对别人有好处的事情,就会感到幸福的。
(六)童话的特点
1.故事中是谁让三个青年十年后明白了幸福的真正含义呢?(智慧的女儿)
2.你觉得,在文中她的智慧表现在哪里?(不直接说幸福是什么,而是引导青年自己寻找,这样更能体会的幸福的真正含义。)这很像懂教育的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将来你做了父母,要学习这一点呦!
3.师:在这个童话中,智慧的女儿突然而来,飘然而去,具有神奇的力量,这正是童话的一个特点。喜欢读童话故事么?哪些童话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看,我也喜欢读)
4.师小结:这些童话除了人物奇特以外,你认为还有哪些特点?(童话的想象非常丰富,故事性强,容易吸引读者,每个童话都讲了一个道理。)今后,我们在编童话的时候,如果借鉴这些特点,你写的童话会更吸引人。刚才有同学讲了,每一个童话还会向我们讲述一个道理。
(七)师总结:(指板书)今天这篇童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幸福要靠劳动,尽义务,做益事,让别人得到幸福自己就幸福了。
三、拓展延伸
1.对于幸福的理解,不同身份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师配乐朗诵:
对雷锋来说,幸福是“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的快乐;
对警察来说,幸福是“舍一家团圆,保万家平安”的奉献;
对农民来说,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
对母亲来说,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期盼。
作家毕淑敏这样感悟幸福。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
2.想知道侯老师对幸福的理解吗?我也写了一首小诗,愿和大家一起分享!(师生配乐共同朗诵老师作的诗《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
侯长缨
幸福是学生的一声声问候,
如一股暖流温暖心窝。
幸福是看到学生灿烂的笑脸,
那是一首甜美的歌。
幸福是和学生一起畅游书海,
去寻找真善美的生活。
和孩子们一起发现春的颜色。
幸福无处不在,
幸福就是快乐。
幸福是一种感觉,
找寻幸福更需要心的平和。
3. 孩子们,你们的幸福又是什么呢?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可以是一首小诗,一句格言,一件小事,一段感悟……
A、要求:四分钟时间,不抬头,不停留,写出自己独特的理解。一会儿我们找同学来汇报。(学生配乐写)
B、找个别学生站起来汇报。没机会说的人,同桌互相分享自己的幸福。
4.师总结:孩子们,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幸福要用心去体验。让我们随着一首歌曲《我们多么幸福》,一起去耕耘幸福,品味幸福,传播幸福吧!
下课!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自学生字词,读熟课文,理解乌塔是怎样一个女孩。
教学目标
1.认读六个字。
2.了解乌塔独自一人到欧洲旅游的故事,感受他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内容,认识到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
重点难点
了解乌塔独自一人到欧洲旅游的故事,感受她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二、自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查生字表或查字典。
三、再读课文,理解乌塔是怎样一个女孩。
四、总结:乌塔是个怎样的人?
五、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怎样才能做到生活独立,思想独立?
六、对照上述讨论结果,自己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努力
同学们,你们听说到过一个14岁的.小姑娘独立旅游欧洲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
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默读课文,思考,乌塔是怎样一个女孩?根据文中内容回答。
集体讨论:乌塔是怎样一个女孩?
生活独立的人:
思想独立的人:
生活独立,思想独立。
1、多做事,多实践,能自己干的,自己干。
2、不要依赖父母。
3、多学习。
4、做事要有计划性。
5、做有毅力的人。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自己努力的方向。
自读课文。
逐段阅读课文。
边默读课文,边在文中画出来。
“罗马很热,街上小摊买的冰激凌喝水都很贵……”——很有生活经验。
“乘火车票旅行,因为年纪小,可以享受优惠……”——很有经济头脑。
“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做事很有计划
“为这次旅行准备了3年,自己打工挣钱……”——有毅力
“用自己的钱给家人买礼物”——懂事、有爱心。
“我也是家里的宝贝……”——不同意中国人爱孩子的方式,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自由发言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自己努力的方向。
板书设计:
乌塔:生活独立 思想独立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语文,讲的是一位盲妇人,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在巴黎的街头乞讨,她身旁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可是没人给她施舍,一位诗人在木牌上加了一句“春天到了”,情况就完成不同了,各种各样的人都慷慨解囊,因:为诗人的语言,用美好衬托出不幸的人更加不幸,引起了人们对盲妇人的同情,[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加了一句话》教学设计。从故事中,人们可以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语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语言的魅力,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从故事中体会语言文字所产生的巨大力量,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体现课插图的投影片
学生:前留意广告词,收集自己喜欢的广告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我们的.语言充满着巨大的魅力,恰当地运用语言,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习了《加了一句话》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板书课题、读题、质疑。(学生可能会提出:加了一句什么话?谁加了一句话?加了一句话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加一句话等。)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
1、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或请教同学、老师,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课文。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看看通过自读课文,弄清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在书上做上记号。
三、小组合作交流,解答疑难,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
1、分小组合作交流自读所得,讨论疑难问题。
2、假如你当时就在场,你会怎么想?
教师巡视适时检查:
①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如:佝偻、衣衫褴褛、绅士、风烛残年。
②对重点问题:为什么在“我什么也看不见”前面加上“春天到了”就有这么大的魔力的讨论。
四、创设情境,采访释疑。
1、假如你是《巴黎时报》的一名记者,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请你即兴进行现场采访,看看人们是怎么想的,前后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
其他同学分别扮采访对象:双目失明的老妇人,法国著名诗人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打扮漂亮的少女,衣着寒酸的职员。
指导学生采访问题要依对象而定,如:
(1)老婆婆,今天给你钱的人多吗?
(2)先生,你为什么要给这位盲妇人加上“春天到了”这句话?
(3)先生(太太、小姐)街上那么多乞讨的人,您为什么要把钱给她?
(4)先生,看样子您不是很有钱,为什么还要给她钱?
通过采访,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春天来了,我什么都看不见”这句话的含义,感悟语言的魅力,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并谈谈读了最后一段话的感想。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教师谈话激情:春天,万紫千红,到处莺歌燕舞,和风送暖。人们沉浸在对春天的美的享受中,而那位盲人却看不到这人间最美好的季节,是多么的令人同情。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语言的魅力,感受人们思想的变化。
2、指导学生用抒情的语调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春天到了,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老妇人“什么也看不见”的不幸遭遇的强烈反差。
六、拓展训练:
“加了一句话”后,人们对盲妇人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场面一定很感人,请把当时的场面描写下来,注意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语文教案 篇5
雨从铅灰色的空中散落人间。
我望着天,望着雨,望着雨中的一切,感受风,感受雨,感受雨中的心情……
听着窗外时紧时疏的雨声,便满心都会贮起了诗情词意,往常的世俗喧嚣一时消失,天地间只剩下了被雨声一统的宁静,被雨声勾动的寂寥。
黯淡的灯光映射着密密的雨脚,隔着玻璃窗,冰冷冰冷的,一片迷雾,能看清的景物很少,我的思绪却似乎飘的很远……
风不大,轻轻的一阵,却又立即转换成淅淅沥沥的雨声,转换成溪中细密的涟漪,转换成遥远的浮想……
静谧的意境。
凄凉、孤寂的感觉。
江南多雨,也多爱情,尤其是那些悱恻缠绵的爱情故事,含蓄、静谧地在江南的烟雨中,飘散着遥远的古香和淡淡的幽怨。
雨和爱情也许本就是融为一体的吧……
雨天。伤感。
悲凉的心情化作雨水,滴落在眼中,与泪混为一体。
雨中浮想,思绪飞向遥远的古代……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
——《孔雀东南飞》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焦仲卿与刘兰芝一对情谊深重的小夫妻,却因为婆婆的骄横而落的一个“举身赴清池”。另一个是“自挂东南枝”。
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焦仲卿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两人皆徇情而死。
呜呼,怎不让人在千年以后仍然扼腕叹息。
常说最悲惨的爱情莫过于有情人不能成眷属,却不知已成眷属的有情人被活活拆散才是最让人伤心,惋惜的。因为,他们之间已经不仅仅有爱情,而且已经有了亲情,他们已经是不可分开的亲人了。亲人之间的生离死别自然是最让人断肠,最让人痛心的。
东南庭树下,刘兰芝,那个美丽聪慧的女子,含泪回首。你依然放不下谁吗?是那临别与你殷殷重寄意的仲卿吗?
兰芝,你遥遥地望向红尘深处那一座座富贵苍凉的.朱门庭院,想你的仲卿将如何为你而伤心哭泣,想他将如何携一身风尘来追随你——那是你最奢华的梦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兰芝的誓言尤在耳边回响,芳人已不知踪迹……
窗外依旧是烟雨蒙蒙的一片。
细雨纷飞,飘然而莅临人间……
天也在为那段凄美的爱情而哭泣……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钗头凤》
思绪继续在雨中飘浮。
我恍惚看见“美人终作土”的宋词女子,从八百年不堪的幽梦中缓缓走来,向我倾诉着她的痴情和万般怨哀。
陆游初娶表妹唐婉,伉俪相得,琴瑟甚和。然而不如陆母之意,以至听信谗言,强迫夫妻离异。后陆游另娶,唐氏也改嫁赵士程。
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心怀郁闷踽踽独行,至城南禹迹祠附近的沈园,恰遇唐婉与其后夫亦来游览。唐遣人送酒肴致意,陆游满怀伤感,借酒消愁愁更愁,挥毫在园壁上题下这首《钗头凤》。唐婉见后曾和词一首,不久便抑郁而死。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唐婉《钗头凤》
如果说孔雀东南飞的故事离我太远,那么沈园就近在咫尺,可不知何故,几次经过,却从未徜徉其中,只知道其中有:
亭台轩榭,池塘荷花……
还有那一堵墙,那一堵写着钗头凤的断墙残垣……
雨寂寂的落着,在水中荡起点点涟漪。
也许是怕失望,惟恐心底的那一份期待无法从沈园中找到。
也许是怕惊扰,那年轻的诗人,正在沈园蒙蒙的细雨中,无声的凝望着他爱着的女子,却无缘再执子之手,泪如雨下。
也许……
我已无语。
惟能抄录一词。
欲叩苍冥,却怕是,非聋即哑。
苔壁畔,春波无恙,柳绵犹挂。
人海未曾成隔绝,人心毕竟多牵惹。
笑鲛绡蘸泪写悲欢,恁挥洒。
情欲问,愁无暇。
情欲赎,愁无价。
只诗魂激荡,一千年者。
字也何堪消蚀矣,魂应不吝归来罢。
看山盟重拾凤钗头,惊鸿下。
——沙子石子《满江红·绍兴沈园见唐陆题钗头凤》
雨依旧在下。
零乱的文,零乱的心,零乱的发,
都源于窗外的风和雨……
后记:
三月多雨,春意多情,两者皆在心,无以遣泄,唯写此文以寄。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陆游二十岁(绍兴十四)与唐婉结合,不料唐婉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归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孰料,缘深情浅的这一对恋人竟在绍兴二十年,与城南禹迹寺的沈园意外邂逅,陆游“怅然久之”,于沈园内壁上题一首《钗头凤》,沧然而别。唐婉读此词后,和其词,不久即郁闷愁怨而死。此后,陆游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几十年的风雨生涯,依然无法排遣诗人心中的眷恋,在他六十七岁的时候,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钗头凤》的半面破壁,事隔四十年字迹虽然已经模糊,他还是泪落沾襟,写一首诗以记此事,诗中小序曰:“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主已三易其主,读之怅然”,在诗中哀悼唐婉:“泉路凭谁说断肠?断云幽梦事茫茫。”后陆游七十五岁,住在沈园的附近,“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写下绝句《沈园》:“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自行作稽土上,尤吊遗踪一泫然”,就在陆游去世的前一年,他还在写诗怀念:“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这是一种深挚无告,令人窒息的爱情,令我垂泪,而垂泪之余,竟有些嫉妒唐婉了,毕竟,能在死后六十年里仍然不断被人真心悼念,真是一种幸福了!!
我无法按捺自己和词的欲望,尽管我知道我的文采远远无法望陆翁之项背,可我还是想小心谨慎的说出我对这一段爱情的凭吊。
语文教案 篇6
指导思想及教学目标:
1、注重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美的情趣,养成好的语感。第一课时以认知性阅读、感知性阅读为主,准字达到读音,疏通字词和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第二课时以涵泳性阅读为主,达到深入作品意境之中,细细品位妙处的目的。
2、通过关键词语和句子,理清课文思路,学习本文精巧的构思,体会作者的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位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
4、当堂课讲解的`有关课文内容,尽量当堂背诵。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入:可由单元提示直接导入,也可由背诵描写春天的名家名句导入,或者由动人的音乐《春之声圆舞曲》,或由优美的图片名画导入。
2、默读
3、词语教学:学习“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4、朗读课文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
——课文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请用简洁的语言,尽量完整的说出本文的行文脉络。
6、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文理,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大师笔下春天的主要内容。
7、朗读全文。
8、背诵其中精彩语段。
9、作业。
第二课时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1、复习旧课,5分钟完成《课课练》一、二、三、四、五大题,巩固词语。
2、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学习语言分析的一般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细揣摩,尽量能口头表达,教师从旁点播、补充。
——你喜欢文中哪些优美的语句?为什么喜欢?用简洁的语言来分析。
——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
——你认为好的语言应当具备哪些特点?应当如何品位语言的精妙之处?在文字表达上应注意些什么?
3、小结归纳出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由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完成,教师以实例点播启发,尽量不要告诉学生现成答案。学生说不全就再读相关语段,再体会,再尝试表达。
4、伴随音乐,自由地、富有激情地朗读《春》,再次体会大师笔法,体会自然之美,体会生活之美,体会情感之美。
5、背诵精彩语段,感悟体会,加深印象
6、语段训练:完成景物片段描写训练《校园的春天》,进一步把握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交流改进。
7、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精彩语段,感悟体会,加深印象。
8、课后练习: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完成《课课练》。
——进一步补充完善课堂片段练习。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精选]语文教案11-10
(精选)语文教案12-31
语文《赶海》教案03-19
语文《狼》教案 03-18
语文《荷花》教案03-21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识字》教案01-20
语文树教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