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9篇(合集)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认识山市的形成及山市的“变”“奇”“美”.
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顺畅诵读,培养文言语感。
2、熟悉文中的描写用语,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能力。
3、反复诵读,用简练的语句概括写景的内容和层次。
4、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并培养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发挥想象,体会山市这一自然现象的神奇并再现山市.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及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法(采用多种方式朗读)
讨论法
情境设置法(充分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播放海市蜃楼的图片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进行字﹑词﹑句解释大比赛; 小记者采访的形式体味山市之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多媒体显示海市蜃楼图片,然后请同学们说说图片中最神奇的是什么,并适时引导.现实生活中有可能在瞬息间出现一座城市吗?让我们走进<<山市>>,去领会山市的神奇吧!
二. 整体感知(检查预习)
1.学生介绍作者及《聊斋志异》 ,课件出示资料助读。
2.师生竞读
① 抽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评价。(字音﹑停顿﹑断句)
② 教师配乐朗诵,学生体会停顿﹑语调﹑情感.
学生发表观点,教师总结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准确断句﹑读出情味.
③ 选派学生代表与老师比赛,学生评论并说明理由.
④ 集体有感情朗读.
3.译读(字﹑词﹑句解释比赛)
注:在比赛中,老师提出重点字﹑词﹑句。
(一切乌有 数年恒不一见 居然城郭 尘气莽莽然
危楼一座 往来屑屑 或凭或立 高插青冥 历历在目
碧瓦飞甍 高垣睥睨 风定天清 直接霄汉 黯然缥缈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未几, 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屏或立,不一状。)
3.品读
(1) 体会山市之“变”.
① 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些时间很短暂,看来山市瞬息万“变”。
② 随着时间推移,山市呈现怎样的景象? (学生熟悉文中的描写用语,用自己的话描述)
③ 山市变化的全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请简练概括。
(2) 想象山市之“奇”.
①分组讨论所看到的山市奇观.同学们都是山市的目击者,派小记者下组采访.
参照采访提纲:你看到怎样的景色?
它有变化吗?怎样变化的`呢?
你觉得这些美吗?美在哪里?
教师以记者采访的方式与小记者交谈,总结小记者所了解到的山市奇景.
(3) 品味山市之“美”。
① 集体朗读一段课文,有感情的描绘这部分景色,共同品位山市奇观.(多媒体出示图片欣赏)
② 师生评说山市景色之美,探究由哪些词语﹑句子体现出来。
(高插青冥、碧瓦飞甍、高垣睥睨、直接霄汉、暗然缥缈)
三. 讨论研究
为什么那时的人把山市称作鬼市?山市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思考、议论、自由发表个人见解。引导明确:古代的人无法解释这种现象,所以才归结为鬼在作怪。实际上我们现代科学已经完全能够解释这一现象了。自由组成研讨小组。搜集相应资料或故事,讨论、探究其中科学道理。
四.课堂练笔
学生欣赏烟花绽放情景的图片,然后用笔有顺序、抓特征、运用美的语言去描绘。
五. 作业设计
1. 用自己的话向家长描述美丽神奇的山市.
2. 给蒲松龄先生写信说明山市形成的原因。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了解马良用神笔做了哪些事情?哪件事最让你感兴趣?
教学难点:
马良用神笔做了哪些事情?哪些事最让你感兴趣?为什么?
教具准备:
投影幻灯、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什么是童话呢?
童话是通过非常丰富的想像、强烈的夸张、神奇的幻想等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的儿童故事。
今天,我们学的课文《神笔马良》就是这样一篇童话故事。作者运用了超现实的夸张和幻想,给马良除恶安良的言行增加了新奇神秘的色彩,使故事的情节更加曲折离奇,全文充满了儿童情趣。使我们阅读时,更觉得亲切、生动、有趣。
二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用投影灯打出重点词语)
1、哪些语句描写马良喜欢画画,找出来读一读。
学生说。
教师引导:大官和画师是怎样表现的.?他们说了些什么?采取了什么行动?读读课文。
学生说。
教师讲:马良只是生气吗?他又是怎样做的呢?齐读第4、5两个自然段课文。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说。
2、马良怎样得到一枝笔?读读课文。
学生说。
教师引导:马良得到一枝笔,他的表现怎么样?他怎样做的呢?
学生说。
3、马良有了这枝神笔,他又是怎么做的呢?(分小组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马良用这枝神笔,为穷人做了那么多事情。而大官让他画金元宝,他一动不动。大官又怎样呢?
学生说。
教师讲:“假装”是故意作出某种动作和姿态来掩饰真相的意思。大官亲自给马良松绑,这是一种假象,他真正的目的是什么?请同学们想一想。而马良又是怎样对待大官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从“马良想夺回神笔”到“山一样的海浪不断地向大船压去。”(放录音)
学生说。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一说你的体会是什么?
学生说。
三板书设计
神笔马良
喜欢画画画耕牛
刻苦练习用神笔为穷人画水车
盼望有笔要什么有什么
对大官画大海
四作业设计
1、朗读喜欢的自然段。
2、填量词
一()神笔一()金山一()摇钱树
一()公鸡一()画一()老爷爷
3、积累四个字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教案 篇3
一、能根据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学习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二、通过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和联系生活实际,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教学这篇课文,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
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感知整体
(一)揭示课题。
(二)了解学生学习起点。
(三)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说说课文大意。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板书:总分总
二、解读特点
(一)根据课文前阅读提示,交流学习任务之一:想想作者写出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学生默读,标画相关语句。
[设计意图:这是略读课文,可更加放手,让学生自主深入读书,边读边思考,标画语句,记录感受。在这里,我们感受到的是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看到学生不断深入思考和学习的成长轨迹。]
(二)教师引导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1、亲近大拇指的特点
(1)理解大拇指的姿态特点──不美。
(2)感受性格。
找出具体描写最肯吃苦的词。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
用朗读突出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3)引导学生体会写法:围绕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
板书:姿态和性格
2、亲近其它四指的特点
以第一人称我是食指(或中指、无名指、小指)选其一来介绍它的姿态和性格。
3、适时指导朗读重点语句,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抓重点语句理解文本,使得词语有了温度,文字有了内涵,文本有了意蕴,引领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和写作特点不再是那么苍白。而学生无拘无束的以第一人称来介绍手指,更让明理时语文味亦能香飘飘。]
三、升华启示
(一)自主研读学习任务之二:这平平常常的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1、把感受写在句子的边上。
2、全班交流。
3、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手指一样带给我们什么启示,举例说明。
(二)阅读链接《手》
1、初读材料,了解大意。
2、说出你的启示。
[设计意图:利用课内的时间补充《手》的阅读,渗透比较阅读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激发学生感受同是启示性的文章,但不同内容、不同写法的内涵和魅力。更体现了教师促成学生与文本、与其它同学交流互动的个性情感、语言的发展。]
(三)进行快乐练笔。(选择一题)
1、搜集一篇能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的文章;
2、请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样生活中普通的事物。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询问年的体裁特点,把握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阅读,进一步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理解作者“崛起于城中同步,希望于困顿同在”这句话的.含义。
3、学习本文大量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延伸导入
1、学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你感受了什么?
2、揭示课题,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一日》,确实感受一下。
二、阅读感悟
1、了解新闻的体裁结构。
2、默读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
A、认真阅读课文;
B、想一想,作者从哪几方面写了“中国一日”?
C、在你不理解或不知道的地方做下记号。
D、读完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3、交流阅读提示B。(从中国的消费、市场、住宅、交通运输、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等方面)
4、小组选择一个内容,以画图表的方式把具体的数字呈现出来。提供学习资料:瑞典人口总数880万,芬兰人口总数524900,挪威人口总数462万。澳大利亚人口总数1900多万。
5、各小组把列好的表格展示并解说。
6、讨论:中国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板书:改革开放)
7、拓展: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是否可以安枕无忧了呢?出示网上调查资料
20xx年世界人均GDP排行榜
1. 卢森堡43,940
2. 挪威43,350 5. 香港36,800
3. 瑞士39,880 6. 日本34,510 8. 加拿大31,300
4. 美国37,610 7. 丹麦33,750 9. 冰岛30,810 98. 中国1,700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简说
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示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教学本课,要让同学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诗吧,今天俺们就来比比谁会背的多,指名背古诗,不能重复。
二、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知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注意“荣”不要读成yóng;“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ù;“疏”要读翘舌音。(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假如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知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了。
3.组词识字。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5.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本课9个字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zhuī)烧(shāo)荣(róng);平舌音:菜(cài)宿(sù)。建议写字前引导同学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观察发现。本课的9个字包括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同学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同学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宿、菜
上中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语文教案 篇6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写了不少作文了,每依次都有内容的要求。有的同学说,要是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那该多好!今天,就请同学们自由习作,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
二、读习作提示,想想自己最想写什么。
三、小组交流,你最想写什么?准备怎么写?
四、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从内容和体裁两方面体会习作的自由。如内容,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景;可以写事实,也可以写虚拟、想象中的事。体裁伤害,可以是故事,可以是童话、寓言,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诗歌。
五、自主习作
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写完以后仔细修改自己的作文。
六、评价作文
1、自我评价:
轻声读自己的作文,把自己认为写得较好的段落做上标记,并在旁边写一写自己认为这一段比较好的理由是什么。
2、与小组内同学互换习作,找一找对方写得好的段落做上标记,并写几句评语;找到对方需要修改的地方也做上标记,并帮助对方修改。
3、对照自己的评价与同学的评价,再次修改后在小组内朗读欣赏,每组推选出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www.jiaoanba.com参加全班交流。
4、要求全班同学根据“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人物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等” 标准给上台读作文的同学作出评价。
5、教师总结评价,主要是关注全班普遍出现的问题或现象给与针对性地指导。
七、誊抄习作。
语文教案 篇7
一、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本文是一则新闻,文章中的表层意思学生不难理解,放手让学生自学,文中一些数字所包含的具体意义以及部分句子的含义,需要加以引导。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则新闻,作者运用作比较、列数字的方法说明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通过串串生动而又令人惊讶的数字以及贴近生活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受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感知询问年的体裁特点,把握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阅读,进一步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理解作者“崛起与沉重同步,希望与困顿同在”这句话的含义。
3、学习本文大量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以阅读为主,读中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四、教学难点分析
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理解作者“崛起与沉重同步,希望与困顿同在”这句话的含义。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唱歌曲导入,解释课题
1、教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春天的故事》这首歌吗?我们共同唱一下这首歌好不好?
学生:齐唱歌曲
教师:这首歌曲要表达的内涵是什么?
学生:回答
2、揭示课题
教师:引语——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一日》,确实感受一下。
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阅读感悟
1、了解新闻的体裁结构。
教师:写作消息的最基本的要求,一是要迅速及时;二是要用事实说话,不能有半点的虚假。消息没有固定的写法,但从结构上说,它常常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四个部分。
2、默读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
(1)认真阅读课文;
(2)想一想,作者从哪几方面写了“中国一日”?
(3)在你不理解或不知道的地方做下记号。
(4)读完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3、交流阅读提示:从中国的消费、市场、住宅、交通运输、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等方面交流同时把说明中国变化之大的句子找出来。
教师:通过阅读、交流,同学们能告诉我中国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吗?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改革开放
教师: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是否可以安枕无忧了呢?出示网上调查资料
20xx年世界人均GDP排行榜
卢森堡43,940 挪威43,350 5. 香港36,800 瑞士39,880 6. 日本34,510 8. 加拿大31,300 美国37,610 7. 丹麦33,750 9. 冰岛30,810 98. 中国1,700
教师:看到这份资料你们有什么感受?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
学生:崛起与沉重同步,希望与困顿同在。
(三)学习写法
教师:这篇课文都用了哪些我们学过的说明方法?
学生:回答
教师:数字表达的作用是什么?从数字中你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
教师:找出文章中几处比较方法的使用,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回答
(四)课堂小结
本文从中国的消费、市场、住宅、交通运输、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等方面展开统计,用具体的数字,国际、国内横向、纵向的比较,生动地说明了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七、课堂练习
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介绍身边发生的一个变化。
八、作业安排
上网查找资料:这则新闻是1994年的调查结果,在12年后的今天,这些数据是否发生了变化了呢?变化怎样?我国现在还有大约多少贫困人口?
九、附录
1、调查资料
20xx年世界人均GDP排行榜
卢森堡43,940 挪威43,350 5. 香港36,800 瑞士39,880 6. 日本34,510 8. 加拿大31,300 美国37,610 7. 丹麦33,750 9. 冰岛30,810 98. 中国1,700
2、板书设计
中国一日
改革开放 变化巨大
崛起与沉重同步,希望与困顿同在
十、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采用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向学生介绍新闻的结构,让学生在学习中能紧紧围绕重点去读、去画、去讨论,同时又做到课外向课内延伸、课内向课外拓展,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
语文教案 篇8
一、信息搜索
叶绍翁:字嗣宗,号清逸,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南宋诗人。他的诗清丽透逸,新颖有意趣,多写田园风光,著名的诗有《游园不值》、《夜书所见》等。
我的信息:
二、朗读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山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人生一世,草生一春。根深固本,洗树洗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根深叶茂,叶落归根。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用坦诚铺展开人与人之间互相联系的桥梁,不论对自己或对别人。
三、完成下列练习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大雨滂沱(páng pāng)连绵不断(jǐn mián)
草长莺飞(cháng zhǎng)湖光山色(shè sè)
人人为我(wèi wéi)叶落归根(luò là)
2、比一比,再组词。
秧()塔()愉()绵()
央()搭()偷()棉()
3、把下列成语意思相近的用线连起来。
大雨滂沱 一路顺风
水泄不通 兴高采烈
一帆风顺 大雨如注
兴致勃勃 人山人海
[文本对话]
(一)
聪聪:这次练习安排了5个板块,“学会字词句”中让我们学习如何去查“无字词典”,练习中安排了六个词语,我们来读一读:
大雨滂沱夕阳西下一帆风顺
草长莺飞连绵不断湖光山色
明明:理解这些词语,我们在本单元课文《学会查“无字词典”》中已明白,可将词语意思与具体的情境联系起来。
聪聪:你说的很对,如“大雨滂沱”,我们可以联想起雨下得很大时的情形;“一帆风顺”,我们可以联想到平静的水面上一张船正扬着帆航行;“连绵不断”,我们可以想到一道道的山脉景象。
明明:是的,其实,我们还可以根据面前的景象来联想词语,如,教室里很安静的样子,我们可想到“鸦雀无声”;街市上的人很多,我们可以想到“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等等。
(二)
聪聪:这次写钢笔字训练是左右结构的'字,分别是“秧”、“塔”、“愉”。
明明:根据这三个字的特点,我觉得他们都是左窄右宽、左部要收,右部要放,撇要缩,捺要伸。
(摆田字格,练写)
聪聪:是的,这次练习还安排了毛笔字训练,这是我们首次练习毛笔字,要注意握笔姿势和坐姿。
明明:本次练习的笔画是“横”,要掌握运笔方法,长横写时要注意,笔画稍长,左低右高,略带斜势,起落笔较重,中腰微细,向左上逆锋起笔,以中锋向右行笔,至收笔处顿笔回锋。短横写时要注意:起笔轻快,可顺锋入纸,向右行笔,渐行渐按,至收笔处稍顿缩锋。
聪聪:你说得很对,不过开始写时可能写不好,练多了就写好了,熟能生巧吗!
[自主学习]
语段一:
人生一世
草生一春
根深固本
浇树浇根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根深叶茂
叶落归根
学与练:
1、比一比,再组词。
固()根()浇()深()
困()跟()烧()探()
2、查查词典,理解下列词的意思。
根深固本:
根深叶茂:
叶落归根:
3、联系生活说说你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句的理解。
语段二: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学与练:
1、给加点字注音
萧萧()梧叶()
促织()篱落()
2、解释加点的字或词。
送寒声:动客情:
挑促织:一灯明:
3、读诗句,结合文中插图,发挥想象,用一段话写出诗所描绘的情景。
[综合实践]
综合学习:
一、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哪些?
——查字典、词典是准确理解词语的重要方法。
——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是理解词语的又一条途径。
——将词语与生活情境联系起来,也是理解词语的一条捷径。如,夕阳西下,我们可以联想起太阳落山时的情景。
二、用联系生活情境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
1、山青水秀:
2、倾盆大雨:
3、阳光明媚:
4、人山人海:
口语交际:
小小读书交流会
参加班级或小组的小小读书交流会,谈谈你最近读了一本什么书,书的作者是谁,主要写的什么事。也可以把从书上摘下来的精彩语句读给大家听。
语段一: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水浒传》,作者是罗贯中。这是一部长篇小说,叙述了梁山一百零八将的故事。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武松,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胆量过人,在景阳冈,别人都害怕山上的老虎,而武松却不怕,一人上山把老虎打死,为老百姓除了一害。
语段二:
同学们,上个月,我爷爷给我买了一本《西游记》。这本书的作者是吴承恩。我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书中讲了唐僧师徒三人上西天取经的故事,途中遇到了许多妖怪,如白骨精、蜘蛛精、黄袍妖、牛魔王等。我最喜欢七十二变的孙悟空了,他不但勇敢,而且很机智。我也喜欢好惹事的猪八戒。我最不喜欢的是唐僧,见妖怪不敢斗,整天念佛。同学们如果想看,可以跟我借。
[能力训练]
基础训练
一、读拼音写词语。
lián mián qǐ fú xī yáng xī xià xíng tài gè yì
wǒ wèi rén rén ,rén rén wèi wǒ
二、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指做事工作非常顺利,没有阻碍。()
2、叶子落后都到根部,比喻不忘本源。()
3、指雨下得非常大。()
4、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
5、指山脉连在一起,高高低低不断。()
三、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小明在听课。
小明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1)同学们打篮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校师生在植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高
1、写出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为开头的成语,看谁写得多。
2、写一段话,至少用上下列词语中的三个。
阳光明媚 草长莺飞 兴致勃勃
湖光山色 名山胜水 水平如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外你一定读了不少诗,试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
(2)、姑苏城外寒山寺,____________________。(《枫桥夜泊》)
(3)、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____。(《竹石》)
(4)、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________。(《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遥知不是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梅花》)
拓展阅读:
学会读课外书
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喜欢读课外书,那么,怎样才能读好课外书呢?
首先,读书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读。有的同学手里有许多课外读物,每次随便拿出一本翻几页,没兴致再换一本……这样,一本书好几年不曾完整地读一遍。这种无目的读书效果是不好的。你不妨给自己定个读书计划,规定一个星期或一个月之内,把哪本书读完。把读课外书当作丰富知识的重要手段看待,养成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
有的同学只读情节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的故事书,对其他知识性读物不感兴趣;有的专爱看战斗故事,或专爱看寓言童话,对于史地常识、科学知识、日常生活等方面的书籍很少或从未涉猎。这些都不能算正确的读书态度。要知道,各门知识就是一座座宝库,像百花盛开的大花园。学生正处在学知识长才干的年龄,应该像小蜜蜂那样勤采百花之粉,才能酿出优质的蜜来。
读书要讲究方法。读课外书一般都采用“默读”的方式。默读有三个好处:一是边读边想,有利于把握文章整体内容;二是速度较快,一般默读要比朗读快一倍;三是默读不易疲劳。要养成不动笔默不读书的习惯。读书时随手拿一支笔,把好词句勾画下来,还可以准备一个知识积累本,以便记下有用的段落和妙词佳句。
在读到对话或抒情的段落篇章时,也可以采用朗读的方式,这样眼、口、脑、耳各器官并用,读书的效果会更显著。
积累
1、读一读,理解下列词语。
兴致 习惯 涉猎 态度
显著 持之以恒 栩栩如生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计划()兴趣()显著()
感悟
3、默读有哪三个好处?
4、朗读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运用
5、结合你的情况,说说怎样读书好?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3) 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提问:“我”为什么爱登高看日出?
明确:日出富有魅力,日落虽妙,不免有萧瑟之感
看日出——看火、热、生命、光明的诞生
提问:作者无缘看日出,就怎么办?
明确:只好读日出:
1、海涅:冬季云雾缭绕中的日出。
2、屠格涅夫:秋季柔和明丽中的日出。
齐读两幅日出图。
4)分析第二部分:
提问:作者特意到什么地方去看日出?有没有看到?
明确:两个看日出的胜地
1、在印度的科摩林海角
由于云雾遮住了东方,没看成
2、在黄山狮子林
由于下雨,只得作罢
5)分析的主体部分:
提问:作者的宿愿实现了吗?
明确:作者终于“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
提问:作者对这次的日出是怎样描写的'?
明确:分三层来描写:
日出前——上空游动微明,如同一条狭窄的暗红色长带,带子的上面露出了一片清冷的淡蓝色的晨曦。
日出时——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像一片红云了,像一片红海岸了。(突出了景物的动态变化)色彩也由“暗红”变成“发亮”,“一个奇迹就在这时诞生了”,“红得透亮”,“闪着金光”,作者连用两个比喻:“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
日出后——“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它照亮了一切,照红了一切。
齐读有关日出的描写。
5、归纳写作特色:
1、映衬、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海涅描写的、屠格涅夫描写的日出图的引用,不管是在色彩上还是在动态描绘上,都为刘白羽描写的日出图作了衬托。
2、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运用,揭示出日出的象征意义。
日出的象征意义,热情地赞美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如朝阳东升,光彩夺目,雄伟瑰丽,正像朝阳那样年轻,富有巨大的生命力,并进而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欣欣向荣、无限美好、如花似锦的今天和明天。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教案11-15
语文教案11-16
小学语文的教案11-29
语文教案11-29
语文教案11-30
语文教案11-12
语文古诗教案05-16
(经典)语文教案10-23
语文教案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