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2-29 09:24:47 教案 我要投稿

[合集]语文教案9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合集]语文教案9篇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所写的桥之美。

  2、与中国石拱桥比较,感受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3、理解一些难句的情味。

  【学习重难点】

  学习本文的表达方式,揣摩文中难句所蕴涵的情味。

  【学习流程】

  一、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煞它风景( ) zhù( )足 xiāo ( ) 魂 媒介( )

  2、想一想,有那些赞美桥的古诗词,把它写下来。

  二、学习研讨

  3、 在作者看来, “桥”美在何处?你对此有什么感想,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4、为了更好地阐释“桥之美”,作者举了几个例子?请各用一句话概括。

  5、理解文中语句丰富的蕴涵。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6、说说《中国石拱桥》与本文在表达手法上的区别。

  三、扩展学习

  7、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水的语言

  水是会“说话”的。听听水的声音,可以判断水的状况。你不妨试一试:把满满的一瓶子水倒出来,听!水在噗噗作响,它在告诉你:我出来啦!用墨水瓶、暧水瓶做这个实验,它们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这个原理很简单,因为水流出来的时候,空气要从瓶口挤过去,那一个个气泡钻出水面时,会因为压力变小而猛一下子膨胀,发出冲击,水就这样“说话”了。

  把水壶放在火炉上,当水壶发出叫声的时候,水还没有开。等水真正沸腾的时刻,叫声又不是那样响了。“响水不开,开水不响”,水壶里的声音为什么能报告壶里的情况呢?

  放在火炉上的水壶,壶底的水最先热起来,于是那里就产生了气泡。这些气泡很热,也很轻,便在浮力的作用下,升到了上边的冷水层。热气泡在冷水里放出了大量的热,它们温度降下来,好像泄了气的皮球,抵挡不住水的压力,就被水给压破了。气泡破裂时会发出响声,水壶便呜叫起来。水在沸腾的时候,气泡一个接一个地钻出水面冲到空气里,很少有在水里破裂的,这时水的声音变成“哗啦”“哗啦”了。

  人被烫着会喊叫,水挨烫时也要“尖叫”呢:把几滴冷水滴在火红的炉盖上,听!它咝咝地尖叫了。烧水做饭时,我们常常会听到这种声音。

  水当然没有知觉,它挨烫时的“尖叫”是由于它在急速地变成汽。炉盖或红煤球的温度都很高,水滴到上面马上变成了小蒸气。一滴水要变为汽,体积大约要膨胀1500倍,这一涨,就像小xxx爆炸,发出了声音。

  你会判断壶里的水开不开吗?

  提一壶冷水,向地面上倒一点,你听到的是清脆的噼啪声。提一壶开水,同样地向地面上倒一点,听!它发出了低沉的波波声。为什么冷水和开水声调不同呢?这跟水的温度有关系。当水温在100°C左右时,水不断地变成汽,开水四周包着这层汽,好像裹着一层线毯,落到地上的声调也就低沉多了。冷水落到地面上,没有汽垫的缓冲作用,声音也就变得清脆了。这正像掉在地面上的钢球能发出清脆的声音,掉在棉被上的钢球只会发出一点儿声响一样。

  水的奇妙语言可多啦,你能自己做些实验,研究一下吗?

  (1)这是一篇 说明文,其说明顺序是 顺序,全文语言 有趣。

  (2)为了生动的说明水有各种各样的语言,很多地方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3)文章说明了水在三种情况下的语言:A ;B ;C 。

  (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怎样才能判断出壶里的水是否是开的?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毛竹的有关知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大熊猫最爱吃什么?

  (竹子)

  竹子长大了叫竹子,可它小时候不叫竹子,你知道它叫什么吗?

  (竹笋)

  竹笋又叫笋芽儿,你知道它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笋芽儿》一课。

  2、板书课题:

  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学生练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出示生字卡片:

  认读生字,识记字形。

  3、读生字:

  同桌互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

  4、小组讨论:

  交流识字方法,全班交流。

  5、出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

  小组认读,全班扩词练习。

  6、再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流利。

  7、最后小组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三、朗读感悟

  1、师范读:

  想一想笋芽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2、春天这么美,小笋芽儿在大家的`关心、爱护下长成了大竹子,它可真幸福,让我们大家做一株小笋芽儿吧!让小笋芽儿带着对春天的赞美、带着幸福的感觉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以小组为单位,分成:

  笋芽儿、春雨、妈妈、旁白几个角色来读。

  读后小组同学互换角色再读,读后互评。

  四、再读感悟,启迪思维

  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

  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

  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1、小组内谈谈。

  2、集体交流。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棉鞋里的阳光》是一篇充满家庭温暖的短文,文章贴近儿童的生活,是儿童身边真真切切能感受到的事情。文章语言朴实纯真,深受学生喜爱。但文章散发出的浓浓亲情,关心长辈与现在独生子女的行为有一定的差距,学生一下子难以领悟。另外,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对话较多,且第一次出现了叙述语置后的形式,学生也难以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妈、午、放、合、收”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棉花被阳光晒了会变暖和”的知识,懂得关心老人。

  教学时间:2课时

  过程预设: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板书“阳光”,指读。你知道哪些关于阳光的知识?

  师:小朋友,世界上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太阳公公,阳光宝宝就是太阳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它给咱们带来了什么?(温暖、光明)

  2、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关于阳光的课文《棉鞋里的阳光》,(补充完整课题)指读、齐读课题。

  3、学习生字“棉”。课题中的“棉”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刚才小朋友读得很正确,谁还能给它找一找朋友?(学生说到“棉被”时,学习生字“被”。)

  4、结合“被”字的意思,学习衣字旁,帮助学生发现规律:凡是和衣服有关的字,一般都用衣字旁。要提醒学生注意,衣字旁有两点,它是由“衣”字变化来的。

  5、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分别用奇怪、有趣等语气再读课题)

  棉鞋里怎么会有阳光呢?咱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感知性阅读,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标一标自然段序号。

  2、再读课文,用“0”圈出文中的生字,读一读,记一记,同桌交流生字识记情况。

  3、生字教学:

  (1)课件出示本文的生字词(带有拼音),自由读,小老师领读,齐读。

  照、收、脱、躺、合、晒、盖、摆

  棉被、眼睛、中午

  (2)去掉拼音,同桌互读,指名读。

  (3)全班交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生字?

  第一行词全部是表示动作的词,让小朋友边读边用动作来演一演,表示自己对字义的理解。

  “午”—“牛”区别。

  谜语:①一条白毛巾,挂在木头上(棉)。②家中人一口(合)。

  4、再读课文,同桌互选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指名读。

  5、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梳理:

  关于课文人物的:小峰、妈妈和奶奶

  关于课文事件的:妈妈给奶奶晒棉被,小峰给奶奶晒棉鞋。

  关于课文主旨的:小峰和妈妈都很关心奶奶、爱奶奶。

  关于课文知识的:晒过阳光,棉花能变得很暖和。

  三、指导书写

  1、今天我们要学习写好4个字,会读吗?出示“妈、奶、放、收”,指名读。

  2、师范写这几个字,引导学生观察写这几个时要注意什么?请小老师说说该怎样才能写好?写这几个字时有什么发现?

  3、师点拨:“妈、奶”二字都有女字旁,应指导女字旁的写法:

  (1)笔顺要适当提醒一下;

  (2)其中的横变为提,书写时不能超出右边的撇。另外,“马”字的第二笔是“竖折折钩”“及”字的第二笔是“横折折撇”,这两个都是一笔写成的,要提醒学生注意。

  “放、收”二字中都有反文旁,要从下列几方面指导书写:

  (1)反文旁是4笔写成;

  (2)第一个撇要靠上,横的起笔处应在撇的下端;

  (3)第二撇的起笔处应在横的右端;

  (4)捺要写得舒展开。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5、请学生把自己写得最漂亮的字给大家看,互相评价。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积累本课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预习课文,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

  4、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学习中要多动脑筋、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提问的道理。

  重点难点:

  1、研读爱迪生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句子。

  2、理解爱迪生是个爱动脑筋、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提问的人。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1、说说图上的孩子在干什么?

  2、谈话引入:小朋友,你知道爱迪生吗?爱迪生(1847-1931)是世界有名的“发明大王”。他一生发明的东西大约有两千种,像留声机、电灯、电影、蓄电池等等。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他小时候的一件事。

  3、板书课题:18 爱迪生孵小鸡

  学习“孵”:齐读,读准字音。

  换部首记住字形。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小组学习。

  2、交流学习情况:

  (1)小老师领读。

  (2)交流:您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预设:“搂”换部首,“笃、嘘”加部首。)“

  (3)开火车读读字词。

  (4)在这篇课文中,有些字有两种读音,你都会读吗?

  3、小组学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1)指名交流

  (2)集体读(已出示答案)

  (3)教师引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母鸡是怎样孵小鸡的。

  (引导学生可以在预习时查好资料,也可从妈妈的话中受到启发,整理成自己的话。)

  答案:爱迪生五岁的时候看见母鸡老呆在窝里不出来,窝里有十多个蛋 ,他就去问妈妈,妈妈告诉他母鸡是在孵蛋 ,他便亲自 用柴草做了一个窝,里面放了许多蛋,学母鸡的样子孵小鸡。

  三、巩固复习

  1、开火车读词语。

  孵蛋 着凉 暖和 邻居 傻劲 脑筋 蛋壳

  2、重点指导字形:孵

  左右结构,“卵”和“孚”要靠紧点,注意竖中线的笔画是“卵”的“横折钩”。

  3、指名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

  2、认识绿线格和田字格中的15个生字,写好田字格中的5个左右结构的字。

  3、初步感受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4、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课本插图的幻灯片,14个生字的卡片,音乐伴奏带。

  一、设疑导入

  1、逐一出示课文题目上的两幅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谁?他们正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蚂蚁蝈蝈

  2、调动学生已有经验。你们见过蚂蚁和蝈蝈吗?谁愿意谈一谈?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蚂蚁和蝈蝈的名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谁发现了,告诉小朋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昆虫

  3、设疑。教师指着两幅图画问:蚂蚁和蝈蝈都是非常好玩的昆虫,为什么会这样呢?

  【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像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开课即让学生观察图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同时也顺应了教材编写者的'意图,让学生一接触课文就产生疑问,产生急于读书的愿望。②理解就是使新事物和已有经验建立联系。阅读也是这样。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蚂蚁和蝈蝈,不但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渗透要抓住事物的突出特点来写的思想。③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应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让学生观察蚂蚁和蝈蝈名字的共同特点,知道他们都是昆虫,所以都有一个虫字旁,即学习了"昆虫"这个名词,又渗透了汉字的造字规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不认识的字划下来,读读拼音;②读不通的句子反复读两遍。

  2、同桌交流划住的生字,看是否把字音读准了。

  3、同桌互读课文,看是否有读错的字音。读错的当即指出,读对了再往下读。

  4、强化认读生字。可采用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或多媒体出示生字的方法指名认读15个生字,不认识的字要让学生到课文中找出所在的句子,反复读,并让学生交流记住该字的方法。

  5、全班交流:课文讲的是什么?

  【①一年级学生进入第二学期,已有了一定的独立识字和阅读能力,教师应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学生字,学生在自学生字的过程中,识字能力才会提高。让学生划住生字,交流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是教给他们学习生字的方法,形成习惯,受益无穷。②读完课文想一想讲的是什么,这种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从一年级就要培养。所以让学生谈主要内容,要求不可太高。】

  三、再读课文

  指名逐段读课文。要注意四点:①纠正读错的字音;②指导读破的句子;③指导学生读文章要看标点符号;④读完每段后要想一想这一段讲的是什么。

  各段应注意的具体问题有:

  第一段:①粮食的"食"读轻声;②"有的……有的……"句子中间有逗号读时应有停顿。

  第三段:①"起来"都读轻声;②第二句较长,要指导学生体会在哪儿停顿好。

  【①指名读的目的是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师的耳朵一定要灵,指导后要伴有足够时间的练习;②段意的概括要求不可太高,答案强求一致。】

  四、学写生字

  1、指导书写。①出示米字旁让学生认,并出示"米"字让学生观察和米字旁的不同。教师范写米字旁。②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五个左右结构的字,看清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③教师指名交流"汗"的两横、"呼"的一竖的笔画变化,必要时可做范写。

  2、学生独立试写,写完后一定要和田字格中的相比较,然后重写。教师巡回指导,必要时要在黑板上范写。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办法”两个字。

  2、通过多种方法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

  二、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方法朗读,感悟课文。

  三、教学难点:

  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1、各种瓶子若干个,小石子若干个

  2、动画课件

  3、各色五角星多个(用于随机激励学生)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乌鸦图片。

  师:肖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新朋友,认识它吗?它今天想来和咱们班的小朋友一起上上课,大家欢迎它吗?(课件:小乌鸦给大家打招呼声音)

  师:小乌鸦给大家打了招呼,我们大家也要做个有礼貌的小朋友,应该怎么样啊?

  (学生和小乌鸦打招呼)

  2、引出课文内容:

  师:大家觉得小乌鸦可爱吗?这只可爱的小乌鸦啊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它的一个小故事,大家想不想听?(课件:听《乌鸦喝水》的故事)(板书课题:乌鸦喝水)

  (二)读中识字,感悟课文:

  1、初读课文,提出识字要求:

  师:刚刚小朋友听的故事就是我们语文书上19课的内容,(齐读课题)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小朋友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应该怎么办?(课件出示识字要求)

  2、识字游戏:

  A.师:小乌鸦知道小朋友都很聪明,他现在就想要来考考大家呢!

  (课件:乌鸦站在苹果树上,树上的每个苹果上都有一个生字,谁读对了就随机奖励一个苹果小贴花,并让他当小老师带全班同学读一读。)

  B.请2-3个小组开火车读(师:小火车开起来!生:开到哪?师:开到这!)。

  C.全班齐读。

  3、逐段朗读,边读边悟。

  A.第一段:

  过渡语:小朋友真聪明,这么快就通过了小乌鸦的考验,让我们继续跟着小乌鸦看看发生什么了?(课件:乌鸦飞来飞去的动画)

  师:小朋友仔细看,谁在那里干什么?

  (课件出示句子: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师:乌鸦为了能喝到水,找了这么多地方,真不容易,乌鸦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我们读这一句的时候该怎么读呢?

  (a.指名读;b.请学生表演“到处”找水的感觉;c.评价、奖励。)

  师:乌鸦继续飞呀飞、找呀找,这时……你们看:(课件:乌鸦看到水的动画片段;句子:乌鸦看见了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想想这时你好像听到乌鸦说什么了吗?你能感觉到乌鸦的心情吗?(a.小组读;b.分男女读。)

  师:找到水了真高兴,可是乌鸦却遇到了新的困难,怎么回事儿呀?(课件:乌鸦喝不到水的动画)此时,乌鸦的心情怎样?怎么看出来的?(课件出示句子:可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到水。怎么办呢?)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a.自由练读;b.指名读;c.全班齐读。)

  师:乌鸦喝不到水,我们就给他一点时间去想办法,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吧!

  (课件:歌曲《乌鸦喝水》)

  B.第二段:

  师:歌曲听完了,大家告诉老师乌鸦想出办法来了吗?怎么想出来的?(课件出示:第二段;齐读第二段;比较句子:突出“许多”)

  C.第三段:

  师:自由朗读第三段,把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

  师:请一个小朋友把你画的句子读一读。(学生读句子)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乌鸦把石子放到瓶子里,为什么就喝着水了?乌鸦到底是怎么放的,我们学着乌鸦的样子试一试。请大家注意观察: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做试验,放石子。)谁知道水为什么会升起来?

  师:瓶子里的水是很快升高的.吗?书上用的哪个词?(渐渐,课件出示句子: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谁能够用“渐渐”说一句话?

  师:想想这时候乌鸦心情怎样?会说什么呢?那该怎样读呢?(课件出示句子:第三段;a.师范读;b.齐读。)

  D.讨论思考、拓展思维:

  师:你喜欢这只小乌鸦吗?为什么喜欢?乌鸦是很聪明。但是,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聪明的小朋友来帮她想想办法吧!(生想办法讨论回答。)

  4、写字指导、练习:

  过渡语:小朋友喜欢这只聪明的小乌鸦,也帮小乌鸦想了很多其他的办法,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办法”这两个字吧!

  A.教学“办”

  拼音:bàn

  在田字格中书写,书写规则:先中间后两边的书写规则,注意两点的位置;

  学生书空后组词;

  B.教学“法”

  拼音:fǎ

  在田字格中书写,书写规则:左右结构,左窄又宽;

  学生书空后组词,并用“办法”说一句话。

  C.自己在书上进行练习,先描一个红色的,再写两个。

  (三)课后总结:

  师:今天小朋友学得很好!学了这篇课文,使我们懂得了: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肯动脑筋,就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今天小朋友们想了这么多的办法,今天,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做做实验,讨论讨论,看看到底哪种办法最好呢?明天与同学们来交流交流,好吗?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的感情,了解方法。

  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感悟作者的'情感,了解方法

  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这节课,我们就去感悟作者的感情,了解方法。

  二.感悟理解,指导朗读。

  1.巧设问题,品读理解。

  1)地球这个大信箱里都有些什么爱的信件?都是谁写给谁的?

  交流:

  落叶写给大地母亲

  太阳写给大地

  冬天写给春天

  遥远的过去写给今天

  2)你最喜欢那一封信?为什么?

  出示问题后,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那里有它刚一泛绿,就开始写给大地母亲的思念。叶儿越写越多,叶片越写越大,直到把碧绿写成了黄色,才把满载的情思,托付秋风邮发。“

  这两句,采用拟人得手法,把叶片生长凋落的过程,当成落也写给大地母亲的信。发信的使者是“秋风”。多么精巧恰当的比拟啊!读起来十分形象生动,令人感觉含英爵华。

  3)这些多情的信件给作者和读者怎样的启发?

  学生自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感悟。

  交流汇报:

  课文的中心:呼吁人们保护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2情理交融,诵读吟咏。

  1)指导朗读:

  课文2~5自然段,要读的轻柔舒缓,读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第6自然段要读得稍微激昂,语速稍快一点。

  2)学生朗读,读中感悟,升华情感。

  3)指明朗读

  4)全班齐读

  5)自由朗读

  3体会写法

  1)。读2~5自然段开头,体会好处及写法

  他们都是个段总起句,全段都围绕这句来写,这样写是重点突出。

  三.拓展延伸

  学生写一封爱的信笺,写给沙漠、荒山。

  板书设计:

  12地球信箱

  落叶

  地球信箱{云}爱的信件

  煤

  雪

语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安徒生公园》主要向人们介绍了座落在欧登赛的安徒生公园的情况。意在引导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安徒生的童话作品后,借助网络或书籍等查找、搜集资料,进一步全面了解安徒生,认识安徒生。

  教师学生分析:

  对于安徒生的故乡,教师不是很熟悉。只能通过上网等方式了解,而学生对于欧登赛这个地方更为陌生,只能通过课文的介绍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积累优美词句。

  (2)了解安徒生故乡的一草一木对他创作的影响,感受故乡人们对他的怀念。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自主识字。

  (2)通过阅读、搜集整理材料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安徒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安徒生故乡的一草一木对他创作的影响,感受故乡人民对他的怀念。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了解安徒生故乡的一草一木对他创作的影响,感受故乡人民对他的怀念。可以通过读课文的方式解决。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全面了解安徒生,认识安徒生。需要学生搜集大量的材料,必要时教师要补充。

  教具使用:

  小黑板、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

  2、分组分段读课文

  (二)、三读课文,品味感悟

  1、带问题读课文

  (1)、你认为欧登赛美吗?从哪里看出来的,标出来。

  (2)、小公园有哪些事物与安徒生有联系?找到体会。

  2、学生自由交流

  3、读了最后一段,你有什么感想?

  4、自由阐述

  (三)、拓展延伸,交流资料

  1、小组交流搜集的资料

  2、整理资料

  3、代表反馈

  (四)、总结

  安徒生创作的不朽童话,为他的祖国赢得了荣誉,世界各国有一百多种不同的语言都有它的译本,并且做成各种不同的图画书出版,他是丹麦人的骄傲。为了纪念安徒生,丹麦的人民和政府,在安徒生七十岁生日时,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政厅前,为他塑造了一尊雕像,而在他一百岁诞辰的时候,在他的家乡欧登赛,对他的故居进行改造,成立了一座安徒生博物馆和安徒生公园。1954年,国际儿童读书联盟设立了以安徒生的名字命名的世界儿童文学大奖……国际安徒生奖,这个奖项至今仍是儿童文学界最高的荣誉。

  (五)、作业

  整理有关安徒生的资料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一、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

  二、把握文章的主旨。

  三、感受马克吐温的幽默风趣的写作风格。

  学习重点:

  课文的中心及写作风格。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的印象中,蚂蚁是那样的团结、辛劳,常常给我们很多的启示。这节课我们在学习南帆的《蚂蚁》一课的基础上,看看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的蚂蚁怎样。

  二、速读课文,把握内容(以小组为单位思考抢答):

  1、文章中“我”对蚂蚁的看法是:(用文中的话或词语回答)

  2、蚂蚁有哪些愚蠢可笑的表演?

  A、B、C、

  3、作者还揭露了一个真相是什么?得出的结论是:(用文中的话或词语回答)

  三、赏读课文,体会写法:

  1、选取你认为有趣的段落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朗读。

  2、试说一说你有趣的理由。(提示:可从用词、修辞、人称等方面谈)

  3、你认为作者对蚂蚁的动作写的`如此逼真的原因有那些?(可结合本单元的“表达交流”“放大”的方法给学生谈)

  四、探究思索,理解中心:

  1、作者仅仅在讽刺蚂蚁吗?如果不是,你从那里看出来?

  2、本文和南帆的《蚂蚁》在写法上有和区别?

  五、课堂检测。

  1、《辛劳的蚂蚁》作者是国的,主要作品有:

  2、词语解释:

  欺世盗名:

  分道扬镳:

  雷同:

  啐: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园地教案07-01

语文长征教案12-02

语文教案12-01

语文教案12-28

语文教案12-26

语文教案12-28

语文教案12-28

语文教案09-12

语文教案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