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2-30 08:49:59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范例9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范例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日积月累

  (一)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

  惟 肖 辕 辙 韩 姜截

  2.易写错字:异 零 慌 葱

  3.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

  七嘴八舌惟妙惟肖 郁郁葱葱 南辕北辙画龙点睛

  (二)重点读背:能流畅地背诵“日积月累”

  二、理解运用:

  1、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把故事内容讲清楚。

  2、积累四字词语及歇后语,并能在习作中运用。

  3、通过学习“我的发现”,进一步养成留心观察、对比记忆的好习惯。

  三、情感体验:

  1、学习神话故事,感受古人的丰富想象力。

  2、激发学生大胆想象,能不拘形式的自由表达。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大胆想象,能不拘形式的自由表达。

  2、积累四字词语及歇后语,并能在习作中运用。

  教学难点:

  1、学习神话故事,感受古人的丰富想象力。

  2、积累四字词语及歇后语,并能在习作中运用。

  教学准备:

  一、教师:

  (一)预习提纲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预习提纲

  学校: 班级: 姓名:

  1.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 。

  2.“语文园地八”中,口语交际内容是,根据“口语交际”的提示,想想:你会怎样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3.习作内容是,敞开心扉,把自己最想说的心里话写一写。

  4.通过“我的发现”,你又认识了哪些生字,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四字词语和歇后语。你还知道哪些歇后语?

  6.读读背背“歇后语“

  7.积累成语故事等。

  (二)课件。

  (三)课前

  检查预习,收集、分析预习信息,进行二次备课。

  二、学生:

  根据预习提纲认真预习。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最近我们学习了哪些神话传说故事?(学生汇报)除了我们学到的这些,课外你还读过哪些,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自主练习

  1.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⑴ 讲的同学要按一定的顺序把故事内容讲清楚、明白;要有感情。

  ⑵ 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听讲完后评一评。 2、小组练习

  (1)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讲神话传说,看谁能按一定的顺序将故事表达的更清楚。

  要求每组组员都要讲一个故事,组员要作出评点,最后评出最优秀的讲故事能手。

  (2)同学针对讲的故事中没听清或觉得不够具体的地方进行提问。(这儿通过学生的提问,让大家了解在讲解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老师可结合具体的方法进行指导。)

  3、总结把故事讲好的方法:

  (1)故事最好比较有趣,情节完整生动。

  (2)讲之前要做好准备。

  (3)语速不能太快,声音要洪亮。学生讨论。

  三、班级展示:

  1、小组讨论,用一句最能吸引听众的话简要介绍获胜者所讲解的故事,谁的话最能吸引全班同学,谁将是全班的“故事大王”,将有幸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解他的故事。

  2、小组代表发言。

  3、全班评比。

  4、公布小组获胜者,并给予精神奖励。

  四.学生自读习作要求,课下在草稿本上完成作文

  板书设计:

  故事会

  我会变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谈话导入。

  师:“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游览“成语乐园”。在这次游园中,如果你没有一双慧眼,可能就会走马观花,空手而返。所以在进入“成语乐园”之前,我们得先进行一项测试──看看谁具有一双慧眼。

  2.教师出示学生日常习作中含有错别字的句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操场上正在进行拨(拔)河比赛。

  3.引导学生发现句中的错别字,交流容易写错的原因。

  师:这些字的字形非常相似,我们要仔细分辨,发现它们的特点,找到它们的规律,就能写正确了。

  4.出示“我的发现”板块的词语,读一读,注意比较带点字的字形,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5.师生讨论交流:“导”与“异”,“旅”与“旋”,“科”与“料”,“载”与“截”,有的部首或偏旁相同,但读音不同,意思不同。其他的字在字形方面有细微不同,要特别注意区别。比如,“归”与“旧”。辨析形近字的主要方法,是了解汉字的意思,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去区别、分辨。

  6.平时还有哪些形近字特别容易混淆,你有什么好方法区别它们吗?师生共同梳理本学期学过的生字中字形相近的生字,如,即—既;练—炼;洲—州;犁—梨;幅—副等,巩固辨析形近字的方法。

  (二)读读记记

  1.出示第一组成语,读一读,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读中引导学生发现:这一组是含有数字的成语。

  2.交流:你还能说出一些含有数字的成语吗?

  (五光十色、五颜六色、九死一生、千军万马、千变万化、七零八落、五湖四海等)

  3.出示另外三组成语。引导学生发现它们分别是:ABAC式、AABB式和含有反义词的成语。

  4.齐读四组成语,读准字音。

  过渡:其实,劳动人民真的很有智慧,他们还创造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语言形式,如对联、谚语、歇后语等。接下来,我们一起去认识另一位好朋友──歇后语。出示“歇后语的自我介绍”

  (三)读读背背

  1.读一读,说说你的发现,可以是形式上的,也可以是内容上的。

  2.交流歇后语的特点。(首先,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其次,前后的意思是有联系的。前面一部分是说事,类似谜面;后一部分是

语文教案 篇2

  一,情境铺垫,导入 新课.

  师:四年(一)班的张华同学这几天可忙拉,她正准备着下周的的数学奥数。你看,现在她正要去李诚家请教数学题。

  .(大屏幕显示器上出现了配乐动画演示)

  1,配乐动画:张华在从自己家向李诚家走去。(或者线段图)

  ①,指导观察,提出问题:张华每分钟走60米,走了6分钟,走了多少米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张华走了多少米。

  师:好,你来说说是怎么做的?

  ②,学生口头列式回答后,复习数量关系:速度x时间=路程

  师:也就是说求张华走的路程就相当于求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出示红字“两家相距多少米”)

  师:有一天, 张华放学回家,正准备做作业 ,发现不小心将同桌李诚的作业 本带回了家,她赶紧打电话给李诚,两人在电话里商量了一会儿,如果步行的话,有几种办法可以让张华把作业 还给李诚?现在请同学们帮他们想一想办法?看哪组的同学办法最多?

  (以四人小组讨论的形式)

  师:好,哪组的同学想出来的,派一名代表起来回答。

  (学生一般会有三种想法:一是让张华带给李诚。二是李诚自己去取,三是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在路上相遇。)

  师:这些都是同学们为他们想出的办法,大家想一想,第一次和第二次有几个人在运动?而第三次呢?

  2,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

  ①,设问:两个人,两个物体运动时,速度,时间,路程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类问题中的有关知识.)

  ②揭示课题:[板书:相遇问题]

  二,指导观察,学习新知.

  (—),教学准备题

  1,示题:张华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钟走60米,李诚每分钟走70米.

  2,读题,提出思考问题:几个人运动?运动的方式和结果怎样?、带着观察动画演示.

  3,动画演示,指导观察,帮助理解概念:

  A,电脑动画显示第一次(全过程).

  交待线段的长表示两家间的路程,线段的两端表示两家的住地.画面为:张华走过的路用红色线段表示,李城走过的路用蓝色线段表示.

  B,电脑动画显示第二次(全过程).

  (1),两个人出发的时间,地点,运动的`方向,最后的结果是怎样?带着问题让学生再次仔细观察动画显示.

  (2),认识概念:同时,两地,相对,相遇.

  师:这是几人在运动 [板书:两个人]

  师:两人出发的时间相同吗 [板书:同时]

  师:他们运动的方向又是怎样 [板书:相对]

  师:最后结果是怎样的 [板书:相遇]

  4,填写表格,通过电脑动画显示,师生共同研究两人行走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情况,把数据填写在表格里,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1),电脑动画显示,教师按动鼠标,屏幕显示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分钟.

  师:(1)两人一分钟所走路程各是多少 路程和是多少

  (60+70=130米)两人还相距多少米 (390—130=260米)(板书)

  (2),用同样的方法电脑继续显示,两人继续同时出发再走一分钟填写表格后

  指导学生观察体会:当随着时间的增加,两人所走路程和也增加.而两人间的距离反而减少.

  (3),用同样的方法电脑继续显示:两人同时出发,再走一分钟,也就是两人共同走了3分钟.

  教师指着屏幕上的线段图和表格提问:张华和李城3分钟走的路程分别是多少 (180米,210米)他们走的路程和是多少 (180+210=390米)行了三分钟,两人距离是0,这说明什么

  引导学生懂得:两人同时出发3分钟,两人之间的距离为0时,也就是两人走到同一个地点,表示他们相遇了.(教师按动鼠标,在两人相遇点上发出响声三下,电脑显示器随之出现相遇两字)

  教师按动鼠标,鼠标指着390米字眼,线段全长闪砾三下并发出声响

  .提问学生:两人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师:完成上面这道题,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要求同学们上课时将练习本准备在桌角。)

  (二),教学例五.

  l,自学例题

  ①,示题: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小强每分走65米,小丽每分走70米,经过4分,两人在校门口相遇. 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

  师:全班齐读。

  (2)读题

  找出的条件和所求问题,两人是如何运动的?找关键词语.

  师:这道题给我们的条件有哪些?

  思考:两家的距离跟两人所走的路程有什么关系?可以用关系式表示吗

  2,指导观察动画显示.

  (1)第一次动画显示.

  教师只需显示电脑动画,让学生说出两个人运动的时间, 出发的地点,运动的方向和结果.

  (2)第二次动画显示.

  教师提问:求两家相距多少米就是求什么 请学生再次认真观察动画软件显示,分小组讨论问题.(看哪组的做法最多。)

  板书:两人所走的路程和=两家的距离

  3,尝试列式计算,并分组讨论列式根据.

  4,检查学生列式情况,要求说出两种列式根据.

  教师把一名学生的答案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到大屏幕上,并让他说出列式根据.学生先回答,教师再用电脑动画显示加以证实.

  5,教师演示动画,证实学生的算法.

  第一种算法:

  师:65x4求出什么 (电脑动画显示:小强所走的红色线段闪烁了三下并发出声响)

  师:70x4求出什么 (电脑动画显示:小丽所走的篮色线段闪烁了三下并发出声响)

  师:为什么把64x4和70x4加起来 (小强和小丽两人共走的整段线段闪烁了三下并发出声响)

  第二种算法:

  师:65+70求出什么 (动画显示把小强和小丽第一分钟走的那段闪烁,并移动到下面)

  师:65+70的和为什么乘以4? (动画显示小强和小丽共走了4分钟,每分钟都走了(65米+70米)就有了4个(65米+70米)

  65+70

  6,两种算法对比.

  (1),在数学知识上有什么联系

  (2),解答思路上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得出:两种解法思路上不同,结果相同,而两种

  算法的算式之间的联系,正好符合乘法分配律.

  三、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这些都是同学们自己探索出来的,现在我们来看看大家掌握了没?

  1. 志明和小龙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如图),经过5分两人相迟,两地相距多少米 (用两种方法解答.)

  (做一做,只列式不计算)

  简略说说做法。

  四 拓展练习:(用多种方法解答)

  师: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这样时间一样的相遇问题不多,一般是一个先走了一段时间后,另一个才开始走,我们来看看遇到这种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 屏幕出示 )

  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75千米, 乙车每小时行69千米.甲车开出后1小时,乙车才开出,再过2小时两车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要求同学画线段图)

  找出的条件和所求问题,两人是如何运动的?找关键词语

  师:这道题给我们的条件有哪些?(板书)

  师:求两地间的铁路长也就是求什么?(同桌讨论)

  师:(指名)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将该同学的作业 放出来。

  并提问学生,请他说出为什么这样画,这样做 讲出算法的思路.

  五、谈谈你的收获

  师:哪位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了解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增强爱护大自然、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的意识,激发探索生物世界的兴趣。

  重点难点: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具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概括课文的大意

  二.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自读自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设计生态金字塔示意图的形式,并通过比较各组所画的生态金字塔,理解:什么是生物世界的食物链?

  生态金字塔是怎么回事?

  它有哪几个营养级?

  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在对生态金字塔有了准确了解后,引导学生深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画出课文中介绍生物世界食物链、生态金字塔相关知识的重点词句,认真揣摩。

  说一说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2.画己觉得特别有意思的词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教师可将课后练习第2题“读一读,比较带点词的异同”放到这个环节,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启发学生去寻找相关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

  3.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重点段落:

  第一、二、四、五自然段,讨论探究这几个自然段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每段的最后一句起什么作用,它与前面句子有什么联系,从而感悟作者

  在布局谋上的独特。这也是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的好办法。

  三.畅谈感受,发出倡议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认真朗读结尾段,然后引导学生畅谈自己读后的感受,或想象人类将遭到大自然哪些方面的惩罚,或谈谈人类应该为保持生态金字塔的平衡作出哪些努力。最后,可以班级的名义,向学校全体同学发出倡议,写出倡议书,进一步增强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板书设计:

  16生态金字塔

  肉食动物

  爱护大自然﹛草食动物﹜维持生态平衡

  绿色植物

语文教案 篇4

  课文导学

  一、学习目标

  1.能正确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尤其是下列十五个词语:贰、军、辞、鄙、陪、行李、共、济、肆、阙、说、若、夫、微、之。并能归纳其中四个词语的义项:若、夫、微、之。

  2.能弄清楚课文所记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能准确理解和把握烛之武说退秦师的原因。

  4.能背诵全文。

  二、学习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知识,培养阅读能力。

  2.赏析作者刻画和表现烛之武思想性格的艺术手法。

  三、学法指津

  学习这篇课文,可用六个字来概括,这就是:读、解、辨、理、赏、背。

  读:朗读课文,这是最基本的一步。要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可多读几遍,把文章读流畅,并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了解。

  解:理解词语,可与读同步进行。要认真查看课文注释,必要时还应翻阅有关字(词)典,以准确把握有关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辨:分辨词义。要利用学过的有关知识,结合具体语境,认真分析比较,对文中的一些多义词作义项归纳。

  理:梳理课文。可根据本文主要人物和事件,依据文章顺序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记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是什么?(课文题目即是。由此可加深对文章题目作用的理解。)

  2.主要人物(烛之武)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场”的?(是在秦晋两个大国围攻一个小小的郑国,郑国面临覆灭的危险情形之下,郑大夫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他去见秦伯,以退秦师。)

  3.烛之武为什么能临危受命?(一是郑伯态度诚恳,勇于自责,并晓之以理;一是烛之武深明大义,有爱国思想且腹有良谋、成竹在胸。)

  4.烛之武为什么能够说服秦伯退兵呢?(主要是烛之武善于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言谈中又似乎处处都在为秦国的利益着想,从而打动了秦伯,让秦怕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

  5.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呢?(主要是晋文公并不昏庸,很有理智,能隐忍不发,随机应变。因为如果这时进攻秦军,晋军就有可能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而由此,也就证明了烛之武说退秦师的成功。)

  赏:欣赏特色。这篇文章最有特色之处就是描写烛之武说服秦穆公退师的那段话,为此,可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烛之武是怎样一步步说服秦穆公的?这说明他具有哪方面的突出才能?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描写人物语言方面达到了什么水平?

  点拨:烛之武为了说服秦穆公退师,采取了高超的攻心战术,大体说来分为五步:

  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知之矣)。

  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

  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

  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

  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这段说辞,只有125字,表现出烛之武高明的心理战术和精彩的外交辞令。他看准了秦晋联合攻郑各有所图,而若取郑则客观上只会对晋有利,而对秦不仅无利,还会招祸。若秦穆公明白了这一层,就很可能反过来弃晋帮郑,烛之武抓住了秦穆公这一心理、晓之以利害,终于打动了对方。而烛之武的说辞更妙之处在于他心里处处为郑着想,但口口声声说的是为秦,这就容易被秦伯接受。整段说辞,分析利害,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层层紧逼,句句打动对方,显示出极强的说服力。

  这说明作者在描写人物语言方面,尤其是在描写外交辞令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背:熟背全文。背诵既是学习文言文的手段,也可以说是目的之一。通过背诵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包括字词句和内容特点等),同时也可增强文言文语感和积累文言文素材,为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奠定基础。要注意,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能力训练

  1.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无利于晋B.焉用士郑以陪邻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以乱易整,不武

  2.下列词语中“济”字的意义和“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

  A.同舟共济 B.济世安民 C.赈灾济贫 D.无济于事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夫晋,何厌之有C.秦伯说,与郑人盟D.失其所与,不知

  4.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D.①⑤/②⑥/③④

  5.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以其无利于晋

  B.君知其难也

  C.又欲肆其西封

  D.吾其还也

  6.找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指出它们的用法并解释意义: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越国以鄙远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7.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A.是寡人之过也。( )

  B.夫晋,何厌之有?( )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8.写出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

  今义: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

  今义:

  ③行李之往来

  古义:

  今义:

  9.翻译下列四句话,要求意准句顺。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文: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译文:

  ③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译文:

  ④阕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文:

语文教案 篇5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练习3》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字词句综合练习,学会利用太阳辨别方向。

  2.按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照样子练习书写上下结构的字。

  3.朗读背诵儿歌。

  4.学习打电话,学会打电话的礼节。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习字词句

  1.指导学习第1小题。

  ⑴审题。

  读题,明确要求。

  ⑵指导。

  教师范读,边读边勾画山冈、太阳。

  教师:小朋友这时你站在山冈上,面对刚刚升起的太阳,读读儿歌,就知道该怎样辨别方向。学生自由读儿歌。

  讨论:你学会怎样辨别方向了吗?

  请一名同学上台辨别方向,集体评议。

  同桌互相演示,集体演示。

  ⑶齐读儿歌。

  2.指导学习第2小题。

  ⑴审题。

  读题,明确要求。

  ⑵讨论:谁能说说刚才学过的辨别方向的儿歌?齐背儿歌。

  ⑶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填空。

  指名上黑板填空,追问:你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

  表扬填写正确的同学。

  小结:

  3.指导学习第3小题。

  ⑴审题。

  读题,明确要求。

  ⑵讨论,交流。

  教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搜集资料,想想中午怎么利用太阳辨别方向。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结果。

  组织学生交流,组织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二、小结

  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值得老师表扬。第一大家通过自己搜集资料明白了中午如何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第二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非常了不起。以后,小朋友要继续这样去做。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学写铅笔字

  1.审题。

  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练习描红,仿影。

  ⑴出示卡片认读:花、点、前。

  ⑵指导辩析3个字的异同。

  ⑶复习描红和仿影的要求:一笔描成,笔笔到位。学生练习描红,仿影,教师巡视。

  3.指导练习临写。

  ⑴观察3 个字的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⑵指名上黑板临写“花、点、前”。

  ⑶评价、纠正。提醒学生注意每个字上下两部分的大小比例。学生按要求练习临写。

  二、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审题。

  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⑴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她在干什么?

  ⑵自由读儿歌,想想儿歌里都写了哪些内容。指读儿歌,纠正错误读音。

  ⑶讨论:读儿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练习朗读,试着把自己想到的用朗读表现出来。

  3.边看图边练习背诵,会背的给自己画一颗星,背得有感情可以画两颗星。

  交流汇报背诵情况。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打电话

  一、课前准备

  1.准备教学投影片。

  2.准备电话两部。

  二、审题

  1.揭示口语交际的题目:打电话。

  2.解题:打电话时要面带微笑,声音不要赤字高,要自觉地说“您好”、“再见”等礼貌用语。

  3.学生借助拼音读图旁边的提示。

  讨论:是给谁打电话?为什么要打电话?

  三、指导

  1.指导看图,明确要求。

  ⑴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⑵图上的小朋友在打电话时会说些什么呢?

  ⑶结合看图,提出说话要求:

  2.指导说话。

  ⑴指名一人扮演小亮,另一个同学和他表演电话。

  指导分析:哪些值得表扬?还有什么不足?

  ⑵同桌练习。

  ⑶指名上台表演,评分。

  3.小结。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习4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小节背诵。

  3.理解诗句意思,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爱中永生的观念,并能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4.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地球只有一个,人类要好好保护它,要节约地球资源,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小节背诵。

  2.重点理解“我们放飞美的希望,我们栽下爱的花朵”,“我们放飞和平的白鸽,我们开辟友谊的长河”等诗句的意思,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爱中永生的观念,并能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教学难点:

  1.重点理解“我们放飞美的希望,我们栽下爱的花朵,我们放飞和平的白鸽,我们开辟友谊的长河”等诗句的意思,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爱中永生的观念并能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2.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地球只有一个,人类要好好保护它,要节约地球资源,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

  教学准备:

  分小组分主题搜集有关环保图片和资料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配乐朗诵诗歌:

  同在一片蓝天下长大,

  森林小溪大草原围着我的家;

  同在一片阳光下玩耍,

  熊猫大象长颈鹿我们是一家。

  你在大洋洲,

  我在亚细亚,

  一只鸟儿传过来你的悄悄话。

  共同的天,

  共同的地,

  圆圆的地球就是我们的家,

  我们共同拥有它。

  2.这首诗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结合板书:地球——我们的家)

  接下来的这首诗又把地球比喻成什么了呢?请听第二首诗。

  3.配乐朗诵第二首诗:

  妈妈只有一个,

  地球只有一个,

  地球是我们的好妈妈,

  我们该为她做些什么?

  我们放飞美的希望,

  我们栽下爱的.花朵,

  我们放飞和平的白鸽,

  我们开辟友谊的长河。

  4.这首诗把什么比喻成什么?(结合板书:地球——我们的妈妈)

  5.小结导入:是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也是我们共同的妈妈。对于每一个不同肤色、不同国度的人来说,它只有一个,(板书:只有一个)让我们大家都来好好地爱它。

  6.引导学生齐读课题:13?地球只有一个

  二、诵读全诗,在读中感悟。

  1.自由诵读。

  2.开火车分小节朗读。

  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诵读者生字是否读准,节奏是否掌握恰当,读后进行评价。

  3.识字。

  (1)结合学生朗读相机正音。

  和煦xù开辟pì赋予fùyǔ

  (2)写字。

  你认为这些要求会写的字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你用什么办法记住了它?

  强调:“翅”字注意“支”字的变形,捺要长一些,把“羽”字托起来;左右结构的字“膀、辟、谊”写时注意左右的宽窄;“荒”字与“流”进行比较,“荒”字不要多写了一个点。

  4.朗读表演。

  5.自由畅谈对诗歌的感悟。

  (1)整体感受:通过朗读,你读出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2)具体感悟:鼓励学生针对同学们刚才诵读的情况,具体到某一节来谈谈对节奏、对诗歌感情色彩的见解。

  (对学生要求不要太高,对于学生的个人见解应鼓励、肯定,教师的引导和小结应是画龙点睛式的。)

  13.地球只有一个

  李少白

  妈妈∕只有一个,

  地球∕只有一个,

  地球是大家的/好妈妈,

  我们该为她∕做些什么?

  (这一节运用设问和比喻充满深情充满希冀,表达了儿女对妈妈的一份爱,或许因为爱的迟来,因为迟来的顿悟,最后一句语气中也夹杂着一丝歉疚;或许因为想真诚地为妈妈做点什么,语气中流露出一份真情。语速稍慢,便于情感的表达。)

  在太阳和大地之间,

  我们放飞∕美的希望;

  在南极和北极之间,

  我们栽下∕爱的花朵。

  (这一节比较抽象,描写比较大气,纵横地球的每个角落放飞美的希望,栽下爱的花朵。诵读时音调较高一些,注意重音与停顿的把握,语速比第1节稍快。)

  让大地∕淌过蓝色的河流,

  让天空∕飘过洁白的云朵,

  让沙漠∕穿上五彩的衣裳,

  让风儿∕吟唱绿色的欢歌。

  给每一双翅膀∕清新的空气,

  给每一条鱼儿∕洁净的银波,

  给每一片绿叶∕和煦的春光,

  给每一颗种子∕温馨的小窝。

  (这两节是排比句,描写具体,充满想象,语气可亲切、柔和点,语调上扬,充满希望。)

  在今天和明天之间,

  我们放飞∕和平的白鸽;

  在雪山和荒漠之间,

  我们开辟∕友谊的长河。

  (这一节从时空和地域两方面表白我们要和地球做朋友,友好相处,语气要比较坚定、有力。)

  让来自大森林的动物,

  给我们讲述/自然的秘密;

  让长久站在村头的古树,

  将过去和未来∕诉说。

  (这一节给人无尽的遐想,用拟人的手法说明人类要和动物、植物结为朋友,语气可亲,语调上扬。)

  蓝的眼睛、∕黑的眼睛,

  闪烁着自然的灵光。

  自然赋予我们∕爱的技艺,

  我们要把地球变成∕童话王国。

  (这一节主要是讲我们人类都是自然人,是自然赋予我们一切,所以我们应该和自然和谐相处。这是一种直抒胸臆式的表白,语气肯定,最后一句更要坚定上扬,给人一种力量,一种希望。)

  三、教师评价总结。

  第二课时

  一、诵读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这首诗歌有了自己的理解与感受,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情感一起来读读。

  二、理解感悟。

  1.学习第一部分(第1节)。

  (1)引入学习:是啊,妈妈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一个,地球是大家的好妈妈,我们该为她做些什么呢?这一节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运用设问和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可以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畅谈,保留他们自己的见解。)

  2.学习第二部分(第2—6节)。

  (1)师:是啊,作为儿女,我们希望地球妈妈健康、快乐。同学们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认识,那我们究竟应该为地球妈妈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想法。

  (学生的想法可能是抽象的,如诗歌中所言;也可能是具体的一些行动。)

  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围绕“保护”与“节约”的主题引开、发散,把同学们课前搜集的资料用上来,分小组分主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做法,利用搜集的有关环保图片和资料从正反两面相结合来说明,使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2)结合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并适时小结:

  保护节约

  保护水资源重复使用生活用水

  保护森林植被不使用一次性木筷

  保护湿地节约纸张

  废旧电池不乱丢弃节约水电

  减少白色污染重复使用教科书

  ……………………

  (3)过渡:如果我们人类真的这样去做了,那我们的梦想就成真了。下面让我们带着一种美好的感情读第三、四节,进一步感悟地球的美好、可爱。

  师引读:生:

  让大地淌过蓝色的河流

  让天空飘过洁白的云朵,

  让沙漠穿上五彩的衣裳,

  让风儿吟唱绿色的欢歌。

  给每一双翅膀清新的空气,

  给每一条鱼儿洁净的银波,

  给每一片绿叶和煦的春光,

  给每一颗种子温馨的小窝。

  (4)多美的世界、多美的地球啊!谁能找出最能概括我们为地球妈妈所做的一切的诗句来读读?(第2节和第5节)

  (5)细读这两节,同桌讨论,说说这两节集中体现了什么思想?怎么理解“美的希望,爱的花朵,和平的白鸽,友谊的长河”?

  (在整个宇宙中、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中,没有时间与地域的界限,人与自然之间只有美的希望、爱的花朵,只有和平与友谊,没有战争、没有虐杀、没有破坏。)

  板书:美爱和平友谊

  (6)借第6节小结:到那时,就让来自大森林的动物,给我们讲述自然的秘密;让长久站在村头的古树,将过去和未来诉说。人与动物、植物,与地球上的万事万物,都将是最好最好的朋友。

  (7)指名分节读第2—6节。

  3.学习第三部分(最后一节)。

  (1)齐读。

  (2)简要说说这节诗的意思。

  (这一节主要阐明人是自然的,是自然赋予人类一切,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地球,共同享受自然美好的灵光,把地球变成美丽的童话王国。)

  三、拓展活动。

  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地球妈妈,一组扮演地球儿女,分别用一句话表达自己最想说的话。

  如:地球妈妈——森林是我身体的肺,没有它我就不能呼吸。

  地球儿女——我爱地球妈妈,爱你就是爱自己。

  四、课后练笔。

  大标题:《人与自然》

  小标题:自拟

  要求:侧重战争、人口、环境、能源、疾病等其中的一方面从忧虑或希望的角度来疾呼或憧憬,具体内容和体裁不限。

  板书设计:

  保护节约

  保护水资源重复使用生活用水

  保护森林植被不使用一次性木筷

  保护湿地节约纸张

  善待动物节约水电

  废旧电池不乱丢弃节约用煤

  ……………………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篇神话故事,全文讲述了天神普罗米修斯为了帮助人类过上幸福的生活,脱离苦海,不顾主神宙斯的反对,历尽千辛万苦寻找火种,把火带给人类,教给人类用火取暖做饭的本领,让人类过上幸福的新生活。

  他的做法激怒了宙斯,受到了严厉的惩罚。在巨大的苦痛面前,他毫不退缩,不乞求仁慈,决不为自己做过的事懊悔,为了人类的幸福生活,他不惜忍受痛苦,成为人类心目中伟大的英雄。

  本课篇幅较长,要引导学生快速浏览全文,理清文章层次,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细致阅读。教师在教学中要抓准文章的主线索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能成为人类心中的英雄?这一切入点展开教学,层层深入,感受普罗米修斯为拯救人类的生活,不惜忍受痛苦,不惜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和英雄气概。

  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篇神话故事,内容生动感人,情节起伏跌宕,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的能力,并能在阅读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文中印象最深的细节去体会感悟。教学中教师要围绕着主要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感悟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另外,学生已具备了查找,筛选,运用资料的能力,课前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资料,了解远古时代人类的生活,为学习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独立识字。认识本课11个生字,在课文中能正确认读,并做到正确书写,准确运用。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做法,感悟这位人类的英雄为拯救人类的生活,不惜忍受痛苦,不惜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和英雄气概。

  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并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英雄的行为。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快速浏览课文中,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文章大意。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做法,感悟这位人类的英雄为拯救人类的生活,不惜忍受痛苦,不惜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和英雄气概。

  教学难点:

  在学习课文中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并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英雄的行为。

  教学准备:

  引导学生查找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资料。

  通过翻阅书籍,了解普罗米修斯这一西方神话中的人物。

  制作需要重点理解的句子的教学,制作普罗米修斯受难时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生疑,引入新课。

  1、(出示燃烧的火)同学们,我们的生活能离开火吗?火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学生畅所欲言,说说火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如果生活中离开了火,我们的生活又会是怎样一番情景?

  3、远古时代的人类就过着没有火的生活。课前你们通过预习,查资料,对当时人类的生活有哪些了解?

  过渡:此时,天神普罗米修斯来到了人间。(出示课题:普罗米修斯的故事)

  4、在这个故事中,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点评:在开课初,为学生创设燃烧的火焰这一情境,能够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学习任务,从而展开学习活动。特定情境的创设,引发思考,让学生感受到火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没有火是万万不行的。远古时代的人类就过着没有火的生活,很自然的引出天神普罗米修斯,引发学生思考,他能拯救人类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巩固生字。

  1、在预习中你发现了哪些容易读错的字词,想提醒大家注意?

  2、学生互相领读易读错的字词,为阅读理解课文扫清障碍。

  (点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让学生在预习中通过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独立识字,并把自己学习中发现的易读错的字词提醒别人,互帮互学,既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育观。)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记住同学们的提醒,把课文读通顺。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了课文,普罗米修斯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普罗米修斯是一位伟大的英雄。)

  (点评:在这一环节中,从整体入手注重培养学生在初读课文中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普罗米修斯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一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线索去思考,为下一步深入的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四、自读自悟,朗读交流。

  1、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能成为人们心中一位伟大的英雄?默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仔细体会。

  (点评: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学生能够深入的读书,深入地理解课文,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

  2、全班交流。

  (1)学生抓住相关词句体会(普罗米修斯同情人类的悲惨生活,为了帮助人类寻找幸福生活,放弃神仙的生活,来到人间,鼓足勇气去向宙斯求火。是一位关心人类生活的英雄。)

  (2)出示句子普罗米修斯把长芦苇的一端触到火焰,绒髓点着了,慢慢地燃烧起来了。他端着那个宝贵的火种赶回出发前的地方。通过联系上下文朗读体会到普罗米修斯发现绒髓可以点火,为了人类他历尽千辛万苦寻找火种。真是位英雄。

  (3)他教给人类用火取暖,做饭的本领,教给人类制造工具的本领,让人类过上幸福的新生活,是一位教会人类生活的英雄。

  (4)抓住句子(出示):狂风终日在他身边呼啸;冰雹敲打着他的面庞;凶猛的大鹰在他耳边尖叫,用无情的利爪撕裂他的肌体。普罗米修斯忍受了这一切苦痛而不哼一声,决不乞求仁慈,决不对自己做过的事说一句懊悔的话。从中体会出普罗米修斯被捆在峭壁上,受到各种痛苦的`折磨,但他为了人类的幸福生活决不懊悔,决不屈服,是一位真正伟大的英雄。

  3、有感情朗读普罗米修斯受难的情景,此时的他在你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有这么深的印象?

  4、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的幸福,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他的做法不仅感动了人类,也感动了天地神灵,他们是怎么做的?读读书中是怎么写的?

  (点评:《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围绕着中心问题自主阅读,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朗读,层层深入,感受普罗米修斯为拯救人类的生活,不惜忍受痛苦,不惜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和英雄气概。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涵着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情境体味,从而达到融会贯通,自悟自得。)

  五、回归整体,升华感悟。

  1、再读全文,普罗米修斯的哪些英雄行为令我们敬佩?

  2、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你对英雄行为是怎样理解的?

  (点评:大语文教育观指出: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全方位的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这一环节凭借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活进行思想感悟,既培养了学生的思想意识,又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使学生们对英雄有了真正的认识。)

语文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

  3、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规范书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学生一起欣赏申奥成功的宣传片。

  2、记得这情景吗?谁看了,这是什么时刻?

  3、看过的同学当时心情怎样?

  二、初读课文

  1、激趣: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就非常生动地描述了那感人的情景,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描述的情景是否和你看到的画面一样。不认的`字可以借助课文下边小礼物里的拼音,也可以互相请教。

  2、教师范读。

  3、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要求学生边读边划出难读的词、句,并把这些词、句认真读一读。

  三、识字写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指会读的同学先示范读一读,然后学生每个词读两遍,检查学生认读情况,可让学生单个读、指名领读、小组读来巩固。

  2、在朗读重点词句中进一步指导认读生字。如,第一段中的“喜讯传来……”一句,第二段中的“人们挥舞……”一句,第三段中的“人们相第……”一句,都包含了较多的生字,可重点指导读正确。

  3、出示单字学生认读,给这些生字找朋友,组成词语。

  4、说说记字的方法,结合旧字识字,反复重现巩固识字。

  5、写字指导:

  引导学生发现:拥、抱、扬三字都有提手旁,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泪、洋都有三点水,也是左窄右宽的字。

  提醒学生注意:

  1)、京的上横、互的下横是长横;

  2)申、洋二字的竖为主笔。

  3)互字中竖折的竖和横折的折笔应该向左边斜。

  4)匹字的笔顺是:横、撇、竖弯钩、竖折;

  5)泪是从眼睛里流出来的,所以右边是“眼目”不是“日”

语文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学会搜集相关的资料,展示出来,与大家共享。

  2.培养讲述故事,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

  3。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热爱并孝敬母亲的感情。

  (课前准备:投影仪上:片片碧绿的荷叶,一朵红色的荷花含苞欲放,同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以此营造气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这画面美吗?知道是在哪照的吗?这是我去年在我们龙泉音乐广场上照的,想不到吧。这真是应了那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就在我们的身边,情围绕在我们周围,需要的,是我们细细去品味。这红莲,能否让我们联想到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话……“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生朗诵)。这节课,我们将共同去感悟崇高的母爱!

  二、活动过程

  (一)、体会母爱

  1、师: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好吗?(投影放动物母爱的图片)

  2、你最喜欢哪一幅图片?为什么?(生自由讲)

  生1:我喜欢小鸭在鸭妈妈翅膀下那张,感觉很温暖。

  生2:我喜欢小熊趴妈妈背上那张,觉得小熊很可爱,在妈妈身上很安全。

  生3、我喜欢老马带小马跑步那张,感觉像妈妈带我出去跑步……

  (二)赞美母爱

  师:是啊,连动物都有这么真挚的亲情,更何况我们人类呢?我们人类的亲情更丰富,内涵更广博。伟大诗人但丁说过:“世界上有一种最美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母爱,是人间最圣洁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值得我们为她大唱赞歌,你知道哪些歌颂母爱的名言佳句或诗歌散文?

  学生展示,读一读,老师补充《纸船》

  (三)、讲述母爱

  师:我们再看一组图片(体现母爱的感人画面,配伴奏音乐《烛光里的妈妈》)

  最后一张定格,老师深情讲述,为学生的讲述作示范:

  这是一张5。12中的照片。正在吃饭的母亲,在地震袭来的瞬间,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住了一旁的女儿,连手中的筷子都没来得及丢掉。无情的地震夺走了母女俩的生命,但当消防官兵把她们从废墟里刨出来时,她们僵硬的身体保持着紧紧相拥的姿势,在死亡的最后一刻,母亲依旧保护着她的女儿……

  学生讲述。学生先讲了别人的故事,比如“暴走妈妈的'故事,母亲用鲜血写SOS救女儿”等,然后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母亲。

  (四)、抒写母爱

  师:有一种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那就是母爱;有一个人,一生一世值得你去爱———那就是母亲。慈母情,是母亲对怀中婴儿的甜甜亲吻,是手把手教子写字的苦苦耐心,是期盼儿女成才的忧郁眼神。伴着这浓浓的亲情,沉浸在这样的氛围里,你的脑海中是否已有了母亲为你操劳的轮廓,是否那段尘封已久的往事又清晰地浮现在你的眼前,拿起你的笔,写一片段,抒发你心中真挚的母爱。

  1、学生自由写

  2、学生小组间交流,推荐优秀作品上台展示,师生评价。

  学生1、在迷茫的黑夜里,你在准备出门去做生意的工具。天是那么的暗,那么的冷,我无言注视着你的背影。你是如此的辛劳,以至于我还没开口叫你,你已默默向门外走去。

  生2、你给我的爱,我会永远地铭记在心。是你让我懂得了什么是温暖,在挫折袭来时,你总会安慰我:“这些会随时间而成为过去的。”

  生3、母亲,是我一生中的天使,带我飞向梦中的花园。

  三、老师总结

  人常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我还要说,母爱如歌。母亲的操劳是歌,母亲的唠叨是也是歌,伴着母亲温馨的歌谣,我们一天天成长。在这,我希望同学们也能为母亲唱一首歌,推荐以下作业。

  1.为母亲做一件小事。如:端一杯水,洗一次碗,体会母亲平日里操劳的辛苦。

  2.多与母亲聊天,亲近母亲。

  3.把刚才的片段完善加工成一篇文章,体现“母爱”的主题。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园地教案07-01

语文长征教案12-02

语文教案12-01

语文教案12-28

语文教案12-26

语文教案12-28

语文教案12-28

语文教案09-12

语文教案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