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合集[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反复品读对话,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理解课文。
2. 学习运用几个词语写一段描述雨景的话。
3.向萨沙一家人学习,有不甘为弱者,自觉保护弱小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识并识写课文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学会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概括段意。
【课前预学】
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指名读题,理解“弱小”(对比比较“弱小”)
检查预习:“我”指谁?
萨沙他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弱小、闷热、蔷薇、聊天、滂沱大雨、低垂、娇嫩、纤弱)
2.理解词语:
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大雨如注:注,灌人。形容雨下得很大
娇嫩纤弱:柔弱纤细,
3.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课文可分两部分,边读边想:课文可分为哪两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萨沙一家在假日里到森林游玩,说明萨沙是最弱小的。
第二段(第2~8自然段):写最小的萨沙在家人的影响下会了保护弱小者,表明萨沙不承认自己是最弱小的。
4.造句。
附近……
芳香扑鼻……
三、检测评学
1、朗读课文。
2、读一读:大雨如注、滂沱大雨。写一写雨中的景象。
四、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摘录描写森林景色的句子。尝试写一写身边景物。
【板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
萨沙弱小
萨沙证明自己不弱小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体被拉长、压缩、弯曲能产生弹力;了解一些弹力利用的知识。
2、指导学生学会用橡筋给小车安装动力。
3、经历橡筋长度、绕的圈数、绕的方向对小车运动影响的研究过程。体验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方法。
4、培养学生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经历橡筋长度、绕的圈数、绕的方向对小车运动影响的研究过程,体验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方法。
2、使学生了解物体被拉长、压缩、弯曲能产生弹力。
【教学难点】
1、经历橡筋长度、绕的圈数、绕的方向对小车运动影响的研究过程,体验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方法。
2、培养学生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
1、每组学生:橡筋、小车、长条形的三夹板、弹簧、皮球、锯条等能产生弹力的物体。
2、教师准备:有关弹力应用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引入
1、谈话:车辆运动是需要动力的,你们知道车的动力来源有哪些?
(汽油、天然气、电力、太阳能等)
2、提问:能不能给我们的小车装上动力,让它自己动起来呢?你们有哪些办法?(安装
橡筋、弹簧、螺旋桨、气球等)
3、师:我们先用橡筋作动力吧!
一、充分感受物体产生的弹力,认识弹力。
1、请学生压一压弹簧,拍一拍皮球,弯一弯锯条,拉一拉橡筋,谈谈手的感受,了解物体被压缩、拉长、弯曲时能产生一种力,叫弹力。
2、讨论:人们利用弹力做些什么事情?
3、出示有关弹力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二、利用橡筋的力让小车运动。
(如学生在上面已说出了把橡筋安装在小船或小车上,那就直接引导学生装配。)
我们认识了弹力,就让我们把弹力作为小车的动力让小车运动,你觉得上面能产生弹力的哪一种材料最容易实验呢?
1、学生分小组装配橡筋。
2、请几个小组演示他们的橡筋动力车。
三、研究安装橡筋的方法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1、提出问题:同是橡筋,为什么小车的.运动快慢、远近、方向会不一样呢?跟橡筋的哪些因素有关?
2、猜测可能的因素:绕的圈数、长度、绕的方向等。
3、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来研究其中一个因素的影响。提出注意点:
在研究其中一个因素的影响时,其他条件都应相同。
每个实验应该多做几次。
如何记录。
4、几个因素的研究同时分组进行,并记录实验结果。
5、汇报交流,说说自己的不同发现或产生的问题:如绕的圈数可任意增加吗?橡筋越长越好吗?橡筋太多太长会有什么问题?橡筋带动了小车的什么才使小车运动的?等等。
6、学生分别说说实验心得,教师小结。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安徒生公园》主要向人们介绍了座落在欧登赛的安徒生公园的情况。意在引导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安徒生的童话作品后,借助网络或书籍等查找、搜集资料,进一步全面了解安徒生,认识安徒生。
教师学生分析:
对于安徒生的故乡,教师不是很熟悉。只能通过上网等方式了解,而学生对于欧登赛这个地方更为陌生,只能通过课文的介绍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积累优美词句。
(2)了解安徒生故乡的一草一木对他创作的影响,感受故乡人们对他的怀念。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自主识字。
(2)通过阅读、搜集整理材料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安徒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安徒生故乡的一草一木对他创作的影响,感受故乡人民对他的怀念。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了解安徒生故乡的一草一木对他创作的影响,感受故乡人民对他的.怀念。可以通过读课文的方式解决。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全面了解安徒生,认识安徒生。需要学生搜集大量的材料,必要时教师要补充。
教具使用:
小黑板、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说一说学过的安徒生童话故事。(学生自由说)
2、你还知道哪些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指名说)
3、教师:你们知道安徒生的故乡在哪里吗?是什么样子吗?今天老师就带领你们去安徒生的故乡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拼读生字词
2、小组合作,记忆生字词
3、检测:(出示小黑板)
(1)、指名读生词
(2)、看拼音写生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齐读课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默读课文,回答问题: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4、学生交流感受、印象或看法。
(四)、作业
1、写生字
2、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读写“尊严、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等词语。会写“尊”字。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了解人物内心活动,初步感知尊
严的具体含义和现实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理解尊严的含义,初步领会做人要有尊严的人生哲理,树立自尊、
自强、自立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懂得什么是尊严。
2.教学难点:理解“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但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学生谈话,导入新课
1.以谈话的方式引出课题。
师:生活中假如你是一个饥肠辘辘、筋疲力尽的人,有人将食物送到你面前,你会怎么做?(生作答)
师:有一个年轻人,面临这样的问题,他是这样做的。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第七课 尊严)。
3.写一个本课的字:尊(相机指导“尊”字的写法及易漏笔画)
(1)生观察,会写的字交流、提醒。
(2)师范写,生在写字卡上写2个。
(3)展示评价,夸一夸。
(4)再写1个。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生词:尊严 逃难 善良 朴实 款待 例外 喉结 赞赏 捶背 僵硬 许配 面呈菜色 疲惫不堪 狼吞虎咽 骨瘦如柴
齐读;开火车读
2. 多音字“难”教学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建议: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尊严”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学生独立默读。
3.反馈自读情况。
(1)找生简述故事主要内容,师评价。
(2)师强调事件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3)出示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深入理解课文
1.引导质疑。
(1)故事中的哈默只是一个穷困潦倒的逃难人,可沃尔逊小镇的镇长杰克逊却是怎样评价他的呢?
(生回答,屏幕出示句子)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齐读)
(2)通过读这句话,提出质疑。学贵有疑,会提问就会学习。
(预设:为什么说他有尊严?为什么他什么都没有,却百分之百是个富翁?为什么只要有尊严就是富翁?……)
2.自主、合作学习,走进课文,走进哈默。
课件出示:
导学提纲
①自主研读:默读课文,用“——”划出描写哈默外貌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哈默动作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哈默语言的句子,把画出的句子认真读一读,在旁边做批注,写出自己的体会;
②小组合作:根据自己勾画和批注的内容进行探讨,并选择感受最深的一处,准备在全班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3.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预设:教师相机点拨。
(1)外貌描写:
屏幕出示:
句子一: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句子二: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A.读句子;
B.交流体会;
C.用心地再读句子:你仿佛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人出现在我们面前?
你看他-------------------------------------------------
D. 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此时此刻他最需要什么?可是当食物摆在面前时,他却拒绝了,为什么?
(2)语言描写:
屏幕逐句出示对话:
“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A.小组交流句子
B.同学们自由读读三次对话,想一想,年轻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C.师生对话
第一句:有礼貌;
第二句:态度坚定;
第三句:坚持先劳动,再吃食物。
D.分角色朗读
(3)动作描写
逐句出示课件:
1.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
2.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
3.年轻人站起来说。
4.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背。
5.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A.读句子,说体会:
B.理解“喉结上下动了动”“狼吞虎咽”,说体会;
C.引导质疑,总结主题。
哈默已经饥饿到了极点,但他仍然坚持干完活再吃饭。哈默得到的食物与其他逃难者得到的'一样吗?
哈默仅仅得到了食物吗?他还得到了什么?(别人的尊重;尊严)
4.深化主题,推向高潮。
好一个有尊严的哈默,他用自己的劳动换来了食物,以自己的尊严赢得了人们的尊重,怪不得杰克逊大叔这样对女儿说,(出示课件)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A、杰克逊大叔激动地对女儿说,读―――
B、杰克逊大叔赞叹不已地对女儿说,读―――
C、杰克逊大叔感慨万千地对女儿说,一起再读―――
5.全面把握文章内容。
杰克逊大叔虽然没有像哈默那样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他也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杰克逊大叔是个怎样的人?
总结:他是一个会尊重他人的人。
(五)拓展延伸
阅读《弯腰拾起的尊严》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是杰克逊大叔成就了哈默的尊严。如果说没有杰克逊大叔,就没有后来的哈默。更没有哈默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所以我们说,文中有尊严的人不止是哈默,还有杰克逊大叔。一个既自尊自强又尊重他人的人,才是真正的有尊严的人。
作业:
1.抄写描写年轻人哈默外貌、动作和语言的句子。
2.有兴趣的收集哈默的资料,了解哈默的生平。
3.收集身边人维护尊严的小故事,准备交流。
板书设计:
7.尊严
哈默 自尊自强 获得成功
杰克逊大叔 尊重他人 看重人品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人们从你的劳动中得到了好处和快乐,你也就得到了幸福。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说说课文的中心思想,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教学难点】:
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那么同学们有没有认真想过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幸福是什么”。(板书课题)
二、指名朗读全文,检查预习情况,纠正不正确的字音
三、自己出声读全文,思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写三个牧童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儿的祝福,并让他们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以后,三个青年与智慧的女儿在小井旁边再次相遇,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亲身体会到了幸福。)
2请多名同学讲述课文大意,并要其他学生从完整性方面做出评价。
3.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说说课文的起因是什么?(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板书:挖小水井)
四、分析课文的起因
1.默读课文起因部分,思考三个牧童是怎么干的?
2.指名几个学生说说他们挖小水井的过程。
3.他们挖小水井时心情怎么样?把表现他们心情的语句划出来。
4.读所划的语句,说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结合上下文说一说。(因为他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有了成果并且给别人带来好处。)
五、朗读课文起因部分,读出他们快乐的`心情
六、朗读全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七、布置作业
读熟课文;查字典弄懂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激发兴趣
1.三个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让别人喝。)
2.由挖小水井引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幸福是什么?)
3.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三个牧童弄懂这个问题了吗?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默读全文,想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
(学做医生,为人治病;勤恳工作,对人有用;耕地种麦,养活多人)(板书)
三、十年后,三个牧童已经变成三个青年,回答
他们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请你朗读课文后说说。说后再回答:这些体会是怎么得到的?(通过劳动得到的。)
四、朗读全文,把智慧的女儿两次说的话划下来
读这两段话,结合三个青年的体会说说幸福是什么?
(通过自己的劳动,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这就是幸福。)
说说什么叫“有益”?(益就是好处。)
五、朗读全文体会“幸福”的含义,并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1.自己思考;
2.小组讨论;
3.大家讨论得出:本文告诉我们幸福是靠劳动,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从而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
六、谈谈你学了课文后有什么收获
七、总结升华
今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幸福。我想同学们今后一定会努力学习,将来好好工作,好好生活。这样,我们每个人都会尝到幸福和快乐。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
2、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3、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
4、体味准确、生动的语言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六幅中国石拱桥的图画,你准备用哪一种体裁向读者介绍它们呢?--说明文
(二)新授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
①了解作者
②掌握下列字词
(xiao)河 匀称(chen):均匀,比例和谐
推崇(chong) 古朴:朴素而又有古代的风格
巧妙绝纶:灵巧高妙,独一无二。伦:同类,同等
惟妙惟肖: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2、讨论分析:
A、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什么,在文章中的哪几个段落中介绍的?
明确:①形式美
②结构坚固
③历史悠久→⑶
知识迁移:1向大家介绍语文老师和班主任的特征
2、介绍多媒体教室的特征
B、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明确:①概括说明石拱桥的外形、结构功用
②总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③分说赵州桥和卢沟桥
④综述我国桥梁事业尤其是石拱桥的新发展
C、看下列句子,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
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列数字)
②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打比方)
③“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引用)
④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举例子)
知识迁移: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①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摹状貌)
②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作比较)
D、听老师读3、4段,找出漏掉或改变了哪几个词语,掌握说明文的语言。
明确:大约可能最几乎左右→准确、科学
雄姿青春→生动
知识迁移:请你试着找出几处能体现这些特点的句子。
(三)课堂小结(掌握学习说明文的方法)
①理清说明顺序
②抓住特征说明
③说明方法恰当
④语言准确生动
三、作业
利用所学知识,自己当导游,向大家介绍我们的学校。
课件教案试题论文图书中考高考新课标
提供中小学全科课件、教案、论文、中高考试题、新课标资源、电子图书搜索与下载服务。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要下雨了》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用浅显的文字,生动形象的语言形式介绍了雨前的一些自然现象,通过小白兔去河边田边两次奇怪疑问,最终明白鱼游水面,燕子低飞的原因,使学生知道通过观察小动物“鱼游水面,燕子低飞”等异常表现也能预测天气变化,也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教材目标】
1、知道“鱼游水面,燕子低飞”这些自然现象是夏秋季节快要下雨的征兆。
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图片和语境理解新词的意思,会用“奇怪”说话。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鱼游水面,燕子低飞”是夏秋季节下雨前的征兆。
2、教学难点:
通过对话的朗读体会,知道下雨前“鱼游水面,燕子低飞”的原因。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初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学习课文第1节,学会部分生字、词,知道“鱼游水面”是夏秋季节下雨前的征兆。
第2课时:
继续学会部分生字新词,知道“燕子低飞”是夏秋季节下雨前的征兆,并了解下雨前还有哪些自然现象。
第3课时:
分角色朗读课文,扩展延伸。
【教学准备】
1、录音、投影、生字卡片。
2、头饰:
小白兔、小鱼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读题
1、板书课题“要下雨了”:
比较读题,发现要字加与不加有什么不同?
(下雨了,已经下了,要下雨了,雨还没下)
2、下雨前有哪些特别的现象?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指导
1、听录音:
边听边特别留心生字的读音。
2、读准字音。
3、学习生字。
三、通读课文
1、自由读全文:
找出小白兔、小鱼、燕子说的话,把自己读的最棒的`话挑出来,前后同学读,特别难读的一起读。
2、反馈。
精读第一节
1、出示小白兔的话:
有一天,小白兔来到河边,看见小鱼游到水面上来了,奇怪地问:“小鱼,小鱼,你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啊?”
⑴ 读句子。
⑵ 比较读:
小鱼,小鱼,你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啊?
小鱼,你怎么有空出来啊?
自由地读一读:
你发现了什么?
点拨:
两个小鱼说明小白兔很想知道,很奇怪很急,读时连起来。
今天──说明小鱼平时在水里游,今天表现不同──游到水面上来了,很奇怪。
(板画:鱼游水面)
看图:
小白兔奇怪的表情怎样的?
(眉毛上翘,眼睛瞪大,耳朵竖起,手指点着……)
⑶ 有表情地读:
小鱼,小鱼,你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啊?
同桌,对镜子读。
集体读叙述部分的话,一人读小兔的问话。
2、出示写小鱼的话:
小鱼说:“要下雨了,水里闷得很,我到水面上来透透气。”
⑴ 自由读:
说说小鱼说时,特别把哪个词说成重音?
闷得很──也可以说很闷很闷,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假想:
捏住鼻子,闭上嘴巴、眼睛试着沉入水底,体会透不过气来的难过,与透了气以后的轻松。
再读:
“闷得很”难过“透口气”轻松快。
要下雨了:
因为要下雨了,所以闷得很,透透气,游到水面上来了。
⑵ 多种形式读。
3、连起来读第1节:
⑴ 教师问:
谁来读小白兔的问话?谁来读小鱼的回答?戴头饰,叙述部分一起读。
⑵ 四人小组合作读:
一人读叙述,一人读小鱼,一人当小兔,一人评述,看哪一组效果最好。
⑶ 抽一组,戴上头饰读,评。
四、复习巩固
学到这里,你觉得自己又长了哪些本领?
1、口头练习:
要下雨了,_________________。
我看到________,就知道要下雨了。
2、巩固生字。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按课文内容填空:
下雨前,小鱼在水里( ),游到( )来了。
3、课后查询还有哪些现象,也知道要下雨了。
六、板书
要下雨了
鱼游水面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识“初、眉”等十个生字,会写“北、南”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谚语的美。
3、树立主动积累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了解谚语、懂得自然常识。留心生活,热爱科学。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谈话导入:
师生互谈有关谚语的知识。
2、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
1、圈出生字。
2、试读课文。(读准、读顺。)
3、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4、反馈识字。
三、朗读感悟
1、教师应从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课文:
⑴那位小朋友知道早上太阳从什么地方升起?
⑵谁能说说大雁排着队往南飞,天气要怎么样了?
⑶请大家读读课文,看谁能从课文中找到写太阳升起和大雁南飞的句子。
2、教师范读或领读。
3、用读读、想想、说说的方法,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感悟:
⑴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读后给同桌说说自己读的那句谚语是什么意思。
⑵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⑶请学生提出不懂之处,教师根据反馈情况相互帮助理解。
四、试背课文
1、小组内合作学习,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快速背诵课文。
2、反馈背诵情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背诵比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齐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
2、认读生字卡片,分析记忆方法。
二、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
2、教师范写。
3、学生描红临写。
三、实践活动
1、课前指导学生搜集谚语,学完本科后在班级进行交流,比一比,看谁找的多,看谁记得牢。
2、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学生晚上观察北斗星,然后互相说说北斗星的样子。
四、布置作业
收集谚语,将你喜欢的谚语制成谚语卡片。
结合词语、句子、图画和生活实际来理解字义。新教材的编写生动有趣,图文并茂。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看看插图,动动脑筋,这样会比较容易想出来的。在《识字8》中“朝看太阳辨西东”,学生不大理解,只知道应该是与太阳有关的。我引导他们看插图,再适当点拨:“‘朝’是‘早上’,‘辨’是‘分清’。”学生说出:“早上看着太阳能分辨出东西南北。”我加以肯定。有学生马上记起以前学过的儿歌:“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利用边读边想,结合图画,联系课文或生活思考,就不用害怕了。
识字教学说难不难,说易不易。但如果我们能教会学生识字的方法,指导学生不断积累、发现,寻找规律,学生的识字能力一定会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同时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真是一举两得。
一、识字写字
指导读准以下几个字:“初、转”是翘舌音,“即”字读第二声,“斗、转”二字是多音字,在本课都读第三声。
建议按以下教学步骤进行教学:
1、在学生读通课文、基本读准字音以后,出示带音节的词语卡片或小黑板,指导认读。
2、去掉音节认读。
3、单独出示生字卡片或小黑板,指导认读。
4、指导学生在文中画出生字,再连词、连句读。
5、组词练习。
6、认记练习:
认记生字,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自编谜语等。比如,“赛”下“贝”走来两点(寒);“传”旁“人”去“车”来换(转);“蝴”蝶“虫”跑“水”来伴(湖);“十”上两“点”上下串(斗)。又如,两边辛苦,心在中央,用心辨别,永远不忘(辨)。
7、写字指导:
本课要求写的字,以左右结构为主,可在简要复习左右结构的字基本书写规律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认真描红和临写,从整体上感知汉字结构。本课有两个带三点水的字“江、湖”,要提醒学生注意,写好三点水的关键是要把第二点写得靠外一些,三点的外沿呈一条弧线,不要把三点写在一条垂线上。
二、朗读感悟
教学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如:
1、哪位小朋友知道早上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
2、谁能说说大雁排着队往南飞,说明天气要怎么样了?
3、请大家读读课文,看谁能从课文中找到写太阳升起和大雁南飞的'句子。
接下来,教师可以范读或领读。
在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可以采用读读、想想、说说的方法,指导学生自读感悟,理解课文:
1、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读后给同桌说说自己读懂的那句谚语是什么意思。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请学生提出不懂之处,教师根据反馈情况相机指导。
词语的理解。一些简单的词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行理解,较难的词语可作适当讲解。如,娥眉月:娥眉,细而弯的眉毛。本课是指弯弯的月亮。朝:早上。北斗:即北斗星。畔:边。
句子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简单了解其中的科学常识。如,月初的月儿弯弯,月中的月儿圆圆;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东边,落下的地方是西边;北斗星在北边,相反的是南边。
指导朗读时,不仅要指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还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读出韵文的韵味,体会其韵律美。比如,朗读时可以让学生从每句韵文的最后一个字中找到韵母相同的字(圆、南、畔、前、暖、寒、棉),然后再让学生读读课文,体会韵文的特点是押韵,就是这些韵母相同的字在起作用。本文具有七言诗的特点,所以指导朗读时可以教给学生语气停顿的方法──“前四后三”。如:
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圆。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三、实践活动
1、课前指导学生搜集谚语,学完本课后在班级进行交流,比一比,看谁找得多,看谁记得牢。
2、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学生晚上观察北斗星,然后互相说说北斗星的样子。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克隆这一科技成果。
2、难点:学生科学家在科学的道路上锲而不舍、不断攀登的精神。
[教学时数]
第一教时
一、导入
孙悟空,是同学们喜欢的艺术形象。他神通广大,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这一精彩描述,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关于克隆的设想。他想象的依据是什么呢?
二、展示查找的资料
自然界中哪些动、植物先天就具有克隆的本领?
(出示实物、图片:秋海棠落叶生根,富贵竹插枝即活,土豆、地瓜发芽生长,各种水果、蔬菜、稻麦的嫁接,水螅除夏初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殖即身体长出芽体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探究
1、明确什么是克隆。
⑴找出上述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用自己的话说说克隆是什么?
不是由生殖细胞结合产生的.后代。
⑵齐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
出示幻灯片:都是生物靠自己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也叫克隆。
2、讲解说明方法
在介绍“克隆是什么”时,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
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事物特征服务的。“克隆”属于前沿科学知识,对一般人而言生僻难懂。作者通过列举大家熟悉的事例,再加以细致地解释,最后用简洁、准确、概括的语言定义,使它的特征清晰、明了地展示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知道了“克隆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语文教案 篇10
【目的要求】
1、学习文中一些实词、虚词,掌握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
2、理解课文在材料的选取,剪裁和组织方面的特点。
3、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文言基础知识】
1、字词解析
①注音释义
品士无贤不肖(xiào才能低的)
侯生摄敝衣冠(bì破旧的)
公子往,数请之(shuò多次地)
品公子姊为赵惠文王……(zǐ姐姐)
冠盖相属(zhǔ连续)
宾客辩士说王万端(shu劝说)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duó揣测,估计)
约车骑百余乘(shèng量词)
今有难(nàn危难)
侯生乃屏人间语(bǐng使人退避。jiàn秘密地,悄悄地)
椎杀晋鄙(chuí动词用铁椎打)
矫杀晋鄙(jiǎo动词假托……命令)
品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jiàng统帅。lē文中作“检阅”讲)
嚄唶宿将(sùjiàng有经验,有威势的老将。)
北乡自刭(jǐng用刀割脖子)
②通假字
直上载公子上坐好(“坐”能“座”)
俾倪(通“睥睨”,斜着眼睛看。)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乡”通“向”)
公子与侯生决(“决”通“诀”)
③词性活用
A、名词作动词
品仁而下士(谦逊地对待)
留军壁邺(营垒──驻扎)
如姬资之三年(资财──出资悬赏)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衣袖──袖里藏着)
B、形容词作动词好
不敢以其高贵骄士(骄傲──傲慢地对待)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清洁──使……高洁,使动用法)
公子从车骑,虚左(使……空着,使动用法)
为能急人之困(着急──能急救患,为……着急为动用法)
公子怪之(奇怪──感到奇怪意动用法)
C、动词的使动用法
品公子从车骑(让……跟从着)
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使……站立着)
侯生乃屏人间语(让……退避)
D、名词作状语
北救赵而西却秦(向北,向西)
皆谦而礼交之(礼貌──以礼)
④一词多义
故: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缘故)
故久立与其客语(故意)
今公子故过之(特意)
朱亥故不复谢(有意)
世莫能知,故隐屠问耳(所以)
引:
公子引车入市(带领)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延请)
复引车追问侯生(退回)
为公子先引(引路)
就:
乃谢客就车(上,登上)
赢欲就公子之名(成就)
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劝学》)
使归就戮于秦(接受《殽之战》)
下:
礼贤下士(谦逊地对待)
旦暮且下(攻下,打下)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低等的《邹忌讽齐王纳谏》)
每薄暮,下管键(使用《狱中杂记》)
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少于《赤壁之战》)
辞:
辞决而行(辞别)
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语)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推辞)
近日奉辞伐罪(命令《赤壁之战》)
臣等不肖,请辞去(辞退《廉颇蔺相如列传》)
存:
公子亲数存之(问候)
却秦存赵(保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存在)
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生存《出师表》)
⑤古今异义
以公子为长者(古:有德行的人。今:年长的人)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古:姻亲今: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句式解析
A、省略句
欲以(之)观公子(省介词宾语“之”代“直上载公子坐,不让”的作法)
遍赞(于)宾客(省介词)
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之)俱(省介词宾语“之”代信陵君)
可使(之)击之(省宾语,“之”代朱亥)
B、倒装句
请救于魏(介宾短语后置)
何功之有(“之”字是动宾倒置的标志,等于说“有何功”)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主谓倒置,等于说“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
(“安在”是动宾倒置,等于说“在安(在哪儿)”)
C、判断句
赢乃夷门抱关者也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王异母弟也
D、被动句
赢闻如姬你为人所杀
3、难句解析
①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所以……者”是固定句式,“……的原因”。“以”,“因为”的意思。全句译作:(我)赵胜自动地攀附贵国结为姻亲的原因,(是)因为(我认为)公子有高尚的德行,能够急人之难。
②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具”通“俱”,“告”后省略“之”,代侯生。“所以”表示“……的原因”。“秦军”前省略“于(跟,同)”。全句译作:见到侯生,把(自己)打算同秦军拼命的(这种)情况的原因都告诉了(侯生)。
③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所以……者”是“用来……的”意思。全句译作:我对待侯生的礼节够周到的了。
④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恨”字有“遗憾”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带宾语。句中带了宾语“之(我)”可以解释为“不满意”。“恨之”就是“对我很不满意”。“以是”是“因此”的意思。
⑤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
“求”字的宾语应该是“人”如姬想找到一个能帮她报父仇的人,但一直没能找到。因此可以理解为“欲求极其父仇(之人)。”
⑥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向刭,以送公子。
“行日”,行程日期。“以”后省“公子”。全句译作:让我计算公子的行程日期,在你到达晋鄙军的日子,(我将)面朝北自刎,用(我的行动)报答公子。
【内容主旨】
全文共12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概括介绍信陵君的身份和“仁而下士”的品德。
第二部分(3~4),详写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行动。其一为信陵君与侯赢的交往过程。其二为信陵君与朱亥的交往过程。
第三部分(5~12段),具体叙写“窃符救赵”的故事。
故事发生(5~6段)秦兵围邯郸,魏王畏秦不敢求赵。赵请救于魏,公子欲助而不能。
故事发展(7~8段)信陵君四见侯生
①信陵君私约车骑,欲死秦军,行过夹门,见侯生。
②信陵君见侯见生无一言半辞送他,心中疑惑,退回复见侯生。
③信陵君得虎符后,出发之前再见侯生。
④侯生推荐朱亥随信陵君同行,信陵君再次出发,过谢侯生。
故事高潮(9段)破秦救赵
故事结局(10~11段)信陵君得胜归来,侯生北乡自刭。
故事尾声(12段)信陵君留赵不归。
第一部分对信陵君的'概括介绍突出的是他“仁而下士”的品质起到笼罩全篇的作用。第二部分是具体描写他如何“仁而下士”,第三部分是他“仁而下士”所获得的成果。
第二部分,在结构上是后面“窃符救赵”故事的铺垫。正因为信陵君“仁而下士”才得到了侯生与朱亥的帮助,使他得以却秦救赵,建功立业。
文中三个主要人物性格特点都很鲜明。
信陵君:仁而下士,有义勇精神。
侯赢:穷而志坚,有超人的才智与忠心。
朱亥:有骨气,有义勇精神。
关于侯赢在信陵君到达晋鄙军之日北向自刎一事,可以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去理解。战国时,士人交往的一条重要准则是“士为知已者死”,信陵君能“仁而下士”,且“待侯生者备矣”侯生就会成为“为知己者死”的士。文中朱亥说:“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就是当时这一道德观念的反映。第二,可以看作是侯生为激励信陵君,坚定他的意志而为。因为当初侯生一讲出“夺晋鄙军”的计策,信陵君就哭了。晋鄙是为国领兵在外的大将,下决心杀了他是要有大决心支持的。侯生可能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坚定信陵君的夺军信心。第三,侯生为信陵君出此计,客观上救了赵国,也保住了魏国,但毕竟是欺君之举。欺君是不忠的。为了保住声誉,只有一死。
【写作方法】
1、对材料的处理上,精心安排详略。
所有的材料都是为表现人物的主要特征而设的。为突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特点,详细地记叙了他礼遇侯生的种种表现,特别是自迎侯生一节,尤为详细。这里写得越详细,我们就越能理解后面侯生甘冒死罪为信陵君献上“窃符”“矫杀晋鄙”的计策。与朱亥的交往写得略,身为公子的信陵君“数清”一个屠夫,本身就是“能下士”的表现,和“自迎侯生”的表现具有相同的作用,所以作略写处理,仅仅留下一个“公子怪之”的小悬念。
在“窃符救赵”这一主要事件中,侯生献策是详写,因为这不仅是救赵成功的关键,而且能表现人物的特点,又能反映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效果。而领兵进击秦军的军事行动则一笔带过,因为与主题关系不大。
2、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表现人物的性格。
写信陵君“仁而下士”的特点时,除了直接写他的言行外,还通过其他的人物作侧面烘托。如“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市人对侯生的傲慢态度难以忍受,就从侧面烘托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真诚和难能可贵。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经典】语文教案10-04
(经典)语文教案10-22
[精选]语文教案11-10
语文教案07-19
语文教案07-19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