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5-01-02 11:05:00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感受海上月出景色的壮观,体会课文中作者的联想,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认识课后的8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描写明月升起的段落中的想像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海上升明月的及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导阅读

  (一)引导学生借助课文的注音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二)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可以用以下问题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

  1、课文描写了怎样的一种景象?

  2、 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的?

  (三)学生读书汇报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运用不同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学生和作品产生共鸣。

  读的过程中,教师提示学生用对比的方式体会课文中联想的句子。

  二、积累内化

  1、抄写描写景色的词语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识课后的生字,读准注音。强调“簇、剔、皎”的读音。

  4、练习

  三、迁移练习:

  观察月亮升起的过程,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四、实践活动:

  搜集有关描写月亮的诗文阅读。

  谈一谈观察的景象和感受

  教材说明

  本次口语交际,是围绕单元主体设计的,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把自己的说健说感谢下来。口语积极的内容是学生看见的、摸得着的事物,有利于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教材有如下要求:一是要认真仔细地去观察,抓住特点,要有自己的发现和体验;一是要按一定的顺序把观察到的情景和体验说出来。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对在其观察的事物有自己的体验。

  2、能够有顺序表达,说话又,说得清楚明白。

  3、尊重他人,养成倾听别人讲话,虚心向别人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直到课前观察,如何引导学生有自己的体验。

  如何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观察有条理的说出来。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可见或挂图。

  教学过程:

  一 出示图片:(伴随音乐)

  每天清晨,太阳为我们送来第一缕霞光;傍晚,月亮为我们拉开想象的窗帘,星星闪烁得像孩子的眼睛。你看到这些景象,会有怎样的一番感慨呢?

  (生说自己的感受)

  二 把自己课前观察到的事物再整理一下,在小组内交流。

  交流时组长注意纪录,并把小组内的进行汇总,形成小组汇报提纲。

  三 班级内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四 教师总结。

  五 扩展练习。

  引导学生观察日月星辰,并把观察缩减和别人交流。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理解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3.揣摩体会对比描写及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4.理解并赏析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5.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动物。

  【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积累语句,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教学设想】

  1.这是一篇自渎课文,在教法上关键是引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故本课先让学生通过看图片后阅读全文,再通过辩论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才质疑,让学生讨论,从而达到理解全文的目的。

  2.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臧克家的《老马》:总是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的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老马形象塑造:舍其形而传其神。诗人没有详细描写老马衰弱病残的外形,而是着重写它的命运、感受和心境,增强了老马悲剧的感染力。老马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旧中国受苦受难的农民的象征。诗人越是写出老马的忍辱负重、善良忠厚,就越能激发读者对被压迫而不深情农民的同情,激起对旧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愤怒和诅咒。

  2.含有马的成语,如:龙马精神、鞍前马后、心猿意马、悬崖勒马、人仰马翻、伯乐相马……

  3、马在人类的历程中永远是人类的朋友;引出布封的《马》

  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从小爱好自然科学。1933年他26岁时进入法国科学院。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总管。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他1748年开始写作36卷巨册的《自然史》。

  《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它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在整个《自然史》中,上帝是不存在的,把上帝从宇宙的解释中驱逐出去,是《自然史》的一大贡献。布封的《自然史》中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和艺术性的,是他对动物的描绘,在他笔下,小松鼠善良可爱,大象温和憨厚,鸽子夫妇相亲相爱,。布封还往往把动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以某种人格,马像英勇忠烈的战士,狗是忠心耿耿的义仆,……语言优美,又不乏艺术的形象的描绘

  二、有情朗读,整体感知(课后练习一)

  1.你认为课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

  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

  2.被征服之后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

  ①勇毅。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

  ②驯良。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种悲哀的堕落。

  (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共3页,当前第1页123

  3.马原本(天然野生的马)是什么样的动物呢?

  美质: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觉自豪而不屑于受人照顾。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美德:天性绝不凶猛,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相互间没有“妒忌”,从不为己争斗。

  美貌:在所有的动物中,马“身材高大又最匀称、最优美”,有高贵姿态。

  4.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

  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二、三自然段。

  课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5.全文可分两部分,第1、2节写人类驯养的马,第3、4、5节写天然野生的马。通过对比表现了两种状态下马的不同生存状况。

  三、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首先,“教育”是拟人化用法,指人类对马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

  这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切同情,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2.“给马戴黄金链条”等是不是对马的“侮辱”?

  讨论明确:是“侮辱”,因为这些做法使马失去了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沦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马的特性丧失殆尽。精神的泯灭是最大的悲哀。

  3.找出文中对比描写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其作用。

  就全文来看,作者是将家马与野马作比,以家马的驯良来衬托野马的自由奔放,就最后一段来看,是以其它动物来衬托马的美貌。

  4.文章在写马的美貌时,与其他动物作了对比,你认为其他动物真的很丑吗?说说你的看法。

  运用对比描写,更能突出马的美貌。但作者把马与其他动物作比较时,态度是不很客观的,因为动物的外形是它们在漫长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自行演变的结果,无所谓优劣美丑。

  5.写作方法

  ①本文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马,赞美马,在作者的笔下,马被赋予人格的魅力,如本来马在战场上是被迫冲腾蹿跃的,可作者写道它“喜爱”并“追求”兵器的撞击声;马是受人摆布和约束的,可作者却说它“知道克制”自己;马被驯服,这种驯服作者称之为“教育”。马在作者的笔下,具有了人一般的意志品质。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

  ②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将人工驯养的马与天然野生的马不同生存状况的对比,抒发了对驯马的同情与对野马的赞美。又如将马与驴、狮子、牛、骆驼、犀牛、鹿、象七种动物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马的姿态高贵。

  四、拓展小结

  1.同学们,布封的笔下,马已被赋予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所以,与其说作者赞美野马,不如说作者赞美有着野马一般美质美德美貌的人。布封之所以将马写得栩栩如生,这正是把人的思想浸入到马身上的缘故。我们要一个做像马一样的人。

  自古文人相惜,作家梁晓声就曾写过《假如我为马》这样一篇文章,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是的,我如果在对生命形式进行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

  2.汉字中有许多以“马”为偏旁的字,找出其意义为骏马的字,越多越好

  3.收集古代与马有关的历史故事、成语或诗歌。

语文教案 篇3

  课时目标

  1.学会5个生字,掌握春晓、眠、觉、闻、啼鸟、知等词语。

  2.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4.到郊外或公园去找春天,把看到的大自然的变化,先说说,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1.范读课文,学会体会诗的意思。

  2.讲解诗意。

  (1)介绍诗的作者。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他写的田园山水诗很有名。

  (2)逐句分析。

  全诗共四行,两句话。

  第一行:讲春天的晚上人们睡得很熟,很沉,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眠:睡 觉晓:天亮)

  第二行:讲醒来以后,听到到处都有鸟的叫声。

  (闻:听到 啼:鸟叫)

  第三、四行:昨夜又刮风又下雨,不知花被打落多少。

  3.问:《春晓》写了怎样的景象?

  仔细看图,展开讨论

  《春晓》写的是百花盛开,小鸟在枝头欢快地鸣叫,风雨过后,地上满是落花的春天清晨的景象。

  4.小结

  这首诗既写了春天的.早晨,雨过天晴,小鸟在枝头鸣叫跳跃的欢乐场面,又抒发了作者对昨夜风雨交加,满地落花的惋惜之情。诗中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意境清新、自然,构成了一幅情景交融的春晓图。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5个。

  2、 能正确朗读词语7个,并积累这些词语。

  3、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 学习按照要求摘抄词语。

  5、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说说含羞草早上和傍晚叶子的变化。

  6、 了解含羞草叶子能够垂下合拢的特征。

  7、 懂得做人要诚实、善良、谦虚、守信。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按照要求摘抄词语。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

  分层目标:

  1、能正确认识本课生字、词语,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后)

  2、在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按照要求摘抄词语。(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按照要求摘抄词语。初步了解含羞草叶子能够垂下合拢的特征。(优)

  教学过程:

  一、 认知冲突

  1、 在植物界中有一种有趣的植物名叫:含羞草

  2、 出示课题:41含羞草 (读)

  3、 出示实物,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教学生字:含

  4、 含羞草以前可不叫这个名字,那叫什么呢?

  二、 主动探究

  (一)初读课文

  1、 自学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读通课文,标上小节号。

  2、 检查

  (1)读词语:精致 婀娜多姿 庭园 寒碜 不畏严寒 自鸣得意

  (2)教学生字:婀 碜 畏

  (3)接龙读课文(及时正音)

  (二)深入学习课文

  1、 自由读课文,思考:含羞草原本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叫它这个名字?

  2、 交流

  3、 出示句子:因为它觉得自己的神态婀娜多姿,是世界上最俊的。

  (读出自鸣得意的语气)

  4、 用“因为它觉得``````”练习说话

  5、 有感情朗读课文1---------5小节

  6、 为什么这么自鸣得意的得意草会改名为含羞草的'呢?它为什么不得意了呢?

  自读课文6-13节。

  7、 交流

  8、 分组比赛朗读6-------9节

  9、 合作小组完成表格

  10、请小朋友摘录几个描写花草的词语。

  11、齐读6------9节,试着背一背。

  12、读10--13节,找找含羞草样子的特别之处。

  (人们一碰得意草,它就羞愧地收拢叶子,低下头来。)

  13、小结

  三、 实践运用

  1、 游戏巩固生字、新词。

  2、试背6------9节。

  四、 拓展延伸

  你看见过含羞草吗?如果你见过,请你说一说:用手碰一下含羞草,它的叶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小组交流

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散步》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

  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以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协副主席。重庆人。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副主任、教授。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朗读表达中的语感。

  3.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教学手段:互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人生最真挚的情莫过于亲情。亲情虽然没有爱情那样浪漫,瑰丽,却像小溪一样平淡中见隽永。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着浓浓的亲情。有一种水,能让人喝醉,这种水叫做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做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整天辛辛苦苦的工作,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他们年纪大了,孱弱的双肩已经不堪重负。

  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那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回答)是的,哪怕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莫怀戚一家祖孙三代人一起散步的浓浓亲情吧。

  二、走进课文,感受亲情。带着问题于都课文

  A、散步的人有:

  B:散步的地点是:

  C:散步的季节是:

  D: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

  E:结局

  齐读全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④为什么说“我”的背上和她的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难点理解)

  3、品析课文,讨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赏析难点句子,文章重点段落,以及分析文章主旨句子。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感和情感。

  (1)扫除字词障碍

  (2)思考:

  ①课文中出现了那几个人物?

  ②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学生自主发言,辩论走大路还是小路)过渡语: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

  ③面对母亲和儿子的分歧,我做出了什么决定:“我”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决定?

  ④我已经决定走为什么我觉得责任重大?

  ⑤最后,全家是怎样走过那条小路的?这又说明了什么(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合作,最终挖掘文章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启发,尽可能的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板书:使命感承前启后

  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希望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3)齐声朗读课文

  教师小结:

  2.结构分析

  母亲→走大路呈上

  散步我

  妻子分歧责任重大尊老爱幼

  儿子→走小路启下

  三、合作探究,品味语言。

  1.探讨我出来散步的原因?

  ⑴为了母亲。“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⑵外面的空气很清新,景色很美。

  2、文中那些句子体现了一家人的浓浓深情?

  3、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合作探讨,仔细品味。

  4、质疑。

  5、中心探讨。

  四。走出课文,谈论亲情。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简析:

  一、朗读句子、想象说话,了解海马奇特的育儿方式,感受海马爸爸妈妈对海马的爱。

  1、启发谈话,引发思考。

  “小海马生下来时的样子和长大了的样子完全不一样,真奇怪!读了课文,你还觉得海马这种动物有什么奇特之处呢?”

  2、朗读句子,学习新部首。

  (1)出示、朗读句子。

  “妈妈亲一亲,把我抱给爸爸。爸爸亲一亲,把我抱进他的.口袋。”“爸爸的口袋像摇篮,又暖和,又舒服。”

  (2)学习生字:“亲”“给”。

  (3)朗读句子,注意读准字音,按标点停顿。

  3、说话练习,了解海马爸爸的育儿经过。

  (1)说话训练:“读了句子,你觉得小海马的生活怎样?”

  (2)利用多媒体,介绍海马爸爸的育儿经过。

  4、创设语境、情境,渲染氛围,启发联想,感受亲情。

  (1)多媒体展示。

  ①图像背景:海马随海波一起一伏的图象和轻柔的乐曲。

  ②语言引导:“海马爸爸的口袋是小海马成长的家。在爸爸的口袋里,小海马不用担心大海中的风暴,也不必担心凶猛的鱼类的攻击,可安全了!瞧,海马爸爸的身子随着大海的波涛一起一伏,就像摇篮。不一会儿,小海马进入了甜甜的梦乡,做起了一个个美丽的梦。它会梦见什么?”

  (2)根据句式,小组讨论。

  “在爸爸的口袋里,小海马梦见了……”

  (3)交流,评价。

  5、小结。

  二、指导读好问句,巩固词语,描写生字。

  1、正确朗读问句。

  (1)出示问句,指导朗读。

  “你知道海马小时侯长什么样吗?”

  “小海马是在爸爸的口袋里长大的吗?”

  (2)根据问句,联系课文内容,同桌一问一答。

  2、巩固词语。“小海马的泡泡梦”

  3、根据笔顺框,描写“抱、身、体、成”。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 9 个生字,1 个认读字。能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记忆字形,结合 语言环境理解字义,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 3 个汉字。

  2、熟读课文,知道冬天的特点,结合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会 9 个生字,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 3 个汉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 多彩的秋天即将过去, 我们要迎来冬天, 谁来和大家说说, 冬天是什么样子的? 根据学生说的内容引导出课文中的词语,读一读。这节课我们就让一起走进冬天。

  (二)借用课题学习“到”

  1、生齐读课题,师引导学生说说到还能组什么词。

  2、再观察“到”字,指生说说怎样记住它。

  3、看田字格中的写法,写时要注意什么。生进行数笔画书空,师板书范写并强调个别笔画。 生在书上进行描红、书写,师巡视指导,纠正“三姿” 。利用投影进行个别评价,生进行修改 再写一个。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内容,请大家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不好读的 词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检查字音。

  气候 水仙 冬眠 银白色 寒冷 纷飞 漫天飞舞 怒放。

  (1)带拼音读。

  (2)去掉拼音指生读。

  3、读短语和句子。

  气候寒冷 河水结冰 大雪纷飞 梅花怒放 水仙飘香 青蛙冬眠 冬天到了,雪花漫天飞舞,大地成了银白色的世界。

  (四)集中识字指导书写

  1、田字格出示:候 说说这个字的结构,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指生说 进行笔画书空,师进行板书范写,生在书上进行描红、书写,师巡视指导,纠正“三姿” 。利 用投影进行个别评价,生进行修改再写一个。

  2、田字格出示:寒 说说这个字的结构,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指生说 进行笔画书空,师进行板书范写,强调中间的笔顺、笔画。生在书上进行描红、书写,师巡 视指导,纠正“三姿” 。利用投影进行个别评价,生进行修改再写一个。

  3、出示:纷 梅 仙 眠 漫 银 同桌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同桌交流后指名说说。

  (五)结合语境理解字词意思

  1、出示图片,理解气候寒冷, (冬天最明显的气候特点就是冷,这里的寒就是冷的意思)河 水结冰,学生看图片理解。

  2、大雪纷飞 就是雪花多而杂乱地在空中飘扬(看图片) 再读一读这几个词,这几个词写的都是冬天天气的变化。

  3、梅花怒放 水仙飘香,梅花、水仙是在冬天开的花 (欣赏图片) “怒放”就是盛开的意思, (结合图片,介绍花儿开的是那样鲜艳、茂盛我们就可以称为“怒放” ,这么多花都盛开了, 我们就可以称它们为“鲜花怒放” )。

  4、青蛙冬眠 冬眠是一些动物为了适应冬天生活的一种方式,你还知道那些动物冬眠吗? 再读一读这几个词,这几个词写的是冬天动植物的变化。

  5、漫天飞舞 (指导学生看图片,寒冷的冬天满天的'雪花飘飘洒洒地落下来就是雪花漫天飞 舞)想一想还有什么景象还可以用漫天飞舞。

  6、银白色 洁白的雪花落到地上、屋顶上,厚厚的积雪在阳光的照耀下,大地就成了银白色 的世界。 出示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一下冬天的美丽。

  (六)语言训练

  冬天还有很多特点,你能不能再找一找,把句子补充完整 冬天到了,雪花漫天飞舞, 冬天到了, ( ) , ( ) ,( ) 。

  (七)小结

  冬天虽然寒冷,但是没有冬天,我们就不会感受到春夏秋冬的四季轮回,所以我们也要珍惜大自然送给我们的这份礼物。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认识基本笔画“弯钩”。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化。

  重点难点:

  1、认识生字。

  2、初步感受象形字的来历。

  教学过程:

  课前导语: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就让你们猜一猜:“两棵树,十个杈,不长叶,不开花,吃饭劳动全靠它。”谜底是什么?

  联系生活,自主识字。

  1、尝试认字。

  人、口、耳、目、手、足、有、会、穿、自、已。

  1、出示小黑板,有11个生字朋友,找一找,你已经认识了哪几个?并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认识?

  生:我认识“人”字,一撇一捺就是一个“人”字……。

  师:你们真了不起!请你们打开书本55——56页,把课文中自己认识的字用“0”圈起来,并教给你们学习小组的小伙伴读一读,好吗?

  2、圈生字,读生字。3、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

  (1)出示11个生字的拼音,让生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

  (2)指名带读。

  (3)读生字,并组词。

  (4)齐读,开火车读。

  3、交流识字方法。

  生:我记住了“口”字,张开嘴就像一个“口”字。

  游戏:找朋友,认识“会、有、已、耳”等字形。

  教学反思:

  识字2

  教学目标:

  1、会写“人、口、目、耳、手、足”6个生字。

  2、诵读儿歌,知道人的双手作用很大。

  3、教育学生自己的`事自己做。

  重点难点:

  正确规范地书写6个生字。

  会写6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卡片,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有会穿自已

  人口手目耳足

  二、指导书写生字。

  1、认识基本笔画:弯钩()

  2、学习“人、口、手、目、耳、足”等字的笔顺。

  人:口:手:

  目:耳:足:

  3学生书空练习,并说说这几个字的笔顺规则

  人:先撇后捺。手:耳足(从上到下)目:先里边后封口。

  4、在田字格里练习写生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园地教案07-01

语文长征教案12-02

语文教案12-01

语文教案12-28

语文教案12-26

语文教案12-28

语文教案12-28

语文教案09-12

语文教案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