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5-01-05 09:22:1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常用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常用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一则自己自己喜欢的故事背下来。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语意思。

  3. 读懂两则小故事,感受蚂蚁和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两个难句的含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献身精神。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卡片、磁带、多媒体课件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1抄写词语;2组词;3按课文内容填空;4听写词语。

  课外:1排列句子;2阅读一段话,并完成练习。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两则小故事,感受蚂蚁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故事

  1、范写生字“蚁”,齐读。

  2、看到这个字,你们最先想到的是什么?老师为什么把这个“蚁”字写得这么小?结合出示卡片:(弱小)的蚂蚁

  3、继续板书:国英雄齐读题目

  4、这是一个小故事的题目,初次看到这样的标题,你的脑海里出现过问号吗?把你的疑问告诉大家。(为什么要把弱小的蚂蚁称作是英雄?)板书:?

  (二)了解大意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读读《“蚁国英雄”》的故事,把故事读通顺、读正确之后,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故事的大意。

  2、指名试述故事大意,并结合出示卡片:草丛起火蚁群被围抱团突围成功脱险。

  3、学生根据卡片提示,同桌间相互讲述故事大意。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故事?(感人肺腑、扣人心弦、震憾人心、可歌可泣……)这样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故事还愿意再读一读吗?

  (三)细读感悟

  1、默读故事,想想故事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为什么这些内容能深深地打动你的心?把这些内容划下来,然后投入自己的全部情感好好读一读。

  2、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结合进行朗读训练。

  (1)结合交流课件出示图及文字: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

  ①引导学生抓住“并没有束手待毙”、“迅速地扭成一团”、“突围”等处体会蚂蚁的团结勇敢,并练习朗读。

  ②引导学生抓住“万万没有想到”、“竟”、“突然”等处,体会作者的惊喜之情,并指导朗读。

  ③这里的“区区的弱者”指谁?(蚂蚁)弱是与强相对而言的,现在处于强势,对蚁群的生命构成威胁的是什么?(大火)从文中找出表现火势强盛的句子,并练习朗读。(相机板书:火神肆虐)

  ④火神如此肆虐,形势这样危急,可作为区区弱者的小蚂蚁并没有束手待毙,相反它们采取了结团逃生的方法。多机智的小蚂蚁呀!多勇敢的小生灵呀!让我们带着对它们的由衷赞叹,再次好好地读读这个感人的句子吧!(有感情地齐读出示的句子。)

  (2)结合交流出示:“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烈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

  ①引导学生抓住“火舌舐动”、“不断发出”、“爆烈的声响”等处体会火势的凶猛、形势的危急;抓住“越来越迅速地滚动”、“不见缩小”等处体会蚂蚁的勇敢、坚定。(结合板书:火舌舐动)

  ②指导朗读。

  (3)结合交流出示:“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①说说这段文字为什么令你感动?(相机板书:不松动分毫不放弃岗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以表达自己的感受。

  ②结合理解“肝胆俱裂”。

  ③从外层蚂蚁的壮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里又一次出现了蚁国英雄,现在你对作者称蚂蚁为英雄还有困惑吗?你从这样的称呼中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对蚂蚁的赞颂、敬佩之情。)相机板书:团结合作、勇于献身

  ④再读这句话,读出作者的赞颂、敬佩之情。

  3、学习了这则故事之后,老师还想让大家用上些词语形容蚂蚁,现在你们会用哪些词呢?出示卡片:()的'蚂蚁

  4、带着对蚁国英雄由衷的敬意再来读一读这则感人的故事。

  (四)激情揭题

  1、师述:正是这些一向被我们视作区区弱者的蚂蚁,在肆虐的火海中却是这样的沉着、坚定、团结一致。它们不惜以个体的牺牲,求得种族的生存,是它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和可贵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

  2、板书:生命的壮歌

  这就是18课的课题,让我们一起满怀深情地读好它。

  3、网上征文:故事结束了,你此时此刻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内心又有何感受呢?同学们,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曾有许许多多英雄楷模涌现,他们身上正是有着蚂蚁的这种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你想到了谁?

  (五)学法小结

  1、细心的同学一定早就注意到了,我们的课文中还有另一则小故事。如果我们用上学习《“蚁国英雄”》的方法,就可以自学下一个故事了。

  2、回忆小结学法,结合出示卡片:了解故事大意

  细读感人之处

  朗读表达情感

  附板书设计:

  18、生命的壮歌

  火神肆虐 不松动分毫

  火舌舐动 不放弃岗位

  团结合作 勇于献身

语文教案 篇2

  《猫》句段学习指导

  1、学习这篇课文,重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的小猫的可爱。

  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讲大花猫古怪的性格;第二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它刚满月时十分淘气。

  讲大花猫的古怪性格,是从三方面具体讲的:

  ⑴ 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先讲它老实的具体表现:“成天睡大觉”是说它爱静不爱动;“什么事也不过问”,是说它安闲自在,很温顺,很驯良,不惹人。再讲它贪玩:“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明它在外面玩起来什么也不顾了。最后讲它很尽职。“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是说它还没看见老鼠,只听见声音;“一点响动”,声音不大。“屏息凝视”,暂时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一连就是几个钟头”,是说等候的时候很长。“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说明猫抓老鼠的耐心和决心。

  ⑵ 高兴和不高兴的样子。先讲它高兴时千方百计接近你的样子:“蹭你的腿”“让你给它抓痒”“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再讲它不高兴时的表现:“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说明它不高兴时对什么也不感兴趣。

  ⑶ 讲它什么“都怕”,但又很“勇猛”。

  胆小──“总想藏起来”;勇猛──“蛇也敢斗”。

  上面讲的大花猫的三方面表现,看起来是互相矛盾的,但都是事实,这样写就真实地写出了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再讲它小时候十分淘气。有两层意思:一是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二是稍大一点胆子就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从这个花盆跳到那个花盆”,“抱着花枝打秋千”,盆里的花“被它折腾得枝折花落”。这些句子具体写出了刚满月的小猫十分淘气的样子。

  2、学完这课后,“猫”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为什么呢?

  学完课文后,“猫”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作者长期认真细致地观察他们家的猫,而且抓住了猫的特点的结果。如果没有仔细观察,没有抓住特点,是不可能写得这样真实具体的。因此,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周围的人、事、物,积累丰富的作文材料,作文时才不至于东拼西凑,胡编乱造,才能写出真实的文章。

  3、这篇课文在描述猫长大后的古怪性格和小时候的淘气时,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例句】

  说它老实吧,它有时候的确很乖。……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多么尽职。

  〖分析〗

  在作者的心里和笔下,家中的这只猫就像个既可爱又顽皮的孩子一样。作者就像一个深爱子女的父母在向别人叙述自己的孩子,流露出对猫的喜爱。

  【例句】

  ……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分析〗

  “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明明是猫的脚印把稿纸弄脏了,却说成是“踩印几朵小梅花”,更是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以一定的速度进行朗读,能够体会丰子凯与叶诺索夫笔下白鹅的不同之处。

  2.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3. 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具体描写,唤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三、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与文字幻灯。

  四、课前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认识了丰子凯老先生笔下的白鹅(板书:白鹅),今天,和我们见面的是叶诺索夫笔下的白公鹅(加板书:公),你猜猜,这两只鹅会有什么不同。

  2、同学们能分辨,还能讲出自己的理由,真好。的确白公鹅还真不愧对它多出的这个公字,叶诺索夫还把它比作海军上将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翻开书67面。

  一、 初读感知

  1、 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我的要求是不读错一个字,不读得结结巴巴的,能办到吗?

  2、 交流,找到海军上将了吗?(板书:荣膺,析词)你知道什么样的人能当海军上将吗?

  3、 一只白公鹅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太有意思了,我们再读一遍这有趣的课文,怎么样?这回我要抽同学读。(抽生分段读)

  4、 交流:现在你知道白公鹅凭什么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了吗?(板书:傲)

  二、 比较

  1、 同学们讲得都不错,上一课我们认识的是丰子恺先生笔下的一只白鹅——高傲的鹅老爷,现在我们又认识了叶。诺索夫笔下的海军上将。我想考考大家,我这有它们俩的肖像,你能认清哪个是海军上将——白公鹅吗?

  2、 出鹅图,交流想法。

  结合引导学习白公鹅走路:

  A、走路的样子(请生表演,评演)读出慢条斯理

  过渡:在这一段中,关于白公鹅的走路,作者还有怎样的描写?

  B、车辙凌乱而泥泞的路可不好走,你能想象它用什么办法使自己的细翎不沾一点污泥吗?

  C、狗追赶都不奔跑,这又是为什么呢?它心里会想些什么?(板书:傲气)

  听了你们的.介绍,我知道了,这是一只特别有趣的,特别高傲的白公鹅。同学们也谈了很多自己的想法,有的认为……现在,我来揭晓正确答案——我也不知道是哪只。

  三、 辩论

  “不过,你们先别笑。读了课文,有一点我却可以确定地告诉你们,叶。诺索夫先生可不喜欢这只白公鹅。”不信,我还有证据——

  1、 证据一:捣乱

  出句“有时……乱羽”

  听你这么一说似乎也有些道理。不过我每次读到这都感觉叶。诺索夫讨厌它,你听——(师读)

  引导生读出喜爱。

  2、 证据二:偷食

  出句“有多少次,……主宰。”

  不光偷吃鱼饵,还拖走挂着鱼饵的钓绳,多讨厌,这回你们无话可说了吧?

  (导:它知道自己偷东西吗?)

  (那作者是喜欢它偷东西吗?板书:傲骨)

  3、 证据三:“吃了”

  A出句“白鹅大概认为这个……大吃一惊了。”

  B瞧,作者想到小男孩要把它吃了,该是讨厌了吧?(结合讲讲破折号)

  C听你们这么说,作者是在讲俏皮话啊。

  你听听看,当时作者是不是这么说的(师范读,引学生说出讲俏皮话的特点)

  “讲得有理,那你来试试。”

  D那你看看这幅图,白公鹅要去捣乱了,谁能用叶。诺索夫的调侃的语气对白公鹅说几句话吗?

  四、 小结

  看来作者明着是写白公鹅的缺点,实际上是对这只有着傲气和傲骨的鹅充满了喜爱。还有谁喜欢这样的鹅?

  板 书

  (耀武扬威)的大公鹅

  (威风凛凛)的大公鹅

  (派总写句 解释说明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感知与认识。

  2、能较熟练地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等。

  3、能较好地复习或背诵所要求掌握的篇目。

  4、通过一定的习题练习,让学生巩固本单元所要求掌握的一些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

  第一二课时教学(总第 —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知课文内容

  1、《给予是快乐的》

  ①、你是怎样理解“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这一句话的?

  ②、加深感知“车停后,小男孩……”这一节。

  2、《黄鹤楼送别》

  ①、读课文有感情地读描写诗句意思的语句。

  ②、能熟背课文中的两首诗。

  ③、积累本课的对早春描写的词语。

  3、《郑成功》

  ①、能大致讲一下这个故事。

  ②、让学生准确地复述课文描写收复的一小节。

  ③、说一说郑成功是一位怎样的人。

  二、感知破折号的用法。

  1、说说有哪些用法。

  2、让学生列举一些例子。

  三、积累春联

  1、每人都要积累3—4幅,并且同桌互相交流。

  2、注意对好上下联,以及字的正确书写。

  四、默写词语

  1、默写部分:

  慷慨激昂 载歌载舞 街头巷尾 绵延

  繁花似锦 烟雾迷蒙 融洽 慰劳 暂时

  炫耀 橱窗 给予 礼物 轿车

  2、根据学生默写的情况进行指导。

  五、习题巩固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郑成功》这一篇历史故事,讲述了 的史实,歌颂了 。

  ②、年轻的诗人李白在 (时间) (地点)为大诗人 (谁)饯行。

  2、写出一幅反映欣欣向荣的春联:

  3、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

  教学反馈:

  语文复习研究课——“修改病句”教案

  复习内容:修改病句复习要求:

  ①让学生了解常见病句的类型。

  ②让学生掌握修改的方法。

  ③让学生会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

  ④让学生懂得修改病句的`原则。

  复习重点: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方法修改病句。

  复习难点:分析病句的病因。

  复习时间: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一、教师讲故事引入:有一个外出读书的女孩子,因为没有钱了,就写了一封信寄回给母亲说:“妈妈,我的线(钱)已经用完了,请快点寄点线来。……现在,经过几年的锻炼,我的肚子(胆子)越来越大了。……”

  二、学生听完故事后,说说那个女孩子的信有什么毛病,然后结合自己实际(比如写信、写作文、写日记)说说出现过什么样的语病,最后结合自己学过的知识,说说平常常见的病句类型都有哪些。(学生先同桌讨论,然后组长汇报,老师板书:)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

  ①误用错别 ② 用词不当 ③词序颠倒 ④前后矛 盾 ⑤成分残缺 ⑥ 答配不当 ⑦误用标点 ⑧分类不当 ⑨重复啰嗦 ⑩不合事理

  三、老师出示小黑板,学生分析小黑板上病句,找出不当之处应用自己学过的修改符号(删、补、调、换)进行修改,说说自己是怎样进行修改的。

  小黑板练习题:

  ①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贯彻推广普通话的号召。

  ②在文娱晚会上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③这道题最后终于被解答出来了。

  ④数学作业他都做完了,只剩下最后一道题还没算出得数来。

  学生说了之后,老师帮助学生归纳修改病句的方法:

  ①读:读懂句子,明确句子表达的意思

  ②查:查出病因。

  ③改:对没有表达清楚的部分进行修改。

  ④检查:检查句子是否改通顺,看看还有没有其它语病,是还改了句子原意。

  老师总结出方法之后,再出示一道练习题给学生按照以上方法进行修改。

  四、老师出示小黑板已经修改好的病句,让学生说说这样修改好不好,为什么?

  ①星期天,我穿上洁净的衣服,把脏衣服脱下来。

  (修改为:星期天,我穿上洁净的衣服。)

  ②大家的眼睛都集中到主席台上。

  (修改为:大家都集中到主席台上。)

  学生讨论之后,老师进行总结:修改病句的原则是不改变原意,同时以最简洁的方法修改。

  五、总结复习内容、方法。

  六、练习、巩固。 修改下面病句。(附练习)

  练习一

  ①晚会上,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②春天到了,一朵朵鲜花。。

  ③我们从小讲卫生的好习惯。

  ④儿童节那天,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欢乐。

  ⑤在会上,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⑥ 这次考试中,他取得了优异的成就。

  ⑦ 他办事总是犹豫不决,一点也不武断。

  ⑧ 今天,他穿上了一只很漂亮的皮鞋。

  ⑨ 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⑩ 由于坚持锻炼,他的体质增加了。

  练习二

  ① 我们要不断地改正工作方法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生字词,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3)我深受感动。

  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老师可以适当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

  第二段是课文的第2~8自然段。

  第三段是第9自然段。

  五、练习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准备说点什么,老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

  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白:因为讲桌上堆放的洋槐树籽有浅黄的.,甚至还有豆绿的。籽粒里掺杂着荚皮和角柄。浅黄、豆绿什么意思?说明从颜色上看出种子不成熟,不饱满。

  掺杂着荚皮和角柄写出了从成色上看不纯,杂质多。一些同学只追求上交的树种的数量,而不注意质量。

  2、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

  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同学边说教师边板书:

  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

  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

  (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3、学习最后一段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积累语言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1、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指导书写。

  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如果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外貌

  小女孩神情深深自责

  动作专注认真

  一般大小

  种子饱满精心挑选

  乌黑光泽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文通过丑公主“相亲”一事,歌颂了丑公主诚实、善良、勇敢的美德。告诉我们:以貌取人的思想要不得。本文的卡米拉公主她自信、朴实、坦诚率真、不慕虚荣,不喜欢别人的恭维,“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善良、最诚实、最可爱的女子。”西蒙王子勇敢、机智、诚实、谦逊,不贪图妇女子外表姿色美,不喜欢被“宠坏”的女孩儿,不以貌取人,欣赏内在美,追求真正的心灵美。

  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也是学生升入6年级后接触的第一篇戏剧作品。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让学生初步感知戏剧的特点,了解戏剧有别于其它的题材,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白和动作展开矛盾的冲突,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句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剧本的编写方法,分角色朗读课文。

  2.基本技能:能通过课文中的具体例子,认识剧本作品,并能学会丑公主的优秀品质

  3.思想教育:感受卡米拉公主她自信、朴实、坦诚率真、不慕虚荣,不喜欢别人的恭维。西蒙王子勇敢、机智、诚实、谦逊,不贪图妇女子外表姿色美,不喜欢被“宠坏”的女孩儿,不以貌取人,欣赏内在美,追求真正的心灵美。

  关键处处理:

  1.从他俩之间的对话来体会卡米拉公主和西蒙王子的美好心灵。

  2.续编故事,展开想象,并能编一本好的剧本,能演好课本剧。

  3.动手制作道具,辅助表演。

  4.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本剧,评选表演优秀者,在全班表演。

  教学准备:

  电脑及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作者。

  1.导入。

  相信我们都看过话剧,但我们还没有亲自演一下话剧,今天我们就在学话剧的基础上来演一本话剧。

  2.学生介绍有关话剧的知识。

  3.揭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新的课文《丑公主》。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轻声自读课文,要求: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找找课文中主要写了哪几个人?你喜欢谁?为什么?

  2.读后讨论交流自读情况。

  3.集体交流,了解内容。

  (1)课文记叙了丑公主和西蒙王子相亲的事。

  (2)课文主要写了丑公主和西蒙王子这两个人。主要人物是丑公主。

  4.你最喜欢谁?为什么?结合课文中的句子简单说一说。

  三、再读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可分为“王子、公主相见前”和“王子、公主相见时”两个层次。相见前,国王、王后安排公主相亲事宜,设计了一个“于人无害的骗局”,想在婚礼上让新郎“大吃一惊”;相见后王子、公主一见钟情,真心相爱,相约将计就计,婚礼再见。故事在欢乐的气氛中落下了帷幕。

  2.你最喜欢谁?结合有关的句子内容来谈谈。

  丑公主卡米拉:是个年轻、健康、快乐、勇敢的女孩儿。她是皇宫中“最善良的人”,品格优秀、气质超群,通晓历史,擅长游泳,敢爬山毛榉,荡过护城河,扒住城墙,失败不灰心、不气馁,坚持练习,直至成功。她自信、朴实、坦诚率真、不慕虚荣,不喜欢别人的恭维,“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善良、最诚实、最可爱的女子。

  西蒙王子:勇敢、机智、诚实、谦逊,不贪图妇女子外表姿色美,不喜欢被“宠坏”的女孩儿,不以貌取人,欣赏内在美,追求真正的心灵美。

  3.介绍一下剧本的知识:戏剧有别于其它的题材,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白和动作展开矛盾的冲突,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4.谈一下自己的.收获,可以是关于剧本的,也可以是关于文中主要人物的。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有组织的编排课本剧。

  板书设计:

  卡米拉 善良 乐观 健康 自信 无所畏惧

  丑公主 乐于助人

  西蒙 勇敢 机智 不贪图美色 喜欢正直的人

  课后反思:

  本文通过丑公主“相亲”一事,歌颂了丑公主诚实、善良、勇敢的美德。告诉我们:以貌取人的思想要不得。本文的卡米拉公主她自信、朴实、坦诚率真、不慕虚荣,不喜欢别人的恭维,“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善良、最诚实、最可爱的女子。”西蒙王子勇敢、机智、诚实、谦逊,不贪图妇女子外表姿色美,不喜欢被“宠坏”的女孩儿,不以貌取人,欣赏内在美,追求真正的心灵美。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人物语言、神态、体会人物情感。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妮妮对奶奶的关心,学会关心长辈,关心他人。

  学习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

  学习准备:

  灯片,风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风铃.孩子们都见过风铃,它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呢?我们来听一听,好听吗?有一个叫妮妮的孩子也有一串风铃,她会把它挂在哪里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紫色的风铃》。

  2、师:这一课的生字朋友,你还认识它们吗?我们今天又来和它见见面,打打招呼吧。

  (1)出示生字测读。(抽生读、开火车读、齐读)

  (2)读词,选择你喜欢的词造句。(抽读、齐读)

  愣住,照耀,皱纹,布满,舒展,寂寞,陪伴,风铃

  二、读中体会,品味感情

  1、(师:孩子们对字词掌握得真不错,课文读得好不好呢?老师要请孩子们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最好,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抽生评,正音)

  2、刚才同学们读了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

  (灯片出示) ,()买来一串()送给妮妮,要把紫风铃挂在妮妮的床头,可妮妮把紫风铃挂在(),让风铃陪着奶奶,奶奶不再()

  3、孩子们,刚才我们知道了课文所讲的主要内容,现在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从课文中哪儿知道的?把有关句子读一读(抽学生汇报)

  4、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再读读课文。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在小组内交流。通过组内交流和感情朗读,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吗?

  ①理解词语。采用换词法、联系生活实际或者上下文、做动作等方法理解词语,重在感悟。

  愣住:呆住了,没想到。(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愣住半天回不过神的样子)

  布满:散布、分布。

  皱纹:(奶奶)脸上因收缩形成的一凸一凹的条纹。

  寂寞:清净、孤独。

  ②感悟句子。

  (灯片出示问题)

  ⑴妮妮为什么不把紫风铃挂在自己的房间里,而要挂在奶奶的床前呢?

  (因为紫风铃发出“叮咚——叮咚”的声音很好听,可以陪着奶奶,让奶奶不寂寞。妮妮很爱她的奶奶。)

  (妮妮这种做法可看出她是个尊敬老人的.好孩子)

  ⑵同学们,还有什么办法让奶奶不寂寞呢?

  (利用空余时间陪奶奶聊聊天;给奶奶讲故事;暖和的天气里用轮椅推着奶奶去公园玩一玩,到处看一看;和奶奶一起玩折纸游戏……)

  ⑶看来,同学们和妮妮一样都是懂得尊敬老人的孩子,所以最后紫风铃轻轻地唱起歌儿:“叮咚—叮咚—叮叮咚……”同学们想一想紫风铃在唱什么呢?

  (妮妮真乖;妮妮做得对;妮妮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妮妮真是个尊敬老人的好孩子)

  5、紫风铃的声音好听吗?我们来听一听。你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抽学生回答)

  (1)课文中也有两句描写风铃声音的句子,我们来对比它们有什么不同。灯片出示并对比读描写风铃声音的两句话:

  ①风儿一吹,紫风铃“叮叮—咚咚”,声音真好听。-

  ②一阵微风拂来,紫风铃轻轻地唱:“叮咚—叮咚—叮叮咚……”

  自读后抽读。这两句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对事物实实在在的描写和拟人化描写的异同。

  (第一句是单指风铃的声音;第二句是包含着风铃在唱歌夸妮妮的意思)

  (2)指导朗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四、五自然段,体会体会风铃对妮妮的赞美吧!

  (3)孩子们表现真不错。请你们在小组内自由读一读课文,喜欢哪段就读哪段,读正确、读流利、尽量做到有感情。边读边想想你为什么喜欢它。

  6、抽学生汇报: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或觉得自己读得最有感情的地方读给大家听一听?

  (先小组内练习读,要求人人动口,再自愿在全班读,读后评议。)

  7、你喜欢妮妮吗?为什么?

  交流:在家里,你是怎样对待长辈的?今后会怎么做?

  三、拓展迁移,升华感情

  妮妮是个关心长辈的好孩子,咱们

  班的同学在这方面也做得不错。尊敬、关心长辈从古至今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谁能把自己知道的有关尊敬长辈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四、作业。

  把这个故事演一演或把你这节课懂得的道理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紫色风铃

  妈妈

  买、夸

  送

  奶奶、妮妮(尊敬老人)

  夸

语文教案 篇8

  教材解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共安排了4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的主题是整理寓言故事,这一板块有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回顾自己学过的寓言故事,能进行简单的复述。二是明确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三是将寓言故事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这三个方面层层推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寓言故事,提升语文素养。“词句段运用”包括三部分,一是积累“AABC”和“ABAC”式的词语。二是积累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句子。三是学写通知这一应用文。这一板块从词语到句子,再到段落,体现了学习程度的由浅入深。“书写提示”列举了4个上下结构的字和4个左右结构的字。揭示了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书写时要先考虑好这些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日积月累”安排了9个成语,全部来源于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与本单元品味寓言的主题遥相呼应

  教学目标:

  本次语文园地学习可按照板块依次进行教学,注意每个版块内容难度方面的梯度上升特点,注重实践运用。

  梯度上升特点:从整体上看,本次语文园地学习内容按照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由字到词再到句子,段落这样的一种梯度上升的。从每个版块内容看,其难易程度也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实践运用:1.“交流平台”的第三个环节是“读了寓言,我想到了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可以让学生再列举一些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事情来说明寓言故事中的道理。2.“书写提示”要求学生先看后写再对照,给与学生充足的书写时间。

  交流平台

  1.回顾自己读过的寓言故事,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的复述。

  2.结合自身生活说明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设计意图:寓言故事中的道理是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感悟出来的,又是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加以强化的。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概括整理能力,还能让学生懂得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词句段运用

  1.能正确掌握“AABC”和“ABAC”格式的词语特点,并能进行独立列举,如:“依依不舍”、“津津有味”、“无法无天”、“无影无踪”。

  2. 积累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句子,并能在具体的语境中熟练使用。

  3.了解通知这一应用文的书写规范,并能根据相关要求进行写作。

  书写提示:

  1.了解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即在左右结构的字中,偏旁在左侧,整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如“艳、植、睛”。上下结构的字,偏旁在上方,整个字要写得上小下大,如“霜、害、最”。

  2. 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书写时要先考虑好这些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

  3.养成先看后写再对照的写字习惯。

  日积月累

  1.能正确认读这9个成语,做到读准字音,读熟词语。

  2.了解这些成语背后所隐含的寓言故事。

  3..了解这些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设计意图: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会读会写这9个成语,还要帮助学生了解它们所指向的的寓言故事及其道理,这样学生知识的宽度无形中被拓展了。】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能正确书写通知。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相关PPT。学生回顾自己读过的寓言故事,搜集“日积月累”中9个成语所包含的寓言故事。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熟读精思,品读寓言

  1.布置预习,自主回顾

  回想一下自己读过哪些寓言故事,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

  从这些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选择其中一两个进行思考。

  联系生活实际,这些寓言故事能让你想到哪些生活中的人和事。

  2.复述寓言故事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把寓言故事说清楚。

  (1)教师先进性示范性复述,学生听。

  例:《揠苗助长》讲述的是一位古代宋人为了使自己田地里的禾苗长得快,便将禾苗往上拔,结果禾苗反而快速地枯萎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2)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例子,想一想,要把寓言故事复述完整,需要哪些要素。

  教师点拨:

  古代——时间。宋人——人物。拔苗——事情。禾苗枯萎——结果。

  如果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蕴含的道理。

  学生归纳,复述寓言故事需要包括五部分:时间,人物,事情,结果,道理。

  学生尝试复述故事,教师应给予适当点拨引导

  例;《叶公好龙》:叶公喜欢龙,家里到处都雕刻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后,去拜访他。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这个故事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真正爱好。

  《南辕北辙》: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买椟还珠》:楚国有个珠宝商人到郑国去卖宝珠.他用名贵的木材,雕了一只盒子.又用各种方法,把盒子装饰得很美观,使盒子散发出香味,然后把宝珠装进盒子。有个郑国人,看到这个装宝珠的盒子那么精美,就出高价买了去.把盒子留下却把宝珠还给亍那个珠宝商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应主次分明,不能取舍不当,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学生在复述故事过程中,容易遗漏复述的五要素中的某个环节,而且对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不一定有深刻的感受。因此,教师要进行及时跟进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对复述故事并不熟悉,因此教师的示范非常重要,学生从中提取复述寓言所需要的五大要素,然后按照这五大要素复述自己收集的寓言故事。这样,学生能掌握复述故事的基本方法,也能实现本版块的教学目标。】

  3.联系实际

  这些寓言故事能让自己想到生活中哪些人和事。

  要完成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首先要对寓言故事所反映的道理有着明确的认识,才能将其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二、聚沙成塔,积累词句

  1.预习自学

  根据以下词语特点,尝试再写两个。

  源源不断 念念不忘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无忧无虑 无边无际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师生讨论交流自学成果,从中寻找规律

  (1)类似词语举例

  依依不舍 津津有味 恋恋不舍

  无法无天 无影无踪 无缘无故

  (2)观察词语格式,总结规律

  诸如“源源不断”、“念念不忘”之类的成语,它们的两个字相同,后面是两个不同的字,这种结构组成的词语或成语叫做AABC类成语。

  像“无忧无虑”、“无边无际”之类的成语,它们的第一、第三字一样,其他两字不一样,这样的`成语叫做ABAC式成语。

  【设计意图:学生有一定的词语积累,因此再写两个AABC和ABAC式的成语并不困难,所以学生能够在预习自学环节里完成学习任务。但总结这类成语的规律,对它们进行归纳就需要教师的指导点拨了。】

  感受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1)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读熟教材中列举的两段文字,注意“噘”读为“juē”,“皱”读为“zhòu”。读第二段文字时尝试读出高兴的语气。

  指名读第一段文字,提醒学生注意加点短语“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

  指导学生反复观察加点的短语,寻找特点。

  嘴,眉头——身体的部位

  噘,皱——动作

  结论:这些短语都是由表示动作的词和表示身体的部位组成,表现了描写对象的神态。

  学生根据师生分析得出的结论,补写句子

  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真是急死我了!”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注意说话人物着急的语气。

  例句:他睁大了眼睛,使劲摇了摇头:“你真是急死我了!”

  【设计意图:在观察例句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加点的短语,目的是为了从中寻找特点,从而能够将要求补充的句子填写完整。】

  (2)学生自学第二段文字,尝试寻找加点短语的特点。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读人们说的话,体会人们惊讶,高兴的心情。然后把自己的体会和“高兴地叫起来”作对比。

  总结:通过读人物的语言描写来推测说话者当时的心情,才能填上合适的词语。

  根据结论把句子补充完整,教师及时检验学生自学成果。

  【设计意图:在观察例句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加点的短语,目的是为了从中寻找特点,从而能够将要求补充的句子填写完整。然后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自学第二段文字,又可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4.学写通知

  (1)读通知,找一找,一份完整的通知由几部分构成

  师生合作解析通知的组成部分

  标题,正文,落款,时间

  学生第一次接触通知这一类型的应用文,因此在这一环节学习中,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

  (2)读通知的正文部分,想一想,通知的正文应由几部分组成?

  星期四上午9点——表示时间

  全体同学——被通知者

  教学楼门前——地点

  参加运动会开幕式——通知的事情

  少先队大队部——落款(通知者)

  4与7日——写通知的时间

  在解析正文的过程中,教师应用严谨的语言对学生加以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初步接触应用文,教师的引导示范作用特别重要,因此教师要把通知的各部分组成用严谨的语言表述出来,才有利于学生理解。】

  (3)按照通知的书写规范,根据课本要求写一份通知。

  例:通知各班班长领取新校服。

  通 知

  3月3日(星期五)上午10点,请各班班长在一楼大厅领取本班同学新校服。

  xxx小学

  20xx年3月1日

  例2:通知班上同学参观博物馆

  通 知

  4月10日(星期一)上午8点,请同学们在学校正门集合,坐车参观市博物馆。

  xx小学

  20xx年4月7日

  第二课时

  一、笔精墨妙,体验书法

  1.预习自学

  仔细观察“书写提示”列出的9个字,找出它们的偏旁,把偏旁和另外一部分作对比。

  检查自学

  明确每个汉字的偏旁

  艳——“丰”字旁,静——“青”字旁,植——“木”字旁

  霜——“雨”字头,睛——“目”字旁,害——“宀”

  最——“日”字头,需——“雨”字头

  3.师生合作找出这些汉字字形特点

  (1)汉字各部分的占格情况

  左右结构的字:偏旁占格少,另一部分占格多,例如:偏旁在左侧,整个字就要写得左窄右宽,比如“艳、植、睛”这三个字。

  上下结构的字:同样是偏旁占格少,另一部分占格多,例如:偏旁在上方,就要写得上小下大,比如“霜、最”这两个字。

  (2)找一找这些汉字主要由哪些笔画写成。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这些汉字都是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但是这些笔画的长短是不同的。

  (3)学生根据总结的书写规律和注意事项进行写字练习。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旨在引导学生写好汉字。因此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这些汉字的共同特点,这些共性就是书写这些汉字时的注意事项。学生只有明白了这些规律,才能完成呢既定目标。】

  二、集腋成裘,感悟经典

  1.自学预习

  (1)借助拼音将“日积月累”中的9个成语读熟,做到读准字音。

  (2)查阅相关资料,找一找这9个成语分别对应哪些寓言故事。

  2.检验自学成果

  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好这些成语

  邯(hán)郸(dān)学步 滥(làn)竽(yú)充数

  自相矛(máo)盾(dùn) 杞(qǐ)人忧天

  3.小组合作展示成果:交流搜集的寓言资料

  在这一环节中,对于学生不易理解的寓言,教师应进行及时的点拨指导。

  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一个燕国人听说赵国邯郸人走姿很漂亮,便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未得其能,又忘记自己的走姿,最后爬着回到了燕国。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滥竽充数: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故事讲的是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掩耳盗铃: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有个人想偷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比喻自欺欺人。

  自相矛盾:出自于《韩非子》: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将其破坏!”,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嘲笑他。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

  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

  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楚国有个搞祭祀活动的人,祭祀完了以后,拿出一壶酒赏给门人们喝。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足够,一个人喝则有剩余。我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正要喝,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给它画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然后他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得不偿失的人。后以“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有害无益。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杞人忧天:出自《列子·天瑞》: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塌下来,吃不好饭,睡不着觉,有个智者从天体构成对他进行了开导,终释疑惑。故事告诉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

  井底之蛙:出自《庄子·秋水》:一只青蛙生活在井里,它很快乐,但是它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所以孤陋寡闻,比喻见识短浅,思路狭窄的人。

  杯弓蛇影:出自《风俗通义·怪神》:应郴请杜宣饮酒,挂在墙上的弓映在酒杯里,杜宣以为杯中有蛇,疑心喝下了蛇,心忧而病,应郴听说杜宣生病后来看望杜宣,杜宣看到墙上的弓后病就好了,后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扰。

  学生明确这9个成语蕴含的道理后,再次朗读。

  【设计意图:对于从寓言故事所演化而来的成语,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此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查阅资料进行学习的能力,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完成“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七字成语,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

  2、通过和大人一起读书的活动,巩固拼音,提高阅读能力,并激发读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积累七字成语,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我爱积累

  1、导语:同学们,你们学过了哪些数字?让我们一起数一数。你们知道哪些带有数字的词语呢?(学生自由交流)汉字很丰富,不仅有带数字的四字词语,还有带数字的七字成语呢!让我们一起去积累吧!

  2、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的词语。

  3、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试着认读七字成语。

  4、班内指名读词,教师正音。

  5、多种形式读成语,读中感悟,了解其含义。(教师领读、同桌赛读、班内抢读、开火车读。) “一年之计在于春”是中国劳动人民在千百年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指一年的计划要在春天考虑安排。比喻凡事要早做打算,开头就要抓紧。它强调了春季在一年四季中所占的重要位置。“一日之计在于晨”意思是在早晨要做好一天的打算。比喻对要做的事应该及早地做出准备。也比喻要珍惜清晨的大好时光。“一寸光阴一寸金”意思是一寸时间和一寸长的黄金一样昂贵。比喻时间十分宝贵。“寸金难买寸光阴”意思是一寸黄金也难以买到一寸光阴。形容时间非常宝贵,应当珍惜。

  二、我爱读书

  1、导语:读书使人进步,读书让人快乐。让我们一起读书好吗?

  2、导读:我们一起读书得做到什么呢?

  3、学生讨论后明确:大家一起读书时,尽量保持安静,不打扰他人,向他人请教问题时要小声。

  4、课件出示“和大人一起读”内容——《小松鼠找花生》。

  5、师生一起读。

  (1)过渡:静静地读书,美美地享受。这种感觉好吗?你从《小松鼠找花生》这个故事中得到了哪些收获?也可以谈谈读了这个故事的感受。

  (2)学生自由交流读书的收获或感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28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赶海》教案11-24

语文试讲教案09-05

语文《荷花》教案09-24

语文教案11-22

语文教案11-22

语文教案11-22

语文教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