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海经》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山海经》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 掌握课文的生字生词,整体感知课文。
2、长是准确把握阿一个怎样的人,体会作者“不虚美、不隐恶”真实写人的主张。
3、 学习用一两件事真实、生动、传神地写熟悉的人物。
重点:
领会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领会作者围绕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的方法。
预习形成:
一、引入:有谁还记得我们初一学过的,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美女蛇的故事?记得这故事是谁讲的吗?我们今天来学习鲁迅先生专门写她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阿长与《山海经》。在学习课文内容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遍生字生词。
二、检查预习:
(一)注音:
掳( )去 震悚( ) 惶( )急 疮( )疤( )
诘( )问 惧惮( ) 粗拙( ) 疏( )懒 骇( )
(二)为下列词语中加括号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莫(名)其妙 ( )
A 名字 B 说出 C 名誉 D 有名的
2、(念)念不忘 ( )
A 惦记,常常地想 B 念头 C 读 D “廿”的大写
3、(疏)懒 ( )
A 分散 B 不亲密 C 粗心 D 不熟悉
4、烦琐之(至) ( )
A 极 B 以至 C 到 D 至于
三、 自主学习,请大家将课文仔细地阅读一遍,解决下列问题。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4、“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5、文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6、划出描写阿长的句子,判断这些句子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
四、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1、分析“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处,写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
2、 依照文中事件的次序划出事件中表明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态度的词句,对比前后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3、作者叙述的几件事情中,属于“抑”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属于“扬”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
五、检测反馈:
1。指出下列句子描写人物的方法。
(1)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抛炸,我惧惮她什么呢!( )(2)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把握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3)“哪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吗?我们也要被掳去。”
2。下面哪些句子是表现长妈妈的性格特点的?在该句后打“√”
(1)她生得黄胖而矮。( )
(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着什么事。( )
(3)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母亲去了。( )
(4)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 )
五、课外延伸:
在你童年的记忆中,有没有接触过类似课文中所说的作者幼年吃福橘的“规矩”?如果有,请简要概括“规矩”的容,写出你当时的感受,谈谈你现在对他的看法。
阿长与《山海经》学案 第二课时
设计人:郝希凤 20xx、10、23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析阿长这一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
(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分析文章先抑后扬的写法。
【预习目标】
1、布置自读课文,要求读准以下字音,并注音。
掳 悚 絮说 惶急 疮疤&nbs
p; 诘问 渴慕 霹雳 辟头 画舫
2、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用“阿长是一个 的人”说话。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全方位感知人物,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
【拎出线索】
1、问:者对阿长的感情怎样?边听边标出课文中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的词句。 并总结作者对阿长情感变化的过程。
一、品味细节
1、读课文,要求找出作者感情变化的原因。
提示:我们知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作者的感情变化是因为发生了一些事情。也就是说,这些事情就是我感情变化的原因。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联读课文,用简要的话概括出这些事情。
2、这些事中哪些地方写得最细,最精彩。请找出来,用“ 写得好,它写出了 ”的`句式进行品析并发言。 (不少于2处)
二、想象创新
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 请同学们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放飞想象的翅膀,赋予人物新的时代特色,代长妈妈说些话。
三、自主学习,完成下列问题:
阅读文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最为心爱的宝书”回答下列问题。
1、当“我”听到阿长买了《山海经》后,是怎样的一种精神状态?请用原文回答并指出这句话所用的修辞方法。
2、“我”对阿长产生敬意的原因是什么?“我”对阿长的评价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3、人不肯做”中“别人”指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伟大的神力”中“神力”指代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山海经》,体现她对“我”的________,而“我”认为“________”,也就从来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事,这次也只淡淡地回答,表现了“我”对阿长的________,这些都为下文________设下了伏笔和悬念。
四、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1、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该句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它表明了作者________的感情,句中的“这”指代________________。
2、这四本书,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样说?
五、课外拓展:名著导读。书目:《西游记》、《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
(1)请从上述书目中选择一部你熟悉的作品,对其中你喜欢的一个人物进行简要评析。
作品:《 》 人物:
人物性格: 相关故事:
(2)谈谈你阅读课外读物的方法以及该读物带给你的收获。
六、作业、
在你的童年中,有没有想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同人?你怎样看待他们?请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山海经》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散文组织材料的线索,了解文学作品中细节的写法和作者先抑后扬的写法。
2、 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用简明语言概括课文的能力、分析语言蕴含情感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一位普通劳动妇女的深深地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先抑后扬表现她善良一面的写法。
第一课时
一、导语引入课题。
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在长妈妈去世三十年后,作者仍写此文来纪念她,可见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厚感情。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看课文:阿长与《山海经》
板书标题、作者。
二、自读课文,查字典解决阅读中遇到的生字难词。
三、速读课文,列出阅读提纲,准备复述。
复述的要点:长妈妈的称呼的来历——长妈妈的一些坏毛病(切切察贸、俄相不好)——长妈妈的一些令人厌烦的规矩(吃福橘等)——长妈妈为“我”买回《山海经》。
四、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代表进行复述课文比赛。
五、讨论下列问题: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哪些事是详写?哪些事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明确:作者写此文目的不在于写自己厌烦、讨厌阿长,大揭其短,而是要表述出自己对长妈妈的敬意和怀念。因此着重写买《山海经》,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意思,而略写其他,作者力求写出一个真实而鲜活的长妈妈的形象,也为后面抒写对长妈妈的敬意和怀念作了铺垫,是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2、预习课文,重点研读“买《山海经》”一节。
第二课时
一、学习1—17自然段。
1、分组朗读1—17段。
2、思考:文中描写的'一些有关长妈妈的琐事表现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①喜欢切切察家②管“我”很严,喜欢“告状”③睡觉爱在床中间摆“大’”字④元旦早晨塞福橘⑤烦琐的规矩⑥“长毛”的故事⑦为我买《山海经》
性格特征: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淳朴、善良、迷信;关心孩子
二、重点研读买《山海经》一节,即第18—28自然段。
作者叙述有关长妈妈的一些琐事之后,笔锋一转,用相当多的篇幅推出了买《山海经》一节。
1、默读18—28自然段。
2、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⑴ 买《山海经》一事的起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
⑵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
【《山海经》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阿长与山海经》语文教案11-28
《阿长与山海经》语文教案09-30
七年级下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11-28
语文的教案01-11
语文的教案11-28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穷人教案10-29
语文备课教案10-02
语文上册教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