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5-03-16 09:12:05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语文教案模板汇编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语文教案模板汇编7篇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10个生字;认识部首示字旁;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并书写汉字“坪;正、’弱、林、保;礼”;能用音序查字法查“弱、礼、保”等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顿读;按标点停顿。背诵课文。

  3.能联系生活实际,为绿化设计标语牌。

  4.懂得保护公共绿化人人有责。

  重点和难点:

  1.能独立认识生字的字音,并能通过查字典认生宇“弱、礼、保”;认识示字旁。

  2.通过阅读,明白“巨人”的含义,人类应该用自己强大的力量成为保护大自然的巨人。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多媒体引入,同时出示生字:草坪、藏、森林、婚礼(借助媒体演示)

  2.如果你来到了这块草坪上,休会有些什么感想呢?请用一、二句话向大家介绍。

  3..出示:巨人(1)指名拼读(2)学习“巨”的.笔画(学生书空)(3)“巨人”是怎样的?

  4.(补全课题)齐读课题,有什么问题想问?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自学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交流自学情况。

  (1)抽读词语,特别读准带点字的字音。草坪、巨人、森林、正在、举行、弹琴、地震、亲情、藏(读准前后鼻音)

  (2)谁来做做小老师带领大家识识这些生字。

  (3)出示:弱小、保护

  3.检查读文。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课题中的“你”是指谁?

  4.自己轻声读读课文,为什么说“我们人类”像巨人?找到有关的内容好好读一读。(读好1、2节)

  5.交流朗读。

  (1)指名读

  (2)和同桌一块儿读一读

  (3)师生配合读

  (4)配着媒体比赛读一读

  (5)读一读课文第三节,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节?

  6.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读了这一节了解了什么。

  7.小结。

  三、熟读成诵,感受体会。

  1.你们愿意做怎样的巨人呢?齐读全文。2.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3.试背课文。

  四、游戏巩固,课外拓展。

  1.美丽的大自然(出示各种花、草、动物,带有词语)

  2.多媒体:公园里有翠绿的草坪,美丽的花坛,请为它们设计一条宣传标语。个人思考,小组交流。

  3.希望你们回家后为小区的绿化也设计一条宣传标语,提醒小区里的居民都要保护绿化。。

  五、指导书写。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

  2.学习用换偏旁的方法识字,在搭配词语,读“节气歌”中巩固识字,积累词语,并了解二十四个节气。

  3.感知动物的奇妙,能把自己了解的动物讲给同学听,并把说的内容写下来。

  教学重点:运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能把自己了解的动物向同伴介绍并写下来。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聪明的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步入【出示:语文园地五】,相信大家会有新的收获。

  二、我的发现

  1、【出示句子:这书上有字】

  (1)齐读句子。

  (2)谁能给句子加上两个不同的标点,使两句话的意思不一样?

  (3)【出示句子:这书上有字。 这书上有字?】

  (4)学生读句子,要读出不同的语气,读后要讲一讲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引导理解:用“。”说明讲的话是真实的。用“?”表示值得怀疑,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发现了句号、问号的不同用法,老师为大家鼓掌。

  2、【出示句子:你的玫瑰没有白栽】

  (1)齐读句子。

  (2)谁能给句子加上两个不同的标点,使两句话的意思不一样?

  (3)【出示句子:你的玫瑰没有白栽! 你的玫瑰没有白栽?】

  (4)学生读句子,要读出不同的语气,读后要讲一讲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引导理解:用“!”说明抒发了强烈的感情。用“?”表示值得怀疑。

  3、【出示: ⑴今天老师没来 ⑵明天是你的生日】进行练习:

  三、读读认认

  1、【出示:材、拦、蚪、猴、伴、膀、慢、祖】学生认读。

  2、【出示带拼音新字:财、栏、抖、喉、拌、榜、馒、租 】学生认读,并

  说说上下两行生字的不同处和相同处。

  3、学生自主的认识生字,同桌间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4、用扩词和抽读的方法巩固生字。

  四、我会连

  1、【出示: 打开方向 茂密的乌云辨别宝藏 满天的空气 寻找窗户 清新的枝叶】

  ⑴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⑵明白题意后连一连,师巡视指导。

  ⑶指名汇报学情。

  ⑷讲要点:前后词语要恰当。如:“打开”只能对窗户、门、抽屉、盒子等可以紧闭的东西。再如:“辨别”只能对方向、色彩、图案、脚印等内容。

  ⑸补充练习:

  【出示:追赶 羽毛晴朗的 馒头 搅拌 羊群香甜的 财富 抖动 水泥宝贵的 天空】

  五、读背节气歌

  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多少个节气吗?你们会读节气歌吗?

  1、【出示:节气歌】

  2、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

  3、指名读,师生正音。

  4、师范读节气歌。

  5、【出示:每一季节相应的节气】

  6、想想:我们现在处在哪个节气?

  7、熟读成诵。

  8、我们不仅知道了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而且还会读、会背节气歌,回去后把这些知识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及你的朋友们,好吗?

  六、总结:

  时间过的真快,一节课又结束了,同学们有新的收获吗?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一、设情境,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

  同学们,老师今天带大家去一个地方,愿不愿意去?【课件播放:动物世界】 看,这是什么?【出示:动物世界】

  动物世界里有哪些动物?你知道这些动物的特点吗?【出示:鹦鹉能学人说话;大象能帮人运东西;经过训练的狗能为盲人领路??】

  大家知道真不少,真是:不看不知道,动物世界真奇妙。

  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动物可爱吗?

  其实,在地球上,除了我们刚刚看到的这些动物,还有许多动物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它们和我们一起充分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一切。它们像我们一样自由的呼吸着新鲜空气,愉快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动物世界吧!【出示题目:奇妙的动物世界】

  二、生互动,竞猜激趣。

  老师知道我们班好多同学都十分喜爱动物,其实老师和你们一样。今天我就要向大家介绍一种小动物,不过,我不告诉你们它是谁,如果你能从老师的描述中很快猜出来,请你举起小手给老师发送个暗号。现在,我要说了,你可要注意听啊。

  师故做神秘的说:它圆圆的头上竖着一对小耳朵,摸上去毛茸茸的。它有一对灵活的大眼睛。它的眼睛还会变。早晨像枣核、中午就成了细线、夜里变成圆溜溜的,像两个小绿灯泡。它还有4只小爪,特别尖,可跑起来一点声音也没有。嘿,它叫起来就更可爱了,轻轻的,喵喵。

  它是谁?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谁知道有关猫的知识,愿意给大家讲讲吗?给大家介绍介绍。这些知识你是从哪知道的?

  看来书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它能告诉我们好多知识。今后我们要多看书啊。

  三、生互动,培养交际能力。

  听了大家的介绍,真是太有趣了。大家愿不愿意像老师这样把你熟悉的动物描述给同组同学,也让他们猜一猜?

  我们怎样才能不互相干扰呢?

  好,开始行动吧。

  各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有秩序的'进行交际。师在其间巡视,参与学生的交流。

  四、代表上台描述,师生齐互动。

  各组同学交流得都非常好,大家的发言真精彩。现在,请各组推选出你们组描述得最生动,最形象的同学当代表站到台前来。

  各组代表上台。

  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因为你们是组里最棒的!一会儿,可要拿出咱的真本事啊!现在,谁先为大家描述他所熟悉的动物?

  你还知道它的其他知识吗?

  让我们用掌声感谢这位同学的精彩讲解,并欢迎下一位代表上台。

  五、写一写

  同学们说的都特别好,老师听得津津有味,愿意把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写出来,让更多的小朋友们都来了解它们吗?

  1、【出示写话要求:可以描写它可爱的样子;可以写它有趣的生活习性;可以写与它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

  2、学生练习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写好后,与本组学生进行交流。

  4、学生展示。

  六、总结收获,升华情感。

  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了奇妙的动物世界,了解了那么多有趣的动物。【出示:我们知道了长颈鹿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它总是站着睡觉;还知道了大公鸡靠吃沙子和玻璃片将肚子里的食物磨碎。】我们的收获真不少啊!今后,就让我们与这些可爱的动物伙伴们友好的生活下去吧!

  第三课时(展示台、宽带网)

  一、展示台

  1.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同学们搜集了不少的资料,先展示给小组内的同学看看吧!【出示:展示台】

  2.在展示的同时,能把自己的资料给别人做个介绍。

  3.小组派代表全班精品展示。

  二、宽带网

  1.哪些同学上网查过资料?上网对你有什么帮助?【出示:丰富课外知识,开阔视野。】

  2.【出示:短文】读读短文,想想你了解到什么?【出示:食虫植物“猪笼草”和喜欢热水的鱼。】

  3.你有什么想法?如果想要获得更多的知识,应该怎样做?【出示:看书看电视的时候,我们要留意大自然的奇异现象。】

  4.课外拓展:

  上网查资料《有趣的动物、植物》。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三、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学习自己不懂的字词。

  2、课前让学生利用双休日等休息时间,就近观察车站、医院、商场、银行的问讯处,了解问讯处的服务时间与服务内容,实地感受问讯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问讯处工作人员交流。

  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的耳朵都可以听到很多声音,飞机飞过的声音、下雨的声音、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像现在,同学们可以听到老师说话。那么老师想请问同学们,这样的听是倾听吗?(提问学生,总结学生答案)

  师:倾听就是认真地听,仔细地听。但它还有什么更重要更深的含义吗?清晨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给了“我”信心。倾听的力量多么神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倾听的故事,让我们更深入地去了解倾听的内涵,看看这次倾听又给谁带来了什么样的帮助?。

  2、揭题解题

  ①出示课题:师在课件中出示课题,并在黑板上板书:12*

  用心灵去倾听

  ②读题:

  师:请齐读课题,再齐读,再读。(生读三次课题)同学们,在这个课题中,你们觉得关键词语是哪个?(总结学生答案,再叫学生齐读关键词语:心灵、倾听)

  ③初读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都预习过课文了吗?谁能告诉老师,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叫什么名字?(总结学生答案:苏珊和作者汤米。)

  师:那谁来和大家说说,是什么让苏珊和作者汤米联系在一起,从而发生了一段美好的故事?(总结答案:电话)

  师:这就和听有关了。那苏珊在哪里工作?(总结答案:问讯处。)

  师:问讯处是什么地方?(总结学生答案,介绍有关问讯处的小知识)

  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都在课前去了解过附近的问讯处,与里面的工作人员交流。现在老师就给大家讲讲有关问讯处的一些小知识。问讯处其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在我国,许多公众服务场所也都设有问讯处,比如,医院、车站、码头、商店、银行等。它们为人们就医、乘车乘船、购物,办理金融业务等这些活动带来很大的方便。可能大部分同学对问讯处还是比较陌生,希望大家可以利用双休日等休息时间,就近观察车站或医院的问讯处,了解问讯处的服务时间与服务内容,实地感受问讯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问讯处工作人员交流。

  师:回到我们的课文当中来,哪位同学能说说在问讯处工作的苏珊,她的听是什么样的听?心不在焉的?认真的?(总结答案:她的听是认真地听,倾听。)

  师:苏珊的倾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总结答案:用心灵在倾听)

  师:是的,倾听,不仅仅用耳朵,更用心灵。这就是倾听更深一层的内涵了。看来同学们都预习得很认真,并且很有效果。给自己掌声鼓励鼓励吧!

  ④再读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地方做个记号,再读一遍。读完以后请大家说说,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个动人故事?(指名叫学生说

  “我”和苏珊交往的过程)

  师:同学们已经大致了解了这个故事,下面我们就要来深入学习感受它。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这个故事的发展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总结答案,出示课件,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按事情情节的发展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我”开始以为苏珊是住在电话机里的无所不知的小精灵,只要拨“105”,就能得到她的帮助。

  第二部分(3~6段)写“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情急之中拨通了电话,得到了苏珊的热情帮助,对她产生了好感。

  第三部分(6~12段)写“我”与苏珊聊天,苏珊总是用心灵倾听“我”的声音,耐心地给“我”帮助与安慰,她成了“我”从未谋面的第二个母亲。

  第四部分(13~结束)写长大后,“我”利用回故乡的机会与苏珊取得了联系。就在我们约定见面的前夕,苏珊不幸病逝了。“我”深切地怀念她。)

  ⑤深入分析:

  师: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的第一部分,请同学们齐读第1、2自然段。(学生齐读)

  师:谁来说说着迷这个词什么意思?(总结答案:着迷:对人或事物产生难以舍弃的爱好。)

  师:那小时候最令“我”着迷的是什么呢?为什么?(总结答案:那台老旧的电话机。因为这部奇妙的电话机,住着一个无所不知的小精灵。)

  师:无所不知是什么意思?你是从哪里看出来小精灵无所不知的?(总结答案:无所不知:没有什么不知道,万事通。因为爸爸可以从她那里知道现在几点了,明天天气怎样,火车出发的时间以及爸爸朋友的电话号码。叫学生画一下这些句子。)

  师:电话里真的住着一个这样的小精灵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感受“我”小时候美好纯洁的童心,由此使学生更深体会苏珊的用心倾听、热情帮助对保护“我”的这颗童心,使我健康快乐成长是多么重要)

  师: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第二、第三部分。大家快速默读第3~12自然段,读完以后,四人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出示课件)

  (3)生活(关心)

  ①当“我”一人在家,手指被锤子砸伤时,急忙打通了问讯处的电话,发现什么?

  (“小精灵果然在里面,她是个有着温柔嗓音的女子”这时,苏珊已经化身为作者心目中的小精灵)

  ②“我”的手指受伤,刚接通电话时“我”的反应是怎样的?(总结答案,出示句子: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③“我”为什么哭?(手指被锤子砸伤了,很痛,所以哭。)

  ④为什么“我”在打电话之前没有哭?直到电话接通了才放声大哭?(因为“我”知道哭也没人听见,所以忍着。这时候有人听“我”说话了,就像在孤独无助时找到了希望。所以除了因为手指受伤了,痛苦地哭,还因为在孤独无助时找到了希望的幸福地哭。)

  ⑤听着“我”在哭诉,苏珊怎么说的?请读一读。(“你够得着冰箱里的冰块吗?”引导学生读出关心、安慰的语气。叫几名学生读。)

  ⑥接下来,苏珊还说了什么?(“你把冰块倒进厨房的水槽里,再拿起一块放到

  受伤的手指上。”用演示当时情景的办法,让学生学习苏珊,加深体会,学会怎么倾听安慰别人。如:师:可是我听了仍然疼,怎么办?生:汤米,别怕。你的手指很快就会好的,你把冰块倒进厨房的水槽里,再拿起一块放到受伤的`手指上。还疼吗?师:嗯,不疼了。谢谢你,苏珊!谢谢你的关心和帮助。)

  (板书:生活、关心、安抚)

  (1)学习(耐心)

  ①我学习上遇上问题时,苏珊怎么帮助我?(耐心为我解释。)

  ②解释什么问题?请读。(怎么计算一个长方形物体的面积?西班牙的首都在哪里?“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

  ③师生演示打电话。师当小时候的作者,学生当苏珊。(师:你好,苏珊。生:你好,汤米。师:你能告诉我怎么计算一个长方形物体的面积吗?生:……师:可是我还是没听清楚,你能重复一遍吗?生:……师:我记不住,你能告诉我用什么方法记住吗?生:……师:哦,苏珊,我还想问你一个问题,西班牙的首都在哪里?生:马德里。师:苏珊,我的语文作业还有个地方不会做。生:……师:“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生:……师:明天要秋游,我要怎么准备?生:……)

  (适时提醒学生礼貌用语和说话语气,并特意反复问一个问题。多指几个学生演示,直到学生被训练得很有耐心。)

  ④同学们,从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苏珊很有耐心,工作有责任心。)

  (板书:学习耐心,讲解)

  ⑤出示句子: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这句话该怎么读?该强调什么词?为什么?(引导学生读出感激的语气,强调“总是”、“一遍遍”,先齐读,再指名读。)

  (2)心理(爱心)

  ①师指课题:还从哪里可以看出苏珊是在用心灵倾听?(当“我”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苏珊安慰我说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唱歌。出示句子: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让学生齐读)

  ②是什么原因让苏珊说这番话的?(因为“我”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很伤心。苏珊想安慰我。)

  ③你怎么知道“我”很伤心?作者告诉苏珊自己很伤心了吗?(“我非常难过,心比被锤子砸了的手指还疼”,指名回答,再齐读,引导学生读出非常难过的语气。锤子砸了手指,作者说心比手指还要疼。看来作者确实伤心了。但没有告诉苏珊自己伤心。)

  ④那苏珊是怎么知道的?(是从“我”的话里听出来的:能告诉我为什么吗,苏珊?为什么这只整天唱歌的小鸟,突然一动不动了呢?叫学生齐读“我”说的话,引导学生读出伤心、难过、困惑的语气)

  ⑤师再读:“能告诉我为什么吗,苏珊?为什么这只整天唱歌的小鸟,突然一动不动了呢?”

  大家用心听,看听出什么了?(指多名学生回答,总结答案:作者非常不愿意金丝雀死去,他希望金丝雀只是不动了,过一会儿还能活过来;作者对死充满了恐惧;作者伤心到了极点……)

  ⑥师:你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些苏珊听出来了吗?(听出来了。)

  ⑦苏珊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作者金丝雀死了呢?这说明了什么?(她很有爱心。她不想让“我”太伤心;她很乐观,把死看成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板书:心理爱心、乐观)

  ⑧让我们学着苏珊的语气来安慰作者。(再读苏珊的话,引导学生读出美好平和、乐观安慰的语气)

  ⑨听了苏珊的话,“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总结答案:从第11自然段中我们知道作者不伤心了。

  ⑩男女生比赛读读第11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信任平静、很有爱心的语气,强调用心灵去倾听。)

  (3)回味(童心)

  ①师:小时候,苏珊用心倾听并帮助“我”。长大后,她还会用心倾听“我”说话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下面我们就要接着学习课文最后一部分,从中寻找答案。(总结答案:会用心倾听。从这些地方看出:作者回故乡小镇,与苏珊取得联系,问苏珊“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她回答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

  ②苏珊与作者回忆的是作者什么时候的事?(小时候)

  ③作者对苏珊是怎样的感情?(出示课件: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苏珊和作者一起回忆作者的童年,这说明苏珊依然保持着一颗?——童心。苏珊对“我”付出了母亲般的关爱,是我未谋面的母亲,成了我心灵的守护神。)

  (板书:回味童心、守护)

  ④苏珊是怎么看待“我”和她之间的交往的?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生活就是这样,当你用心付出的同时,不经意间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⑤苏珊对“我”母亲般的关爱一直到她离开人世之前,细心的孩子们,你们发现了吗?(出示苏珊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先指名读、再齐读,要有感情地读。)

  ⑥苏珊为什么要留言?你怎么理解她的留言内容?(怕我伤心、难过,希望我乐观对待生活,过得幸福快乐……)

  五、课外拓展

  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想一想,苏珊在写留言前会想些什么?(小练笔)

  2、如果你是汤米,你想对已年老的的苏珊说些什么?(小练笔)

  3、细心的同学们,四川地震以后,留下了很多孤儿,让我们也用心灵去倾听,带给那些受伤的小朋友的幸福与快乐好吗?

  (可在报刊或网络上查找有关信息,感受他们的苦难痛楚,根据自己的能力付诸关爱他们的实际行动。)

  六、总结深化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完后叫学生画出觉得感动或喜欢的句子,小组讨论并和全班同学分享感受。)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阅读了一个有关倾听的美好故事。同学们知道吗,这其实是发生在西班牙的一个真实故事。希望同学们都能从两个主人公身上汲取到真情的力量,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懂得用心去倾听,真心去关爱,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与幸福。能懂得在遇到困难时要积极向别人寻求帮助,像汤米一样;在别人求助时要真诚地伸出援手,像苏珊一样。让我们一起体味人性的美丽之一:用心灵互相扶持。因为正是这人性之美才能帮助我们度过人生的一个又一个难关。

  【板书】

  用心灵去倾听

  苏珊 倾听 抚慰 我

  关心、安抚 生活

  耐心、讲解 学习

  爱心、乐观 心理

  童心、守护 回味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10个生字,1个多音字。学写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孔子在学术上取得巨大的成就是与他的刻苦、虚心好学分不开的,教育学生要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查阅资料,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教学难点

  孔子是怎样勤奋、刻苦学习的。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前收集孔子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名言揭题。

  1.出示孔子的'名言,读一读。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交流自己搜集的孔子的资料。

  简介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者,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3.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读了课文,你对孔子增加了哪些了解?

  三、理解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画记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2.讨论交流:

  (1)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有哪些?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什么?

  (2)相机理解以下词语。

  字: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叫字。

  举目无亲:抬头看不到一个亲人。形容人地生疏。举目:抬起眼睛,指抬头。

  孤苦伶仃:孤单困苦,无依无靠。孤苦:没有依靠,生活困苦。伶仃:孤独。

  羞惭:羞愧。

  (3)这个自然段与后面的内容有什么联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小结。

  4.齐读。

  四、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识记生字词。

  2.检查交流识记方法。

  3.指导书写。“惭”为左中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把各部件写紧凑。“艰”字的右边部分不要写成“良”。“懂”字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尊”的上面不要写成“”。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朗读课文。

  2.提问:课文介绍了孔子的哪些故事?

  二、理解第二至五自然段。

  1.自由读。

  思考:讲了孔子的哪些故事?

  2.讨论:

  (1)孔子的境况非常凄凉,他是怎样对待学习的?

  相机理解以下词语。

  祭祀:旧俗备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师法:在学术或文艺上效法(某人或某个流派)。

  风凉话:不负责任的冷言冷语。

  礼法:社会上通行的法纪和礼仪。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然:对,正确。

  经典:泛指各宗教宣扬教义的根本性著作。

  传诵:辗转传布诵读。

  (2)如果平时听到别人说你的风凉话,心情会怎样?

  3.讲故事。

  (1)课文中讲述的关于孔子的故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

  (2)小组内讲故事。

  (3)指名上台讲。

  三、拓展延伸。

  1.孔子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从这些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2.你还知道孔子的哪些故事?交流孔子其他方面的故事。

  3.如果我们面对孔子,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模拟采访孔子。

  四、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孔子名言做成书签勉励自己。

  2.有兴趣的话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阅读《论语》。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味文章的感情。

  2.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内容。

  3.培养学生探索科学未知领域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让学生加强朗读,主动探究,把握演讲词的思想感情,感悟主题。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加强朗读。

  教师:请物理老师或对航空航天感兴趣的同学介绍有关航天飞机和载人宇宙飞船的概况;查阅有关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网络信息,补充资料。

  教学内容

  《真正的英雄》是一篇演讲词。演讲者是美国总统里根,他就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的事件发表了声情并茂的演讲,对罹难的英雄表示哀悼,并决心继续对宇宙进行探索。这篇演讲词以真切的感情打动人,鼓舞人,教师要引导学生悉心感受。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查阅了有关航天飞机和载人宇宙飞船的资料,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查阅的资料。

  (学生交流,相互补充,教师参与引出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

  明确学习目标。(投影显示)

  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教师范读课文。(配录音)

  学生听读,仿读,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

  演讲词的主题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

  里根的这篇演讲哀悼罹难的英雄,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演讲词的内容虽然写的是美国人和美国的事,其意义却超越了民族、国家和不同的科学领域,上升到全人类的'高度,体现了人类最闪光的品质──百折不挠地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

  研读与赏析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思考。(投影显示)

  从文中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为什么感动了你。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理解几个精彩的句子,师生共同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学生再次朗读让自己感动的句子或段落。

  体验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里根总统宣扬的美国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精神?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

  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来看待这种精神,把它看成全人类的优秀品质。只要是人类的精华,都应当借鉴、学习、吸收。

  作业

  1.摘抄好句子并学会运用。

  2.有兴趣的同学继续搜集有关航天飞机和载人宇宙飞船的资料,感受人类的伟大和科技的进步。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思考问题。

  1.同学们一定很喜欢童话故事,说一说你读过哪些童话故事。

  2.今天我们学习一新的童话,板书:《群鸟学艺》。

  3.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文。

  投影(先请一名同学把三个问题读一遍。)

  (1)课文讲了哪些鸟向凤凰学搭窝?

  (2)猫头鹰、老鹰、乌鸦、麻雀是怎样学的?它们为什么没有学会搭窝的本领?

  (3)小燕子是怎样学的?为什么它搭的窝不仅漂亮,而且又结实又暖和?

  4.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字词查查字典。

  (二)细读课文,填表格。

  1.许多鸟都向凤凰学过搭窝,可是有的仍旧不会搭,有的搭的窝很粗糙,然而,只有小燕子搭的窝,不仅漂亮,而且结实、暖和。这是为什么呢?默读课文。

  2.填写表格,理清思路。

  3.同学交流,纠正错误,加深理解。

  (三)再次读文,谈体会(班上交流),悟道理。

  师:同样是向凤凰学搭窝,五种鸟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呢?归纳如下:

  1.猫头鹰听了凤凰的话心想:“有什么好学的”就飞走了。表现出它看不起凤凰,根本不屑一学的傲慢态度。

  2.老鹰听了凤凰的.话后,心想“挺简单”,也飞走了。表现它认为搭窝是轻而易举的事,自以为是。

  3.乌鸦听了凤凰的话后,心想:“原来就是垒树枝,我也会了”,“得意地飞走了”,反映它认为搭窝没有什么可学的,非常不虚心的态度。

  4.麻雀听了凤凰的话以后,心想:“和我想的一个样”,“转身飞走了”,反映了麻雀自鸣得意的神态。

  5.小燕子自始至终认真地听,最后“唱起动听的歌,向凤凰表示感谢”,说明了小燕子认真、虚心的态度。

  总之,猫头鹰、老鹰、乌鸦、麻雀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应有的虚心和耐心。因此,窝都没有搭成功。而小燕子学习态度端正,在学习中认真、虚心、耐心,因此与它们的结果不同。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人物的身份,时的语气及心理活动。比如:凤凰是老师,自始至终都在认真地教,所以读它时的语气要亲切而耐心。猫头鹰很骄傲,觉得凤凰只是长得漂亮,不见得有什么真本领。朗读中应注意把它骄傲、目中无人的语气读出来。老鹰、乌鸦、麻雀都是只学到一点就走了,自以为学会了,朗读中要把它们不虚心,很得意的语气读出来,在分角色朗读过程中,提示语不必读出,遇到省略号处,下面的对话要紧接上,显出这些鸟很不耐心的态度。

  在练习朗读的过程中,可让学生先分组练习,然后各自推荐代表,做朗读表演。也可以用课本剧表演的形式,训练学生带动作表演朗读,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读熟课文,预习16课。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识字。

  2、理解课文,提高认识能力。

  【主要策略】

  以朗读为载体,以语感训练为突破口。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4课,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二、读课题

  指名读课题。

  大家有没有注意:这个字(芦)他读的是第几声?(轻声)对了,这个字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板书:lu)其实这个字还有两个读音:lú、lǔ。(板书)常用的读音是:lú,芦苇的“芦”,芦花的“芦”,芦席的“芦”。在什么情况下读“lǔ”,请同学们课后查一。

  请同学们再读这个词:(葫芦)

  谁见过葫芦?给大家介绍一下。(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画简笔画)

  相机简介“葫芦”:“葫芦”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心脏形,(简笔画)花是白色的,果实中间细,像两个球连在一起。嫩时可做蔬菜,长成后硬壳可做器皿。(简笔画)

  请同学们再读课题。

  大家读得很准确。可是,你们知道吗,读句子的时候,强调不同的词,会表达不同的意思。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

  请大家强调“我”字:我要的是葫芦。这样读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我要的是葫芦,别人要的是什么不清楚。)

  下面请你们强调“葫芦”一词:我要的是葫芦。这样读,表达的又是什么意思呢?(我要的是葫芦,不要别的。板书:不要别的)

  这两种读法哪一种是正确的呢?我们得看看课文写了什么,下面我们就来来听听课文录音。

  三、听课文录音

  你们说哪一种读法才是正确的呢?(我要的是葫芦)那我们就按照这样的读法再读一遍课题。

  按照这样的读法,那么我们学习这篇就必须弄清楚哪些问题呢?

  1、他不要的是什么?

  2、他要的葫芦得到了吗?

  四、自学课文

  要想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把课文读通、读顺。下面就给大家五分钟时间读课文,大家要注意做好三件事:

  1、标清自然段。

  2、圈出生字,读准字音,牢记字形。

  3、读通课文。

  五、检查自学情况

  1、按自然段读课文:

  刚才几位同学读课文的时候,读得还不是很流利。原因就是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大家还没有记牢。下面老师就帮助大家再记一记。

  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⑴ 指名拼读,全班跟读。

  ⑵ 全班拼读。

  ⑶ 以开火车的方式认读课件上的无音节生字。如有读不出来的,请其他同学给推荐一个记忆方法。

  ⑷ 读词语:

  生字我们过关了,我相信同学们这回一定能把课文读好。

  3、齐读课文。

  六、理解课文

  1、大家读得真好,相信同学对黑板上的两个问题已经有答案了。

  大家说“我”不要的是什么?(叶子,板书:不)

  那么你们是从哪几个自然段知道他不要叶子的?(2、3自然段。板书)

  2、谁愿意把第二自然段给大家读一读?其他同学把书平放在桌面上,拿出笔来,把你认为最能说明他不要叶子的句子画出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大家一起来读这个句子。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一个句子更能说明不可怕呢?(第一个句子)

  请大家再把这两个句子读一读。

  3、谁愿意把第三自然段给大家读一读?大家把这个自然段中最能说明他不关心叶子的'句子画出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指名读这个句子。

  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这两个句子的意思也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个句子能更加肯定地告诉我们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呢?

  请大家再把这两个句子读一读。

  下面我们再来读一读第2、3自然段,要注意读好这两个句子。

  这个人真是太不关心叶子了。那我们来看看他对葫芦是什么态度。(关心)你们从哪里知道他非常关心葫芦?(第一自然段)

  4、谁愿意读第一自然段?

  你认为哪些词语能说明他关心葫芦?(每天、几次)

  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还从哪里可以看出他非常关心葫芦?(第二自然段)

  5、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他这么关心小葫芦,结果他得到葫芦了吗?(没有)

  你们是从哪里知道的?(第四自然段)

  6、请同学们齐读第四自然段。(板书:画向下的箭头)

  为什么会这样呢?你们知道吗?(生答)

  也就是说,叶子和葫芦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画葫芦藤)

  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生答)

  七、拓展

  如果再出现这样的情况,他会怎样想,怎样做呢?请你们小组合作,创编一个新故事:

  我要的是葫芦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长得跟去年一样好。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 ,于是他赶紧________。

  过了几天,叶子上的蚜虫________。小葫芦________。

  各小组派代表到前面讲自己创编的故事。

  这回他为什么这样做了呢?(生答)

  师总结:也就是说他注意了叶子和葫芦之间的联系。

  八、作业

  把这个故事和你们自己编的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11

语文的教案11-28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01-19

语文教案01-19

语文教案01-20

语文教案01-22

语文教案01-23

语文教案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