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了解本文按空间转换的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二、体会古代园林建筑设计的精致奇巧和建造者高超的艺术造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吟诵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今天,也让我们一起到扬州瓜洲镇上的`于园,去品赏中国古典园林的绝妙景致。
二、作者简介
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出身于仕宦家庭。明朝灭亡后,他隐居山中,在国破家亡之际,回首二十年前的繁华靡丽生活,写成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书,抒发了他对故国乡土的追恋之情。
今天,我们学的《于园》就出自于他的《陶庵梦忆》。
三、初读课文
1、散读课文。
要求:请注意课文中个别字词的读音。
2、请读。
学生正音。教师范读。
板书:槛jian
3、全班齐读。
要求:读准字音,不读破句。
四、再读课文
1、分组讨论交流课文的解释。
2、学生解释,重点字词教师点拨。
①富人于五所园也园:动词,建筑园子。
②非显者刺刺:名帖,这里作动词,投名帖。
②奇在磊石磊:垒,堆砌。
③缘坡植牡丹、芍药缘:顺着,沿着。
④以实奇以:因为。
⑤以幽阴深邃奇幽阴深邃:阴暗深远。
⑥颓然碧窈颓然:舒坦的意思。碧窈:碧绿幽远。
⑤俱以假山显以:凭借。显:显扬,有名声。
⑤胎于石胎:这里是形成雏形的意思。于:从。
⑤至于园可无憾矣于:到。
3、在此基础上思考:于园并非人人都能进去,从文中那一句话可以证明?
“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一句告诉我们:只有有名声、有地位的人才能进这座园子,一般人则不能。可以看出这座园子不同寻常,主人不肯轻易示人,给人一种“养在深闺人未识”之感。
这一节中,还有哪一句也照应了“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这句话呢?
五、细读课文(第二段)
从第一节中,我们还了解到于园是一个名叫于五的有钱人所建造的园子。它可以算是一座私家花园。据我了解,私家花园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华。它们大都模仿自然,推崇山水野趣,叠石掇山,楼阁重复,具有山水画意。
下面,让我们重点学习第二节,看看它究竟奇在何处?
1、找出关键句:“园中无它奇,奇在磊石”。
板书:园中无它奇,奇在磊石。
2、文中从哪几处描绘了磊石呢?
找出方位名词“前堂”、“后厅”、“卧房槛外”。朗读这三句。
它们各自奇在何处?请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处谈感受。(可抓住文中具体字词,想象一下作者当时的感受。)
语文教案 篇2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先、鹿”等14个生字,会写“先、干”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分角色朗读中,能读好每个角色的语气。
3.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动。
二、教学重点:
认识“先、鹿”等14个生字,会写“先、干”等6个字。能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动。理解课文第八自然段,鸭先生为什么说:“这都怪我!”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学习课文1-8自然段,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突破本文的难点。认识“我会认”中的14个生字,会写“先”。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9-12自然段,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表演。巩固“我会认”中的14个生字,会写“干、赶、起、明、净”。
第三课时:交流我做校园“美容师”---我给校园作“美容”。计划,我为校园“美容”已经做的事。进行拓展阅读和练习。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神秘而有趣的动物王国去走一走,看一看。听说那儿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和美丽的风景呢!大家愿意吗?好,让我们搭上想象号列车,向着目的地前进。
二、初读课文,激发情趣
1、(。课件出示一条美丽的小路,并出现鸟鸣声。)看,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
2、今天,我就要带大家走上这条小路。你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路?美在哪里?(指导学生有条理地用上好词佳句说。)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课题。
3、咱们今天要学的故事就和这条美丽的小路有关,到底是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吧!
4、听配乐课文录音,思考:
①你在这条小路上看到了那些动物朋友?
②这条美丽的小路发生了哪些奇妙的变化?(板书:美丽的小路-----不见了------又出现)
5、那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又怎么会出现了,让我们一起到小鸭的家门前去看看吧。
(语文教学要达到高层次和理想化的境界,调动学生的情感是必要的手段之一。在教学开始时,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让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动态化,刺激学生的'感官,拨动他们的心弦,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使他们和课文融为一体。)
三、自悟自主、合作识字
1、师:这篇课文出现了很多的生字,它们可调皮了,躲在课文里和大家捉迷藏呢!你能用О找出它们,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它吗?再找出课文有几小节。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多媒体出示由带读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个别读------同桌互读)
②哪些读音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
(如:鼻音声母的字:脑;后鼻音韵母的字:净、辆;容易读错声调的字:鹿、积、辆,“积”是一声,“鹿”和“辆”是四声;有轻声音节的词:先生、鼻子、脑袋。)
③、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④、课文共有几个小节,同桌分小节互读课文,告诉学习伙伴,读到哪里你最着急,读到哪里你最高兴。
四、以读为本、自读自悟
1、(课件出示小路)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这副美丽的画面?谁能读一读,把美带给大家?(读完请学生评价)随机理解:鹅卵石。
2、小朋友,现在请你走上这条美丽的小路,看见这么美的景象,你想说什么?
3、(课件动画出示兔姑娘和鸭先生走来)看,走来了谁,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请大家自己读2、3小节,划出他们说的话。
①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啊,多美的小路啊!”
②让我们来演演兔姑娘和鸭先生,你喜欢读哪个角色就读哪个。
③指名读,其他学生评议:听了他们的朗读,你觉得小路美吗?
④谁再来赞美小路?(男、女学生分角色朗读)
4、师:你们读得真棒,这条小路实在太美了,动物王国的小动物们都喜欢来这里边散散步,说说话,边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可是过了不久,发生了什么事?(。课件演示:垃圾堆满了小路,耳边传来苍蝇的嗡嗡声。)谁来说小路怎么样了?(。课件出示:“美丽的小路不见了。”)该怎么来读这句话?如果现在你走上这条小路,最想说什么?
5、兔姑娘、鸭先生又来到了这条脏兮兮小路上,他们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请大家自由读5—8自然段,读完后4人小组分角色表演,我们要选出最佳表演者。(一人当小导演,其他当演员)
6、师:当好演员就得读好台词,设计好人物的动作,再开始表演。
7、请4人小组上台表演,其余评议谁演得好,为什么?
(本文出现了很多人物的对话,尤其在课文的1-8小节,是进行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合作者的角色出现,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自由读、个别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将每一个学生带入课文所表述的情境中,用语感连接学生的感官、感受和情感。以读代讲,让学生让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事物,用朗读使他们的心灵受到熏陶,从而实现本文的教学目标,进而突破难点。)
五、开放实践、合作交流
1、鸭先生为什么说“这都怪我!”,请大家不要急着回答,先交流课前调查的情况:我们学校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到哪里去了?
2、学生合作交流
3、现在你能告诉我鸭先生为什么这么说了吗?(小鸭和大家乱扔果皮纸屑,却又不捡,不清理。)
(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通过让学生交流课前布置的调查“我们校园的垃圾从哪里来?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呢?”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设计,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同时也让课堂成为社会、学校教育的连线,又给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舞台,增强了他们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意识。)
4、(课件出示)“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指导读。
5、美丽的小路是怎样找回来的?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六、字词巩固、指导书写
1、出示由带读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习生字“鹿、先、慢”让学生自主选择他们喜欢的识字方法。
反义词比较:先—后快—慢
多媒体。课件辅助:如,从鹿的样子到鹿字的小篆,再到鹿字的楷书的演变;合体字由两个或三个小朋友拿着不同的部件,跳到一起来,组成一个字。
2、写字指导:书写“先”
(1)“土”字横左边长,右边短,
七、作业
1、自由读课文2遍
2、作业实践活动–完成表2 我给校园作“美容”。计划我为校园“美容”已经做的事
板书:
花花绿绿 鹅卵石 小鸭乱扔 垃圾 清扫、浇水、洗澡
美丽的小路 不见了 又出现
五颜六色 鲜花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画,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呢?(出示图画)仔细观察一下,图上画了什么?
师:你们看,水中桥的影子多美呀!你们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师:有一个小朋友,他给水中的桥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影子桥”,(师板书课题:影子桥。)
二、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师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范读课文,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仿佛看到了什么?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师:你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下面我们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是怎样描述影子桥的?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不认识的字,并多读几遍。
3.同桌互相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4.学生再次认真读课文。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积极回答:我知道书中小朋友家门前桥的样子啦!我知道这座桥有很长时间了。)
四、深入感悟,交流感受。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两遍,并在小组中读一读,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及朗读。
(1)听学生读到“这桥很老了,是爷爷的爷爷那时候修的这句时,教师启发:“老”
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样读才能读出这座桥的古老?师指导朗读。
(2)听学生读到“站在桥上往下看,河水清清,水底有五颜六色的`小石子,还有好多好多的小鱼游来游去。”一句时,教师指导喜欢这一句的同学一起美美地读,引导学生注意边读边想象文中的画面。
(3)学生读到“风儿吹来,水面好像奶奶的脸,起了好多好多的皱纹”这一句时,启发学生:小朋友为什么会想到奶奶的脸?拓展,请同学们想像一下,风儿吹来,水面还好像什么?
(4)当学生读到“我明白了,石拱桥为什么待在这儿,他是在照自己的影子哟!”一句时,教师相机启发:大家想一想,石拱桥还可能在干什么呢?
(5)当学生读到“影子桥上的鱼儿你追我逐,多快乐。它们一忽儿蹿上桥面,一忽儿又跳进水里。它们是在藏猫猫吧?”师启发:鱼儿怎么会在“桥上”追来逐去呢?
师指导“蹿”上桥面的“蹿”换一个词怎么说?(跳)
引导比较“蹿”和“跳”的不同。
指导轻声读这段。“一忽儿”“一忽儿”还可以换成什么?
师启发:大家想一想,鱼儿们还可能干什么呢?
(6)当学生读到“我爱影子桥。我不喜欢别人来这儿钓鱼。只要有人来钓鱼,我不是向水里抛石子,就是大声吆喝。”这句时,启发:什么叫“吆喝”?小朋友为什么会那样做?
3.师: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学生提问题,找人帮助解决。)
五、拓展说话,发挥想像。
师:同学们,白天的影子桥多美呀!可夜晚的影子桥更美。
让学生闭上双眼,老师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描述:夜晚,一轮圆盘似的月亮升起来了,月光洒在河面上,河水泛着银色的光芒,月亮似乎怕影子桥寂寞,也来陪伴她了。周围安静极了,只听见蟋蟀在唱歌,在树丛中,偶尔有一丝亮光,啊!是萤火虫打着灯笼游戏呢?
音乐嘎然而止,启发学生描述想象中的美景。
六、让学生在轻柔的音乐声中读文。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6个生字只识不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
3。 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
4。用“骄阳似火”一词,描写夏日天气的炎热。
二、重点难点:
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查字典,说说词义。
2。过渡到新课。
3。板书课题:2 学会查“无字词典”
4。设疑:
“无字词典”指什么?
怎样查“无字词典”?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指名试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
无字词典 山崩地裂 旅游 解释 烈日当空 骄阳似火
惊涛拍岸 岩石 理解 意味深长 聪明不断
4。练读生字词,理解词语。
5。识记词语,描红。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扩词练习;读词语。
二、细读课文: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⑵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2。细读2--5自然段:
集体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爸爸向聪聪提出了什么问题?②聪聪是怎么回答的?③聪聪的回答对吗?
读后讨论:
爸爸是怎样解释“骄阳似火”的。(板书:骄阳似火--晒焉)
讨论:
爸爸听了聪聪的回答“笑了笑”表示满意吗?
如果是你应怎样回答?<看图1>
爸爸的解释和聪聪的解释有什么不同?
“无字词典”指什么?
教师范读2-5段,同桌练习对话,自由读。
3。细读6-8自然段。
同学自读6-8自然段。
读后讨论:
爸爸和聪聪来到大海边看到了什么?
这时爸爸想起了什么?
聪聪为什么大笑起来?
指导看图2,说说词语的意思。
4。小结。
5。指导朗读,启发朗读。
三、细读第9段:
1。指名读:
2。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3。讨论:
为什么查“无字词典”更重要。
怎样查“无字词典”?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完成书后三、四题;
3、用“骄阳似火”写一句话。
板书:
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晒焉
涌,撞,崩-------惊涛拍岸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的内容包括导语,《古诗两首》、《雷雨》、《最大的“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五。这一单元的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向我们介绍了大自然的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让我们得到去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聆听大自然,感受大自然。
复习目标:
1、复习学过的字词,通过会认字的认读、易错字指导,多音字、形近字区别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生字。
2、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回顾积累描写大自然的好词、佳句、 名段欣赏,体会课文中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体会理解大自然的美好,进一步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复习重点:本单元的所有要求会写的字要会听写。
复习难点:本单元的看图写话和按课文填空。
复习准备:
1、学生准备积累描写大自然的好词佳句、古诗名句。
2、教师准备课件,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复习时间:2课时
复习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
学了第一单元,我们感受了大自然的美好,谁来说说第一组中有哪几篇课文组成啊?(生答)在这几篇课文中我们看到了:
( )的瀑布 ( )的'雷雨
( )的书 ( )的指南针
师: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概括的真好。是啊,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大自然充满生机,让我们再次走进这组课文,走进大自然,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二、 复习生字词,出示字词
(一)复习生字:
1、自主复习中组长反映下面几个字音读错的较多。 先自由读一遍
宝藏(zàng) 指.(zhī zhǐ)南
2、复习听写中,错误最多的是这样几个字: 窗 垂 盏
(1)说说错在哪里,生生提醒写时注意什么?
(2)展示纠正
3 . 细心的你一定整理了很多的多音字,下面这个题目你会选吗?
1、是谁收藏( )了这么多的宝藏( )。
2、人行( )道旁边有一行( )松树。
这种整理多音字的方法很有趣吧,今后你也可以像老师这样来整理哦!
4、除了多音字还有一些形近字也需要我们掌握,请同学来区分一下这几组:
(1)、 吴-----天 岭-----铃 刨-----跑
(2)、总结:可以通过区分字形或组词来区别形近字。
5、复习词语
掌握好了生字,我们再来复习词语。
1、填写量词
一 ( 阵 ) 雨 一 ( ) 小鱼 一 ( ) 高山 一( )风 一 ( ) 厚书 一 ( ) 乌云 一 ( ) 水 一( )树林
2、黑沉沉(写出几个相同的词语)
三、展示积累
(一)学习中同学们积累了很多优美的句段或诗篇,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
(二) 谁能展示一下在学习积累的好词语?如 越来越亮
四、限时作业
通过自主复习和课上交流,对本组课文我们回顾了这么多,相信下面的题目一定难不倒你了,快来试试吧!
一、听写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 疑是银河落九天。
2. 窗含西岭( ), 门( )。
3.( )是盏指路灯,它永远高挂在( )。
4.枝叶( )的一面是( ),枝叶( )的一面是( )。
5.春雨惊春( ),夏暑芒( )。
6.( )寒霜降,( )小大寒。
2、《望庐山瀑布》的作者是( )代诗人 ( )。诗中有两句是千古名句,请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三、课下我们观察了自己的家乡,你也用几句话记录一下你的感受或发现吧!
语文教案 篇6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读懂课文,了解秋去冬来的季节变化的特点,知道自然界动物和植物越冬的情形。
3、激励学生关爱自然,关爱伙伴,培养相互关心的人文品格。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索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读准、读好课文。
资源利用:
有关课件、录音机、词卡等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2、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听、说、读、写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3、语文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激情入境
1、[多媒体出示]一片枫叶
师: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师:这是老师刚刚收到的信。
2、指导读准:信
3、师:老师看得出来,小朋友们的眼睛里都画着一个问号,说吧,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生质疑)
4、[多媒体出示]秋姑娘图
指导读准:秋姑娘
5、秋姑娘还给谁写了信,信里说了些什么呢?咱们一起看课文。
<板书课题> 秋姑娘的信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读读课文,看秋姑娘都给谁写了信,用铅笔把它给圈出来。
2、交流,相机指导读准:好朋友们、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
三、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多媒体出示]风伯伯把信送到了大雁的手中,大雁左看右看,急得直嚷嚷:我怎么看不懂啊!
师:小朋友们,想帮大雁看懂这封信吗?讲给大雁听,你就得讲清楚,让他听明白。大家先把这段话读一读,待会儿看谁读得正确流利,就让他代表小朋友们去告诉大雁。
[多媒体出示]一封写给南去的`大雁,让它们路上多加小心。(生练读)
2、指名读。相机指导读准:小心及整个句子。
齐读。
师:秋姑娘为什么让大雁路上多小心?
3、谁来把秋姑娘的话说给大雁听?
说的时候,应带着什么样的表情?
[多媒体出示]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南飞。
师:瞧,大雁们听了秋姑娘的话,排的队伍多整齐呀!它们一定会一 路顺风的。
4、[多媒体出示]青蛙、松鼠、山村孩子
配音:快,快,看看秋姑娘给我们的信里说了些什么?
师:小朋友们,那咱们快把三段话练习读正确、读流利,然后在小小组里练说,待会儿讲给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听。
(生以小小组为单位,自学三、四、五小节,师巡回指导。)
5、交流汇报。
(1)重点指导读准:生病、食品、裹上
(2)读准句子。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3)指名学生分别把秋姑娘的话讲给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听。
(4)相机讨论:
秋姑娘为什么让要冬眠的青蛙,盖好被子别着凉生病?
秋姑娘为什么让贪玩的松鼠,快准备好充足的食品?
让山村孩子,别忘了给小树裹上冬衣呢?
6、激情想象
(1)小朋友们,秋姑娘还会写信给谁呢?写些什么呢?小小组里说一说。
(2)全班交流。
7、秋姑娘在秋风里,写了一封又一封信,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
(哈,全被秋姑娘写了信!)
[多媒体出示]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
哈,全被秋姑娘写了信!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评议。
(3)齐读。
四、指导读全文
1、小朋友们喜欢秋姑娘吗?为什么?
2、那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把秋姑娘对好朋友的关爱表现出来。
小朋友们可以一个人读,可以两个人或几个人合作读,还可以边读边表演,各小组选择其中的一种形式进行练习,待会儿比赛。
3、赛读,评议、颁奖。
五、指导写字
1、学写秋。
2、还想写哪两个字?自己学写两个字。
3、小小组内互相评议。
六、课外拓展延伸
[多媒体出示]春、夏、冬景色图及春姑娘、夏姑娘、冬姑娘。
师:秋姑娘写完了信,冬姑娘就来了,跟着春姑娘来了,然后夏姑娘也来了。小朋友们,你们想想冬姑娘、春姑娘、夏姑娘她们用什么写信呢,又会写给谁呢?写些什么呢?
师:小朋友们想象一下,可以把你想到的像课文里一样讲出来,还可以把你想到的给画出来。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特点:
这是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充满儿童生活情趣。深文细致地指写了“我”老家的一口古老的水井,并且饮水思源,赞美了的自己的劳动给常来甜美欢乐的人们。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劳动能给后代带来甜美的欢乐,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
2、 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 联系上下文理解难句。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三至七自然段。
教学重点:
1、学会结合下下文理解难句,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一、 学习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解题:“井”是什么?谁见过井?
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洞壁多砖上藻砖石。)
二、 自由读深文,思考;如何按不同内容给深文分段,说说为什么这么分。
第一段(1-2)水井的外形和悠久的历史。
第二段(3-7)井水的特点。
第三段( 8)这口井给作者带来的联想。
三、 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这2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中什么?
(一、井的外形,地点大小,形状。二、井的历史古老。)
2、从哪些地看出水井的古老。
(“什么时候修成,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被井绝磨出一道道深深的印痕。)
3、齐读课文第一段、思考段意。
讨论后,打出幻灯投影:
第一段段意:在我家屋后的菜园里有一口小小的古的水井。
四、学习第二段。
1、 默读第二段,思考;井水有什么特点?请你在文中划出有关的词语。
2、 讨论回答:井水的特点是:很清很甜,很凉。
3、 自由读第3自然段,思考标划: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井水的清?哪些词语表现出儿童情趣?
(趴在井图上,一颗一颗数映在水里的星星)
(痴痴地,一面数,一面心里想、、、、、、)
处理课后阅读思考(3)投影:
理解句子中带点的词语,想想句子的意思,读体会。
“我一面数,一面心里想:啊,这些星星,离得多远!
多远“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是很大的星星离我们是很遥远的,这一点“我”是清楚的,所以用叹号。井水的深度我们是不知道的。所有用问号。遥远的星星,能很清楚地映在深深的井水中,说明井水很清楚。)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
5、默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标划。
井水为什么甜?通过什么事写井水的甜?
(把含盐量很少的深水,叫做甜水,课文是通过洗菜,洗大萝卜这两件事写出井水的甜。)
6、指名读边听边想:井水的甜美,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快乐是从哪些语句中体现了来的?
(嬉笑声,白白胖胖的大萝卜,顶着碧绿碧绿的樱子。真是可爱极了。)
7、全班有感情地朗读4、5自然段。
8、默读第6、7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什么事情表现井水的“凉”?
(通过井水浸过后的红李子的味道,又脆又甜,还有一股清香,冰凉来渲染井水的凉。)
9、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10、齐读第二大段,想想作者是通过什么来出井水三个特的?
(采用了有概括,有具体事例来源照井水的清甜凉。)
11、思考回答:
这么了的井水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好处?
(饮用,浇灌、洗涤、浸凉水果,以及供孩子们观赏。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
12、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大自然段,总结归纳段意。
投影:
第二自然段意:井水很清,很甜、很凉。
13、练习背诵第二自然段课文。
1、 齐读第三段,边读边思考:
(1)看到这田井,使作者想到了什么?你们是怎么体会的?
(饮井不忘挖井人,赞美了给后代带来甜美和欢乐的'劳动,赞美了辛勤创业给后人带来幸福的劳动人民)
(2)为什么到现在,作者还在思念这口古井?
(饮水思源,饮水不忘挖井人,劳动者永远受到后代人的怀念和敬爱。)
2、 归纳本段段意,投影:
我常想掘本井人的自己的劳动给后代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打出幻灯,出示投影(三段的段意)把段意串连起来归纳深文的
主要内容。
(提示:先通读一遍各段的段意,抓住体现观要点的词语,删去重复的词语,然后用恰当的通顺连贯的话把各段段意串连在一起,最的再读一读,看要点是否全。)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我家屋后的菜园里有一口小小的古老的水井,井水很清,很甜,很凉,给后代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六、总结全文。
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语文教案 篇8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1、进一步让学生懂得“诚实劳动,换来的是难忘的关怀与爱意”这一道理。
2、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
1、指名朗读第一、二段。
2、说说“我”为订户付出了怎样的“真情”,得到了怎样的`“回报”
二、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
2、圈画出两个“依旧”,说说其含义。(一方面反映过去“我”是怎样真诚地为订户服务的,另一方面也反映“我”现在和将来回一如既往真诚地为订户服务,并以此作为对订户给“我”的一片真情的回报)
3、读最后一句话,体会含义,说说作用。(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三、回应课题。说说谁对谁付出了“真情”,谁对谁给予了“回报”。
根据板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四、拓展训练
在生活中,处处有真情在,付出终有回报。请举例说说,力求说的具体流畅。
五、作业
1、以“人间自有真情在”为题,写一则小故事。
2、预习《莫泊桑拜师》。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11
语文的教案11-28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天地》教案10-28
语文《狼》教案09-21
语文《赶海》教案11-24
语文试讲教案09-05
语文《跳水》教案01-03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