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5篇[合集]5篇(精品)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点:
1. 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法描写景物的写法。
2. 体会本文融情入景、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
3. 理解作者歌颂大海的思想感情。
4.以作者对“海潮音”的审美情趣感染学生。
5.领会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海潮的艺术效果。
6.进行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学设想
1.这是一篇借景抒情散文。作者对潮声的描绘特别突出,作者的心潮也随着海潮起伏,教学时就要抓住描写潮声的不同和海面的变化领会作者的审美情趣。
2.本文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教材。朗读训练与教材分析结合进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有不少歌颂大海的文章,有的赞颂它浩瀚无垠,包容万千;有的赞颂它巨浪滔天,无坚不摧;有的赞颂它深透奥秘,令人`遐思神往。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也是讴歌大海的文章《听潮》(板书)。潮,即海潮,是海水受到日月的引力定时涨落的.现象。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给我们描绘了潮涨潮落的海,让人感受到大海的伟大力量和它的雄壮美。
二、整体把握。
1、 先审题,为什么用听潮,不用观潮?
用声音塑造形象,因为是在晚上。
2、 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听的内容?(第4段算不算听潮的内容?为什么?这是平常涨潮的情况)
3、 默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时间段,迅速找出标志语,将听潮过程切分画面。
第2课时
一、 导入
上节课我们对《听潮》这篇课文进行了初步感知,先来进行检测:
(一)字词
(二)将听潮过程切分为哪三幅画面?
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分析作者听潮的过程、听潮的心情。
二、深入研讨
(一) 师范读潮来前一部分,考虑:
1、 此时海的特点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静寂)
2、作者用哪些景物来表现静寂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比喻)
3、 本文除了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之外,还从多角度描绘了海的声音,看第8自然段,有视觉、声音、触觉、视觉角度。
4、找同学把这部分读一遍,这部分给你什么感受?(柔美)
(二)分析第二部分
1、 潮来前的大海是如此的平静、温柔,潮来时的大海又是怎样的?把6---19节还可画分为两部分,分别用文中的词来概括特点。(兴奋、疯狂)通过哪些具体的景物表现大海的变化?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 海醒之后有哪些动作?(掀、喘、转侧、打、伸、抹、踢、推、咬)拟人.
3、 除了用各种景物表现大海的变化外,还描绘了大海的音响,找出这些词。
(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排比)
4、谁能把潮来时的这种兴奋、疯狂读的维妙维肖?找一个同学读13---19段。
5、大家齐读一遍。
(三)自读潮退的部分,概括特点,说说给你什么感受?
二、 研讨写作目的。
1、 作者溺爱海不仅表现在对海潮的描绘上,还表现在听潮的心情上,快速找出表现听潮心情的词,这个词反复出现了三次,为什么欣幸?(位置好,潮并不是总有,而作者又溺爱海,又赶上海潮)。
2、 这是作者爱海的表现,那作者溺爱海的原因是什么?(自然魅力,更主要的与作者的人生态度有关)
3、 作者想表达什么?(生说、师介绍背景)
人生就像大海,既有安逸的时候,也会有波折的时候,但无论是安逸还是波折都要一样的面对。
总的说来,作者对完整的、独特的大海形象的描绘,既抒发了自己欣赏大海的雄壮美的情怀,歌颂了大海的伟大力量,又表现了在人生道路上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四、诵读
五、板书:
语文教案 篇2
一、课题的选定:
略读课文怎样教?怎样学?这个问题长期以来许多老师对略读课文怎样教、怎样学感到困惑。
我们年级组的老师认为,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在客观上为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探索,为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更为自由的空间,也为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因此我们年级组决定把这次的教研课题定为高年级略读课文的教学,让大家一起来探讨下略读课文究竟应该怎样进行教学?为教师改进略读课文的教学提供借鉴,从而发挥略读课文教学在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及个性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作用。
二、略读课文教学应体现的基本理念:
通过我们集体备课研究,我们认为略读课文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略读课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和交流。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更应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更应该强调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适当给予点拨指导,从而真正地把读书时间还给学生。
2.承认差异,提倡个性化阅读。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心理过程。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提倡学生个性化理解。教学中应避免要求过高过全,要多给学生提供选择不同学习内容和方法的机会,多给学生提供展示不同潜能的机会。
3.加强课内外联系,适度拓展、延伸。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要根据课文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如: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课文,丰富学生的认识;引导学生评价文章的成败得失,提高学生的赏析水平;结合课文内容,在课前课后阅读、书籍,收集相关资料,加大学生的信息吸收量;利用课文的某些内容,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某些问题的兴趣等。
所以,我们初步确定了略读课文的基本教学模式,即“自读——交流——积累(扩展)”。
三、教材分析:
《索溪峪的“野”》是第十一册六单元的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略读课文。编者在第十一册六单元中安排了一个新的要求,即: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在学生学习了两篇精读课文《鸟的天堂》和《第一场雪》以后,安排了略读课文《索溪峪的“野”》,意在让学生能在精读课文掌握学习之法之后,运用其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在理解这篇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采用先概括叙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并借助课文的准确、丰富、生动的语言描述,体会作者通过运用对比写法,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给我们具体描写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表达作者畅游其间无比愉快的心情。
四、教学设计:
《索溪峪的“野”》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描写自然风光的文章,文章紧紧围绕题目展开叙述和描写,结构性强,全篇用一个“野”字概括出索溪峪的特点,然后分别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等四个方面进行具体描述。每段也是先概括出特点,然后再具体描写山如何野,水如何野、动物如何野、游人如何野。在具体描写中用语丰富、准确,还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等。针对本文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根据课型特点,课文自身的内容特点,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我确定出本课的
1、 教学目标:
1)认识“赋、淑、撅、奥、涤”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祟尚纯真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索溪峪的“野”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教学流程:
1)从课题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悟表达之法
3)选段赏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体会作者心情,领悟表达之法
4)拓展
五、设计中的困惑:
在备课中,在处理如何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我不知道在教学中要不要把本课的表达方法:先概括叙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这个概念)在教学中提出来,后来经过和同组老师研究,决定还是在教学的最后把这个概念提出来。
六、教学反思:
1、上完这节课后,我感觉这节课上得意犹未尽。这篇课文篇幅较长,语言优美,虽然在教学中,我已经放手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朗读来体会索溪峪的“野”,但这篇课文毕竟不是精读课文,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只能选择一个重点段(山“野”)来进行重点欣赏,那么喜欢其他段的同学就没有得到充分的朗读欣赏。因此,上完这节课后,“长篇幅的略读课文如何在一节课内来完成?”是我们遇到的又一个难题。
2、“如何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是我上完这节课后思考的第二个问题。在教学设计中,我就遇到了这个问题,经过和同组老师研究后,制定了教学方案,但在实际操作中,效果却并不好,给人感觉出来得有点突兀。上完课后,我调整了教学思路,如果在学山“野”这段时,问学生,这段主要写什么?你是从课文哪句话知道的?这样学生就知道了这就是先概括叙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这样可能比在课文最后提出要好一些。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能理解“探索奥秘、颤抖”等词的意思。
2、会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3、通过抓住关键句朗读想象,感受毕莱恩是和狼做朋友的过程,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毕莱恩和狼做朋友的过程,读好课文中的关键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书写“狼”,读准字音,交流对狼的认识 师总结:狼一种凶恶的动物,可是,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却是“和狼做朋友”。
2、书写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特别想了解什么。(板书:谁?怎么?) 谁和狼做朋友?他是怎么和狼做朋友的?他为什么要和狼做朋友?
他就不怕和狼做朋友么?
师总结:小朋友可真能提问,带着问题读书、学习,我们会学得更有趣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读课文,开始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
毕莱恩 德国科学家 探索奥秘
师:第一组词,谁来读。
师:这位德国科学家,他在探索什么奥秘?(读好探索北极狼的奥秘),如果你也是一位科学家,你想探索什么奥秘?
师:你看,当我们特别想了解某一事物,并去寻找关于它的秘密时,我们就可以说是(探索奥秘)
师:让我们连起来把这三个词来读读。
叫声凄惨 浑身颤抖 师:这两个词都是写什么?
师总结:是的,这是毕莱恩救起的第一只狼,他还给他取名叫(福子),一起再来读读这两个词。
双眼紧闭 奄奄一息
师:这组词语也是写
师:这是毕莱恩救起的第二只狼。这只狼受伤时( )。
(过渡)现在,你能用上这些词把毕莱恩两次救狼的经过说一说么。
3、理清课文脉络
德国科学家毕莱恩,一个人来到原始森林( ),他先救起了( )的福子,并和福子成了好朋友,又救起了一只( )的小狼。从此,毕莱恩和北极狼成了朋友。
师:说得真好,现在我们都知道是谁和北极狼做朋友?那他们又是如何慢慢成为朋友的?就让我们细细地来读读毕莱恩救福子的这件事情吧。这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先请人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三、深感毕莱恩和“福子”做朋友
1、生个别读第二自然段。
2、毕莱恩第一次见到福子时,它是什么样子的?
3、交流读好句子“它浑身不停地颤抖,腿上流着血。”
“颤抖”:颤抖就是?福子,福子,为什么你的全身颤抖不停?
(引导学生走入,读好句子) 师引读:是啊,此时的福子是多么的害怕,它还是一只小狼(读) 可能还是第一次离开狼妈妈,它叫唤着同伴,声音越来越凄惨(读) 它已经叫唤了好长时间,却没有盼到同伴,它浑身颤抖得更厉害了(读)
是啊,他不仅全身颤抖,还发出了凄惨的叫声,仿佛在说?
此时,它最需要的.是?
(请你接着往下读)
4、交流“毕莱恩看看四周没有别的狼,便小心地把小狼抱回了木屋。
此时毕莱恩为什么要看看四周?
从这“小心地”一词里面你又读出了什么?
师总结:是啊,虽然毕莱恩怕弄伤小狼,可是此时他也害怕小狼会把自己弄伤,所以此时它是“小心地”(板书小心地)
让我们把一起来读读毕莱恩和福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吧。
(过渡)毕莱恩又是如何照顾福子的呢?
5、交流“他给小狼冲洗伤口、上药、喂食,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福子”。
▲毕莱恩为小狼做了哪些事情?(屏幕一一列出) 他给小狼冲洗伤口。
他给小狼上药。
他给小狼喂食。
他还给小狼起了个名字叫福子。
▲毕莱恩还会为小狼做些什么呢?
▲这样的照顾仅仅是一天么?两天么?是啊,在疗伤的这一段时间,毕莱恩都是(引读)
(过渡)毕莱恩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福子。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6、列读毕莱恩和福子之间的关系 毕莱恩要把它放回森林。福子依依不舍地走了。
晚上,福子常常会回到木屋前轻声地嚎叫,毕莱恩就会打开门迎接它。
师生对读,男女对读。
师引读:是啊,当毕莱恩将福子放回森林时,福子(依依不舍地走了),毕莱恩对福子也是(依依不舍)。(板书:依依不舍);晚上,福子也常常会回到木屋前轻声地嚎叫,毕莱恩就会(迎接)它。是啊,他总是盼着老朋友来看望他呢!(板书:迎接)
7、小结 师:是啊,毕莱恩与福子之间,就是这样从“小心地、依依不舍”,再到“迎接”,最终成为了好朋友。他们之间的这一段友谊是多么与众不同,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2.3两节,将这份温暖藏在心间。
(过渡)毕莱恩与另一只小狼之间又有哪些感人的故事呢?下节课咱们再来交流。最后我们写一写词语。
四、书写生字 喂药
1、在写这两个词时都要注意些什么
2、范写
语文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小鸭子回家》这篇童话讲述了小鸭子在森林里迷路后回家的故事。本课教学设计我坚持以兴趣为先导,以情境教学为主线。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体会小鸭子的勇敢和他的朋友的乐于助人的精神。
教学目标:
1、熟读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懂得什么是勇敢,并有成为勇敢者的意愿。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朗读能力,并初步培养语感。
3、指导书写“丛”,初步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课文第二、三、四、五自然段。
2、难点:为什么说小鸭子是一只勇敢的小鸭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生字
2、复习生词,并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二、情境创设,读中体验,读中感悟。
1、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出示“小鸭子在森林里了。它很。在、和的帮助下,小鸭子勇敢地战胜了困难,回到了家。”
2、情境创设,角色引入
(引入鸭妈妈这一角色)
3、默读课文并思考“小鸭子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什么困难?”
4、品读第二段
(1)、当你一个人走在森林里,你害怕吗?
(2)、做表情感悟、理解、朗读
5、品读第三段
(1)、想象:还会有什么声音?
(2)、课件声音出示,教师讲解引入,指导朗读
6、品读第四段
(1)、想象:可能会遇上什么情况?
(2)、指导朗读
7、品读第五段
(1)、比较句子,重点感悟“终于”
(2)、指导朗读。
8、整体感知,情感升华
可爱的小鸭子们,没有你们的勇敢,没有朋友的帮助,你们是不能这么顺利,此时的你们肯定有很多话要对他们说,那就说吧!
三、拓展思维,体验深化
1、老师知道小朋友肯定是一个勇敢的人,现能不能介绍一下你勇敢的行为。(生活或学习)
2、鼓励引导孩子做一个勇敢的人。
四、指导写字
1、谜语出示(二人手拉手,钢丝绳上走),猜一猜
2、学生观察,并说说写“丛”字该提醒同学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
5、展示评比
[板书设计]
小鸭子回家
天渐渐黑
小鸭子 沙拉拉 闭紧嘴巴 (勇敢)
越来越暗 不哭也不叫
回家
蜜蜂 保护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辨析组词。
2、 练习搭配数量词。
3、 学会有礼貌地向别人提问。
4、 进一步学习正确的默读的方式。
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三字经》节选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半---伴朋----棚兰----拦
代---袋当---挡召---招
干---赶人---认方----坊
1、前四组字有什么特点?(前四组生字读音完全相同。)
2、后五组字有什么特点?(后五组生字读音相近,字形不同。)
3、从每一组的二个生字中,你又发现了什么?(每一组的第二个字都是形声字,形声字偏旁表示意思,声旁表示它的读音。)
4、 能举出声旁表音的形声字吗?
(初步了解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并利用这一特点自主识字,自由阅读。)
二、填一填,读一读。
1、 请给数量词搭配上合适的词语。
2、 学生汇报,注意“一只”和“一支”的区别。
(学会使用数量词,在口语表达中正确选用。)
三、学习提问
1、 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怎么办?
2、 怎样向别人提问呢?请教时要注意什么?你能依照例子,向别人提问吗?
3、 学生读例句,依照例句提问。
4、 你在什么时候有礼貌提出过问题,能介绍一下吗?
四、学会默读
1、 复习:以前,咱们教过默读的'方法,回忆一下,默读时要做到什么?(默读不出声;默读是用眼睛快速看,脑子迅速想;默读时加快速度,唇动或暂用手指也是允许的。)
2、 请迅速默读《爷爷学英语》,教师相机检查。
(养成默读的习惯,让学生通过默读积累更多的语言。)
五、读一读,背一背
1、 教师简介《三字经》
2、 请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
3、 比一比,看谁记得又快又准?
(自主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11
语文的教案11-28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8-03
语文教案07-30
语文教案07-31
语文教案07-31
语文教案07-31
语文教案08-01
语文教案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