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小学语文教案四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 学情分析
教学预设教学调整
10 惊弓之鸟
教材分析
听到弦响 掉了下来
(1)指名读第一行 正音 齐读
①同学们笑什么呀?这种笑是赞赏的笑吗?②指名读。
语文园地三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三由“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几部分组成。
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介绍我自己”,教材结合本组课文“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的主题,对如何介绍自己提出了要求,让学生尝试着运用学到的思想方法,抓住自己的特点来介绍,要说真话。
本次习作和口语交际的训练可以紧密结合。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择最能反映自己特点的某一方面写下来。教材里列举的三个题目,提示了习作的不同角度,教师可指导学生选取合适的角度来表现自己。
我的发现安排的是反问句和陈述句进行对比的两组句子,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感知反问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发现每组句子的意思是相同的,但在语气上存在差异。
日积月累中的“读读记记”选取了课文中的一些比喻句。积累这样的词句,可以让学生多了解一些语言现象。而“读读背背”是一些有关思想方法方面的谚语。能让学生在受到一定思想教育的同时积累语言,感受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成语故事《买椟还珠》旨在激发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并体会其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具体事例有条理地说出自己的特点、爱好,做到语言准确、情感真挚。并能在交流过程中,学会倾听、评价,在充分认识同学的同时提高自我认识;
2、能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3、通过反复朗读来感知反问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发现每组句子的意思是相同的,但在语气上存在差异。
4、通过读读背背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5、运用读读、想想、讲讲的方法,继续培养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和讲述寓言故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抓住自己的特点,通过具体的事例介绍自己。
2、初步感知反问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3、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背,积累语言,初步感受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预设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说说我自己)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描述人物特点,生猜猜是谁。
“我是人见人爱的大明星,你看我,头套金箍圈,手持金箍棒,有一双火眼金睛,降妖除魔数我本领最大!”
2、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3、是啊,“火眼金睛”、“神通广大”、“降妖除魔”那可是孙悟空最大的特点啊,刚才老师把孙悟空最主要的特点说出来了,所以我们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想让大家更了解你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着说说自己。(板书课题:说说我自己)
二、明确要求,多角度说特点
1、提出要求
师: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所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如,有的同学爱哭、爱笑,有的同学爱唱、爱跳……想让大家更准确地了解你啊,我们就得抓住自己的'特点来介绍。想一想,你有什么特点,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的特点吗?注意把话说清楚,说真话。(板书:抓住特点,说真话)
2、指名生说,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听。师随机把学生的介绍归类,如:你说出了自己的性格特点;你介绍了自己的爱好特点;你是从优点缺点的角度来说的。(随机板书:性格、爱好、优点、缺点、习惯)若学生说得比较单一,教师可随机提醒生从其他角度来介绍一下自己的特点。
3、方法指导:是啊,我们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说说自己外貌特点、性格爱好,也可以说说自己的优点、缺点等。
4、同桌互说,把自己最突出的特点告诉同桌。
三、围绕特点,拓宽思路说具体
1、刚才,同学们都介绍了自己的一两个特点,可我们听过后却记忆不深,有好多已经忘了。看来,想让别人对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光说出自己的特点还不够,还要把特点说得具体、生动。
2、提供范例,学习方法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朋友的自我介绍,想听听吗?
我叫林艳,是个女孩子,已经10岁了。我中等个子,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经常扎得高高的,看起来很有精神。我凡事就喜欢一个字——“快”,平时说话快,走路快,吃饭快,做作业也很快。“快”带给了我很高的办事效率,也让我吃了不少的亏。就说前几天吧,我带着刚刚学会走路的弟弟去奶奶家。走着走着,忽然看见前面的小摊上摆满了彩色的小风车,旁边还围满了人。一阵风吹过,五颜六色的风车呼拉拉地转着,真美!我越看越喜欢,恨不得自己能立刻飞奔过去。于是,我焦急地催弟弟走得快些,可弟弟刚刚学会走路,摇摇晃晃走不快。这哪行啊,像他这样慢,风车肯定会被别人抢光光。当时,我的心急地直痒痒,一跺脚,顾不得弟弟,拉起他的小手一个箭步向前冲,结果弟弟摔了个四脚朝天,哇哇大哭。看着弟弟的泪珠子滚下来,我后悔极了。嗨,都怪我太“快”了点。
(2)听了介绍后,你知道了什么?
(3)林艳留给你的最大印象是什么?
(4)回忆一下,林艳是怎样把自己的这一特点给介绍具体的?(通过一两件事例来说明)
3、迁移运用,学习介绍
师:你也能像林艳这样,用具体事例说说自己的某个特点吗?
(1)自由准备
(2)指名几个同学说说 ,其余生用心听,并于听后评评议议,于评评议议中得到提升。
你觉得他说得怎么样?
他哪儿说得让你最喜欢?
你觉得什么地方说得还不够好,可以怎么说?
对他的介绍,你觉得还有什么可补充的?
(3)同桌间互相介绍
(4)鼓励部分学优生抓住自己的几个特点来说一说
三、总结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怎样介绍自己,把自己的特点说得生动、具体,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通过今天推心置腹的交谈,我相信同学们彼此之间已经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相互理解,愉快相处。
第二课时(习作训练:写写我自己)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
师:在上一节口语交际课上,我们都做了自我介绍,谁能说说,在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抓特点,用具体事例说明,说真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运用这些方法,来写写自己,好吗?
二、确定习作角度,拟定题目
1、你准备抓住自己的什么特点来写写呢?(同桌交流)
2、能根据你确定的内容,先给自己的介绍拟一个题目吗?(可引导学生参考书上的题目,也可随机板书学生说出的典型题目,供大家参考运用)
三、明确习作要求,自主习作
1、出示习作要求
(1)根据自己说的和同学的评价,抓住自已的一个或几个特点,来写一写自己。
(2)介绍自己特点里,可运用具体事例把特点说得生动、形象。
(3)注意写真话,展示一个真实的自己。
(4)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把字写得端正。
2、学生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多元交流评议,修改习作
1、自主修改:请同学们先认真地读读自己的习作,进行自我修改。
2、全班交流,师生评议:教师选择典型习作,在班级内交流,师生评议,提出优缺点,提出修改意见。(随机渗透评议要点: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是否写出自己的特点;是否把自己的特点说得明白、生动)
3、二度自我修改:对照评议要点,再度修改自己的习作。
4、同桌互读互改。
5、优秀习作赏读。
五、总结学习活动,整理习作
1、师作总结
2、把修改后的习作抄入习作本
第三课时 (我的发现、成语故事)
一、我的发现
1、读读课文中的两组句子
2、结合学习泡泡中的提示(“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发现了什么。
(1)上下两个句子一个是问句,一个是一般的句子,但两句话的意思一样。
(2)虽然两句话的意思一样,但问句的语气更强烈些。
(由于学生在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这种语言现象,所以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自己去发现,让他们自己说出来。)
3、多形式练习朗读,注意读出不同语气
4、拓展练习
(1)出示句子读一读
师:其实,像这样的句子,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老师这里给大家带来了几个: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你这不是在笑话我吗?
你越紧张,不就越不会说了吗?
这不正好说明他有十足的信心吗?
(2)你能说说这几个问句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吗?
(3)对比着读读,在读中体会问句语气的强烈。
二、成语故事
师:在这一单元里,我们学习了几个成语故事,还从中学到了很多道理。今天,我们再来读一则简短的成语故事——买椟还珠。
1、自读故事,读通、读懂短文
(1)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读懂故事内容。
(2)同桌合作读,比比谁读得更好。
(3)结合故事内容,说说“买椟还珠”的意思。
2、结合短文意思,理解寓意
(1)说说这个成语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3、练读故事,并试着把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话讲下来
第四课时(日积月累)
一、读读记记
1、自读课文中的五个句子。
2、指名学生读,指导读通、读准。
3、说说这五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4、再读句子,说说每句话中都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生动、形象。
5、多形式练习朗读,尝试背诵,积累语言。
6、到学过的课文中去找找这样的句子,看谁找得又快又多。
7、交流找到的句子,并读一读。
8、以后,在课文里或课外书中,如果遇到了这样的句子,可别忘了多读几遍,把它背下来噢,如果你还能在写作时也试着用上几个这样的句子,就更好了!
二、读读背背
1、自由读读,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自读情况,帮助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着重指导:“薄”、“莫”等字的读音)
3、再读,提出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讨论交流。
4、通过师生、生生间不同形式的对读、赛读,达到积累背诵的目的。
5、鼓励学生收集更多的有关思想方法的谚语。
三、动笔抄抄
在采蜜本中摘录喜欢的句子或谚语,注意把字写端正。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麻雀》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动人故事中,懂得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
2、根据提示了解文章是怎样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掌握本课12个生字;掌握“梧桐、绒毛、掩护、嘶哑、搏斗、庞大、危险”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录音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2、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二、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课文描述的是怎样一件事。
三、自学课文。
要求:学生读懂每一段课文讲的是什么意思。
自由读课文,把不懂的词句画出来。
四、检查预习、自学情况。
1、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成词语。
2、理解词义:摇撼、扎煞、绝望、拯救、庞大、安然、无可奈何等。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理清文章层次。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段(1):写“我”的猎狗发现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第二段(2-6):写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吓退了猎狗;第三段(7):写了“我”急忙带着猎狗走开了。
六、作业。
1、写生字和词语。
2、根据课后的练习1体会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理解重点句子意思,并体会句子中的感情。
2、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进入新课。
二、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时间:打猎回来时。地点:林荫路上)
(二)学习第二段,自由读课文,读后师生讨论问题。
1、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
(1)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么神态?(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呆呆地”与“无可奈何”这两个词可以用来描写人或动物的哪些方面?(神态、心理等)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掉下来的?(它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指导朗读:“猛烈”写出了风很大,要重读;“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写出了小麻雀毫无办法,要突出它没办法,不知怎么办好,声音要拖长一些。“嫩黄”与“绒毛”要读得稍重一些。(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然后指名朗读。
2、讨论事情的经过。
(1)猎狗发现小麻雀后,是怎样做的?接着又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默读第四自然段。①回答上述第一个问题。(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指导学生读这句时,要突出紧张的气氛。②回答上述第二个问题。(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引导学生讨论理解。“绝望”是什么意思?注意此时老麻雀是什么样子。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读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第三句要表现出老麻雀的绝望。
(2)老麻雀这么急切地飞下来,要做什么?齐读第五节。学生回答问题: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拯救”一词怎样理解?一只麻雀斗得过一只猎狗吗?老麻雀知不知道这一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读文中句子回答)明知斗不过,为什么还要飞下来?(读文中句子回答: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要引导学生回答得充分、具体。
(3)面对如此无畏的老麻雀,猎狗是怎么做的?默读第六节。想一想猎狗为什么会愣住?“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愣住、“这么大”两词要重读,两个“慢慢地”要读得声音长些,表现出猎狗的发愣和犹豫。
3、学习第三段。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描写了一只弱小的老麻雀,在凶猛的猎狗面前拯救了小麻雀的生命。老麻雀的英勇无畏,老麻雀伟大的母爱令人钦佩,令人感动。
四、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怒、暮、吻”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欣然怒放、悄悄绽放”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用科学的思想去发现世界的奥秘。
4.学习、感悟多样的句式表达。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和感悟多样的句式表达。
三、教学准备
1.课件:
(1)欣赏美丽的花。
(2)听读课文
2.收集文中所及到的花的图片和相关知识。
第一课时
一、看课件
师:老师家庭让你们看一组画面。
课件:(音乐欣赏花儿开放的画面。)
随着音乐老师调动学生的情绪:你们把眼睛再睁大点;深深的吸一口气;喊出来吧(学生在此时激情得到充分的调动,让学生看到花的美丽,感受花的香味,激发对花的'喜爱。)
师:现在你想说什么?
生:略
师:花儿不仅仅有漂亮的身姿,迷人的香味,还有她神奇的地方呢。
二、初读课文
板书课题:13花钟
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符号d s表示:读一读,说一说)
学生通过读课文知道了课文的大意:课文讲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以及原因。
三、再读课文(进行几项自学的活动)
1、(聚精会神)学生读课文,重点是批划生字词。
用符号(——)画出要求会读的词,(圆圈)画出要求会写的生词在生字上注上拼音再读一读。
2、(互相帮助)学生互相交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充满自信)学生展示读书
注重过程的评价:
(1)字音
(2)读通顺
(3)音调、节奏的初步评价(1、重点读音:吻、灼、暮。2、重点字形:醒、嫩、修)
四、精读课文
1、请学生分段读课文,说说自己喜欢的部分,为什么。(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自然段的分段、大概的段落大意的理解)
学生:略
师板书: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女同学齐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师:你认真的听,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归纳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的现象。
3、归纳有趣的现象。)
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师:用笔在句子上划上波浪线。
出示小黑板。
填一填:
牵牛花 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蔷薇 绽开了笑脸 睡莲 从梦中醒来
万瘦菊 欣然怒放 烟草花 在暮色中苏醒
月光花 舒展开花瓣 昙花 含笑一现
活动:男女同学对读。
师:读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
生:(1、开花的时间
2、用了许多的形容词来形容花开的样子,写出了各种花的特点
3、同一事物的不同的表达方式。)
老师要在此,时时指导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板书:睡莲、午时花、烟草花、昙花
表演读课文。加强对词语的理解。
师:你还知道了什么花开花的时间吗?
(太阳花,太阳升起的时候开花;洗澡花,下午五六点钟开花;)
师:读到这里,同学们对花的不再是因为花美丽,花香而喜欢它。更知道了花的神奇之处。那么,花儿为什么有这样的神奇呢?我们下节课继续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从小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
3.能正确地、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第二自然段。
4.能观察实物说、写一段话。
5.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能观察实物说、写一段话。
教学用具:
大字课文、挂图、词语卡片。
教学课时:
6课时(包括说、写训练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给下列汉字注上拼音。
2.举例说明什么是拟人手法?
二、新授:
1.齐读课文,说说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第一自然段。
a.指生读课文。
b.说说“小花鹿”是什么 ?
(“小花鹿”是一个泥制的储蓄罐。)
c.谁来说一说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
(讲了“小花鹿”储蓄罐的.来历。)
3.学习第二自然段。
a.快速默读课文。
b.这一自然段是围绕着哪一句话来写的?
(“小花鹿”真讨人喜爱。)
c.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小花鹿”的?
d.它是分几个部分来写的?
(写了“小花鹿”的耳朵、眼睛、嘴、身体、尾巴这几部分。)
e.作者是怎 样来介绍这几部分的呢?
(指学生读出描写“耳朵、眼睛、嘴、身体、尾巴”的句子。)
4.学习第三自然段。
a.指名读课文,并划出课文中讲“小花鹿”用处的句子。
(我不随便买零食吃,把省下的钱买许多我喜欢的书。)
b.思考下列句子:
①我有了“小花鹿”以后,那些话梅啦、山楂啦、橄榄啦,不像过去那么吸引我了。
“吸引”是什么意思?哪些东西不吸引我了?为什么?
②“小花鹿”变得沉甸甸的了。
“沉甸甸”是什么意思?“小花鹿”怎么变得沉甸甸的了?
③你的功劳真不小啊!
“你”指谁?它有哪些“功劳”?
c.你读了这一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指生说。
三、总结:
同学们,以后也要把买零食的钱积攒下来,用来买自己喜欢的学习用品。
四、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第一、二题。
板书设计:
3.我的“小花鹿”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10-25
《小学语文》教案06-09
小学语文的教案11-29
优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4-0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合集】0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7-24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12-16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