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文教案模板合集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10个,继续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积累词语13个。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收集聪明人的故事,说一个给大家听。
4. 明白聪明人也需要别人的帮助。人人都有聪明才智,人多智慧多。
教学重点:
1. 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其组成的13个词语。
2. 积累句子2句,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明白聪明人也需要别人帮助,人人都有聪明才智。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引入课题。
1、简单介绍“诸葛亮”
2、揭示课题:诸葛亮和小皮匠。
3、指名读课题。
4、学习生字:诸、葛、匠
“诸葛”是复姓,还有哪些是复姓?
5、齐读课题,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整体感知课文。
1)边听故事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轻声读课文,圈出文中不认识的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问:你已经认识其中的哪些字?
2)复习部首查字法,查出“筏、礁、撞”生字。读读字典里“筏”的意思,理解“木筏”这个词语。
3)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请在小组里交流。比较形近字:“击一出”,“故一敌”,“士一土”。
4)老师把生字的拼音去掉,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5)生字放到课文里会读吗?
3.数数课文有几小节?
三、读课文,学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节。
1)师生引读第一节。思考:诸葛亮领兵去打仗,来到乌江边,遇到什么困难?
2)出示句子:乌江水深流急,江中还有礁石,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3)指导朗读句子。(开火车读 齐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小节。
1)师:这下怎么办呢?诸葛亮想了些什么办法呢?让我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小组学习,并找出有关句子。
2)全班交流
3)板书:架人桥、做木筏、贴布告
4)出示:诸葛亮先…… ,再…… ,最后 …… 。练习说话。
5)齐读第二、三节。
3、学习课文第四、五节
师:三个小皮匠让诸葛亮怎么做呢?(读小z纸条的话)。
(内容:请你准备三千张牛皮,用牛皮做筏子。牛皮筏子不怕礁石撞,这样你的军队就可顺利过江了。)
1)指名读,愿意读的站起来。
2)齐读第四节。
(引):这真是……(生读第五节)
师:齐读课文。
四、复习巩固,课外延伸。
1. 读生字(开火车)。
2. 读词语(齐读)。
3. 讲讲古今中外有关聪明人的故事。
1)小组讨论。
2)组内交流。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读懂课文,了解霍金同疾病顽强搏斗,取得伟大成就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趣。
1.板书并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①谁向命运挑战?②是什么样的命运;③是怎样挑战的?④为什么要向命运挑战?)
二、初读课文,读通顺。
1.自由读课文,努力做到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谁愿意大声给同学们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听,注意听出问题。
3.评读,注意以下字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读课文,结合我们提出的四个问题,你能试着在书中找到答案吗?把有关的要点标注在书上。
2.小组间讨论、交流。
3.集体汇报。
(1)谁向命运挑战?
(课文中讲的是霍金向命运挑战的事。)
(2)谁愿意把课外收集的资料介绍给在座的同学们?
学生简介霍金资料。
(3)霍金有着怎样的命运呢?
①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幻灯。
就像正要开放的花朵遭到严霜的打击,霍金的人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霍金的人生面临着挑战。
②请同学们比较着读一读,看看有什么体会呢?
(正要开放的花朵是含苞欲放的,是美丽的,有着无限的生机。严霜却是残酷的,在严霜面前,花朵更显得脆弱。而霍金的人生就像这要开放的花朵,命运就像严霜,这个比喻很恰当。)
③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4)怎样向命运挑战?
①在书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汇报。
②仔细默读“霍金向命运挑战”的段落。谁能概括一下,霍金从哪几个方面向命运进行挑战?
(霍金向命运挑战,不仅仅是指他能活着,更是指他的创造。)
③分别请同学读(4—6)(7)自然段,思考:这几段分别讲的是什么?
(4—6自然段)霍金向命运挑战,他还活着;(7)霍金向命运挑战,不断创造。)
④体会利用过渡句概括段意的方法。(前半句承上,概括前面的内容,后半句启下,引出下面要说的内容。)
(5)霍金为什么要向命运挑战?
出示幻灯:
要努力做些有意义的事,让生命留下一点辉煌。
4.霍金的生命留下了怎样的辉煌呢?
(1)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如果霍金跟你在网上聊天,要求只能提出三个问题,你准备提什么样的问题呢?(可以围绕霍金的生平,精神以及成就进行提问。)
(3)如果霍金正在接受采访,你是个记者,该怎样提问呢?(角色表演,引导学生说话要有礼貌,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四、扩展
将你搜集到的“向命运挑战,创造生命奇迹”的人的资料与大家交流。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内容清楚,观点明确,事迹感人。因此,在教学中立足于“学生自主读书”能力的培养。体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
向命运挑战*
标签: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向命运挑战*,
中,以“阅读提示”中的四项要求作为讨论自学的核心焦点,并以此分步安排教学环节。首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充分读书,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小组间交流“霍金是怎样向命运挑战”的,然后在班内交流、评议。模拟完成“网上聊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着力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深刻地领悟霍金顽强的意志品质。最后交流你所搜集到的“向命运挑战,创造生命奇迹”的人的资料。在此鼓励学生联系古今中外那些身残志坚或敢于与病魔抗争而作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人物去畅谈,激发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探究活动
标点变魔术
用不同的标点符号,加在下面句子的不同位置,可以分别表达不同的意思(注意:汉字的排列顺序不变。)最多可表达七种不同的意思。同学们,试试看,你能变几种?
你给我不给
答案:
1.你给我不给?(生气地质问)
2.你给,我不给。(要求别人给,自己却坚决不给。)
3.你给?我不给?(提出两个反问。)
4.你给我不?给!(先威胁地反问,然后再次要求。)
5.你给我!不给?(先要求,然后反问。)
6.你给我?不给?(先猜疑地反问,然后反问证实别人的意思。)
7.你——给我不给?(既惊异又无奈,然后气愤地问。)
语文教案 篇3
【公开课教案思路】
落实自主学习。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识的获得是自主习得的过程。以人为本、以同学的发展为本必需供认同学认知基础,他们已经有了一定获得信息的能力、感受语言的能力。教师要大胆放手把读书感知——读书感悟——读书体情的权力给同学。叶老曾经说:“一篇文章同学也能粗略地看懂。”教师就应该引导同学“试着理解、试着揣测”,从而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
加强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利于同学间、师生间语言交流、情感沟通、思维碰撞。本课“说说自身的家乡在哪、什么样”的口语交际过程,应是在同学间、师生间进行的,教师要给同学交际的`空间。可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因区域不同而定) 、(因兴趣、想法不同而定)等。其间教师要深入小组中,注意同学思维空间的打开,在合作中培养同学语言运用能力、交际能力。但此过程还要注意尊重同学的个性体验。
力求学科整合。本课内容与美术学科联系甚密,且同学因年龄小对画画又特别感兴趣。教学中教师要满足同学的这一需求,让同学在语言与简笔画之间建起桥梁,培养同学的动手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原”等6个字。
2、朗读全文,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3、在老师的指导下,描画自身的家乡。尽可能多的引导同学参与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说明:
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要根据自身班同学的实际和家乡的具体情况。
1、教学重点:
课文第2、3、4、5自然段,了解画的内容,体会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依据第一、二册教材实际和同学的基础确定难点):
感知课文描写家乡景色的美丽;说自身家乡的样子;( 确定这个难点主要是想同学年龄小不会留心家乡什么样,或根本不清楚家乡在哪。所以家乡一词要从广义理解:生活的所在地、故乡老家等。但不要出现说自身家所在的楼。)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 重点突破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1、通过观察、访问或与家长聊天,了解自身家乡在哪里和它的样子。
2、用小彩笔画自身的家乡或想象中的家乡的图片。
3、课文中图的课件或投影片。
【公开课教案】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请同学说说自身的家在哪里?
你想把自身美丽的家乡画下来吗?我们先学一学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用画笔,向我们介绍家乡的?(由同学的生活实际动身,拉近生活与学习的距离,体现学为所用,即学习有明确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借助音节读准字音。
自主习得能力培养之一:巩固拼音的拼读技能;加强已识字的运用;学习认读新字。
2、同桌或小组内互相读课文(合作学习体现之一),要求:
⑴ 互读互助:
读要努力读正确,听要认真,发现错误帮他改正。
⑵ 读后标出自然段。
思路:这一过程除训练同学把课文读正确外,还培养同学的合作、互助意识--同学借助他人的协助,在合作中形成能力。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知识不是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同学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一定的情境),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教材、资料、媒体、实物等)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3、检查反馈同学初读课文后的识字情况:
⑴ 内容:
读带有生字的词语或短句,强化识字
宽 虾 脚 捡 贝 壳 原 奔 密 匹 市 楼
⑵ 形式:
可指名读、可开火车读
导语:
过渡到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感悟语言,体会情感:
第一板块:
1、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感知发现的自主学习权力留给同学,从而实现第一个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
自身读课文,想一想读后知道了什么?
(汇报后教师要有意识让同学知道文章的整体:什么时间谁在做什么)
第二板块:
2、读课文,感悟语言:
⑴ 观察彩图并读课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让儿童画与语言之间建立联系,又体现学科整合思想)
① 找一找:每一个自然段与五幅彩图的联系。
② 说一说:指出联系。
③ 读一读:相应的.自然段。
⑵ 按自然段学习课文(了解自然段的内容,感悟语言,体会情感。认识第二个整体)说明:
第二、三、四、五、六自然段能结合语言与图画说出家乡的美、读出家乡的美。
第二、三、四自然段可打破自然段的顺序进行教学--按同学喜爱自然段的兴趣所需,这也体现尊重同学的选择和关注同学的个性体验。
以第二自然段为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之二)
① 细读第二自然段。(目的是引导同学由感知走入到感悟语言的情境,培养同学的语感。)
想一想这次再读你又知道了什么?
(结合插图、投影片或电脑课件汇报,同时启发同学想象,在情境中感受画面中的形象)
(汇报重点指导语言表达顺序和感悟语言内涵,构成单幅图画的美:A、家乡在哪里;B、家乡怎么样;C、画中的人在做什么 )
结合图画、语境了解词语的意思。
② 随同学的汇报指导同学的朗读,激发同学对家乡的喜爱。如:
“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要读出对家乡的赞美感。
“那海滩上……”要读出涛涛置身于海滩享受海滩给他带来的快乐的情感。
③ 启发想象再朗读本自然段,回归自然段整体。 (合作学习体现之二)
课文的第三、四、五、六自然段可放手让同学合作学习,也可让同学对画面的喜爱不同,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伙伴。(学习方法可同第一自然段学习方法)
⑶ 说说自身的家乡:(学习运用书上的语言表达方法)
表述内容:
① 家乡实景(生活的所在地、老家)
② 想象中家乡的美丽景色。
第三板块:
3、有语气地朗读全文,体会感情。(回归文章的整体)
⑴ 自读后指名读。
⑵ 选择自身喜欢的自然段并把它背诵下来。
四、作业:
1、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自身喜爱的自然段,有能力的也可背诵全文。
2、用小画笔画出自身的家乡或想象中的家乡。(让语言与简笔画之间建起桥梁——体现语文学科与美术的整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内容见一课时)
2、强化读生字字音。
二、记忆字形,学习运用,指导并练习书写:
1、记忆字形(体现自主性--有同学自主选择要记忆的汉字、用自身喜欢的'方法)
2、学习运用:重在思路指导。
三、指导书写(写字是同学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教师要下大力量为同学打好基础)
以“原”为例:
1、观察分析:观察结构。
2、找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照例子描一描,感受位置。
4、自身照范字写一写,加强体验。
5、同学互评或教师参与评价,提高认识。
6、自身独立书写。
四、展示自身的绘画作品(若有的同学没画完,可给一些时间继续画,作为课间休息)
同学分小组互说自身笔下的家乡,然后请代表全班交流。教师要注意引导同学有序表达交流,学用课文语言,同时表达对家乡的喜爱或期盼之情。
五、背诵课文展示
六、作业
略。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出现生字和新词。
2、揣摩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深层含义、表达作用。
3、体会咏物记叙文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课文中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句子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2、正确领悟文章主题,理解作者执着坚定信念和热切追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情景导入,指导初读
1、带领学生认识石榴,观察讲台上一盆石榴。
2、引导学生描述自己观察到石榴。
3、带领学生总结石榴特点。
4、指导学生分析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句子,
二、抓住特征,分析课文
1、带领学生品味描写石榴句子。
2、带领学生阅读全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带领学生重点讨论作者为什么将石榴比喻成是“夏天心脏”。
三、深入探究,体会感情
1、给学生发放文章背景材料。
2、结合背景组织学生讨论:在石榴众多特点中,作者为什么偏偏选它在五月开花这一特点来写?
3、带领学生阅读全文,整体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四、本课小结
《石榴》一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具体生动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精神品格:向时也含蓄地抒发自己执着坚定信念和热切追求。
第二课时
一、 辐射阅读,体会寄情于景写法
1、带领学生阅读《白杨礼赞》片段。
2、带领学生阅读《荔枝蜜》片段。
二、写作练习
指导学生观察大干世界里事物,描写其特征,同时练习“托物言志”或“借物
抒情”写法。
三、本课小结
要写好物托言志或借物抒情文章,首先要有情,学会观察,做生活有情人;学会思考,做生活有心人。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学习安东尼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可贵,立志做有所作为的跨世纪人才。
2、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
3、按提纲简要复述课文。
4、学会生字新词,了解“一刻不停”、“不在乎”、“不泄气”、“盯”、“足足”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学习用“无论……还是……都……”造句。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安东尼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可贵。
2.按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千世界里,能见到明媚的阳光,可爱的小鸟,繁华的街道和一张张微笑的脸庞。同学们,你们可曾想到在我们的身边正有着一个肉眼无法看到的奇异的世界。
板书:20、奇异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到那儿去看看!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思考:是谁发现了奇异的世界?
2.交流检查
(1)读准下列生字字音:稍、糙;不在乎(“乎”轻读)
(2)注意下列字的笔顺:凸、透、离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三、理清层次
1.我们已经知道是安东尼发现了奇异的世界。请三位同学分别读课文,大家做好分段符号,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分?(1~4、5~6、7)
2.:课文也就是根据安东尼发明显微镜、发现奇异的世界、微生物学诞生的顺序来写的。
四、提出突破口
1.请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奇异的世界究竟是个怎样的世界?请从文中找一句句子。
交流,出示投影片:
(l)一个奇异的世界出现了:无论吃的、穿的、用的,还是人体的各个部分,连口腔的牙垢里都有“虫子”!
师述:吃的、穿的、用的,及人体的各个部分,我们概括地说也就是——
(所有、一切)
(2)世界上一切的一切都有“虫子”。(出示)
指名两人读,比较两句句子的特点。
句(1)具体句(2)概括
师述:这样写就具体而形象地写出了“虫子”无处不在,世界上一切的一切都有“虫子”。我们课文中一切的一切是指哪些东西呢?(引读)——吃的、穿的、用的,还是人体的各个部分,连口腔的牙垢(师读)都有“虫子”!
句子中用了“无论……都……”这个表示无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告诉我们任何东西,一切事物都有“虫子”,也就是不需要任何条件,都有相同的结果。
再次引读。这里的“虫子”上为什么有引号呢?老师告诉大家,这是特定用法,其实它并不叫“虫子”,那么它叫什么呢?快速默读第三段。
出示卡片:生物
生物是指着生命的物体,那么(出示)微生物就是——(很小很小的生物),从哪个字看出?它不仅是微生物,而且是——(出示)可怜的微生物,让我们读出这小的感觉。
2.“可怜的微生物”小到什么程度?快速自由读第5节,找句子~~~划出。
出示:“……虫子那么小,跳蚤在它身边,必定成了大象!”
为什么这句话说明“虫子”小呢?
出示实物比较后齐读。所以安东尼把这些小虫称为(出示卡片)可怜的微生物。
3.而安东尼发现的奇异的世界也就是微生物的世界,那他是怎么发现这个奇异的世界的呢?让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读通了课文,还把文章分为了三段,知道了安东尼发现的奇异的世界也就是微生物的世界。那么安东尼是怎么会发现这个奇异的世界的呢?
二、学习课文
(一)1(揭示投影片)
在他的显微镜下,一个奇异的世界出现了:——(引读):
那安东尼又是怎样发明显微镜的呢?
板书:发明显微镜
2、投影片(“[]中的句子”先不出示)。
三百多年前,看门人安东尼受到(放大镜)的启发,引起了(发明显微镜)的想法,[面对(),面对(),]他不在乎,不泄气,
经过(艰苦劳动),终于(发明了显微镜)。
边默读第一段,边思考填空,试着练一练。交流,齐读填空。
3、师简述当时放大镜的'情况。
安东尼善于思考,敢于大胆设想(板书),才有了他后来的成功,这也是安东尼有别于其它人的地方,发明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大胆设想,还需要艰苦劳动(板书)
(1)轻声读第4节,用“——”划出最能表现他劳动艰苦的句子。
请一生用朗读来表现找到的句子。
出示:手指磨破了,磨出了茧子,他不在乎;镜片磨坏了一大堆,他也不泄气。
(2)引读句子。理解“不在乎”、“不泄气”。
(3)手指磨破了,镜片磨坏了一大堆,概括他说也就是安东尼在发明显微镜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揭示填空:面对(种种困难),他不在乎,不泄气。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来体会安东尼那种锲而不舍的。(读句子)
4.其实地在发明显微镜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还远远不止这些,文章的第1、2节也谈到了。
(1)默读第1、2节口头完成填空。指名讲。
出示:当人们()时,他不在乎,不泄气,仍然()。
(内容不限,由学生自由发挥。)
(2)人们的冷嘲热讽并没有打消安东尼发明显微镜的念头,老师和你们配合着读第1、2节。那么安东尼又面对着什么呢?
出示:面对(人们的冷嘲热讽),……
(3)引读填空:面对——,他仍锲而不舍地干着,通过艰苦劳动,终于磨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镜片,为什么说那是世界上最好的镜片呢?因为——(引读第4节下半节)
5、我们现在知道是谁,他是怎样发明显微镜的。请根据填空用讲述的语气简要复述第一段。试说、指名说、不看填空说。
(二)发明显微镜后,他着迷地观察。
出示:安东尼像着了迷似的到处找东西看。终于——创立了微生物学(板书)
1.默读第二段,哪些句子最能表现他着迷似地到处找东西看?
出示:安东尼盯着这些小“虫子”,足足看了几个小时。
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着迷的程度深?(盯、足足)
2.安东尼着迷似的到处找东西看,除了盯着一样东西看很长时间,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师述:安东尼把世界上能找到的一切都找来看,也就是我们前文中讲到的世界上一切的一切。
3.可见,安东尼深入地观察,执着地追求(板书)实现了他的梦想。透过更好的镜片——显微镜,看到了更细小的东西——微生物,给我们揭示了——一个奇异的世界。
4.出示:
以下面的句子为起始句,简要复述第三段。发明显微镜后,安东尼偶然透过镜片,在一滴水中发现了……
自己练习,指名说。
(三)学到这里,我们知道课文主要讲的是,(指读板书)安东尼也由一个看门人成了徽生物学始祖。
板书:微生物学始祖
这是文章最后一段告诉我们的。(引读)
出示:简要复述第三段。
试说,指名说。
三、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复习了简要复述课文,同时从安东尼由一名地位低下的看门人而成为-位受人仰慕的微生物学始祖的奇异转变中,我们也领悟到只有有勇气.大胆设想,有毅力——艰苦劳动,有理想——执着追求,才能成为真正的成功者。
板书
20、奇异的世界
看门人安东尼
大胆设想发明显微镜
艰苦劳动发现奇异的世界
执着追求创立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始祖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11
语文的教案11-28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天地》教案10-28
语文《狼》教案09-21
语文《赶海》教案11-24
语文试讲教案09-05
语文《跳水》教案01-03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