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语文教案范文合集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要求掌握的生字,会读、会写,认识“耀、哈”2个生字;
二、学习要求掌握的新词语,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并能适当的造出正确的句子;
三、掌握关联词“假使”和副词“恰好”的用法和意义。
四准确、流利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课文的思路,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一、课文大意的讲解;
二、“假使”、“恰好”的学习及应用。
三、教学目的:
掌握重点生字词,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懂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知:
请大家说说你们认为的“好事情”有那些?然后由此引入课题。
(二)、范读课文:
学生在听时请标出文中的生字、词语,以及不懂的词、句子。
(三)、领读课文:
读时注意音调、语气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学生自读: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
(五)、全班齐读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词语:
学习生字:
恰qiā:正好;部首:忄;笔画数:9;结构:左右;组词:恰好(正好)、恰恰、恰巧(凑巧)。
委:wei :的确、确实;部首:禾;笔画数:8;结构:上下;组词: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和待遇,心里难过。)委托(请人办理。)委曲(弯弯曲曲)
枪:qiang一种兵器;部首:木;笔画数:8;结构:左右;组词:手(qiang)枪、枪(qiang)支。
井:jing能取水的深洞;部首:井;笔画数:4;结构:独体字;组词:井水、水井。
捞:lao从液体中取东西;部首:提手旁;笔画数:11;结构:左右;组词:捞鱼、捞取。
扰:rao扰乱,搅扰;部首:提手旁;笔画数:7;结构:左右;组词:打扰、扰乱。
抚:fu安慰,慰问;部首;提手旁;笔画数;7;结构;左右;组词:抚爱(照料)抚摸、抚养(爱护并教养)
学习词语:
假使:如果。表示假设的关联词。例如:假使有事情,请告诉他。假使我现在有钱我就给你买玩具。
恰好:副词,正好,刚好。例如:今天恰好是我的生日。
讲话:说话。例如:请你上课时不要讲话。
饭碗:盛饭的碗。
里头:一定的范围或时间以内。例如:这里头有西瓜吗?
二、巩固练习:
男女生对比读生字、词;分组读、各小组间开火车读生字、词。
三、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生字、词语的读法及意义、用法。
四、布置作业:
写生字、组词。
第三课时
一、讲解课文:
1、文中有几个主人公?是谁?
(四个;分别是:小尤拉、妹妹、奶奶、妈妈)
第一自然段:(老师读)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第二、三自然段:故事的开头。
问题:1、小尤拉想的第一件好事情是什么?
(以上问题可用原文回答。)
重点词:
假使表示假设的关联词
第四至六自然段(男女生搭配读):讲了小尤拉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妹妹的。
问题:
1、小尤捞为什么叫妹妹走开?
(因为他想着救掉进井里边的妹妹而不愿意陪她玩。)
2、小尤拉想的第二件事情是什么?
重点词:恰好
第六至十自然段(男女生搭配读):讲了小尤拉是怎样对待奶奶的。
第十至十五自然段:讲了小尤拉只想着所谓的好事情,而不愿意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
讨论:
1、为什么小尤拉不愿意做这些事情?
2、小尤拉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3、我们以后要怎样做?
重点词:恰好
二、巩固练习:
1、分小组表演这个课本剧。
2、用汉语讲这个故事。
三、小结:
这篇课文以小尤拉为主人公,他确实想做好事情,可是他总不去做,最后什么也没做。
九、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
十、板书:
2、好事情
救妹妹
小尤拉的好事情 救奶奶 事情不论大小,只要
对人有帮助就是好事
救小狗
课后反思
在本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的学习,学会运用重点生字词,懂得事情不分大小,只要去做对别人有帮助的事情,就是好事情,培养学生帮助别人的良好道德品质。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并初步学会辨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2、培养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认识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可征服的。
教学重点
了解并初步学会辨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搭乘“阿波罗11号”飞船,代表人类首次成功登上月球,完成了人类登月的梦想,人类向宇宙太空迈出了第一步,人类还要向更加遥远的太空进军。茫茫宇宙,无穷奥秘。今天,让我们先来看看宇宙里到底有些什么?这是一篇说明文。
二、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1、给课文小节标上序号,划出新词,参考注解和词语手册,掌握词义。
2、宇宙里到底有什么,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
3、简单谈谈你对宇宙的认识。(在课文里找依据)
恒星、星云、银河系、恒星系
宇宙是物质的,不断运动着的,丰富多采的,可征服的。
三、精读探究
宇宙是广阔无边,奥秘无穷的,为了介绍清楚它的特点,课文成功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下面就让我们来具体研究课文的精彩片段。
1、读2—6小节,填写上面表格
2、这段课文生动准确的介绍了各种恒星的特点,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文中,为了说清楚事物的特征,必须恰当的运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引言论、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屏幕上的文字,与课文第四小节有什么不同,找出不同的地方,并说明课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朗读课文。
3、这里有一段关于恒星颜色、温度的影片,请同学们仔细听,说说其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四、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欲望
同学们,太阳是这许多恒星中的一颗,九大行星围绕着它转,构成了太阳系,1000亿颗以上的恒星又构成了银河系,宇宙中有千千万万个象银河系这样的恒星系,广漠的`宇宙有着无穷的奥秘,等待着人类去探索,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影片,也许将来你会成为宇宙专家。
五、总结
填上合适的词语:宇宙是
同学们,宇宙的奥秘是无穷的,人类正在探索更加遥远的宇宙空间,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加入我国的航天事业,为探索宇宙奥秘作出自己的贡献。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进行小组合作识字,使学生掌握十二个生字的读音。
2、通过帮助小松鼠找花生,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感。
3、通过多种情境的创设,加强同伴间的交流学习。
教学重点:进行多形式的识字活动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花生米,有田字格的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引:小朋友们,赶快收拾起书本,现在我们马上要赶去森林,帮助一位小动物朋友解决一个难题。
(课堂中能够合起书本,对于天天读读背背的孩子们来说非常难得。况且还能去森林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孩子心里多兴奋。)
2、出示课件(插图2)问:
(1)图中是谁,他的表情你会想到一个什么词?(着急、惊讶,不知所措等)
(2)听他在说什么?(课件中小松鼠正自言自语地说:“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
(3)它在跟谁说?你自己演小松鼠说一说。(读中体会这话是对自己说的)用一个词代替,出示“自言自语”
(4)原来小松鼠在干什么?(——找花生)
(5)揭题“小松鼠找花生”
二、了解课文情节
过渡: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听听松鼠怎么说。
1、小松鼠自述:这棵大树旁边的地里种了许多花生。花生已经开花了,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艳丽。(小松鼠边叙述,课件中边展示花生花的图片,图画与声音结合让学生充分体验文中所描写花生花的艳丽。)
2、小松鼠继续说:本来我不知道这是花生的花,我是问了鼹鼠才知道的。
(课件出示:松鼠与鼹鼠的对话)
3、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同桌分角色读一读(个别抽读,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4、听了的话小松鼠会想什么?
5、小松鼠多么想尝尝花生的味道啊!它是怎么做的?松鼠继续说:于是我每天都到地里去,看看结花生了没有。我每天等啊,等啊,等到花生都落光了,可没看见一个花生。说完小松鼠哭了起来。“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
6、看小松鼠又急了,花生哪儿去了?(“花生已经落在地底下了”这个小常识对于现在的小朋友来说已经非常熟悉了,但仍会有小朋友说被人偷走了。教师可作如下提议)
7、教师提议:不如马上翻土瞧瞧。(也可通过课件展示)
8、小松鼠高兴地赞扬:真是一群聪明的`小朋友,不如就在我这儿尝花生吧。
三、吃花生,学生字
过渡:每颗花生果上都有一个小秘密,能够发现的小朋友就能吃到花生。
A、指名抽读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B、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师:这块地结的果实还真不少,小松鼠已经把花生分到每个四人小组中,我们来识字赢花生。(每四人小组有生字卡片一份,一小袋花生。由小组长负责检查学员学习情况,学员每读对生字卡片中的一个生字可得花生一颗,小组中可轮流读、强读,看谁得到的花生多。)
C、全班交流
1、展示所学成果,比比谁的花生多谁的花生少
2、得到较多花生的小朋友你愿意请其他小朋友吃花生吗?(由小朋友指名请其他小朋友读他所选的生字卡片,并分享他的花生)
3、你最喜欢吃哪些花生?了解学生喜欢读哪些生字再重复。你能让一颗花生果长出许多花吗(“一字开花”组词练习如“生”“种”“外”“许”,也可进行说句训练,如“呀”“格外”等)
四、写字指导“生”
过渡:吃了小松鼠那么多花生,让我们每人写一个字送给它,就写花生的“生”吧
看范例,全班交流“生”的字形结构及三横的特点
电脑范写学生练习、评价自推荐,学生评议。(以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学生作品。)
五、拓展
课外你积累了哪些小知识,你愿告诉小松鼠吗?最后你想送给小松鼠一句什么话?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注意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2、在交际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助人为乐的.美好品德。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看图,了解故事的起因。
1、今天陈老师想带大家到郊外走走。(课件:小河边的美景)大家看到了什么?(学生描述图中的美景)
(课件中传出哭声)是谁在哭呀?(出示:小兔的图片)
2、看着图,你有什么问题?
生可能问:小白兔为什么哭?他遇到了什么难题?什么事让小兔哭得如此伤心呢?……
3、引导学生看图并回答。
师:如果你是小白兔,你会想些什么呢?又会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生发挥想象,个别练说)
二、借助情境,想象表达。
1、今天我们就一起小白兔过河吧!(点题)
瞧,是谁来啦?(在图中增加小花猫的图片)
小花猫见到小白兔会说些什么呢?会想些什么呢?
生:(个别说,要求将话说清楚、明白。)
其余同学:(声音、礼仪、态度,说得清楚、明白。)
2、师:孩子们,如果你们是小花猫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小白兔过河呢?(课件:图2)
(1)四人小组合作讨论、汇报,(组织有效地讨论,人人参与)
讨论时一人扮小猫,其他小朋友扮小兔,认真听小猫说的方法,对每种方法给予不同的;
师:你觉得满意吗?(方法好不好)
(好,满意,应如何表示感谢;不好,不满意理由?又应如何对小猫说。)
小猫们想出的方法,既可根据图中的,也可自已发挥想象,赞赏有创意的思考过程。
(2)各小组表演汇报,其他同学当小评委
对于各组扮猫、兔同学的表演,其余同学给予适当的(礼貌态度、语调语速)
三、动笔写话。
师:同学们都很爱开动脑筋、乐于助人,那么就让我们再动动笔把刚才你想到的一种好方法写下来吧!
(展示)指导学生如何将口头语言转变为书面语言
我想了个好办法帮助小白兔过河:
师:引导生对语句、格式、标点进行
四、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篇课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月光曲》和《林中乐队》。《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详细记述了《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传唱、定为国歌的过程。《月光曲》写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穷鞋匠兄妹,被他们对音乐的热爱、痴迷而感动,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故事。《林中乐队》形象的描绘了大自然里,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学情分析
学生对国歌太熟悉了,能熟背歌词,但要理解得很透彻那需要一点的时间。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从而激发鼓舞全民族、全体炎黄子孙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建设好自己的美好家园。通过理解课文,了解贝多芬所具的卓越才华和劳动人民的同情心,学习他美好、善良的心情;并通过欣赏《月光曲》让学生感受意境之美,陶冶爱美的情趣。用多种方法熟读课文,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
重点难点
《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的现实意义,为什么说它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教学策略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以读代讲,感悟诗句、文章内涵
教学过程
1《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生情
1、师:大家知道,能代表一个国家的象征有许多,比如:国旗、国徽,还有什么呢?(国歌)现在就让我们高声歌唱国歌。
2、学生合唱国歌。
3、师:谁来说一说每当你听到国歌时的感受?
4、学生自由说听到国歌后的感受。
5、师:这么雄壮、激昂的歌曲是怎样被创作出来的?又是如何成为我们的国歌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6、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师:现在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并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课文。
3、师:大家解决了阅读的障碍后,同桌接力朗读课文,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
4、同桌互读课文,交流体会。
5、指名回答。
三、精读课文、自读自悟
1、师: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这个主题?
2、指名回答。
(1)《义勇军进行曲》的谱写;
(2)《义勇军进行曲》的传唱;
(3)《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指名学生接力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为什么说这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4、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
(1)激励着中华儿女同侵略者浴血奋战,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战斗号角。
(2)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决心,唱出了民族危亡时期的最强音。
(3)雄壮的乐曲,鼓舞了人们的斗志,体现了人民的信念。
6、师:你觉得课文中哪个部分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7、指名回答。
8、师:为什么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课文哪个部分告诉了我们?(最后一个自然段)
9、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0、师;国歌是这么的重要,那么当你高唱国歌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11、指名回答。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指名朗读课文。
2、唱国歌,体会“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二、指导朗读、入境融情
1、师:下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2、指名朗读。
3、师:说一说你喜欢这个小节的原因。
4、分组齐读。
三、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巩固
1、朗读课文,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落实。
2、积累词语。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语文教案 篇6
一、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请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你觉得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家?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1、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
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都是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15岁时就对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亚里士多德在众的眼里是趔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所以说他关于思考。
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简单的方式说明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可以与同学们讨论,也可以请都是帮忙。(算式法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会拖往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该比10磅的慢;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个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快。)
(反思:虽然阅读课以学生的朗读体悟为主,但教师也不能完全放弃讲解。由于考虑到学生受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对理解伽利略是怎样利用亚里斯多德的一句话推出两个结论的这一教学难点比较吃力,于是,在突破难点时,采用列算式来理解:,这样理解既简单又明了。同时这种方式也学科间的知体现出学科知识是相通的)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你注意到这些关联词了吗?你能不能不看课本,说一说伽利略思考的过程?
出示 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
(让学生用这样的关联词语来说,能够令他们感受到伽利略的质疑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思考,不是妄下结论。)
2、伽利略是一个(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家。
思考:
1)伽利略做了多少次试验?
(无数次)
2)他的实验成功了吗?
(引导学生读第4自然段,说明伽利略带着上面的问题,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斯多德的那句话的确说错了。)
3)为什么要作公开试验?
读课文第5自然段。
在当时,众都信奉亚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话汪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却大胆质疑,说明他不迷信权威,只追求真理。
(反思:这里可以结合作业本,令学生指导,信奉意义,信奉的反义词是怀疑作业本还是要用起来,以后备课一定要记得连作业的内容一起备进去。)
总结:伽利略为了追求真理,反复做了多次实验来证实,并且要面对无数人的讥笑与嘲讽,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试验。
在比萨斜塔的公开试验的目的是为了公布自己的试验结果。
公开试验的结果是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
那么伽利略在比萨斜塔的公开试验的目的,只是为了公布自己的试验结果吗?
再次朗读朗读第五自然段。
得出结论:之所以要公开试验,就是要向权威挑战。
3、所以伽利略又是一个(勇敢)的科学家。
默读课文思考:当时人们是怎样崇拜亚里士多德的?人们又是怎样议论伽利略的行为的?
读课文2、5段,对比人们的不同态度。
总结:面对众的怀疑、嘲笑与讥讽,伽利略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公开试验,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现得十分勇敢。
三、升华情感
1、 出示最后一句话。
说一说,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从课文中你学习到了什么?
(我们应该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出错的地方
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是愚蠢的行为
要敢于质疑,勇于挑战。)
鼓励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思考。
2、教师总结。
出示: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不公仅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重要的是使从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著地追求真理。
四、小练笔:
伽利略终于成功地证实了自己的观点,上塔前,人们对伽利略充满怀疑,那么现在当伽利略走下比萨斜塔得时候,人们又会说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就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11
语文的教案11-28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天地》教案10-28
语文《狼》教案09-21
语文《赶海》教案11-24
语文试讲教案09-05
语文《跳水》教案01-03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