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1-08-08 17:21:25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语文教案模板合集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字词句含义

  教学目标:

  理解文中字词含义。熟读课文,能翻译全文。

  学生情况分析:

  学习古文,多数学生仍停留在死记硬背上。对于加点字词的理解能靠背默来完成,而对句子的翻译则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关键在于读得少语感差。

  所以,学习古文仍注重多读为主,在理解的基础上补充适当的语法知识,为句子翻译奠定基础。

  字词要求:

  读准字音,书写正确,解释明确。

  嗤:讥笑。

  辄:就。

  逮:及,赶上。

  甫:刚刚。

  赧:脸红。

  訾:挑毛病,说坏话。

  度:猜测,估计。

  曾:竟,乃。

  朗读全文,做到通顺流畅。

  题解:

  弈喻——标题揭示文章的写法,是“缘事而发,以小见大”。文章以弈棋为喻,论述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语法现象:

  “易置之”——“易(之)置之”,替他下棋;成分省略要补出。

  “顷之” ——不久,“之”无意,句子中调节音节的作用。

  辄欲易置之 替 一客数败 屡次

  易 { 予颇易之 轻视 数{ 甫下数子 几(个)

  然易地以处 交换 竟局数之 计算

  反复朗读,字词分析理解,句子翻译。

  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注释。

  熟读课文,口头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杂文特点

  教学目标:

  明确“缘事而发”“以小见大”“文艺性”的杂文特点在本文中的体现。

  明确全文中心论点。

  分析第一节:

  论述一次下棋给我的“教训”。

  板书设计(一):

  下棋过程 观弈时态度变化 棋局中的表现

  弈 观弈 嗤其失算,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 自高自大

  对局 前 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 轻视对方

  甫下数子 客已得先手 吃惊不小

  局将半 客之智尚有余,予思益苦 苦心竭律

  竟局数之 客胜予十三子 予赧甚

  羞愧万分

  观弈 终日默坐而已

  喻 不能妄自尊大,不能轻视别人

  思考:

  缘事而发的“事”在文中指什么?

  结论:

  观弈时没有自知之明,轻视他人,结果碰壁,由此得到一个教训——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轻视别人。

  分析第二节:

  由下棋中得到教训,且“以小见大”,联想到“待人待己”的道理。

  以小见大

  观弈 看人

  予观人下棋 今之学者

  嗤其失算 訾古人失;称今人失

  第二节与第一节进行类比,指出“今之学者”的自高自大,轻视别人。

  板书设计(二):

  今之学者两大缺点: 读古人书, 訾古人失;

  与今人居, 乐称人失。(现象)

  人固不能无失 吾亦有失 (观弈后明白)

  知人之失,指人之小失,不见吾之大失 要有自知之明 ( 主要观点 )

  何暇论人哉 管好自己 ( 正确对待 )

  思考:

  第三段的作用是什么?

  结论:

  在第二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为什么不能妄自尊大,不能轻视别人。

  分析第三节:

  进一步分析为什么不能妄自尊大,不能轻视别人。

  板书设计(三):

  弈之优劣有定

  }不该彼此相嗤

  人之是非无定

  各是其所是

  }不能从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

  各非其所非

  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

  }要正确的待人待己

  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

  思考: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是否正确?

  结论:

  是非无定有一定的道理;但这句话不合实际,评判的标准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以圣人而转移。

  总结:

  文章通过一次弈棋,得到“不能妄自尊大,不能轻视别人”的教训,从而联想到“待人待己”的道理:人贵有自知之明,也因有知人之明,不能妄自尊大,不能轻视别人。

  总板书设计:

  弈 喻

  缘事而发 以小见大

  观弈 得到教训 今人不能正确待人待己 不该彼此相嗤

  基础 联想 进一步阐述

  嗤其失算 不能妄自尊大 易地以处,难免有失 弈之优劣有定

  人之是非无定

  对局失败 不能轻视别人 不能只知人之失, 不能只从

  而不见己之失 自己的角度看问题

  终日默坐 人贵有自知之明 要有知人之明

  附:“文艺性”的特点体现在人物形象生动。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依托语词,经历把课文读薄、把课文读厚、把课文读活的奇妙的阅读之旅;

  3、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读出姥姥的舐犊情深,读出作者的心梦之境,读出对童年的眷恋、对亲人的感恩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结构。

  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文章写了三个部分的内容:剪纸赞人,我们看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剪纸喻理,姥姥通过剪纸告诉我熟能生巧的道理,剪纸传情,小小的剪纸却传递着浓厚的祖孙情。

  2、三个部分都在写情,作者又有所偏重,把祖孙情放在第三部分着重描写。好,今天我们进一步来学习课文。

  二、剪纸赞人。

  1、先看第一部分剪纸赞人。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1-3段。

  2、姥姥的心灵手巧具体表现在哪儿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句子一: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谁愿意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

  哪儿可以看出姥姥心灵手巧呢?

  学生体会:普普通通、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无所不能

  (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工具虽然简单,但作品内容广泛,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无所不能”。)

  句子二:

  “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你找的句子真棒,给我们示范读读?生读句子。

  真棒!同学们,你从哪儿感受到姥姥的心灵手巧呢?

  姥姥的剪纸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这是讲姥姥剪纸像,“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这是讲姥姥的剪纸活了,活灵活现。

  请注意这番话中乡亲们仅仅是在赞叹姥姥剪什么剪得活灵活现?

  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么说的?

  (人物、植物、器物等等。)

  句子三:

  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你从哪儿看出姥姥的心灵手巧?(体会“左邻右舍”、“都”)

  句子四:

  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

  你又是从哪儿可以看出她的心灵手巧呢?(有求必应,求姥姥剪纸的人多,这正是因为姥姥的剪纸深入人心。)

  3、小结(出示小结)

  4、现在请你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前后同学先互相夸夸。

  (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剪个 ,剪个 。)

  (学生讨论,互相夸夸。)

  谁来赞人物?谁来赞植物?谁来赞器物?

  (“你姥姥神了,剪小孩像小孩,剪老人像老人,剪个娃娃会哭笑,剪个老汉长胡须。”“你姥姥神了,剪树像树,剪花像花,剪个桃子红通通,剪个香蕉长溜溜。”“你姥姥神了,剪凳子像凳子,剪桌子像桌子,剪个花篮喜洋洋,剪个房子好气派。”)

  二、剪纸喻理。

  1、过渡:姥姥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在剪纸的过程中还教会我一个道理——熟能生巧。我们接着学习第二部分,这个部分可以分几层呢?

  2、学生分层。(追问这两部分是什么关系呢?第一部分是具体写熟能生巧的事例,第二部分是概括写熟能生巧的道理)

  3、通过什么事例写清熟能生巧的道理呢?

  4、学生试着说一说。

  5、这个事例和熟能生巧的道理是什么关系呢?

  6、课文为什么要着重刻画我的“调皮蛋”、“刁蛮”、“耍赖”呢?(越是写我调皮捣蛋就越能表现出姥姥高超的技能。)

  7、过渡:同学们到这里作者觉得还不能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为了使道理更加明白还加了一段。

  (1)(出示)

  (2)数九隆冬,三伏盛夏,这告诉我们是一年四季总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这告诉我们姥姥一天到晚总剪。

  (3)我们也和姥姥一起来剪纸。(分角色朗读)

  数九隆冬剪,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三伏盛夏剪,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日光下剪,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月光下剪,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灯光下剪,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甚至摸黑剪,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4)一年四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一天到晚,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就是姥姥透过剪纸告诉我的一个朴实实的道理。

  (5)小结:作者通过一个具体事例的描写,概括描写,充分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三、剪纸传情。

  (一)分层。

  1、在我童年的那段难忘时光里,还有很多很多我和姥姥之间的美好回忆,在我心头回荡。根据刚才我们学习第二部分分层的方法,请你试着来分层。

  2、交流分层。(第一层:具体事例,姥姥在密云多雨的盛夏为我剪纸。第二层:

  学习第一层概括事例,“我”上学前、上学后还为“我”剪纸。)

  (二)学习课文。

  1、课文第三部分都是在写剪纸,请同学们把写剪纸的部分划出来。

  边划边思考:姥姥的剪纸剪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剪这个内容?

  2、学生读书思考。

  3、(出示三部分剪纸内容)

  1)(出示在密云多雨的盛夏):剪的是牛驮兔的剪纸、牛和兔啃食青草的剪纸。

  表达姥姥什么样的感情呢?姥姥是在什么情况下给我剪的?(疼爱之情)

  2)(出示在我上学前):剪了那么多牛兔主题的剪纸,没有具体写哪一张。表达了姥姥什么样的情呢?(对孙子的呵护之情)

  3)(出示在我上学后):“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请你把目光移到那幅剪纸上,来想象这幅画面。请同学再来读读这句句子。姥姥又是在什么情况下给我剪的这幅剪纸的呢?

  这里姥姥借着剪纸来表达什么样的情呢?(期待、思念)

  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名儿?(凝望、期待、牛兔情)

  4、在这三部分中,哪些字眼强烈地表达了“我”被牢牢地吸引住了?(嚷、缠、忆)

  这三个字分别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我”对姥姥剪纸的喜爱,请同学们再找找课文中的哪一个字能传神地概括这三个词儿,集中表现出姥姥剪纸对“我”的吸引力。(拴)前面三在词都说明了姥姥用剪纸拴住了“我”。

  5、姥姥的剪纸拴了“我”多久?还将拴“我”多久,还能拴“我”多久?

  (姥姥的剪纸拴了“我”的童年、小学、中学、大学,还将拴“我”一生,让我的生活,让我的心境与梦境永远有声有色。)

  6、如果说童年时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对家乡、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牵挂。)

  7、小结: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这三部分内容,姥姥都在剪牛、兔主题的剪纸。

  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这些牛、兔主题的剪纸,再来细细地读一读,感受这头老牛的形象。

  (出示:我抢过来看了,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姥姥又剪出一幅: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

  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8、你感受到什么样的亲情呢?

  (姥姥任劳任怨、勤劳善良,对我的关爱、期待、思念、牵挂)

  9、作者更是深切的体会到了这一点。出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10、作者的心境与梦境为什么会变得有声有色起来了呢?

  (作者有感于姥姥对自己的一份爱,感受到这份恩情,作者的感恩之心会陪伴他一生。)

  11、让我们饱含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三部分。(音乐起)

  四、总结课文。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我们不禁被这份浓浓的爱所打动,被感动了。之所以还历历在目,是因为作者独巨匠心地用剪纸把这份情串联起来了。

  剪纸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更体现了姥姥对作者的疼爱牵挂,寄托了作者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沟通了姥姥与作者之间的感情,宛如纽带,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份浓浓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童第周为自己,为中国人争气的'事迹,病从中受到启发。

  2。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阅读课文,能提出问题并通过论文交流解决。

  教学重点、难点:

  1。 了解童第周是在什么情况下,怎样“争气”的。

  2。 体会课文中三次提到的“一定要争气”的含义。

  教学准备:

  投影句子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新词。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前天,我们学习了《做风车的故事》,认识了一位科学家牛顿,知道了他是怎么样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的。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科学家—童第周。看看他又是怎么发愤学习的。

  2。 简介童第周:浙江鄞县人,实验胚胎学家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开创者。曾任国内外许多著名大学的教授研究员。他对生物学领域做出了许多贡献。

  3。 质疑: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关于课文有什么想要知道的或不懂的?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了解课文大意。

  1。 自由读课文,想每段话讲什么。

  2。 分组读课文,正音,然后指名说说每段话讲什么。

  3。 再读读课文,然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可以把课文分为几部分。

  4。 默读课文,思考:“一定要争气”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三、学习生字

  1。 字音:

  “础、差、试、授、震”这几字都是翘舌音。

  “差”本课中的读音是“cha”,“厕”正确读音“ce”,不要读成“ci”。

  2。字形。“试”不要多加一撇。

  3。词语。

  基础:事物的根本或起点。

  偏僻:距离中心地区远的。

  发愤:自己感到不满足,努力地做。

  资助:在经济上给予帮助。

  熟练:做某种工作时间久了,精通而有经验。

  耐心:不急噪,不厌烦。

  尝试:试一试。

  刻苦钻研:不怕难,肯吃苦。

  研究:仔细、深入地探究。

  震动:惊恐或情绪过分激动。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理解内容,体会童第周,勤奋学习,敢于实践的精神,讨论交流自己的感想。

  一、学习第一段

  1。 自由读。

  2。 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些什么?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自由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想想这两段话主要讲什么?

  2。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不少问题,下面我们就围绕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请同学们边默读课文边思考:(1)童第周为什么要争气?(2)童第周是怎样争气的?(3)童第周争气的结果是什么?

  3。 指名汇报。(板书)

  4。 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划出那些你觉得能让你感受到童第周发愤学习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把它多读几遍,把自己的想法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5。 谁想知大家交流自己的看法的?(提示:注意先把句子读出来,然后说:“从这句话,我体会到了……”。)

  6。 过渡:童第周是这样地努力发愤学习,他的努力有什么结果?(板书)

  7。 总结学法。

  三、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1。 布置自学任务。

  2。 检查自学情况。

  3。 课文种有一处讲到“一定要争气” 的是在哪里提到?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四、总结

  1。 过渡:童第周读中学时,学习成绩差于是他发愤学习终于把成绩赶上来,在他留学时,被外国人瞧不起,于是他刻苦钻研,终于把实验做成功,还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界,他靠的是什么,他是怎么想的?用直线画出写他想法的句子,多读几遍,看你能从中读懂什么?

  2。 指名发表意见。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语句,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3.抓住关键,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4.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语句赏析,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发表个人见解的习惯。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是富有情感和人性的生灵,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马》,用亲切的感情、形象的语言、人格化的描写,给这些“朋友”画像,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十分感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化的科学小品,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去感受被赋予了人性光彩的马儿吧。

  二、有情朗读,整体感知:

  1.有情朗读:

  ①教室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

  ②全体学生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

  ①你认为课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

  (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

  ②你能用简洁的一句话来概括这两种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点吗?

  (家马:“驯良”、野马:“自由奔放”)

  ③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

  (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二、三自然段。)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合作探究:

  ①被征服之后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

  勇毅。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

  驯良。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

  (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

  ②马原本是什么样的动物呢?

  美质: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觉自豪而不屑于受人照顾。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美德:天性绝不凶猛,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相互间没有“妒忌”,从不为己争斗。

  美貌:在所有的动物中,马“身材高大又最匀称、最优美”,有高贵姿态。

  ③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讨论明确:首先,“教育”是拟人化用法,指人类对马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

  (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

  (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

  服从成为马的天性。

  这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切同情,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④“给马戴黄金链条”等是不是对马的“侮辱”?

  讨论明确:是“侮辱”,因为这些做法使马失去了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沦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马的特性丧失殆尽。精神的泯灭是最大的悲哀。

  2.赏读品味:

  请同学用波浪线勾画出文中最能说明两种马各自特点的词句并加以赏读品味,特别要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描写的语句。

  表现驯良的词句:迎合别人、舍己从人、屈从,不拒绝任何使命,尽一切力量为人服务……

  表现自由奔放的词句:奔驰、腾跃、不受拘束、没有节制,自由地游荡、蹦跳……

  (可从内容、语言、写法等方面与同学一起分享你的赏读感受。)

  四、揣摩体会,对比描写:

  1.找出文中对比描写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其作用。

  (就全文来看,作者是将家马与野马作比,以家马的驯良来衬托野马的自由奔放,就最后一段来看,是以其他动物来衬托马的美貌。)

  2.文章在写马的美貌时,与其他动物作了对比,你认为其他动物真的很丑吗?说说你的看法。

  (运用对比描写,更能突出马的美貌。但作者把马与其他动物作比较时,态度是不很客观的,因为动物的外形是它们在漫长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自行演变的结果,无所谓优劣美丑。)

  3.请用对比描写的方法写一段话,描绘自己喜欢的动物,并在班级交流。

  五、体验拓展,互动释疑:

  1.体验拓展:

  ①你认为人工与天然究竟哪种更美?(可不局限于有关马的探讨。)

  ②在你看来,家马的驯良是天性的吗?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你是如何看待“驯良”的。

  ③在你看来,我们该不该驯化动物呢?

  ④我们身边出现的野生动物园,其“野生”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野生”呢?

  ⑤假如你是一匹马,你愿意做哪一种马呢?你会怎样想呢?

  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

  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梁晓声《如果我为马》中的片段)

  (可各抒己见,可从不同的角度评说,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互动释疑:在预习、美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六、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课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文,也是一篇礼赞自由的优美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两种马的特质,而且,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被奴役之马的深切同情。

  2.拓展延伸:

  ①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段),并写好自己的感受。

  ②课外阅读布封的《松鼠》或其他作家写动物的文章并作读书摘记。

  ③用对比描写的方法,描述一个自己养过或见过的小动物,不少于300字。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 “花、朵、星、是、空、的、节、们”等8个生字,会写“火、我”两个字,学习“点”“斜钩”两种笔画。

  2.辅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能通过朗读感受祖国的美丽,从而增进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指导学生识字写字。“火”字的书写。

  3、理解“花朵”的比喻。

  【教具准备】

  几种常见花朵的挂图;布满星星的夜空和焰火的挂图;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各种花朵挂图,说出花朵的名称,说说这些花美在哪里。(可从颜色、形状方面说。)

  2、你们还见过哪些花朵?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3、告诉学生: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去认识三种特殊的花朵。揭示课题(板书:1花朵)。

  4、学习“花、朵”两字,你是如何记这两个字的?强调“朵”字的第二笔是“横折弯”。

  二、自主认读,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不会读的字停下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小组或同桌之间互相读,互相纠正读音。

  3、交流出现字词:“星星、夜空、节日、我们、是、的、火”,交流识字方法。

  4、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5、去掉拼音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谁把课文读得正确、读得流利。

  三、指导背诵,朗读感悟。.

  1、听课文录音,跟着录音朗读课文。

  2、自由朗读课文,看谁读得好。

  3、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共有几句话?你是怎样知道的?

  [认识逗号。跟老师书写,告诉学生,逗号是在句子中间的停顿。认识句号。让学生知道:一个句子完整了,就有句号。一个句号,就是一句话。]

  4、读中感悟(三句话)。

  [三种特殊的花朵,你最喜欢哪一朵?喜欢哪一朵,就把描写那朵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你怎么读,才能让人一听就知道你喜欢这朵花呢?]

  5、指导朗读,体会第一句。(小黑板出示句子。)

  (1)指名读句子,边读边想:你们见过晚上的天空吗?是什么样的?

  [先闭目想想夜空的景象,再和自己的同伴说一说。]

  (2)出示夜空的挂图,讨论:为什么说星星是夜空的花朵?

  (3)你觉得有星星的夜空美吗?你能不能把这种美的感受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后评议:感觉到夜空美了吗?→齐读。)

  (4)全班齐读此句,强调:“星星”的第二个“星”字,“的”字,要读轻声。

  6、自学第二句。(出示第二句。)

  (1)提出学习要求:①把句子读正确流利。②想想焰火是怎样的。③你知道哪些节日燃放焰火(或烟花)?

  (2)检查自学、互相交流。

  节日里最美的是什么?为什么焰火是节日的花朵?

  (3)看到节日里燃放的烟花,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能不能用高兴的语气把句子读出来?(指导朗读第二句。)

  7、朗读体会第三句。(出示句子。)

  (1)齐读句子,“我们”指的是谁?祖国是哪儿?为什么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2)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因为我们在祖国妈妈的怀抱里愉快地生活,在祖国关怀、培育下成长,是祖国的未来的建设者,所以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3)我们能在祖国的关怀下健康成长,我们是多么幸福呀。

  强调:“我们的”这个词中“的”是轻声。

  [齐读句子,读出幸福和自豪感。]

  8、指导背诵课文。

  (1)师生合作读课文。(师:星星。生:是夜空的花朵。)

  (2)小组同学互相背诵。

  (3)会背诵的同学,把课后第一题的花涂上红色。

  四、指导书写,学会“火”字

  1、教师在田字格中写“火”字,并边示范边说笔顺。

  2、观察、说说“火”字在田字格中的笔画位置。

  3、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描红、书写,看谁写得美。

  五、课外延伸,积累语言

  [我们的课文每一句都写得这么美,孩子们读得这样好。我们能不能模仿课文来练习说句子呢?

  ___,是天空的花朵。___,是海洋的花朵。___,是___的花朵。]

  六、作业

  把课文背诵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1花朵

  星星 夜空

  节日 烟火

  祖国 我们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初步认识了逗号,句号。认识了花朵的各种样子,学生积极性很高,学得愉快。教学效果蛮好。这是一篇学生喜欢的课文。

【【精华】语文教案模板合集5篇】相关文章:

1.【精华】语文教案模板6篇

2.【精华】语文教案模板9篇

3.【精华】语文教案模板10篇

4.【精华】语文教案模板8篇

5.【精华】语文教案合集10篇

6.【精华】语文教案合集五篇

7.【精华】语文教案合集九篇

8.【精华】语文教案合集八篇

9.【精华】语文教案合集六篇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案
下一篇: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