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17 13:46:24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锦集9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锦集9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生朗读课文。

  2.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3.(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们互相鼓励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文。

  3.生根据课文内容质疑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简析

  《一粒种子》是一篇常识性的童话,叙述了种子发芽出土的.条件和过程。全文共9个自然段,用4个“挺一挺”,分4个层次来写。

  二、教学目标

  1.懂得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种子、泥土、暖和、舒服、蚯蚓、招呼、松土、泉水、热闹、突然、光明、世界等12个词语的意思。

  3.能用“热闹、也”各写一个句子。

  4.会正确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幻灯、录音机、挂图,自制小黑板。

  (二)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课文大意及种子发芽需要温度、水分、空气这些条件,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2.学习文中“泥、舒、蚯蚓、招、钻、挺”7个生字及“泥土、挺一挺,舒服、招呼”等词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提示课题。

  出示两个试管,观察异同,导入课文:一粒种子。

  2.初读课文,了解大。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举目无亲”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孔子是怎么刻苦、谦虚、好学的,知道孔子为什么能够被人们称为圣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一讲孔子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两件事。

  过程与方法

  这是一篇哲理性很强的文章,文章故事情节生动,教师要调动学生自读的积极兴 趣,引导他们合作探究,抓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体会,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在集体的反馈中受到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和爱戴之情。

  2、教育学生学习孔子刻苦、谦虚、好学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知道孔子是怎么刻苦、谦虚、好学的。知道孔子为什么能够被人们称为圣人。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搜集资料,全面了解孔子。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读孔子的语录,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下列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 学无止境。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师导:这些都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教育名言。

  3、组织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了解孔子。

  4、师导:同学们,孔子为什么能够成为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呢?今天,我们就走进孔子求学、成长的故事。

  (从孩子们熟悉的孔子的名言人手,激发学生认识、了解孔子的兴趣。通过资料的反馈。使学生对孔子有个较全面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说说课文写了孔子的哪些事情。

  3.读了课文,然后完成下面的填空。 孔子是我国的 家、 家、 家。 孔子是一个家境 的孩子。 孔子是一个 的大学者。 孔子读书 。孔子 , ,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

  三、检查生字

  1.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指名读一读,教师再强调。

  字音:“仲”是卷舌音,“惭”“诵”“祀”是平舌音。 字形:“艰”字右边不能多一点,写成“良”;“懂”是左右结构,不能写成上下结构。

  2.教师再出示上述词语,大家一起读一读。

  3.分段指名读课文。其他倾听,帮忙正音。

  4.全班齐读课文。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体验团结合作的快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帮助学生树立合作的意识,在自读中,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

  四、集体反馈,整体感知

  1.指名反馈刚才自读时完成的填空题。

  2.要求学生用上“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把所填的内容连成连贯的一段话。

  (孔子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读书非常勤奋。而且他谦虚好学,不懂就问,所以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学者,是我国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在反馈中,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串联句子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孔子成功的`原因,激发学生对于孔子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启迪)

  五、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填空练习,我们知道孔子的成功和他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课文还给我们介绍了不少他求学的故事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深入地了解孔子的故事。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学习课文,了解孔子求学的故事,感悟孔子成功的原因

  2、总结全文,拓展延伸,了解孔子的其他故事。 使学生受到启发。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一说孔子的故事,以及其他名人相关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孔子是我国古代圣人。他家境虽然贫寒,但是他 、 终于成了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二、品读句子,深入认识孔子

  1.师导:同学们,课文在给我们介绍孔子时候。写了孑L子的两个小故事。请大家把这两个读一读,并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指名反馈。 贵族孙氏请读书人吃饭,孔子被赶走,他只好羞愧地离开。 孔子进太庙不懂就问。

  3.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其他思考:孔子为什么会被大贵族孙氏的门将赶走?

  4.指名反馈:因为大贵族孙氏请的是有身份的读书人。孔子当时家境贫寒,根本没有钱读书。

  5、引导学生想像:同学们,当时孔子满脸羞愧,只好离开了。大家想像一下,他心里会怎么想呢?(指名说一说;我一定要读书,成为有身份的读书人)

  6.师导:从那以后,孔子读书非常刻苦。他是怎么读书的呢?(指名反馈:他—边给别人看管仓库和牛羊,一边抽空读书)

  7.引导学生用“一边一边”进行说句练习。

  8.教师:第二个故事主要表现的是孔子的什么优秀品质呢?(谦虚好学,不懂就问)

  9.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受到孔子谦虚好学,不懂就问的句子。

  10.集体反馈。 教学建议;

  ★学生找出句子.读一读。

  ★说说你是怎么从这句话中感受到孔子谦虚好学,不懂就问的品质的。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11.教师小结:同学们,孔子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最后成了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被后世的儒家尊奉为圣人。

  12.教师导读:让我们怀着对孔子的敬佩和赞叹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读故事中,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像,体会孔子发奋图强的内心活动。组织学生在画句子,说体会,有感情朗读中进一步体会孔子优秀的品质)

  三、拓展延伸,说故事

  1、师导:同学们。孔子学识渊博,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成为当时学:术下移、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故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及“至圣先师”。他的学生们把他所说的话和他的—些事迹辑录成了一本书。叫《论语》。你们搜集了哪些孔子的故事呢?

  2.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讲孔子的故事。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孔子学识渊博,品行高尚.受到了后人广泛的尊敬。人们修建孔庙纪念他。每到孔子的诞辰,孔子的故乡山东曲埠都要举办孔子文化节,进行隆重的祭孔活动。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的词语。

  2、和同学交流你所搜集到的孔子的故事。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论语》。

  板书设计:

  孔子的故事

  勤奋刻苦 谦虚好学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

  1、要求:(1)、大声读课文;(2)、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将课文读正确。

  2、反馈:(1)、你会读吗?(2)、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3)、识字游戏:a、向字宝宝挑战; b、抽牌读 c、开火车读 (4)、读词语(生自己读、指名读、同桌互读)

  三、学习课文1、4两段。

  1、读了词语,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人种的葫芦,怎么样?出示挂图,看看图,你想说点什么?

  2、课文哪一段写了这一内容?

  3、学习第一段

  (1)、学生读。用横线划一划描写葫芦长得好的句子。

  a、反馈

  b、读词组:雪白的小花 细长的葫芦藤 可爱的`小葫芦

  说词组

  c、说葫芦的生长过程

  (2)、哪一句话看出这个人很喜欢自己种的葫芦?

  4、学习第四段

  (1)、这么好的葫芦,最后长大了吗?哪一段讲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2)、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了,你着急吗?读出着急的语气。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你伤心吗?读出伤心的语气。

  5、指导书写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读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 说说皮巧根是怎样架桥的,为什么人们有了新桥,还喜欢叫“皮巧根桥?”

  (4) 流利、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拼音认读练习,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2)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 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只要是对人们有帮助的事情,都要热心去做,哪怕是一件很小,很平凡的事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说说皮巧根是怎样架桥的,为什么人们有了新桥,还喜欢叫“皮巧根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

  课时划分:1课时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一定见到过许多桥吧,这里,老师准备了几张桥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放幻灯片1—5张)

  2、图片里有木制的小桥,有坚固的石桥、混凝土桥。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也是与桥有关的,课题是《皮巧根桥》(放幻灯片第6张,第七张,并板书课题)。 这是一座什么桥呢?人们为什么把它叫“皮巧根桥”呢?你想了解它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皮巧根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听录音朗读课文,边听边批明自然段。

  2、请同学们先默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再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放幻灯片8)(学生默读课文)

  3、刚才,你们听了录音朗读和默读课文,那么,你们能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口述:课文记叙了皮巧根在爷爷的帮助下,砍到一颗大柳树,在一条小河上造起一座木桥的事。)

  4、那么本课的生字、新词你们能认读吗?(放幻灯片9,指名认读生字)放幻灯片10,先指名学生认读新词,再说词义,然后全班齐读。)

  三、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1、明确任务。

  师: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我们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要根据课后的“细读感悟”提出的问题,去阅读,去交流解决。(放幻灯片11)请同学们读一读“细读感悟”,看看“细读感悟”给同学们提出了哪些学习任务。(指一名学生读)

  2、合作学习。

  师:现在,你们明确了学习任务,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吧。请同学们记住:“不动笔墨不读书”。你们读课文时,把描写皮巧根造桥原因的语句,画上横线;把描写造桥经过的重要语句画上波浪线;把人们为什么还喜欢叫皮巧根桥的有关语句画上圆点。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找出答案,好吗?(学生读课文,做记号)

  3、集体交流。

  ①师:现在,老师要检查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啦。问题(1):皮巧根为什么要架桥?

  (生答:因为上学路远,跳过急水河比较近,可是水流湍急,两岸陡峭,人掉进河里,发生危险,家长也不允许,所以在河上架桥会方便些。)(放幻灯片12)

  师归纳板书:架桥的原因 : 水流急、岸陡峭、不允许

  ②师:问题(2):皮巧根是怎样造桥的?你画了哪些句子?能读给大家听一听吗?

  ③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画出来的句子。根据学生读的句子,教师随机归

  纳板书:架桥的经过:磨斧子——砍柳树——架柳桥——砍光枝——加栏杆

  ④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边读边想象皮巧根在造桥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生朗读句子)

  ⑤师:你们从哪些地方读出了皮巧根造桥不容易?(学生回答后放幻灯片13)让学生读一读上面的句子。

  ⑥师:这座桥,人们称它为什么桥?(放幻灯片14)。有了皮巧根桥,人们,特别是孩子们过河会怎样?(放幻灯片15)

  ⑦师:问题(3):为什么后来有了新桥,人们还是那样喜欢叫“皮巧根桥?”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14—15自然段,再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学生汇报后,放幻灯片16)

  ⑧师:虽然皮巧根还是个孩子,但他用爱心为人们架起了一座安全方便的桥,受到人们的爱戴与敬仰,为了表示对皮巧根的无限感激,为了纪念他,所以人们一直用“皮巧根桥”。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皮巧根是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他用爱心为人们架起了一座安全方便的桥,受到人们的爱戴与敬仰。

  2、师:在生活中,像这样有爱心的人还有很多,你能说一两件事来体现人物的良好品质——爱心吗?(学生说实例,教师加以引导)

  五、布置作业,指导完成

  1、(放幻灯片17)师:请大家看看屏幕上的两个练习题,你们会做吗?(学生口答,师演示答案)

  2、师:今天,同学们听讲认真,我希望你们以后继续保持这种学习习惯。(放幻灯片18)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在认读生字词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借助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环境保护与生态、自然景观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的情愫。

  学情分析:

  课文所例举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对学生而言非常陌生,对当时、当地的情况更是陌生,要让学生了解情况,读懂课文,必须设定一定的教学情景,借助一些声像资料,让学生入情入境,主动地学习积累。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制作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 交流、导入新课:

  1、(板书)葬礼(“葬”是个生字,举起手一起写)说说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

  2、今天,我们要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从前,去观看一场“特殊的”葬礼。(板书:特殊的)给这个词语找几个近义词,理解一下。

  3、指导读题:特殊的()()的葬礼

  4、读了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学生质疑)

  二、指导学习课文

  1、要想了解:为什么称他是个“特殊”的葬礼呢?老师先给大家一些提示:

  菲格雷特塞特凯达斯瀑布特殊葬礼主持巴西

  请大家先来认一认这些词语(开火车认读词语)

  能用上“因为……所以……”把这些词语串起来,说说特殊的`原因吗?(学生说话练习)

  这个特殊的葬礼是为谁而举行的?(交流,板书:大瀑布)

  2、说到瀑布,你脑海里就会涌现哪些用来形容瀑布的诗句和词语呢?

  (结合图片交流)提示:可以用上文中的一些词语。

  3、想了解“塞特凯达斯瀑布”吗?让我们坐上时空飞船,穿越时空隧道,回到1980年。(多媒体演示)从中国坐飞机直飞巴西的巴拉那河,(地图演示)来到……(观看录象片,语言渲染,引导朗读第二小节)

  4、欣赏完“塞特凯达斯瀑布”,你想说什么?(交流)多美的瀑布呀!能选择一个词语来形容他吗?(出示第二小节,反复朗读)

  5、交流理解:雄伟壮观、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相机指导朗读、板书:雄伟壮观)

  游客们,看着这雄伟壮观的瀑布,你最想做什么?(交流说话)

  6、可惜,天不随人愿,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雄伟壮观的瀑布再也找不到了!(多媒体演示过程)现在,呈现在我眼前的是()的瀑布呢?(说话交流)

  7、现在,你又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瀑布呢?(出示第五小节反复指导朗读、选择词语交流理解、板书:奄奄一息)

  8、昔日的瀑布像一位身强力壮的青年小伙——“雄伟壮观”,而今天的他却成了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出示第四小节、读读、说说原因)

  这些原因的责任者是谁?(交流板书:人为破坏)

  还有原因,如:建造水电站等,有待我们考证,介绍网址(中国环保网)

  9、今天,当你面对这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时,想想他的过去,心情如何?你又想说些什么?(小练笔)

  写后交流,引读课文的最后几小节。

  10、大瀑布的消失是多么令人痛心,今天我们只能带着遗憾回家了!(时空隧道演示)

  三、 结拓宽:

  刚才,我们穿越时空隧道,经历了一场特殊的葬礼。回来了,你现在最想做什么?想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吗?请大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一句环保广告语。(小练笔)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看懂图意,读懂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同时,受到爸爸、妈妈、尊敬长辈的教育。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读懂课文内容。

  2.朗读课文,受到爱爸爸妈妈的教育。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一、谈话导入

  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很爱你们,对吗?那么你们爱爸爸妈妈吗?你们平时是怎样爱爸爸妈妈的呢?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第1课,看看书中的这样小朋友是怎样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的。

  板书课题:1.爱爸爸妈妈,请同学齐读课题。

  二、指导看图

  1.实物投影出示第一幅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她们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怎么样?

  2.学生看图,教师读课文第一段,一边读一边指着图上相关内容。

  3.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他们在干什么?

  4.请认字多的同学读第二段,再请一名学生用教鞭指图中相关内容。

  5.请同学照图再说说。

  三、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借助拼读多读几遍。

  2.抽读生字卡片。

  3.同桌同学互读课文,纠正读音。

  4.指名读,教师指导学生标出自然段和句子。(2个自然段,每段两句话)

  四、细读课文,理解句子。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第一段

  (1)提问: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时间?妈妈在干什么?田方是怎样做的?“早晨”是指什么时候?早晨当妈妈扫地的时候,田方看到了想到了什么?田方是怎么做的呢?

  板书:早上妈妈扫地,田方擦桌子

  (2)讨论:看图说说为什么妈妈笑了,我也笑了?

  (3)教师范读指导,注意读出句子的停顿和重音。

  (4)学生感悟,体会练习朗读。

  (5)指名读,其他同学说说哪儿读得好!哪儿读的还不太好?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从哪儿看出来的?

  (3)爸爸在干什么?这时田方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板书:晚上爸爸看报,田方送茶。

  (4)为什么爸爸笑了,田方也笑了。

  (5)学生自己照着学习第一段读的方法,再读第二段。

  (6)同学互读,相互指导。

  (7)指名读,然后评议。

  4.出示句子。

  (1)妈妈笑了,田方也笑了。

  (2)爸爸笑了,田方也笑了。

  通过读两个句子体现“也”的意思。还可以让学生用“也”练习说一句话。

  5.课文中田方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板书:

  6.说说你平时是怎样爱爸爸妈妈的?

  五、小结

  同学们刚才说了很多爱爸爸妈妈的事例,非常好!爸爸妈妈是我们的长辈,我们要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尊敬长辈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最后我们一起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日字头)

  2.认识9个生字。

  3.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1.“方”字的笔顺。

  2.“也”字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二、学习生字和会认字的音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2.同桌互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3.抽读生字和会认字卡片。

  (1)齐读,指名读。

  (2)开火车读。

  4.做送信游戏,巩固生字的音。读准“早、了、在”的音。

  三、学习生字的字形结构和字义

  1.学生自学生字结构

  (1)学生结合教材中的笔顺,分析字形结构,数数一共几笔写成,是怎样一笔一笔地写成的?

  (2)想想用什么样的识记方法记住这几个字?

  (3)想想它的意思,组成词语。

  2.同桌可以互相说一说。

  3.请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汇报时教师肯定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用多种识记方法记忆生字,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及时给予点拨。

  早:zǎo 上下结构,上边是日,下边是十。教师点拨:“日”是偏旁,在“十”的上面就叫“日字头”。组词:早上,早晨,早起,早饭……

  方:fāng 上下结构,上边是点,下边是“万”字,也可以用笔画记忆:上边一点,中间一横,下边是横折钩,最后一笔撇。组词:方向,方法,地方……

  “方”字的笔顺容易错,学生汇报时教师指导学生伸出小手指进行书空“方”字的笔顺。

  了:le 读轻声,是独体字。用笔画记忆:横撇、弯钩,第二笔教师强调是弯钩,不是竖钩。组词:吃了,喝了,笑了……

  子:zǐ 用刚学的“了”来记,“了”加一笔横就是“子”。组词:儿子,孩子,瓜子……

  在:zài 可以用学过的“土”字来记,一横、一撇,一竖加上一个“土”字,就是“在”字;也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组词:现在,正在,在场……

  也:yě 独体字,用笔画记忆字形: 。教师讲解:“也”表示和前面相同,出示句子:妈妈笑了,田方也笑了。让学生体会“也”字的用法。引导学生用“也”说一个句子。

  四、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1.先让学生打开书62页,看第二题,让学生按笔顺描红,记住生字的笔顺。

  2.仔细观察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在书上的田格中把每个字写一遍。

  3.让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

  (1)指导书写“在”字。

  ①电脑显示一个带田格的“在”字。

  ②让学生仔细观察“在”字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观察后说一说笔画位置。

  ③学生说笔画位置,教师范写。教师强调三个横的收笔位置依次稍长一点,收笔处点上红点。

  ④学生独立书写“在”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⑤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进行评议,说说哪笔写得好,哪笔写得不好。

  ⑥修改自己书写不好的笔画。

  (2)指导书写“也”字。

  ①电脑出示带田格的“也”字。

  师问:“也”字的第一笔是什么笔画?( )“横折钩”在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出现过?(月)

  ②电脑出示带田格的“月”字。我们让“月”字帮助我们好吗?

  ③点击鼠标:“月”字的横折钩变红,跳出来,跳到旁边空白田格上变成“ ”。注意横长,向上斜,折短。让学生观察占格位置。

  ④让学生观察第二笔,第二笔写在竖中线上,从上半格中间起笔,过横中线一点。学生说后,点击鼠标书写“竖”。

  ⑤让学生观察第三笔的位置,观察后说一说。说后电脑书写“竖弯钩”,教师强调起笔要低,“竖”写到与第二笔“竖”一样长时慢慢地向右弯的长一些再写“钩”,“钩”明显比上边的笔画出来一大块儿。点击鼠标,出现红色的竖线“ ”,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竖弯钩”的“弯钩”明显比上边的笔画宽出来。

  ⑥学生练习书写“也”字。

  ⑦展示评议。

  4.用这种观察方法继续完成书中田格中“了、子、早、方”,每个字写一遍。写后展示评议。

  五、学习生字下面的认读字。

  (1)自己读,注意读准“晨、拿、桌、灯”的音。

  (2)抽读卡片。

  六、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生字和会认字的音,体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

  (1)自己读。

  (2)指名读

  (3)齐读。

  七、巩固练习

  1.在生字本上完成生字,每字3遍。

  2.读书中62页练习3的句子。

  (1)学生自己读。

  (2)引导学生说说这3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附:板书

  课文 1.爱爸爸妈妈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垄”,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精彩段落。

  3、通过研读松坊溪的冬天的美景,抓住景物特点的描写方法,感受松坊溪冬天景色之美,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教学难点:

  学习抓景物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内容,学习生字生词。

  一、提出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带着问题朗读。

  2、标出自然段。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字词。

  4、:

  (1)查出生字音、形、义。

  (2)理解词语的意思,读准字音。

  (3)扩词。

  5、提出本课中不懂的问题。

  二、学生预习:

  1、学生各自预习。

  2、教师个别辅导。

  三、订正词语:

  1、订正生字的音、形、义。

  2、读准下列生字读音:

  fāng pú róng àn

  松坊溪蒲公英绒毛溪岸

  3、扩词

  四、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思考:

  (1)哪个自然段描写了雪在风中飞舞?

  (2)哪几个自然段写雪停止后,松坊溪的美丽景色?

  2、分段朗读

  五、作业、

  1、读课文

  2、积累成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雪在风中飞舞的样子,找出有关句子。

  3、分别找出描写溪石上和石桥上覆盖着白雪的景象。

  4、读雪后松坊溪景象的段落。

  三、细读课文,分段学习:

  1、学习1到3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说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学习4到5自然段

  (1)指名读

  找出描写雪在风中飞舞的句子。

  (2)指名答,读句子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3)说说作者把飞舞的雪都比作了什么?读读这句好在哪?

  (4)指导朗读

  a 学习溪石上和石桥上覆盖着白雪的景象。

  (1)指名读有关句子。

  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2)说说作者把被白雪覆盖后的大小溪石比作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

  (形状样子特点)写他们干什么?

  (1)生答

  (2)教师小结抓住样子的特点,细致观察

  富于想象写活了

  b 学习石桥上覆盖白雪的景象

  1、指名读2、说说作者怎样描写的?

  3、学习6、7 自然段

  (1)指名读雪后松坊溪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2)我看见溪中映照着什么?

  (3)为什么说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指导朗读

  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全文

  2、想象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3、指名说说松坊溪的冬天怎样美丽?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想象松坊溪的美丽景色。

  1、读全文

  2、想象画面。

  二、分别找出下列意思相关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1、雪在风中飞舞。

  2、溪石上覆盖着白雪。

  3、石桥上覆盖着白雪。

  4、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三、读一读,写一写。

  溪水溪中溪石松坊溪

  映照倒映反映放映

  柳絮芦絮花絮棉絮

  披着披风披散披甲

  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1)像( )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2)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的桥,()在松坊溪上了。

  五、朗诵,同学们摘抄的写景文章。

  板书设计:

  松坊溪的冬天

  溪石 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鹅卵石 五彩缤纷、赏心悦目

  平时的松坊溪

  溪水 明净如镜

  溪声 悠扬动听

  8、黄果树瀑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语言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3、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黄果树瀑布之所以雄奇壮观,其实就是一条普通的小河在其前进道理上的伟大献身”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打比方句子的理解。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标激趣 1、以李白诗《望庐山瀑布》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导入新课。(指名背诵古诗) 2、 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 3、 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苗族自治县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 15 千米 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势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 (听简介) 4、 过渡:这瀑布到底是怎样一种景象?

  自学探究 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顺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按照自读要求自学课文 2、 检查自学情况。 (1) 读生字词:(指名读生字词) 人喧马嘶 喧嚣 撩过来 聆听 胸膛 挟来 凝神谛听 (2) 说说这些生字该怎么记。(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3) 指名通读课文,要求读顺。(指名读课文)

  合作学习,交流讨论1 、轻声读课文,想想主要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除了写瀑布外,还写了什么。(轻声读课文,思考老师提的问题 )2 、小组交流,瀑布:声音、样子、水花落在小镇上的情景;人们 的感受;下到谷底时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归纳总结 1 、再读课文 2 、说说作者游览顺序是什么?(交流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理清的游览顺序)

  第二课时

  进入情境

  1、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果树瀑布》。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分别是在: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透过树的缝隙、来到谷底欣赏的黄果树瀑布。

  2、课文最后一段写道,出示:离开谭边,循着石径凳上溪旁的一个平台。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他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 A、指名读,沉醉是什么意思? B、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指名读句子,理解“沉醉”的意思。

  自己读读课文,感受黄果树瀑布的美

  3、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体会一下作者在“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透过树的缝隙、来到谷底”这三个地方欣赏到的黄果树瀑布,你被黄果树瀑布的什么也给陶醉了。

  二、自我感悟、交流激情

  轻声读 5~7 节,想想在谷底,你站在瀑布脚下感受如何。

  三、 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细读课文第 8 自然段 1、 登上平台,我们又看到了什么?范读。 2、 你知道徐霞客是什么人?(学生说,教师补充) 3、 指导读好“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他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这一句话。 各自朗读全文,再次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心灵的陶冶。

  四、 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黄果树瀑布

  雄奇壮美 恬静、安详、温柔的白水河

  平凡孕育了伟大

  9、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七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作者的游览路线,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写游记的一些表达方法;了解双龙洞的奇异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清课文的条理,作者的游览路线。

  2、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师总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

  结合认读“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

  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

  1.读一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

  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

  3.质疑问难。(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的词语。)

  三、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

  四、交流

  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五、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六、布置课堂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

  思考:作者见到些什么?

  感悟句子:

  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春色。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

  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点。(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等。

  反复朗读上述句子。

  二、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1、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宽敞。孔隙:窄小。

  内洞: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和石钟乳

  2、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

  (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打比方,说感觉等手法)

  着重感悟下列句子:

  1、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子。

  体验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挤压”的感觉。

  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也很值得观赏。

  着重理解“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

  以上句子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作适当的点拨。

  三、复述

  要求学生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

  四、总结全文

  1、启发学生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收获,在相互交流对话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小结。

  五、指导造句,写段训练

  1、用“时而……时而”写句子。

  2、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

  (1)那棵松树的枝叶十分繁茂。

  (2)登上山顶,我感到舒服极了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诗的意思,感受诗的内涵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挖掘积累。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先来学习《草》。

  二、自读古诗、解决字词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三、感悟理解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 ,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 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四、朗读诗词

  1、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五、背诵古诗

  1、情境背诵: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六、练习

  1、填空。

  离离( ),一岁一( )。野火( ),春风( )。

  篱落疏疏一径深,( )。( )。飞入无处寻。

  2、按结构给字分类。

  未 追 店 枯 徐 烧 荣 菜 宿

  七、书写生字

  1、学习书写“枯、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第二课时

  一、回顾

  背诵古诗〈草〉。

  二、自学

  按照以前的学习步骤自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读: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2、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读懂了?哪里还不懂?

  3、说:在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交流

  1、学生先在组内说说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介绍诗人杨万里的资料。

  2、班级交流,弄懂全诗的大致意思。

  四、朗读

  1、自由读: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色有什么新的发现?

  2、指导读:孩子在捉蝴蝶时是什么心情?(高兴、喜悦)找不到时又是什么心情?(失望)。

  3、竞赛读:小组内比赛,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比赛。

  4、评价读:谁读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五、背诵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战背、齐背。

  六、拓展

  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3、和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描写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七、写字

  学习其它几个生字,重点指导: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宿——宝盖不宜太宽。

  八、评价

  1、学生练习书写,自我评价:在自认为写得满意的字上做标记。

  2、小组内展示交流,互相评价:根据组内建议把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6-09

小学语文的教案11-29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10-25

优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4-0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合集】01-05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7-22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27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