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2-09-13 13:53:38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语文教案模板汇编8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语文教案模板汇编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认识《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让学生懂得命运其实没有轨道,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

  教学重点:通过丑小鸭的经历,认识到要成为“白天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高贵的灵魂。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童年的记忆里,有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善良的白雪公主,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寂寞的嫦娥,慷慨无私的快乐王子。有过一只可爱的丑小鸭吗?

  二、了解作者

  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情况,老师作适当的补充(安徒生的生平可详细一些)。

  三、清除阅读障碍:

  (指名完成后齐读识记)

  注音:讪笑吐绶鸡灯芯草铰链迸出

  听写:沼泽地嫉妒木屐飕飕讪笑

  释义:排挤来势汹汹弥漫

  四、你喜欢这篇童话吗?请谈谈你的理由。

  丑小鸭“丑在什么地方?它刚出生时的处境是怎样的?请联系书中的语句来回答。(见彩图)

  五、学生跳跃阅读全文后,进行研究性学习。

  1、你知道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吗?(指名回答)-(理线索)

  以丑小鸭的流浪足迹为线索

  2、全文写了丑小鸭在哪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请分别找出来--(明结构)

  沼泽地--老太婆--灌木林里---老农家---花园里

  3、并简要概括它在各个地方所发生的故事。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丑小鸭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生活的?请联系具体的语句来回答。--(知内容)

  沼泽地:(同情、歧视)

  老太婆家:(被嘲笑)

  灌木林里:(向往美与幸福)

  老农家:(被追打)

  花园里:(被赞美)

  4、找出童话中的若干人物(动物)形象,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辨形象)

  启发:老师看到了仁爱的农夫,是他在冰天雪地里救回了丑小鸭,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善良仁慈乐意帮助别人的人。(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可悲的、可笑的、可鄙的、美丽的……可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认识猫绅士与鸡太太)--结合此题让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理解本文童话的自传色彩。

  5、你知道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原因是什么吗?在文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分析--(悟主题)

  关键句子:

  A、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才好。

  B、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在冬天里受苦要好得多

  C、只要你是一只天鹅,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D、他到非常难为情,.....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也不会骄傲的

  研究探讨:有人说,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它是自己追求和努力的结果;有人说,他如果不被善良而又软弱的鸭妈妈赶走,就是最初生活的地方,也会变成白天鹅。你同意哪种看法呢?

  (此题的设置,是让学生争辩,在思想的碰撞中,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

  剖析:

  1、丑小鸭之所以“丑“,是用鸭氏家族的审美标准来评价的;之所以在猫绅士和鸡太太眼里是无能的,也是用猫族及鸡族的能力标准来衡量的。所以人们永远也不可能承认它的美丽。

  2、丑小鸭如果不离开老太婆家,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从而在灌木林中认识白天鹅的话,他永远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六、丑小鸭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可板书学生的精彩发言)

  1、能够勇敢地离开那个让他饱受欺凌的出生之地,走向一个未知的世界。

  2、能够舍弃所谓的温暖舒适的生活,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3、它对自己的认识发现过程说明,没有对美好境界、理想生活的追求,不经历那么多的磨练,就不会发

  现自己其实也可以成为生活的一个奇迹。

  七、拓展引申:

  1、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丑小鸭,他们经过自己的拼搏奋斗,最后也成为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欣赏文章----<把握生命的每一分钟>、<命运无轨道>

  2请学生谈谈自己听了两篇文章的感受。

  八、作业布置:从以下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

  A命运无轨道B丑小鸭的梦

  板书设计:

  丑小鸭------------白天鹅

  要有一颗好的心:善良、宽厚、有理想、

  勇敢地追求美与幸福

  丑小鸭告诉我们:

  1、成为“白天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高贵的灵魂。

  2、命运无轨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自己。

  3、在拼搏中才能真正认识自己原来也可以变成“白天鹅“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本课会认的11个生字及8个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习小青蛙爱动脑筋的好品质,能认识到做对别人有用的事最快乐,学会关心别人。

  教学重难点:

  1、在多种形式的练读中渐渐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利用段落结构相同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教师面带微笑看着学生)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的心情怎样?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快乐?

  2、学生自由猜想。

  师:我觉得能为你们上课,是我最快乐的事。二、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来,让我们再来和他们打声招呼吧!(课件出示生字,生认读)

  2.棒极了!你们的问候让这些新朋友感到无比的快乐,可是此时的小青蛙还没有想清楚做什么事最快乐呢。小青蛙找到答案了吗?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六课《做什么事最快乐》。(师板书课题)三、读文感悟,合作探究

  1、整体感悟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认真读一读,注意一定要把课文中的新朋友的称呼读准。

  生:自由大声的读课文

  师:看到你们这么认真的读课文,我更加感到快乐了,你们快乐吗?想再快乐一次吗?就让我们再快乐的读一遍课文,想一想,小青蛙都问了哪些人?生:(读文,回答。)

  师:板书:(啄木鸟、水牛、小蜜蜂、妈妈)

  2.学习二至四自然段。

  (1)自读二至四自然段,思考小青蛙来到哪里?问了谁?得到的答案是做什么事最快乐?用下面的句式回答(课件出示)

  小青蛙来到,问,得到的答案是最快乐。

  (2)生按要求读文。

  (3)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要求:组长按课件上的提示逐一提问,组员发表意见,别人发表意见时请认

  真听。

  (4)集体交流讨论结果。(指名答、师出示答案的课件)

  (5)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其中一个自然段的朗读。可选择生喜欢的段落,(如第二自然段)师相机提示

  ①小青蛙是怎么问的?

  ②说明小青蛙有怎样的品质?

  ③啄木鸟是怎么回答的?(板书:捉虫)

  (看与啄木鸟或水牛、小蜜蜂对话的课件,引导生读文的语气)

  ④【指名体会角色朗读全段、师指导后范读再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在掌握了问话和回答的语气后,另外两个自然段让学生同桌分角色练读后,请同桌表演读,评议后分男女生读。重点提示不同角色的语气。

  3.学习五、六自然段

  ①小青蛙从啄木鸟叔叔、水牛爷爷、蜜蜂妹妹身上找到了不同的答案,它觉得非常奇怪,于是它就回家问妈妈。它是怎么问妈妈的呢?(看与妈妈对话课件)

  ②结合课件指名读第5自然段。(要读出奇怪的语气)

  ③学生读不好,师指导后可范读。

  ④我们一起做一只困惑的小青蛙读一读第5自然段。(齐读)

  ⑤青蛙妈妈是怎样告诉它的呢?指名读、齐读

  ⑥听了妈妈的话,小青蛙明白做什么事做快乐了吗。(只有做对别人有用的事,才会觉得最快乐!)你知道小青蛙做什么事最快乐吗?(板书:捉害虫)

  ⑦课文中有谁在做对别人有用的事?(啄木鸟叔叔、水牛爷爷、蜜蜂妹妹)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1、这些小动物都做了对别人有用的事,你喜欢他们吗?你喜欢谁就把这个角色在课文中要说的话找出来自己读一读。(自由读文。)

  2、角色朗读展示。

  五、表演

  这几位同学都得真不错,不仅读的很流利,还很生动,听了他们的朗读,我似乎看到故事中的几个人物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我们请他们来好吗?

  谁愿意扮演故事中的人物,来演一演这个故事呢?(生带头饰分角色表演,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达)

  生表演

  六、拓展

  1.如果你是小青蛙你还会去问谁做什么事最快乐?如大公鸡、猫等。学生说一说2.你喜欢这些小动物吗?为什么?(指名答)做了对别人有用的事,帮助了别人,所以喜欢。3.你做了对别人有用的事吗?你快乐吗?

  七、教师总结

  同学们说的没错,只要我们多为别人着想,做自己能做的事,你就会得到真正的快乐!让我们再来读一遍青蛙妈妈的话:“做对别人有用的事,就会最快乐!”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城市的特征以及别称,学习因果句的三种表达方式。

  2、练习写好钢笔字。

  3、读读背背。

  4、口语交际:说笑话。

  5、学写毛笔字,练习写捺。

  教学重点:口语交际和写字。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用字词句

  1、指名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学生自己试读每个词语。遇到不认识的字解决方案:

  (1)。(2)问同学或请教老师。(3)联系词语猜一猜。

  3、集体认读词语,正音。

  4、观察画面,说一说城市的特征。(1)小组内交流(2)指名说。(3)连线。

  5、补充句子。

  (1)自己先说一说,在指名说,订正。(2)填写句子。(3)教师小结:因果句的三种表达方式。

  6、说一说自己还知道的城市别称,谈一谈为什么有这样的别称。找几个自己感兴趣的写下来。

  二、写好钢笔字

  1、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

  a说说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b出示:效、诊、初,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这三个字是什么结构,有什么发现?(三个字中都有撇,撇要注意和左边的笔画相互穿插)

  c在写的时候,左右的比例怎样,哪些笔画要收,哪些笔画要放。

  d出示“效”,指导书写,学生书空。

  e教师范写,注意左部收右部宽,撇要缩,捺要伸。

  f学生练习在田字格里描红“效”,并临写。

  g按以上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书写“诊、初”两个字。(教师巡视指导)h反馈写字情况。

语文教案 篇4

  一、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词,初读课文,学习1、2自然段。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

  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点: 学习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弄清作者是怎样做试验的。

  四、研究课题:引导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图片,问:这是什么昆虫?(板书:蜜蜂)

  2.谁可以介绍一下蜜蜂?刚才你们说的情况都是自己亲眼见过的吗?法国有一位昆虫学家也听过蜜蜂的介绍,可是他却要做个试验。你们想知道他的试验是怎样进行的吗?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4课吧!

  3.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发准字音;

  2.检查字音,认读生字;

  3.生字游戏;

  4.默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你是从哪知道的?

  (三)细读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问: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理解:听说(板书)

  2.默读第二自然段,看:作者是怎样做试验的?请用“ ”点出作者所做的动作词。(板书动作词)

  3.自由读,想象一下:作者是怎样做这些动作的?

  4.同位一读一演,看怎样才能把这些动作演好?

  5.展示演读,其他学生评价。(板书:观察)

  6.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小结、延伸:

  1.看着板书,小结,说说:你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2.上课前,大家介绍了蜜蜂可以采蜜,你们想亲眼看一下吗?(防录像)

  板书: 14 蜜蜂

  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听说 试验

  捉、放、做、叫、走

  打、放、(观察)、想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原文

  见五年级下册《彩色的非洲》,P161:

  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在扎伊尔维龙加天然动物园里,有七彩的巨蟒、黑白相间的斑马,有数不清的红羽鸟、各种颜色交织的五彩鸟,有美丽温顺的梅花鹿,更有非洲雄狮、河马、金钱豹和象群。也许你会说,这些动物在我国的动物园大都会看到。

  磁场指瑕

  原文“彩色”不足而“品种”有余。

  一句“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起了总述作用,下文应是详述动物世界如何“彩色”的了。

  它的下文列举了九种动物,却只说了三种动物的色彩——巨蟒、斑马、五彩鸟,而没说其它六种动物的色彩——红羽鸟、梅花鹿、非洲雄狮、河马、金钱豹、象群。这可见它的口径不在“彩色”了。

  梅花是什么颜色的?梅花有粉红、白、红等颜色。梅花鹿呢?也是粉红、白、红等颜色的吗?不是的'。

  梅花鹿,“夏季毛栗红色,背部有白斑,冬季毛变成棕黄色,白斑变得不明显”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简称《现汉》,928页)。

  河马像河水般碧绿色或浑黄色的吗?不是的。

  河马,“黑褐色”(《现汉》,552页)。

  把列举的动物的颜色全都说出来,不才是紧扣“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吗?

  红羽鸟,为什么不说它的羽毛红得怎么样或像什么那样红,从而突出色彩呢?“数不清”与“色彩”有什么联想呢?

  “美丽温顺”,是从性格角度修饰“梅花鹿”,这会给人的颜色的再现吗?或者说会给人的色彩的启迪吗?

  原文最后一句“也许你会说,这些动物在我国的动物园大都会看到”,至此,中心已移到说动物品种的繁多而不是动物色彩的丰富了——好一个乾坤大挪移。

  如果原文第一句改为“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多样的,动物世界也是多样的”,那么,它的下文这样也可以。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4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5个生字,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3.体会这首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唐代李商隐曾经有一首诗描写了雨后初晴的景象,也留下了千古传诵的美好诗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也写了一首这样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在天晴了的时候》。

  2.读课题,请学生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谈自己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词,作上记号。

  (3)指名朗读,纠正。要求读通顺。

  3.了解课文的内容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1)小组讨论。(2)相互交流。

  三、再读课文

  1.默读全诗,想想课文哪些诗句写出了雨过天晴时的景物,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2.朗读全诗,体味诗句之美。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朗读全诗,说说文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教师板书)

  小路

  小草

  小白菊

  凤蝶……

  二、交待目标

  这首诗描画了一幅清新的雨过天晴图,让我们继续欣赏这幅图,来品味诗中的语言,感受诗中的美景,记住这首诗。

  三、品味诗句、练习背诵

  (一)引导学生品读诗句。

  1.指名读描写小路的诗句。

  2.为什么小路会是凉爽又温柔?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3.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4.背诵诗句。

  5.小结学法:

  (1)朗读诗句,理解词语。

  (2)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3)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4)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

  (二)自学课文再交流讨论。

  你喜欢哪句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在讨论中引导学生结合重点的词句来说)进一步体会诗句的美好,想象画面练习背诵。

  (三)你还看到了哪些雨后的景象?说一说。

  四、朗读、背诵全诗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模仿这首诗的写法,把你观察到的雨过天晴的景象写出来。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的:

  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3、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自”、“见”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二、教学设想:

  本文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因此,教学本诗可从人物命运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

  三、教学时数:

  2教时(总第 课时)

  四、课前预习:

  1、通读全诗,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扫除诗中文字障碍。

  2、了解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故事情节)。

  3、找出诗中含有“相”“自”“见”字的句子,解释这些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第一教时:

  初步读懂全诗,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入题:

  1、勾勒诗歌发展脉络:《诗经》——楚辞——乐府民歌

  2、乐府双璧:《木兰辞》《孔雀东南飞》

  3、《孔雀东南飞》简介(见课文)

  补充:《玉台新咏》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二、简述故事情节,分析诗歌结构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的故事情节。

  要点:刘兰芝的美德,两情相依的重要情节,兰芝抗婚,双双殉情,化鸟双飞的愿望。

  2、诗歌结构:

  层次章节标题情节段落

  起兴首 句托物起兴

  第一部分“十三能织素”—“及时相遣归”兰芝自诉开端

  第二部分“府吏得闻之”—“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发展(一)

  第三部分“入门上家堂”—“郁郁登郡门”兰芝抗婚发展(二)

  第四部分“阿母谓阿女”—“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高潮

  第五部分最后一节化鸟双飞尾声

  三、归纳“相”、“自”、偏义复词的用法

  (一)“相”的用法:

  (1)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称代“你”“我”“他”“之”等等。如:

  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代“你”)

  ②及时相遣归(代“我”) ③还必相迎取(代“你”)

  ④好自相扶将(代“她”) ⑤嬉戏莫相忘(代“我”)

  ⑥誓天不相负(代“你”) ⑦不得便相许(代“你”)

  ⑧登即相许和(代“它”) ⑨蹑履相逢迎(代“他”)

  ⑩怅然遥相望(代“他”) ⑾誓不相隔卿(代“你”,与“卿”复指)

  (2)副词,表示互相,彼此。如:

  ①相见常日稀 ②久久莫相忘

  ③六合正相应 ④叶叶相交通

  ⑤枝枝相覆盖 ⑥仰头相向鸣

  ⑦黄泉下相见

  (3)名词,命相,相貌。如:

  儿已婚薄禄相

  (二)偏义复指

  ①昼夜勤作息 ②勤心养公姥 ③我有亲父兄

  ④逼迫有弟兄 ⑤其日牛马嘶

  (三)“自”的用法

  “自”作“”自己解释外,还可作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诗中的“自”字解释如下:

  ①我自不驱卿(本) ②本自无教训(本是)

  ③自可断来信(即) ④葳 自生光(且,还是)

  ⑤自名秦罗敷(其) ⑥自名为鸳鸯(其)

  ⑦好自相扶将(亲自) ⑧物物各自异(助词,无义)

  (四)归纳部分古今异义词的用法

  例: 古义 今义

  汝岂得自由

  虽与府吏要

  可怜体无比

  适得府君书

  却与小姑别

  千万不复全

  好自相扶将

  何意出此言

  举手长劳劳

  奄奄黄昏后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梯度学练》第一课时练习

  2、熟读全诗,并背诵规定的片断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分析人物性格与命运,分析诗歌的赋比兴的手法,理解诗歌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分析人物形象。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主要塑造了哪两个人物?(焦仲卿和刘兰芝)从上文语言和语境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焦仲卿是怎样一个人?(忠于爱情,对幸福生活热烈追求,对封建礼教、封建家长专制充满叛逆精神)

  刘兰芝是一个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忠于爱情的人。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

  刘兰芝是一个坚强、持重,不为威迫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的女性。她明白婆婆要驱逐她,就主动要求“遣归”,对仲卿说“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对婆婆说“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亢不卑,很有教养。阿兄逼婚,她说“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外柔内刚,自有主意。刘兰芝还是个温顺善良的妇女。她对仲卿体贴谅解,一方面忠于爱情,“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一方面设身处地,“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焦仲卿个性也非常鲜明,他忠于爱情,而不敢直接抗争,只能消极反抗,忍辱负重。他深爱兰芝,扬言“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无怪乎焦母听到后“槌床便大怒”。后来不得不与兰芝暂别,他又郑重声明“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他还说“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直言不讳,态度明朗。而最后的辞别母亲与“自挂东南枝”的行为则表现了他的反抗性格。

  焦母是一个突出的反面形象。是一个极端蛮横无理的封建家长的典型。对于兰芝的美德,仲卿夫妻的爱情毫无同情和认识,独断专行。对儿子,她一会儿恶语威胁,一会儿又软硬兼施。充分暴露了封建家长制的丑恶本质。

  刘兄着墨不多,但他的性行暴戾,趋炎附势,丑态毕露。他对兰芝所说话的态度既粗暴训斥,盛气凌人,又见利忘义,不顾兄妹亲情。其尖酸刻薄,冷醒无情,是一副典型的市侩的面孔。

  (要求学生结合诗歌具体的描写,从外貌、勤劳、重情、坚强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现实主义要求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从而达到反映生活本质的目的。

  我们从焦、刘身上可以看到怎样的社会现实?(由学生讨论,然后总结。)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制度渐趋严密,在家庭生活方面,家长制成为清规戒律。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面对儒家所规定的封建家长制度、封建礼教,焦仲卿举起的那面反抗的旗帜,无疑是茫茫长夜中的一道闪电!

  三、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以时间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矛盾冲突为线索,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四、分析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以具体问题探讨的形式分析)

  1、本诗开头两句(第1段)游离开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明确:不能删。这是民歌习用的起兴手法。它为全诗制造一种徘徊顾恋的情调,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可参照《艳歌何尝行》: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十十将五五,罗列行不齐。忽然卒疲病,不能飞相随。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

  2、①第2段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烦琐?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明确:不烦琐。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

  这里写得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下文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

  ②要求学生从诗中再找出使用铺陈手法的文字。

  明确:第13段是第2段内容的重复,都是强调兰芝从小聪明,很有教养,但转换了叙述的角度,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

  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妆”又用了一段铺陈,意在表现兰芝被逐离开焦家前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既突出了“精妙世无双”,又为下文太守的儿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

  ③第2段从时间上(13岁—17岁)作了纵的铺陈,第9段则从妆束、服饰、姿态上作横的铺陈。无论那一种铺陈,都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起了积极的作用。

  同学们初中时学过的乐府诗《陌上桑》,在描写秦罗敷的美貌时,也是用了横的铺陈。

  3、诗中两次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刘兰芝比作蒲苇,是否显得累赘?这和情节的发展有何关系?

  明确:这个比喻第一次出自刘兰芝之口,表示刘兰芝对爱情坚贞不渝,永不变心。第二次是焦仲卿说的,他用这个比喻来责问刘兰芝为什么改变初衷。表明人物之间产生了误会,出现了分歧。这两次比喻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是一致的,并能推波助澜,使情节曲折起伏,生动感人。

  小结:赋、比、兴是乐府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它对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起了积极的作用。所以我们在学习乐府诗时应予以重视。

  五、细节鉴赏:理解“黄泉共为友”的含义

  1.联系上下文,理解“黄泉共为友”的含义。

  明确:在揭示了婆媳之间的矛盾后,焦仲卿明确地表示要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以此来向焦母求情。说明仲卿对爱情的珍惜和忠贞。

  2.联系全文,理解“黄泉共为友”。

  明确:

  ①向焦母求情时,仲卿表示与兰芝永不分离的决心:“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②在焦母的压力下——“遣去慎莫留!”仲卿则表示了他坚定的信念:“今若遣此妇,终老

  不复娶!”

  ③在焦母的淫威下,仲卿仍未改变初衷,对幸福生活还存一线希望:“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④在送别兰芝的途中,仲卿还是信誓旦旦:“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⑤在得知兰芝改嫁的消息后,一线希望已绝,他毅然表示:“吾独向黄泉!”

  ⑥兰芝已死,活着又有什么意义?于是他——“自挂东南枝。”

  由此可见,焦仲卿一直追求幸福的爱情生活。后来的一切活动,都发端于“黄泉共为友”。可以想见当初说这句话时,焦仲卿已抱定了宗旨:要是爱情破灭,就以死相抗!

  3.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进一步理解“黄泉共为友”。

  小结:对语境体察得越充分,对语言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就越丰富。那么,我们对作品阅读理解的水平就越高。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相关章节。

  2.以“惜别离”为题,发挥你的想象力,扩写第9至12段。

语文教案 篇8

  本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的启示”。学习本课,除了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学会理性地思考,进而引导学生受到保护大自然,敬畏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规律,探究自然规律的教育。因此在进行语言训练和语文能力培养的同时,要加强与科学学科的联系,注重学科整合,搜集有关资料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发现、培养学生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教学时建议以“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为经线,前后联系;以“我”和同伴以及向导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纬线,横向贯通。

  教学经线:围绕着“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一中心句,从“愚在哪里”,“蠢在哪里”,“痛在哪里”,“悔在哪里”,“悟在哪里”这几个版块进行教学。

  教学纬线:以绿龟的命运为主线索,紧紧联系“我和同伴”及“向导”各自思想感情的变化:“我和同伴”因好心而焦急进而发展到震惊与后悔;“向导”由心平气和进而发展到发出十分难过的悲叹。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在读中感悟,以读促思,采用联系对比、换位思考、抓重点词等方法,重点体会“我和同伴”的行为和“向导”的话语,揣摩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同时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情境,感同身受领悟文章内涵,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

  基于以上认识,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①认识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踌躇不前,愚不可及、颓丧”等新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悟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的。

  ③明白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规律一切违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为注定要失败的。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猜测“自然之道”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请看课题,一起来读读!

  2.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大胆的来猜猜!(道路?道理?道德?学生发表认识,教师不置可否)

  二、初读课文,感知“自然之道”

  1.这个课题的意思很深奥,我们读了课文会有更深的理解!请同学们先自己来读读课文,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特别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次

  2.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释义

  从同学们的表情,老师发现想要读好这篇课文确实有点难度,现在,老师请几个同学来读读,谁来?学习的机会是自己把握的。

  加拉巴哥岛:是个外国地方,比较拗口,我们一起来读读

  筑巢孵化:这个新词比较难读,请你再读!筑巢孵化知道吗?

  踌躇不前:踌躇不前的“踌躇”这个词很容易读错!我们一起来读读!

  嘲鸫:这是一种生活在海边的鸟

  颓丧:这个颓字也是要注意的

  响彻云霄:这个“彻”字可不要读成“切”音

  3.现在请你说说“自然之道”的意思

  学生发言预测:

  也许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也许是海龟有自己的办法,我们不用多加干涉

  也许是每一种生命都要经历的,这是海龟无法躲得过的劫难

  三、切己体察,揣摩“自然之道”

  1.同学们,带着你的心跟作者一起上岛,看看一路走来,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先自读3-4自然段。

  2.当你置身于岛上,看到嘲鸫啄食海龟这一幕,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难受,着急,紧张)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说说你的理解!

  4.出示画面及文字研读

  “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你们看,这就是发生在沙滩上那令人紧张的一幕,读读这段文字,哪些词、句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

  5.学生交流研读成果

  “突然”

  老师听出来了你把这个“突然”这么强调,说说你的理解!

  是啊,出乎意料!始料不及啊!谁来读?

  “啄”

  “他用嘴啄幼龟的头”,多危险,多狠啊!谁来读?

  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

  “欲出又止”

  欲出又止是个新词,知道它的意思吗?

  它的出是为了什么?那么止呢?

  想出来又不敢出来,这就是欲出又止。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语的意思跟它接近,找找!(踌躇不前)

  你们说小绿龟的欲出又止,小绿龟的踌躇不前,它这么担心有没有必要啊?(理解嘲鸫的凶狠)

  这个场面真令人紧张、揪心啊,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来读!

  6.感情朗读人物的不同反应

  (1)面对这样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生物学向导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指导读出我们的焦急来,读出向导的漠然和若无其事。

  (2)“‘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的一片呼喊。”同伴们会怎样呼喊呢?他们会怎样话劝求向导的呢?

  (3)读到这,你对向导的话,对“自然之道“有什么理解?

  7.推演自然情境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任何干扰,嘲鸫和幼龟之间的故事将如何发展?请你根据课文的有关语句,展开想像的翅膀,描述你想像的情景。

  四、谈话总结,感慨“自然之道”

  是啊,多么智慧,多么勇敢的海龟,本来它们可以顺利地实现入海计划,可是由于我们的出现,我们的干涉,这一巢的幼龟就完全改变了命运。我们下节课再去面对我们不忍面对的惨状。

  第二课时

  一、直面惨状,感同“自然之道”

  师:一只可爱的幼龟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由于得到错误的信息,成百上千的幼龟爬了出来,成了食肉鸟的美餐。看到这番情景,我们的心情怎样?又是怎么做的呢?

  1、请同学们结合插图,读读7至8自然段,把描写向导和我们的动作的词语划出来。

  ⑴生划词语。

  ⑵交流:摘下、放进、抓起、奔跑。

  ⑶此时向导和我们的心情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焦急,很想救这些幼龟──赶紧、迅速、气喘吁吁)

  ⑷ 朗读体会:(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体会“欢乐”“悲叹”等词语的意义:

  ⑴出示句子: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欢乐”与前文哪个词照应?“颓丧”。由这两个词你想到什么?(若不是因为我们的错误决策,幼龟们就不会白白送死了。)

  (2)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比较句子:

  ⑴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⑵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师:你读出了什么不同?说一说向导为什么而悲叹?(体会出“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二、换位体验,深悟“自然之道”

  说话练习:用“我们真是愚不可及啊,──────────────”说出感受

  1.假如你就是在现场的作者和他的伙伴,回头想一想,当时你的哪些做法,哪些想法是“愚不可及的”?(找出描写“我”和同伴的语句揣摩,体会“无知之愚”)

  2.假如你就是那位生物学家向导,回头想一想,当时你的哪些想法,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找出描写向导的语句揣摩,体会“有知之愚”)

  三、抒发心声,内化“自然之道”

  1.感情朗读

  如此的愚不可及,造成了惨痛的结局。这3个自然希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复杂的感情。好好读读,读出我们的悔恨、痛苦

  2.此时此刻,你深深地懂得了什么?你现在对“自然之道”有更深的了解了吗?你想给人类怎样的忠告?

  (学生自由发言,中心意思是我们不应是认识自然之道,更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一切违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为注定要失败的。)

【【推荐】语文教案模板汇编8篇】相关文章:

【推荐】语文教案模板汇编7篇07-16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编六篇08-19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编五篇08-05

【推荐】语文教案模板8篇08-18

【推荐】语文教案汇编7篇04-26

语文教案模板汇编8篇07-31

【精选】语文教案模板汇编8篇06-27

精选语文教案模板汇编7篇05-22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模板五篇08-20

【推荐】语文教案模板汇总7篇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