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文教案范文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1.目标导航
本单元所选用的课文全部围绕”爱国主义”这一主题,古往今来,人类有着许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乡爱国是人类崇高而美好的情感之一。
萧乾的《枣核》以”枣核”为线索,采用以小见大、以物传情的手法,写了一个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
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最后一课的生动描述,反映了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阅读这篇作品对我们学好祖国语言不无启迪。
刘敬智的《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一文,通过钱学森情愿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待遇,历尽艰险回国的经历,写出了一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
《古代诗歌四首》收录了杜甫、杜牧、陆游、文天祥四位大家的作品。《春望》体现了老杜忧国忧民的思想,《泊秦淮》流露了小杜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抒写了陆游的郁闷和理想,《过零丁洋》体现了文天祥的一片丹心。
《晏子使楚》通过对晏子言行的刻画,塑造了一位热爱自己祖国的贤相的形象。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1)了解作品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倾听他们抒发的爱国主义心声。
2、感受作品中富有个性的人物就特定的事件,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3、能根据文章中心选取材料,分清主次,写作中做到详略得当;
4、记诵、品味作品中精警、含蓄的语句。
5、能根据文意,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修改作文,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6、能就本单元感兴趣的问题确立主题进行专题探究,展示探究成果。
7、能因地制宜,开展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活动,从中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2.知识小词典
①.字音。
贫jí(瘠) mù(募)集 卫shù(戍)区 wù xū(戊)(戌)变法
diāo(凋)零 祈(qí)祷 捂(wǔ) 挟(xié)持 惩(chéng)罚
眷(juàn)恋 卓(zhuō)越 萌(méng)发 诬(wū)陷 月笼(l?ng)沙
寂寥(liáo) 造诣(yì) 倔(jué)强
②.本单元要着重掌握如下词语的解释:
蹊跷:qī qiāo奇怪。
宛转:(歌声、鸟鸣等)抑扬动听。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泛舟:乘船游玩。泛,漂浮。
汗青:史册。
寥落:稀少。
瞭望:登高远望。
风烛残年: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风烛,风中的蜡烛。
3.名句解读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解读: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
4.文学常识备考
① 萧乾, 萧乾先生是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也是著名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晚年多次出访欧美及东南亚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写出了三百多万字的回忆录、散文、特写、随笔及译作。主要著译作有《篱下集》、《梦之谷》、《人生百味》、《一本褪色的相册》《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尤利西斯》等。1998年10月出版的《萧乾文集》(1-10)收集了他的主要著译作。
②都德,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出身法国南方一个破落的丝绸商人家庭,迫于穷困,十五岁起就独自谋生。先在一所小学校里担任学生自修辅导员。后来到巴黎,从事文艺创作,过着清苦的青年文人生活。1866年,发表了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才引起人们注意。1868年,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获得巨大成功,都德因此赢得了著名小说家的声誉。
③刘敬智,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光明日报科技部原党支部书记,因心脏病突发,于20xx年10月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
④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⑤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和宣歙观察使及剑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终中书舍人。诗豪爽清丽,自成风格,人称”小杜”。又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⑥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⑦文天祥(1236-1283), 原名云孙, 字宋瑞, 又字履善, 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 因父丧未受官职。 于1283年从容就义, 年仅47岁。 文天祥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 其中诗作达百余首, 成就很高。 有《文山先生全集》。 其中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千古绝唱。
5.古诗词鉴赏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鉴赏〕
这两句诗,写梦境。与诗人那些通篇记梦的诗作有别,此诗写梦境也独树一帜。全诗由梦因引出”铁马冰河”的梦境之后便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更多联想、想象的空间。人们尽可以据此梦境展开丰富的想象,具体想象诗人当年是如何身披铁甲,手持兵器,骑那披着铁甲的战马驰骋沙场、英勇杀敌,作此诗时他又是如何梦绕神牵”九州同”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祥 《过零丁洋》) 〔鉴赏〕
原诗的零丁洋:珠江口的海面。起一经:指本诗作者精通一种经书,经过考试(文天祥二十岁时考取状元)出来做官。干戈:古代兵器,这里指战争。
全句是说:在惨淡的战争环境中过了四个年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是说:山河破碎得像柳絮被风吹散一样;自己一生在动荡不安中,像被雨打的水上浮萍一样。惶恐滩:在江西万安县,是赣江十八个险滩之一。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曾从惶恐滩撤退到福建。”惶恐滩头说惶恐”,这句的”说惶恐”,是指山河破碎,身世浮沉之叹,非指害怕敌人。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第二年头被迫随船去宋帝呙,船过零丁洋。这句中的”说零丁”,是指感到自身孤苦。汗青:史册。照汗青:光耀史册。
文天祥抗元不幸被俘,汉奸张弘范当元军元帅,一再逼迫他写信招降正在海上抗战的宋军统帅张世杰;文天祥就拿这首诗给他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义正辞严,表现了文天祥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在中国的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文天祥那种忠贞不贰的伟大情操,更是使他得以名垂千古,留芳万世。
6.仿写演练
例句: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仿句:改了 ,而且 。
7.语文实践活动指南
本单元安排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本次语文实践活动,旨在使学生在阅读感受本单元五篇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整体上了解爱国、认识爱国、从而真正地学会爱国。
8.活动步骤:
(1)了解信息,收集有关背景资料。
(2)小组讨论,制订”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计划”,落实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及安排。
(3)仔细参观,摘抄重要的文字资料;认真听取介绍或报告。
(4)访问与基地相关的人员,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
(5)整理资料,写出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深刻的感受。
(6)以班级为单位,举办”祖国母亲,我爱你”专题汇报会
(7)就专题汇报会的情况,写一篇通讯,在校内外有关媒体上报道。
(8)学习、活动反思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欣赏方法欣赏课文。
2.积累词语,会用刚刚转眼间、最、特别是更是,懂得比喻、拟人,对称等修辞的特点和运用的好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学会欣赏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准备
分好小组,配乐两段,投影片七张(其中文字片四张),小黑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如果说庐山云雾以其特有的多变、多情、多彩赢得了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千古名句,那么,课文(庐山云雾)就宛若一件精美的艺术晶,任我们玩赏、品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半是仙境、一半是人间的庐山,去领略趣味无穷的{庐山云雾)。
出示幻灯片:美丽的庐山云雾
二、初赏课文。
1.师配乐朗读(庐山云雾》(第三自然段),学生闭眼欣赏,体会美感。
2.像这样美的景物、美的文章就值得我们去欣赏。今天,我们将要上一节语文欣赏课。
3.出示小黑板,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①词语、句式、段式、节奏
②划、议、读。
三、分赏课文。
(一)师生共同欣赏(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生晶词赏句,用。。。标出好词,用一标出好句,并想一想为什么写得好?
2.师生共同欣赏。
(生漫谈,师整理)
(1)游客乘车登山,刚刚在九江看到的山间云,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
a.这句话写出了云雾的什么特点?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b.训练。
把句子补充完整:
庐山云雾______,刚刚______,转眼间______。
春天的天气说变就变,刚刚______,转眼间__________________。
c.指导朗读。
用惊叹的语气读。
(2)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
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a.理解蕴意: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写得好?
风起浪涌:想象海上风浪的景色,写出了雾来时的气势。
飘飘悠悠:哪些事物也是飘飘悠悠的? 写出了雾去时的轻、慢。
b.比读,体会节奏
换成: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轻轻地飘呀飘。
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披向了千重山川。
c.指导朗读。
男生读雾来时,雾浓时的句子,女生读雾去时,雾稀时的句子。
小组赛读,站起来读。
3.集体朗读及分读。
4.谈欣赏体会,小结欣赏方法。
读、划→议、读→评、读
过渡:同学们,别留恋多变的云雾,那多情的云雾会更让我们忘情。
(二)学生讨论欣赏(第四自然段)。
1. 分小组按欣赏方法讨论欣赏。
2.指名汇报欣赏过程。
师整理板书:时而时而
一半(隐)一半(留)
出示幻灯片:半是仙境、半是人间的庐山云雾
3.评价讨论学习的.汇报情况。
指名一组感情朗读。
4.集体朗读。
过渡:同学们把多情的云雾读得多忘情啊!但等待着我们去欣赏的将是更壮观、多彩的云海。
(三)学生独立欣赏(第五自然段)。
1.独立欣赏。
2.老师考查。
(1)先填空,再照样子积累(找或写)几个词语:
①( )峰( )岭 (②) (③)
④( )( )云海 (⑤) (⑥)
(2)填空:
庐山云雾中(⑦)壮观的要算云海。
每当(⑧),只见(⑨)。
特别是(⑩),更是(11)。
(3)用_______划出两个比喻句。
出示幻灯片:像彩练,又如芙蓉
3.指名朗读,师予以配乐。
4.小结独立欣赏情况,总结分赏情况。
欣赏课文不仅从词语、句式、段式;节奏等方面着手,还可看段落连接、开头、结尾、照应等。
四、表现课文。
(一)古人是用诗句、言行来表达对庐山云雾的热爱、赞美之情,今天的我们就大显身手,去用诗赞、歌赞、书赞、舞赞庐山云雾吧!
1.学生发挥特长,表达对庐山云雾的赞美之情。
2.学生表现。 (配乐)
(二)总读课文。
同学们,庐山云雾是多变、多情、多彩的,但如果没有课文《庐山云雾),我们又怎能一睹庐山云雾的风采呢?,让我们一起随着美妙的音乐朗读(庐山云雾》。
音乐渐起朗读声渐起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
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
4、珍惜美好生活
重点难点:暗喻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题解与导入
大家都学过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热闹自由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朦胧诗
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
作者江河,是变革时代的中国新文学史上的“朦胧诗”运动的主将之一。
(放录音带)
三、读诗歌,整体感知、讨论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
四、问题研究
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就不同了。(句式、词语)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2、诗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如:“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五、
练习:根据练习三要求写几句诗。
练习二:
1、“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2、这是将“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形成类比联想,以想像中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景象与缀满繁星的景象类比,使人意会到令人向往的诗一般的生活境界。
3、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本课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知道课文中的药房是什么。
2.过程与方法:并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不要歧视艾滋病患者,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与帮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故事中人性的善良和伟大,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情谊,懂得珍惜生活的美好,并对周围的人回馈关心和爱护。
教学重点:
感受伟大的友情给一个人的力量。
教学难点:
理解德诺妈妈的话,真正体会这种伟大、无私的友情。
教学方法:
自读感悟,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艾滋病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教 学 程 序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红丝带(关于艾滋病的标志),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关爱艾滋病患者的标志。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全世界的人都来关心爱护艾滋病患者。
可以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道的关于艾滋病的知识,教师相机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二、读文,学习生字
1.默读课文,圈出生字,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生字。
(1)个人自学。
(2)同桌间汇报。
(3)关注字词在这一课中的意思。
3.做课后习题(一)。
4.指名读课文,检查字词的学习情况。
5.快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6.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下节课文你还想研究哪些问题?
三、作业:
写生字。
熟读课文,画出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读题、回忆。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生命的药方》。上节课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里生命的药方是什么?
默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句来理解。
二、品析课文
这里生命的药方是什么?默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句来理解。
三、交流自学的感受。
1.(1)第8自然段。
(2)读一读,德诺妈妈的话。
(3)重点体会生命的药方是什么?感受“泪如泉涌”。
2.为什么德诺是孤独的?
(1)快速默读用“------”画出相关句子。
(2)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第一句话。
a.指名读。
b.哪个词中体会到了他非常孤独,非常无助?
3.虽然他是不幸的,伙伴们全都躲着他,但他又是幸运的。你又从哪看出来的?
如果你是德诺:
当你身患严重的疾病是一种什么感受?
难道你真的不怕被传染吗?
面对不幸染上艾滋病的德诺,作为他唯一的伙伴,艾迪又是如何做的呢?
4.自由再读课文画出艾迪是如何给他快乐,给他友情,使他因为有艾迪而满足的。即求医过程使自己感动的句子。
5.四人小组交流。
出示要求:
(1)读画出的句子。
(2)说说自己的感受。
6.全班交流出示有关句子:品读,引导体会情感。
7.师小结:德诺得病是痛苦的,但艾迪给他的帮助与关怀,使他离开人世时依然快乐!这怎么不让德诺妈妈----“泪如泉涌”。好动情地说……
课题不单单指艾迪为德诺寻找(指板书:治疗艾滋病的药方),还指艾迪给了德诺(指板书:医治心灵的药方),那就是(友情),是这份友情让德诺感受到了(快乐),不再(孤独)。
三天后,德诺静静地躺在了长满青草的地下,双手抱着艾迪穿过的球鞋。他说……过渡:德诺还有两个心愿,希望我们帮他实现。你愿意吗?
四、作业
请为我写一封感激我的好朋友艾迪的信。谢谢!
请把我与艾迪的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或朋友听,让爱温暖更多的人。
放手让学生自学,发挥小组的作用,让学生互帮互学。
抓住重点词和生活实际进行理解。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引导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从感悟交流中实现与文本、与文章主人公的对话。
结合课题深入延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语文教案 篇5
一、复习检查
1、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夫人只好推磨当奴仆要求
夫差一只磨难上当总要
2、简要说说“臣薪尝胆”的意思。
二、练习讲故事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两千多年前长江下游);
(2)会稽战败求和(越王表示愿当奴仆吴王答应勾践要求);
(3)勾践受尽屈辱(穿住做三年);
(4)勾践卧薪尝胆(白天晚上睡在挂苦胆尝);
(5)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自由练习复述。
3、指名复述,相机指点。
三、质疑问难
(1)“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是怎么一回事?
(2)最后一个自然段时讲越国“出奇兵灭掉了吴国”,出的是什么奇兵?
对上述问题,教者不必作答,可以启发学生课外读《史记》(白话本),进一步了解“卧薪尝胆”的.详细经过。
四、指导造句
1、找出课文中的原句:
吴王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2、理解“建议”的意思。
3、想一想:什么情况下要用到“建议”?
4、练习口头造句。
5、指名造句。
五、作业
1、用“建议”造句。
2、继续练习讲“卧薪尝胆”的故事。
附板书:
12 卧薪尝胆
战 胜
越王 卧薪尝胆 吴王
转弱为强
灭 掉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随文学习生字、词,帮助学生养成自主积累词语的良好习惯;
2、阅读第一自然段,明确河、小岛、椰子树的方位;
3、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精神。
4、在朗读中感悟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1、随文学习生字、词,帮助学生养成自主积累词语的良好习惯;
2、阅读第一自然段,明确河、小岛、椰子树的方位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精神。
教法学法:1、谈话法;2、讨论法;3、演示法;4、游戏激趣法。
教学准备:图片、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明确方位。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好朋友,一个是皮皮(出示图片),另一个是汪汪(出示图片)。下面请大家听听它们的故事。一天,它俩来到小河边,看到河中心的小岛上,长着一棵高大的椰子树,树上结满了又大又圆的椰子。同学们,这时,他们会怎样想呢?下面我们一起到河边去看看。(老师在黑板上贴一条小河,然后出示椰子树、大椰子了、小岛,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按一定的方位把它们摆好)。
2、出示词语,学生针对图片对号入座,随文学词。
3、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过渡:面对这么多又大又圆的椰子,皮皮和汪汪心情如何?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试试体会它们的心情。
2、用?标出读不懂的地方,简单的疑问当时解决。
3、提问:小狗汪汪遇到哪些困难?(指名读文)
老师出示灯片(第二自然段)
问:小狗汪汪爬不上椰子树,心情会怎样呢?
学生自由读文,感受汪汪的心情。
指名读,小组间赛读。
老师适当引导:抓住重点词语领会,如,几次、望着、直流口水、转来转去
4、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我们再来看看小猴皮皮遇到了什么困难?
学生自由读文,找出小猴遇到的困难,并指名回答。
问:小猴的心情又会怎样?(出示灯片)
小组合作学习,用小圆点标出重点词语领会,试着读一读,看看哪一小组读得最有感情?不要强调学生的读法一致,注意学生的个性朗读给予充分的肯定。
过渡:小猴皮皮望着椰子树,急得抓耳挠腮,怎么办呢?如果你是他们,你会怎么做呢?同桌互相说说。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商量。
师:你们认为它俩怎样?引导学生领悟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才能成功的道理。
三、拓展感悟,合作表演。
过渡:皮皮和汪汪商量,一起去小岛上摘椰子吃,那它们会怎样做呢?请同学们发挥充分的想象,学学皮皮和汪汪,小组同学相互合作,取长补短,表演表演它们是怎样做的。
小组同学相互合作表演。
小组汇报表演。
四、自主识字,讲究方法。
1、教师灯片出示:岛、椰、围、转、商、量、摘。(带拼音)
2、学生自主记字,用自己的方法记字,如,生活环境识字、编顺口溜识字、编故事识字(可以在识字过程中体现与人合作,才会成功的道理)
3、教师在灯片上去掉拼音,学生自由练读,开火车读。
4、把生字宝宝送回课文的词语中,引导学生读词语。
五、作业设计。
与家长合作表演课本剧。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与巩固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做快速认读的练习,比一比哪组记得快?
2、分组朗读课文一、二、三自然段。
二、结合课文,品读感悟。
1、通过学生学习皮皮和汪汪商量出的好办法,指导读四、五自然段,了解合作的优点。-
2、教师利用多煤体课件,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力。编排表演自己的'童话剧,以趣促思。
3、随文学习其他8个字。
出示灯片,练习巩固。
填一填
又()又()转()转()
抓()挠腮
小岛围巾它俩味道烟火花灯
4、学生再次品读课文。
三、书写指导。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认真观察发现规律。
2、指导书写,注意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味字的口应写在未的中间靠上的位置;岛字中的山不超出竖折折钩。
3、积累词语,练习说话。
四、本课小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知道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大家通过合作,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一定会战胜困难。
五、板书设计。
25皮皮和汪汪
椰子又大又圆
汪汪上不去树
皮皮上不去岛上
合作成功
六、续编《皮皮和汪汪》一年后的故事。
语文教案 篇7
目标:
知识:
抄写难写的字及容易写错的字。
能力:
根据词褒义与贬义的色彩,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情感:
进一步扩大语言材料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重点:
通过读句子,提高自己词语积累,学习相应的词语。
难点:
了解对比描写的好处。
教具:
有关大自然景色的描写片断。
教法:
练习巩固。学法:自主探究。
流程:
一、组织教学
1.抄写下面的字,每个字都要写得正确清楚。
炼醒毅晓
瞬微鼓茫
(1)学生尝试完成,同桌互查。
(2)师指导,归类识字。
(3)拓展练习。
2.根据词的`色彩分类:
(1)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2)汇报、订正。
(3)体会词语的妙处。
3.可以让学生先读文中拟人描写的片段。
讨论:文章中怎样运用拟人的写法把景物写生动的?这样写好处是什么?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读词语,并理解意思。
2.尝试背诵。
3.汇报自己找到的好词佳句。
三、知识窗:
1.学生自己读文章,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简历。
四、大家一起来:
1.搜集有关描写大自然景色的诗文,小组交流。
2.选优秀者在班级汇报、交流。
五、作业:
预习第五课《最后的时刻》。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园地教案07-01
语文长征教案12-02
语文教案12-01
语文教案12-28
语文教案12-26
语文教案12-28
语文教案12-28
语文教案09-12
语文教案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