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语文教案汇编7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围绕中心、多角度选取材料及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科学家的精神;树立对科学的信念与追求;
3、领会文中巧妙的细节描写及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字词、内容
二、展示目标(同上)
三、学习新知:
1、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思考:
本文的三个特点:
(1).
别具匠心的`标题。
以床头上的标签为题最能表现李比希这位化学史上的巨人,具有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持之以恒、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标签在文中还起到了线索的作用,把李比希失败与成功这两件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
(2).
精心的选材。
本文选了两件事,而且是一成一败,一得一失。这样选材让读者感受到科学家也是普通人,他们拥有成功的喜悦,也品尝过失败的痛苦。这样写,才能使人物形象更鲜活,更饱满。同时也让读者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在科学的道路上,只有不断地吸取失败的教训,才能迎来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3).
这篇文章巧妙的细节描写。本文中有两处精当的细节描写:一处是:当李比希看到了一篇能证明自己失误的论文时,他屏着呼吸,细细地阅读,此处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李比希对科学研究慎重的态度及自己懊悔的心情。第二处是:描写李比希制作标签的过程。是这样写的,他把那张氯化碘的标签从瓶子上小心翼翼地揭下来,装在镜框里,挂在床头,不但自己天天看,还经常让朋友们看。生动地再现了李比希求实、自律的形象。
(4).
先写李比希读论文后后悔莫及这一结果,后写懊悔的原因。是为了强调当时李比希发现自己失误的痛苦心情。为下文写他制作床头上的标签警示自己做准备。
3、找出最令人感动的地方,并说出理由。
四、练习巩固:
1、课后题。
2、收集一些你感触深刻的标语或者谚语作为激励自己的话。(联系综合活动开展)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理解结的寓意。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理解结的寓意。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教学准备:
教师:结的饰物以及相关资料。
学生:查找有关结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新课
1、同学们,今年过年的时候,老师收到了一个很特别礼物,请你来猜一猜。
出示谜面:一缕红丝线,交错结龙凤。心似双丝,中有千千结。
出示结,贴到黑板上,并板书课题。
师:你对结有那些了解?
(可结合字形了解结)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品有关结的文章。
结是一种饰物,以它为题,如果你是作者朱杰人,有可能写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过渡:同学们想到的内容可真不少,现在老师就请你们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的想法和你们一样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说说作者在课文安排了哪些内容?
(对照前面的板书,在前打对勾,学生没有提到的内容补充到黑板上。)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师:你喜欢结吗?为什么?从课文中找一找自己喜欢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寻找答案。并让学生做好批注。
1、第二、六自然段:从哪里可以看出结特别受宠?(讲完“寓意丰富”一段,可相机提出:如果结挂在外国朋友的家中,有什么寓意?)
2、第三自然段:
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结市民间艺术的杰作?(巧夺天工、变化无穷、叹为观止)结合学生的回答,理解词语的意思。
从中可以看出结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一代又一代的人也将自己美好的愿望寄予其中。引读:他们或象征幸福——
过渡、拓展:结不仅外形变化无常,而且寓意极其丰富。现在在很多的家庭中都挂着结,这有什么寓意?你还看见哪挂着结?他有什么不同的'寓意?(如:行车“平安”、商店“生意兴隆”)
3、第四、五自然段: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学生自读、再指名读
指名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小组讨论: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让学生自由表达,各抒己见
指导学生画出文中的相关语句
:这个“头”就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因此,节又被称为“同心结”
板书:同心结
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就同学上课伊始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可结合学生课前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
五、作业
1、摘录优美的词语、句子。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语文教案 篇3
学生视角:
延安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党中央的所在地,人们都说它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作者为什么要追寻这样一个地方呢?在革命胜利这么多年以后,追寻延安又有什么意义呢?
难点:
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拉近学生的认识距离,有助于深刻理解全诗的思想内容。
教师思考:
本文属略读课文,是一首新体诗,作者以充满深情的笔触,生动而形象地讴歌了延安精神,热情地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强调了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极端重要性。全诗不但节奏感强,韵律和谐,而且结构整齐,感情强烈,适于朗读。教学时,应注意充分利用收集的资料和文中的有关诗句和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主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满对延安的崇敬和赞美,使学生沉浸在崇高美好的课堂氛围当中,在领会诗歌思想感情的同进,受到革命传统的教育。
重点:
1、了解诗中具体事物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设计特色:
分组选学,合作拼接,诵读感悟。
信息资料:
搜集有关延安的背景资料(文字介绍、图片、音像等)
教学要求:
1、借助资料,了解全诗的内容,领会延安精神产,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主读书,合作交流的能力与习惯。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了解背景。
你听说过延安吗:你对它了解多少?
(引导学生把搜集的材料展示出来,丰富知识,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于展。)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出节奏,韵律,在自读基础上,同桌互读,互相评价。
2、通过初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读懂?
三、疏理问题,分组选学。
1、师生共同对初读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及时解决简单的问题,明确共性的或有价值的问题。
(鼓励质疑是必要的,但不要让学生产生思维的惰性依赖,引导学生在敢于提问题的基础上,会提问题,是需要逐步培养的。)
2、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相关的诗节,借助手中的资料,进行组内研读。
(减小学习目标,降低学习难度,尊重学生选择,鼓励学生自主,提高学习效率。)
四、汇报交流,拼接共享。
师生共同分享各组的学习收获,教师有意识地点拨评价,进行成果拼接,并结合回答,适当板书。使学生明晰全诗的结构,以便整体感知全诗内容。
五、小结升华,感情朗读。
(在充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指导感情朗读,会获得水到渠成的效果。)
六、课堂练习,扩展巩固。
1、结合全诗内容,谈谈你对延安精神的理解。
2、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变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2.体味戏剧语言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
本课由观看演出剧照和同名油画导人,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特点,剖析文章内涵。最后进行小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理解力。
重点:
1.把握文章脉络,明晰故事情节的发展。
2.了解一定的历史背景。
3.体会课文主题:反抗压迫,争取幸福。
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反抗精神。
2、领会作者在故事结构、情节编排上的用心。
一、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俄国文学大师的戏剧《钦差大臣》,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部中国的现代戏剧—《放下你的鞭子》。展示油画《放下你的鞭子》。感受画中父女眼中的悲苦无助。
师:谁能跟我们说说你看到这幅画的感受?
生:画的是一对贫困的父女,他们蜷缩在一旁,眼中尽是茫然和无助,未来毫无希望。
2.师:本课《放下你的鞭子》是一部街头剧的剧本,陈鲤庭既是导演又是编剧,它讲述了卖艺父女二人,因家乡被日寇占领而离乡背井的痛苦经历。该剧抗战期间在大街小巷广泛演,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展示《放下你的鞭子》的剧照。
3.介绍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概况以及作品时代背景。
二、阅读课文,疏通文意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注意文中人物的语言是如何展示人物性格的。 1.朗读课文,了解剧本内容,找出文中精彩的片段,思考出场人物的性格特征。
2:抽学生复述故事情节,理出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 2.一个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几个矛盾冲突在讲述中不能漏掉,不足处其余学生补充。
3.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从71页“岂有此理”到78页“一齐去打倒我们的敌人”。 3.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要进人情节,在朗读时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深入理解
1.师:汉子和香姐是什么关系? 他们是父女关系。
2.师:为什么一开始汉子要说香姐是他从苏州买来的'呢?学生的认识可能不够全面,教师要加以指点。 1残酷的现实使他漠视亲情。2说女儿是买的可以引起旁人的同情从而博取可怜钱。3要亲生女儿卖艺会让父亲很没面子,因而隐瞒。
3.师:汉子和香姐卖艺街头,为什么他要鞭打自己的亲生女儿呢?这合乎情理吗? 生:饥饿让父亲脾气暴躁,忽视亲情。
4.师:汉子和香姐最初认为是什么让他们经历苦难的?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说明。 细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生:他们认为一切都是命,是天意。
5.师:他们这种思想观念最后有什么改变没有?用文中的语句加以分析。 他们后来认识到了使他们命运多舛的根源,懂得了安稳的生活要自己去斗争、去争取。
6.师:是谁促使这种改变的发生的? 是青工帮他们认识到的。
7.请分析一下青工的人物形象,将内容板书。(见课末板书设计) 分析青工的人物形象,在教师点拨下加以明确。
四、小作文
1.布置作文:假如你是香姐,当父亲用鞭子打你时,你是怎样想的呢?用一段文字把你的想法写出来。深人体会香姐的心理,用文字将之描述出来。
2.抽学生朗读,加以点评。
3.完成课堂练习。
五、本课小结:本课的教学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和结构,分析人物特点,点明课文主题。学生通过学习,不仅了解了旧中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从而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而且明白了幸福要自己去斗争、去争取。最后进行的小作文训练,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和理解力。
随堂练习设计
1用下列词语造句。俏皮作揖暴躁聪明伶俐顶呱呱糟蹋鲁莽掩面南腔北调生吞活剥献丑感激不尽
2古语说:“仓禀实而知礼节”,请谈谈你的看法。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能找出表达广玉兰特点的句子,品读感悟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理解作者喜爱、赞美广玉兰的原因。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三自然段。
2、抓住重点词句的赏读,体会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
教学准备:
1、亲自去观察广玉兰。
2、搜集有关具有坚韧不拔品质的植物的诗句。
3、文中的图片和文字投影。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有这样一种树,它高大挺拔、花朵高雅、叶子常青。它就是-----广玉兰[板书] 真美啊!齐读课题。
2、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广玉兰》的第一课时。广玉兰的气味幽香,花瓣纯洁。在陈荒煤先生的`细腻描绘下广玉兰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能用书中词语说说广玉兰给你留下的印象吗?
( 二)、精读感悟
1、我们通过学习认识了幽香、纯洁的广玉兰。但比起它的幽香、纯洁。作者更爱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
师: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自然段,来仔细欣赏广玉兰开花的不同形态。
2、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看到了哪些形态的广玉兰花?你最喜欢哪种形态的广玉兰花呢?把你最喜欢的这一种形态介绍给大家,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3、自读,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指导朗读。[出示四幅图]含羞待放
(1) 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哪个词看出来?[含羞待放]
(2) 你仿佛看到什么?这就写出了广玉兰像个害羞的小姑娘似的。你能读出害羞的语气吗?(指名读、男女生读)刚刚绽放
(3) 这个句子也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从哪个词看出来?[迫不及待] 这个词写出了小蜜蜂什么心情?
(4) 为什么小蜜蜂那样迫不及待钻进花苞?猜猜看?[花香花美] (个别读、齐读)婴儿的笑脸
(5) 这句话把盛开的广玉兰比作什么?为什么? (因为他们都是纯洁甜美的。) (个别读)
(6) (美吗?听到甜声,可没看到同学们的甜美的笑脸,谁能再读一读?)
(4) 有没有谁喜欢凋谢的广玉兰?(个别读)
(7) 为什么喜欢凋谢的广玉兰?你从凋谢了的广玉兰感受到什么?
(8) 对呀,这颗粒就是新生命的种子。这虽然没有其余几种形态花美丽。其实里面蕴含着一种美。生命之美、希望之美、力量之美。
(9) “数世同堂”是什么意思?周围数世同堂的家庭是怎样的? 放在这段话里怎么讲?
(10) 出示:这就叫数世同堂。有的话凋谢了,旁边又盛开着。这一朵刚开,那一朵含羞待放。不断有花谢,不断也有花开着。这就叫——生生不息。 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生命力]齐读。
5、师:同学们仿佛看到了美丽洁白、生命力旺盛的广玉兰花。下面请同学们看着图,引用文中的有关语句,向同桌介绍你喜欢的一种形态的花。
6、这么优美的文字,我们怎么不把它留在心间呢。选择最喜欢的试背。(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指名背诵。
7、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敢说这不仅仅是一株美丽的树,更是一株充满生机的树。
作者为什么把广玉兰写得如此富有神韵,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总结归纳:总分总结构、结尾呼应、并列关系、运用比喻拟人等。 的确,作者深受广玉兰,所以用心观赏,用心感悟。抓住特点,运用多种表达方法。才把广玉兰写得生动具体。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懂得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人总会有情绪的变化。
2、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不如意的事,遇到困难不要悲观、失望、逃避,要勇敢的面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处理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小学生乐观的情绪和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2、培养小学生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在生活中找“乐”,做乐观开朗的人。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不要悲观、失望、逃避,要勇敢的面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处理问题。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幽默笑话,课上进行幽默笑话比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有过哈哈大笑高兴的时候吗?你有过暴跳如雷生气的时候吗?你有过痛哭流涕、悲痛欲绝的时候吗?(生1-3)
师2:高兴、悲伤、生气等都属于人的情绪,人的情绪有七种,就是所谓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我们每天都难免会有情绪的变化,比如高兴、悲伤等,若长时间受到坏情绪的影响和刺激,就会导致身体生病,所以我们要从小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个乐观开朗的人。(板书课题)
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链接的有关资料,说一说自己明白了什么(针对故事中对待突发情况的两种不同态度发表自己的看法。)
1、乐观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人生的智慧,乐观能带来快乐、智慧与勇气。
2、乐观的人生态度是我们快乐人生的通行证。
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交流,加深认识,丰富感受。
中心话题:如何拥有乐观的人生态度?
1、自由阅读,静思默想,在书上写己的想法和认识。
2、小组内交流。几个同学为一组,口头交流。
3、全班交流。可以选一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发言,让学生的认识在相互碰撞中不断提高。
四、提升认识
“常言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令自己不太满意的特征,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不尽人意的事情,通过今天的学习,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不完美”呢?
五、教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如何拥有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的心态加上积极的行动,才会有快乐、智慧、有意义的人生!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词语超市:复习巩固5个会认词,7个会写词。
金钥匙:让学生初步懂得从人物言行、打扮和旁人的感想、评价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灯谜:猜灯谜,体会其中的乐趣。
古文诵读:诵读古文,体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语文生活:组织“古代作品中的人物”交流会,开阔视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习作:在交流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通过人物的言行、打扮和旁人的评价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词语超市部分:多种形式练读会认词,练写会写词。金钥匙部分:中国古代小说和戏剧都十分重视人物第一次登场亮相,通过外貌、打扮等描写初步显示人物性格特点,给人初次相见即不易忘怀的印象。课文《红楼梦》描写王熙凤出场的地方,就非常成功。它的`成功在哪里呢?
二、品读句子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王熙凤出场时说话的句子。
(1)指名朗读,分组读,全班读。
(2)指名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教师小结:出场描写,“未写其形,先闻其声”。王熙凤一出场,立即引起黛玉的特殊感觉,再用他人的恭肃严整加以反衬,王熙凤那泼辣的形象显得格外突出。
2.再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王熙凤出场时打扮的句子。
(1)指名朗读,分组读,全班读。
(2)指名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教师小结:肖像描写,写出了一个容貌美丽、衣着华贵的贵族少妇的形象。 3.再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旁人对王熙凤的感想和评价的句子。
(1)指名朗读,分组读,全班读。
(2)指名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教师小结:贾母和黛玉对王熙凤的感想和评价是对王熙凤这个人物的侧面描写,通过这样的细节描写,一个爽快、泼辣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三、巩固练习 1.从下列命题中任选一个,写一段文字。要求:写一个人;安排适当的场合让人物登场亮相,通过人物说话、打扮和旁人的感想、评价初步显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①我的老师②我的同学③我的亲属④我的邻居 2.课外阅读《红楼梦》。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教案11-15
语文教案11-16
小学语文的教案11-29
语文教案11-29
语文教案11-30
语文教案11-12
语文古诗教案05-16
(经典)语文教案10-23
语文教案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