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语文教案合集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通读课文,了解贝多芬的生活历程,感知贝多芬为歌颂欢乐、追求博爱而毕生不懈的执着追求的伟大情怀、与命运抗争的坚强意志和音乐创作方面非凡的才华,逐步走近大师的内心世界。
课前学习:
阅读《贝多芬传》,了解贝多芬的生平,欣赏其主要作品。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课文
1、导入:阅读课文,根据内容给文章重拟一个标题。阅读思考。
2、组织交流评价,发表见解。
3、布置任务:结合课文说一说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的历程。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4、组织交流评价。小组推荐交流,小组互评。
二、精读课文内容
1、导入:组织学习阅读课文,划出表现贝多芬对欢乐的讴歌、展现贝多芬非凡的`毅力和超人的才华、歌颂贝多芬高尚的道德的精彩语句。阅读勾画。
2、组织交流评价。
3、布置任务,通过精彩语句说说表达了作者对贝多芬怎样的一种情感?学习小组学习交流讨论。师生交流评价。
4、学习评价:请用一句评价性的语言概括贝多芬的创作过程和生活经历。思考,畅所欲言。
三、语文活动:欣赏贝多芬的作品
欣赏贝多芬的《英雄》、《命运》。
课后学习:
搜寻贝多芬的有关资料,加深对贝多芬的了解。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感知细腻传神的音乐表现力,学习本文极富抒情色彩的描写方法。
2、品味本文叙事、描写与抒情有机结合的表达方式。
3、领悟课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课前学习:
阅读月光曲传说,感悟贝多芬的人格风采。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课文
1、导入: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学习的体会。畅所欲言。
2、创设问题情境:贝多芬的生活历程用文中的词语可概括为“苦难”,然而他是怎样面对的,对你有何启示?阅读思考,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师生共评。
二、精读课文内容
1、欣赏《第九交响曲》。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五段,思考:在《第九交响曲》中作者对欢乐的追求是如何通过音乐表达出来的?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点拨,全班交流。
3、布置任务:快速阅读第七段,找出所用的表达方式。阅读思考,发表见解。
4、学习评价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情感体验,从贝多芬身上你学到了哪些做人的启示?思考自由发言。
三、语文活动
再次欣赏《第九交响曲》。学生默读课文,细细体会交响曲中所蕴含着的作者追求欢乐的情感。
课后学习:
以“走近贝多芬”为专题,学习小组合办一期手抄报,在班级内展览、交流。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2、辨认六组形近词,并正确书写。
3、了解“吗、呢、吧”的用法,练习用它们说疑问句,发展语言。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培养语感。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仔细观察,辨认形近字。
2、了解“吗、呢、吧”的用法,会用它们说疑问句。
教具准备
生字 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总101电89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2、辨认六组形近词,并正确书写。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仔细观察,辨认形近字。
三、教学难点:了解“吗、呢、吧”的.用法,会用它们说疑问句。
四、教学过程:
(一)、我会认
1、自己读读这些字。(不认识的字查查生字表)
2、检查读,订正。
3、想想每组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
4、小组内互相读读问问。
5、用卡片变顺序抽读。
(二)、我会读
1、介绍游戏方法:又快又准确地读出水果后面的词语,读对了就能得到一张水果贴图。
2、同桌练读,小组练读。
3、做游戏,教师适时正音。(指名选读,小组选读,男女生分别选读)
(三)、比比写写
1、出示12张生字卡,指名读,开火车读。
2、游戏:在这12个字中,有六对兄弟,小朋友能不能找到他们?
(1)请6名学生分别上台找一找,把找到的字卡摆在一起。
(2)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它们是“兄弟”?
(3)全班交流。
3、扩展训练:在你认识的字朋友中,还有这样的“兄弟”吗?
4、指导书写。
五、作业布置: 回家熟读课文,并尽量背诵。
六、板书设计: 为什么说它们是“兄弟”?
七、课后反思: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教案
第二课时
总102电90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2、辨认六组形近词,并正确书写。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仔细观察,辨认形近字。
三、教学难点:了解“吗、呢、吧”的用法,会用它们说疑问句。
四、教学过程:
(一)、读句说句比赛(读读说说)
1、指导读句子。
(1)出示三句话,教师范读。
(2)指名读。
2、找找这三句话的共同点。
(1)读了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2)同桌互相读读、问问。
3、说句子比赛。
(1)小组合作,用“吗、呢、吧”分别说句子。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
(3)评议。
(二)、朗读比赛
1、教师范读《天上的小白羊》,学生边听边想象。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学。
4、指导朗读。
5、朗读比赛。
6、扩展训练。
(1)讨论:天上的白云有时象成群的小白羊,有时又象什么?
(2)全班交流。
(三)、练习
1、给下面的字加部首成新的字,再组词。
巴( )( )主( )( )羊( )( )
子( )( )见( )( )京( )( )
五、作业布置: 口头作业:用“吗、呢、吧”回家说句子。
六、板书设计:把下面的几个词排列成一句话。
(1)、我 洗 学会 手绢 了。( )。
(2)、自己 我 上学( )。
七、课后反思: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教案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反义词,认识“矮、瘦”等六个生字,加强语言积累,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2、能背诵26个英文字母,培养学习课外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大写字母的学习。
〖课前准备
拼音大小字母卡片。
〖教学流程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课文上的词:
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2、同桌互相读一读,做做小老师。
3、出示生字:
矮 瘦 暗 丑 闲 旧
⑴ 请小老师上台领读。
⑵ 请小老师说说你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同学吗?(如:“瘦、丑”是翘舌音)
4、师生合作读:
师读“高”生读“矮”。
5、男女同学合作读。
6、说说你的发现: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吗?
7、扩展运用:
⑴ 你能说说其他反义词吗?
⑵ 说句练习,如长颈鹿高,猴子矮。
小结:在平时生活中,从人们的说话中可以认识许多字。
二、我会读
1、过河游戏。板画:小河
教师提出过河要求:
读出这个词语就是等于能踩着这块石头过河。
出示词语:
打水 打伞 打电话 打鱼 打球 打个问号
2、自己练读,同桌互读。
3、齐读。
4、指名过河,同桌两人接力过河。
5、评出最佳合作奖。
6、这些词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每个词语里都有一个“打”)
7、请同学给每个词语中的'“打”换个字。
三、读读背背
1、谈话激趣。
2、出示26个字母(小写)。你认识它们吗?
3、请学生读。
4、告诉学生这些拼音字母每一个都有一个读音一样的大写字母:
小写字母旁边出现对应的大写字母:
⑴ 自由读。
⑵ 指名读。
⑶ 同桌互读。
⑷ 男女生比赛读。
5、认识大写字母:
⑴ 找一找,有哪些大小写字母完全一样?
⑵ 看一看,有哪些大小写字母相近?
⑶ 记一记,哪些大小写字母差别大?
6、指导学生背诵字母表。唱唱字母歌。
7、背诵比赛。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6自然段,感受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2、能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理解夜景描写与小艇的关系。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能模仿课文写一些家乡的某处景物。
课前准备:
了解威尼斯城有关的知识,收集介绍威尼斯小艇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威尼斯的小艇”。
2、请同学介绍一下自己课外搜集到的有关威尼斯的知识。
3、观看课前收集的图片(有条件的可以放录像):威尼斯是意大利北部的一座古城,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以她的美丽和恬静迎接着世界各国的友人,让我们也随着作者一起去浏览风光旖旎的威尼斯吧!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读了课文,你感受到威尼斯美在哪里?
2、根据问题,再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对的地方及时指正。
3、全班交流:
威尼斯城市风光美;威尼斯小艇的美。
请学生读读描写威尼斯风光的句子。
自由交流感悟。(河道纵横交叉,精巧灵活的小艇来回穿梭,形式不同的石桥,耸立于两岸的古建筑,夜色中的威尼斯)
三、直入课文,感受小艇“形之美”:
1、出示描写威尼斯小艇样子的句子。
2、自由读这一段话,威尼斯的小艇美在哪里?
3、交流指导:“二三十英尺”大概有多少长?为什么把小艇比作“新月”和“水蛇”?
4、威尼斯的小艇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引出课文第一自然段。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城市建筑都是依水而建,所以,威尼斯成了以船代车的城市,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在窄小的河道中自由穿梭,小艇只能设计成这样一种独特的式样。
5、读出小艇的美。
四、再读课文,体会小艇“坐之舒”:
1、小小的一轮“新月”引起了我们的无限遐想。这弯“新月”飘进了清清了河里,也飘到了我们的身边,同学们想不想坐坐这种小艇呢?
引出第三自然段:坐在小巧玲珑的威尼斯小艇里,舒服吗?为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感悟。
3、坐着舒适的小艇,穿梭于古老的水城威尼斯之中,你还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4、小结:这真是“说不完的情趣”!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读写结合,复习引入
1、听写“小艇、操纵自如”等重点词语。
2、你喜欢威尼斯的小艇吗?读读描写小艇外形之美和坐着舒适的句子。
二、读、说、想、演,感受船夫“驾技之美”:
1、读: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船夫一流的驾驶技术的.句子。
2、说:交流哪里写出了船夫驾驶技术之高超。
3、想象这些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船夫在行驶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怎样的拥挤场面,船夫会怎么做呢?
4、演:造型独特的小艇带领我们浏览威尼斯风光,小艇随着浪花时起时伏,我们的心也随之忐忑不安,真怕一不小心随时坠入船下水中成了“落汤鸡”。如果此时你就是我所坐的小艇的船夫,你会怎样来帮我?(介绍自己的驾驶技术;唱歌助胆;介绍威尼斯风光;播放威尼斯地方的音乐......)
5、有感情的朗读第四自然段,进一步感受船夫“驾技之美”。
三、感悟朗读,品味小艇与人们之间“和谐之美”:
1、读第五自然段。从这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2、自由想象:人们还用威尼斯的小艇做什么?
用上“......可以......可以......可以......”说话。
3、威尼斯人是海洋的儿女,懂得欣赏威尼斯水城之美的人,应是在月夜中,招手叫一只“冈多拉”,沿着运河曲折的水道,让自己迷失在迷蒙的夜色中,领略这座水上古城永恒的魅力......
引出第六自然段,静静地朗读。
4、引出课文“阅读链接”,自由读后说感受。
5、如果请你为课文第六自然段配一首曲子,你想选择哪一类的音乐?(抒情的钢琴曲或小提琴曲)配乐朗读。
6、小结:白天的小艇像活泼的精灵,自由穿梭于水城之中,威尼斯是充满活力的;但晚上,当小艇载走最生一批威尼斯人,静静地停泊于码头上。整座威尼斯城就沉沉地入睡了......小艇与威尼斯,与威尼斯的人们,与威尼斯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四、作业
1、背诵课文4--6自然段。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3、写一写家乡的某处景,要写出特点。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由于本文是学生升入中学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师有必要谈谈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教学本文,宜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并给予学生必要的示范和诵读方法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同学们,你们知道“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吗?知道“竹马”是什么意思吗?其实,“竹马”就是小孩子放在胯下当马骑的竹竿。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这根普普通通的竹竿就是一匹奔驰的骏马,这是多么奇特而美丽的想象啊!你在童年时代有过类似的'体验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清人沈复所写的《幼时记趣》。
这篇课文是用文言写的,文言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我们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丰富语言表达,提高审美修养。要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文言语感,概括起来说,就是这几个字:多读,多背,加强积累,用心体悟。只要我们有信心,学好文言文并不难。
二、板书课题,简介作家作品。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ァ〉谝槐椋航淌Ψ抖痢
第二遍:教师领读。
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
第四遍:学生齐读。(要注意读准字音,掌握停顿)
之后,教师继续组织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要在语气、语调、节奏、感情等方面给学生以点拨和指导。对学生的诵读练习,教师要及时评价、鼓励。
四、点拨方法,疏通文意。
1.方法点拨:学习文言文,要充分利用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还要掌握一些理解文言词句的方法。文言词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解释,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有的可用换字的办法解释,如“昂(抬)首(头)观之”。理解文言语句的意思,有的不妨采取讲述大意的办法解释,如“明察秋毫(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有的要注意将省略的内容补上,如“使(之)与台齐”;有的还要将文言文的词序调整为现代文的词序,如“徐喷以烟(慢慢地用烟喷它)”。
2.学生默读课文,疏通文意(注意运用上述方法),落实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遇到困难四人小组讨论,合作解决。
3.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各小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
4.请学生口头翻译课文,其他同学补充订正,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
五、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教师提出问题:
(1)本文围绕着“物外之趣”记叙了哪几件趣事?(2)课文所说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么?(3)作者的“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
2.学生自主讨论,回答问题,教师简单小结。
六、体验反思,拓展迁移。
1.教师在上一教学环节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1)你在童年时有过类似的体验吗?请你说出来和同学一起分享。(2)学了这篇课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3)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对于以上三个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对于有创意的表达,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
2.推荐《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中的其他篇目或其他名家描写童真、童趣的作品让学生阅读。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23个。
3、完成语文天地中学习显身手。
4、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教学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古诗。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活动:
1、学生们,十二月份结束了,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新岁月的第一天是什么节日?
2、板书课题。
3、从课题里。你联想到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 ⑴、指导看书上的插图,问:这篇课文图上有什么? ⑵、出示小黑板上的诗句,指定学生读。 ⑶、全班齐读。 ⑷、出示生字5个,(开火车读) 爆 屠 曈 换 符 ⑸、出示生词,同桌读。 爆竹 屠杀 苏醒 交换 符号
2、熟读课文,理解诗句。 ⑴、学生自由读诗句。 ⑵、小组讨论:说说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 ⑶、指定学生说诗意。 ⑷、全班齐读全诗。 ⑸、分组接背诗句。 ⑹、指定学生背诵。 ⑺、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⑻、同桌互相背。
三、作业布置: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 12、过年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户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五、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简介:
《画风》一课讲述了宋涛、陈丹、赵小艺三个小朋友在画画时,宋涛提出画风的想法,在赵小艺的启发下,他们互相激励,用不同的.方法描绘出了风的样子。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
本文对话较多,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
教学目标:
1、会认七个生字和与生字有关的词语。会写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画一幅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巧设悬念
1、孩子们,你们喜欢画画吗?请把你课前画的一幅画拿出来,我们一同欣赏,好吗?
瞧,这朵花真美,你怎么没把香味画上?这只小鸟一定叫得很动听,你怎么忘了把声音画出来?
学生质疑:声音、气味看不见怎么画?
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能画,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不能画呢?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几位会画风的小伙伴。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经典】语文教案10-04
(经典)语文教案10-22
[精选]语文教案11-10
语文教案07-19
语文教案07-19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07-20